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細節》讀後感(精選20篇)

來源:文書谷 4.12K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法治的細節》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精選20篇)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

求知

求知的過程往往是為了知道自己該怎麼怎麼做,而不是要求別人也應該怎麼怎麼做。

讀完這本書,法治的知識感觸不深,但是對為什麼讀書這個篇幅讀了又讀。對於為何求知,也大概有了自己的答案:“”認知是有限的,對自己的瞭解也是有限,通過求知可以逐步知道對某些事情應該怎麼做才順應內心,適合自己。求知不是為了批判或者指揮他人,不是為了攀比,更不是為了炫耀,通過謙虛地求知才知道自己的無知,才會更加勤奮地求知。不管是“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還是“不言之教,無為之益”,都告誡着管好自己,以身作則,但不干涉他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不是站在上帝視角,道德的制高點和個人角度,在不瞭解事情真實的情況下,進行批判或者指責。言語似刀鋒,可割脈,可封喉,需謹言慎行。後悔藥,沒得買,留下的只有遺憾,而別人可能會因此離開這個世界。

1、羅老師在文章中談到了很多關於讀書的觀點,值得思考、在此分享下:

2、拒絕讀書是一種愚蠢,但是因為讀書而滋生的驕傲與傲慢是一種更大的愚蠢

3、書籍就像藥,可能是良方,也可能是毒藥

4、讀書的四個維度:在書籍中逃避世界,在書籍中營造世界,在書籍中理解世界,在書籍中超越世界

5、生活的唯一意義就是超越今生

6、我們用讀書向先賢致敬,因為他們是我們追求智慧之路的前輩,只有謙卑,才能讓我們真正認識前輩先賢

7、對於智慧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唯有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有限的才能不斷地追逐智慧

8、我們無知,所以我們讀書,我們讀書,所以越承認自己的無知

雖然智慧是人無法企及的目標,但人們仍然應當努力,追求智慧仍然有意義,就像我們畫不出完美的圓,但是我們仍然應當努力,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

法治

法治的細節這本書,舉了不少的案例,圍繞着法治的主題,進行分析和論述。法律的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無規矩不成方圓,社會的正常運作,需要法律的工具。靠人的自覺,有些不當的行為很難被限制,只有通過看得見的懲罰,才能有震懾作用,約束人的行為,讓社會處於一種平衡。有很多時候,現實的情況,往往復雜很多,需要在法律、道德之間找到平衡。

正義

對於正義,需要用正當的程序去追求。在互聯網發達、即時通訊普遍普及的情況下,網絡空間裏也越來越需要謹言慎行。網絡空間屬於公共場所。《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在維護自己的權益時,通過正當的程序流程去維護,避免被互聯網帶偏輿論。如文中所言:“離開程序,依靠狂熱和激情所追求的正義,也許是一種更大的不正義。”

生命

對於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生命是無價的,在救人的過程中,不能因為代價大就不救。全力救助是給予生命最基本的尊嚴。每個人都是奇蹟,每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對無能為力的事情坦然接納,對力所能及的事情勇於擔當。演好自己的劇本,在能決定的事情上,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帶來能量、善意和温暖。

牛虻

牛虻之效,蘇格拉底:“我實際上不是在為我自己辯護,而是在為你們辯護。使你們不至於判我的罪而錯待了神給予你們的禮物。因為你們處死了我,就不容易找到另外一個這樣的人。用一個可笑的比喻説,這個人之於城邦正如牛虻對於牛一樣,城邦雖然偉大而高貴,但過於臃腫、懶散和遲鈍,需要叮它、刺它,才能使它活躍起來。我想,神把我給予這個城邦即具有這樣的用意。我四處奔走,整天在處處喚醒、規勸、譴責你們中的任何一人。先生們,你們是不容易找到另一個像我這樣的人的。”

