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通用8篇)

來源:文書谷 3.1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通用8篇)

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1

暑期期間,利用空餘時間讀了學校推薦的肖川所著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我深有所感。在一年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越來越體會到教學不是簡簡單單的知識傳授,而是一種交往。如果交往雙方都愉快,那麼教學工作便是水到渠成。反之則會影響教學效果。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常常會有學生因為不喜歡老師而不喜歡那門課程。所以讓學生愛上那門課之前,得先讓他們愛上教那門課的人。因此教師在提高教學業務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學即是一種交往,那麼作為交往對象的學生就不可以僅僅看作是一個知識灌輸的容器。教師不可以機械地思考如何將知識灌進學生的腦子。而是要將他們作為一種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他們有想法,有情感,會哭會笑,會犯錯會進步。遇到問題,不是簡單地批評指責,要溝通了解,等了解過後再提出建議,讓學生從心底接受教師。

在交往中,也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會交往形形色色不同的朋友,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也會越來越發現他們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作為教師,不應該按模具來打磨學生,要充分尊重理解每個學生的與眾不同,發現他們有別於他人的閃光點,充分肯定。也要看到他們身上的缺點,理解那些缺點,並且採取適當辦法幫助他們改正。

既然是一種交往,那麼師生雙方就應該是平等的,並不存在誰服從誰的問題。教師對於學生的要求自身也要恪守,否則在學生中就不會有威信,那麼學生就不會按照你的要求來執行。對於學生與學生,教師也要注重平等。不要因為學生成績優異就給予過多偏愛。將愛多分些給教師沒有注意到的學生,讓更多的學生成為教師的.追隨者。

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並非只是在課上。課上的交往只能是廣泛的,大幅度的。而想要和學生“交心”,教師更應該注重課下與學生的交往。真誠地關心學生,在學校裏有沒有什麼事不順心,有沒有與小夥伴鬧矛盾,晚上有沒有早點睡覺,週末有沒有去哪裏遊玩。這樣貼近生活的教師會給學生一種親切感,讓他們感受到原來教師、學校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苦悶的學習地方。

教學是門藝術,而交往則是將它變成藝術的途徑之一。不將教學僅僅當成是工作內容,而是生活中必要的交往,是認識瞭解並且陪同一批批鮮活可愛的孩子一起成長的美好旅程。這樣的話,教學就是一種美了。

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2

暑假裏拜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雖然平時我並不喜歡這一類書籍,至今也還沒有看完,但是書中真摯的性情和精心錘鍊的語言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有一種對教育生活、對教師的發自內心的深情眷顧。肖川教授一門心思為教師寫作,能從具體的事件中抽象出普通的道理,將為人處世的道理滲透在日常的生活中,將習以為常的生活點綴出詩意的燦爛。

肖川教授認為,做教師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不斷地學習和思考是變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門。孔子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沒有學而不厭,就難以做到誨人不倦。學習的途徑很多,每天擠時間學習,可以獲得知識的增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總會發現一些問題,一些現象,可以有意識地去做一些探索,自覺實踐一些先進的教育思想,並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做個有思想的教師,會使得我們興趣廣泛,內心鮮活,積極地捕捉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會使我們的人際交流變得更有品味,尤其是精神生活變得豐富。一個人思想豐富,你就能看到思想貧乏的人看不到的東西,處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強,就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更精細的視角看待問題。這樣,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我們會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精神的滋養。

做個有思想的教師,會自覺而自然的地引領學生,使其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新課改要求我們教師充分發揮教材這一重要教育資源,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教師要創造性地、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就需要有一種文化的眼光,對作品有一種較高的鑑賞力,教師就需要有較深的文化底藴。對於我們新教師,拿到一篇課文,有的會去網上搜羅教案,有的會用共享的好教案,然後在課堂上照搬。我個人認為要辨證地去模仿,要學習名師教學中的一些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及精湛的教育藝術,不可全部模仿、不加思索地去運用,要做一位善於思考、有思想的教師。

思想是理論的靈魂。當今我們要做個有思想的教師,就是對教師職業內在尊嚴的詮釋與追求。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讓我們的心靈盪漾在博大、豐富、温暖的思想之中,希望在我們年華老去的時候,我們的思想還會在足跡中閃光,並照亮前行的路。

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3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

“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我不禁反思從教以來的得與失,我問自己:作為教師,我的幸福感來自何處?是學生好成績?是領導和同事的認可?還是自我提升的那些收穫?我身邊的同行朋友們也會有這樣迷茫的時候。肖川教授的書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透過這些文字看到了教育的魅力,從教以來的點點滴滴幻化成美好的畫面,湧現腦海。我不正是付出了智慧和真情才收穫了這些美好的點滴嗎?

