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錦集[13篇]

來源:文書谷 1.23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樓夢》讀後感錦集[13篇]

《紅樓夢》讀後感 篇1

獨倚桌前,茶茗飄香,翻開漫卷詩書,歷經《紅樓夢》之人情世故。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説,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説之巔峯,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説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閒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叉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通過家庭悲劇、女兒悲劇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

在《紅樓夢》中,人物各具特色。其中我最欣賞的是賈寶玉。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主人公,他雖出身於身世顯赫的封建大家庭,卻是個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這樣的勇敢與頑強是在當時封建社會上所不可比擬的。他鄙棄功名利祿,能夠平等待人,在現實生活中做到這一地步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更何況是在當時封建腐朽的社會呢?在他的心裏人只有真假善惡美醜的劃分,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敢於向當時儒家的道德標準挑戰,是個不折不扣的時代英雄。

關於賈寶玉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有賈寶玉得名和抓週的故事,王夫人生了一個公子,一落胞胎嘴裏便銜着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便取名為寶玉。週歲時,賈政要試寶玉將來的志向,便將世上之物擺了無數,讓寶玉抓取,誰知寶玉卻抓了些脂粉釵環。賈政為此大怒,認為寶玉長大必為酒色之徒。

寶玉摔玉——表妹林黛玉來投親,寶黛初見,寶玉覺得是“天上掉下了林妹妹”,十分有好感。可當他聞知黛玉無玉,便摔玉於地説:“這玉連人的高下都不識,不要了。”此舉驚壞了黛玉,也嚇的眾人一擁去搶,多方哄他才作罷。

寶玉捱打——寶玉捱打的起因主要有三個:其一是寶玉會見官僚賈雨村時無精打采,令賈政很不滿意。其二是寶玉與琪官交往激怒了忠順王爺,給賈正無端招開政治糾紛,其三是賈環搬弄是非,誣陷寶玉逼成了金釧兒。

寶玉瞞贓——賈府丟失了玫瑰露、茯苓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懷疑是管廚房柳家的女兒五兒所偷,鳳姐吩咐嚴懲。鳳姐的丫頭平兒瞭解到這些東西是王夫人的丫頭彩雲偷給賈環的,因怕探春生氣,又怕連累許多無辜的下人,讓寶玉都承擔起來,從而平息了事端。

賈寶玉的性格為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大多數人認為是他生活在罪惡腐敗的貴族環境裏,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貴族公子的惡劣風氣和腐朽觀念,這些壞的東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傾向並存着,但隨着生活中他所見聞的重大事件給予的刺激和教育,隨着他在捲入現實矛盾時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擊,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惡劣的東西就慢慢減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漸漸堅定了、成熟了。

讀完《紅樓夢》能讓我領悟到人間的辛酸與醜陋,當然也有像賈寶玉那樣美好的善良的靈魂。讓我認識到當時封建社會的落後腐朽,啟迪我們在現在的時代潮流中要緊跟時代步伐,踏實做人,不重蹈覆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寶玉這種平等待人與不追求功名利祿的難能可貴的品質。問世間有多少人清心寡慾?其實這一類人也很少,也包括我自己也有也被功名利祿迷惑的時候。儘管寶玉玩世不恭,但我們仍要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不足之處,踏踏實實的踩好人生每一個步伐,直至走向成功。

也許世間有時會像寶玉所經歷的封建社會那般,但我們也應該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像賈寶玉那樣同污濁的世間對抗,活出純真的自我。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紅樓夢》的尾聲令我們的心裏有些許悲涼與感慨萬千,一個家族從興盛走向衰弱,只是在一剎那之間讓人感歎不已,《紅樓夢》的愛恨情仇,從側面所反映出的當時社會形象,引人深思。它所展現清朝四大家族興盛衰落的社會史,既有社會百態又有人情冷暖,是研究清朝社會各階層的最佳腳本,我們可以學習其中的親情,友情和愛情,認真活好人生中的每一分鐘。

《紅樓夢》讀後感 篇2

有一部分人説《紅樓夢》是一部含笑的悲劇,説實在話,我並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作為一個剛入道的紅迷,我對於《紅樓夢》的認識還過於膚淺,只是用自己有限的領悟能力去領悟《紅樓夢》無限的韻味,筆墨遊戲,沒有真正的輸贏,只是適當發表自己的意見罷了。十二金釵中有兩個可謂是天上少有,地下無雙,她們的判詞是: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不難猜到,就是林黛玉和薛寶釵,她們是《紅樓夢》裏的主角,有許多過人之處,但也許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她們終逃不過悲慘的結局。

