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者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66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者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讀者讀後感

讀者讀後感1

老爸老媽説:“玥兒,爸爸媽媽愛你。”,老師説:“小丫頭,老師愛你。”,小閏蜜萌萌説:“施施,我愛你。”……那什麼是愛啊?我左思右想,愛好像無處不在,但好像又怎麼也抓不住、摸不着。

有一天去新華書店,一轉頭間,在書架上看到《寄小讀者》,好像聽老爸説過這本書,我拿起書來翻了翻,誰知再也放不下了。簡單的文字、親切的話語、柔和的描寫,每句話都是那麼的樸實無華,像小溪流水一樣緩緩的流淌着,卻又寫進了我的心裏,好像冰心奶奶就在對着我娓娓道來,分享着她的那段美妙經歷。

我跟隨着少年冰心飄洋過海,來到了威爾斯利、威尼斯、倫敦等地,讓我身臨其境的進行了一場世界之旅。獨坐慰冰湖,看漫天白雪,望湖光白霧,念故鄉親人,簡單而優美的文字帶着我進入了那個場景,也深深的打動了我,我似乎也坐在那兒,那一刻心裏很寧靜。

通訊七中有這樣的.一段文字,“今夜沒有海潮聲,靜極心頭又起,倘若母親此時也在這······,恕我不能寫下去了。”,每當讀到這裏,我的眼淚也一下子湧了出來,我想到了以前老爸到外地出差好幾個月的情景,我忽然明白了這種感情,我知道這就是愛。

寫到這兒,我想起了冰心奶奶的另一篇文章——《小桔燈》,文章描寫了一位堅強、勇敢、善良、禮貌裏的妹妹。文章裏有一段話,“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了一個圓圈,最後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的,這其中也包括我在內。”,我好像也看到了小桔燈在黑暗中發出的光芒,也指引着我的成長方向。

老爸對我説過,“有你在,燈亮着”,我想這就是老爸對我的愛吧;夜深了,我模模糊糊感覺媽媽給我蓋被子,我想這是愛吧;許老師幫助我補習因生病落下的課,我想這是愛吧;萌萌親密的挽着我的手説着悄悄話,我想這也是愛吧······我明白了,愛雖然不能被摸着,但卻深深得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

冰心奶奶的文章,讓我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親人、愛老師、愛朋友、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讓我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我想等寫好這篇作文,我要對老爸老媽大聲得説“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讀者讀後感2

靜寂的夏日之夜,窗外淅淅瀝瀝下着小雨。我蜷曲在沙發上,饒有興趣地讀着冰心奶奶的《寄小讀者》。一則則通訊,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如此親切,像是一個好朋友寫給我的私信。

那件讓冰心奶奶在純潔的小朋友面前懺悔的“針尖大的事”在我眼前逐漸放大,我依稀看到了那隻極小的初次出來覓食的小鼠,看到了小鼠無機的坦然的眼神,看到了它在虎兒口中瑟縮的可憐模樣,心不時地揪成一團。

“我小時曾為一頭折足的蟋蟀流淚,為一隻受傷的黃崔嗚咽;我小時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時未曾做過不仁愛的事情,但如今墮落了……”是的,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他們都是一個個完整的有靈有肉的活物。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導致那個温柔的小活物落入虎兒之口,再也不能回到母親身邊。這讓冰心奶奶愧疚不已。

記得三年前的寒假,我請求父母帶我到花鳥市場去選一種小動物回家養着當寵物。狗吠貓叫鳥鳴響成一片,而我的目光卻猶如磁鐵一般吸在了一隻小巧玲瓏的齧齒動物上。那是一隻小松鼠,大大的黑寶石般的眼睛,小巧靈敏的鼻子,還有那金黃的毛茸茸的長尾巴,漂亮極了!我們把它裝在一個籠子裏帶回了家。一路上我的心情猶如開滿鮮花的春天。

自從家裏來了這麼個小精靈,我甭提多高興了。放學回家第一時間給它餵食,一有空就趴在籠子前逗它玩。考慮到它是森林家族的成員,我還時不時地帶它親近大自然。但它就只能呆在籠子裏,因為我擔心它會離我而去。每次把籠子放在樹邊的草叢裏,它都會奮力地用纖小的爪子使勁攀扯鐵籠,試圖“越獄”。是的,是越獄!這小鐵籠不正像禁錮它的監獄嗎?

