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春天讀後感9篇

來源:文書谷 2.47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寂靜的春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9篇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1

《寂靜的春天》這個非同尋常的書名,引領着我走入那個沒有鳥沒有蝴蝶沒有蜜蜂的世界。一本失去花香鳥語的書能有什麼趣味呢?這是我剛開始讀這本書的疑惑,但事實證明文章的內容的確比不上每一章的標題有趣。

每一章的標題都別有趣味或是“死神”或是“浩劫”或是“死水”都毫不遮掩的透露着壓抑的黑暗。開頭介紹地球上的勃勃生機,作者毫不吝嗇筆水介紹世間的美好萬物,細緻的描繪萬物生機,甚至是潭水裏的鱒魚,讓人不得不深醉於作者筆下的花花世界。

作者迅速將氣氛代入“寂靜”的主題中,也讓讀者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環境變化的迫切感。人類與“害蟲”抗爭了近一個世紀,但是人類並沒有控制住“害蟲”的危害。一百多年後,人類並沒有放棄滅殺“害蟲”這條錯誤路線,而是越走越遠了,當年西方犯的這個錯誤現在在中國重演。“人蟲大戰”並沒有挫傷“害蟲”的鋭氣,“害蟲”在人類發明的各種農藥磨練下,反而越戰越勇。她同時詳細描述了消滅吉卜賽蛾的計劃在殺死吉卜賽蛾的同時也殺死了魚、螃蟹和鳥類,她還詳細描述了消滅火蟻的計劃殺死的是牛、雉雞,而不是火蟻,更加有説服力的説明了運用不恰當的手段對大自然的危害性之大。

作者通過“神祕的化學物質”和具體數字,詳細的向讀者説明了“毒”的危害性。“中毒致死”“劇毒性”等詞彙頻頻在文中出現,通過這些壓抑詞彙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當時寫下這些內容時看到世間美好被農藥深深污染時內心的折磨與痛苦。造成這種局面的元兇是農藥DDT,但具諷刺意味的是,DDT竟然是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作者向公眾發出呼籲,要求停止繼續使用那些不恰當的手段來進行所謂的“拯救地球“計劃,這些計劃將最終毀掉地球上的生命。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説明小説,更是為環境保護髮起的首次呼籲。作者用《寂靜的春天》揭露出了人類化學藥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是一種有着嚴重危害人類自身環境安全的行為,她在書中用實例提醒着人們,人類正着手編織着自己的末日,通過描寫水源,昆蟲等資源,的污染來説明農藥等毒害品的毒害性。伴隨這本書的誕生,環境保護的理念也應運而生。雖然這部著作已出版半個世紀,但因其在環境保護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而從未曾被人們忘卻。作者在十二章“人類付出的代價”中深刻反映了人們對DDT的認識是可笑的膚淺,同時也可以看出科學家們為了驗證DDT的巨大危害性不惜以身試險,用皮膚直接接觸的方式得出“向環境噴灑殺蟲劑的任何行為都是不理智的”在當時,環境的污染因為《寂靜的春天》的出版而有所改善,而如今,更槽糕的是,農藥不僅僅在農田裏使用,森林、草原、荒漠、濕地也在用,就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居民小區裏,也逃不開農藥的陰影。雖然經過了一百多年但《寂靜的春天》仍然對世界環境保護有着一定的影響力。

卡森女士寫這本書的初衷,絕對不是要完全地否定科技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而是試圖告訴人們: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短期發展無異於是自殘。我們也看到了好的結果——這本書敲響了世界環境保護的鐘聲。雖然現在中國各地污染的照片依舊讓人觸目驚心,我們知道環境保護的路在前方,卻任重道遠。(巫桂歆)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2

剛聽到《寂靜的春天》這個書名的時候,我感到很納悶,春天不是百花爭豔,百鳥高歌的季節嗎?不是處處充滿生機的季節嗎?於是帶着好奇心,我翻開了書本的第一頁。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女作家蕾切兒·卡森的作品,她曾供職於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及野生生物調查所,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環境問題。書以寓言開頭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並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學農藥的危害,它既貫穿着嚴謹求實的科學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懷。

