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後感(合集15篇)

來源:文書谷 2.18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史記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史記讀後感(合集15篇)

史記讀後感1

這個寒假,我又重新閲讀了《史記》這本書,腦海中思緒萬千,《史記》讀後感。感到這不僅是一本記錄冊,更是後人優秀品質和醜惡心靈的演繹劇本。

給我感觸最大的一則故事是——《趙氏託孤》(《趙氏孤兒》)。這個故事的主演有三人,程嬰、公孫杵臼和屠岸賈。程嬰和公孫杵臼是中心耿耿的忠臣,而屠岸賈是心術不正,企圖謀朝位的奸臣。他們一路爭鬥,不惜犧牲自己和自己的親人,也要保住趙氏的唯一血脈,讀後感《《史記》讀後感》。這兒讓我十分震撼。到底是什麼力量使他們二人不惜一切保護這趙氏的唯一血脈,就算是為國,也不會不惜所有的一切吧!從此我就被那捨生取義的精神真正震撼!

司馬遷用自己巧妙的.構思將這些人物描述的栩栩如生,將他們的品質和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彷彿讓讀者身臨其境,一絲一絲觀賞着這些傳世美文。

讀着讀着,我的心靈被這些故事所佔據。我開始敬佩其作者,瞭解起作者作書經歷。司馬遷是在獄中花了16年編寫了這本《史記》,他不畏苦刑,一心專注《史記》的 人物,我無法想象他經歷了多痛苦的折磨,但他為《史記》的一片心意展現在我的腦中。司馬遷堅強的品質又一次在這本書上刻下了一個不朽的印章。

讓我們學習《史記》中人物的堅貞不屈,讓我們學習《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的優秀品質!

史記讀後感2

讀完《史記》我對時代更替又受到了深深的感觸。讓我認為勤奮是成功的基本。

《史記》是司馬遷畢生的精力寫的一部著作。他記錄了我中國從夏朝到他的時代這2千多年的`歷史。其中有好幾個我頗有感受觸的故事。

第一個,就是驪山峯火,即峯火戲諸侯。周朝的其中一個皇帝周幽王,一位大臣褒珦勸他勤於朝政,周幽王不聽,還將他關起來。他們只好用一名姑娘來救褒珦,周幽王大喜,立刻放了褒珦,但姑娘褒姒卻從不笑。周幽王出告示,誰能讓王妃笑,賞千兩。一個人勸周幽王上驪山上點鋒火,讓諸侯來救。最後大家發現這是騙人的,就氣憤地走了,褒姒覺得好笑,就笑了,周幽王很高興,接二連三地點烽火玩,漸漸地沒人來了。後來,別人打過來時,周幽王急忙點鋒火,沒人信他,他最後被殺了。

第二個,就是一鳴驚人。楚莊王原來是一個只知貪圖享樂的人。有一天,大臣伍舉見楚國日益衰敗,就冒死相諫,問:“山上有隻鳥,三年不飛也不叫,是什麼鳥?”。楚莊王頓時明白了,他説:“這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之後,他立刻臨朝聽政。他政治清明,楚國一天天強盛起來。後來,他先後打敗了宋、晉兩個國家,成了中原霸主。

這兩個故事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充分説明了勤奮努力的重要。我們不能像周幽王一樣只吃喝玩樂,而要像後來的楚莊王一樣勤奮努力,讓國家強大起來,這樣我們才可成為一名成功者。

史記讀後感3

星期天,我獨自一人在家,做完了作業,隨手拿了一本名著——-史記,史記主要講了古往今來出了名的人:孝子,很誠實的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故事……