我突然意識到它也是個小生命,它需要自由,它需要像我一樣和小夥伴們一起快活地玩耍,它需要回到媽媽身邊撒撒嬌。我把它放在籠子裏,我快樂了,找到玩伴了,那麼它呢?它快樂過嗎?為什麼它的眼神裏滿是恐懼和失望?把它放了吧!對,讓它迴歸自然去尋找自己的家。

我打開籠子,它飛快地躥上了樹!沒有回頭,沒有留戀,它不會再回來了!我的心裏有滿滿的失落,但更多的是欣慰。它重獲了自由,它一定十分快樂!我的心豁然開朗……

冰心奶奶因為一念之差傷及小鼠的生命而覺得自己墮落了。我呢,因為給我的小精靈找回了自由,覺得特別欣慰。想着想着,我的嘴角微微上揚,微笑爬上了我的臉龐。

讀者讀後感3

看《讀者》,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閲、細讀,總會有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沒有説教,僅有體驗。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示,讓人從中得到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弘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享受感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你的心靈,給人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記得有一篇文章叫《信任》。文章記敍了想為爺爺買助聽器而少帶400元的我正為難時,店主主動提出:下次給吧,就當我借你的!我明白原因是不想掃了興沖沖的老人家的興致。老人家臉上洋溢着的.歡樂讓人感動,店主想幫他把歡樂延長。他將信任給了我,並帶給了一個不相識的老人一份歡樂,多麼善良的人啊!當作者做出如此感歎之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同樣的共鳴。作者很快把所欠的錢還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卻是做個善良誠信的人的漣漪。其實,世間最完美的情感莫過於信任帶來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滿誠信的社會裏,沒有擔心受騙的惶恐,沒有被騙的氣憤,人與人之間沒有戒備,那該多好啊!

另一篇讓我深有感觸的是《我有103個孩子》,這篇文章寫了一名山區教師在山裏教書教了13年,即使他連糧食也沒有,即使他和妻子吵架吵得要離婚,即使他每一天要揹着50斤泉水上山,即使他沒有工資,他也不曾改變過他的想法教孩子們唸書。多麼偉大的一名教師,最終他獲得了貴州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稱號。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僅有與《讀者》交往久了、深了,才會發現:它會讓你懂得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讀者》是一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一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我喜歡它!

讀者讀後感4

記得暑假的一天,我在家裏覺得太無聊了,便要去姥姥家玩幾天,出發前的一天晚上,媽媽千叮萬囑:“到了那兒先打個電話過來,千萬別在馬路上亂跑,不要去山上玩,更不要喝生水。”我不在意的聽着聽着,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臨行時,媽媽追到門外,又把昨晚的話重複了一遍,我邊聽邊説:“嗯。”到了姥姥家,我便進入了“快樂自由天堂”。要玩就玩,要吃就吃,要是渴了就對着水龍頭一頓“猛飲”,早把媽媽的話拋之腦後,真爽!一到晚上,我的肚子疼了起來,抬頭看看姥姥已經睡熟了,哎,忍吧!可不爭氣的.肚子越來越疼,好像一把刀子在我的肚子亂捅,痛得我幾乎叫出了聲。這時,我想起了媽媽,要是她在身邊多好啊!又想起了媽媽的叮囑,對我來説是多麼重要啊,母愛是多麼珍貴啊!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把自己當作中心,不管母親的感受。同學們,我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試想一下,如果有個孤兒流浪在社會,有誰會對他問寒問暖,又有誰會關心他呢?

地球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在它的懷抱中生活,它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和食物,可人們卻不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珍惜“母親”對我們的愛。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大自然,使以前的樹林變成了高樓大廈;以前的綠洲變成了大片沙漠;以前清澈見底的小河變成了臭氣熏天的“黑河”;以前空氣中的花香變成了刺鼻有害的氣體;以前的聲聲鳥語變成了嗓音。使我們的“母親”身上遍體鱗傷。我們應該珍惜地球母親對我們的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祖國更是我們的“母親”,想當年,外國人想侵佔我們的土地,多少熱血兒女為保衞祖國,不惜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最終不使祖國被人侵佔。而今,仍有許多海外“遊子”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香港、澳門已陸續與“母親”重逢,但寶島至今流浪在外。有一句話説:“老之後,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祖國母親已張開懷抱,迎接“遊子”的歸來!

母愛猶如濤濤大海,母愛猶如一片天空,母愛猶如一個“避風港”,母愛猶如一窪温泉,讓我們向冰心奶奶學習,珍惜母愛,回報母愛,讚美母愛!

