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8.86K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人生》讀後感(15篇)

《人生》讀後感1

時光匆匆的過,轉眼間我已走過了13個春夏秋冬。進入了國中,也開始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開始品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人生了。我們會哭泣,會疲憊,會迷茫,會不想前行。人生的道路總不會是平坦的光明大道,我們需要一盞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給自己點一盞燈,驅散路途上的迷霧,温暖迷失的心,照亮前行的路,這樣我們才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

夢想,就是我們的那盞燈!點燃夢想之燈,我們便有了前進的方向和勇氣。再大的風,再大的雨,我們都能迎着風雨前行。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丟失很多的東西,但是我始終緊緊地把夢想抱在懷裏,貼在心炊。有了它我便不再孤獨,不再寂寞,不再彷徨。夢想是浩瀚海洋中一座燈塔,指明着人生方向!夢想是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綠洲,給你生的希望,不放棄的勇氣!

一直很想説,自己是個“追夢女孩”很小的時候有這樣那樣的夢。會向劃過夜空的流行悄悄地許願,盼望將來的'某一天夢想能夠實現。長大以後,才發現,不是對着流星許願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要靠自己不斷努力,奮發圖強,夢想才會實現!五年級的時候我愛上了作文,也是從那以後,我給了自己一個夢想,儘管它離自己很遙遠,但對我來説,那是希望,是前進的動力!在老師的鼓勵下,我開始寫作文,開始不斷地參加作文徵賽,不斷的去投稿。但是給予我卻是兩手空空。無論我怎麼付出也沒有收穫。我迷茫了,我失望過,傷心過,甚至曾經放棄過。一個人悄悄地在寂寞的夜裏哭泣,淚水漣漣,在淚水中我彷彿看到了閃閃的燈光。真的,我看到了,透過微弱的光,我看到了前方黑暗中精靈在對我招手,就是那盞燈,在呼喚我勇敢向前。於是我擦乾了眼淚,重新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堅定地向理想彼岸。只有奮鬥,只有拼搏,夢想之燈才會亮出絢麗的色彩,不僅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他人。

給自己點一盞燈,當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方向的時候;給自己點一盞燈,當你為一時的失敗而痛苦的時候,便想想自己的夢想,你就有了面對失敗的勇氣;給自己點一盞燈,當你為一時的成績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想想自己的夢想,你就知道未來的道路還很長,很長;給自己點一盞燈,當你在因害怕前方的黑暗而不敢向前的時候,想想自己心中那盞燈,它一直在為你照明……

人生的路,因為有了這盞燈便不再黑暗;生活,因為有了這盞燈而不再單調;再黑,再遠,再難走的路我們都不會膽怯了!我們的青春會因夢想而更加精彩,給自己點亮那盞夢想之燈吧!

《人生》讀後感2

在家中的日子,是漫長的,又有着不盡的煩惱,算不算是閒下來的後遺症?得益於爸爸媽媽的關心與愛護,所以自己已經很明顯地表現出懶怠無聊,因不喜歡和他們閒話家常,覺得徒增口舌是非,我便讓自己安心看看書。不知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會選擇做什麼讓自己不至於那麼閒散呢?

最近剛好重温了路遙的《人生》這本中篇小説,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喜歡看這類型的文字呢?這是我第二次看完《人生》,時隔多年,在不同年齡階段看書的心境大為不同,我雖然早已忘記彼時看完此書的感觸,但是會在心裏提醒自己,有時間了一定要多看看,也許當時就略微明白,這樣的書籍是可以在不同階段面對不同的人生困惑的時候翻看,會有不同的體會。

在這次閲讀中,觸動最深的是巧珍,巧珍是一個美麗的姑娘,由於出身所限,她的父母並沒有給她提供上學的.機會,所以她常常會以自己沒有讀書不識字有些自卑,尤其是在自己所愛的人面前,愛上的那個人偏偏是有才華有學識的,她帶着透徹的真摯的善良與愛,勇敢地去愛着高加林,她的愛純粹濃烈,可愛令人心動,我也是很愛這樣的人兒。高加林,與巧珍生活在同一個地方,但是在家境上遠遠不及巧珍家殷實,所以他雖有才華,卻也受到了貧困的家境影響。本來在學校教書,卻因別人家裏有關係使得他丟掉了工作。他那熟讀的國際知識、他那豐富的文筆、他那滿腔的熱情,終於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敗下陣來。他果然頹廢了一段時間,而後老老實實接受了自己是個農民的角色,加入田間勞作。在他最低迷的時候,這個可愛的姑娘,出現在他身邊,那麼熱切地愛着他,讓他感覺到有了愛情,似乎生活也有了變化,有了希望。可是啊,這樣的人心總歸是不滿足的,這樣的幸福生活並沒有讓他的心真正安穩下來。在他的叔叔調到本村工作後,一些人為了巴結他們家,使得高加林重新擁有了體面的工作,到了新工作地方,他遇到了在讀書期間認識的另一個女生,就這樣在面對工作的前途、心理層面對巧珍的沒有讀書的嫌棄(就該用這兩個字吧)的情景下,混着各種選擇之中迷惑不已,選擇放棄巧珍,拋棄了巧珍對他的愛,想着擁有另一種生活,但是現實不會這麼美麗,最後工作不成,感情落空,終成遺憾。人生之中,選擇二字是多麼重要

我看到這樣一系列的變化,邊看邊感歎,似乎這樣的愛情悲劇常常被人説道,是與性格有關嗎?一個玉樹臨風、才華橫溢的少年,卻在這樣的生活條件裏,有着敏感、自卑、好高騖遠的性格,才導致做出後悔都來不及的決定嗎?

