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作文6篇

來源:文書谷 1.8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6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

母親總是在過年前唸叨:“大年三十快到了。”於是,我掰起指頭算起來,舌尖卻條件反射似的溢出口水來。年,對孩子來説,永遠是精緻特別、美味扎堆的。

母親早就忙碌起來了。剛進臘月,她就把家裏的那隻老母雞宰了,精心製成風雞(醃製風乾的雞),接着曬醃肉,院子裏的竹篙上掛了一長溜。殺了年豬,選用新鮮的`五花肉,切成長條,不用下鍋,無需過熱水,直接撒上鹽、糖、酒、麻椒等,醃上若干小時。然後將它們取出,用繩子穿起來,晾在竹篙上瀝乾,再掛在陽光下曬。曬乾後,掛到火塘上方的梭鈎上沒日沒夜地薰,薰得黑不溜秋,嗞嗞地滴油,臘肉味就出來了。做菜時,用臘肉炒菜,味道鮮美。在米飯上蒸臘肉,濃濃的肉香就會從鍋裏飄溢而出……聞着馨香,吃着親切,平時哪能品嚐得到這樣的美味?

還有什麼年味?搗糯米糕(也叫年糕),期盼未來生活質量越來越“糕”(高)。搗出來的年糕擺成六角形或八角形,在桌子上晾上幾天,就浸到水裏。水缸滿是“水浸糕”,看着喜慶,想着踏實,肚子餓的時候就撈它幾條出來,或蒸或炒或煮,別有一番美味。魚在哪?池塘裏呢!三五户人家,春天在池塘裏放魚,年前收魚。每家分得十幾條魚,剖魚、洗魚、醃魚、曬魚,嬉笑聲一浪高過一浪……吃魚、品魚、炸魚圓,一飽口福的同時,無論如何得嘴下留情,要留一條魚過年,以示“年年有魚(餘)”之意。

年魚的鮮味還在舌尖上縈繞,轉眼就到了年三十。一大早起來,我們就忙着給父母打下手,一家人為準備一桌豐盛的年飯忙碌起來。孩子們平時難得吃上一頓豐盛的菜餚,盼過年,其實就是盼望能夠大魚大肉地胡吃海喝一頓。一家人圍一桌,其樂融融,和諧美滿。那杯中的酒,已經不是酒,分明是濃濃的血脈之情。舌尖上的年飯,吃的不僅是美味,更有一份歡樂和團圓。

大年七年級,歡歡喜喜去拜年!小夥伴們早早起牀,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朝娶媳婦、搬新樓的人家奔去,幾顆糖,幾根甘蔗,幾個茡薺,幾把瓜子,幾塊炒米糖,幾粒大紅棗,把大夥兒打發得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就有十來天可供嘴饞的零食了(哪能饕餮一氣,只會悠着有計劃地吃)。

“新年到,真熱鬧,穿新衣,戴新帽,敲鑼鼓,放鞭炮,扎花燈,鬧元宵……”年一過,元宵節就來了。母親用温水和好年前碾好的糯米粉,一家人團坐在一起,開始搓湯圓了。燒開水,把一個個湯圓下到沸騰的鍋裏,等湯圓如白鵝一般浮出水面,就可以開吃了。湯圓下了肚後,母親會笑着對我們説:“從明天開始,舌頭也該休息啦!”怎麼會呢,吃過湯圓,還有餈粑(也叫月半粑)等着我們吶!吃完了餈粑,舌頭就真該休息了,都説“吃了月半粑,各人做莊稼”。

現在的孩子,誰還期待過年吃點什麼?但在我記憶裏,永遠歡騰着以吃為代表的年味。每每想起,才下舌頭,卻上心頭。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2

有人説,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是天空五彩濱紛的煙花,也有人説年味是車站碼頭擁擠的嘈雜聲,是遊子匆匆趕路的腳步聲,還有人説年味是長輩對晚輩寵愛的錢壓錢……,我看來,年味還是凝結人們舌尖上的美味佳餚。無論是大年三十的團圓,還是以後的走親訪友,都離不開一個“吃”字,過年是一場場飯局的大串聯。

記得小時候,家裏條件差,平時省吃儉用,一年下來,難得吃會兒肉,但到了春節,父母總要張羅一桌似樣的菜犒勞全家,雞鴨魚肉,還算豐盛。但那時,畢竟家裏窮,這桌菜是不能全吃完的,得留下相當一部分用作招待從即將來訪的親朋好友。譬如那條身兼“年年有餘”祈望的“年魚”是不能動的,那時期“年魚”又稱作“看魚”,顧名思義只看不動,若有不懂此規矩的小孩冷不防挖下一塊,主人便將“看魚”翻個面,第二天端上桌來,客人看到的還是一條整魚。這是吃的技巧問題,也是一個時代喜慶時期裏包含的酸澀和無奈。