讀者讀後感5

很早的時候我們在國中學過冰心奶奶的散文《小桔燈》,文章中的那個“鎮定、勇敢、樂觀”的小姑娘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又和孩子一起拜讀了冰心奶奶的散文集《寄小讀者》。

整篇文集採取和小朋友談天的親切口氣,語言靈動委婉、文筆細膩,感情濃厚,童心、稚趣躍然紙上,處處洋溢着冰心女士對孩子們的喜愛和關懷,以及她對祖國、生活和生命的熱愛。

作為一個年過四十的父親通讀完整篇文集後,不禁感慨萬千。看似一本寫給孩子的通訊錄,實際上更是一本詮釋“愛”的哲學教育書。

用現在的話來講,冰心是一個充滿“愛和正能量”的人,在她的眼睛裏,一花 、一 草 、一事、一物、一景,皆有生命之美,自然之趣,這正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用“正能量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從她的多篇文章來看,“愛”的主題一直貫穿始終,這種愛從根本上是源於父母從小點滴的教育和影響。文章中有兩件小事讓我很是觸動:

一件是冰心很小的時候,頭髮很短,為了讓母親給自己扎鞭子,父親每次都拿着照相機匣子,假裝照相。而年幼的冰心卻不知道跟父親要照片。

另一件事是:一隻小老鼠出來尋食,冰心的父母看到後並未驚亂和驅趕,而是注視着它,在冰心用書本蓋住它的時候,她的母親連忙阻止,在被小狗叼走後,母親也並未斥責冰心,只是緩緩地説:“它實在小的很……,它的母親在窩裏,不知怎樣的想望呢。”

冰心的父母是一對充滿愛心和智慧的父母,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言行為女兒做出了表率:每一個生命都有存在於世上的理由,我們要關愛世上的每一個弱小的生命,關愛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想想如果在今天是我們的家中闖進一隻幼小的老鼠,我們又該是如何的表現呢?即使我們今天看過這篇文章,我們就一定能做得到嗎?

不由得想起在孩子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開車不小心壓死了一隻小狗,當時孩子很冷漠,有點無動於衷,讓我很是生氣。這件事情讓我意識到對孩子愛的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更是缺乏愛的教育環境。

隨着成長和我們對愛心教育的重視,有一次我出差到了賓館後,孩子打電話説他在行李箱裏偷偷地放了一個小糖罐子給我,那是老師獎勵給他的,當時我的眼睛不禁濕潤,有愛有一切……

感謝老師給予的機會,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接受了一次愛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禮。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愛”是需要我們終身學習的功課。

讀者讀後感6

放了寒假,班主任讓我們讀一本冰心的書。但對於她的文章,我不是很熟悉。我決定要買一本好好看看。

寄小讀者這本名書是冰心老人在美國留學時以散文形式寫的二十九封給小讀者的信。內容主要都是冰心老人她的所見所聞,真實的每一件事情的描寫。

我看着看着,眼睛忽然濕潤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我的心頭。有誰能扯斷這母子情呢?是母親給我們,又把我們養育大。給予我們愛,這種愛是温和的,是美麗的。這正使這種愛時刻圍繞我們,但同時又是太小了。使許多人並不珍惜,有時發怒還感到十分厭煩,那時我們希望得到像火山一樣摯熱,像瀑布一樣壯觀的愛。

再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他們當成自己親愛的寶貝。但這樣關愛我們,我們有時還是不滿意,如果,你想一想一個孤兒被拋棄在社會中流浪,那是多麼多麼可憐,有誰會對他問寒問暖,又有誰會關心他,把他當成親愛的寶貝呢?

説起冰心奶奶的文章,我從沒有讀過,但這次讀寄小讀者讓我一步一步走進了冰心奶奶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中,貼近了冰心奶奶的心。

冰心奶奶的文章文筆細膩,她觀察很仔細,舉個例子,在通訊三中,奶奶寫到在讀《國語文學史》時,看到弟弟冰季在書的的空白處寫着“別忘了小小”着幾個字,“我的心忽然一酸,連忙拋了書,走到對面的椅子上坐下。”這短短的一行字讓我感覺到冰心奶奶離家遠行時的那份憂愁。

在旅途停靠的車站上,那些“黃衣灰衣的兵丁,皮靴拖沓、刀槍相觸。”讓冰心奶奶會去憧憬梁山泊好漢的那種激越豪放、大刀闊斧的胸襟。冰心奶奶是多麼憂國憂民啊。

讀《寄小讀者》裏面的風景描寫讓我眼前浮現出了那海上夕陽的美景,那江南水鄉的.幽靜,那風雨綿綿的季節……時不時讓我讚歎不已。在冰心奶奶筆下把在我眼裏很平凡的景色描寫的栩栩如生,我彷彿就站在她的邊上和她一同欣賞這美景