我很喜歡喜歡開篇的一句話“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人生》讀後感3

《哲學與人生》是傅佩榮所著。本書是集傅教授數十年授課之精華所成就的作品,前半段以西方為焦點,探討“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話與悲劇”、“蘇格拉底”、“存在主義”、“荒謬之超越”等知識背景,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學的途徑。後半段則以“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特質”、“儒家的風格”與“道家的智能”為主題,揭示中國傳統文化中體大思精的人生哲理與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全書的結論放在“文化的視野”,有助於拓展人們的眼界與心胸,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讀這本書,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收穫。

“哲學”到底揭示了什麼?不同的哲學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釋了世界的本質屬性和客觀規律,進而思考人生。“哲學”出現在西方古希臘時代,它的定義是“愛智”。“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尋一切事物的真相。這種態度成為“愛智”。作者同時指出“愛智”的'原則:擁有智慧不等於愛好智慧。“愛智”代表的是一種追求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靈的開放。所強調的是過程,要不停地質疑與詢問,永遠在等待着接受驚訝。

關於人生的思考。人生就是不停地追求,追求自我的完善,外部和內部的自我實現。我們都在下意識地追求自我的實現,卻忘記了去思考人生是什麼,當有一天我們累了,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來去思索。我們困惑了,當我們得到了很多,我們也失去了很多。真正讓我們開心的是什麼?得到了,卻沒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失去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忐忑不安。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往往實現了外在的自我,卻失去了內心的平靜和坦然。因此我們應永遠記住:內外兼修是最重要的。這個世界會促使你外部自我實現的發生,而內部的自我實現卻必須依靠你自己,在這一點上,沒有人能幫得了你。真正地做到了自我實現,你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哲學是對人生經驗的全面反省。哲學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蘇格拉底曾説:“沒有經過檢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人生猶如航海,如果你沒有羅盤,就不知道方向。羅盤就是哲學,哲學就是對人生經驗做全面的反省。人們可以向哲學家借這樣一個羅盤或指南針,參考他們思考後的見解,也可以在自己內心裏面啟發這樣的智慧。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他的羅盤,只不過他不一定經過嚴格的訓練或者適當地去反省而找到。所以離開了人生,哲學是空洞的,它沒有內容;如果離開了哲學,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找不到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裏走。

讀《哲學與人生》,由此喜歡上了哲學,感悟着人生;喜歡上了哲學,懂得了笑看人生!

《人生》讀後感4

在閒暇裏,讀了畢淑敏的文章《讓人生慢慢完美》,和她一起分享了心靈的顫動,受益匪淺。

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人生總是有取有舍的,誰都渴望完美,慢慢就會明白,有些事,只能自己扛;這世界上,有一種心情叫承重,舉得起放得下的叫舉重,舉得起放不下的叫負重。用加法方式去愛人,用減法方式去怨恨,用乘法方式去感恩。人生長途漫漫,我們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那麼完美,摔上幾跤,走幾段彎路,這並非壞事,至少讓我們品嚐了挫敗,增添的閲歷,讓我們的人生多姿多彩。或許走過終點時我們才明白,一路平坦卻少了風景,沒有轉折也多了平淡。只要經歷了,嘗試了,走過了,我們贏得的,就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當我們不斷追求完美的時候,其實我們是無法完美的。完美沒有答案,你只能在完成它的過程中完善。是啊!歲月就像一條河,左岸是無法忘卻的回憶,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華,中間飛快流淌的,是隱隱的傷感。世間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但真正屬於自己的卻並不多。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雲捲雲舒,去留無意。在這個紛繞的世界裏,能夠學會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也是一種境界!

人都是哭着來到這個美麗的人間。每個人從來到塵寰到升入天堂,整個生命的歷程都是一本書,至於寫得好寫得壞、寫得厚寫得薄、寫得精彩還是寫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筆,別人是無法代替的。

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們就應該把握今天,做好今天該做的事情;在回味昨天的'時候,就不會留下悔恨;展望明天,懷揣夢想。有了夢想,就有了希望,就有了燦爛的陽光。時光就不會虛度,心也不會彷徨,內心也會充滿了無限的力量。那一幅幅美景也會駐留在你人生的道路上,回眸時,心中無比歡暢!

