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

來源:文書谷 3.03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篇)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

依稀記得,中學時代的我特別頑皮而母親總是“以柔克剛”地訓導我:“瑞漢,看到茶几下的兩雙髒祙子和電視機旁那三雙,我不太高興,因為我很看重整潔。”接着,她沉心靜氣地向我問道:“你是否願意將它們放進房間或洗衣機?”母親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馬收拾好雜物,這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可惜現在卻沒有多少機會感受她的“嘮叨”。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溝通方式,但《非暴力溝通》絕對不只是一本提高語言修養的書,經過一個多月的閲讀,我彷彿找到了一個“新大陸”。或許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惱,為什麼大家總是不懂我呢?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時,我建議你要學會聆聽內心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們的言語是否給別人帶來傷害?這本書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們內心的和諧、自我理解、改善關係。

美國著名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藴含着人與人之間語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簡潔,勾勒出我閲讀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在腦海中構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非暴力溝通時刻提醒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我的母親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能機緣巧合地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來培育母子間的尊重與愛,懷惴着這份難忘的經歷,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來看一些家長對孩子語言上的批評,有時候遠勝於他們肢體上受到的傷害。

當我把這本書的內容給悟透後,自己的內心莫名有一種幸福感:一次約會時,我便把它分享給女友楊曉雯,當時我潛意識只想讓她更多地運用於與顧客的語言表達上,畢竟她是做服裝銷售的,一段時間過後,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對於我們親密關係的處理上也頗有好轉,不再試圖分析對方有什麼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體會我們內心的需要,至此,我們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難得的平和。

我曾經讀過《關健對話》,但《非暴力溝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產生的來源,為什麼我們和別人對話的時候容易產生暴力的狀況?並且提供很多解決方案,如果説這本書是《關健對話》的升級版,那一點都不為過。實際上此書還可以當作改善國家政治摩擦的潤滑劑,有時候雙方在點燃戰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靜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嘗試站在彼此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尋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着解決紛爭,相信我們採取的這種溝通方式定能改變着當下乃至未來的局勢。

非暴力溝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情況,並根據自己的個人風格及文化環境做出調整,它的精髓在於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於使用怎樣的字眼進行交流。工作總結靜謐的夜色,一個人進入非暴力溝通的世界,彷彿見到了青春期的母親和現在的情人,她們倍伴着我一起成長,雖不能改變全世界,卻可以讓彼此獲得愛、和諧與幸福。這是一本終生受用書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幫助我們更好地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2

非暴力溝通的本質是心中要有愛,對他人有愛,對自己有愛,非暴力是愛的外在形式。在溝通過程中通過一種結構化的方式解讀自己和他人的內心、體會各自的感受,並將這種感受合理地表達出來,使得雙方能夠互相理解,最終實現和諧的、充滿愛的溝通。非暴力溝通的基本前提是假設人感受的一致性以及同理心,即人的基本感受是相同的,正因為人類的感受相通,所以才能相互理解。

讀這本書一方面能夠學會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這種方法,另一方面讀書的過程也是對心靈治癒的過程。書中對人心理需要和感受的剖析之精準,時常讓人覺得還真是這麼回事,如果早點知道這些該多好啊。在此,我非常感激本書作者和譯者,讓我們知道應當多注重自己內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表達這些需求使溝通能夠愉快地進行,下面列一些令我感觸較深的點,談不上感受,權當雜記吧。

1)外在的驅動力是壓力,內在的驅動力才是真正的動力。一個人如果總是以“應該”做什麼來要求自己、命令自己,那他一定會偏離自己的`內心,導致內在的分裂與不滿。就像戀人剛開始是出於對對方的喜歡,所以一切關係都很融洽。而當熱戀期過了,出於讓對方幸福這一責任方面的考慮,愛情往往變得沉重起來。

2)喜歡使用暴力的人,無論是肢體暴力還是語言暴力,是因為他內心的平靜遭到了破壞,尤其是被暴力所破壞,所以他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自己內心的和平。但暴力從來無法根本性解決問題,因為暴力不是人內心最終的需求。

3)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需要,故而真誠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靠、更長久。

4)向別人傾訴有助於瞭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有些東西在你你説出來的時候你才能更客觀、更全面地理解它。在痛苦的時候,合理的傾訴能夠避免自己被充斥在頭腦裏的各種想法所束縛。