開始讀到對美麗村莊的描寫時我的心情非常愉悦,但作者的筆鋒一轉,一副美景馬上變成了死寂的畫面。但是我想,哪有這麼誇張的事情呀?但隨着我更加深入的閲讀,我發現作者並沒有危言聳聽,很多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故事,只是那都是很多年以前我們所不知道的事。那麼久以前就因為農藥、化學藥品的使用而造成這麼多血淋淋的事件,但是在60年代的人類並沒有重視環境的`保護,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在很多時候人類認為自己能戰勝大自然,往往做違背大自然規律的事,但是事與願違,在人類還沒有徵服大自然之前,大自然就先給人類很多血的教訓:美國的落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日本水誤事件……等等很多世界性的環境污染大問題。

書在開章不久談到:“在地球的歷史上,生物被自然環境改變着,但是反作用環境的效果相對很弱。人類出現發展到今天,情況發生了逆反,人類強力地改變着環境。在大自然裏有很多很多物質,它們都與大自然經過千萬年的磨合,大自然懂得它們。而現在情況改變了,僅1960年一年,就有超過500種全新的化學合成的有機物在美國誕生,最後它們被排入自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於人與自然的鬥爭。化學家巧妙地轉移着分子團,替換原子,製作各種各樣連他們也無法瞭解的未知。

她舉了個例子:一個碳四個氫是CH4(甲烷)瓦斯,把一個氫原子替換成了氯就成了CH3Cl(氯代甲烷),替換兩個就成了CH2Cl2(氯仿)麻醉劑,替換三個就成了CHCl3(四氯化碳)清潔劑。直到最後做出了學名為二氯乙烷的DDT——死神的特效藥(發現DDT的人得到了諾貝爾獎)

在當時DDT和其他劇毒農藥被濫用的60年代的美國,書以無法辯駁的大量實例,給民眾講述了一個大自然悲傷的故事,“一個沒有鳥鳴的春天,這樣的現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麼?”觸動了無數普通老百姓的內心。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後來評價説:這是曠野中的一聲吶喊。

血淋淋的事實,呈現在她的著作中,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也呼籲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為上,不要自以位是。否則將有一天,會為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

但四十餘年後,其書中所提,濫用農藥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除原有殺蟲劑、除草劑外,更多的農藥、清潔劑、化學藥劑……紛紛被髮明利用,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為人類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情的真相,也被隱瞞和矇蔽。許多人也因為無知,陷人類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而不知……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3

1907年5月27日,蕾切爾·卡爾森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附近的小鎮斯普林代爾,後來受到一位富有活力的動物學女教授的影響,卡爾森放棄主修的英國文學專業,投身當時頗有風險的生物研究領域。1958年1月,卡爾森收到朋友奧爾加·歐文斯·哈金斯發自馬薩諸塞州的一封信。哈金斯在信中説,州政府啟用飛機開展空中噴灑DDT(有機氯類殺蟲劑)的滅蚊行動,致使她與丈夫的私人禽鳥保護區中的許多鳥兒都死了。這封信成為卡爾森構思和創作《寂靜的春天》的最初契機,她開始深入蒐集和整理化學殺蟲劑危害環境的證據和有關研究的文獻。卡爾森以詩人的洞察力和敏感度,感知到惡化的生態環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以科學家和作家的雙重身份,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歷時四年創作出被奉作生態文學“聖經”的《寂靜的`春天》。作品簡潔而引人入勝,使得求真與務實成為全書的基調,呼籲人們行動起來保護環境。卡爾森將環境污染的結果與人類行為的事實聯繫起來,把環保問題提高到人類生存危機的高度,喚醒人們保護生態平衡。