林黛玉,多愁善感,與賈寶玉初次見面就似曾相識,曾經山盟海誓,終落得“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根入夢遙”。她本是太虛幻境的`一棵絳珠草,到人間歷劫,卻墮入紅塵,無法自拔。她那副病西施楚楚動人的樣子,終究被泥土掩埋。她與賈寶玉生活在封建社會,卻偏要衝破封建禮教,她一生追求自由與潔淨,就像她《葬花吟》中的詩句:“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堆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到最後,淚水哭幹了,便魂歸離恨天。可以説,她就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她不希望賈寶玉墮入名利場,發生本質的改變,她不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偏要大展奇才,她愛刻薄人,愛使小性兒,因此,她並不受到大家的歡迎,不受下人的擁護,即使是賈母,也不過是對她十分疼愛,但內心深處並不看好她,並不欣賞她,只是看在她母親賈敏的份上,讓她不受欺負,況且又有金玉之論,在寶玉的婚事上,賈母便更不考慮她了。鳳姐一計將寶釵與了寶玉,而她,則在他們成親的時辰淚乾氣絕。病時無人探望,死後無人理會,她也算得上是可悲了吧。從小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好容易有一個寶玉這麼個知己,卻硬生生被長輩們拆開,悲慘的死去,而她一生所追求的自由與潔淨也自然隨之逝去。可歎她“閒靜時如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卻落得如此悲慘。她的死也與她所追求的自由與潔淨有關,可惜她到死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薛寶釵,另一個絕色人物,她不像林黛玉那麼小性兒,相反的,她就是個封建禮數的代言人,她從不越禮,處事小心謹慎,如鳳姐所説“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做人做事幾乎沒有一點漏洞,深得眾人心,人又圓滑,從不惹禍上身,因此人緣又是極好的,比黛玉的賈母喜愛。但是,她有些過分謹慎,過分做作,甚至連脾氣也不敢發,生怕影響了她在眾人心中的形象。就那寶玉比她楊貴妃的事來説吧,寶玉那她比作楊貴妃,她雖惱,卻也只是話裏有話得説了一句。她一味地遵守禮教,沒有自己的性格,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最大的缺點。她的母親曾和賈母王夫人提到過“金玉良緣”,她有金鎖,寶玉有寶玉,也就是暗指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為此,他故意疏遠了寶玉,怕遭人非議。她剋制了自己。由於她的剋制,她成功地登上了“寶二奶奶”的寶座。但那又如何呢?最終,寶玉出家,恢復了自己在太虛幻境神瑛使者的身份,斷絕紅塵,也就意味着她出閣不久就要向自己的嫂子李紈一樣獨守空房,消磨青春。比黛玉更為悲慘。可歎她“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銀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守時,自雲守拙”同樣也落得如此下場。

作為金陵十二釵的她們,都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她們都有着沉魚落雁,避月羞花之貌,但最終一個悲慘的死去,一個獨守空房,她們都是時代的悲劇,時代的犧牲品。有很多人議論她們究竟誰更悲慘,我覺得,其實這都我所謂了,曹雪芹先生的初衷並不是寫幾個與眾不同的人和事,他只是想透過他們來抒發自己的情懷,至於他筆下的人,只給他情感的一種詮釋,當然這種詮釋,後人會有很多種解釋,這些,就是曹雪芹先生留給後人的謎了。

《紅樓夢》讀後感 篇3

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題記

一部《紅樓夢》,千種兒女情。裏面寫了一羣美人,她們住在大觀園裏,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女兒國。賈寶玉是這個女兒國裏唯一的男性公民。這個小小的女兒國裏,在短暫的幾年中,充滿了青春愛情萌動之美,充滿了笑與樂,充滿了愛與怨,充滿了詩與情……她們都享受到在當時一般條件下很難得的自由。也正因如此,《紅樓夢》裏的意境與柔情,才惹得萬千讀者如此羨慕與嚮往。

書中萬千個女子,儘管命運不同,卻都是那樣鮮活靈動;書中萬千個故事,儘管結局不同,卻都是那樣吸引生動……她們的故事總讓我們在唏噓、惋惜之餘,品味出人生百態,即使從未經歷,也能感受到酸甜苦辣。若能讀懂其中藴含的道理,便能一生受益。可在芸芸眾生中,又有誰,能真正讀懂曹雪芹?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提起《紅樓夢》,便會想起林黛玉。她位於金陵十二釵之首,有着過人的才華,也有着令人惋惜的身世,父母早逝使她搬遷賈府與賈母同住。世間如此楚楚動人、閉月羞花的女子又有多少?而被賈寶玉稱為神仙姐姐的她,到底有着多大的魅力與氣質?林黛玉憑藉着她出眾的才華,在大觀園的多次“詩詞大會”中拔得頭籌。《詠菊》、《螃蟹詠》、《詠白海棠》、《葬花吟》等都是林黛玉的代表作,如此有才的女子怎能不讓人為之心動?

而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令我們嚮往,也令我們惋惜……青梅竹馬的他們本是天生一對,但世事無常,沒有人能保證誰和誰會一直在一起,也沒有人能保證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很多很多的故事,都像黛玉寶玉之間悽美的愛情一般,純真又可惜。我們總是毫無緣由地確信我們能打敗時間,卻又毫無例外被時間打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打敗時間,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只想用心珍惜每一個人,用心保持聯繫,哪怕最後分道揚鑣也不遺憾。

説起薛寶釵,她與林黛玉並列為金陵十二釵之首。對於薛寶釵的評價,世人眾説紛紜。有人説讚美她識大體,懂得人情世故;也有人説她虛偽事故,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則尊林而抑薛。無論你喜不喜歡她,不可否認的是她過人的才華。

每次的大觀園“詩詞大會”,她的詩詞總能贏得眾人的喝彩與欣賞,她就像一本百科全書,讓旁人敬佩不已。在生活中,無論你表現的多好,都會有人不喜歡你,你要做的不是討好別人,而是修煉自己。“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有真實才能,別人定當敬你三分。所以啊,才華才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賈寶玉作為大觀園裏唯一一位男性公民,他的身世地位自然顯赫無比。有人認為賈寶玉只不過是濫情的紈絝子弟,而有人認為他是一位多情公子。每個人的看法與見解都不近相同。林黛玉死後,賈寶玉最終放棄與薛寶釵的美滿婚姻,出家為僧。不僅是因為他痛失所愛,同時也因為自己心中的.這片美好世界已毀滅……

若當初賈寶玉沒有迎娶薛寶釵,而是選擇與自己朝夕相對、青梅竹馬的林黛玉,也許《紅樓夢》的結局也不會如此悽慘,也許就不會有如此多的曲折與困難……悽美的故事已經完結,也不會擁有像迪士尼童話故事裏般圓滿美好的結局。也許正是這悽美,才更加襯托出《紅樓夢》裏鮮明的人物形象與中心。