玫瑰花

玫瑰花帶刺,會刺傷你,經常讓你覺得痛苦,但還是要對它負責。

如果你的愛是一種泛化的愛,有愛天下之人之大愛,但你唯獨沒有對你身邊的人的愛,那是一種虛偽的愛,自戀的愛,偽善的愛。把狠話留給家人,把好話留給他人,是不負責任和沒擔當。家人需要用愛温暖,彼此之間的關係也需要通過愛去深度連接,而不是單單血緣關係或者婚姻的紐帶。

玫瑰花是具體的,能看得見的,但美麗是抽象的,看不見的。要把幸福放在具體的人身上。

愛的是個體,真真實實的個體,而不是抽象泛化的愛。

我們畫不出完美的圓,但是我們仍然努力,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

在工作、學習、生活等等過程中,如果想改變和優化,往深處看,會發現一切都是無止境的,不管怎麼優化都還是有優化的空間,這是一個無止境但值得去追求的過程,也是一個體驗的過程,一個綻放的過程。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2

本書作者羅翔偶然成為網紅,但他覺得那不是成就,只是被命運所砸中。運氣並非成就,命運之手把他託舉到不配有的高度。讓人飄飄然、讓人暈眩,最終讓人誠惶誠恐。

本書讓大家更加了解法律,羅翔老師身為刑法學老師,想通過書籍讓大家更懂法,做到知法、守法

這是一本適合所有人閲讀的法學隨筆,羅翔老師用法律的思維與視角去自省,去看待這個世界,理性的探討之餘不乏人文關懷的温暖。

除了對法治的思考,書中還收錄了羅老師從少年時期到教師生涯的個人經歷:少年時曾請乞丐吃飯、大學時對求助者施以援手、第一次意識到所學法律可以影響他人的一生,以及求學時揮之不去的遺憾……正是那些戳中內心的記憶,讓他認識到真正的知識要從書本走向現實,真正的法律並不僅僅是抽象的邏輯,而是每一個人鮮活的故事。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3

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

“人生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人生”書中的第一章節,第一句話,讓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

首先人要承認自己的無知以及自己的有限,在有限的生命裏做着無限的事情。人是渺小的,無能為力的事情很多,在目光所及之處,從善他人及自己。

法治的存在即使對人性的現實主義的評判與平衡

法治與道德相融合對人的道德要求

生活是一場戲劇,你就是主人公,有荒誕也有驚喜,這就是主人公的故事,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生活的劇本存在意義。

其次刑法與道德是無法分割的。書中所得,法律是不可以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有很多法律無能為力,社會進步太快,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最好的社會政策才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李斯特(德國刑法學家)

此書可反覆觀看,每次讀之後都會新的讀後感。

讀完此書,更是認為羅老師是一位哲學家。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4

文章的題目叫做“承認理性的有限性”,這是取自於羅翔在許知遠的採訪中以及《法治的細節》一書中多次強調的觀點。這句話正向思考不能得到證實,但是如果從反向證偽就可以説明“理性的有限性”的相對正確。

這句話的反向命題是“理性是無限的”。“無限”一詞容納了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如果理性容納了不確定因素,那麼理性就容納了相對錯誤,容納相對錯誤內容的思考是感性思考。因此理性不是無限的即理性是有限的。

從語言上講這句話可以進行證明,而從哲學層面上進一步探索,就可以將這句話追溯到“存在的有限性”。理性作為人的思維方式,繼承了人的一切本質屬性,人作為一種存在是有限的所以理性繼承了人的有限性。因此,人不能通過理性交出絕對正確的答卷,這也就否定了一切烏托邦意義上的存在,從而否定了人性絕對的善。

《法治的細節》一書正是從理性之有限性出發,探討了法律存在的意義。柏拉圖最初對於人性的善過於樂觀,將哲學王的治國之道進行推廣,並企圖引導社會走向烏托邦式的光明未來,然而現實是柏拉圖三次前往敍拉古,並用一生的時間否定了哲學王的可實施性。在人生最後時光中,寫下了最後一部作品《法律篇》,從《理想國》到《法律篇》的跨度,不僅僅是柏拉圖的一輩子——時間的跨度,更是從高估人性善到承認人性幽暗——這樣的思維跨度。