當我們戰勝困難後就會有一種自豪感,不要因為遇到困難而否定自己的一生,只要我們用笑容去面對,沒什麼過不了,人生有起有伏,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這樣人的一生就會不管以後如何生活,只要到老時,能有一個美好的回憶也是不為過的。

人生這段路,有很長的旅途,我們會在當中遇見很多美妙的風景,也許也會流很多淚,但是我們要在一段段風景中學會成長,不斷的修煉自己,讓人生慢慢完美。

《人生》讀後感5

若歲月靜好,那就頤養身心;若時光清寒,那就守心自暖!——題記

斟一杯記憶的陳釀,就温一段清淺的過往,抬盞盡飲,讓指尖留香,讓馨香盈袖。沒有人知道那杯中滋味,或許唯有沉醉,才能模糊那些記憶中的原風景。

曾經以為,成熟可以是一種偽裝,偽裝堅強,偽裝笑容,直到通過堅持與努力達到真正的成功;而今卻發現,成熟是一種淡定的佯裝。佯裝麻木,佯裝無情,佯裝一切的若無其事!

生命中,當有些曾經擁有的事物遵循自然規律的輪迴而由近及遠的離去之時,一份不捨的眷戀,在那無情的結局面前,顯得是那樣的蒼白而微不足道!

是誰説過,最涼不過人心,最賤不過感情,然而世人皆有情,不論情歸哪一種。哪怕是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不易割捨,亦是因為感情上的依賴,更何況於人對物,實在再正常不過!

就像碟舞翩躚獨戀花,花卻隨風落枝椏。向來“一往情深”,奈何視而不見!

其實我相信,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屬於它的因果宿命。無論潮起潮落,都有其自身的風骨,實在無須強求。縱是心有不捨的情懷,隱痛的心酸,也應當去接受世事定數!上善若水,心似雨柔,能夠仁慈的善待生命中留下亦或離開的人,能夠從容的寬容那些無情亦或冷酷的事,皆是一種對自己的修行。

不去問,那手中的流沙,何處為家;不在乎,那滿載憂傷的小舟,將會被放逐到哪裏的天涯;不計較,那些走過的歲月,到底有多少真真假假。如果可以,願做佛前的一株蓮花,守着或許寂寞的年華,在晨鐘暮鼓中,參悟世間風煙;在青燈古佛下,遠離俗世悲歡。

多少美好的願望高於現實,而多少淡漠的`疏離都演繹着無言的惆悵。就好比在晨光中看到一張熟悉的臉,凝眸間,毫無變化,伸出手卻發現,時光早已荏苒了距離,分明瞭彼此的遙不可及。也許,刺痛,是朝陽在晨間的倉皇而逃……

性情的人總是多情,多情的人總是重情,重情的人總是傷情,傷情的人依舊念情。此種情動,可以是聞花鳥感濺淚,聽離合落悲歡;也可以是承恩情銘於心,執長情無轉移。

只是,當日落煙霞,誰解人間詩畫,當相視無話,能否不再牽掛!

想來人生有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且行且參悟,學會寬容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易,相信誰都無心傷害;也要寬恕自己,走在人非聖賢的旅途中,若已經經歷冷暖悲歡,無助落寞,那麼請給自己一個擁抱自暖。

逐漸成長的人生,何處不相逢,何處不離人,一切皆隨風!

《人生》讀後感6

好不容易才放下手中的《人生》,已經沒有再反覆看上兩三遍的必要。畢竟,再重來一次,高加林還是會選擇愛上巧珍,還是會選擇以走後門的方式快速走向城市,還是會選擇離開巧珍,離開土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高大上的知識分子的生活。人生的幾個重要抉擇,被深刻地記敍在《人生》裏。《人生》——無愧人生!

《人生》出自當代作家路遙之手。路遙用他獨具匠心的創作力,以改革開放初期的黃土高原農村生活為背景,記敍了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在愛情、事業上的沉浮歷程,以高加林在許多人生關鍵岔路口上的艱難選擇,折射出那個時代,在西方自由思想和中國傳統文明的衝擊下,那一代青年的兩難選擇。最重要的是路遙先生在《人生》中設計的一個個人生岔道路選擇,影響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要如何評價高加林這樣一個揹負了太多太多的角色。有人説他自私自利,有人説他忘恩負義……還是負面評價居多呢。但其實,高加林也還是一個上進有為的年輕人。畢竟,被撤銷民辦教師後的他,還沒有消沉,還是一貫地追求着理想。只不過,追求理想的他,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選擇,實在是少了一份底線。他所想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離開土地!離開土地!所以,在有機會去城市的工作時候,他毅然地離開了土地,哪怕是通過走後門的方式,但他卻忘了當初被村長高玉德黑掉了教師資格的無限心酸。在有機會去更廣更遠的地方的時候,他又選擇了離開愛他懂他的巧珍,跟隨亞萍,追求一個連他也説不清道不明的城市現代生活。