本書文筆精美優雅,是科普寫作的典範,被人們認為用文字拯救了自然。《寂靜的春天》是荒野中的一聲吶喊,引起了極大的震盪,作品在《紐約客》雜誌上連載時就引發50多家報紙針對它發表社論和文章。1962年9月,霍頓·米夫林出版公司刊印出版《寂靜的春天》,一年內就銷了50萬冊。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讀過此書後,責成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對書中提到的化學物質進行試驗,以驗證卡爾森的結論準確與否。該委員會後來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報告,證實了卡爾森論題的正確性。《寂靜的春天》中提出的警告,喚醒了廣大民眾,激發了一系列民眾運動,迫使美國國內禁產DDT。因其對現代環境保護思想和觀點的開創性貢獻,卡爾森被盛譽為“現代環境運動之母”。作為一部用文學形式寫成的生態倫理學著作,優美的文學語言和靈活的寫作風格給《寂靜的春天》注入了獨特的藝術魅力。誠如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在《寂靜的春天》“前言”中説:“《寂靜的春天》種下了新行動主義的種子,而後它成了一股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力量。”在春天,我們播下種子,生態理念的種子,期待來日綠樹成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然界滋養萬物,我們卻缺乏對它的整體關切,子孫後代一定不會原諒我們的這種行為。今天我們家裏用的淨水器,除了能過濾部分可見雜質顆粒外,對化學等有害物質恐怕無能為力,腫瘤等惡性病多發誰能説跟環境惡化沒有關係呢?所以説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保護環境就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少用化學物品,比如洗滌劑、洗衣液,這些東西排入地下將永遠不能分解,長期積累將對地下水、土壤造成永久性污染,我們人類將自食其果,這種累積在作為食物鏈頂層的人類體內將以幾何級傳播,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形成災難性後果。

我們今天所做的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實則大愛。請發動身邊的人加入愛護環境的隊伍中,為我們的明天身體力行,為地球的明天全力以赴!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4

我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着,但伴隨着經濟的增長,我們的壞境卻面臨着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就像人身體上的慢性疾病一樣,慢慢地,不容易被人覺察地侵蝕我們的身體,使我們對其毫無防備,一旦有一天發現了它,它已經處於爆發期,任何辦法也無濟於事了。

在當今這個只注重經濟增長的社會,我覺得《寂靜的春天》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它的作者,蕾切爾·卡遜為了人類的幸福,環境的持續發展,拖着病重的身體,忍受着巨大的詆譭和攻擊堅決寫這本書,然而事實證明她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她為人類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本來我們和大自然是和諧相處着的,世界是那麼美好,但自從人們濫用化學藥品的時候,這一切就發生變化了。人們為追求經濟利益,使得莊稼有好收成而在莊稼地上大量噴撒DDT、艾氏劑、氯丹、狄氏劑、安德萘的一系列殺蟲劑,給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河流,大海、地下水,土壤、動物、植物都不能倖免於難。這種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恢復的,它一旦存在於某個地方,它就會通過食物鏈傳遞,而且具有集聚效應,也就是説等級越高的生物,他身體上積聚的的毒物將會最多。我們想想,這確實無可非議的,如果土地上噴撒了毒性很強的化學劑,那麼我們的蔬菜就會染上,如果動物吃了,就會在動物身上積聚,而動物吃動物,而動物又最終進入我們的口裏,而且我們還吃蔬菜,所以,可想而知,這種亂噴灑殺蟲劑的做法其實就是我們人類自取滅亡啊。我們習慣於找尋那些明顯的,直接的影響,而不研究其他方面,除非這一影響一一種無法否認的明顯形式急驟地出現,否則我們總要否認危害的存在,這就是我們人類的短見,由此我們必須為我們的`斷見付出代價這種代價就是對我們自身和我們的子孫後代遭受各種疾病或居無定所。

有些昆蟲確實有害,但並不意味着我們就可以以這種藉口對其他益蟲大加毒害,而我們做什麼似乎從不想後果,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為了最求目前的利益真的可以什麼自私得都不顧嗎,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清醒呢?