冰心奶奶的那個時代我已經無法回到,但我還能從《寄小讀者》裏找到她那個時代的足跡。其實讀每一本書,都能讓我領略不同的時代和美景,讓讀書伴隨我成長,讓我的心靈去貼近每一位作者,每一個故事。

讀者讀後感7

漢娜的身影一直索繞在米夏心裏甚至貫穿於米夏的一生,婚姻失敗的米夏在漢娜入獄八年後,開始重新為漢娜朗讀名著,並把錄音帶寄給漢娜。這給獄中艱難生存的漢娜帶來了希望,漢娜憑着錄音,並從圖書館借到這些書籍,然後逐字逐句同她聽到的內容進行對照,那台錄音機也為此就要一會兒向前轉,一會兒向後倒,一會兒暫停,因為反覆退進使錄音機壞過無數次。漢娜竟漸漸學會了讀寫,且開始滿懷希望給米夏寫信。收到了漢娜寫來的信,內心充滿喜悦安慰,但內在柔弱猶豫的米夏卻始終沒有給她回信。

漢娜可以出獄了,由於沒有別的親人,獄警聯繫了米夏,他們這才見了尷尬的一面。米夏發現漢娜明顯老了,幾乎不知道如何面對她。而就在米夏去接漢娜出獄的當天凌晨,漢娜自殺了。

這部小説,看後給人一種啟迪性,那就是讓人性的認知和對社會的思考,來洗滌你的靈魂。

《朗讀者》的作者施林克是柏林洪堡大學法律系教授,同時是法律學家和北威州憲法法官。作家與法律學家的雙重身份,使他從人性和歷史的角度演繹了一種“畸形戀情”,小説故事曲折,語言自然,構思獨特。小説中被歷史隔開的兩代人,在朗讀與傾聽、訴説與沉默、罪惡與遺忘、逃避與短兵相接、激情與驀然驚醒的故事裏沉浮,演繹了一個讓人無法釋懷、無所適從、無能為力的故事。其對人性的挖掘是深刻的,對人的啟迪更是多方向的。

首先,在漢娜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過程中,她自己始終堅守沉默,拒絕透露自己不識字但又喜歡文學作品的事實,為了維護着自己的尊嚴,她不惜沉默和陷入更深的孤獨。惟一能夠證明她無罪的米夏又因為那難以啟齒的戀情而三緘其口,當米夏的自私逃避、其他看守的貪生怕死、甚至法官們的無所作為都不約而同地披着法律、正義以及熱愛和平的外衣,手拿屠刀向一個普通、柔弱、無辜的女人揮舞過來的時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緘默和引頸受戮了。

法律本來是為了維護每個人的利益而存在的,這個故事卻告訴我們法律也會因為它所要要維護個人利益而使其公正性受到挑戰。這簡直就是個悖論。

讀者讀後感8

朗讀亭設立在新清華學堂廣場,亭內設置有錄音及錄像設備。朗讀者們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詩歌或經典作品選段,走進朗讀亭,通過誦讀講述埋藏在心底的故事,用聲音傳遞温暖向上的力量。朗讀結束後,還可以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會頒發的專屬證書,並可在合影牆前進行合影。

清華大學圖書館教師張秋和孩子一起走進朗讀亭,希望將熱愛讀書的火種傳遞下去;計算機系研究生矣曉沅選讀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現於中國文聯工作的校友李麗朗讀了原創作品《難忘鐵凝為我改稿》,紀念難忘的師生情。

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中許鹿希女士的扮演者蔡丹陽,通過朗讀《兩彈元勛鄧稼先》,表達了對“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敬意;蘇世民書院學生李施軍朗讀了《祖國不會忘記》,送給那些和他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當代青年。

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白本鋒老師也走進朗讀亭,朗誦了朱自清的著名篇章《荷塘月色》,希望同學們能夠記住清華這個可愛而美麗的園子。

好讀書協會的會員們走進朗讀亭,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好讀書、多讀書的約定;清華大學的`國際學生們用各自國家的語言朗讀了自己國家的經典作品;來自研究生支教團的同學們朗讀了《釀了又釀的青稞酒》《西藏支教日記》等文章,重温在雪域高原支教的時光,更加堅定自己的責任與信仰。