追求理想,固然沒有錯,加林錯就錯在丟失了本心,忘掉了鄉民的至善、質樸的本性。如果一個人忘記了自己來自何方,那麼就算他能走得更長更遠,又有什麼用呢?直到最後,他仍然是孤獨的。就像德順爺爺所説,加林的根本就是紮在地裏的,離開了土地,他飄飄無所似。而失去本心的他最後還是無奈地回到了土地,之前所做的一切也像一個一個夢,逝去了。

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名利的`社會,人們心中私慾無限膨脹,而那一份存留下的堅守卻微乎甚微。前不久,某某高官貪污被落網的消息頻頻傳出,我們歎息。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國家,我們的選擇總是被這樣那樣的誘惑擺動着。在利益面前,我們內心最後的陣地顯得那麼脆弱、無助。我不知道選擇了這個或選擇那個會怎麼樣,但是我知道,堅守了內心那一道道防線,我們才是真正自己,而不至於變成慾望的傀儡。

站在岔路口面前,遠望,似乎每一個出口後邊都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但我會帶着自己初心,堅持我的本性,為我的選擇,義無反顧,追求自己應該擁有的人生。

願君勿忘初心。

《人生》讀後感7

之前説了“百味俱生”,現在要説説“萬念俱無”了。大家不要誤會,我並沒有自殺傾向。雖然生氣之時也常把“去死吧!”、“氣死了!”、“煩死了!”之類惱人的話掛在嘴邊,但我暫時也還沒有把“死”作為一個短期內非要實行不可的計劃放進我的日程裏,估計很長一段時間裏也不會有這樣的念頭。我還年輕。

既然不是想死,那為何還是“萬念俱無”呢?這個問題就有都點複雜,恐怕一時連我自己都説得不太清楚。

我這個人非常羨慕和敬佩兩種人(並不是只有兩種):一種是文學家、另一種是藝術家,比如畫家、音樂家之類的。我覺得這兩種工作都需要極大的天賦,而我自認愚笨,在這兩種人面前我常自慚形穢,無地自容。對於文學家,我不解那些靈動的文字是如何從他們的筆下流出。而對於藝術家,我常感歎與他們天籟般的歌聲和仙境般的圖畫。對於此,我覺得我窮其一生也的達不到這樣的水平。正如上面説到,我對於藝術家是非常尊重的,但在這裏我暫且不談。關於文學家,我還是頗有些感觸的。

記得第一部使我深深入迷的小説是《基度山恩仇記》,因此小時候我常常夢想着能成為大仲馬一樣偉大的作家。(抱歉,小時候我的確很有崇洋媚外的傾向。)到上了國小、國中便開始舞文弄墨,寫了不少“為賦新辭強説愁”的文章,儼然一個“文藝少年”,今天看來仍然充滿稚趣。然而到了高中,我的文章就被打入了“十八層地獄”,無人問津更無人叫好。至此我對作文、語文都漸漸失去了興趣。

雖然當作家的夢想漸漸褪去,但筆耕不輟的日子卻依然是我向往的。我覺得那樣的日子即純粹又自在,我只用對自己的`內心負責就可以了。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每天帶着面具做人、沒有什麼親近朋友的人來説這又談何容易呢?此外,我經常容易陷入散漫的旋渦,對於一些要坐着一動不動的事情,我的專注度實在有限。因此我常常對自己的未來存有極大的懷疑和不確定感,那種感覺……太難受了。説起來真是有點可憐又可悲。

另外一個使我“萬念俱無”的原因是我渴望着像季老一樣長年專注一項事業、目標明確不懈努力。但我現在卻時常感到茫然與迷失,難道這只是青春的煩惱這麼簡單嗎?我恐怕是沒辦法在短時間裏回答這個問題。然而過一段時間,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回過頭來看今天的狀況,應該會是另外一番滋味兒。

總而言之,今天讀完季老的《我的人生感悟》心中頗有感慨。洋洋灑灑兩千字下來,有意義的東西怕是沒多説,牢騷倒是發了不少,就此打住吧。然而我覺得今天是個好的開始,以後要勤寫多寫。正如巴金老人説,要把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寫下來,這樣我才會覺得舒服,才會覺得對得住我的心,才會讓我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人生》讀後感8

最近真的很迷老霧,又選了一本霧滿攔江的書。這本書的封面很有意思:一隻大狗熊在一輛小小的自行車上,後面拖着自己的小小的蜂蜜罐,目光呆滯的向前騎着。再配上這本書的書名《我不過低配的人生》,給人以莫名的喜感。

我想了一下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老霧,主要還是因為價值觀一致吧。老霧不會把任何一件事直接甩鍋給某個人,哪怕和主流的價值觀不符。比如在分析“北大博士後王永強學成後與家人失聯20年,被找到後卻拒絕幫助家人”這一事件時,老霧沒有譴責這種“忘恩負義”的行為,而是説這件事的核心問題是:當一個人的能力,低於他所面對的人生問題,他的選擇必是兩難擇一,已經失去了道德評判意義。王永強選擇了犧牲自己的幸福與愛情,回報父母養育之恩,不會因此而獲得褒獎,因為這只是他的選擇;一如他選擇了照顧自己的家庭,而放棄了傳統的訴求一樣,這也是他的選擇。