《紅樓夢》裏的人物故事數不盡也説不完,它既是當是小説創作的巔峯,也寄託了那一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與故事,這不禁讓人讚歎曹雪芹的寫作功底與能力。也正因這深厚的寫作功底,才讓《紅樓夢》裏面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讓人們讀出人生百態。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後記

《紅樓夢》讀後感 篇4

説起《紅樓夢》,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那段戀情吧,這戀情因生不得在一齊,死後也無法相見而顯得難能可貴,刻骨銘心。我閲讀《紅樓夢》後,也對他們的戀情感到可惜,然而我卻還是不為他們沒在一齊而感到惋惜。

林黛玉只適合養在深閨中保護起來,如一隻容易受傷的金絲雀,沒了主人的保護和愛惜便不能久活。而賈寶玉正好就是那位不能帶給她幸福的主人,賈寶玉這個人,説傻不傻,但也不是太過聰慧,他只是一向都在隨心所欲的活在世界上,他的存在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這種格格不入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在於他表現了作者的意識和當代社會的陰影面的投射,不好的地方在於正是他的性格造成了他和林黛玉不幸的一生,不能擁有美滿的結局。

要我説還是薛寶釵和賈寶玉更加相配,薛寶釵要容貌有容貌撐得起一個家族的面貌,足夠有當家奶奶的氣場,且也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不像林黛玉一樣處處敏感,總覺得別人話中有話,最終因為這多感的心而勞累了身體,最終香消玉殞。薛寶釵容貌,性格,氣質,對賈寶玉的關心都足以為她贏得當家少奶奶的頭銜,然而就因為當時社會的以夫為天的封建思想,使得她如此一位有才氣,集美貌與智慧與一身的女子敗在了一紙休書上。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能起來,只能鬱鬱寡歡,最終也落得個不太美滿的結局。

而賈寶玉呢,他辜負了一個女子的`一生,又毀了另一位女子的一輩子,最終也只是考的狀元卻最終落得個皈依佛門的終局,正如曹雪芹自身在文章的開頭便寫到的那些伏筆一般,一個似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最終分散兩地,全是虛幻,也全是泡影。

小説中主人公的不幸結局也暗含着作者的落魄和不幸的人生,原是豪門的曹雪芹卻因正值革命時期而沒能當上狀元,也沒能在官場上有所大出息,小説中賈寶玉的前半輩子幸福的人生可能就是作者的過去吧,也只能説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落魄了的作者其實內心深處還是在深深眷念着過去紙醉金迷的繁奢的生活吧,而賈寶玉之後所經歷的賈府落魄,也正是作者生活開始衰敗的投影吧。

可能也正是由於作者生前經歷過的真實生活的鉅變,貧富的差異,生活的不順心,使得他最終從過去那種腐爛,頹敗的生活中看到了社會的陰暗面和隱藏在社會深處的黑暗氣息。人心的異變與自身身份的改變給了曹雪芹一個蜕變的機會,正是因為他親身經歷過了奢靡的生活,他才通曉那些大家族裏的規矩和方寸,也明白那些複雜的人心和大宅裏的勾心鬥角吧,結合了自身的人生經驗,曹雪芹使得《紅樓夢》中那些人物生活都活了起來,那些人物的言語,行為,動作,彷彿躍然紙上。

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樹下悲歌葬花的林黛玉,説出男女是泥和水的賈寶玉,有那通身氣派的老祖母,一個個人物在小説中活出了他們精彩的一生,不可謂曹雪芹以示面面俱到了,還有眾人那影藏了一生悲歡離合的人物詩,和那一出出暗含的玄機,直令看的人覺得內心痛快。

但在閲讀書中人物的一生時也不禁引起我們對於當今社會的反思,那時候的封建社會的壞習性和不良風氣是否延續到了今日那時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社會地位的不平等是否在今日仍然出此刻了當今的社會主義社會當中,那時的對百姓的迫害,大家族對百姓的欺壓,法律對貴族的庇護是否在今日還活在社會那個陰暗的角落我們需要反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這並不只是一個人的思考,也不是一羣人的深思,而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世界全體人民的深深自我反省與自我監督。

《紅樓夢》的魅力當然不僅僅只是這些,其中所藴含的文化是如此的出彩和豐滿,看着《紅樓夢》,彷彿就看到了整個社會的氣息,彷彿觸摸到了古代珍貴非物質文化的軀體。那不僅僅只是一本書,一本小説,它是另一個名為《紅樓夢》的世界的載體,使得另一個世界得以以這種媒介和我們這個社會相接觸。這或許就是紅學的誕生緣由吧!

《紅樓夢》讀後感 篇5

“滿紙荒誕乖張言,一把辛酸淚。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一本紅樓,一份痴情,一幅畫卷,一段歷史。在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裏,名著已離人們越來越遙,能夠靜下心來品讀名著的人更是僚舫啃恰6卧冬從小與紅樓結緣,一本紅樓被我翻望了六遍,其中的精妙之處幾乎可以倒背如流。讀紅樓,品紅樓,成為我人生中的一大樂趣。

初讀紅樓仍是在七歲,由於我家也算是書香門第。媽媽在我七歲時就讓我望兒童版《紅樓夢》,我好奇地瞪大雙眼:“《紅樓夢》講的是什麼啊?”媽媽笑着拍拍我的頭:“您自己慢慢望吧!望透了就懂了。”就這樣,我抱着一本厚厚的《紅樓夢》走入書房,開始了與紅樓為伴的日子。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啊!那麼多不熟悉的字,在拼音的匡助下才能委曲將字句讀通。這還不算,那裏的人物其實太多了,老爺、太太、小姐、姑娘、丫環一大堆,好不輕易記住了這個,又健忘了那個。囫圇吞棗似的將《紅樓夢》讀完一遍,結果只記住了四個人: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那林黛玉不知哪來的這麼多眼淚,整天哭啊哭,然後不是寫詩就是填詞。我對薛寶釵沒有很深刻的印象,只覺得她人緣很好,到處做善事。不外我納悶的是,寶玉明明喜歡黛玉,為什麼後來嫁給寶玉的是寶釵呢?不外我很喜歡寶玉,他對人很好,特別是對女孩子,他還説:“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他還真有名流風度!