伴隨“朗讀亭進清華”活動,校研究生會同期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相關活動:“時光慢遞”活動邀請同學們在訂製明信片上寫下自己近期的讀書計劃並投入郵箱中,一個月後由工作人員將明信片寄到同學手中,幫助同學們自查讀書情況;“書香校園”活動鼓勵同學們捐出自己閲讀過的書,用於圖書漂流活動。校研究生會希望藉此次活動,推廣校園讀書活動常態化,着力營造全民讀書氛圍。

《朗讀者》欄目是中央電視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欄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讀者讀後感9

暑假裏,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閲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寄小讀者》,讀完後,我感觸很深,因此這本書也成了我的最愛。

這是一本通訊,冰心奶奶十分喜歡孩子,便用温柔親切的語調給孩子們寄來了一封封信。這些信中,表達了冰心奶奶對孩子們的誠摯而無私的愛與問候。也通過了自己經歷的事來告訴孩子們一些淺顯易懂的道理:愛就是生活的必需。沒有愛,天空是灰暗的;沒有愛,生命是枯萎的。冰心奶奶用她那樸素的語言,來講述一些往事,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彷彿看見了生命在字裏行間歡快地跳動着,它就像一泓清泉,温婉地流淌在我們的`心裏。

我十分喜歡《寄小讀者》中的第二篇通訊。第二篇通訊講述了作者見到了一隻小老鼠,它正在吃地上的餅屑。作者當時拿起手中的書將它輕輕的蓋上,作者拿起書來,這時小狗虎兒把小老鼠叼走了。這樣,一隻弱小的生命就死去了。當時,作者十分難過,流下了眼淚。以後見到老鼠也要避開,在通訊中便向小朋友來懺悔。讀着讀着,我的眼睛濕潤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這篇簡單的通訊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渺小的生命,我們不應該去傷害它,反而要去保護它。

事實上的確如此,愛,是生活的信念。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也需要被愛。愛就是生活的必須,我每當看到一隻只野生動物被殺、被捕、被關入籠子,從心裏就會發出怒火;每當我們忽略了腳下的生靈,在它們興奮地搬運食物的時候,將它們踩於腳下,心底所湧起的波瀾。愛可以讓一個人堅強,也可以讓一個無理的人變得善良。作者當時也是無意的,要不她也不會為小老鼠而哭泣了。從那以後,作者再也不傷害無辜的生命了,正是她有一顆仁愛的心,才能寫出感人的文章,讓愛的種子播種在小朋友的心裏。

我們無論在哪裏,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切記愛,愛是可以傳遞的,因為我堅信這樣一個道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寄小讀者》,看似簡單的一封封書信,其中卻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希望大家與我一樣,多多體會吧,讓書香伴你成長!讓大海伴你海闊天空!

讀者讀後感10

文化饗宴、綜藝清流、喚醒文學……一前一後,兩個有關讀書的電視節目在熒屏和朋友圈同時攪起了一股熱潮,那些難得一見、堪稱殊榮的標籤也隨即貼在了節目的名字上,這是對節目製作者的褒揚,也是對當下收視環境的批判。

不可否認,《見字如面》《朗讀者》的成功,是多種因素交疊之後產生的聚光:既有依然需要明星名人的光環效應,也有相對剋制、不以煽情爆料為看點的製作理念;既有對人生價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對紙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繹。

這些成功的因素也再一次證明文學不朽,文字不朽。無論穿越怎樣的時間空間,無論歷經怎樣的社會變遷,那些或久遠、或晚近的文字還是會和心靈很近,滋潤人心,温暖生命。

然而,觀賞追光下的電視讀書節目,讚譽其為清流的同時,至少還有幾個需要強調的背景。

一是清流也未能免俗。

真人秀節目大行其道,各類綜藝花活輪番上演,觀眾已經審美疲勞,厭倦之情溢於言表。所謂綜藝清流正是相對於這些“濁流”而言的。

在一圈低級趣味、過度娛樂化甚至低估觀眾智商、大量抄襲複製的綜藝節目的反襯下,傳遞日漸缺失的温情和責任感的電視讀書節目自然鶴立雞羣,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不過,清流也未能免俗,名人依然是看點,深廣的舞台、絢爛的燈光依然不可或缺。

二是電視讀書對閲讀的重啟,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顯而易見,《見字如面》《朗讀者》這種節目的核心內容,是傳統電視讀書節目為適應時代需求的嬗變,是對讀書的'重啟,是一種文字在其他平台上的再生。