我們從適應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將自然佔為己有,向自然索取施虐,卻從來不為自然做一絲奉獻。面對着各種以壞境破壞為代價的物質利益,人們妥協了這就是人性的弱點。現在一系列的壞境問題不斷出現,地震、火山爆發、洪災、泥石流、滑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等,人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因為這些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和環境本身沒關。所以,環境問題開始受到重視,壞境保護措施才被日益提上議事日程。一直以來,我們都依賴大自然給我們提供的物質生活,我們應該心存感激而不是用各種手段破壞它,這不僅僅是一代人的事,而且是世世代代的人的事。

我希望寂靜的春天永遠不會來臨,伴隨我們的將永久是青山綠水,碧草藍天,還有小鳥們的歌聲。感謝自然吧,雖然我們已經錯了,但我們的路還長,我們現在改還為時未晚。保護我們的自然,愛護我們的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希望每個人都真心呵護我們唯一的家園——自然,這樣春天永遠不寂靜,人類生活更加幸福。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5

《寂寞的春天》最觸動我心的是本書開頭作者所虛設的那個故事。從前,在美國中部有一個城鎮,這裏的一切生物看來都與周圍環境相處得很和諧。這裏的莊稼地遍佈,小山下果園成林;這裏春暖花開,秋高氣爽;這裏鳥類豐富多彩,人們都會長途跋涉來這裏觀鳥;這裏的小溪清澈見底,也有人會來小溪邊釣魚。直到許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來到這兒建房,這裏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從那時起,一切都改變了,成羣的小雞、牛羊病倒和死去;在孩子中也出現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釋的死亡現象,這些孩子在玩耍時突然倒下,並在幾小時內死去;鳥兒也氣息奄奄,飛不起來了;釣魚的人不再來訪,魚兒已經死亡。這是一個沒有聲音的春天!曾經是多麼吸引人的城鎮,現在卻只有一片寂靜。是人類自己使自己受害。雖然這是作者虛設的,但現實中卻有很多地方是它的翻版。是什麼使這樣的悲劇發生

地球上的生命的歷史一直是生物及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動物的自然形態和習性都是由環境造成的。所以環境的好壞對於生物來説是尤為重要的。而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大肆地使用噴霧劑、粉劑、氣霧劑和殺蟲劑,並不加以正確的選擇,“好的”和“壞的”昆蟲都被殺死,使世界披上了一層致命的薄膜。荷蘭生物學家CJ布里捷説過:“昆蟲世界是大自然中最驚人的`現象。對昆蟲世界來説,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通常看來最不可能的事情也會在昆蟲世界裏出現。”昆蟲通過遺傳選擇,正在發生應變以抵抗化學藥物。而我們使用化學藥物的大舉進攻正在削弱環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蟲發展的天然防線。殺蟲劑主要用於防治農業害蟲和城市衞生害蟲的藥品.使用歷史長遠、用量大、品種多。而農民使用殺蟲劑最為廣泛,他們使用殺蟲劑來保護糧食免遭昆蟲的襲擊;此外,家居用殺蟲劑也佔一定的比例,為了殺死居室內的蟑螂、蚊子、蒼蠅等昆蟲,家庭使用的殺蟲劑種類越來越多。古代人類滅蟲,多采用有毒的動植物體或礦物,較少對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現代人則不然,使用了各種含汞、含砷、含氰化物的殺蟲劑消滅室內的昆蟲。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危害性較大的殺蟲劑使得環境越加地惡劣,而殺蟲劑對於人體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雖然廣泛使用殺蟲劑對於維持農場生產是需要的,但使用殺蟲劑的同時也在破壞糧食的生長,生產量就會下降,那這是不是説就沒有控制害蟲的必要了呢

很顯然不是。害蟲依然要除,但控制工作一定要立足於現實。現在我們大量使用殺蟲劑消滅害蟲,其實也在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應當改變使用殺蟲劑的方法,正確使用,不要造成對人體、對糧食的傷害。在使用殺蟲劑前,應該做好防護措施,最好能穿上長袖衣服,戴上口罩,防止皮膚或呼吸道中毒;不能過度使用此類東西,,許多人為了增強殺蟲效果而使用很多,這不僅會破壞糧食的生長,還會對人類自己造成危害;農民可以選在昆蟲仍在萌芽狀態下就消滅它們在很多年前已經意識到殺蟲劑的危害有多大,難道我們就沒有一點的意識嗎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