再讀紅樓是在十歲,爺爺給了我一本逗炻ッ巍吩著讓我閲讀,那書的封面印着寶黛共讀西廂的圖像,落紅遍地,流水潺潺,寶黛兩人靠在一起讀《西廂記》,那畫面煞是清新奇麗。再次翻開紅樓的我已經能懂得它的大致內容了。秉燈夜讀,我彷彿望見黛玉葬花的悽蒼冬寶釵撲蝶的嬌羞,湘雲眠石的憨態可掬,元妃省親時的雍容華貴。我為黛玉死時焚稿而歎惜,對寶玉終進佛門不解,對寶釵無奈嫁人同情。書中人的一舉一動好像牽動着我的心顯冬我與他們同悲,同喜,同歡,同樂,這一次讀《紅樓夢》,我瞭解到了這是一段悲傷得讓人流淚的故事。

又讀紅樓已然十二歲,輕撫那認識的封面,我又一次翻開那些似曾相識的紙頁。此時細讀紅樓,竟覺得詞藻柔美,行文清新流暢的紅樓背後是另有隱喻的。也許“玉帶林中乖冬金簪雪裏埋”的判詞暗喻寶釵、黛玉兩人的悲慘命運,她們也不能逃脱命運的掌控,更不能逃離那黑暗的社會,只落得一個鬱鬱而終,一個獨守空房的下場。也許“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是黛玉對附近環境的真實寫照,是呀,面對着“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惡劣環境,寶哥哥能給的熱和其實太少了,她夢想有一天能擁有像“漁翁漁婆”的愛情,可是這能實現嗎?也許“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放棄為誰”彰顯着寶黛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一幅鮫綃帕,寄託着彼此的思念。也許“冷塘渡鶴影,寒月葬花魂”表現的是湘雲與黛玉的伶丁無依,這句詩也是賈府衰敗的預兆。

實在,銜玉出生的怡紅公子如何?才華橫溢,孤高自許的林姑娘又如何Mκ碌錳宓幕噬絛〗閿秩綰危炕使簀的三個妹妹,富貴賈府的三位小姐又如何?終極仍是死的`死,散的散,她們終究拗不外那吃人的社會。此次讀紅樓,我有了新的收成:元春的選才鳳藻宮,探春的千里春風一夢遠,惜春的青燈黃卷古佛旁,寶黛的木石前盟,寶玉寶釵的金玉良緣,以及上至元妃下至投井的金釧,屈死的晴雯,她們都是封建軌制的犧牲品,“樹倒猢猻散”是那個時代的必然結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才讀了幾遍呢?怎能解析其滋味?實在我不想當一名紅學莢冬致力研究紅學,也不想與王崑崙,周汝昌齊名,只是一路走來,紅樓相伴,它給了我無絕的思考,也讓我體會到文學鉅著的深刻的美。

《紅樓夢》讀後感 篇6

一次偶爾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所以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懾,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撒播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歷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泛動在我心裏,來來回回,模糊中好像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瘦弱卻萬分誘人。她落淚,由於只要放縱的哭往後才會更舒展,笑臉才會愈加開放。閉上眼似乎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目光,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浸其間,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點評黛玉“小性質”乃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以為!由於在這背面,僅僅由於她太介意寶玉了,由於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刻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領會不到。在她某個鬱悶的瞬間,心境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應到來的問好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僅僅由於太難受,所以她只要用詩來宣泄心裏醖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相同潺潺活動,會聚成一泓清泉,弄清着她的悽慘劇。她哭泣,由於她太委屈,她是悽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惜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痴情,她終身無限傷感,可是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久的離開了這個國際……

儘管她的故事完畢了,可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懷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心裏的塵土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閉的傷感像塵土相同在空中飛揚、旋轉、搖動《紅樓夢》寫了一個我們族由盛而衰的悽慘劇故事。這個宗族悽慘劇的暗影籠罩着《紅樓夢》裏一切的悽慘劇。《紅樓夢》裏寶黛的悽慘劇、十二釵的悽慘劇,由於其主人公大多具有真、善或美的本質而成為悽慘劇主人公。可是賈府的實權階級終究的衰落也具有悽慘劇性質嗎?關於《紅樓夢》來説,特別如此。如果説主體性哲學之注重悽慘劇,是旨在着重悽慘劇與存在體會、價值體會的同一,那麼,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注重悽慘劇,則是旨在着重悽慘劇與前史的同一,而這一“前史不過是追求着自己意圖的人的活動罷了”,所以,馬克思主義的悽慘劇詮釋就修建在對前史開展、社會關係、經濟關係的剖析的基礎上.悽慘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消滅給人看。關於賈寶玉來説,賈府有其價值,這兒供給給他“錦衣紈絝”、“飢甘饜肥”的日子,供給一個大觀園讓他能夠在其間一廂情願地過其藝術人生;這兒有他的親人、親屬、朋友、情人。在物質上,他依賴於賈府,在愛情上,他並不期望這個宗族衰落下去。在他看來,賈府的負價值首要在於它的控制人物逼迫他讀他不願意讀的陳腔濫調文章、走他不願意走的中舉當官的人生道路、應付他不願意應付的官場俗套。他對這個宗族是既愛又背叛的。所以他關於賈府的衰落並不覺得是“活該”、“咎由自取”、“不配有更好的命運”、“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而是覺得可悲可歎。脂硯齋的批語多處點明晰這一點。在第2回正文“誰知這鐘鳴鼎食之家,筆墨詩書之族,現在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處眉批:“文是極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話則極痛極悲之話。”賈府的一代不如一代、後繼無人的危機在作者心裏觸發的是極度沉痛的情感,沉痛建根據作者對這個宗族的愛與憐惜之上。又蠲了幾件事,單拿我和鳳姐姐作筏子禁他人。最是心裏有估計的人,豈只乖罷了。”黛玉道:“要這樣才好,我們家裏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裏每常閒了,替你們一估計,出的多進的少,現在若不節儉,必致後手不接。”寶玉笑道:“憑他怎樣後手不接,也短不了我們兩個人的。”黛玉供認,她儘管行動上不管家,但她心裏與探春往一處想。而脂硯齋自己,據説是作者的老一輩.也有這種宗族愛情以及對宗族衰頹的哀痛。