老霧主要的觀點是讓人完善自我認知,自我提升。比如對上面一件事,老霧的落腳點是:中老年人應該終生努力,即便年齡上去了也要擔負人生,持續前行,絕不輕言放棄。他認為一個人的努力和人生之間有很大的因果關係,所以人一定要相信功不唐捐,相信奮鬥的價值。

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幾乎每篇文章裏都穿插了一個或者多個有趣的歷史故事。比如在《情商是什麼?就是不為別人的錯誤埋單》一文中就講了兩個故事:一是曾國藩誘殺黃勝林,二是關羽敗走麥城。曾國藩在打太平天國時,現金流不順暢,有時會拖欠士兵們的餉銀,一次欠餉後,手下鏢統黃勝林帶頭鬧事,曾國藩嚇壞了,急忙拆東牆補西牆,把欠餉還上,可在隨後的戰場上卻將黃誘回斬首。而關羽在北伐時,屬下糜芳和傅士仁負責押運糧草卻沒完成任務,隨後關羽威脅回去後收拾兩人,兩人怕得要死,乾脆投降了東吳,導致關羽淪為孤軍,敗走麥城。這兩個小故事一對比,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難得的.是老霧在描述歷史故事時非常幽默,用現代人的話講古代人的事。“曾國藩可能是讀到了關羽與糜芳之間的這段故事,多半是這樣尋思的:嗯,關羽之死,就是因為太早地表明瞭對糜芳的敵意,才導致糜芳叛變,所以等以後我要殺人時,一定要笑眯眯的,不能讓對方察覺······”看這段時我就笑出聲來,同一件事不同的描述給人感覺真的太不一樣了。

最後是看完此書後的兩項實踐。一是書中介紹的好的情商表現:説話時凝視對方眼睛和説話時添加肢體語言。這兩條可增強對方的信任感。二是老霧推薦的《老子》,利用寒假和孩子一起學起來。不得不説,古代先賢的智慧典籍現代人讀來確實晦澀難懂,外加曲裏拐彎,可是三觀卻正到了令人讚歎的程度,不然怎麼能流傳至今呢,所以還要學起來。

《人生》讀後感9

路遙的《人生》影響巨大,不僅詮釋了人應當怎麼對待愛情和婚姻,還闡述了人應當怎樣堅持真、善、美。如果説高加林是反面主人公,而劉巧珍則是正面代表。

高加林在民辦國小當教師。因職位被頂替,他失去了在學校的工作。在他最最低落的時候,村裏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內心世界,默默地為高加林着想。

當高加林因意外得到城裏的工作,跟城裏姑娘黃亞萍相識。面對新生活,高加林接受了黃亞萍,拋棄了劉巧珍,辜負了劉巧珍對他真誠、真摯的愛。

劉巧珍被拒絕後,很快嫁給了鄰村莊稼人的'馬拴。不久,高加林進城的事被人告發,他失去了工作,與城裏姑娘黃亞萍的愛情也隨着煙消雲散。

心灰意冷的高加林無奈之下,再次回到了他的村莊。這時,高加林才發現自己深愛的人是巧珍。但巧珍已經嫁人了,現實再也無法改變了,高加林永遠地失去了巧珍。

巧珍是一位受條件限制讀書較少的農村姑娘,在少年時期就對高加林有好感,她本以為與高加林徹底無緣於愛情,但高加林失去教師公職後,她燃起了與高加林愛情的希望;幫助高加林賣饅頭、給她買香煙等,雖然包含着愛,但還含有一種善良。

高加林到縣裏工作拋棄她後,她並沒有選擇抱怨和消沉,而是及時規劃了自己的人生,她的善良之心依然存在。

後來,高加林失去公職返回農村時,巧珍提前阻止了她的姐妹,避免了她姐妹對高加林進行辱罵;還告訴了她的家人,以後不要為難高加林。考慮到高加林幹不慣農活,巧珍還想着給高加林再找份教師的工作。

如果説,她們沒分開前,巧珍為高加林着想,是為了愛,那麼後來對高加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説,完全是巧珍一種美好品德的展示,是真、善、美的一種體現。

當前,面對誘惑也罷,面對生活也罷,有的人拋棄了良心,拋棄了愛情、拋棄了婚姻。有人將這種改變,視為合情合理,説什麼三觀不和、境界不同。簡直是一派胡言,“胡遠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腳亦隨之”,民國時,大名鼎鼎的胡適先生成就如此之高,和結髮之妻江冬秀永遠相伴。論成就,超過胡適先生的人不是太多吧。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愛情和婚姻是人生的基石,一旦選擇,無論遇到什麼,就必須永遠相伴,永不動搖,不拋棄、不放棄。

此外,生活有時會給人苦難,一個人的生活、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會遭遇一些痛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的人用厭惡之心去拒絕,有的人用善良之心去化解。與其用惡行對待,不如用善良去迎接。或許,在很多時候或任何時候,對待真、善、美都應當不斷堅持或永遠追求。

