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集合15篇)

來源:文書谷 2.62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合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看完《傅雷家書》後,我發現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書。

它摘編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子傅聰的信件。

當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在我看來太深奧了。且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根本無法體會到那種相隔萬里時因思念而產生的憂愁和甜蜜。

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在這裏更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首先,《傅雷家書》讓我瞭解到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都是因為傅雷為孩子總考慮到更多.更細。想要告訴他們一切自己平生所瞭解到的,希望他們能有一個更高的起點,在以後的人生路上能走地更快.更好。

兒子雖然已經長大,但在父親的眼裏,他們永遠是關愛的對象。

他的這些關愛,不光是對兒子幼時的嚴格教育,更有着許多成人後的告誡!“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説,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

其實這是對孩子的'愛,並不是對孩子的虐待啊!“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傅雷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

可是,我卻認為這也太搞笑了點吧!哪裏有像傅雷這樣的父親會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我父母就經常説:“黃金條下出好人。”(“黃金條”指的是一種黃色的竹棍)雖然我不贊同父母的説法,但是,傅雷的嚴教確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作為父母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孩子少走怨路。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太陽升起的希望。

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再走一遍,甚至多遍。他們總期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青春期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嗎?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都明白父母對我們實行言傳身教的時候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更加輕鬆、快樂。可自己到關鍵時刻卻怎麼也平靜不了那一顆浮躁的心。

所以,平時,我們就應該時常抱有理解的態度,要體諒父母的做法。因為父母們是恨鐵不成鋼,畢竟他們的付出才是這世界上最真誠的呀!我想,傅雷大概就是這千千萬萬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親中的一位吧!這本書也只不過是他們的縮影罷了。要真正去體會父愛還得靠我們從生活中尋找….…

《傅雷家書》讀後感2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關於音樂的見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導外,最記得的就是他告訴傅聰,進屋脱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拿下來,站立着跟長輩説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褲袋裏,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裏,則更不禮貌。看到這些文字時,我的驚訝甚至大過了我的感動。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呵!這樣的瑣事,也要不遠萬里點點滴滴地寫在信中。其間洋溢的彷彿盡是生命愛的樂章。看着這本書,就彷彿傅雷夫婦的音容笑貌都躍然於紙上,就彷彿傅聰的琴聲流淌在字裏行間。我感到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動地的一本書。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因為它的不對外發表,導致了它的隨意天然。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半點的防範心理也不必有。所以,讀信讀到後頭實際上讀的是人。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吧。“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每一個父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像傅雷先生那樣嚴格、那樣細緻、那樣富有原則性、傾注那麼多心血教育子女的父親,卻是世上不常有、不多見的。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兒女能夠有成就,我也是做家長的,雖然對孩子的`管教還是很嚴,但是比起傅雷的耐心和愛心,相差甚遠。傅雷的博學多識和極高的個人修養值得我們學習,正是他的言傳身教和循循善誘才培養出了傑出的兒子。為了孩子,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向傅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質樸。家書因自然親切而容易貼近讀者心靈,家書因飽含真情而生動感人,每當夜深人靜我在翻閲家書的時候,總能在幻覺中隱約聽到一縷琴聲從書頁間傳出,那是兒女內心深處的琴,穿越千山萬水千年萬載的空間和時間,永不停息地在我們心頭奏響。

《傅雷家書》讀後感3

翻開《傅雷家書》,裏面的閲讀提示激發了我的閲讀興趣,不知不覺讀完了《傅雷家書》,眼角不禁泛起淚光。

這是一部充溢着父愛的教子之作:傅聰因出國留學要長期居住在異國他鄉,傅雷夫婦只能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兒子聯繫,對兒子無限的思念和愛也只得用書信傳遞。書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驗為例,闡述了許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