5)最後,這本書值得時常拿出來看看,當作一碗心靈雞湯吧,需要的時候治癒一下自己的內心。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3

一、《重獲生活的熱情》

傾聽內心的聲音,解決內心的衝突。生活中,有時我們會感覺沮喪,是因為一個人處於激烈的內心衝突中,無所適從,沮喪意味着我們不瞭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及如何滿足願望。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苛責別人,而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逐漸平和。一旦我們發現自己心底深處的願望,並採取積極行動,我們將重獲生活的熱情,原來激起對生活的熱愛這麼簡單。只要捫心自問,我到底要的是什麼?然後積極行動起來。

所以,別人説什麼不重要;所以,外界什麼樣子不重要;所以,誰對誰錯不重要。關鍵是,我想要什麼?我要怎麼樣?我自己內心的需求什麼?我要變成什麼樣子?明瞭了這些問題,我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去行動,行動起來,我們就有了生活的熱情。

二、《表達感激》表達感激的方式:

A、對方做了什麼事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C、我們的心情怎麼樣

表達感謝我們往往説:“謝謝,太感謝了!”、“真是太感謝了!”如果我們聽到別人口中説出:“謝謝你,你這麼忙還把我送回家,讓我及時看到了孩子,沒再為孩子擔心,太感謝你了!”這樣的感謝和一句“太感謝你了!”心裏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樣的`。

如今我們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生活瑣事,自然也就有爭吵,情緒上來的時候會不加思索的説出一些難聽的話,發一頓火,但事實是對方並沒有因為你的發火而有所改變,還是無動於衷,最後還把自己氣的夠嗆。

前幾天姐姐和姐夫因為回家看老人的問題鬧彆扭。姐姐説:“上夜班要休息,不想去,又不是週末。”

姐夫説:“回家看爸媽還要挑時間啊?你就是不孝順。”

“我怎麼不孝順了?我給爸媽買的東西還少嗎?你憑啥這樣説我?”

就這樣兩人就吵起來了,姐夫打電話把我叫去了,我看着她們倆的樣子都有點苦笑不得,都幾十歲的人了,孩子都成人了還這樣。就跟他們説起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要學會好好説話,學會溝通,要學會傾聽和尊重對方,學會換位思考問題。跟姐夫説:“不能給姐姐貼上不孝順的標籤,會破壞她的情緒,肯定會跟你反擊啊,要冷靜,你們都用暴力語言也解決不了問題啊,只會傷害對方,有話好好説。”事後姐姐還開玩笑的跟我説:“咱家人説話是不是遺傳啊?咋都跟老爸一樣衝呢?也難怪你姐夫生氣,肯定是我説話語氣太重了,一點就着,跟個炮仗一樣,那個男人會喜歡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定要善用語言,愛自己,愛家人,把愛溶於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5

正在學習非暴力溝通,給大家分享下目前所感。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刀子嘴豆腐心”“説話直”“都是為你好”特別是親人或者是關係好的人説一些或者做一些讓自己接受不來的事或者話,用這樣的句子當擋箭牌我們只好啞口無言,以後我們可能就會越來越少的溝通。

我自己也是屬於很直容易急的人,遇到事情就容易着急,然後説話音調會太高,語氣會嚴肅,讓對方不爽,特別是我老公。相處這幾年爭吵大都是因為這,其實事情都是可以解決,大家都是受不了這個態度。這就是《非暴力溝通》講的”常常把請求變成命令“

《非暴力溝通》講的時候會列出具體事例,讓我們能真切的理解到要講的東西。

目前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區分‘觀察’和‘評論’“,與人交流時想説明觀察到的.現象,不要夾雜個人觀點金象評論。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不帶有色眼鏡看事物,不要貼標籤。

誠實的表達自己:有時候我們跟對方交流時會不好意思説,就來委婉的。聽着就不容易知道哦我麼的具體需求,只能猜測,想中彩票一樣。才對的機率很低。

4歲的女兒,看到想吃的東西會説“媽媽我很餓”,也許是剛吃過飯下樓,碰都賣冰糖葫蘆的。吃完飯的時候,奶奶回問她“希希,喝碗粥吧?”不想吃的話她會説“我在幼兒園剛吃過飯,我不餓也不渴”,轉眼她自己會去拿餅乾吃。