《人生》讀後感10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嚮往,以及無私並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對更好、更美、更優秀的追求是人的本性,最能讓人產生愛情的因素也是這些更好、更美、更優秀的品質,特別是自己沒有而又特別渴望的東西,如此説來,善良但沒有讀過書的巧珍愛慕有文化、有知識的高加林,也就是人之常情了。對於有正常工作的高加林來説,他看不上巧珍,也是自然。但在高加林沒有了工作,轉為農民的當下,巧珍的愛給了他温暖,給了他希望,幫他渡過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但高加林對巧珍,是不是真正的愛呢,還是一種感激,連他自己估計都説不清楚。所以,當他重新擁有了工作後,他與巧珍的距離就越來越遠,此時出現的黃亞萍,正是巧珍眼中的高加林一樣,是高加林曾經的夢。渴望成功的他,失去了該有的理智,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卻忽略了他們的愛對周圍人的傷害,也因此最後受到了懲罰,不僅丟掉了愛情,還丟掉了工作。

高加林錯了嗎?其實他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凡事只考慮自己,沒有明白自己的內心時,就衝動的接受了巧珍的愛,並沒有做好要負責到底的'決心;在接受黃亞萍的愛時,沒有考慮到對張克南及巧玲的傷害,在克南媽媽的報復面前,他只有接受。這對待愛情上,他反而沒有巧珍的理智和大度,急於成功的他已經看不清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愛情本來就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可以隨時而來,不以人的理智為轉移,但戀愛、婚姻卻是現實的東西,只有所謂的"門當户對"才能繼續持久。因為每個人的現在都是過去的一個產物,不管是否承認,每個人的現在都是由他的過去慢慢塑造而成的,所以高加林的讀書經歷本身跟巧珍從未讀過書的經歷是不同的,談話的話題和興趣點,也就是説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不同的,巧珍可以對加林產生愛情,但保持長久的戀愛關係或者走向婚姻,未必適合。而高加林農民的背景和生活經歷,與黃亞萍城市生活也是不同的,所以高加林在亞萍面前總是不知所措。人只有一顆心,當這顆心想要的太多的時候,就會矇蔽自己的眼睛,高加林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明白自己的內心所要。他總是活在世人的眼中,心內無法強大,落魄時無法抵抗一個善良女孩的愛情;有機會時,卻忘記了自己的曾經,同樣無法抵抗另一個女孩帶給她的誘惑。

《人生》讀後感11

讀書是進行自我研修,提高個人素質的一種有效途徑。利用假期的一段時間仔細熟讀屠書記的專著《我的半輩子教育人生》。想想書記已經走過半輩子的教育人生,而我現在就像是剛剛開始學會走路的孩子,在教育這塊領域裏書記就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在浩瀚的海洋中的啟明燈。

讀了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作為一位老師,在你開始教育生涯的旅途時,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在實踐中探索,在教育的過程中摸索。就像書記的專著中提到:在正式成為老師的第一天都顯得非常興奮,想着讀了這麼多年的書終於出山了,用老人經常説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這孩子讀書終於書包翻身了”,可想而知自己是多麼的高興。然而高興之餘可知今後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書中我體會到了作為新老師要具有更多的智慧。在自己的.教學上要想方設法去適應學生的口味。不同階段的孩子性格不同,想法不同。比如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天真,可愛,所以對待一年級的孩子在一些事情上不能特別的較真。你不能時常板着臉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適時要與學生融合在一起,玩在一起。孩子喜歡你了,那麼他也就更喜歡你的課,這就是有意注意的體現。對於六年級的孩子,你應該對待事情,對於處理事情要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説一是一,他們記性特別好,因此答應他們的事千萬別食言。六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拿一些古怪問題來難為老師,難住了顯得特別開心,有成就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需要老師在課餘之時補充更多的知識,那時學生特別的崇拜你。

讀了此書,教會了我如何管理一個班級。雖然我還沒有正真有機會去嘗試管理一個班級。但是從書中我已經體會到管理一個班級是很辛苦的,要把班級管理的有聲有色則更加的不容易。組織班隊活動,開展主題隊會,注重培養小幹部的能力,組織開展假日小隊等等事宜,都需要班主任用萬分之心去打理,就像一個大家庭,需要一個人去打理。否則就會荒廢。在班隊管理中藥尊重學生的建議,在班中可以搞“千分制競賽”,讓班中的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是這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有責任去維護紀律,讓每位學生自覺去遵守國小生守則。

此書還教會了如何去寫課題,如何寫論文,讓我這位剛踏上講台的小毛驢有了方向,有了奮鬥的路標。當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碰到挫折時,可以拿起書記的這本書讀讀,當自己沒有方向時可以拿起書記的這本書看看,相信這裏將有我所要尋找到的寶藏。