我覺得紅樓夢很美觀的,期望我們多看一下。

《紅樓夢》讀後感 篇7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説,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説。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究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説,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脱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26“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只可惜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

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反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説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説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説話從不造次,不該説的話絕不多説,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説,説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説;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説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説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説説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

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究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並不是件輕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痴痴歎,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紅樓夢》讀後感 篇8

説起《紅樓夢》,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那段戀情吧,這戀情因生不得在一起,死後也無法相見而顯得難能可貴,刻骨銘心。我閲讀《紅樓夢》後,也對他們的戀情感到可惜,然而我卻還是不為他們沒在一起而感到惋惜。林黛玉只適合養在深閨中保護起來,如一隻容易受傷的金絲雀,沒了主人的保護和愛惜便不能久活。而賈寶玉正好就是哪位不能帶給她幸福的主人,賈寶玉這個人,説傻不傻,但也不是太過聰慧,他只是一直都在隨心所欲的活在世界上,他的存在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這種格格不入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在於他表現了作者的意識和當代社會的陰影面的投射,不好的地方在於正是他的性格造成了他和林黛玉不幸的一生,不能擁有美滿的結局。要我説還是薛寶釵和賈寶玉更加相配,薛寶釵要容貌有容貌撐得起一個家族的面貌,足夠有當家奶奶的氣場,且也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不想林黛玉一樣處處敏感,總覺得別人話中有話,最終因為這多感的心而勞累了身體,最終香消玉殞。薛寶釵容貌,性格,氣質,對賈寶玉的關心都足以為她贏得當家少奶奶的頭銜,然而就因為當時社會的以夫為天的封建思想,使得她如此一位有才氣,集美貌與智慧與一身的女子敗在了一紙休書上。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能起來,只能鬱鬱寡歡,最終也落得個不太美滿的結局,而賈寶玉呢,他辜負了一個女子的一生,又毀了另一位女子的一輩子,最終也只是考的狀元卻最終落得個皈依佛門的終局,正如曹雪芹自身在文章的開頭便寫到的那些伏筆一般,一個似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最終分散兩地,全是虛幻,也全是泡影。

小説中主人公的不幸結局也暗含着作者的落魄和不幸的人生,原是豪門的曹雪芹卻因正值革命時期而沒能當上狀元,也沒能在官場上有所大出息,小説中賈寶玉的前半輩子幸福的人生可能就是作者的過去吧,也只能説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落魄了的作者其實內心深處還是在深深眷念着過去紙醉金迷的繁奢的生活吧,而賈寶玉之後所經歷的賈府落魄,也正是作者生活開始衰敗的投影吧。可能也正是由於作者生前經歷過的真實生活的鉅變,貧富的差異,生活的不順心,使得他終於從過去那種腐爛,頹敗的生活中看到了社會的陰暗面和隱藏在社會深處的黑暗氣息。人心的異變與自身身份的改變給了曹雪芹一個蜕變的機會,正是因為他親身經歷過了奢靡的生活,他才通曉那些大家族裏的規矩和方寸,也明白那些複雜的人心和大宅裏的勾心鬥角吧,結合了自身的人生經驗,曹雪芹使得《紅樓夢》中那些人物生活都活了起來,那些人物的言語,行為,動作,彷彿躍然紙上。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樹下悲歌葬花的林黛玉,説出男女是泥和水的賈寶玉,有那通身氣派的老祖母,一個個人物在小説中活出了他們精彩的一生,不可謂曹雪芹以示面面俱到了,還有眾人那影藏了一生悲歡離合的人物詩,和那一出出暗含的玄機,直令看的'人覺得內心痛快,但在閲讀書中人物的一生時也不禁引起我們對於當今社會的反思,那時候的封建社會的壞習性和不良風氣是否延續到了今天?那時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社會地位的不平等是否在今天仍然出現在了當今的社會主義社會當中,那時的對百姓的迫害,大家族對百姓的欺壓,法律對貴族的庇護是否在今天還活在社會那個陰暗的角落?我們需要反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這並不只是一個人的思考,也不是一羣人的深思,而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世界全體人民的深深自我反省與自我監督。

《紅樓夢》的魅力當然不僅僅只是這些,其中所藴含的文化是如此的出彩和豐滿,看着《紅樓夢》,彷彿就看到了整個社會的氣息,彷彿觸摸到了古代珍貴非物質文化的軀體。那不僅僅只是一本書,一本小説,它是另一個名為《紅樓夢》的世界的載體,使得另一個世界得以以這種媒介和我們這個社會相接觸。這或許就是紅學的誕生緣由吧!