可是,正如現代媒介批判經典《娛樂至死》一書的作者尼爾·波茲曼所説,影像要求造成視覺衝擊,要求有更多的畫面。或者説,電視這種媒介的天然屬性,本身就很難給人以完整的理性思考,只能是一種碎片化的,感官衝擊強烈的敍事。

比如,《見字如面》也好,《朗讀者》也罷,都在——讀,這種讀,是有聲音的讀,是有情感的讀,也是有選擇的讀,選擇語速、選擇重音、選擇聲調,等等。這是節目的亮點,可能也是和正常讀書最大的不同。

比如,電視節目節奏的推進是線性的,而讀書則是可以跳躍的,甚至是可以停駐的、反覆的、迴旋的。比如讀信,我不知道怎樣的聲音可以讀出“意映卿卿如晤”,怎樣的心情才能讀出“少卿足下”,我不知道“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應該怎麼表達,“我的良心就是你”應該怎麼尋找重音。可是我知道,在閲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每個人的體驗可能都不一樣。

讀者讀後感11

我曾經在《讀者》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説的是一棟樓失火了。防員來救人,因為路面太窄,雲梯進不去,只好用人力來救人。他們拿來一塊大墊子,讓人們跳到墊子上。一位婦女站在第一個,但她不願意跳,只好讓別人先跳。別人都跳完了只剩那位婦女了。火越來越大,婦女猶豫了一會跳了下來。可是她卻是反面落地,不像其他人那樣是正面落地。這樣的危險很大,可是她還是這樣着地了。當消防員問她時,她卻只説了一句話,讓在場的人們震驚不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住我肚子裏的孩子。"

看了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相信不只是我,你也被感動了吧。是啊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在這生命緊要關頭,那位婦女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孩子還沒有出生,不應該就這樣無辜地死去。可是婦女也不該死,為什麼她放棄了自己,選擇了孩子?因為,母愛。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是媽媽的寶貝。母愛是多麼偉大啊!相信天下所有的媽媽都是如此的.。

想到這裏我臉紅了,因為我也很淘氣,也頂撞過媽媽。但媽媽都原諒了我。我為自己的不懂而羞愧不已。那是暑假的一個傍晚,我沒和媽媽説一聲就偷跑出去玩了。玩到夜深還沒有回家,把爸爸媽媽急壞了,它們晚飯沒吃就到處去找我。媽媽急得快哭出來的時候我現身了,非但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和媽媽頂嘴:"你真繁,出去玩會都不行。整天管這管那的,我又不是你的犯人!"媽媽聽了先是驚訝,隨即被氣得發抖,狠很地抽了我一個大嘴巴。"我恨死你了!"我捂着嘴巴衝進房間,把房門用力一甩"嘭-",媽媽被關在了門外。回想起來我當時只想到了自己,完全忽略了媽媽。我想肯定比我哭得還傷心。

第二天早上起牀後,看到媽媽已經親自下廚為我準備了營養的早餐-荷包蛋,大米粥。我正在生氣故意不吃,媽媽慈愛地遞過來一張卡片。上面寫着清秀的字跡: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該打你,可是媽媽是多麼愛你啊。頓時,我的眼淚奪框而出。不,媽媽。是女兒不孝,不該惹您生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媽媽,我愛您。願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快樂!

讀者讀後感12

這是一輛單向列車,當我下車了,才猛然想起。我連忙對列車長説:“我把一件最寶貴的東西落在上面了!”“是什麼?”“我的童年。”“抱歉,你已無法返回。”列車逐漸消失在我的視線中,只留下那淡淡的白煙留我去回憶……

《寄小讀者》是我國著名的詩人、作家、兒童文學家冰心奶奶於1923年至1926年間寫給小讀者的通訊,她用那支多彩之筆記下了她的觀察、她的感受、她的愛憎、她的憂患。冰心奶奶在與孩子們的通話中處處體現了對兒童的關心和愛護,抒發了對祖國、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童年的追懷。

印象中,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度過的。記得那年暑假,我剛下了大巴,一股熱浪便隨即撲面而來。驕陽似火,這是夏天對我最熱烈的`歡迎吧!車開走了,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只剩下那聒噪的蟬鳴。風拂過翠綠的竹林,發出沙沙聲,間雜着鳥兒清脆的啼叫,遠處的小房屋升起一縷縷的炊煙。這一切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親切,如此的自然,這也許就是大自然、鄉村給予我的城市所沒有的安寧吧!