毫無疑問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是深刻的。經常在看到一隻小昆蟲,就像剛剛從耳邊嗡嗡擦過的蚊子之後想起這書中提到的關於殺蟲劑激烈的聲討,而不再只是想是要徒手把那隻蚊子拍死算了,還是去點盤蚊香。

作為一個學生物專業的,我們很早就在生態學課上了解到許多關於環境與經濟利益不論是個人利益還是羣眾利益相沖突的實際例子。比如內蒙地區的過度放牧導致的土地荒漠化甚至沙漠化;一些人為了牟取暴利捕獵珍稀動物破壞生物多樣性結構;企業為了減少成本,將沒有處理達標的廢水廢氣廢渣排放到大自然中等等。儘管我們也得知國家原先對於經濟發展的要求是“又快又好”過渡到了“又好又快”,但環境問題還是不容樂觀,大多數人短淺而自私的眼光只把目光集中在當前和自身上,對於環保仍未提高重視。

回過來説《寂靜的春天》,這讓我對環境與利益的衝突的認識達到了新的一個高度。書中將殺蟲劑和殺草劑這些人類引以為傲的發明對人類自身的危害和利益之間的用科學的論述加以辨析。我毫無疑問是Rachael Carson的擁護者。但同樣毋庸置疑的是這與高速運轉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這不但是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同時還是高速發展的,當你看到温州的爛皮鞋造就了所謂的“東方猶太人”,你就知道越來越多的人們追求廉價,也就是説效率已經取代了品質的地位。同樣是為了效率,農作物必須也要遵守“合併同類型”自動歸類,單一的耕作方式,在帶來效率產量的同時其實也會掉了自然的格局與平衡。我們很容易想象,如此低層次的生物多樣性在任何一種相向的矛頭下都會順利倒下,只要有開始的幾隻鬆線蟲就能順利拿下一片松樹林,只要幾隻蝗蟲就能使中國歷史上出現無數次饑荒,當然為了使能量最多的流到我們的生產鏈中,任何雜草都是可憎的。所以殺蟲劑和除草劑的.誕生顯然是歷史長期演變的必然選擇。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化學試劑的濫用。在殺蟲劑發明的初期,那些懂得這些化學品危害性的專家都只顧及小問題,而不聯繫大問題,利慾薰心的製造商和剛被工業革命帶來的重重驚喜搞得暈頭轉向無知人民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供求關係。人們不知道這些“高科技產物”已經高級到地球都控制不了了。這些難降解的藥物,不但能殺死昆蟲鳥獸,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像惡魔一樣進入到要還的生理過程中,之後通過生物鏈擴散到全世界地上地下各種生物非生物上,當然也包括人,據研究未出生的胎兒體內也能檢測到殺蟲劑的化學成分的存在。

隨着科技的發展,已有許多殺蟲劑的代替品或防治手段被接連創造出來。尤其是許多生物的防治手段,將危害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就像書中最後提到的一樣,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作為一個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盡所能尊重並保護我們的自然。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7

蕾切爾·卡森女士花了六年的時間創作出了《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在這本書出版後,推動了DDT等化學殺蟲劑的限制使用,直接促進了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改變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認識。一本書的力量有多大?力量之大就在這本書當中體現。她在國家並沒有意識到殺蟲劑的使用的危害之大的時候及時的意識到了這一點,寫了這本書。

在卡森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專家當道的時代,一些人出於無知活偏狹,總是盯着自己的'專業領域,看不到背後反映出的整體問題。美國的政府也是,在收到公眾對於殺蟲劑有害的反饋後並沒有及時的去制止這種行為,反而還在為這種行為去辯解。公眾也只能的到一些半真半假的安慰。

蕾切爾·卡森對大自然有着深深的熱愛之情。她的父母經常在閲讀之餘帶她去郊外辨識花鳥,採集植物標本。這讓她從小就對生物有着極高的興趣。卡森在收到朋友的來信時突然觸動了她敏感的神經。