《紅樓夢》讀後感 篇9

“紅樓”是值得我們品一生的作品,每閲完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觸。經典的魅力也就在此處之中。“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説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説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是寶黛之間的痴痴所愛,而寶釵之間的又有幾人能看懂;金陵十二釵有又幾人享受人間之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又能興盛多久;這是時代鑄下的悲劇!

閬苑仙葩是他們的開始,一個愛惜女孩,批評程朱理學,一個生性孤僻,多愁善感。初次見面就互相吸引,寶玉為林妹妹摔玉而到黛玉焚詩歸魂,這都是寶黛的所愛所恨的愛情。寶玉含着玉石出生,受賈母的百般疼愛,遊於温柔富貴鄉,專愛作養脂粉,親敬家裏姐妹和丫鬟。他重情不重禮,批判程朱理學,喜愛性情文字,這也是與黛玉心有靈犀的初衷。在人間看盡了愛別離,萬念俱空,了卻塵緣,跟隨一僧一道出走,““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的結果。這是多強烈的對比。“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的黛玉傾城傾國容貌,兼有曠世詩才,最富靈氣的女子形象。從小的書香薰養,琴棋書畫樣樣的才女,而最終也落得為愛殉情的結局。聰明清秀的她也受賈母疼愛,孤高自許,在那人際關係,賈寶玉成為她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於寶玉的愛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話語揭露着醜惡的現實,以高傲的性格與環境對抗,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對自己命運的悲劇感受,這是她個性格。最終的為愛現身,今生在賈府流盡了這一生的眼淚報答寶玉,這也完成最初的心願。這一繞人心絃的愛情令人羨慕也為此深深感到遺憾,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結局也應是註定的。曾經在一起的'時光的,他們在人生理念上,他們是反抗封建禮教的同盟,是自由戀愛的堅定追求者,這樣一致讓他們更為之瘋狂,但在封建禮教的生活下他們的愛情註定是扼殺的,無論過程是多麼美好。這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諷刺着封建的殘暴。

位於金陵十二釵之九的王熙鳳,“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啟笑先聞,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她一生精明而自己的命卻是那麼的輕薄。身處在大世家族,她善於察言觀色、機變逢迎,心思縝密,處理事物也是得心應手。但心狠手辣的處事手段,在背後受到僕人的譴責謾罵,對她充滿怨恨。她對於劉姥姥的態度卻不同,以致最後能把巧姐交給劉姥姥撫養,這也許是上天對王熙鳳的唯一照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缺王熙鳳這樣的人,封建權財,人吃人的形象難道還少嗎?最終卻落得個“機關算盡太聰明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淒涼的死去,那個時代人物典型的真實性,也反應了那個時代的風氣。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與黛玉並列為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羣芳之冠的寶釵。她容貌柔美,不遜於黛玉,舉止嫻雅,博學多才,善解人意,是王夫人心中兒媳的不二人選。寶釵是封建禮教中的傳統女子形象,知書達理,修煉自己的品格,善意待人,曾出錢出物為史湘雲設東擺螃蟹宴,解決了湘雲貧寒、勢單卻要請客的困難;照顧命運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負;暗中幫助家境貧寒的岫煙,一針一線地為她着想。這一性格的她也喜歡寶玉,一心為他,寶釵之間的“金玉姻緣”在最後形成,但沒有維持多久寶玉就看破紅塵出家,只剩下寶釵和腹中胎兒這一悲劇。曾與寶玉在賈府的相處,瞭解寶玉,日子很快樂,和林妹妹的寫詩較真也讓生活變得有趣,但最後寶釵歷盡世態炎涼,嚐遍人間甘苦,苦修苦煉,這是封建制度下的時代所促成的,它的本質被曹雪芹注入了紅樓中,

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紅樓中的事事物物,是時代的結晶,反映封建的興衰敗亡。其中的性情只有我們自己去體會,值得去嘗的經典。

《紅樓夢》讀後感 篇10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主耳目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串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確當事人,但也有着相稱高的地位。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説,“寂荒不滿,林黛玉終極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您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鋪才華,違背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説。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往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氣力是如斯菲薄單薄,在賈府她究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後望破紅塵,做了和尚。豈非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斯,眾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主意太極端了。“您死了,我往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終極還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説,“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往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稀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望着自己的昆裔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望似沒有掙脱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往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眾人為了“得道羽化”,而是了無牽乖冬望絕紅塵豢上撾人圓滑,討人喜歡,她終極終極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

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進賈莢冬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擋。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斯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盡?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絕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説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還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還是舍她而往,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説來,得人心又如何?終極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毫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説話從不造次,不該説的話盡未幾説,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説,説話好似盡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盡差不了鳳姐很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委曲,一她是姨外家的,不便多説;二襲人如斯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説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説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乘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説説我自己的見解,我自以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主意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凡人的角度來思索。

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斯,也不等閒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躲起一般,在我望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躲,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在母親眼前,她是貼心,在外人眼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安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也許是家景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斯,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究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歸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歸自己?固然她是強者,我個人以為將自己埋躲並不是件容

《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寶釵一向都是封建社會裏的完美人物,她識大體又不似熙鳳般狠辣,有才氣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訥,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極端。寶釵,能夠用完美來形容。

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脱俗,恍若仙子般傾城;熙鳳的美是傲,她機關算盡太聰明,傲瞰人間,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湘雲的美是憨,是芍藥花下的天真爛漫;而寶釵,則是那句“淡極始知花更豔”,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傾國,默默獨居一隅,卻不知早已驚豔了滿堂搖曳的春風。