這本隨筆九章,肖川教授娓娓道出一名教師該如何面對繁重的教業,承擔教學的重責,獲得教育的幸福,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解放思想享受教之樂、能讀會寫表達教之樂。

《教師的解放》一章,肖川教授列舉了教師負擔過重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幾大原因。這些情況確實也存在,但是他給的建議特別好:既然不能改變整個世態,何不從自身改變。“當然教師自身也有調整心態、校正觀念、提高素質、自我解放的必要。世界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以光明、正直、昂揚、樂觀的態度去看待生活,我們就會生活在光明、昂揚、樂觀、向上的生活中,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生”。給自己更多的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是所謂的“境由心生”。給自己更多的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然後在教師自身的修煉和尊重學生的'思想方面去告訴教師們如何解放思想享受教之樂。這些站在教師的角度的闡述深深觸動了我。

一名教師如果固執於成規,只能搬、照、仿,缺乏自己的思想,很難形成自我風格。我們希望孩子是獨立、自主、創新的人,而我們如果不從自身開始解放,怎能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教師自身的解放才能讓我們把教育的視角從課堂知識的單一傳授轉到關注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成長的需要上來。以前聽過這樣一種言論,“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是學生的重要影響人,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穿衣打扮都會對孩子們產生強力的影響。記得,我們開校運會的入場式,基本是班主任走在班級隊伍的前面,同事們討論説,學生們走路的氣勢、動作和班主任真的有相似之處。

《語言的世界》一章提到的“寫作的意義”讓我很好地理解了班主任工作室有關多寫教育隨想的要求。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閲讀,善於閲讀。“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其次要會在反思中進步。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管是有效的經驗還是反面教訓,都是教學的寶貴財富,在反思中獲得進步。肖川教授認為“每當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如果你的確付出了心血和真情,那你一定有成就感,一定會有一種收穫的快慰。”確實如此。當我有感而發地想表達當時的想法起,從擬定題目、列出提綱、翻閲資料,再一個一個文字敲出來的這麼一個過程,到最終一篇文章呈現在自己眼前,那種滿滿的成就感只有當事人才可以體會到。

有一位老師很有意思地將肖川先生的書名與章節串聯起來,讓我很感動。“找到教育的方向,才會明瞭教育的意義。運用教育的智慧,才能獲得教師的解放。縱橫文明的星空,翱翔語言的世界,釋放心靈的陽光,表達自由的言説,品讀書的芳香,這就是《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很好的註釋,借用在此表達我的感受。

合上書頁,目光再次鎖定在扉頁上:《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的,付出真情和智慧才能收穫滿滿的幸福!

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4

暑假期間,我拜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嚴謹學風、睿智思考和優美文筆的創作特點,讀來有如沐春風般的温暖感受。教育的意藴、文學的韻味及文字的優美,讓我激動而生反覆再讀的衝動,身心沉浸於教育智慧的滋養中。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激發我對教育智慧和真情的思考。

首先,做學生的朋友,細心關注學生的情緒和行為。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這些壓力如果得不到宣泄的`通道,就會對人產生損害,對於成長期的孩子傷害更大。孩子的心事如果長期得不到傾訴,內心世界往往容易變得封閉,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其次,多鼓勵,用賞識教育培養孩子的信心和個性。美國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質的願望,就是希望得到讚賞"。自信心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種意識特徵和心理狀態。它是一個人人格的核心。

最後,做好學生的榜樣,用智慧和真情感化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散播一種榜樣,我們就能夠時時看到奮鬥的目標和參照物。因此,榜樣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鏡子,是一面旗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全班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教師的一次模範行動的作用勝過千百次説教。

