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讀後感(集合3篇)

來源:文書谷 2.2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皮囊》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皮囊》讀後感(集合3篇)

《皮囊》讀後感1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偶然一次看到這麼一句話,覺得很是有趣,就將他記在了我的小本子上。一個同學看到後,便説他有一本叫《皮囊》的書,可以借給我看,我本來並不怎麼想看,但出於好奇,就借下了。

好在《皮囊》在第一頁就以一個倔強的裹腳阿太(外婆的母親)將我拉入了特有的閩南風情的小鎮裏。這個滿嘴無牙,説話漏風,堅持自己用小腳丈量小鎮街道的高齡老太,卻在不經意中導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她説的這句話,也是這本書名字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帶着皮囊在人世間忙碌的靈魂,而這幅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得以安放。阿太的心態,給作者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也奠定了這書悲情的感情基調。

書中一個個個性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透過蔡崇達的眼睛,我看到了泛着太陽細碎光影的海面,嗅到了一陣陣帶着鹹味的拂面海風的味道,更領略到了特有的閩贛小鎮風情,那裏的人如同你我身邊熟知的每一個人,發生着你我都熟知的每一個故事。透過蔡崇達,我看到他眼裏的“他人”,也看到了別樣的人生。

我被他的這份勇敢和決絕而打動。人生匆匆幾十年,明白自己要什麼,明白自己活着為什麼,在父母日漸老去,兒女繞膝漸遠,朋友奔波離別時,能與自己愛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才是活着的真正意義,這也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活着是為什麼?生活是為了什麼?未來該怎樣規劃?也給我帶來了面對困難的恆心。

最後,以《皮囊》中我很喜歡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希望在閒暇時你翻閲這本書是,能有瞬間讓你遠離塵囂和喧鬧,能有片刻撫摸到你的靈魂,打動你的心。

“對那些我正在愛着或曾經愛過的人,我希望你明白,我多麼希望付出全部為你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們刻在我的骨頭裏,即使時光列車拖着我的肉身喲路圓形,至少你們的名字和名字牽扯的記憶,被我帶走了,這是我對時間能做的唯一反抗。”

《皮囊》讀後感2

《皮囊》主要講的是“我”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的懷念。

“我”的祖母活到90多歲,一直堅信着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所以,祖母從來不好好照顧自己,就連切菜都像切排骨那樣用力,最終把手指都切斷了。而“我”們一家人特別慌,祖母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祖母還把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讓他學游泳,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啊,不僅舅公游泳沒學好,還被鄰居罵沒良心。但祖母還一直堅信着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祖母對舅公狠心,從表面上是害了舅公,但她只是希望舅公能早一點學會游泳。

這樣的祖母讓人悲憫又敬佩,她曾白髮人送黑髮人,失去女兒。再後來,又摔傷了腿,導致不能行走,一個人靠着輪椅在家中走來走去,就是為了盼望“我”能回家。“我”也經常去看望祖母,和她訴苦,祖母有一個這麼好的孫子,我為她感到自豪。

《皮囊》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阿小和阿小》這一篇。最開始,老家阿小是一個非常文靜的男孩子,在一次考試中“我”再次獲得年級第一,老家阿小跑過來説:“你一定要好好讀書,離開這個小鎮。”這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一個從來不關心“我”的人跑過來鼓勵我,從此以後老家阿小和我的關係開始好了起來。自從香港阿小來了之後,我們仨的關係越來越好。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香港阿小回到香港去了。但他每週給“我”寫信,而“我”也會保存起來,但當老家阿小看到後,他非常生氣,並把信撕了。“我”看到後還和老家阿小打了起來,母親最後不讓“我”和老家阿小玩了。這封信裏寫下了香港阿小的住址。可見“我”和香港阿小的關係是多麼

的好。但既然他們的這麼要好的.朋友,那“我”怎麼不去香港找阿小呢?可就在一次考試中,“我”考到了香港,而老家阿小被開除了,他儲錢買摩托車從事他的漁民工作。而“我”一邊在香港學習,一邊尋找香港阿小,可是一直沒有找到。

就像劉德華所説:“人生際遇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裏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在《皮囊》裏,有的是對他成長中有所啟發的人,從而造就了他步步達成目標的人生。”我們的生活中就有這樣的“明燈”,他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朋友,我們的老師。希望他們的光亮能讓我們的人生之路更亮堂一些。

《皮囊》讀後感3

説起皮囊,想必大家腦海裏的第一個語句會是網絡流行語“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以及後來改編的種種版本……然而,這本書雖然名為皮囊,主要講述的卻是對作者的人生產生重要影響的人們,是他們的喜、怒、哀、樂、貪、嗔、痴和有些無奈的人生。

全文共計14個章節,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前五章,寫生命中的至親,外婆的母親“阿太”以及自己的`父母。其中,阿太是皮囊二字的提出者,是一個超脱的老人,奉行“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道理,由生至死始終認為皮囊是一個包袱,我們的生命本來輕盈通透,都是被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污濁給拖住,只有死去了才能來去更自如。這一部分最多的篇幅寫的是父親,年輕時壯志未酬的父親、一心想建一所大房子的父親和年邁時身體抱恙外表倔強內心脆弱的父親,然而,帶有父親的篇幅都少不了母親,所有的描述都瀰漫着母親對父親默默無聞、跨越生死般執着地愛。作者以重温過去的方式表達了對他們的懷念。

中間四章寫成長過程中記憶深刻的人,有朋友阿小、文展、同學厚朴,還有小鎮風雲人物張美麗。在這一部分,作者最先描述的是張美麗,一個因為觀念超前一直被小鎮人唾棄,最後被逼迫而死的女人,而作者成了未曾接觸卻唯一理解她的人。阿小和文展則是作者兒時的風雲人物,一個因為家世、一個因為從小成績好被視作天才,遺憾命運捉弄,一個破產被生活抹去光環、一個被偏見擊垮,最終都泯然眾人、落寞生活。而厚朴是作者的大學同學,一個用全部熱情追逐虛妄的人,最終因無法適應真實的社會生活英年早逝。這一部分,讀來充滿了遺憾和惋惜。

隨後五章訴衷腸,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對小鎮生活的嚮往和對家鄉的眷戀,表明“家對一個人來説,是永遠的港灣”。正如他所説“希望通過我的感受來説泉州、寫泉州,讓更多的人知道泉州”、“要像經營一個世界品牌來經營泉州文化”。在這一部分,“海是藏不住的”一文最短為隱晦也最為露骨地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看法,作者説“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處的方式”也是在説自己要和世界化敵為友,找到最舒服的生活方式、看最美的風景。

這本書讀起來不太開心,充斥着真實的遺憾。看這些人物的生命歷程可能無法讓你學到一種生活方式,但是會讓人反思、從而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形成這世上最美的風景——那就是一個個風格不一、自成體系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