一向在想,寶釵在乎的到底是什麼?妙齡少女,黛玉有她的風露清愁,熙鳳有她的機關聰明,而寶釵,似是無慾無求,真真“淡極”,卻顯得“更豔”。

寶釵是封建主義絕對的擁護者,她從來不喜像黛玉那樣的傷春悲秋,從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賈寶玉就説過,寶釵並不喜作閨怨詩,也不許寶琴作,可見她對閨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會去望着“花謝花飛飛滿天”悲慼,更不會歎“紅消香斷有誰憐”,她心裏的女子,或者説就是她自我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晝掩門”。她和林黛玉一樣擁有傾世芳姿,卻不像林黛玉一樣想將來將何去何從,只想如何過好此刻,這是她“淡極”,更是她對封建制度的崇尚。

寶釵的“淡極”也與她的生平遭遇有關,自小父親亡故,哥哥又愚笨無用,雖是女兒卻也要持家掌事,寶釵早早便接觸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這個封建的社會,她的性格也許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還是因為她要過得好而被修整過的。黛玉能明白現實的殘酷,而寶釵卻明白怎樣去應對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説,寶釵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因為此,她的“淡極”並非她無慾無求,是她已經有了本事和氣度去看淡所有的人間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因為她已經融入了現實,已經能讓自我在現實裏過得很好,甚至讓自我完美無暇,淡極更豔。

寶釵“淡極”,但並非“無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適應着眼前的一切,也用自我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寶釵的“德”是讓人讚歎的,可也是為她自我悲歎的,寶釵一心想讓寶玉早日步入仕途,為他謀一光明前程而費盡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明白自我會成為榮國府的寶二奶奶,寶釵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立於對寶玉的真情上的.,因為她明白封建社會的定理,因為她遵循並信奉着封建社會的規則,她便把自我認為最好的道路告訴寶玉,於理,寶釵的一番苦心苦意着實令人讚歎。可是於情,這偏偏不是適合寶玉的路,寶釵有“停機德”,可寶玉卻沒有“懸樑悟”,寶釵的良苦用心也就適得其反,讓寶玉心生厭倦。寶釵是理性的,她明白這樣對寶玉有益無害,誰叫寶玉卻如此輕視功名還罵其“祿蠹”,寶釵之德,也只能付諸東流了。

而對於黛玉,寶釵一向都是友善的,儘管剛進府中黛玉曾多次明着嘲諷,她也沒有多説一句,在聽到黛玉用《牡丹亭》裏的句子作酒令時,寶釵反而句句真誠地勸了一番,連向來對他人言語極其敏感的黛玉也心服口服,懂得了寶姐姐的一片真意。得知黛玉病了,她又專程遣人送燕窩來;之後搬出大觀園又獨獨寫了四賦贈與黛玉。對於同為才女佳人的黛玉,寶釵是惺惺相惜的,但她們不是知音,黛玉的叛逆和反抗與寶釵的遵從和信奉水火不容,她們無法成為同道中人,卻能做彼此憐惜的姐妹,是因為寶釵始終如一的友善和情誼。

正如湘雲笑説的,縱是黛玉,也挑不出寶釵的一點短來。寶釵在這個波濤暗湧的封建社會裏已經學會了如何處事應變,在榮國府裏博得了眾人的喜愛,只可惜她的良人不是寶玉,這是她信奉的封建制度迫害她的,她無法擺脱命運,也無法爭取自我的幸福。寶釵的悲哀,是她從來不明白她的堅持一向就是錯誤的,她爭取的東西並不是屬於她的,只可是她的思想也由不得她改變什麼。

歎只歎,如果寶釵遇到的不是寶玉,她必須能在屬於她的社會裏綻放她獨有的風雅,一如傾國的牡丹,融了滿院淡淡的香,詮釋着她的完美。

《紅樓夢》讀後感 篇12

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明人李贄所謂絕假存真,最七年級念之本心,皆“赤子心”之謂也。

我們今天所提倡的“真善美”,便被放在第一位。

想那寶姐姐,千好萬好,但因涉及“偽”字,便難稱完美。

其實,芸芸眾生,偽者何其多也。“逢人只説也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世道複雜,人心險惡,戴上面具,是為了自我保護,所以也可以説“偽”者偽行,本是合情合理的。所以率真性情,才彌足珍貴。

《紅樓夢》中活得最真的人,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史湘雲赤子心

寶釵過生日,大排筵席,少不得看戲取樂。其中有一個小戲子的扮相,酷似黛玉。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再來看眾人的反應,寶釵心裏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説,寶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説……

其實,看出端倪的,何止這三個人,但沒有人上來答謎解疑,皆因為“不肯、不敢”;而並非“不知、不曉”。

戲子,在那時,就是下九流的階級底層;把一個人比作“戲子”,説是一種人格侮辱也不過分,更何況,大家都知道,林黛玉是那樣一個敏感、小性子的人。但此時,卻有一個女孩,一語道破,直言不諱——史湘雲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

接下去,是寶玉急了,黛玉惱了,那湘雲也氣了。湘雲道:“大正月裏,少信嘴胡説。這些沒要緊的惡誓、散話、歪話,説給那些小性子,行動愛惱的人,會轄治你的人聽下去!別叫我啐你。”説着,一徑至賈母裏間,忿忿的躺着去了。

卻為何來,只因史湘雲有一顆透明率真的“赤子心”。她不會説謊,她不願偽裝,她寧願得罪人家,也不願“違心”!

