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中春秋故事

來源:文書谷 1.47W

歷史故事即生動又有趣,符合現代國中生的心理狀態,而且也更符合現代國中思維發展的需要,同時,巧妙地講解歷史故事也符合歷史教學的特點,最後,講故事的題材也進一步符合歷史課程的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中春秋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上下五千年中春秋故事

上下五千年中春秋故事篇一:子路救人

魯國有一道律法——凡是有見到魯國人在他國淪為奴隸者,自己墊錢將其贖回,可從魯國領取賞金報酬。

很多被人當做牛馬使喚的魯國人奴隸因此而獲救。

子貢也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卻不去接受賞金,魯國上下聽説這件事後紛紛稱讚他重義輕財。子貢也覺做了善事而不求財物回報是更高的善舉,因此十分得意。

他的孔子聽説了這個消息,卻十分生氣,對子貢説:“你作這件事實在愚蠢啊!”子貢既委屈又疑惑,不懂孔子為何罵他。孔子説:“你仍然不明白道理啊。你只看到了眼前方寸,卻看不清大局整體。讓我來告訴你失誤之處吧。魯國人被人贖回,贖人者領取應得的酬報,這是平衡的規矩道理。奴隸獲救,救人者也被人稱讚,也能得到應得的酬勞。現在你把它打破了,日後人們贖回奴隸,若領取賞金,可能會受到別人的嘲笑,被當做貪財之人。若不領取賞金,雖然會得到稱讚,但卻會白白蒙受金錢損失,魯國富翁少,平民多,許多平民是難以承擔這些損失的。這麼一來,救了奴隸後,要麼被人嘲笑,要麼自己蒙受損失。長此下去,大家恐怕都會故意對受苦的奴隸視而不見,誰願意再去救人呢?

子貢聽完,羞愧不已。

子路又救了一個溺水的人,被救的人很感激,要送一頭牛給他,子路收下了。

孔子聽説之後,非常高興,説道:“從此之後,再見到溺水的人,必定人人奮力相救。”

上下五千年中春秋故事篇二:越王勾踐忍十年屈辱終復國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後成了南方霸主。吳國和越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繼位。吳國趁越國在辦喪事的時候發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這個地方發動了一場大戰,抱着必勝信心的闔閭沒想到打了敗仗,自己又中了箭傷,再加上了年紀也不小了,回到吳國沒幾天就去世了。

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闔閭臨死時,一再囑咐夫差要為自己報仇。

夫差記下了父親臨終的囑託,並且叫人經常提醒他。每當他經過宮門的時候,宮人們便衝着他喊:“夫差,你忘了你父親的仇了嗎?”

夫差便流着淚説:“不,不敢忘。”

夫差令伍子胥和伯嚭操練兵馬,為攻打越國做準備。

兩年後,夫差親自率軍攻打越國。范蠡看吳國來勢洶洶,便勸説越王勾踐:“夫差這次是準備充分後才來報仇的,如果與其交戰,恐怕會損失慘重,不如我們嚴守都城,不要迎戰。”

勾踐根本不採納范蠡的建議,竟也氣勢洶洶地領兵迎戰。兩國軍隊在大湖一帶開展,越軍大敗。越王帶領五千殘兵逃往會稽,結果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徹底沒了主意,後悔當初沒聽范蠡的話。此時范蠡建議越王勾踐向吳國求和,勾踐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文種去吳王營裏去求和。

文種將越王勾踐投降講和的意願傳達給了吳王,夫差本來想答應,可是伍子胥卻堅決反對。文種回去後知道此事並沒有那麼容易,他暗中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於是就偷偷地送給了他一些珠寶美女,請他在吳王面前替越國説點好話。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個伯嚭果然沒少下力氣,使勁勸説吳王。最終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同意了勾踐的投降,不過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勾踐必須親自到吳國。文種將吳王的意思告訴了勾踐,無奈之下,勾踐將國事託付給了文種,帶着夫人和范蠡來到了吳國。

雖然夫差饒了勾踐一命,可是心中仍然有一股怨氣。他讓夫差夫婦住在闔閭墳前的一間石屋裏,讓勾踐給他餵馬,范蠡作為奴僕供他使喚。夫差每次出門,勾踐就給他牽馬。就這樣,夫差過了兩年僕人的生活,夫差終於相信勾踐是真心歸降,於是便放他們一干人等回了越國。

勾踐一回到越國,便發誓一雪國恥。他為了時刻提醒自己,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了一個苦膽,每次飯前都舔一舔,以此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在吳國的恥辱。他還把席子撤去,躺在柴草上休息,他希望通過艱苦的環境讓自己不要消磨了志氣。

勾踐為了讓越國能夠快速地富強起來,他親自耕種,並叫夫人自己織布,以此來鼓勵百姓生產。當年和吳國一戰,越國失去了大量的人口,人丁稀少。因此他制定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令文種管理國家大事,令范蠡負責訓練兵馬。他體恤百姓疾苦,經常救濟貧苦的百姓,因此深得人心。越國的百姓都巴不得越國快點強盛起來,不要再受別的國家的欺負。

幾年後,夫差率領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並要求勾踐也領兵前去助威。勾踐見時機一到,遂率領三千精兵攻入吳國,殺了吳國的太子,生擒了夫差。夫差非常懊悔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導致了吳國滅亡的結果。

所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他憑藉頑強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最終戰勝了強大的吳國,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上下五千年中春秋故事篇三: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在集市上賣盾,同時又賣矛的人,為了招徠顧客,能把自己的商品儘快賣完,就誇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手中的盾牌,向着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各位看客,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是用上好材料煅造而成的好盾牌,質地特別堅固,任憑你用什麼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話説得人們紛紛圍攏過來,仔細觀看。

接着,這個楚人又拿起靠在牆根的長矛,更加肆無忌憚地誇口:“諸位豪傑,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打製出來的好長矛,矛頭的尖端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牌來抵擋,也會被我的長矛戳穿。”此番大話一經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一會兒,只見人羣中站出來一個漢子,指着那位楚國人問道:“聽你剛才所説,你的盾牌極之堅固,無論什麼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長矛又是鋒利無比,無論什麼盾牌都不可抵擋。那麼用你的長矛來戳你的盾牌,請問結果又將如何?”這個賣矛又賣盾的楚國人聽了,無言以對,只好漲紅着臉,趕緊收拾好他的矛和盾,正在此時,圍觀的人羣中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個楚國人羞得無地自容就灰溜溜地逃離了集市。

“矛” 是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 是保護自己的盾牌。所以刺不破的盾牌和什麼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前後互相牴觸,那就會矛盾百出。

人對某種事物在同一判斷中,對同一問題,是不能作出正面和反面的同一判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