現今條件好了,大魚大肉已成了人們桌上的家常菜,舌尖上的味蕾也開始刁鑽了,時不時要換口味,先前過年時用的有些菜便從餐桌上消失了,“高梁肉”就是其中之一,一小塊肥肉,外面粘上面粉,放油裏炸過,黃燦燦,香噴噴的,一口下去,滋滋冒油,但如今桌上已基本看不到了,人們已將它拋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種精緻的'菜餚,基本上跟飯店同步而不是以往的“家常便飯”了,甚至還有鮑魚龍蝦之類的,頗有“高大上”的氣勢。

時下的飯局真有點讓人應接不暇,不僅親戚之間要設飯局,朋友同學也要設飯局,生意場上的合作伙伴也要設飯局,同事之間也少不了設飯局。問題是每個人只有一張嘴,不能分身,顧此失彼的事經常發生,於是,一家人分隊趕赴飯局,派代表出席宴會已成常事。有時,為了應付扎堆的飯局,有人不得不趕場子,同是一餐飯,要趕二個甚至三個飯局,不同地點錯時完成。

過多的飯局,“吃”成了人們的心理負擔。當然,困難總比辦法多。熱情、富裕、好客的家鄉人已對過年宴請作了改革,他們把傳統的年後請客提前到年前進行,無影中拉長了過年的時間,讓請吃與吃請變得從容不迫。時間走進臘月,人們就開始打電話約請,擺酒設宴,忙得不亦樂乎,這不,臘月才過一半,前兩個週末我都是親戚的酒桌上度過,且剩下的週末日程也早已排滿。

家鄉人不僅時間上對過年飯局進行顛覆,宴請的方法方式上也作了探索。人們已把請客的地點從家裏轉移到飯店,張嘴就來,省時省力,如果保留家設宴,常請個一條龍服務的廚師,廚師不僅負責烹飪,而且還有帶着鍋碗標盆,甚至是桌椅板凳,東家無須操勞,任務只有一個,勸客人吃好喝好。

年是吃出來的,難以想象沒有吃的年怎麼過,過去、現、將來,吃是過年永恆的主題曲。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3

有人説,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是天空五彩濱紛的煙花,也有人説年味是車站碼頭擁擠的嘈雜聲,是遊子匆匆趕路的腳步聲,還有人説年味是長輩對晚輩寵愛的錢壓錢……,我在看來,年味還是凝結在人們舌尖上的美味佳餚。無論是大年三十的團圓,還是以後的走親訪友,都離不開一個“吃”字,過年是一場場飯局的大串聯。

記得小時候,家裏條件差,平時省吃儉用,一年下來,難得吃會兒肉,但到春節,父母總要張羅一桌像樣的菜犒勞全家,雞鴨魚肉,還算豐盛。但那時,畢竟家裏窮,這桌菜是不能全吃完的,得留下相當一部分用作招待從即將來訪的親朋好友。譬如那條身兼“年年有餘”祈望的“年魚”是不能動的,那時期“年魚”又稱作“看魚”,顧名思義只看不動,若有不懂此規矩的小孩冷不防挖下一塊,主人便將“看魚”翻個面,第二天端上桌來,客人看到的還是一條整魚。這是吃的技巧問題,也是一個時代喜慶時期裏包含的酸澀和無奈。

現今條件好,大魚大肉已成人們桌上的家常菜,舌尖上的味蕾也開始刁鑽,時不時要換口味,先前過年時用的有些菜便從餐桌上消失,“高梁肉”就是其中之一,一小塊肥肉,外面粘上面粉,放在油裏炸過,黃燦燦,香噴噴的,一口下去,滋滋冒油,但如今桌上已基本看不到,人們已將它拋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種精緻的菜餚,基本上跟飯店同步而不是以往的“家常便飯”,甚至還有鮑魚龍蝦之類的,頗有“高大上”的氣勢。

時下的飯局真有點讓人應接不暇,不僅親戚之間要設飯局,朋友同學也要設飯局,生意場上的合作伙伴也要設飯局,同事之間也少不設飯局。問題是每個人只有一張嘴,不能分身,顧此失彼的事經常發生,於是,一家人分隊趕赴飯局,派代表出席宴會已成常事。有時,為應付扎堆的飯局,有人不得不趕場子,同是一餐飯,要趕二個甚至三個飯局,在不同地點錯時完成。

過多的飯局,“吃”成人們的心理負擔。當然,困難總比辦法多。熱情、富裕、好客的家鄉人已對過年宴請作改革,他們把傳統的年後請客提前到年前進行,無影中拉長過年的時間,讓請吃與吃請變得從容不迫。時間走進臘月,人們就開始打電話約請,擺酒設宴,忙得不亦樂乎,這不,臘月才過一半,前兩個週末我都是在親戚的酒桌上度過,且剩下的週末日程也早已排滿。