在法治社會中,我們認為人性具有幽暗面,如果人具有絕對權利,人的善不足以支持人完全發揮絕對權利的最大效益,歷史往往告訴我們絕對權利會激發更高尚的道德,但也會激發腐敗。更高尚的道德可以讓社會向前邁進一步,而腐敗則會讓整個社會功虧一簣。因此:

法治不僅在人性下限上進行約束以防止社會混亂,更在人性上限上予以警惕從而防止其崩潰。

羅翔作為一名法治教育工作者,因為某種機遇從個人舞台走到公眾舞台,在公眾舞台上的羅翔承載了更多影響他人的機會,儘管羅翔説自己的影響是有限的,但是他根據舞台的劇本在全力的發揮,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人對法治思維進行深入的思考。這種用心是可敬的,羅翔針對自己的爆紅有自己的認識:

羅翔也許找到了自己的玫瑰,在更大的舞台上承擔更深刻的責任,這個激起其責任的玫瑰就是對於法治的推廣。這本《法治的細節》就是羅翔在認真執行演出的表現,我認為是可敬的,在閲讀的過程中也會深刻感受到作為寫書人的負責與深刻。

這本書涵蓋了作者對於法治思維存在必要性、經典法治案例解析、讀書體會以及自我剖析,會讓讀者深入感受作為一個法律人的嚴謹和執着,也許讀者並不是抱着學習法律知識作為閲讀目的,但是其思辨模式會成為另一種靈魂滋養物影響讀者,因此作為非法學人士仍然值得為之一讀。

最後送上許知遠《十三邀》中的一段話作為結束,用以時刻提醒我們的內心在承載靈活思維善與惡的同時也要保持內心對於絕對光明的美好向往,以寬慰我們靈魂深處的不安與躁動。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5

説是讀後感不如説成是學後感,這是我們《道德與法治》的其中一課。

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有一個漫長的歷史,從沒有一點生命跡象到出現最早的動植物,再到人類與動植物,從而引發了人們的反思,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書上説每個人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可那還為什麼出生呢?就是為了來這人間走一遭,來看看這人間繁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看書尋求答案,書上寫一個小孩和我有着同樣的問題,他是因為他的祖母躺在醫院,他在夜深人靜時常常在想為什麼人要死?人死了以後去哪裏了呢?還是真的不存在了?書裏説:死亡意味着有限的年華,不可預知的終結,會讓人感到擔憂,恐懼甚至絕望。可是當我站在死亡的角度重新審視生命,我會發現本來習以為常的,不起眼的東西變得珍貴和美好起來。

這個不禁讓我想起了列寧同志,他一生都在為人民做貢獻,他與馬克思的精神統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一提到他,便會想起他的一生都在無私的幫助他人,不圖奉獻,就是死的時候也在為別人修理壞掉的汽車。由於司機沒有發現他還在汽車下就倒車,由此列寧同志不幸身亡。

上課時候老師還讓我們看了一個小視頻,上面是一個姑娘的一生。她從逆反到聽話到懂事再到孕育子女,她也感覺到了時間的逝去給她帶來的變化。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死亡是一個人不可避免的。它讓我們感激生命的獲得,所以我們要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讓我們都重視起來吧,杜絕犯罪,特別是青少年犯罪!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6

這幾天閲讀了《關愛成長法治護航》,才知道不光是大人要懂法律,小孩也要懂,真是受益匪淺啊。

其實我們每天生活中都會遇到法律知識,像生活中,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就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物品。就是“偷東西”,也就是犯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盜竊罪。還有恐嚇罪,就像別的同學借了你的東西,他不但不還,還要嚇唬你,這時我們就要警告他觸犯了法律,不要錯下去了。