史記是由許多小故事組成的,有些故事講的是勤勞樸實的人,不怕艱辛,勇敢向上的人,歷盡艱辛,最後一舉成名的人。明山賓就是一個誠實的人。明山賓賣牛主要講了明山賓家裏很窮,只能把一頭黃牛去賣了,一個男子買了牛,付了600錢,明山賓後來想起牛得過漏蹄病,他追上男子説了一遍,男子就要讓明山賓退還300錢,明山賓只好把300錢退給了他。明山賓非常有信用還告訴男子牛得過病,把錢退給了他。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有一次,安若寧沒帶新的練習本,而且,舊的.也已經用完了,她向我借了一本。我説不用還了,但她還是連聲説:”要的,要的,我怎麼能白白拿你一本嶄新的練習本呢?儘管,我們是朋友,但是,這畢竟是你花錢買來的。如果,我不還,那多不好意思呀!”我説:”大家應該互相幫助,你這麼説倒顯得我不夠大方了。”第二天早上,我發現課桌裏多了一本新的練習本。這時,我同桌悄悄地告訴我,那是安若寧放着的,她還讓我別告訴你呢!

安若寧那樣誠信,我要向她好好學習,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同時,我也要向大家推薦這本名著——史記,因為裏面記載了很多像明山賓賣牛這樣有趣的故事。

史記讀後感4

《史記》不愧於是中國的一大名著,我花了近七天的時間將他閲讀完。《史記》的作者也是非常偉大的人。他就是司馬遷,司馬遷是我國第一個以人為本位來記載歷史的。他為人物做傳,不僅着力刻畫人物做了些什麼,還用心發掘人物為什麼這麼做;不僅關注人物在歷史中如何生活,還探討人物命運究竟被什麼力量所決定。這些思考和探索,或融於事件描寫,或託借於人物語言,有時也直接表現為議論和評述。在一些優秀人物的傳記中,作者本着“讀起書想見其人”的知人世理念,着力凸顯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優秀品格和高尚靈魂,滲透着他對歷史,對人生的深刻解讀。

《史記》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中有着許多令人着急的地方。也會給人留下許多印象深刻的東西。《史記》中描寫了許多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和重大的事件。讓我們瞭解到了我們的先人是怎麼樣生活和待人處事的。讓我們從中學習到了不少的東西和做人的道理。

《史記》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篇就是《項羽本紀》。他描寫了項羽的許多事蹟。敍述了項羽戎馬一生,征戰沙場。而我喜歡的就是項羽的氣概,雖然自己少年時沒有什麼知識,但卻有想要做皇帝的偉大抱負。這也是項羽偉大的一生的開始。即使他最後還是失敗了,最終自刎於烏江。我卻覺得這樣的人有很高的氣節,因此我很欣賞他。

史記讀後感5

在今年的假期裏,我利用幾天的時間認真細緻地讀了《史記》一書。它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共有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看《史記》就彷彿在做一次足不出户的歷史旅行,回顧了各種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編本,原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這本書內容很豐富,裏面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有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成語和名人故事。通過看炎帝、黃帝的故事,我終於明白了“炎黃子孫”的真正含義,讓我忍不住崇敬他們;我也知道了堯、舜、禹的傳説,對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非常敬佩;我知道了“戰國七雄”指的是什麼——齊、楚、燕、趙、魏、韓、秦七個國家,他們之間頻繁的戰爭,讓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我還知道商湯、勾踐、蘇秦、孫臏、張儀、張良、秦始皇等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他們有的足智多謀、有的英雄善戰、有的博學多才、也有的殘暴無良。我最喜歡愛國詩人屈原,他不僅博學多才、見聞廣博,而且做事光明磊落、堅持正義,有一顆愛國的心。我真希望他不要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而死。

我看完了一遍這本書,真的還想再看一遍。這本書大大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通過看《史記》我也能講幾個歷史故事了,而且對歷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讀了這本書,我對“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了更多的理解,歷史實在是博大精深,以後我還要看原著的《史記》,更要看其他有關歷史的書,從而來豐富和提升自己。

史記讀後感6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漢軍寡不敵眾,後面又沒救兵,最後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説:“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麼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説:“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一種肉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只好受了刑罰,關在監獄裏。

司馬遷認為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着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史記讀後感7