“聰”“親愛的孩子”,信中開頭常有這樣的詞語,短短几個字,卻多麼情真意切!傅雷夫婦每天以淚洗面,只能通過這樣的語句和兒子親近,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信中有這樣一段:“別讓我們等你的信再等下去了!孩子!一切保重!凌霄想又學乖了許多,告訴我們一些小故事,好不好?近一個多月媽媽常夢見你,有時在指揮,有時在彈協奏曲。也夢見彌拉和凌霄在我們家裏,她每次醒來又喜歡又傷感。”這些話語表現出傅雷夫婦對遠在國外的孩子的深切思念。在寫最後幾封信時,傅雷的眼疾越來越嚴重了,但仍然堅持,尤其是傅雷養病時向兒子傾訴苦悶的情感,每天都守着孩子的信,像守着孩子的影子,放下嚴父的形象,表達對孩子的思念,怎能不讓人潸然淚下?

記得兒時,因家中經濟條件的限制,父親總是節衣縮食。一件棕黑破舊的衣裳,父親常年穿在身上,這衣服彷彿飽受歲月的折磨,身上的補丁更是十分刺眼。衣服質地粗糙,拽着父親的衣角,好似樹皮一般刺手。“爸,你怎麼不買件新衣服啊?”,我問道。父親撣撣身上的塵土,笑着説:“這衣服挺好,穿在身上舒服又結實,爸都老了,不用買多少衣服。”那時每和父親一起走在街上,都不想與他靠近,曾一度認為有失自己的顏面。父親似乎很瞭解我,在人多的地方都下意識迴避。那天父親興高采烈的推開門説:“孩子,快來,試一試這衣服合不合身,爸看別人的孩子都穿,特地為你挑的。”我換上新衣服,看看背後父親那身衣服,我才發現父親老了,曾經烏黑的'頭髮早被時光偷偷染上白色,曾經英俊的臉龐早被時光無聲的刻滿了皺紋……剎那間,我的淚水決堤而出。

想想現實生活中,步入青春期的你也許父親的關係僵化,但是家庭的負擔,孩子的學業,逼迫他必須用時間灌溉,用汗水付出,用肩膀扛起這個家。作為子女,為什麼不能好好地孝順他呢?

父愛是座山,高大威嚴;父愛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愛更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傅雷家書》讀後感4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覺已流入心間。

《傅雷家書》,創作於9~9經歷了__初期,__前,傅聰去波蘭留學。此後與父親傅雷常常書信來往。__時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聰的書信只剩下殘餘的幾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為傅雷對傅聰寫的書信,故名“傅雷家書”《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台,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 s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內容。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__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的琴。不過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地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去。但這次,傅雷不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起研究,並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遠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5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能夠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就應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從書中能夠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

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於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藴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理解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校園,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能夠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夠健康的成長。

從那裏邊我想到了此刻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潛力越來越低,以致於此刻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就應瞭解的東西。永久不要説:“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説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職責。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應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校園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繫鞋帶。另有報道説,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着握着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温室裏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多棒的精神駁船啊。

唐朝時,杜子美説,經過三個月的戰亂,一封家書抵得上一噸黃金,家書不僅是一種關心,更是一種無法面對面交流的對話。我知道名人的書,包括麥的《致兒子的一封信》,那是我過年才吃的那碗福湯。又熱又粘;我也知道《曾國藩家書》是認真現實的,就像良藥苦口,教了很多兒孫。《傅雷家書》是求同存異。它有着天然的中國風捲軸,又有着自己的西式風格,開放而開放。它在情感上是平靜而凝重的,但卻傳達着温暖的親情。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聰與父母的家書,父子談人生的哲學,朱力做人的方式;媽媽們從小就關心生活細節,交流經驗。在這封飽含深情和教育智慧的信中,傅雷先生的原則和對生活、藝術和祖國的堅守汩汩而出

彷彿是一艘精神駁船,傳遞着家族的高貴品質,短短的紙張,悠長的愛情。

傅雷先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物,以身作則,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他是孩子身邊最好的榜樣。傅雷先生在英語和法語經典翻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與他個人的努力和奉獻密切相關。然而,家書中沒有一個字灌輸了作為一個傅聰男人的基本奉獻、謙虛、忠誠和簡單。正因為傅雷以身作則,忘了吃飯睡覺,追求心中神祕的文學力量,傅聰也更加努力地練琴,細細琢磨着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肖邦。