還有就是我們的交通安全,交通安全很重要,幾乎每天都要發生。我們身邊處處都有危險,所以我要做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人。交通法就規定:12週歲以上才能騎自行車上路,學生行走時要靠右側靠右邊行走,過馬路要走斑馬線,不要闖紅燈。

同學們,我建議大家還是要多讀一讀法律知識,學會保護自己,捍衞自己的權利。更重要的是遵守法律規則,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孩子。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7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任何一個人來説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我們成長的過程無非就是在給這張白紙上塗上顏色,我們每一個人所走的每一步都會在這一張白紙上面留下來。而唯一不同的就是呢,有的人在白紙上塗了色彩斑斕的顏色,上面滿是絢麗的圖案,漂亮無比;而有的人在那張白紙上留下來的則是那灰暗的一片,還有的就是那些還沒有來得及在這張白紙上塗色,但這張紙卻早已不翼而飛的人。而法律呢?它彷彿是一張無形的網,它無聲無影,但卻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聯在一起。只有有一個邪惡的念頭閃過,法律的大網便悄悄地靠近於你;若是你已察覺法律的大網在你身後展開,這便説明自己已經在無形之中觸碰了法律的底線。一個個案件,讓我們知道了那些和我們年齡差不多大的青青少年是怎樣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想,造成他們現在的樣子,直接原因是法律知識過低,認為自己做的是不會觸動法律,等到事情弄大了,才反應過來的時,已經太晚了,有很多青少年是一時衝動殺了人,如果當時靜下心來想一想,殺了人會帶來什麼後果,也就不會弄的一番不可收拾,犯了罪,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毀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是不可重複的。青春時節,朝氣蓬勃,鬥志昂揚,是充滿激情與活力的美好時光。而有些人把着美好時光,全浪費在昏暗而沒有自由的小黑屋裏。

鄧小平爺爺曾就指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而現在正在處於青少年的我們,正在懵懵懂懂,對於所謂的“法制”還只是略懂一二。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為了祖國的繁華穩定,我們必須選擇一條正確的路,然後我們就必須懂法,必須知法,這樣我們才能邁出人生的第一好步。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中,可能會有無數個危險和誘惑在等待着我們,但是我們必須無時無刻都想着“法”,在每一次抉擇之時,都要想着“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好公民!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做到“知法、學法、遵法、用法”當一個真正的好公民。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8

通過閲讀《法制護航快樂成長》這本書之後我很有感觸,讓我懂得了許多法律知識。

首先,21世紀是一個法制社會,人人都要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沒有了法律的約束,我們的生活將無法運行下去。有的人,也許對這種説法不以為然,可是我不這樣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熟語我認為還是有很深的道理。比如説,我們每天下午放學的時候來接我們的家長都會在指定的地點,將接送車輛擺放整齊等我們。如果不遵守交通秩序的話就會引起交通堵塞,這樣有規矩的停放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其次,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多讀關於法律方面的書籍。哪些方面是我們能做哪些方面是我們不要做的。例如小朋友沒有滿18週歲是不可以進入營業性的網吧。不能拿家裏的錢,不能吸煙、飲酒。課餘時間不能和同學打鬧,這些都是我們不能做的。 最後,我將從以下方面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1、自我帶頭,推廣法律向身邊的人,宣傳法律多看多聽關於法律方面的書和發集。2、不做違法的事,不學不良的習慣,不做不文明不道德的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並長期堅持下去自覺抵制法制社會中的不良風氣。

這就是我讀了《法制護航快樂成長》的讀後感,請大家要自覺遵守。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9

今天,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法治漫畫》。

這本書通過蘋蘋和安安兩個主人公的尋寶故事,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法律知識,而且,書中的場景都取自廈門本土的法治教育基地,讓我倍感熟悉與親切。讀完後,我有一種想跟隨蘋蘋和安安的腳步,走遍書中的幾個教育基地,踏上尋寶之路的衝動。

