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讀後感優秀

來源:文書谷 2.3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拔苗助長讀後感優秀,歡迎閲讀與收藏。

拔苗助長讀後感優秀

拔苗助長讀後感優秀1

幾天前,我翻出了小時候的那本成語故事書,又細細品讀了一遍,對《拔苗助長》這個故事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故事寫了一個農夫覺得自己的禾苗總比別人的矮一些兒,就想了一個辦法,把所有的禾苗都向上拔了一些。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到田裏一看,被他拔過的禾苗全都垂着頭,蔫了!這真是一個愚蠢的農夫,不知把綠油油的禾苗往上一拔,破壞了禾苗的自然規律,不僅害死了禾苗,而且害慘了自己。

看完了這則故事,我不禁想起了小表弟,上個月,表弟來外婆家做客,看見外婆家種的向日葵這麼矮小,詭祕地説道:“姐姐,外婆家的向日葵好矮啊!”“怎麼了?”我小心翼翼地問。“我讓向日葵長高了!”表弟自豪地説道。我連忙跑到院子裏,晚了,完了,他把向日葵足足拔高了十釐米。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小孩會犯這種錯誤,就連大人也免不了。

浙江大學的一位教授最近被抓,為什麼呢?原來這個教授在明知瘦肉精對人體有副作用的情況下,還是大力提倡推廣瘦肉精,導致我國有很多人因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豬肉而中毒。這位教授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難道他是存心要害別人嗎?那倒不是,他是為了自己名利雙收而走的`一條拔苗助長似的“捷徑”,結果是既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

諸如此類,還有的人在西瓜裏打膨大劑,在燕窩裏加亞硝酸……太讓人震驚了!他們不正是在拔苗助長嗎?而且他們害死的不再是“禾苗”,而是活生生的人啊!

拔苗助長讀後感優秀2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拔苗助長”。它告訴我們,在古代,有一首歌,人們每天都在田裏工作,不管颳風下雨。他感到很難受,但更使他煩惱的是莊稼似乎根本就沒長出來。一天,他從衣服裏抽出一根線,線雖然沒有斷,但卻被剪了一個大口子。他立刻有了一個主意,馬上就忙起來了。太陽下山後,他回到家對妻子説:“今天我累了。我拔掉了所有的莊稼。它們都長得那麼高。”他的妻子衝到田裏,但是太晚了,莊稼都死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客觀的成長規律,只有按照它們去做,我們才能成功。宋朝的'愚民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渴望立竿見影。結果,它們的方向相反。

宋朝有個農民每天去看秧苗,怕秧苗長得太慢。然而,過了幾天,秧苗似乎一點也不長了。他把每棵幼苗都拔了一點,然後重新栽上。他從太陽底下站起來,一直忙到太陽下山,累壞了。他得意洋洋地對兒子説着話,兒子就去田裏看秧苗。所有的幼苗都死了。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每件事都需要一個一個地做,飯需要一口一口地吃。做事不要急躁。如果你渴望成功而缺乏耐心,什麼也不會發生。我們不能違背事物的自然規律,急匆匆地前進,急躁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我們應該慢慢來,一步一步來,讓事情變得越來越好。

拔苗助長讀後感優秀3

《拔苗助長》是我國著名的成語故事之一。它的主要內容就是説,宋國的一個農夫,為了使自家種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就將禾苗連根拔起,而農夫聰明反被聰明誤——禾苗全死了。這個成語故事就是想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會把事情弄糟的道理。

然而,在生活中,也許就在我們的身邊,也常常發生着“拔苗助長”的歷史笑話。例如,有些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小孩能夠在班級中出類拔萃,更高人一等,而採取了“灌鴨子”式的教育方式。他們往往會殘忍地剝奪孩子們玩的權利,而買來一大堆令人看了就頭疼的習題冊,讓孩子鑽進“題堆”裏拼命地寫個不停,或讓孩子參加培優班什麼的。而這樣培育出來的,往往並不是社會所需的棟樑之材,而是一個十足的“書呆子”!

説到這兒,我又想起了我的一位好朋友。如果要説,我與她比哪個的.童年更快樂,那麼,回答肯定是我。因為,我不必為那些課外的練習冊而煩惱。而我的那位朋友呢?她的童年裏卻全都是做之不盡的課外習題與上之不盡的補習班。她自己都坦白地承認:“這些千篇一律的習題,只會使我越做越傻,不會有什麼很好的效果。而這些補習班就更沒有必要上了。上課時我都聽明白了,如果再上補習班純粹就是浪費時間!”我想,這,不就是那些正被“拔苗助長”的孩子們的心聲嗎?可又有哪位家長去認真地傾聽呢?

我真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記住《拔苗助長》所帶給我們的啟示!

拔苗助長讀後感優秀4

今天在給孩子進行家庭教育講故事的時候,一塊和他互動閲讀了《拔苗助長》,讀後感到裏面的道理無論是對教育孩子,還是對自己工作生活都有很好的啟迪,下面我談下自己的讀後感。

拔苗助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比較清楚,講的是一個農夫在種田時連續好幾天看到自己家田裏的苗老是不長,心裏很是焦急,於是他就把田裏的苗拔高了,這下苗看的都高了,農夫高興的回家了,結果第二天到田裏一看,苗因為離開了土壤都死掉了。

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農夫的行為無疑是愚蠢的,因為他不懂得基本的'自然規律,但是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也在不同程度的扮演着農夫的角色,而田裏的苗有時候是我們手上的工作,有時候甚至是我們的孩子,當一件棘手又着急的工作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也會很難冷靜的去思考,去尋找這件工作中的科學規律,這時候經常的做法就是我們急急忙忙的着手去做,結果也像農夫一樣將事情搞砸;又如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也是老盼望着望子成龍,恨不得讓孩子一夜之間全部掌握所有知識,全部學會所有特長,這樣的心態其實和農夫無異,我們對孩子的態度甚至逼迫的行為,也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可逆轉的副作用。所以,在進行工作和教育孩子的時候,讓我們摒棄農夫的心態,拒絕拔苗助長的作為吧,這就是我的讀後感。

拔苗助長讀後感優秀5

春秋時期,有個農夫,很精明。他每天到田裏去量秧苗的高度。然而,幾天後,幼苗還是老樣子。一天,農夫坐在田邊休息,看着地裏的秧苗。突然,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並開始行動。農夫把每一棵幼苗都拔了出來,他想它會長得更高。秋天,農夫高興地到田野裏去看,他以為秧苗長得很高了,但是第一眼看去,它們都死了。

有一天,我看到我的妹妹使勁拉她的頭髮,她説:“我的頭髮在長!”她真是個助推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應該有耐心。這是件壞事。農夫非常着急,把秧苗拔了出來,全都死了。我妹妹急着長頭髮,幾乎要把頭髮扯下來,結果變成了光頭。

當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拔樹苗的故事,嘲笑故事裏拔樹苗的傻瓜,認為他很可笑。今天我又讀了一遍這個故事,但是我笑不出來,因為在這個時候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愚人違反幼苗生長規律,想人工改變幼苗生長速度。結果,他浪費了精力,沒有收穫穀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自然地會與那些得到提升的.學生交往。

同樣明顯的是,這方面的原因沒有詳細説明。當地裏的秧苗長得晚或出來後長得慢時,農民自然會着急。有經驗的農民會想很多辦法。據估計,拔苗期促進的苗木數量非常少。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拔苗助長”兒童的發展令人提心吊膽?我希望智者能給我一個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