我最愛的就是《史記》。靜靜地,如同靜靜的流淌的河,流過我的心底。

也許是因為歷史書本的空缺,也許是遺落了太多太多,許久許久的共鳴,我便愛上了《史記》。

沒有太多的伏筆,沒有太多的傷愁。它留給我的,只是書上沒有寫的,然是在讀後,一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充斥着身心,一種莫名的'回首,忘卻自我。在你讀它時,它便慢慢在浸漬着你,控制着你的思想,直到心底,它便深深地留下了烙印,怎樣也揮之不去。

我喜歡呂后的狠毒,喜歡她對戚夫人的所做。那才是真正的的女人。正如《史記》所説,“那總比虛偽的為丈夫找小老婆,卻又背後耍心計得要來的強。”我喜歡楚霸王在生命的最終,用盡自我的最終一點餘力來拼搏。然後在烏江,回憶,惜別。“力拔山兮,氣蓋兮……虞兮虞兮奈何兮。”楚歌的淒涼迴盪。我喜歡亡國之帝——溥儀,在皇太后顫抖的將玉璽交出時,他正在爬樹、嬉笑。然後儘自我所能,普天下眾生。直到他沒有了故宮一角,顛沛流離。

或許我曾夢見歷史,卻沒有親生經歷。可是我明白自我喜歡什麼人物,因為《史記》。以前我總是在歷史的小黑屋,沒有陽光,沒有雨露,可此刻,我懂了。

史記讀後感8

這一集簡直可以當作笑話來講。

衡山國的諸侯衡山王。王后死了,王后的大兒子是太子,二兒子和小女兒聯合新王后來反對太子,特別是小女兒很放蕩。也許權高位重的人都是這樣的,自以為聰明,結果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衡山王要造反,還沒造起來的時候,太子告弟弟,説弟弟謀反,而且和侍女私通;衡山王又告太子不孝;當漢武帝徹查的時候,太子弟弟為了脱罪,又告他爹謀反。亂成了一鍋粥了。

結果就是被漢武帝一鍋端。

聽得真的是很好笑。

所以也深刻的理解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話。首先連自己的家務事都擺平不了,還談什麼謀反。帶着很輕鬆的心態去看待這樣的歷史,只是覺得很荒誕,王立羣先生的描述似乎讓我看到了一場場默劇。

可是身處其中的人卻怎麼不能輕易的看透看穿呢?

還有就是漢文帝也是兵不血刃的解決掉了他的弟弟,絲毫不顧手足之情就讓他弟弟自殺了。可見他的心機之深。漢文帝一再的放縱他的弟弟,讓他的弟弟覺得有至上的特權,在驕奢yin逸中,在自大輕狂中失去了看穿事情本質的機會和能力。這個就是毛主席所説的……糖衣炮彈~~

這樣的糖衣炮彈裹着親情的外衣,真正打擊起來的時候卻是威力無比,讓人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了。所以,有的時候,並不是表面上人對你好就是真的好,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去分辨誰是真的好,而誰在包藏禍心。

史記讀後感9

《史記》是司馬遷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紀傳體史書。上至古代傳説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用,時14年,才得以完成……

出自《史記·七十列傳》的'韓長孺是個友好大度、為國分憂的人。

在竇太后責怪樑孝王不接見樑國使者時,韓安國用巧計將誤會解除,於是韓安國受寵,名聲也日益顯著。但好事不長,他因犯罪被判刑。田甲侮辱他,但他也並沒生氣,等他恢復官職,也只是幽默地諷刺了一下田甲,最後友善地對他。

當公孫詭和羊勝要造反時,韓安國進宮見樑孝王,用感情牌讓樑孝王交出他們,最後韓安國又因犯法丟了官。

當匈奴前來和親,朝臣都覺得不答應而發兵攻打,韓安國分析了一下匈奴的利害,於是,皇上便同意和親。可和親第二年,匈奴用材去利用邊地之民,於是皇帝派遣聶翁壹做間諜,可惜最後被單于識破計謀。

韓安國最後被漸漸排斥疏遠,又因為領兵駐防被匈奴所欺,內心愧疚抑鬱,終而吐血而死。

韓安國的一生也許算是幸運,但結局卻不然,他有廉潔的品行和端正的行為,也有很多巧妙計謀為國分憂,可算是人才,可惜了一步錯步步錯,吐血而亡,可想而知內心多麼慚愧於國,這是一個多麼愛國的君子啊!作者:張琳偉