家鄉人不僅在時間上對過年飯局進行顛覆,在宴請的方法方式上也作探索。人們已把請客的地點從家裏轉移到飯店,張嘴就來,省時省力,如果保留在家設宴,常請個一條龍服務的廚師,廚師不僅負責烹飪,而且還有帶着鍋碗標盆,甚至是桌椅板凳,東家無須操勞,任務只有一個,勸客人吃好喝好。

年是吃出來的,難以想象沒有吃的年怎麼過,過去、現在、將來,吃是過年永恆的主題曲。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4

年夜飯是每個家庭在新年迎新之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由於中國廣闊的疆域,各地的年夜飯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是年夜飯在地方口味差異上的重要分界線之一。其以北的北方,相對於南方而言,食物缺少了那麼一絲細膩,口味也多多少少會重於南方。北方年夜飯的一大主角,便是中國的傳統食物:餃子。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棗子、栗子和肉餡等,一齊包入新年的餃子內。放糖的,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放花生的,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還有一隻餃子中放一枚硬幣的,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餃子形似元寶,新年時麪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

順便説一句,在華北地區,有一道足以顯示北方特色的食物:羊蠍子。這是一種來自北京的美食;羊蠍子就是羊大梁,因其形狀酷似蠍子,故而俗稱羊蠍子。這種食物多於火鍋搭配,但在入火鍋之前,它需要一段時間的滷製。北方的廚師在製作羊蠍子之前,會先將八角,桂皮,茴香等香料與葱等食物用油煸炒;待香味擠滿廚房,便放入羊蠍子,再將開水慢慢倒入,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左右。經過華麗的轉變,羊蠍子已經渡上了一層淡淡的咖啡色,享受着廚師,食客們給予它的第二次生命。製成的羊蠍子有着鮮,香,麻,辣的特點,是北方人心中對故鄉無法消去的回憶。

年夜飯的差異不僅僅存在於南方北方,甚至在一些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的地區,由於氣候,習俗等方面原因,這些地方的'年夜飯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例如都屬於南方美食的湖南的毛氏紅燒肉與兩廣地區的白切雞。前者色澤紅亮、入口即化,後者則是清淡鮮美的代名詞。紅紅火火過大年,在湖南一道紅燒肉當然少不了,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毛氏紅燒肉。毛氏紅燒肉由於毛主席的偏愛而得名。毛氏紅燒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屬於湘菜系。此菜油而不膩,香味可口。關於毛氏紅燒肉,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毛澤東小時候家裏做過醬油,在醬缸上有一層發酵後的噁心泡沫,所以他吃紅燒肉不用醬油,而是用糖慢慢熬成紅色。白切雞出現在年夜飯裏的原因和紅燒肉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雞”在兩廣人民心中,有着吉利的意味;而白切這種做法,又是最能使食材表現出它的原味的方法。所以,一道白切雞,變成兩廣人民新年的象徵。

儘管各地年夜飯有着屬於那個地方的特色和風格,但無論是羊蠍子還是白切雞,以及各式各樣新年佳餚,都表現出中國人民對新的一年的期望與祝福。而各地同胞發明的菜式,構成了我們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5

年味在大街小巷散逸,沁入我的血液,正不自覺地在胸膛裏快樂地跳動。——題記

年味,一個愜心的字眼。年味是什麼呢?我細細地去品味着,感受她那濃厚的鄉間氣息。年味是王安石的“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萬象更新的景象;年味是林伯渠的“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熱鬧非凡的氣氛;年味是范成大的“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其樂融融的氣息……也許,這就叫年味吧!

在年的開端,人人都會為這喜慶的'佳節書寫下一個校標題,給自己生命的嶄新日子一份心靈的承諾。一家人都團聚在家中,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大家邊品嚐着舊年裏靠自己的雙手取得的果實,邊辭舊迎新。大人們總是有講不完的話茬,小孩們總有吃不完的美味。而我也按奈不住內心的喜悦,多麼希望用自己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一顆誠懇的心去發現年味兒,感受年味兒!

走在熙熙攘攘的五馬街,望着絡繹不絕的人,我略有所思。走進一家別具特色的餃子館,店內座無虛席。一股股濃厚的餃子香味撲面而來,孤身坐在空餘的一桌。不一會兒,熱情的店員端上一盤熱騰騰的餃子,旁邊有些醋、香油等美味的佐料。店員還精心介紹道“餃子象徵着團聚合歡,也有‘招財進寶’的含義……”,隔桌的吃客也津津有味地品味着,似乎餃子裏包含着對來年的一種美好期盼。老老少少臉上笑意盎然,無憂無慮地感受着年味。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們還向我問了聲“新年好”,那種友好的感覺讓人感到如此的温馨,真可謂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呀!但心中又有些無法講述的悲傷和蒼涼在心中迴盪着,情不自禁地想起剛剛癱倒在路邊的乞丐,沒有人來關心他,只有成羣的蒼蠅陪伴着他。新年之際人人都是閤家團圓,而他只能把此當作一種“奢侈的慾望”,並不是因為他心中年味越來越淡,他心裏是非常想過年但找不着年味兒。因此,我覺得春節漸漸質變為一種具有內涵文化,但應讓每個人都能得到享受,這樣年的意藴和風味才會遍佈於社會!若這也是一種年味,那麼它只讓我感到絲毫的落寞與淒涼。

