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裏克侯麥六個道德故事

來源:文書谷 2.4W

道德二字貫穿於每個人的人生,所以道德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品質,埃裏克侯麥具有很多成就,其中就有關於6個道德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埃裏克侯麥六個道德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埃裏克侯麥六個道德故事

埃裏克侯麥六個道德故事篇1:《麪包店的女孩 》

男主角偶遇一女子,被女子獨特的氣質所打動,終於一天得到機會與她搭訕,得知姑娘名叫希爾維,在巴黎學畫。滿以為下次相遇的時候便可有近一步的發展,然而他卻再也沒有見過希爾維,為了再次偶遇,他放棄了晚飯,改為在曾經相遇的街道上走三個來回。為了在漫長又無聊的等待中打發時間,他經常去一家街邊的小麪包店裏買曲奇,此後天天如此。某次,他強烈感覺到麪包店的女孩貌似對自己頗有好感,男性的天性令他不由自主地與之調情,儘管他明知道麪包店的女孩不過是打打牙祭的飯前開胃品而已。三週後,他成功約到她共進晚餐,就在此時,夢中情人希爾維出現了。

這個《麪包店的女孩》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萬千個“神女有心,襄王無夢”的案例,類似俗套的三角戀故事估計只有侯麥才能如此詮釋,詮釋出一部文學化的言情故事。對於男主人公比較犯賤的自我脱罪想法很是能理解,也許這就是我們,道德標籤不過是給自己的安全感找個安全的龜殼而已。所謂的“出軌”不是源於愛,是因為生理上的需要,因為我們都深知,“寂寞的時候總想找個人來陪”,歌詞寫得多好!

道德亦或不道德,不在於是否是為了填補一時的飢餓而去吃那些廉價的曲奇餅,而在於有了最佳選擇後白痴都該要堅定地保持對高級奶油蛋糕的忠誠。侯麥所描述的,戀愛中的人們那種矛盾糾結的心態,非常到位非常精妙,可卻非常令我討厭。

埃裏克侯麥六個道德故事篇2:《蘇姍娜的故事》

Berand和Guillaume是巴黎醫學院的同學,前者是個勤奮的窮學生,後者則是個父母經常不在家留下豪宅供兒子玩樂的富家公子。一次在咖啡店他們遇到女孩Suzanne,他們都對Suzanne傾心,但Bertrand因為自己的身世並沒有展開主動的追求,反而是一直看着Guillaume如何把Suzanne騙到手打得火熱。花花公子很快便玩厭了,與Suzanne分手,Suzanne開始主動約Bertrand出來遊玩揮霍,很快便花光了錢。恰逢Guillaume的錢卻被偷了,所有人都懷疑是Suzanne所為。學期結束時,Bertrand醫學考試沒過,女友離開了他。最後,曾經的三人中只有蘇珊,此時正甜蜜地躺在新婚丈夫的懷中。

從女性角度出發,我不得不説電影中的兩位主人公堪稱NC中的戰鬥機。年輕男人,血氣方剛風華正茂,正處在那種與狐朋狗友看雜誌打飛機聊女人的年齡中,他們互相分享一些齷齪的思想,偶爾在看似純真無公害的姑娘身上打發一點無聊時間,玩些感情遊戲,雖然有時會良心上過意不去,但大體上虛榮心和沙文主義總會在最後佔上風。不一竿子打翻一船上的男性同胞們,咱們只説電影裏的兩位,Guillaume屬於富家子弟,這類人羣不可否認的是金錢的洗滌讓他們在外表上更勝一籌,再加上模子不賴,Suzanne喜歡上他也是理所當然,畢竟人類務實好貪乃本性也,這跟愚蠢輕浮何干?而Bertrand呢,有種自以為是的清高,生存環境的不同讓他更加鄙視為金錢是從的女人,Suzanne這樣的女人在他眼裏自然變得一無是處。但他又是投以同情的目光的,被人玩弄畢竟很悲哀。一個妄自尊大,卻又只敢拿看起來好搞定的女孩下刀,另一個同情心氾濫,又對“矮小丑陋愚笨的女人”很鄙夷,這兩個男人在女人面前是何以定位自己的角色呵?上帝?恩客?智者?這就不是普通的變態了,將男女關係置於一種不恰當的環境中去,那麼戀愛不果是遲早的事情。

