四字成語故事-人琴俱亡

來源:文書谷 1.22W

人琴俱亡比喻對知己、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那麼這個成語怎麼來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人琴俱亡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四字成語故事-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有七個兒子。他這七個兒子中,比較有名氣的有五個。其中又有四個在《晉書》中有傳,可謂名垂青史。

長子玄之早年夭折,不大為人們所知;次子凝之死於戰亂之中,所以對他的事蹟的記載也不多。對於他的兒子記載較多的是徽之和獻之。特別是獻之,他是繼父親王羲之之後又一位大書法家,與父親並稱“二王”。

王徽之字子猷,曾在大司馬桓温帳下作過參軍。王徽之性格狂放,不拘小節。有一次,大司馬桓温問他:“現在你負責哪一項工作?”

王徽之回答説:“我好像是管馬的!”

桓温又問:“你管多少馬?”

王徽之回答:“我連馬都不知道,怎麼會知道它們的數量呢?”

後來王徽之被調到車騎將軍桓衝的帳前,作騎兵參軍。一次,王徽之與桓衝出門,恰逢暴雨傾盆,王徽之立即跳下馬,鑽入了桓衝的車中。進到車裏,他對桓衝笑笑説:“外面下雨,你怎麼好意思獨自坐一輛車呢?”

王徽之曾在山陰後住,這天夜裏,大雪初停,一輪明月照得四野生輝,銀白世界讓人生出許多遐想。王徽之忽然想起好友戴逵家住郯溪,王徽之駕起小船,趕了一夜路,來到戴逵的家門前,可是,連招呼也沒打,竟返身回去了。

有人知道了這件事就問他:“你這算怎麼回事呀?”

王徽之回答説:“我乘着興致而去,到了那兒,訪友的興致已經盡了,興致滿足了就回去,為什麼一定要見到戴逵呢?”(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王徽之的弟弟王獻之,不僅精於書法,而且善於繪畫,為人則風流倜儻,豪放不羈。

一次,一個小偷潛入他的住宅進行盜竊,將他屋裏的物品偷了個精光,小偷正要走,他卻不慌不忙地對小偷説:“樑上君子,那條青氈是我家的舊物,請把它給我留下。”

一句話把小偷嚇跑了。

王獻之任祕書丞時,有一次路過吳郡,聽説顧闢疆家的花園景色秀美,便沒有徵得主人的同意,就闖進去遊玩。事後,甚至連招呼也沒有與主人打一聲。顧闢疆毫不客氣地批評王獻之説:“對主人傲慢是不懂得禮貌,自以為高貴是不明道理,有了這兩樣就是為人所不齒的瘋子。”

王獻之聽罷,既不生氣,也不往心裏去。後來王獻之病重,有術士説:“如有替代,病會好轉。”王徽之聽説,表示願意替代。術士對王徽之説:“你也活不長了,替代有什麼意義!”沒過多久,王獻之便死去了。王徽之趕來弔喪,他沒有痛哭,而是取過王獻之生前用過的琴來彈奏,但怎麼也彈不成曲調,不禁仰天長歎道:“嗚呼子敬(王獻之的字),人琴俱亡。”後來,這個成語就用來表示:看到遺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人人自危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巡視天下,丞相李斯陪同。他從浙江到山東,當行到沙丘(今河北省廣宗、平鄉一帶)時,因病重不治而亡。

臨死前,秦始皇留下遺詔,命令太子扶蘇將統領兵馬的大權交給大將蒙恬,他本人則立即到咸陽為秦始皇辦理喪事,並讓他繼承皇位。

當時秦始皇的遺詔和玉璽都在宦官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手裏,他對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説:“皇帝的遺詔是讓長子扶蘇即位,而你連半點功勞都沒有,一旦扶蘇即位當了皇帝,你連尺寸的封地也得不到,可怎麼辦呢?”胡亥聽了趙高的話,半天也沒能明白他的意思,於是趙高便將話挑明瞭説給胡亥聽。他説:“詔書和玉璽都在我手上,現今皇帝死訊和詔書內容只有你我和李斯知道,只要將詔書上扶蘇的名字,改成你胡亥的名字,那麼當皇帝的就是你了。”胡亥開始心中有許多顧慮,便沒有同意,但他經不住趙高的百般引誘和勸説,最後他有些擔心地説:“丞相李斯也知道詔書的內容,如果不徵得他的同意,恐怕這件事很難辦成。”