這就是人性之中,最為寶貴的一個“真”字。

在那“笑不露齒,行莫動裙”的脂粉堆中,這一個純真女孩的不羈和灑脱,是多麼難得啊,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絕!她有一顆最純真、最曠達、最瀟灑、最美好的“赤子之心”,令人讚歎豔羨。不用刻意的斟酌詞句,本身就是一首美詩啊!如果説黛玉,是“婉約派”的典型代表;那湘雲,豈不是“豪放派”的靈魂人物嗎?如果説黛玉的身上,閃爍着老子的出世靈性;寶釵的身上,體現了孔子的人世宏念;那麼,湘雲的身上,則集中體現了莊子的瀟灑情懷。

道義心

人都説,老莊同道,但我今天也看到,有説孔莊一家的,所以我們看到,湘雲的赤子心,是和她的道義心,融為一體的。

湘雲,畢竟也是在封建社會、禮教家庭里長大的女兒,“三綱五常”定然不知不覺的,在她心裏滲透已久;再加上父母早亡,寄人籬下,她過早的體會到了生存生活的現實意義和艱辛滋味。所以,她必須“適者生存”,她必須適應自己生存的'土壤和環境,為此努力紮根,不斷攀援。

社會,是一種力量;自我,也是一種力量。有時候,它們就是這樣的,在心裏對峙着、交疊着,不可思議。

人,是社會的人;但人,也更應該具有“屬於自我”的一點本性未泯,否則都是同一個“模型”澆築出來的死氣沉沉的“樣板”們,即使再好,也是一種悲哀了。

在滾滾紅塵中,莫失莫忘“赤子心”吧,宛如湘雲。

俠義心

在《紅樓夢》裏,若論“俠氣義氣”。男子,當屬柳湘蓮、倪二等人;女子,湘雲和探春則當之無愧。女扮男裝的湘雲,更多了一份英姿颯爽,由表及裏,外在的豪氣,如風;更有內在的俠情,似火!

大路不平旁人鏟,湘雲若是“男兒身”,又怎知不是一個“荊軻聶政”的再世,濟世助人,俠肝義膽,或為好漢,或為英雄呢!竟覺得,湘雲之於寶釵,像不像“李逵之於宋江”呢?

湘雲的俠義心,令人浩然起敬。如此情懷,巾幗不讓鬚眉。

其實,名士也罷,俠客也罷,英雄也罷,卸下光環,就是一個“赤子之心”,一片赤誠胸懷。

沒有什麼,比人性的“本真”更重要的了。

我心中的史湘雲永遠都是那麼真……

《紅樓夢》讀後感 篇13

曹雪芹的長篇小説《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也是最奇特的一部小説。

我讀紅樓,感悟最深的大致可分為兩點。

第一,有感於《紅樓夢》的藝術魅力。《紅樓夢》之因此能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並不僅僅僅正因它在資料上的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更重要的因素還取決於它巨大的藝術魅力。從小説的人物看,它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近五百人,而能夠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數十人,例如林黛玉的尖酸刻薄,薛寶釵的温柔敦厚,賈寶玉的如傻似狂,王熙鳳的詼諧幽默等,這些典型人物,各自都有自己獨特而又鮮明的個性特徵,早已成為人類藝術畫廊中千古不朽的藝術典型,在銀屏上盛演不衰。從小説的情節結構上看,《紅樓夢》改變了以往長篇小説情節和人物故事單線條發展的單調模式,創造了一個完整宏大而又渾然天成的'網狀藝術結構,四大家族及眾多人物,情節結構安排巧妙,雖然多條線索齊頭並進,互相聯結,卻又有條不紊,層次分明。

從小説的語言上看《紅樓夢》,曹雪芹是公認的語言大師,他在繼承中國古典文學語言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加以豐富的發展,使小説的敍述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準確洗練,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小説中的人物語言堪稱經典,作者往往只用三言兩語就能傳神地勾畫出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例如林黛玉進賈府那段,王熙鳳説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似嫡親的孫女兒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裏心裏放不下。只可憐我這妹妹這麼命苦,怎樣姑媽偏就去世了!她這幾句話,不僅僅誇獎了林黛玉,而且讚揚了探春姐妹們,還博得了賈母的歡心,充分顯示了王熙鳳圓滑世故的特點。

除此之外,小説中的超多詩詞歌曲根據人物的不一樣性格而作,更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第二,有感於《紅樓夢》的主題,《紅樓夢》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學鉅著,關於它的主題,歷來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誠如魯迅所説的那樣:“道學家看見淫,經學家看見易,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但我們細讀原著,就會發現,作者所要展示的主題,其實就是人生有限,天地無情的痛苦和無奈,是留戀完美的人生而又對人生美中不足的哀惋與感歎:人生為何要生老病死、離合悲歡?

小説中透過不一樣人物之口,反覆吟唱的這一旋律,正是作者歷經世間榮辱後的人生感悟,也是《紅樓夢》乃至歷代文人所極力探索的永恆主題之一,例如,元春貴為皇妃,但卻覺生活“終無意趣”;迎春誤嫁中山狼,不久便被折磨至死;探春雖然“才自精明志自高”,但卻“生於末世運偏消”,為了家族的利益被迫遠嫁異域;惜春看破紅塵,出家為尼,“獨卧青燈古佛旁”史湘雲雖然“英豪闊大寬宏量”,但最終卻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的妙玉帶髮修行,結果“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其他諸如香菱、晴雯、尤二姐、尤三姐等等,乃至大觀園“女兒國”中所有的女兒們,都無一不是以背劇結局而告終的,但是,曹雪芹的這種人生感悟是用心而非頹廢的,他對人生乃至世間一切完美的事物都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當人生與世間的真善美被無情地毀滅時,他才在憐惜悲憫中發出了無奈的感歎,綜觀全書,《紅樓夢》主要在“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這一既詩化又真實的理想世界中展開故事情節,以“無故尋愁覓恨”的賈寶玉為主人公,透過他的獨特視角和親身經歷來感悟人生,探索自然,充分展示了青春少女及世間之美被毀滅的無情和無奈。

以上就是我對《紅樓夢》的淺談,自《紅樓夢》誕生以來,就受到了普遍的讚賞和喜愛,紅學各派各持己見,然而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紅樓夢》巨大影響和無窮的藝術魅力!,然而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紅樓夢》巨大影響和無窮的藝術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