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後感13篇

來源:文書谷 1.81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沉思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沉思錄讀後感13篇

沉思錄讀後感 篇1

讀了《沉思錄》一書,對於如何正確看待人生和待人處事頗有啟發和收穫。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使人有這麼一種樸實的信仰: 面對宇宙自然, 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現都不能改變的。《沉思錄》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繫。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還指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為對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 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他除了強調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脱離社會、脱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脱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脱離身體的一隻手或一隻腳。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於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一起來。他關於人的德行的強調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 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 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沉思錄讀後感 篇2

今天把這本書從書架上抽出來了,於是翻看了一下午。還沒看完,就看了卷一和卷二。先把一些想法記下來。

卷一里,奧勒留一直在類似感恩的記錄,誰誰誰讓他認識到了什麼,誰誰誰又讓他學習到了什麼。這部分的內容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這種反思方式卻值得學習。

讀它的時候我想到,如果是我,旁邊的人都有哪些是值得我學習的。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管是誰,都有自己的亮點,無論我喜歡與否。所以,接下來,我應該寫一篇關於身邊人的優點,以及她們對我的影響。不僅能讓我更加客觀的看待他們,也能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和解剖自己。

卷二里,奧勒留表達了一些很經典的觀點。一看這些句子的眼熟程度,就知道被引用了很多遍。比如:

“你的每一樁行為、每一句話,事實上只有這個是他所有的,而他所沒有的東西,他當然也不會失掉。”

“要記取,一切事物均取決於我們的.看法。”

“人生之過程不過是一個點,其本質是變動的,其知覺是模糊的,其整個身體構造是易於腐朽的,其靈魂是一個漩渦,命運是不可測度的,名譽是難以斷定的。”

這些哲學思想,到現在仍然是時尚又經典的,被許許多多的人所認同。

沉思錄讀後感 篇3

看一本《沉思錄》,是在與一位時空相隔甚遠的長者神交,他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娓娓道來,讓人學會堅定自己的理性,反思自己的靈魂。馬可·奧勒留作為一位帝王,是偉大的,他的偉大除了權勢,還有心靈的富足。我們成天都在為生活而忙碌,在馬可·奧勒留智慧的浸潤中,我在反思,什麼是幸福。

幸福百態,滋味自知。幸福是什麼?幸福又在哪裏?每個人的幸福定義皆有不同。有的人認為安安穩穩過平凡日子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轟轟烈烈過不平凡的日子是幸福,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同,都會朝着自己幸福的方向前進。所以,不要將你認為的幸福強加在他人身上,也不要和他人盲目攀比。幸福不幸福,不是給人看,是自己説了算。

幸福感不是來自擁有的越來越多,而是計較的.越來越少。凡事積極樂觀、竭盡全力,而後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最終心存感恩、知足常樂,這種心態就是“享福”。

健康是福,平安是福,知足是福,清醒是福。保持單純快樂的心態,過一種腳踏實地的生活,有一種真正的清醒和頓悟,擁有一份不盲目追逐的淡定和從容,這是馬可·奧勒留給我解答的幸福。

沉思錄讀後感 篇4

讀後體會:

1、只要你的心中容納整個宇宙,理解時間的永恆性,洞察每一事物的瞬息萬變,從生到死的短暫過程,以及不僅在生之前而且包括死之後的無限時間,就會擁有大格局。

2、在生活中,被自己的勞碌而搞得疲憊不堪的`人,也與不務正業者沒有什麼差別。

3、不要因遇到小人而憤怒,人生中遇到小人有必然性。

4、一個人心裏越平靜越接近於力量

5、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6、人生終極支撐是哲學。

沉思錄讀後感 篇5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對某種事物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評價或者反應,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其實,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沒有好壞、高低、大小之分,全都是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評價產生的好壞、高低、大小,而這些評價也會對我們自己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能量朗讀裏講了:“我也知道,世界是我心靈所投射出的影子,就像電影是光碟投射的影子一樣,我生命的一切好壞順逆,都是我心中的業力所呈現出來的假象,我才是真相,我是什麼樣,它就是什麼樣。”

是的,我們對事物或者人的印象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而它們都是個人心中的想法,事情的本身其實並沒有傷害到我們,反而傷害到我們的就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態度。

比如説,有些人覺得考試很無聊,很討厭考試,但是有些人卻很喜歡考試,因為有成就感。因此,世界上沒有好壞之分,就在於人們自己覺得好或者壞,每個人對同一種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跟別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反對別人的看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尊重別人的看法,尊重人之常情,要是人們都是一樣的話,這個世界將會有多麼單調啊。我們也不要在自己不瞭解的情況下,隨意評論某個人或事,就像人們通常認為小偷很壞,但是這是小偷自己要選擇當小偷的,因此我們不要對壞的事物下定義。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但是那些長處和短處也都是個人認為的,我們要多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也都是自己認為的)。

沉思錄讀後感 篇6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脱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説,“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於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脱,但卻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為: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總理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敍。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着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沉思錄讀後感 篇7

班主任曾推薦一本叫《沉思錄》的書,作者是馬可·奧勒留。起初看時並不認為這本書寫得很好,可後來我對它改觀了,原因在於作者睿智而深刻的思考如和煦的春風撫平了我的焦燥的心。