埃裏克侯麥六個道德故事篇3:《莫德家的一夜》

34歲天主教徒讓路易被同學維塔爾邀請到離異美婦莫德家作客,三個都着不同有着道德思想的人整晚都在討論帕斯卡爾,最後維塔爾離去,而讓路易被莫 德以大雪之夜道路難行為由而挽留——這個著名的莫德之夜,如今已經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段落。

《莫德家的一夜》是侯麥導演作品中最為罕見的一部,三次涉及天主教彌撒場面,更是運用此種強調和劇情中男主人公情感線索的發展提供最強有力的諷喻效果。

突然發現侯麥特別執着於對自我為中心的男人們進行刻畫,這裏的讓路易即是如此,在莫德一夜前,他對意志和選擇抱有足夠自信,但在真正面臨的時候即刻方寸大亂,在與慕德的談話中,讓路易雖然自詡坐懷不亂無人能及,從未陷入要不要與某位女孩上牀的道德抉擇,但當莫德的引誘在前,他的欲拒還迎、他的七上八下,足以讓之先前所有的形象坍塌:我們對主人公的感覺,以及他自身信念上的動搖。

之後,讓路易再次與第一次彌撒時看上的Francoise偶遇,這一系列的巧合在讓的心中全部解釋為上帝的安排,絲毫不幹男主角的愛情和個人抉擇的問題,讓此時似乎掉入了一個囹圄。侯麥在最後一次彌撒中道出箴言:基督精神並非道德準則,乃是一種生活方式,它絕非尋常的體驗,而是最最燦爛的冒險,是聖潔的冒險。不知道這位在信仰與慾望間抓耳撓腮的男人是否能夠深刻體會此番感受,侯麥把握中年男人的心理到位到令人汗顏的地步,意淫的樂趣滲透其中,多少愛恨一念間,莫德一夜也好還是妻子與前任情人的一夜也罷,於己來説,這世界中看不中用早已無所謂了,真相還是不被揭穿的好,要知道上帝偶而總愛開玩笑。

埃裏克侯麥六個道德故事篇4:《女收藏家》

阿德里安去一個地中海邊的別墅度假,他與朋友丹尼爾以及一個不名身份的女人海迪公用別墅,海迪有許多情人,經常帶不同的男人過夜,且在這些男人們間穿梭流連的十分得心應手。起初阿德里安與丹尼爾很鄙視她。但後來阿德里安覺得她越來越吸引,於是發展出一段意想不到的關係。

《女收藏家》是將道德悖論剖析地最為深刻的一次,至少在我看來便是如此。

電影裏的海迪生活很自我,不為他人所影響,做了一系列令觀這認為驚世駭俗的事後淡然駁斥阿德里安對她的評斷:“我不是一個收藏家,我正在尋找,我正在尋找一些事情,也許我弄錯了……如果可能的話,我的主要事情就是尋找”,事實是什麼,事實就是海迪做為一個有獨立人格體的健康人類,她用自己的道德體系去衡量自己的所做所為,而不是將道德做為武器加諸在他人身上。

電影是將道德的釋義闡述明確了嗎?不是,他是將人類所謂的道德規範層層剝開展示出來而已。我們所看到的是女主人公所做所為令人不齒的一面,自甘墮落、水性揚花,似乎任何貶義詞都無言重之過,可果真如此麼?道德是什麼,道德是一種歷史沉澱出來的標尺,在任一實踐中,我們其實有很多次機會去陳述這種標尺的合理與不合理性,卻因思維慣性將範圍預設,那麼一旦主觀上認定某種行為跳出了預設的圈子,便是背叛了固有的道德認定準則,既而產生的不是“是非判定”的問題,而是“有否違反倫理”的問題。