我的媽媽是一名人民法官,從小我就在她上班的地方見過審判台的法槌和穿着法袍的法官,看過莊嚴肅穆的法庭……有一陣子,我每天都要問媽媽,今天審理了什麼案件,抓了哪些罪犯,媽媽總是很耐心地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對講述各種罪名,有時也會講述廈門發生了一起什麼事故。然後與我探討各方有什麼過錯,應承擔什麼責任。今天,看到這本書,這些熟悉場景全部都從我腦海裏跳了出來。我能深刻地體會七星法治文化公園中《規》雕塑組所含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藴意,也能理解清朝宰相張英“六尺巷”故事所告訴我們的人與人的相處應以“和為貴”的道理。

書中還通過許多案例,告訴我們哪些行為是合法,哪些是違法,遇到不法行為我們該如何面對。我想我們不僅要做個知法守法的好學生。同時也要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0

一開學,我們學校利用每週的閲讀課時間,讓我們閲讀《關愛成長 法治護航》。通過閲讀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多。

可以説,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與同學、朋友,以及社會上的人發生一些矛盾,也許都是一些小事。既然是一些小事,那我想我們應該能夠和平能夠處理,不需要動用武器,這樣會毀了大家。

在我的生活中出現過這樣的事:一天,一個小組在班裏值日,最後只剩下兩個人還沒有值完。一個男生只是在外面剛剛涮完墩布回來,不小心把水濺到了另一個男生的身上。那個男生隨口就説了一句:“喂,你沒長眼睛啊,往哪甩呢!”拿着墩布的男生還比較有誠意地説:“對不起,真是不好意思,我一定注意。”可另一個男生卻得理不讓人,“你一聲對不起就完了,這衣服怎麼辦。”那個男生見情勢不對,有點怒火了,這下,兩個人便吵了起來,還動用上了掃把。被水濺到衣服的男生用掃把的後面把另一個男生的眼睛給弄傷了。僅僅一滴水的事,就引發出這麼大的事,太不值了。

説到尊重,也與寬容緊緊相連。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應該做到自己該做的事,就應該學會去寬容別人,善待自己,這樣才有資格接受別人的尊重。

從今天起,就讓我們來靠近寬容,創建和諧社會吧!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1

法治,生活中到處都有它的身影,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亭台樓閣,都有它走過的足跡。

站在幼兒園的大門外,少不了父母的叮嚀:要聽老師的話,遵守紀律。到了幼兒園,又聽到老師的提醒:小朋友要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學習。到了公園,那隨處可見的標語又讓我那天生頑皮的心得以平息:“愛護花草樹木”、“請不要亂丟垃圾”、“愛護公共財產”……就這樣,法制一步步地走進我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我身旁,陪伴我成長。

上了國小,我終於明白了那個叫做“法制”的東西,雖然沒有很具體的定義,只是知道,遵紀守法是每一個人應做到的基本準則,作為一個學生,要遵守學校的規定。那一條條的規定,便成為了我嚴格要求自己的規章。在學校認真學習,積極參加勞動,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家裏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我覺得“法制”是多麼神聖的一個東西,我擁有的這一切,不正是“法制”所賜予我的嗎?在我成長的時刻,我慢慢地走進社會,去了解法制。

現在我真正懂得了法律的含義。世界上因為我們的身邊有法律,我們的權利才不會受到侵害。法治護航,陪伴我快樂成長。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2

談到“法”,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正處於青少年的我們,有幾個能真正懂法律?原來,我總覺得“法”離我們太遙遠,但自從讀了《關愛成長,法治護航》這本書後,才知道不懂法律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隨便舉個例子,前一陣新聞曾報道過一件事:一個十六歲的中學生,因為長期被所謂的學校“老大”勒索,不敢跟家長説,終於惱羞成怒,用小刀將一個人刺死,這個學生就這樣毀了他的前途。但如果他被勒索時用“法”,也不會釀成今天的大錯。由此看來,法律與我們息息相關,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法律,才能避免犯法的例子在自己身上“重演”。法律是為保護無辜弱小者而設定的。這是英國小説家艾略特的一句名言。我們只是一個個青少年,對法律只是略懂一、二,就像在法律面前無辜的弱者,但如果你懂法律,自我保護意識會大大增強。