“每個人都僅僅生活在現在,喪失的也只是現在。”提醒我們要把握現在,珍惜時間﹔“當你十分煩惱或悲傷時,想一下人的`生命只有一瞬,我們都很快就要死去。”教會我們不要被無意義的事折磨﹔“人們互相蔑視,又互相奉承,人們各自希望自己高於別人,又各自匍匐在別人面前。”警醒我們做一個真實的人……

《沉思錄》快被我讀完了,書的最後一小章節使我頗有感觸。馬可·奧勒留在書的終了談了一個人生終了會遇到的問題——死亡。《沉思錄》全書都在談理性,將死亡這個問題放在最後,是不是想告訴我們死亡是最需要理性看待的呢?也許是的。世上總有不少人看不清死亡,即使是將化為一抔黃土。幸而我們遇到了《沉思錄》,它總結出了人生應遵循的幾個準則,也告訴我們死亡不是一件可拍的事。的確,有些人會常存在我們心中,馬可·奧勒留就是其中一位。

《沉思錄》是一本好書!

沉思錄讀後感 篇8

《沉思錄》是羅馬國王馬可.奧勒留的作品,他是世界上唯一的哲學皇帝,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國王,這本書是他用一生的經歷和心血寫成的。僅僅兩個月,我就看完了這本書,但我覺得,我並沒有讀完它,也沒有完全理解,它很深,任何人都得用一生來品味這書中的道理,他不僅是一本書,也是一個人一生的嚮導。

温總理説:“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牀頭,我可能讀過有100遍了,天天都在讀。”由此可見,這是一本永不過時的書,也是一本經典的書,翻開它,沒有繁華的文字,只是一句句刻骨銘心的話語,彷彿書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聲。

“憤怒就是靈魂在摧殘自身。”這是書中的一句話,讀到這兒,我就在想,可不是嗎?有時候,為了一點小事兒而生氣,傷心又傷人,值得嗎?於是,我又想起了一首小詩“笑”,是啊,很簡單的道理,用笑去面對人生,即使憤怒,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呢?想到這,我就決定以後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樂觀面對人生。

讀完這本書後,我終於領悟到了哲理的力量是多麼偉大,但是它卻摸不着,也看不見,其實,我們的生活不就是處處充滿着哲理嗎?因此,這本書對我受益匪淺。生活不就是這樣簡單又複雜嗎?樂觀對待他的人,生命就是快樂而簡單的,悲觀對待他的人,結果就會適得其反,所以,如果你快樂的去對待人生,對待生活,他就是完美的。

沉思錄讀後感 篇9

讀《經營沉思錄》時,一開始覺得很乏味,可是在讀完第一章時卻發現:這都是我們明白的道理,可我們卻沒有遵循,這本書正是告訴我怎麼樣實踐它。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人與人要相互體諒,不要因為一點小事鬧翻,我們要學會忍耐,學會避讓,因為憤怒就是在摧殘自己。像這樣的道理,這本書解釋了很多。我想,如果我們想做好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雖然有些有點難,但是難做不等於不能完成。松下幸之助能把最深的.道理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述出來,靠的就是他的用“心”,用心工作、用心為人、用心學習,用心領悟,只要本着正確之道去用心,所有的問題都是能迎刃而解的。《經營沉思錄》給我的啟示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有四條。

沉思錄讀後感 篇10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説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常看的都是社會經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説《知音》和《故事會》”。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穫的越多,並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為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於《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琅琅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説得好,有大師風範,但並不瞭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啟發與品味。不要説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沉思錄讀後感 篇11

讀《沉思錄》時,總感覺它不是有某種體裁的書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戲言自語,一開始覺得很乏味,可是在讀完第一章時卻發現:這都是我們明白的道理,可我們卻沒有遵循,這本書正是告訴我怎麼樣實踐它。

從這本書中,我發現了我作為一個青少年,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所應該做的、不該做的、該忍耐的、該發泄出來的我從中懂得了:人與人要相互體諒,不要因為一點小事鬧翻;我們要遠離奢華的生活,因為我們不賺錢,花的都是父母的錢;我們要學會忍耐,學會避讓,因為憤怒就是在摧殘自己像這樣的道理,這本書解釋了很多,我想,如果我們想做好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雖然有些有點難,但是難做不等於不能完成,我們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才能更進一步,才能再次昇華。

《沉思錄》這本書在幫助我前行,引領我探索人生的意義,找到自我的價值,雖然我們難以改變周圍的世界,可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沉思錄讀後感 篇12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説,“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麼,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沉思錄》裏,始終貫穿着瞭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説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閲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讀後感 篇13

馬克。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他關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於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於他醉心的哲學,在於這部《沉思錄》。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

在這本《沉思錄》裏,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裏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如書中有一篇是這樣説的:“有一種人,一旦做了好事,就當作是對別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賬簿上。還有一種人雖不至於如此,可在心裏人就把別人當做受惠者,覺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種人呢,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好事。這樣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結出的葡萄,並不因為自己的果實要求什麼報酬。”

奧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