在肖川博士的書的陶冶下,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像書中所闡述的那樣,將愛、將智慧、將真情傾注教育的每個細節。更加努力,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努力成為一位優秀的教師。

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5

我讀了《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本書是一部啟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主要反映了教師的需要與趣味。以及他們所關注的事物、他們所困惑的問題、喜怒哀樂、委屈和追求。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對於人生來説,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湧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這本書體現的是一種對社會,對時代的深深的思考。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今的許多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很大部分是隻會讀、寫、算的學習機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狀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狀元的出現,很有可能埋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可塑之人才,因為大家的目光都被狀元所吸引了。這是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實。人人呼籲改革,但是又沒有人知道該由誰來改革。其實能改變這些現狀的,只有我們這些教師——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質,他認為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決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師。我們的教師更關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見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確與否,難以檢測,很難凸現,因此,我們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再加上我們的教師長期忙於事務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瑣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務消磨了高遠的追求。於是,他迫切地呼籲,要喚醒和強化教師的方向意識。

作為教師,首先是個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教師。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的人,一個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讀後收穫頗豐,最深的感受是他為我們解決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惑。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師,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閲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名師的書籍,讓閲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當學生違反紀律時,我們是否採取了適當的教育方法;當學生上課打瞌睡不聽話時,是否由於我們的課上得不好……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是何等的氣度、胸懷,以及對教育事業何等的熱愛!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敢於釋放思想。我們的教學工作不會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會碰到許多疑難困惑,碰到許多新的問題,因而更需要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6

文如其人,書如其名。當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當我試圖透過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來源時,我發現,用“智慧”與“真情”真的是最為恰切不過的了。教育需要理想與信念,包括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沒有理想,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會陷於迷茫和困頓;沒有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撐,“就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無數險阻和艱難”。同樣,教育也需要智慧與真情。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我們將變的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於人生來説,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湧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為師,意味着我們此生將用靈魂牽着愛,思緒纖細至無形。靜夜裏,當他人都已安詳而坦然的沉沉睡去;我們的案頭依然燭光搖動。為了那些純淨的心靈,我們一次次攀巖在不同的教育“革命”中,在品嚐了乾澀的甜後,對逝去的青春的懷念可以用無悔來祭典。這也許就是所謂教師的幸福吧!我們的韶華將悄悄走過,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師愛在左,執著在右,在教育道路的兩旁,我們隨時播種隨時開花;使一路上穿枝拂葉的人,即使走過荊棘,有淚可落,卻都是幸福!”

拜讀完肖老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後,讓我對勝任教師這個職業更加自信了,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責任,做好老師是我的要求。心甘情願為教育事業奉獻青春。

無愛的教育是可悲的,愛能讓寒冰般的心融化,能讓陰霾的臉綻放笑容,能讓筋疲力盡的身軀精神抖擻,愛是一副良藥,能醫治教育中出現的病症,愛是陽光是雨露,能甘潤孩子們的.心靈,照耀孩子們不開心的角落。

我們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孩子們年齡小,而且還住校,面對這一羣可愛的孩子們,除了在生活上還要在學習上幫助他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佈置作業,我們班的郭吳炎和劉城志因為一片紙打了起來,我本能的走到他們身邊,問了一句:“你們的作業記住了嗎?”連問了好幾遍,沒有人搭理我,過了一會郭吳炎不耐煩了,很厲害的説“沒”我當時有點懵了,是不是我那句話問的不對,還是孩子覺得很委屈,我也想不明白,過了一會,我把孩子叫到了辦公室瞭解情況,孩子終於説出了真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不想讓別人管,只想自己心裏舒服就行,我問他作業怎麼辦?他説了一句讓我很不理解的話,我想寫就記作業,不想寫就不記作業,後來我給孩子溝通交流得知,家長對其影響較大。我把孩子的家長也交到學校來,通過交流孩子的情況,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耐心,經常對孩子暴揍,後來我給孩子説作業,孩子一遍記不住,我就在給孩子講一遍,兩遍記不住,再講一遍,一直講了五六遍,孩子終於記住了,我又讓孩子重複了一遍,家長把孩子帶回家了,晚上家長打電話給我説,白老師,你讓我知道了怎麼教育孩子,孩子通過你的溝通也教育了自己,今天的作業他寫的非常好,謝謝你。聽到這番話,我為我高興,為我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高興,每教育好一個孩子我都很開心,是不是我很沒有出息,但這就是我自己。

