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與運氣》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7.07K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成功與運氣》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功與運氣》讀後感

本書是全美最有趣的經濟學課堂主講教授羅伯特寫的,他與別人合著的《微觀經濟學原則》和《宏觀經濟學原則》被稱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經濟學教材”。

它主要是論證成功離不開運氣。承認運氣的重要作用,會讓富人慷慨,增加税收,回報社會。不要因一時的失敗悲觀消極,更注重過程,同時,像萬維鋼在序裏説的:不給自己的未來設限,誰説你不會是下一個成功者呢?

"The man who esteems himself as he ought, and no more than he ought, seldom fails to obtain from other people all the esteem that he himself think due."

適當地自重而不過分看重自己的人,總能成功地從別人那裏獲得應得的尊重。

這本書主要是圍繞運氣的三條規律展開的。

規律一:運氣可以放大。

規律二:運氣可以累加。

規律三:競爭越激烈,運氣越重要。

"You can have talent, perseverance, patience, but without luck you will not have a successful career."

你能有才華,毅力,耐心,但沒有運氣,你就不會有成功的事業。

例證很多,也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一封回信。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魯克斯迴應一位商人“我所獲得的成就中,有多少歸功於自身的努力,又有多少源於外部因素”的問題。

迴應如下:你應該把自己當成未來成就的唯一創造者,以及對過往全部成就心懷感激的受益者。人生的每個階段,你都應該思考自己的功勞有多大。當你計劃未來時,你應該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哪怕這只是一個幻覺。當你回顧往事時,你應該意識到,你的所得遠遠超出了你的應得,當你作為一個雄心勃勃的“企業家”時,你可以以為自己配得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作為世界上的一個“人”,你應該知道那都是胡説八道。

回答非常有智慧。他建議那位商人在做計劃或開始行動的時候,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是成功的充分條件,哪怕這不是真的。當事情完成時,要感恩世界對自己的慷慨,自己的所得是靠運氣的。

這就是菲茨傑拉德所説的一流的智力。能同意不同意,把兩種對立的觀點平衡的很好。

"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ing ideas in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of function."

“一流智力的檢驗標準是,能否在頭腦中同時擁有兩種對立的觀點,還任然擁有正常行事的能力。”

凡事有因果。它的建議也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心態表現。

正如拿破崙所説(發現自己一直在寫某某所説),沒有機遇,能力什麼也不是。

"Ability is nothing without opportunity."

認識到這一點,會發現自己謙遜很多。但又發現運氣可遇不可求,難免會產生“努力不一定成功”的心理。即使成功,成就感也會降低,而成就感是我們追求成功的最主要動力。

"Pride in one's achievements is often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otivations to expend the effort it takes to succeed."

“成就帶來的自豪感往往是努力爭取成功最強大的動力之一。”

不管影響怎樣,運氣的作用確實存在着。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控制可控的因素,接受不可控的因素。

書中説感恩是一種我們可以自由消費而不用擔心破產的貨幣。幸運女神眷顧感恩的人。

"Reflect on your present blessings, not on your past misfortunes."

想想你現在擁有的幸福,而不是過去的`幸。

所以我們時刻準備着,誠實且懂得感恩,運氣就可能來了呢。

"The safest way to try to get what you want is to try to deserve what you want."

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保險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東西。

"Genuinely honest people might prosper in even the most bitter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真正誠實的人,即使在最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也可能會成功。”

書中還提到好多專有名詞,什麼馬太效應啦,後視偏差啦,悲觀而明智效應等等,其中一個是贏家的詛咒。

贏家的詛咒原指在任何形式的拍賣中,由於拍賣品的價值是不確定的,贏得拍賣品的中標者出價高於其他競標者,但他很可能對拍賣品估價過高,支付了超過其價值的價格,從而贏得的拍賣品的收益會低於正常收益,甚至為負。作者用了一個經濟學家的職業選擇説明了這個概念。這個經濟學家要在更高的職業收入和較少的工作麻煩中選擇,他選擇了前者,到後來意識到自己是贏家的詛咒的犧牲品,因為自己低估了麻煩的成本,因為這個工作,他喪失了很多快樂,雖然讓他更富有。

沒有對錯,價值觀不同選擇不同。但達爾文生存競爭理論認為:擁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

更有價值的快樂需要付出更多,付出的前提是擁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