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最後的小孩》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3.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間最後的小孩》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林間最後的小孩》讀後感

《林間最後的小孩》讀後感1

在80年代,中國還是樸衣素食,種着田,科技並不發達;到了90年代,科技逐漸發達起來,有了幾座高樓大廈;到了00年代,人們生活的速度變快了,科技發達了,人們都有了手機,聽歌充電好像是必需做的事情了。隨着科技的越來越發達,人們也擔憂着和自然接觸的時間越來越少,生活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今年暑假,我閲讀了一本書叫《林間最後的小孩》。這本書主題非常明顯,開創性的提出了兒童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書本中還舉例了一些案例和事情,接觸自然看起來很簡單,在科技化的生活中卻變得異常困難,作者為此敲響了警鐘,也講述了重建兒童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實際方法。

讀完後,我有些許的害怕,害怕失去自然,失去“綠色”的感覺,我便開始了深思,深思怎樣靠近的自然。一個充滿愛,充滿生命的世界,如果沒有大自然,後果不堪設想,沒有人再為天空塗上藍色,沒有人再給小鳥勾勒翅膀,沒有人再為太陽充填光芒。是啊,作者也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自然缺失症,這種病會導致孩子和自然完全割裂,也會影響孩子的道德,審美,情感,智力的成長道路,在知覺的引導下變得孤獨,暴躁,易怒。所以這個問題早已成為大家苦惱的一個問題,不僅在中國美國,這個問題已經是世界性的了。

接着,書中早有許多實驗證明,人和自然是分不開的,比如窗外有綠色植物的病房人比窗外是牆的病房人早出院……好似作者想證明;人們不能再依賴科技了,勇敢地去接觸大自然吧!文中有一句話:我更喜歡在屋裏玩,因為只有屋裏才有電源插頭。看,現在科技化的社會,一代人比一代人過得更好。像我們一樣的同齡小孩,在城中,背過《憫農》卻沒見過農民,甚至認不清飛鳥走獸。快速便捷的生活中,自然像是被擠出來了一樣。提到大自然的話題人們也只是慷慨的説聲“還”。好像現在已經無需更自然打交道了。

最近正在熱播的《爸爸去哪兒》。一羣起先不認識的異地小朋友,自己顧着自己的手機ipad和電腦,完全沒有溝通,這就是自然缺失症的表現。最後,當聽到手機上交時,連老爸們也爆發了。在後面的日子裏,沒有電子產品的誘惑,孩子們身臨大自然,不僅更老爸加深了關係,還治好了所謂的自然缺失症,脱離了自己心愛般的手機和電腦。就像童真的鎖終於被解開了,天真爛漫的'奔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更是收穫了一份淳淳的父愛。渡過了一次快樂難忘的旅行。當然,在後面的幾期裏,那幫孩子們也不再執着與電子產品了。

總之,《林間最後的小孩》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它簡潔,明瞭,深刻地記敍了人與自然的事例。當然,作者理查德洛夫更希望有更多人能去接觸,聆聽,感受,熱愛自然,有更多人能成為林間的小孩,讓這個地球村充滿綠色,充滿愛。

《林間最後的小孩》讀後感2

“肥胖率提高”、“運動能力下降”、“缺乏探索精神”等等的詞彙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孩子們的身上。我們總在鼓勵孩子全面發展,卻忘記了讓孩子“自然”的發展……

在理查德·洛夫這本《林間最後的小孩》中講到,在科技發展、時代進步的同時,一些不好的現象也正在悄然滋生。清澈見底的小溪、生機勃勃的大叢林、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都正在遠離我們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正在被電子產品佔據,被科技佔據,沒有原始的快樂,只剩下枯燥乏味冷冰的電子夥伴。

多少孩子每天吃着肉卻不知肉的來歷,多少孩子每天吃着米卻從未見過麥子金黃色的燦爛,又有多少孩子能進入大自然和大自然成為真正的朋友?

孩子愛自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擁有探索欲是天。可我們現在更多的是把他們困在一個小小的天地,讓他們在我們為其設好的安全的環境中去綻放天性,去絢爛成長。可我又不禁想到,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嗎?我認為不是,真正讓孩子解放天性就應該讓他們在真正自由,充滿生機的環境中去生活和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存在,他們都富有無限可能,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激發潛能的機會!

在《林間最後的小孩》這本書中,作者還提到為什麼珍妮現在不出去玩了?原因是鋼琴補習班、足球補習班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補習班。我不禁為孩子們感到心痛。有些父母早早的就把社會中的壓力強加到孩子的身上,以對他們好、為他們好為理由,無情地剝奪了屬於他們的快樂時光。孩子就像是渴望自由的小鳥,他們需要有人為他們提供自由的天地去闖蕩,去探索,去了解這個他們好奇而又畏懼的世界!擁有一技之長固然重要,但我認為這個“技”要基於孩子的需求和需要,要基於孩子的興趣愛好。任何事物只有孩子對他感興趣,孩子才能從內心萌發出想要學習的動機。這是他們學習的動力也是他們賴以堅持的力量來源。堅持這個詞對他們來説是陌生且困難的,能找到讓他們不斷堅持的事情更是不易的!我們應多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將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而不是提起“自然”對他們來説是陌生且畏懼的.。

而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要鼓勵放手,敢於放手,勇於放手,要多給孩子接觸自然、探索自然的機會。我們要相信自然能給孩子“自然”成長的教育!讓他們在一個“自然”的環境中,“自然”的社會中不斷地成長,不斷的豐富自己!而作為老師,我們要培養孩子這種愛探索的心,幫助他們熱愛上自然,引導他們走進自然,此外我們還要幫助他們探索得法,探索得趣,探索得成長。

願天下的孩子“自然”成長,也願天下的孩子能遠離自然缺失症,願天下的孩子都能自信、快樂、自由的健康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