史記讀後感10

《左傳》是在中國漢朝優秀的歷史學家、作家司馬遷盡心竭力、傾一生精力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它記述了上起三皇五帝,下到漢武帝階段中國三千年的歷史時間,包含政冶、國防、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在《左傳》五十多萬字的江河中,令我記憶能力刻骨銘心的便是司馬遷那令人悲痛而又令人同情的短故事。司馬遷是官府的史官,他寫《左傳》秉筆直書,文章公正,歷史事實可靠,不空講好聽話,不謊報蠢事。

他要敢斥責官府,把漢武帝劉徹的荒謬行為一一寫在左傳中,從而惹怒了漢武帝劉徹。那時,李陵進攻匈奴人,因勢單力薄,不得已潰不成軍,當上俘虜。漢武帝因此火冒三丈,眾大臣一個都害怕上前為李陵辯駁。只有司馬遷上前為李陵發言,他例出了好多個層面:第一,李陵攻打匈奴,援軍一拖再拖不上,才造成戰敗;第二,李陵投降匈奴,是為了更好地存儲整體實力,未來能夠更好地報效祖國。可漢武帝如何聽得進來,一氣之下,想講司馬遷懲處死刑。眾重臣爭相向漢武帝劉徹為司馬遷道歉,漢武帝劉徹才免了司馬遷的'死緩,但還是將司馬遷改判為宮刑。

司馬遷遭到了這般奇恥大辱,好想一死了之。但他立刻清醒過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假如就是這樣去世了,並不是輕於鴻毛嗎?因此,他發奮圖強,忍受着精神和肢體上所承擔的痛楚,日夜不停地着作着《史記》。我看了《史記》後,對司馬遷的遭受倍感憐憫。他儘管遭受了這般大的污辱,但堅持不懈把《史記》寫完。我能學習培訓司馬遷那類鍥而不捨的精神,搞好每一件事情。

史記讀後感11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爸爸就告訴我這本書是從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中提煉出來的《史記故事》。《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並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它被魯迅先生讚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故事》的原作者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從十歲就學習古文,經過多年積累,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根據電腦資料顯示:《史記》原著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上面記載和考查了上起皇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年的歷史。《史記故事》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以及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當時人類思想活動的.全部領域,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著。有《周公治國》、《愛國詩人屈原》、《一字千金》、《少年項羽》、《破釜沉舟》、《約法三章》、《指鹿為馬》······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每個字裏都流露出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一股浩蕩於天地之間的稟然正氣。《史記故事》既是對先秦文化的重要總結,也是後人瞭解西漢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這本歷史鉅著十分好看,讀了一遍還想再讀一遍。

史記讀後感12

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學寶庫中有這樣一本書,它記載着偉大祖國的復興,記載着中華民族艱辛的歷程,記載着從征討蚩尤到舜傳曉位,記載着本紀、世家、列傳。這本永不腐朽的經典就是司馬遷的《史記》,貫通祖國三千餘年的輝煌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經典之作。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喜歡的英雄是項羽和勾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卧薪嚐膽。

我欣賞的刺客是專諸、聶政、還有荊軻等人,對君王赤膽忠心,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然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我印象最深的謀士是韓信,從小忍辱負重,念念不忘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在他的第一場戰役裏,就以成功告終。他的一生中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等戰役,無一失敗。關於韓信的`一生有一副極佳的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前半句講的是蕭何和韓信的故事,蕭何是韓信一生中的貴人,也可以説斷送了韓信的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後半句中的兩婦人,講的是漂母和呂后:漂母就是韓信小時候,給他一飯之恩的老婆婆,呂后就是劉邦的妻子,後來殺害了韓信……

《史記》,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本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細細閲讀的經典!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讀後感13