“嘿,奶奶!”我喊了聲。“來了!”奶奶從廚房裏出來,“又長高了,來來來,東西快放下來。”奶奶仍然如此親切、熱情、淳樸,也許這裏的人都這樣吧!雖然這裏已經裝了煤氣灶,可奶奶依然喜歡用那個大灶;雖然這兒已經有了自來水,但奶奶仍然喜歡山上的水,那水清冽、甘甜。這也許就是鄉村的人對土地、對自然、對故鄉的熱愛吧!

我動不動就喜歡往外面跑。山腳下的橘子地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我在那裏爬樹、捉蟲子……“咦,這棵草好奇怪呀!”我用力一拔,原來是蘿蔔。不行,得趕緊埋好,我環顧四周,幸好沒人。我把土壓實了,完美,沒人能看得出來。“歐耶!”我不禁為自己的機智讚歎。玩累了,摘幾個橘子,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下,再不停往前走,去探索未知,在這塊土地上,我怎麼玩也玩不膩。

暑假一天天過去,我最終又登上渡輪,它帶我駛向寧波,帶我走進城市,帶我走入競爭,走向成熟。身後的島越來越小,離奶奶家、鄉村、自然越來越遠,離我的童年也越來越遠。我以為童年一直在那兒,一學期過後,當我再次去時,橘子地彷彿小了,而它也已經不在了 ……

讀者讀後感13

“在人生路上,我們雖是孤身啟程,而沿途卻逐漸加入了許多同行的好伴,形成了一個整齊的隊伍並肩攜手,載欣載奔,使我們克服了世界的險峻崎嶇,忘卻了長行長行的疲乏勞頓,我們要如何感謝人世間有這一種關係,這一段因緣?”這句話出自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讀者通訊二》,她的這篇通訊讓我頗為喜歡。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友誼”。冰心奶奶用年輕的手筆描述出友誼是多麼重要,讀完這後是我覺得自己身邊的友誼是多麼的重要,一旦為了雞毛蒜皮的事而失去了本身的友誼感到孤單、無助,這真是大大不值。

記得那次我正在教室裏完成參賽的書法作品,劉夕冉和潘建章卻在教室裏瘋鬧地熱火朝天。他們在追逐間從我座位旁跑過時,一不小心碰到了我的胳膊,我的筆在書法紙上畫了一條長長的橫線,這使我精雕細琢的書法作品功虧一簣,我氣得火冒三丈,抓着潘建章的衣領,狠狠地打了他一下,並歷聲呵斥他和劉夕冉:“你們愛到哪兒瘋就到哪兒瘋!”説完,就把他倆猛推出了教室。從那天起,他倆躲得我遠遠,再也沒有來往過,我也失去了和他們的那份友誼。

因此,我也明白了冰心奶奶筆下的那句“熱情、活潑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常常能吸引許多朋友”這句話的含義。我們班的姜建誠同學就是這樣的人。我的《語文課堂作業》上有一題不會寫,於是我便向姜建誠請教,他熱心地教了我。從那以後,我常向他請教,慢慢地和他成為了好朋友。每次體育課上,他總是和我們一起,説出他的心得體會,因此,大家都找他做合作伙伴。還有,每次學英語,班上的宋坤離學習的地方遠,這樣來回折騰很辛苦,所以姜建誠讓宋坤把書包放他的.家裏,他的那份美好的心迎得了大家的青睞,看到姜建誠那廣闊的交際網,我也有些羨慕。

正如冰心奶奶所説的交友是一種藝術,友誼是大海中的燈塔、沙漠裏的綠洲,友誼中只有快樂、慰安、興奮連接,朋友是你空虛的填補,心靈的加深。這幾句話説得多好啊。友誼是我們一生中一個重要的部分,讓我把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讀者——通訊二》送給所有朋友,祝福我們友誼長存。

讀者讀後感14

同學給我推薦了一本德國本哈德。施林克的中文譯本《朗讀者》。讀完這本書的感受,用一個簡練而準確的詞來形容就是“掩卷沉思”。就像看完一場好電影,走出影院,心仍停留在銀幕上的某個場景,又或者聽完一張唱片,關掉機器,依然餘音繚繞一樣。合上《朗讀者》就是這種感覺。我並未能像書的結尾説到那樣——每一個讀者都會把它一夜讀完,畢竟書中涉及的歷史、道德、情慾、倫理等問題很複雜,讓人陷入深沉的思考難以自拔。