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完全不知道,在之後的人生道路上,有多少的誘惑等着我們,我們只有時刻將“法”牢記在心間,才能杜絕犯法的事在自己身上發生。我們不但要學好法律,也要用好法律,遇到別人威脅你,就可以拿出“法”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以後,我們一定要學法、用法,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3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關於法律的書,讓我受益匪淺。

人曾説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我們要遵守這百年不變的規矩,從小事做起。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希望,國家一直關心我們,呵護我們,用“法”保護我們。法跟班級裏的規矩一樣,要遵守。正是由於法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有條有理,正是因為有法的存在,我們的生命才有了保障 。法律與我們息息相關,它就是一位守護神,可以從一些小事吸取,如:1。一個青年,他的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成績很好,在高中也是,但是……有一天,他路過了一個網吧,他覺的蠻好玩的,就愛上了上網,一直沉迷於內,幾天不回家,但他摸了摸口袋,沒錢了,他就向同學借了一些錢,可是他不久就完沒了,同學們也不願借他,他就向父母借,還撒了謊,過來幾天,又沒錢了,但是他的父母已經發現他沉迷與網,就苦口婆心的教育他,可這位青年不聽,堅信網絡勝於一切,他就離家出走了。他每天晚上都去偷取,偷取,除了偷取他什麼事都不做,成績也跌落了一大截,最終他走向了犯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2。一個未成年人從小就很誠實。有一天,他哥哥求他跟他一起去偷一樣東西,還説未成年人不會受到法律制裁的,不用怕,最終他們走向了犯法的道路。

“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準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著名大法官卡多左曾説過,所以我們要做知法守法的好學生。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4

在法治護航的天空下,我們就像沒有豐滿豐滿羽翼的小鳥一樣,要想成為在天空中快樂飛翔的小鳥,就一定要有法治的保護。

看了《法治護航》之後我來説説法制對我們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性。法制是我們生活的大旗,是社會發展的有力保障。正是因為有了法治的存在,才使得社會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可現在的青少年在成長同時,越來越忽視法治的存在,這種情況往往伴隨着他們的心理問題和家庭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家庭的分離和家暴的存在,所以導致一些未成年人有心理壓力加上其它的不良影響,一不小心就走上了不歸路。還有一種現象要引起廣泛關注,那就是未成年人吸毒,有些犯罪分子用免費的糖果欺騙未成年人,缺乏抵擋誘惑能力的小孩就這樣踏上了吸毒之路,對這樣的未成年人要怎麼辦呢?我認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要跟得上,讓我們心中有法治的概念,能自己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不讓自己走上歧途,不做損人利己的事,不要為了一點點仇恨埋怨就大動干戈刀光劍影,要讓矛盾化為友誼。心中有了法治的概念,能自己管得住自己,父母也會放下心中的疙瘩,專心致志教育好我們。俗話説的好:“法律是一座雄偉大廈,保護着我們大家,它的每塊磚石都建立在下面的每塊基石上面。”法律就像一個大的魚缸,我們就是生活在魚缸裏的小魚,我們要受它約束,不能跳出去自取滅亡。無論前方有多少有多少誘惑,我們都要説“不”來拒絕。

法治護航社會,護航我們,我們要長大變成無憂無慮的小鳥展翅高飛。讓我們在法治的保護下揚帆起航。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5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祕、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範着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範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

有人可能會説: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説: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範人的行為的社會準則。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羣體中也存在着一些觸犯刑法。

犯罪,無疑永遠威脅着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説,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衞它! 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6

法律像一個規範的總指揮,指導我們正確的前進方向;法律像一片陽光,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關於法律的事情,有關於交通的,有關於成長的,有關於衞生的……我在這個暑期就遇見一件違法的事情。

一天,我和同伴去博物館參觀。走着走着,一塊巨石出現在我們倆眼前,好幾個小朋友正爭先恐後地往巨石上爬。我身邊的同伴也禁止不住誘惑,“嗖”一下奔了過去,準備爬石頭。這時,我看到一旁寫着“嚴禁攀爬”的標誌牌,便三步並作兩步行,上前一把拉住同伴:“不要去,隨便亂爬博物館裏的展品(文物)是不文明的行為,也是違法的行為哦!”