最近我又迷上了一本書,它是我國的古典名著《史記》。

我很喜歡其中的鮑叔牙。管仲以前很窮,是鮑叔牙這個伯樂使他從此成名。管仲成名後,很少有人誇獎他,反而都説鮑叔牙識人才。不管管仲做錯了什麼,鮑叔牙總能夠原諒他,替他着想,這得有多大的心胸,多善良的情懷啊!我想任何人能夠擁有這樣一個朋友,都會感歎此生足矣。

令我欽佩不已的還有鬼谷子和他的弟子。鬼谷子雖然一生隱居,也不像孔子一樣弟子三千,但他一生僅收的`四個徒弟卻個個名流千古。開始是龐涓幫助魏國打下了一番大業,可是在齊國的孫臏又打得龐涓落花流水。他們雖然都是鬼谷子的得意門生,但是畢竟有所強弱。儘管孫臏被龐涓施以臏刑,可他裝瘋賣傻,忍辱負重,運籌帷幄,一句預言“龐涓死於此樹下”竟真的將他置於死地。在現在看來,他們兩個是同學,本應同舟共濟,但在戰國時期,他們效忠了對立的諸侯國,必將成為死對頭。

鬼谷子的另外兩個徒弟蘇秦和張儀也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故事。書上這樣評價蘇秦,“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可見他是多麼的有能耐,讓秦國在十五年內不敢對六國輕舉妄動。

讀史可以明志,在這本書中,我穿越了幾千年歷史,看到了歷史的真實和殘酷,而讓我看到這一切的是司馬遷,這一部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鉅著讓我們現代人感歎不已,並且能夠用歷史為鏡子,來書寫自己的歷史和社會的歷史。

我還沒有把《史記》看完看透,但是,卻引發了很多思索。無論是管仲和鮑叔牙,無論是鬼谷子和他的四個弟子,他們能夠載入史冊是因為不管是成還是敗,用的是智計和陰謀,都曾經影響了當時的社會。希望我們這一輩也有這樣的人才能夠閃爍在歷史的長河中。

史記讀後感14

寒假裏,我閲讀了一些古文書籍,其中《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序》與《太史公自序》令我深思。

《貨殖列傳序》講的是人和經濟的關係。文章裏面有許多句子、語段告訴了我們關於經濟問題的答案。比如説美國為什麼會這樣強大呢?因為他們跟各個國家交易。假如美國像文章第一段寫的一樣“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去做的話,我相信美國不會像現在這樣在世界的舞台上耀武揚威。一般,人們去買同一個物品,都會去便宜的.商場買,而不是去貴的商場買。有些人會特地去買便宜的東西,再拿出去到別的地方提高價錢去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有個“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的小癖好,也就是都想自己賺。

《貨殖列傳序》道出了當今市場交易的本質,而《太史公自序》説明了一本千古絕唱的鉅作是怎樣磨鍊出來的。

《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後一篇,是《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之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是研究司馬遷及其《史記》的重要資料。《太史公自序》一文是太史公(司馬遷)因為替李陵求情而被囚禁在監獄,他在裏面回想起西伯等著作的作者,便把他的感想和他們寫著作的經歷用筆寫在紙上,就成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好文章。文中圍繞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來寫,舉例了七個鉅著的作者:西伯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子、呂不韋和韓非子,並寫出了他們寫鉅著的艱難困苦。我讀完後有着深刻的感想:一個人只有受到了艱苦的磨鍊,才能變得強大起來。

這個寒假,我背誦了幾篇古文。古文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因此,我要多看些像《史記》這樣的經典書籍。

史記讀後感15

《史記》是中國古代最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年璀璨的文明,生動地描寫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讀過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偉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記的生動描寫一直鼓勵我們的寫作,以及我們祖國的發展,史記一出來,可謂是洛陽紙貴啊。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會有輝煌的成就。《史記》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是祖國文化的一顆明珠。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中所説的那樣,看《史記》就彷彿在做一次歷史旅行,讀者像是穿越了時空,成了一位歷史事件的親歷者,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就彷彿在和司馬遷面對面的談話,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史記》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本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細細閲讀的經典!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