傅雷先生和他的大兒子傅聰有一種,的感覺,這是一種分享和建議的教育方式,一個老師和一個朋友,一種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的教育方式,值得現代家庭學習。言語無法準確概括父親對年輕人的'關愛之情。就像綠茶和茶葉,不重也不浮,彼此靠近,為民族文化的弘揚做貢獻,為社會時尚的進步燃燒自己短暫的生命,為自我的成就稀釋自我的利益,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是互相鼓勵。傅聰的老師傑維茨基讚揚了傅聰對祖國的熱愛、高超的音樂技巧和天才般的頭腦,他註定要為自己熱愛的祖國贏得榮耀

傅雷先生在傅聰接受的嚴謹的音樂訓練中滲透着他父親特有的愛,這種愛的載體是他的愛國、敬業、謙虛、嚴謹。家書講的是朱先做人,後做藝人,再做音樂家,再做鋼琴家的人生哲學,都是依附於這條又細又美的鯉魚。

傅雷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庭的熱愛,對工作的孜孜不倦,對國家的忠誠,對社會的關懷,對中國偉大文明的探索,他一生無盡的遺憾,都是對後代的一種熱切的希望。希望現在的青少年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勢頭,在更好的環境中填充自己,突破藩籬,向前看!

世界不會因為你的靜止而停止,所以繼承你的夢想,拿起希望的火炬,扛起這艘駁船的精神力量,繼續航行。新生活的黎明正在等待你的期待!

獨處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諄諄愛子之心,溢於言表。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很好的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兩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家書,能給家人帶去自己在外生活的狀況;家書,能敍述無數遊子的拳拳深情;家書,是維繫家人情感的一條紐帶。

正所謂“家書抵萬金”,透過一封封家書,我們能窺見很多很多。

這個假期裏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寫給留學海外的大兒子傅聰的書信。

《傅雷家書》的書信中包含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有着父親對兒子的無限深情,也有着一位父親不可抗拒的獨有威嚴。

在這本書裏,我體會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無限的關懷,也學習到了許多人生道理。

從傅雷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是一位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由此,他對兒子的'教育也非常嚴格。

印象深刻的一處是他讓兒子立下了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

這封家書,表現了傅雷的愛國情懷和對兒子的殷切教導,其中流露出來的真情無不令人敬佩。

聯想到我們自己,我們的父母雖然沒有像傅雷及其夫人那樣的偉大情懷和博學多才,但父母對我們的愛國教育和人生指導也從未缺少過。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是循序漸進的,他把道理講給兒子,希望他能努力上進;他不時地關注兒子的生活狀況,希望兒子能好好生活;他把自己的心都奉獻出來,希望兒子能少一些艱辛。

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

他們雖不善於表達,甚至有的從不向子女表露任何情感,但在學習生活中,處處都體現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他們會在天冷時催促你加衣;在熟睡時為你蓋上蹬掉的被子;在你回家時,滿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在你深夜學習時一杯熱好的牛奶,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為了我們美好的將來。

傅雷對孩子的關懷自不用多説,他做了一位父親能為兒子做的一切,他以身作則,希望兒子不要放縱自己。

但有時也會認為他對兒子的教育太過嚴苛,有時甚至不講情面。

我不知道傅聰看到那些書信時是怎樣的感受,但父親與兒子之間,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抱怨父母對自己管得太多,太過嚴厲。

父母總希望我們能夠努力上進,嚴格要求自己;希望我們不走錯路、不走彎路;希望我們能夠有一個相對完滿的人生。

他們習慣把對孩子的愛藏在不經意的話語裏,藏在日常生活的小事裏,藏在不厭其煩的嘮叨裏。

他們總是小心地呵護着我們,我們的磨難才會少一些,道路才不那麼坎坷。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飽含了他們對子女的愛和期望。