同伴一聽,滿臉疑惑地説:“真的嗎?你騙我的話,你就得讓我多吃一盒餅乾。”“我可沒騙你,不信,你來看一下就知道了。”我指着警示牌説道。同伴看到警示牌上“嚴禁攀爬”四個醒目的大字,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然後和我一同將其他小朋友一一叫下來。

關於法律,我要向大家介紹一本《關愛成長法治護航》的書。這本書不僅讓我們學習到法律知識,還教會我們遇到壞人如何面對?如何遵守法律?學會了更好的行為修養。

“最好的法律從習慣產生。”這句名言讓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法律伴隨我們成長。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7

我相信,在大家的腦海中法治知識也不少,如:過馬路不能闖紅燈、遇到小偷打110……而我的腦海裏的法治知識也很多,可是我有一次遇到小偷,為什麼站在那裏不動?為什麼我不及時報警?如果想知道,就請看下面發生的事情。

在我六歲那年的某一天,我和媽媽回家的時候就感覺身後有一個身影老是跟着我們,我告訴媽媽,媽媽説“你坐好,不能轉頭望。”我聽媽媽的話不轉頭望,可是身後的那個身影一直跟着我們不放,直到我和媽媽到小區門口的時候,那個身影才不見,媽媽怕我出現意外,就讓我站到前面。不一會兒,我們到家了,媽媽一直讓我跟着她,媽媽讓我開一下燈,我跑到車庫裏開燈,我卻看見一個小偷一直在撬我們家的車庫門,小偷看見我,他沒有嚇到,因為他看到我年齡很小,所以就想狂架我,可是他又看到我身後的媽媽,就趕忙叫另一位小偷跑,我當時站在那裏不動,像塊木頭,直到媽媽拍我的背,我才被驚“醒”,媽媽把電話給我,讓我報警,可我不敢報警。她看看車庫裏有什麼不見了,結果車庫裏最值錢的兩輛電動車的鎖芯都不見了。我報警的時候,渾身都在抖,當那面的警察問我的時候,我是哭着的,又結結巴巴的説,時間過得超級慢,當我想與大地媽媽來個親密接觸的時候,我盼星星盼月亮的時候終於把警察盼來了,男警察問我問題的時候,我一字也不説,過了好一會兒,我還是不説,這時一位女警察對大家説“這孩子才6歲吧?到她這種年齡的時候,親身體驗這種事情肯定是嚇着了。”這位女警察説過以後,男警察就沒問我問題,而是問媽媽,媽媽把問題都答完了,這時爸爸才回來,他看到這麼多警察問我媽問題,就想問孩子他媽怎麼了,你們要問她問題。當警察想説的時候,可是我突然衝到爸爸的懷抱中,哭着對爸爸説:“爸爸,我好怕。”爸爸問我媽怎麼了,我媽説……我爸明白了,對我説:“女兒呀!你別害怕,回到家裏我給你講一個故事,你就不怕了。”回到家裏,爸爸給我講……

從這件大事當中我知道,在人的一生當中,學法治是一件頭等大事,只有學會了法治,你才知道在危險的時候使用法治來保護自己,而不能像我,在那裏站着不動,像塊木頭。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8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這句話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列寧曾經説過,憲法,就是一張寫着人民權利的紙。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關愛成長,法治護航》,看完後,思緒萬千。

這本書裏有一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裏,“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不要認為壞事較小就去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寫道: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歷歷在目。