趙高信心十足地對胡亥説:“這你放心,只要你同意,李斯那裏我去説,不會有什麼大問題。”胡亥心中何嘗不是一百個願意,有這樣的好事,讓他當一個現成的皇帝,何樂而不為。於是,便將一切交給趙高去安排。

趙高馬上找到李斯,問李斯説:“遺詔上讓扶蘇即位,請問,你與大將蒙恬的功勞誰大?論能力誰強?論威信誰高?論與太子扶蘇的關係誰更親近?”

李斯不知趙高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便老老實實地説:“這些我都不如蒙恬。”

趙高聽了接着説:“那麼將來扶蘇當了皇帝,一定會任命蒙恬為丞相。你的榮華富貴可就難保了。依我之見,不如私下修改詔書,立胡亥為皇帝,你仍然可以做丞相,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斯經不住趙高的利誘與威脅,最後勉強同意了趙高的意見。在趙高的精心策劃下,胡亥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秦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歷史上稱為“秦二世”。

胡亥登上皇位後,趙高警告他説:“你現在還沒有到安心享樂的時候。你當上皇帝后,你的兄弟、姐妹都會非常不高興,先朝的大臣們對你也不會服氣,還有,大將蒙恬擁兵在外,隨時都有謀反的可能,你可要事先想出防範的辦法呀!”在趙高的慫恿下,胡亥下令殺死了自己12個兄弟、10個姊妹,並將大將蒙恬逼得自殺身亡。

一時間,秦國京城咸陽籠罩在一片恐怖之中。秦二世實行嚴苛的法令,使得新老大臣們都擔心被殺(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羣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

這種危機使人們心頭反抗的情緒越積越多,朝野上下都在醖釀一陣暴風雨。不久,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了,拉開了秦王朝走向滅亡的序幕。

人面獸心

楊朱是戰國時期着名的哲學家,有一次將老子請到家裏,尊敬地向老子請教。

老子見他態度誠懇,便給他講了這麼一個道理:看人不能光看外表,主要還要看其內心如何,光看外表容易被其迷惑,所以聖人是不注重外表而注重心智的,凡夫俗子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假如看人,只要有身子、手、腳、頭髮、牙齒,你説他是人,然而這種人可能就有一顆獸心。他長着一顆野獸的心,但外表與人一模一樣,你也會親近他;那些長有翅膀、有角、有爪、能飛、能跳的是禽獸,然而禽獸未必沒有一顆人心,它們雖然有人心,但外表不與人相同,你還是會疏遠它的。過去的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后氏,全是蛇身人面、牛頭虎鼻,沒有人的外表,可他們卻有至高無上的聖德。夏桀、殷紂、魯桓、楚穆這些傢伙,形狀外表都與人相同,可是卻長着禽獸般的心。如果人們只看外表而以為他們具有德行,那不是上當了嗎?禽獸之心智也有與人相似的地方,例如它們會找東西吃,雄雌相偶,母子相親,逃避敵害,躲寒就温,居則成羣,行則有列,幼者居內,壯者居外,覓食相助,遇害羣鳴……可是禽獸的心智遠不如人,所以人能使喚它們。在黃帝與炎帝的時候,讓熊羆狼豹上戰場作戰,讓雕鷹鳶鳥協助攻敵,這是用力量馴化禽獸的結果。堯帝就不同了,他使用音樂便令百獸跳舞,使用簫、笛讓鳳凰來儀、百鳥唱歌。這些全是上古之人的神聖所在呀,他們知道萬物的情態,瞭解異類的聲音,才能馴化它們,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啊!”

楊朱聽了老子的這番話,獲益匪淺,對他更加佩服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