讀完《傅雷家書》後,我有了許多感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人生很短暫,我們應趁着青春年華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理想;多陪陪父母,瞭解他們的艱辛與不易,在往後的生活中關愛、孝敬父母。

《傅雷家書》讀後感9

正式成為九年級學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內,我覺得使我收益最大的還是學習了《傅雷家書》這篇課文。傅雷不僅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知己朋友,這讓我對他的兒子能有一位這樣的好父親而羨慕不已。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段富有哲理的話告訴了我: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一切。聯想到我自身的情況,我不禁有些慚愧,每當考試的前幾夜,我都緊張得睡不着覺,雖然我努力告訴自己要平靜,要放得開,試圖去入睡,可每次都失敗了。儘管我不斷地告訴自己:考試一定要認真,仔細,可等到考試時,我卻不能夠集中精力去答題。一方面因為我沒休息好;一方面由於我總想着考試的結果。這樣,最終導致了考試結果的不理想。這個問題非常令我頭痛,更令我擔心明年的會考會不會也遇到這樣的情況。

正當我擔憂時,我又看到了傅雷在信中寫的另一句話:“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從中,我懂得了:人要懂得調控自己的情緒。不由地,我想起了今年我市的文科狀元——以607分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的`秦婷婷曾説過的一段話:“我從來都不表現出大喜或大悲,不論每次考試成績如何,我都像諸葛亮那樣穩重,對什麼事自己都有底一樣……我每次放假期間是從來不拿筆的。還有就是每次考試前後,我都不再盯着課本,而是做一做別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段話如同傅雷的經典語句一樣使我深受鼓舞,我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處世不驚的態度。

傅雷在家書中也曾要求兒子要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保持對藝術不懈追求與對生活的“赤子之心”。我的爸爸媽媽也常教育我:一定要對生活保持熱情,對學習保持激情。在教育孩子處世的態度上,傅雷與我的父母持同一觀點,這一點也正是我現在所努力追求的。

我想,假如今後我真的能擁有一種像《傅雷家書》中所説的處世態度,做一個處世不驚,懂得調節心態的積極的人,一個笑傲江湖的“俠客”,那麼這篇課文我才沒有白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好的藝術修養讀物,它可以對我們中學生有很好的啟發。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更好的瞭解父母對我們孩子的苦心和嘔心瀝血地培養我們新一代祖國的花朵。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讓我做父親的得到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給別的青年;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是做人還是其他方面。這家書是孩子和父母真誠的交流,這樣孩子和父母之間怎麼會有代溝呢?有許多父母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一味的的去苛求孩子做不到的事。雖然每個父母的是為孩子的將來打算,都迫切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這樣對孩子來説只會覺得灰心喪氣,怪自己的`父母不瞭解自己。父母這樣做回對孩子的心理髮展回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有好多父母只會對孩子用武力,動不動就打,從不會和孩子沒好好談。於是孩子們在恐懼下學習,孩子的童年黯然失色。對孩子們來説,讀了傅雷家書後,會更瞭解父母對自己的照顧,關心。

有時,可能父母會用些讓孩子無法接受的方式來教育我們,但是隻要我們瞭解父母都是為了我們將來的日子能好過些,才會這樣迫切的希望我們可以好好的學習,為將來打下基礎。這都是父母的苦心啊。我們也要想想父母早起晚歸的也都是為了我們能過得舒服點兒。我們的父母不會像傅雷先生一樣,用一種很特殊的方式來與孩子交流和培育孩子,畢竟我們的父母不是各個都是文學家,都能用委婉的詞語句來教育我們。

但是他們那份愛子的心和傅雷先生是一樣的,一點也不比他少。所以我們每個父母都是世上最關心我們的人。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讀了此書,我知道,傅雷先生是一個優秀的父親。他要傅聰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 己正當的成長道路。這也是我要做的,不管有什麼困難,有多麼艱辛,只要我有勇氣,只要我有信心,我一定會成功的。九年級的學習是乏味的,是辛苦的。但我讀了此書之後,我瞭解到這些我都能夠承受的,為了我自己的理想,我必須奮鬥,我必須努力。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他對我們這代,甚至下下代,不,是對今後的青少年都有了很好的教育。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傅雷很真誠,他與孩子交流音樂、文學和歷史,又對孩子為人處事等方面進行指導。比如:

對待金錢的態度:

"生活要過得體面而節儉;要小心而勿小氣;慷慨而勿易於上當;享受生活樂趣,但切勿為滿足一時慾望而過分奢侈,即使當時覺得這種慾念不可或缺也罷。"

對於婚姻的態度:

"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身不由己,但對他人來説,卻又神祕莫測,自成一套。所以要透徹瞭解一個人,相當困難,再加上種族、宗教、文化與政治背景的差異,就更不容易。因此,我們以為你們兩人決定先訂婚一段日子,以便彼此能充分了解,尤其是瞭解對方的性格,確實是明智之舉。"

對待人生的態度: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這一切人生方面的指導對傅聰甚至對於我們來説都是彌足珍貴的,我們這一生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種種事端,從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到對待婚姻、對待生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索着去處理。如果能有一個真誠的長者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温婉的講述給你,作為參考,那對我們來説真的是受益良多的。

傅雷很嚴謹,他每天都會到三樓書房認真的工作接近十個小時,他經常給傅聰寫信又煩惱於收到的的回信太少。比如:

對於工作: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對於稿件:

"每次給哥哥的信都編號,記下發信日期,同時由媽媽抄錄留底;哥哥的來信,也都編號,按內容分門別類,由媽媽整理成冊。"

我做事沒有長性,興致來了才會認真的對待一陣子,興致一走,也就半途而廢了。還中了斷舍離的毒,面對自己曾經做事留下的案底,又欲扔之而後快。若能像傅雷那樣,每日堅持做事,又帶着輕微的`強迫症對待自己的資料,從容而又踏實的讀過每一天,大概每一個人都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吧。

我想成為傅雷那樣的人,對別人真誠,温婉的提出自己成熟的的觀點;對自己嚴謹,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我想像傅雷那樣,用赤子之心過此一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我的經歷現身説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經驗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提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齊,即使是因為讀書而離家,也不會離得很遠,所以根本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

這本厚厚的家書中承載的是多麼深沉的父愛啊!“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從上頭的語句,字裏行間能夠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期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期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悲痛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當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歡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如今的子女教育問題。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現代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長們對孩子包辦過多,家長們不僅僅不讓孩子做家務,連自理勞動也由家長包辦。盛飯、穿衣、削鉛筆、戴紅領巾、洗手絹襪子等等,都由家長代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長當成了枴棍,一步也離不開。結果養成了孩子的依靠性,降低了這一代人的素質,孩子不僅僅不能成為強者,倒可能會成為一個窩囊廢和寄生蟲。孩子的意志力、堅韌性得不到鍛鍊,自立自理本事較弱。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能夠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空閒時無意中找到了這本書,細看之下卻發現《傅雷家書》告訴我們的,不只是他跟他兒子的生活瑣事,那一字一句,都是在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們每個人都有疼愛自己的父母,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關懷和愛護,但是,讀《傅雷家書》時,我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的感情,沒有責罵,沒有抱怨,有的只是對一個兒子真真切切的諄諄教誨,充滿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護和深深地愛。看着那一封封家書,就像是自己的父親在跟自己談話一樣,彷彿經歷了一次次交心的促膝長談,使我與作者的距離也一步步的拉近,那一字一句,教會我如何做事和做人。

傅雷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它各方面。”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面對一個遠在他鄉的兒子,一個父親用他自己的經歷和人生閲歷,不斷地給在異鄉漂泊的兒子鼓勵和信心,時時給他指導前進的方向,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傅聰會成為一個如此出色的人地重要原因,因為有這麼一個好父親,總是在默默地給他支持下去的力量,以至於他能在異鄉站穩腳跟,並且勇敢的戰勝一切困難,不斷地取得進步和成功。