卡森在書中很多血淋淋的事實來喚醒無知的人類。

殺蟲劑的過度使用給自然帶來了無數個方方面面的影響。不僅僅是對人類,對生物,還有對大自然。可想而知,殺蟲劑對於我們的危害有多大。書中作者寫殺蟲劑是人類患病患癌的部分使我印象深刻。人類但凡皮膚上觸碰到一點的殺蟲劑,都會使人類換上皮膚病。殺蟲劑還可以使人類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的損害,,可以使人類的記憶力衰退,可以使人類患上精神分裂症,甚至可以是人類癱瘓、中毒,從而死亡。單單這幾點,就使我感到後怕。文中寫道“氯化經類殺蟲劑是最臭名昭著的特徵就是損傷肝臟……即使是最輕微的損傷都會引發嚴重問題……如果肝臟功能失調,人體的防線就會崩潰。”在書中第十四章——患癌率:四分之一當中作者寫道“接受化學物質的羣體已經不僅限於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難免沾染個只能夠化學品,甚至包括尚未出生的胎兒,所以難怪現代社會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能搞到了驚人的程度。”由此可見殺蟲劑等化學物品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於我們有着極大的影響力和操控力。在新生兒中甚至還會發生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惡性病變等的現象。

殺蟲劑不僅僅是對人類有着巨大的影響,還對生物有着巨大的影響。就比如説鳥類。在殺蟲劑所到之處,鳥類都收到了滅頂的災害。但是得美國公眾看到這些慘烈的現象之後都有給當地的政府有關部門進行訴説和舉報。但是當地政府卻不為所動,有的甚至是駁回公眾們的話。當時美國的政府就像現在的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一樣為所欲為,不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沒有做到顧大局,識大體。鳥類在接受殺蟲劑的噴灑下有些鳥類物種瀕臨滅絕。殺蟲劑還可以使魚類受盲,滅絕等等。殺蟲劑破壞了環境。殺蟲劑在消滅日本甲蟲的同時還使其他動物大量的死亡。從而破壞生物鏈,破壞整個生態系統。殺蟲劑還會使土壤和水資源受污染。等到地下水受污染的時候,會使牲畜患病,莊稼受損,農作物死亡,進而影響到人類。這其實是一個一直在循環的鏈子。

蕾切爾·卡森在她的書中明確地表示自己“並不主張徹底禁用殺蟲劑”説明她是從宏觀的角度去為人類着想,去思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要這樣做。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8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更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

在《寂靜的春天》我走進了自然,也認識到自然的重要性。《寂靜的春天》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它那驚世駭俗的關於農藥危害人類環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眾。在60年代以前的報紙或書刊,幾乎找不到“環境保護”這個詞。回想一下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在這兒,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我們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卻從未感恩過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一切美好生活。

中第一章寫明天的預言,當時我就被這個預言給震驚了。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生活在那樣的地方,該是一件怎樣的可怕事情啊!是什麼使我們的美好世界變的那樣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個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們自己使自己受害。”書中這句話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原來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用雙手造成的!我們該如何的擺脱這樣的景象,我們要為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當汽車尾氣刺激我們的`肺,當紫外線傷及我們的皮膚,當森林與綠地被沙漠覆蓋,當象徵古代文明的雕塑被酸雨腐蝕…我們唯一的母親,我們生命的唯一家園,已經被我們人類破壞殆盡。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陷入沉思中…… 如今我們都意識到自然對我們的重要性,開始感恩自然所賦予我們的一切,開始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自然為我們的自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愛護我們的自然了,比如,我們建起了水力、風力發電站,開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森林,保護水源,節約用水,提倡節能減排,開始綠化、美化我們的自然了。