走出餃子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家家的熱鬧店面。掛着喜慶的紅燈籠,貼着洋氣的年畫海報,給温州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一些店面已經開始緊張不絮地打掃,到處洋溢着歡喜的氣氛。一些人也在購買新的衣裳,熱情井噴。古語説的好:人靠衣裝馬靠鞍。人人都想讓自己看上去更精神、生機。這樣的話,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已買好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讓我們告別過去,面向未來,感受年味兒!那飯桌上濃濃的年味你感受到了嗎?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6

年,即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從頭年的臘月到第二年的正月,人們在琳琅滿目的年貨裏,在紅紅火火的春聯裏,在辭舊迎新的鞭炮裏,在走親訪友的祝福裏,盡情享受親人團聚帶來的愉悦,憧憬幸福美滿的生活。“民以食為天。”盛大而隆重的年,更像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齊全的山珍海味大聚會,為我們展示出一個色、香、味俱佳的舌尖上的年。

臘月,是年的“門檻”。在農村,人們開始殺豬宰羊,熏製臘肉,打米磨面,拉開了採辦年貨的序幕。城裏的超市,無疑是年貨的中轉站、聚焦點。如今市場繁榮,交通便利,天南海北的特產,都能夠通過流通,來到我們山城,走進我們的餐桌。殺豬宰羊後的鄉民,陸續將豬肉、羊肉,以及餵養的山雞,採收的核桃、板栗、木耳、香菇等土特產運到城鎮,擺上街頭。這些都是農家自種自養的,是綠色生態產品,很受城市居民的歡迎。那些鄉民早上帶着山貨出門,晚上帶着在城裏超市採購的糖果、瓜子、水果、美酒、飲料、對聯、年畫回家。美食的香味隨着喜慶的風兒在大街小巷飄蕩,在山路上來回縈繞。

在外工作的親人們帶着各種美食、美味,或坐飛機,或乘輪船,再轉火車、坐汽車,回到老家過年。在回家過年的'“大軍”中,小姨帶着表弟也從海南迴來了。他們大大的行李箱中,裝着海南那邊產的海魚,散發着獨特的氣味,令人垂涎欲滴。還有椰子奶、椰子糖、菠蘿蜜乾等零食,隔一會兒,我就會忍不住要嘗一點兒。他們還帶回了一個三十多斤的新鮮菠蘿蜜。橢圓形的果實外表長着一排排黃色的肉刺,看起來很嚇人,摸起來卻不是很扎人。切開後,金黃色的果肉甘甜可口,別有一番味道。

説起舌尖上的年味,肉糕是媽媽的“絕活”。她首先從街上買回新鮮豬肉,洗淨後切成末,加上荸薺碎末,拌好佐料,將肉餡壓成一張大餅的樣子,然後放到蒸鍋的蒸格上進行蒸制。等肉糕八分熟時,將調製好的蛋液抹在肉糕表面。因為在肉糕上面抹有一層雞蛋液,媽媽又習慣把這肉糕稱作“雞蛋糕”。不一會兒,濃濃的香氣就散發出來,瀰漫了整個屋子。我們忍不住饞,迫不及待地掐下一塊,嚐了起來。哇!軟中帶脆,味道和口感真是好極了!

除夕那天的年夜飯,是每家每户美食美味的大展台。主廚的人在廚房裏煎、炒、烹、炸,一陣陣撲鼻的香味,讓聞到的人口水直咽。一盤又一盤的美味端上了餐桌,家人們歡聚在一起,大人們舉起酒杯,説着喜慶的話,相互祝福。我們小孩子也倒了飲料,一邊學着大人的樣子碰杯,一邊挑選着自己喜歡的菜餚,大快朵頤。豐盛的年夜飯中,讓我情有獨衷的還是臘腸。每年過年之前,媽媽都會在將準備好的肉末加以佐料,請人灌上腸衣,而後帶回鄉下薰幹。雖然其製作過程看似簡單,可味道卻不一般,將一片臘腸放入口中細細品嚐,醇厚濃郁,回味綿長,越嚼越香,令人深深沉醉。

舌尖上的年味,讓我品味到親人團聚的幸福,讓我品味到長輩關愛的真情,更讓我在品嚐美味中憧憬美好的未來!我祝願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