在傅雷的家書中,有談修養的,談藝術的,談人生的,談生活的。其中他對傅聰在音樂方面的教導更是讓我深有感觸。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在傅聰在音樂會上的成功演出後,傅雷在家書中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他內心的喜悦和自豪感:“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傅雷和傅聰對藝術的喜愛,都已經深深地融入他們的生命當中,甚至提升到了國家的高度。一場國外的成功演出,竟然也能夠心繫祖國,把它稱為一種祖國的'光榮。另外,傅雷對兒子藝術成就的這種喜悦,也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當我興高采烈的把我剛剛學會的還略顯生疏幼稚的小曲子彈給父親聽時,他眼中的那種讚賞和喜悦是深深觸動着我的內心的,我想,這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吧。

《傅雷家書》不僅是一部最好的藝術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更是一本適合父母和子女一起觀看的讀物。《傅雷家書》,一封封內心獨白的不平凡的信件,彰顯着一個愛兒子的優秀父親,更加孕育出了一個愛國家的出色兒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一封封樸實無華的紙信,日積月累,便鑄就一本情意綿綿的——《傅雷家書》。

起初接觸這本書時,心中生疑:作者為什麼會寫下這麼多封信呢?這一切只謂“恆”。

傅雷的恆,在於他對兒子悉心指導,嘔心瀝血。

“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傅雷的話語鏗鏘有力,他對兒子真誠的指導與讚許,給予了兒子前進的力量。傅雷誇獎兒子不要被成功衝昏頭腦,冷靜對待讚美和榮譽,也意在讓兒子不僅要低調做人,更要有始終如一的恆心和意志,奮力前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傅雷雖不是兒子的音樂老師,但他在兒子面前樹立了好的榜樣。即使彼此相隔甚遠,天各一方,傅雷也能使兒子的心靈有了温暖的歸宿。日日夜夜,在父與子對音樂、藝術的探討中,父子的心靈碰撞中,摩擦出思維的火花。“技巧與音樂的賓主關係,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記了他的目的。”“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字儘量發展,沒成為某某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傅雷與兒子的交流,猶如清泉滋潤兒子的心田;猶如明燈,指引兒子前進的方向。

傅雷的恆,還在於他對兒子綿延不息的愛。在這一百多封信中,父愛是線,串起了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話語。傅雷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告訴兒子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可謂言傳身教,毫無保留。傅雷揮灑他父愛的泉水,不吝嗇,讓傅聰沐浴着父愛的陽光。

信中一個個送給兒子的問號,便是父愛最好的見證。傅雷幾乎在每封信中都會問一些生活瑣事。這對父子被國界相隔,幾年不見面,但心與心相連,永不分離。

即使傅雷年紀已大,身體不如以前,他仍不輟耕耘。他認為:只要還有力氣,就要關心兒子,目送兒子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傅雷對兒子的愛是細膩的,永恆的;兒子眼中的父親,是嚴厲的,慈愛的。

而傅聰的恆,在於他捨得孤獨。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在我印象裏的傅聰,話不多。做為一個遊子,他將所有想説的話都積存在心底,卻沒有太多流露。傅聰選擇音樂這一行,便用恆心將音樂鑽研到底,他舍小我,想家時便用書信減輕思鄉的念頭。他孤身在外,心懷祖國,心知唯一能讓父母欣慰的便是提高自己在音樂上的造詣,為祖國爭光。於是,這位有着拳拳報國之心的赤子,憑藉着“恆”創造了中國音樂界的奇蹟。

嚴父變為慈父,親父變為朋友,鑄就了赤子之心;慈愛嚴父,孤獨赤子終凝聚成一個“恆”字。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如果你把傅雷家書當做普通的家書去閲讀,收穫肯定不多。如果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書字裏行間藴含的豐富的情感和溝通的方式,你就會覺得這是一部藝術作品。

看傅雷家書,覺得收穫很多。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實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着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説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傅雷説他要和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説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豐富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我覺得讀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裏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加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能夠深刻理解和體會。如果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現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覺得人生在世能夠得到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為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其實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卻可以成為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