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通用4篇)

來源:文書谷 1.87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通用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着》讀後感(通用4篇)

《活着》讀後感1

讀過餘華所著《活着》,像是被一個重重的石塊堵塞住了胸口,激盪心靈的悲愴,讓人久久回洋。

那個深沉的陰影始終投射在心海,一個黑暗的社會,一個戰亂的年代,一個紅色狂熱的季節孕育着一個註定要飽經那代人所要嘗便的艱辛。

生命在那裏是一個在風雨中搖曳將要燃盡的燭火。一個生命在貧困的命運面前是那樣脆弱而無力。

但一個生命存在最重要前提是維持生命的'存在,人們在為爭取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温飽都無法滿足時,怎樣保證生命存在而真正活着!其中透漏着的無助,只能用宿命論來解釋的無法抗拒的哀歎!

在那個幾乎沒有生命存在的條件下,生命的延續和親情的呵護之間的關係是矛盾還是融洽?那個富貴給了我們答案:親情是維繫生命延續的精神支柱,有時真地感到人的力量是那麼渺小,同時又是那麼堅韌,似乎那種堅韌又是能戰勝一切的!

《活着》讀後感2

看完了《活着》。作為一個旁觀者,覺得福貴的一生是滿滿的悲哀與傷感。

但是如果真的把自己代入或者只是傾聽,就會覺得,福貴的敍述裏多是對生活的接受與滿足。無論是好是壞都接受,甚至認為所有的都是上蒼賦予的報應和福祉。

這本書和《四世同堂》有相似之處,但是這本以第一人稱敍述之後,所有的遭遇都像在身邊真切地發生,有真切的欣喜、悲哀、可惜,是凡人的情感。親切真實。而四世同堂就好像有一種尤其的悲壯,家國的豪情裹挾着我,令我感覺自己要變得偉大以相襯。

最後福貴和他的.牛福貴説話,説有慶、二喜、鳳霞、苦根耕了多少分田地。看到這些名字,這些生命的血液在沸騰後平息,鼻子有些酸。

本來想評論福貴,他大概過了酸楚的一生。但是,誰知道呢,除非在一個人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後,誰也沒有辦法評價他有沒有幸福的一生。一個人是否幸福,並不在於他人的評價裏。

《活着》讀後感3

逝者已矣,風煙俱淨。《活着》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人的一生看上去很漫長,可也許在不經意多年以後看來,也不過如此。

會有很多陰差陽錯的巧合。比如在打仗時福貴一定沒有想過,多年以後,他和春生的.相見竟是因為他淒涼落魄的晚景?他的一生有幾十年的漫漫歲月,可我們花一個下午便能讀個大概。

實際上並不長。我們看見了他的一生,除了年輕時風光的一段日子,就剩下苦難了。

不過他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在自己經歷的歲月裏,有苦難,更有幸福。他相信無論是自己的妻子兒女,還是女婿外孫,都是最好的。因為他曾切實經歷過那些人和事,所以他才能在時光的磨礪中樂觀堅強地面對世界。

幾十年的時間對於歷史無足輕重,可是對於他自己,卻意味深長久遠。在接踵而至的打擊中,惟有堅強的意志戰無不勝。

《活着》讀後感4

《活着》中福貴是不幸的大部分的中國人在那個時代的縮影。它本身就有一種泥糊不上牆的混沌,卻要他經歷層出不窮的'逃亡和失去,一次次為了活着而失去了自己的底線。

他好像在一路奔跑中只有一個慾望,那就是活着!看着他過着豬狗般的逃難生活,不顧一切的要跑,要回家啊,他的形象讓人看起來可笑,又可悲。

最後他經歷了一切終於活了下來,回了家,親人們卻一個個離他而去了,最後還是他自己一個人,苟延殘喘的過,活得沒有人樣。但那又如何?

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續萬年,就是因為有人咬着牙也能挺過來,再活個幾十年的生命的強大。

生命的不息,在於就算生命如此脆弱,如此飽經滄桑,也要承受着!

即使到最後,無親無故,生命回到最初的個體,也要在田野裏含着麥秸,帶着打不倒的意志,活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