《人生》讀後感12

在我從事教育工作之初,老教師親切地對我説:親其師信其道。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這個學科就必須做到:親其師信其道。當時我對這個看法理解還不夠深刻。只是覺得從事教育工作很神聖、很偉大。一輩子可以和學生打交道很幸福。將來等自己老的時候就可以桃李滿天下了。我總是幼稚地認為教育是無所不能的,教育有超越時空的作用。但是,專心閲讀了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之後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教育,什麼是優秀的教師。肖川教授説:教師無疑是我們這個社會中最有教養、最為純潔和最為善良的一個羣體,也是我們社會中最大的知識羣體。我們的勞動雖然繁瑣而艱辛,但確實是極其有意義的。教育關係着我們民族的未來,關係着我們這個社會的安全、和諧和温暖,關係着每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關係着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王校長也經常諄諄教導我們:教好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和諧一方社會。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也會遇到很多很難教育好的學生,我往往會採取放棄的態度,雖然有時會感到內疚,但是想到教育一個後進的學生是多麼的困難,自己往往就會對這樣的學生絕望。我是一個比較自信的人,我相信我能夠把大部分學生教好,我自信我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師,我對我的課堂也充滿了自信,我熱情、幽默、對學生比較寬容,能夠呵護學生的自尊,我具備了做一個老師的基本品質。但是,教育、教學的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有很多很難教育好的學生,我總是認為要嚴格要求學生,如果學生不聽從我的教育,我就會採取諷刺、挖苦的語言,有時甚至是尖刻的言詞來批評這些我認為教育不好的學生,有時我也會不顧學生的感受,一味發泄自己對學生的`不滿。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有些行為是多麼的偏激和愚蠢。可能自己在這麼多年的教育中扼殺了很多天才。

肖川教授説:我們需要慢慢地等待學生的成長,不宜操之過急,要給自己更多的更積極的暗示和提醒,要學會情緒的自我管理,學會對學生的寬容,對待學生的態度不宜過於隨意,對待學生的言辭不宜過於斥責,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們老師也要學會傾聽,傾聽學生的呼聲。今天晚上,學生在作業本上寫道:親,作業太多,我做不完,請求減量!我回複道:親,我明天就減!孩子樂了,我也笑了。看來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我想我離優秀的老師已經不遠了,講台就是我人生重要的舞台,我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能盡如人意,但求吾心無愧。

《人生》讀後感13

最近仔細品讀了《季羨林談人生》,感慨頗多。面對人生,我也許還真能做到從容不迫,淡泊名利。

從小,我就習慣一種平凡,一種樸素。面對繁華,面對奢侈,我從沒有什麼羨慕,即使穿着太過普通,我覺得只要潔淨,就可以了,從沒有想過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或是清麗可人。後來,我又終於擁有了一份我非常熱愛的職業,面對職業的苛求,我與夥伴們一起切磋,一起爭鳴,一起策劃,可謂得心應手。捧着浸着油墨清香的教科書品讀,就覺得是在與一位高尚的智者交流,常常忘了已是夜深人靜,滿天繁星。

人的一生,包括了各個年齡段,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人生課題。大師的話題可謂老少皆宜,如提出人生成功的定義:天資+勤奮+機遇。前者是天生的';後者有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只有勤奮,自己可以牢牢把握,以之創造不凡的業績與美好的未來。淺明的道理,即使學童也能理解。而大師自身的勤奮,更是最好的示範。

大師談人生,不落俗套,大處着眼,不侷限於修身養性的小節。他説,人生的根本問題是解決好三個關係:一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自身思想、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處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他特別強調,對於生活在21世紀的新一代來説,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尤為重要。自西方產業革命200多年來,由於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熱衷於‘征服自然’,破壞了生態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危及自身的生存。實踐證明,‘天人合一’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東方道德觀念,是正確處理人和自然關係的根本準則,中國人在學習、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同時,必須打破妄自菲薄的崇洋媚外思想,大力奉行‘送去主義’,向西方輸送東方文化的精粹,讓‘天人合一’的世界觀,讓凝聚着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漢語,傳播到全世界。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當然不能不注重自己的形象與價值。行為端莊,可遠觀不可褻玩焉。是周敦頤筆下的君子形象,也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這樣才上不負父母的教誨,下不愧子女的法效。於己內心坦蕩蕩。記得有人説過,名利於我如浮雲。也有人説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每讀此言,心裏油然而生一種豁達,一種超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對於聖賢,我們這些平凡人確乎相去甚遠,但見賢思齊,不斷地修身養性,實在是我們為人處世之本。年近不惑,再讀季老的人生感悟,更加覺得,一個人真應該好好的珍重人生。

《人生》讀後感14

一直聽蝶姐説《標杆人生》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因為有了這個為主的觀念,所以“芥菜種”要讀這本書的時候有點欣然。第一天就以一句“我們的眼目若只看見自己,我們將永不能夠尋求人生目地”就參破了我們的人生。好像在一瞬間一切大大小小瑣屑的新事舊事湧上來,説的不錯,在前一秒,想到要做的事情,都是以“我”為主語的。何嘗不是這樣呢,活着為自己的生活,人都活在自我的虛無裏,安排自己的一切,看到虛浮的表面意味就以為是一切,我們的全部是多麼渺小。