我感恩自然,它總在謙讓我們、原諒我們、理解我們,雖然我們對它是那樣的不負責任,看起來它還是那般祥和,而不是目露兇光。我們往往追求一種意境,完美的人生的信仰,卻不知道全部都是自然所賜,它明明的給予了我們如此浩瀚的神奇的文化,為何還要去破壞與它的友誼,是它寬廣的胸懷包容了我們,我們又吸取了多少其中的精華,可是人們出其不意,它竟會帶着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我們。這次,我們滿心愧疚的來到自然,我看到的依然是種莫名的情感,綠色的生機又在朝氣蓬勃的生長了,它在塑造着自然生態,那個時刻,雨水刷洗的大地,風兒颳去所有的塵埃,帶走所有的污垢,它準備開一桌生命的宴席,人們就會似風不邀自來,雨不求自到的彙集在一起,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赴宴,一同舉杯,感謝自然。

我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更感恩自然的美,自然的好,自然這位偉大的母親所帶給我們的關愛。

感謝自然,等於拯救萬物生靈,我們已經錯了,就讓歲月燃燒,重新開始吧,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發出的愛的真諦——沒有健康的自然沒有幸福的未來!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9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當今社會,媒體紛繁,電視廣播、網絡聽書能讓我們方便快捷的獲取信息。相比之下,讀書,似乎顯得有些“沉重”:字要一個個去認,句要一句句去讀,含義要一段段思索,沒有形象的畫面,沒有伴奏的音樂,沒有旁白點撥,真的有點兒“難”。但在這個夏天,烈日炙烤着大地,花叢樹木都被曬得打卷。炎熱的天氣加之浮躁的內心,讓我整個人都亂了,像身處迷霧,不知所措。

於是我想到了一個地方,能讓我靜心的地方——圖書館。開始時我總騎車在道路上閒逛,目的未知,時間不定。但是夏日炎炎,必須換種方法作為排解。於是我來到圖書館,本來只是想找個納涼的地方,但轉念一想七八月份的讀書任務還未完成,於是順便從書架上拿起《寂靜的春天》。

初次瞭解這本書是通過中學生物課本,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人們過度使用的DDT最終會通過食物鏈循環危害自身。真正深入去讀這本書我對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寂靜的春天》以一個虛設城鎮突然被“奇怪的寂靜所籠罩”開始,通過介紹DDT的`危害,表明這種殺蟲劑引發的環境問題實際上正真實的發生在美國,在世界上的各個地方。破壞了不僅僅是微生物、鳥類,甚至與人類自己一樣難逃DDT農藥的危害,人羣中白血病、癌症的比率正在迅速升高。殺蟲劑不應該叫殺蟲劑,應該叫“殺生劑”更為貼切。

在人類長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由於自然環境惡劣等要素的影響,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往往處於劣勢,並由此產生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觀念,這些觀念在接下來人類發展的歷程中牢牢根植於人們的思想。而作者卻在人類有能力對自然產生影響力的大發展時代提出“人與自然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觀念。在人們狂熱追求發展時給人們醍醐灌頂的一擊。

我們從適應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將自然佔為己有,向自然索取施虐,卻從來不為自然做一絲奉獻。面對着各種以壞境破壞為代價的物質利益,人們不斷妥協。導致了現在分類壞境問題與自然災害不斷增多加劇,環境污染、氣候異常、洪澇災害、泥石流、滑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等等。如今人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所以,環境問題開始受到重視,環境保護措施才被日益提上議事日程。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迫在眉睫。

在國中地理新課標的課程目標第三部分明確表示:增強學生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在書中所表達的主旨思想正與我們的地理教學目標相一致。這也為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提供便於學生理解的實例,幫助學生儘早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希望寂靜的春天永遠不會來臨,伴隨我們的永遠是青山綠水,碧草藍天。

從我讀完《寂靜的春天》後,我每每前往圖書館讀書必得讀到兩眼發昏,頭皮發麻,飢腸轆轆才算酣暢淋漓。好像突然頓悟一樣,讀書不再是為了裝模作樣的應付公事,也不是閒來無聊才想到的消遣娛樂,而是真正在讀書這項活動中享受生活、充實人生。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趁現在還不算晚,重整行裝再踏上人生征途,讓一縷書香伴我同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