如果她直接“我想吃冰糖葫蘆”,我們就會給講,不可以,怎樣怎樣不好,孩子也會回了曲線去提需求。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6

文丨劉晴。對於“應該”或者“不應該”這個詞特別的不舒服,用在自己身上是打擊自己,用在別人身上是激起憤怒。

記得有一次老公的弟弟出了點醫療事故,據説可能需要通過司法部門解決,可能需要個人賠償。而弟弟個性比較寡淡,老公是個急性子,一直催促着問弟弟採取了什麼自救方式,弟弟説等科室大主任回來開會做決定。老公開始坐不住了,一個人乾着急,又急又惱地一直跟我數落弟弟對於這件事的不作為。忽然間來一句:“這件事情估計要自己掏賠償,我們應該幫忙。”如果這是這樣二話不説肯定是盡全力幫忙的,但是一聽到老公那些強勢的話,心裏的火蹭的就冒起來了,直接頂了回去了:“什麼叫應該?”心裏想:我欠他的嗎?憑什麼應該呢!

其實想想這裏這個“應該”加上老公強硬的.語氣讓我感到的是他根本不是跟我商量,甚至都不是通知我,而是強勢地向我下達命令。稍微冷靜後,想表達我不喜歡他跟我説話的方式,然而一出口就是帶着憤怒的指責。希望自己在認識到錯誤的做法後,可以慢慢有所進步。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7

知道這本書是源於一個共同愛好心靈成長的好友推薦的,那天我諮詢她事情,她很激動的推薦我這本書説一定要好好讀讀,我抵擋不了她的熱情立馬在京東上下單了。京東很快,第二天就把書送到我手裏。然而,那本書大概就在我的書架上靜靜的躺着超過了三個月,塑封都沒有開啟。

第二次,我再次遇到我的好友時,我發現跟她溝通似乎感覺更好了,很明顯的感到我的事情她都在認真的傾聽和感同身受。她依然強烈推薦這本書,而且告訴我説自己花了好多精力在學習,這一次我動心了。

這本書為什麼沒有立刻吸引我的原因,大概吃虧在書名上。看書名以為在講溝通技巧,然而我對於寫“術”一類的書並不太感冒,我喜歡看“道”。我個人認為脱離了正確的道的基礎去研究術,似乎根基不牢,有走偏的風險,而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然而我還是高估了自己,這本書其實是術和道的結合,既有指點迷津的理念,也有立竿見影的實操,很值得反覆看,反覆練。

那麼何為非暴力溝通呢?在我們的表達裏面含有四個要素:

1)觀察,這種觀察不帶任何評價,只是描述自己看到的事情。

2)感受,説出自己的感受或確認對方的感受。

3)需要,看到自己的需求或鼓勵別人説出需求。

4)請求,清晰的表達出自己希望對方做什麼,或確認對方需要自己做什麼。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練起來還是需要刻意的。

在生活當中,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我們的語言,很多時候都是評判,甚至會上升到道德評價。比如,你太不負責任了;我的孩子很懶。比如有同事對某件事提出我們認為不好的的疑慮時,我們通常會説,你太負面了。有沒有覺得這些對話裏面,對方聽到了批評,不走心,甚至粗暴。有時候我們為了表達我們的欣賞,通常簡潔的一句:你好棒!你好優秀!雖然是表揚別人的話,但是,對方聽到了空洞的應付,一樣沒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能描述詳細的事情先,再表達自己的感受,那麼這和表揚要具體到事情上的理念是一致的。

還有時候,我們也喜歡比較,比較也是一種評價。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已經太習慣比較了,我們家長為了教育孩子通常會拿鄰居家的好孩子來比較,學校會排名成績,這也是一種比較,團隊會排業績表,這也是一種比較。但是比較矇蔽了我們對別人或對自己的愛,對自己的認可。在比較的環境中,只有在比得過別人時,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是優秀的是好的。如果哪一天落後了,或者換到一個競爭更激烈的環境當中,我們沒有能走在前茅,整個人都開始變得不好了,開始焦慮,開始否定自己。雖然適當的焦慮能引發人不斷的突破自己,但是我認為深切的認可自己,知道自己的狀態更加能給人於成長的力量