星期六早上,我和媽媽一起乘公共汽車去醫院看望姨奶奶。走進公共汽車,我和媽媽很快找到位置坐了下了。不一會兒,車上走來一位男子,看上去十六歲左右的樣子,衣服穿得亂七八糟的,腳上卻穿着一雙嶄新的“耐克”牌的球鞋。他聽着音樂,手上拿着蘋果手機,很悠閒地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到了下一站,一位拄着枴杖的老奶奶上了車。奶奶見車上沒有座位,便站在了那位男子的身旁。一開始他很冷漠,看着窗外,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我開始對他有了偏見,年紀這麼大的老奶奶都不給讓座,真沒禮貌。忽然,我看見男子的嘴角微微上揚。媽媽見老奶奶站在那邊很吃力,剛準備起身讓座,只見男子温柔地對老奶奶説:“對不起,老奶奶,剛才是我沒有注意到您,讓您站了這麼久。”説着攙起老奶奶坐到座位上。看到他的如此舉動我消除了對他的偏見,以為誤會了他。但事實讓我失望了,我看見他的手接着悄悄拿起奶奶褲袋裏的錢包,見此情景,我連忙大聲喊道:“抓小偷”周圍的人羣看見我指着的那名男子迅速抓住了他,並撥打了110。驚慌失措的男子後悔地搖搖頭。因為有了法律男子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奶奶的錢包才沒被盜。

法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和諧,美好,同樣讓我們在法律的保護下平安快樂地成長!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19

相信大家對"法"這個字並不陌生,但是,懂法的人卻不多。現在,有很多關於法律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法律。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法律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在幾年前,有一個青年人叫阿龍,他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對這個孫子百依百順,由於長期與父母缺少溝通,阿龍的父母和兒子已經沒什麼話可説,只要見兒子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夫妻倆就嚴厲斥責,早被奶奶寵慣了的阿龍哪裏受得了。

他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一個幸福的家族。自從學會上網後,天天拿錢到去打牌,去上網,漸漸地覺得小的打不過癮,便開始打百元的局,就這樣,錢一點一點地花光了,沒錢的時候就回家吵,鬧着要錢,父母怕孩子受委屈就給了他錢,過了很久,他又回家要錢了,家人就沒有給他錢。要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竟然在這年寒假裏的綁架了自己的表弟。

這年寒假,阿龍在外面和表弟—歲的小文一起玩時,發現身上的錢不多了,阿龍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龍把他帶到附近的雪地裏,在綁架的過程中,年僅歲的表弟被他那罪惡的雙手捂死了。這個歲的少年才上國小五年級,學習優秀,是班裏的學習委員,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就這樣被無情地奪去了生命。第二天上午,阿龍撥通了小文家的電話,要小文家長拿一萬塊錢來贖人。小文家報了警,當警察找到他時,他正拿着從家裏騙來的錢在網吧裏玩呢!

這個年青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一年後,一顆子彈結束了他的生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玩物喪智的代價太大了。

《法治的細節》讀後感 篇20

我讀了《依法治國》這本書後,很受啟發,心裏有了這樣的問題:怎樣成為一個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呢?

我們現在還小,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只有好好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以後才會有所作為,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我覺得態度很重要,不能因為小小的進步而驕傲,也不能碰到一點點困難而退縮。我們要記住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你的成績不好不要太沮喪,只要努力學習,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進步。作業也是一樣的,只有靜下心來,認真地寫,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

除此之外,我們在漸漸地長大,必須學會獨立生活的本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總是依賴父母,有時還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拖地、洗菜、整理房間等,可以讓父母在工作之後有休息的時間,還能享受到勞動帶給我們的成就感和快樂。

我們現在是國小生,同時也是中國的小公民,我們中國人要愛自己的祖國,別的國家的人才會尊重我們。我認為愛祖國,可以從愛護國旗和每天佩戴紅領巾做起,經常清洗紅領巾,不亂扔,不損壞它。我們還要愛護周圍的公共設施,保護周圍的環境,不隨便亂扔垃圾。

我們要好好學習,熱愛勞動,更熱愛祖國,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小公民,以後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