如果不是上帝的完美計劃,恐怕人類還窩在自我編織的世界裏洋洋自得,卑微渺小卻毫不知情。這便是無知,比世界上一切苦難還要可怕,看不清楚就容易喪失,跌倒,分不清楚方向。不是這樣耐心的提醒,也許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沒有一個標杆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人生目的是什麼?在這麼一個龐大的題目下面我開始顯得有點手足無措。於是有一個更小的聲音問我説,“你究竟把上帝當成什麼?”以前在社會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下引導的優秀化和全才化教育,也許在我有寫悖逆的骨子裏不怎麼看好,以為是要活得輕鬆自在,這才是人生。但書上卻説,上帝要你享受他給你的人生。主語完全改變了,我是要為上帝而活,而不是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噱頭。為他而活,成為他謙卑的`子女,做他的器皿,聽起來壓力有點大,在意念裏有點不情願的因素。也許人的天性裏都是有些懶的,懶於承擔,懶於思考一些更為需要承擔的問題,陷入低谷的時候更是如此。但是我們也應該長大了,長大總是讓人充滿迷惑,因為將有更多需要成長的人,所以我們要成長。

現在的人普遍缺乏安全感,我也是這樣。但是書上説“你的存在絕非偶然”,“親愛的,你的存在,是因為有一位神”,因為有這樣一位神的存在,我們在這個世界,經歷得或悲傷或快樂的事情,都有他美好的旨意,上帝管教我們,不僅因為我們是受造者,而是我們是他的兒女,無可取代。聽起來令人激動,而有安全感。

也許要做到完全破碎自己順從神,放下人來愚蠢不可一世的固執有點難度。多少時間的磨練也許叫我們更加明白神,僅僅只是靠近我我們的恐懼便如雜草般瘋長,我們執有這一個我們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我們需要愛,也需要被愛,努力向着那個標杆看,使命説不上有很大的負擔,也從來沒想過有什麼偉大的果效,但是至少我們將它放在心裏,並且慢慢開始。

從這裏開始,就是現在。安全教育讀後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讀後感

《人生》讀後感1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的第一感覺。而這本書也不負所望的在細膩的流淌中,匯聚出了一幅波瀾起伏的畫卷。

高加林是一個出生在山裏的娃娃,他是不幸的。因為他有文采,有特長。卻只能在被人頂包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去城裏賣饅頭換錢;甚至還要為了搶糞肥跟別的生產隊的隊員打仗。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大家都瞭解他、尊重他、相信他。他不但長相英俊、身體高大,還有一身的志氣和抱負。最重要的是他身邊還有一個青梅竹馬在十里八鄉里最漂亮的好女娃娃巧珍,一直痴痴的迷戀他。

但是高加林的背景並不是他被頂包,也不是他只能回家種地。而是他在叔父的餘蔭下,忘記了初心,迷失了自我。

誠然,高加林在城裏的工作並不是他自己千方百計求來的後門,他的工作水準也算是恪盡職守。但是,他的原本的倔強和淳樸的內心,卻被城市的繁花似錦衝擊的不堪一擊,然後逐漸迷失在黃亞萍那朵高中時代的藍蓮花的熱烈追求下,最後無法自拔的沉醉在了温柔的奢靡享樂中。

巧珍是美的,姿色是美的,心地也是美的;巧珍是好的,對他是極好的,對他的家人也是極好的。但是這一切的美,這一切的好,都敵不過黃亞萍的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高加林自私的內心在這一刻超越了一切。他吃過了一回走後門的香,妄圖在通過黃亞萍的後門,去到更大的世界,過上更奢靡的生活,抱得更引人注目的美人。

不過,高加林的如意算盤打得再響,也躲不過正義的雙眼。高加林為了條件更好的黃亞萍,狠心拋棄了在他最無助、最低落時,陪伴他,鼓勵他,支持他的巧珍。巧珍的心碎了!所謂曾經在一起時有多甜蜜,分開時就有多痛苦。傷心欲絕的.巧珍心如死灰,匆匆的嫁了人。

當高加林正憧憬着將要來到的春風得意的美好生活的時候,他走後門的事情卻被人舉報了。於是大廈傾頹一瞬間,高加林的城市户口沒了;記者工作沒了;女友黃亞萍沒了,連痴愛他的巧珍也沒了。

人生啊!到處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和各種各樣的選擇。但是在誘惑面前能夠保持不忘初心,在各種選擇面前,要做到矢志不渝,是不容易的。高加林沒能抵抗得了誘惑,但是他忘記了,在誘惑的背後,不僅有口味甜蜜的糖,還有漆黑凝望着你的深淵!當高加林坐在高家村村口的黃土地上,抱頭痛哭的時候,他終究明白了。投機取巧換來的不僅是黃粱一夢,還有慘痛的代價!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希望每一個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