再來看一下感受。本書是老外寫的,他説很多人都忽略感受,説不出感受來。而貌似我們中國人更含蓄,即使有感受也未必願意大方的表達出來,大家都怕尷尬。可見我們的語言能表達內心是太有限了。書中有個例子:一位大學生説,室友將音響的聲音放的很大,他怎麼也睡不着。作者問他有什麼感受,他説我覺得晚上不該這麼大聲。作者説這是看法,不是感受,讓他再表達一次感受,他説聲音太大了會打擾到別人,作者解釋説依然是看法而不是感受。大學生想了想,斬釘截鐵的説,我沒有什麼感受!有幾次,我看了這本書後,我問兒子,媽媽答應陪你一起去外面玩,你有什麼感受?他想都沒想直接回答我,沒什麼感受。後來多啟發幾次,他會回答,我感覺很好啊。好是個很籠統的字,我繼續問,除了好呢?很開心啊,還有呢?沒有了。

為什麼要關注感受,作者強調要傾聽自己和傾聽別人。傾聽是個技術活,我原幼稚的認為,傾聽就是人家在那説,我有能力不插話,現在看來,還需要注入情感的關注和感同身受。“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那多美好……”的確,我們一聽到別人的痛苦或難題時,大都急於給予評判,建議,説教,安慰,或者同情,詢問等等,作者説這些都是傾聽的障礙,不要急着做什麼,站在那裏,自己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如果對方覺得我們已經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會變得輕鬆,或許就會停止了談話。這個的前提是首先我們得先了解自己的感受有傾聽自己的能力,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有力量照顧好別人。

第三個是需要。發現自己的潛在需要也是一種能力。有一些話語,比如“我沒辦法”,“不得不”,作者認為這些語言表明我們在逃避責任,把自己推向一個弱者的地位。其實我們很多人沒有認識到,我們的生活,我們面臨的一切選擇,都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即使我們不選擇,也是主動的選擇保持現狀。我們需要把語言換一種説法:我選擇做…因為我想要…。書中一位老師抱怨學校的評級説,“我討厭評級,這不僅沒用,而且學生會緊張。但我不得不評級,因為這是學區政策。”作者建議她換一種説法:我選擇評級,因為我想保住工作。那位老師立刻發現對於評級這件事,她有主動的選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很生氣,因為你飯吃到現在還沒吃好,都涼了。”“我很失望,因為你昨晚沒來參加我的生日party。”多麼熟悉的句子啊,在我們生活當中隨處可見,但是很可惜這些都不是非暴力溝通提倡的方式。非暴力溝通提倡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感受自己做主。也就是,我很生氣,因為我…而不是因為你…。比如,“我很生氣,因為我看到你飯還沒吃好,我擔心你吃涼的飯會拉肚子。”“你昨晚沒來我的party,我很失望,因為我很想見你和你敍敍舊。”我想這和心靈成長領域裏提倡的,“事情的發生和我們的情緒之間並無特別的關聯,只是我們賦予事情它意義了,我們自己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這種理念不謀而合。作者説,生氣的產生,是源於我們內心沒有被滿足的需要。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發現,別人生氣是因為別人有需求,自己生氣是因為自己有需要。覺不覺的這個和“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這句話神似啊!當我們關注在什麼需求沒被滿足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傾聽自己和他人了。

第四點請求。如何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請求,也是至關重要的。文中有個例子説,一位太太和先生説:“我叫你帶瓶醬油回來,可是你忘了,好煩啊!”也許太太是希望先生馬上出去買醬油,但先生很可能以為太太在指責她。類似這種誤解應該是很常見的吧。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説話方式這麼的簡單粗暴,總以為別人都能明白我們的想法的疏於用心表達,其實都最後不僅自己失望,對方也有壓力。

請求和命令也是需要區分的。書中説,如果我們的請求沒有得到滿足,然後我們就開始責備或指責對方,那麼對不起,這個不是請求,而是命令。真正的請求是能坦然接受和理解對方的拒絕的。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這種情況下,我們貌似目的達到了,但是我們收穫了隔閡和疏遠,對方在不情願的情況下逼自己做了事,但是對方收穫的是對自己的討厭。看,兩敗俱傷,這實在是我們不願看到的結果。