有一次,我因為一些事情請假了,第二天一個孩子跑到辦公室,白老師,你昨天怎麼沒給我們班上課啊,昨天一天沒見到你,可想你,聽到孩子話,我感覺非常幸福,這可能就是你所謂的回報吧,這樣的回報我希望越多越好,其實我也不知道孩子們對我的感情怎麼那麼深,我只覺得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師應該做的事情,愛人愛己愛學生,這就是真實的我。

為師八年,愛與己始終相伴,智慧使教師成長加速,真情鑄就了一個個鮮活的師魂,感謝愛,感謝教育!

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7

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感觸頗多。這本書飽含了不起作者對社會對時代的深深的思考,正如他在《探索教育的方向與方法》中提到: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也不是由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作為教師我想首先是個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教師,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心態的人,一個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

教育之感悟

正如書中説的那樣,心靈中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教育中沒有真情,我們將囿於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肖川還特別地強調,他是為教師而寫作。其實我覺得他絕不僅僅是在為教師而寫作,而是在為所有身在教育、心繫教育、執著於教育,在不斷探求人生真諦、追尋幸福人生的人們而寫作。作者有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

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們沒有教孩子們她們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的活着,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面對衝突和挫折,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純教給她如何讀、寫、算、那又什麼意義?如今的許多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很大部分是隻會讀、寫、算的學習機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狀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狀元的出現,很有可能埋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可塑之人因為大家的目光都被狀元所吸引了,這是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實,人人呼籲改革,但是又沒有人知道該由誰來改革,其實能改變這些現狀的,只有我們這些教師—————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帶着智慧與真情的學生交流,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必需途徑。

教育之職責

作為國小教師,我們是學生人生的啟蒙者,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要他們學會説話,寫字,更重要的是要將他們引導成為一個高級趣味的人。怎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認為"學校生活值得過?"與孩子溝通可以知道孩子們的興趣,也可以瞭解他們的性格,當對每個學生都瞭如指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找到孩子們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了。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帶着興趣來學習的話,那麼我們的課堂就真正成了孩子們的課堂了。也只有產生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求知慾。

教育之遠思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從書中我們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重在於學,並且要時刻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教育,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不斷進步。

讀了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我離教育名師有多遠?"我無法計算出來。肖川教授的廣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恰當的引經據典,精妙絕倫的語言典範,讓我讚歎!我也許不能成為名師,但我可以有名師的理想和信念,朝著名師的高度奮進,直到永遠。

教學是一種交往《教育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8

讀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這本書,受益匪淺,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真理;有了愛,也不等於有了教育,這也是真理。前者告訴我們,教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對孩子的愛;後者提醒我們,教育僅僅靠愛是遠遠不夠的,教育還需要智慧。在任何時代,人們強調的,總是當時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當教育之愛失落時,我們強調愛心;當絕大多數教師並不缺少愛心而缺少智慧時,我們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師以真實的感情愛護學生,幫助教育學生,以真實的感情感染學生,會使學生增強承受壓力、耐受作者的能力,會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創造性,在適應環境的同時進一步去改變環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經成為我們無數的`教育工作者從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真理。無數教育方面的事實都充分證明,那些矯揉造作的東西,那些虛假的東西,那些流於形式的東西必須淘汰。

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顆真心,以真情感染,激勵我們的學生,教育教學效果將會顯着的提高。事實上,不僅在教學之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學校,虛情假意、阿諛逢迎只能是一時的,真的、實的、自然的,才會永遠具有生命力。作為教師,我們對待學生要真;對待事業要真;對待社會、對待祖國都要有一顆無私的、純真的心,真心真意,真説真做,是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在教學中,你想聽到學生髮自內心的話語,那麼,請你先為學生奉獻出一顆真心,因為教育需要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