故事講述一個十五歲的中學生米夏因為偶然的原因愛上了三十六歲的漢娜。對於米夏而言,他在漢娜身上發現了一個突然令自己成熟而自信的世界,而漢娜也因為有了米夏的朗讀而安靜且散發着柔和的光輝。但是,漢娜不久卻突然不辭而別。等到再見到漢娜,米夏已是在法庭實習的法學系大學生,而漢娜卻是嫌犯之一。漢娜的罪名是在納粹時期當過看守,在一次空襲中造成了大批猶太人死亡。(戰爭開始時漢娜曾在西門子任職,本來還有提升的機會,漢娜卻令人驚訝地辭職當了納粹的看守。)在審訊中,別人把當年遭空襲後起草文件的事推在漢娜身上,她卻出人意料地承攬了下來,結果被判終身監禁。

在知道了漢娜越來越多的事情後,米夏發現了漢娜一生最大的祕密:漢娜不識字!正是為了掩蓋這一點,漢娜屢屢放棄前程,幾年前離開米夏也是為此。但是在法庭上和眾人面前,米夏並沒有作出任何透露,也沒有替漢娜辯護。出於對漢娜的維護,還是對自己的維護呢?我不能理解。

漢娜的`身影一直索繞在米夏心裏甚至貫穿於米夏的一生,婚姻失敗的米夏在漢娜入獄八年後,開始重新為漢娜朗讀名著,並把錄音帶寄給漢娜。這給獄中艱難生存的漢娜帶來了希望,漢娜憑着錄音,並從圖書館借到這些書籍,然後逐字逐句同她聽到的內容進行對照,那台錄音機也為此就要一會兒向前轉,一會兒向後倒,一會兒暫停,因為反覆退進使錄音機壞過無數次。漢娜竟漸漸學會了讀寫,且開始滿懷希望給米夏寫信。收到了漢娜寫來的信,內心充滿喜悦安慰,但內在柔弱猶豫的米夏卻始終沒有給她回信。

漢娜可以出獄了,由於沒有別的親人,獄警聯繫了米夏,他們這才見了尷尬的一面。米夏發現漢娜明顯老了,幾乎不知道如何面對她。而就在米夏去接漢娜出獄的當天凌晨,漢娜自殺了。

這部小説,看後給人一種啟迪性,那就是讓人性的認知和對社會的思考,來洗滌你的靈魂。

讀者讀後感15

著名播音員喬榛的夫人唐國妹,陪伴他度過心梗腦梗、罹患癌症等危難期,夫妻深情朗誦《我願意是急流》。飼養員林兆銘一個人靜心陪伴300多種動物,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他朗讀的是《瓦爾登湖》……他們用真心的陪伴,詮釋了情感的純粹,讓人淚流不止。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就應該多一些《朗讀者》式的文化陪伴。

用飽滿的真情吸引人。著名翻譯家傅雷説,真誠真情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文化娛樂節目的每一個橋段、構思、實施方案,需要宏觀構想,更要回歸到“老百姓”和“生活”原點,讓鏡頭充滿真誠,讓內容富含人文的温度,成為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構成,很觀眾達成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精神共鳴。就像《朗讀者》,不搞虛張聲勢的豪華陣容,不搞刺激眼球的驚險場面,不搞矯揉造作的撒嬌賣萌,而是通過朗讀這種平常媒介,展現明星或普通人生活中的真誠故事、温馨感情,雖然瑣碎、簡單,普通,因為情感真,有温度,卻能不喧譁,自有聲,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用健朗的精神鼓舞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發出通知,要求電視文化節目要“豐富思想內涵,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實現積極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

是的,文化娛樂節目僅僅搞一些膚淺庸俗效應是不夠的,還應該讓觀眾有精神和道德收穫:既要重視愉悦程度,也要重視健康程度、品位程度、啟迪程度和精神發展指數。就像《朗讀者》,朗讀者的精彩的故事、美好的詩文,給人帶來畫面愉悦,也讓受眾得到視覺的震撼、心靈的淨化,精神的昇華。娛樂節目成為人們的文化夥伴、精神導師,當然就會受歡迎。

用優雅的文化品位征服人。當下,見多識廣的'觀眾們的文化需求已提高很多,對娛樂化崇拜、靠明星拉動收視率、噱頭效應、過分刺激等,已有了厭倦的情緒。

觀眾需求變了,節目品位當然要提升、求美。所以,就應該為娛樂節目注入文化內涵、書卷氣。或者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或者從古典詩文中尋找元素,或者從精彩的中國故事中尋找突破口等,將優雅厚重、清新脱俗、富有特色的節目推給公眾,滿足公眾的文化需要,就會有更好的視聽效應。

多一些《朗讀者》式的文化陪伴,將生活打扮得更為玲瓏、美麗而優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