這本書寫的很實用,推薦給感興趣的朋友。作者總結,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別人,而是在誠實的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交流。全書提倡愛自己愛他人,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這裏,我只是寫了一點點感悟,如果你有機會靜下來親自看幾遍原書,一定會有更多心得和巨大的收穫。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8

這個周的學習讓我知道,不僅要體會到自己的需要還要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書中説的家庭主婦的例子就跟現實的我一樣,先把情緒發泄了,事情還得自己做,然後還覺得委屈。

學習以後,可能還是控制不住發泄情緒了,但是我會馬上意識到,會心裏問自己,我的需要是什麼,我希望對方做什麼或者給我什麼樣的反饋。很多時候,我對自己太苛刻了,不寬容和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所以才會出來很多情緒,然後把這些情緒歸責於別人。我應該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責。

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對別人提出請求的話,應該越具體越好,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讓對方瞭解我們的目的,有助於溝通的進行。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請求和命令的區別,這也有助於我去理解PET這本書中用第三法跟孩子做出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如果我提的方案被孩子説No了,我要用心去體會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是什麼使他無法説Yes,除非我充分體會了什麼妨礙了他同意,我不會試圖説服他。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9

之前沒有意識到,語言是一個tricky的工具,這個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當,會帶來多大的誤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於是我尋求這本《非暴力溝通》的幫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時存在的種種問題,確實收穫很大,讓我對溝通本身有了全新視角的認識。

這本書不是一本討論語言技巧的書,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話術,不是教你如何説話更好聽。書中強調通過溝通,將對話的重心落在體會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這不正是我們溝通想要達到的目的嗎?同時這本書講的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用觀察替代評判、探究感受背後的深層需求,這些都在教我們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內心。

通篇讀下來,我為自己過去溝通中夾雜的暴力和評判感到震驚,為自己拒絕嘗試瞭解對方感受和傾聽對方需要感到羞愧,這些問題也全都指向我對自身感受的認識不足,自己還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語言就已經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給和我交流設下了重重阻礙。

書中介紹的非暴力溝通模式,還需要通過練習得到鞏固。希望自己在未來與人的溝通中能夠做到:1、誠實的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2、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用愛和合作的.態度感知彼此,化解問題和衝突。讓身邊的人能夠感受到尊重、理解和關愛,讓自己充滿愛和能量。

《非暴力溝通》一直強調,感受是源於我們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我們對其他人言行的看法,所以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任。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例文參考》,供大家參考學習,歡迎閲讀。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0

這本書第一次聽説是在樊登讀書會上聽過,印象一般,當時對此類書抱有自然牴觸。這次在微信讀書上聽下來還是有所收穫的。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求和價值觀”。對一本書的評價亦如此。良性的溝通讓人心曠神怡,惡劣的溝通令人暴跳如雷。溝通的技巧不容忽視。只可惜,願意花時間學習溝通技巧的人並不多。為了突破自己的溝通路徑,成為一個更好的傾聽者,近來有意識地下了點功夫。遺憾的是,學習的初衷往往是尋求有效溝通,但學習之後警醒地運用,卻發現也是另一種累。累,説明還沒有掌握到位,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反省,改進。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最親近的人,學習非暴力溝通,讓你在發怒時換種表達方式,會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而且有些事沒你想的那麼糟。

自我反省,溝通不好的原因,尤其是和家人的溝通,很大因素是沒有進行非暴力溝通,急躁易激動,導致溝通失敗,不過要想熟練運用時刻運用非暴力溝通還需要做很多努力,有些章節需要認真複習,做筆記,時刻提醒着自己注意溝通的方式,默認於心,只能説努力改變吧。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與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總之,個人覺得非暴力溝通是有效的,但需要看面對的是什麼人以及什麼場合。在面對可能遭受傷害的情形時,你首先要做的是保護自己,卸下對方的武器。只有在對等的基礎上,溝通才會發揮效用。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1

非暴力溝通---用心觀察,用心傾聽,用心感受;少一些猜測與評價,少一些否定與説教,少一些命令與指責;多一些觀察與感受,多一些傾聽與反饋,多一些鼓勵與感激;客觀真實的表述所聽、所見、所想;坦誠交流,用愛主導學習與成長;滿足彼此的需要與請求,讓彼此更舒服與快樂;改善心境,滋養格局,修行人生。

從宏觀層面系統的解密華為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以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藴融合全球最佳實踐方法論,通過組織、人才、技術的持續動態變革,藉助IT信息系統實現供應鏈、技術鏈、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業務流的全球高效協同平台搭建。驚歎其戰略格局與人才格局,受人敬仰!