候麥在其作品中總是不厭其煩地描繪這類男性形象,他們能言善辯,有深厚的文化底藴,絮叨的獨白表現出的是自己對事情的絕佳控制能力。三角關係的設定更像是一種隱喻,兩個掌控遊戲規則的人,被自己設的道德準則所愚弄,一個歇斯底里地離開,另一個到結尾貌似平靜,實則徹底被顛覆,而只有海迪依舊從容,而她是整部作品中唯一不絮叨的人物

埃裏克侯麥六個道德故事篇5:《克拉之膝》

《六個道德故事》之《克拉之膝》1970年上映,此時的候麥開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法國新浪潮運動逐漸褪去華麗的先鋒氣質,轉而向候麥式簡約靠近。

《克拉之膝》講述的是一箇中產階級男人的生活故事。一箇中年外交家即將要結婚,來到偏離的農村渡假,在這裏他遇到兩個少女,不能自拔地心生慾望,因為他看到了克萊爾男友撫摸她膝蓋的動作,產生了也要摸一摸克萊爾膝蓋的念頭。

愛上一個人的膝蓋有點接近於戀物癖的性質,但在電影這裏並非該如此立意,利用膝蓋一特別的象徵來細緻描繪出一箇中年男人死水微讕的生活,構思精緻巧妙。膝蓋是一種被縮小化的隱喻,它象徵男人靈魂深處激情爆發的G點,這裏整個故事的探討點就開始變得複雜和深刻,如果説前四部僅僅是在精神層面上進行細微點撥的話,那麼《克拉之膝》之後候麥開始探求有關“慾望與道德”的哲學陷阱。表面上什麼事都沒有,可沒事也許比有事更為可怕,肉體上的背叛甚至不及精神上的脱韁,陷入精神幻想的男主誰知在其內心深處有否達到數次高潮。雖然在慾望與道德進行拉扯戰時,理智最終主導了處於淪陷中的男主,但內心的魔鬼此時再也無法被自我欺騙所掩蓋,它將令所有曾掙扎過的男人們為之心顫,耿耿於懷至今。

埃裏克侯麥六個道德故事篇6:《午後之愛》

做為《六個道德故事》的最後一部,起初看《午後之愛》總有人聲稱這是為男人慾望正名的作品,在成功抵禦了誘惑後,男主角幡然悔悟,迴歸到了正軌,選擇與妻兒相守幸福。這不失為閒扯蛋的YY,頗為諷刺的是這種想法正是映照了電影中男主的感受,在他看來,最終他沒有與妻子以外的女人發生肉體關係,在情感上達不到背叛,視作迴歸。我們不妨以男主的邏輯來推翻他的想法,既然所謂的出軌不是源於愛情,因為我將對妻子的愛投射到了每個女人的身上,我在她們的身上找到了曾經與妻子戀愛中的神祕感,這是一種正常的訴求和需要;那麼同理可證,他所謂的迴歸也不是因為愛,是因為習慣,別一廂情願的理解那逃脱不是膽怯而是責任,否則又何需YY“當我擁抱海琳的時候,我即擁抱了所有的女人”。

不過這又不像是故事的結局,這是一個現實中每分每秒都可能存在於我們身上的事件,或是抵抗住了誘惑,在出軌前記起了一個丈夫或妻子的責任;或是這廂對情人耳鬢廝磨,那廂沉着地充當着父親或母親的角色,無論是什麼,任何一個都將可能發生,因為道德不是深不可測的護衞牆,它只是一條淺淺的防線,當慾望如同洪水來襲時,出軌與不出軌不過是一念間的事情。否則誰又能跟我保證,明天的男主不會在電車裏繼續捧着書思緒萬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