營銷精華---策劃,運籌帷幄。執行,需求(物質與榮耀)滿足。營銷,用户體驗。

天命---人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天命就是傾聽自己的心,用心感受生命,追隨自己的心,讓心迴歸世界之魂,用愛滋養着世界之魂,心就會為你指出藏寶之地,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願望來至宇宙的靈魂,是我們在世間的使命。我們的'使命是體驗,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異寶,又要永遠不要忘記勺裏的那兩滴油的幸福,這需要我們去創造、等待、抓住、放手,這就是生活---馬克圖布。不愧是經典寓言式小説!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2

在寒冬臘月中聆聽最美的“春天”。這是最冷的一個週四,也是最暖的一個週四。紛紛揚揚的大雪如期而至,早晨起來,白茫茫一片,學校昨天已宣佈停課,兒子還在睡夢中,看着身邊安安靜靜酣睡的小人兒,忍不住俯首親了親他紅撲撲的小臉蛋,許是擾了他的美夢,他抽搐了一下嘴角,小手深出被窩掃了一下自己臉頰,又安靜的進入了甜甜的夢鄉,輕輕地掖了掖他的被子,不禁想起了昨晚的對話。

“媽媽,我不想長大!”坐在被窩裏,兒子靠着我説。

“長大了多好啊,可以學到很多本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以為兒子懷念幼兒園的無憂無慮,開始為期末的複習焦慮。

“媽媽,我長大了你是不是就變老了?”兒子坐起身,扭頭看着我的臉,期盼的問。

“肯定了!”我摸摸他的頭回答。

“雖然我想做很多事情,但我還是不想長大。”兒子對我的回答有些失落,撅着最開始賭氣的樣子,我不明他氣什麼?

“你是在擔心媽媽變老嗎?”我試探着問他。

“媽媽,你的媽媽在哪?”兒子問的我有些心酸,我是遠嫁,一年半載回孃家一次,兒子從小爺爺奶奶帶帶,對外公外婆沒有太大的概念。

待我回答之後兒子又説:“媽媽,我覺得你好可憐啊,你都不能跟你媽媽一起!”

我這才明白,兒子不想長大,是怕長大了就要與我分開。我安慰他説:“沒事,你長大了就不需要媽媽照顧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

兒子擺擺手,着急地説:“不是的,不是的!媽媽,我是想到你沒有媽媽照顧好可憐,我怕我長大了離開了你,你就更可憐了。”兒子的話似一股暖暖的.氣流,氤氲我心。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在一開始討論這個問題時,就打斷兒子,實際是中途我確實有強制中終止話題的打算,因為我兒子經常會跟我説:“媽媽,我不想變老!”、“媽媽,我不想老死!”之類的話。小小的年紀,小小的腦瓜,裝的東西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他奶奶每次聽到他説“老啊、死啊”之類的也是很忌諱,所以我們每次都沒有讓這個話題繼續下去,而是用斥責或轉移話題終止。

《非暴力溝通》第七章中,告訴我們要用全身心傾聽,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的體會他人,也許正是因為我放下對兒子“這個問題太沒意義”的主觀判斷,才讓我在寒冬臘月中聆聽到最美的“春天”。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3

言語之力,可以把生者活埋,把巨無霸徹底打垮。------海涅

有一段時間,感覺生活一團亂麻。為什麼那麼多煩心事?為什麼我説的話總是錯的?為什麼我的感受總是被忽略?為什麼沒人理解我?無數的為什麼,讓我每天愁眉苦臉,躁動不安。

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一篇介紹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的文章。他告訴我: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語言,不經意間脱口而出的話,在深深地傷害着我們,而我們也總是以條件反射式的不滿傷害別人,於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温暖,便因此遭到破壞。

我突然意識到,一個人的語言及表達方式對生活有着巨大的影響。我所有的問號也許在《非暴力溝通》中可以找到答案。於是,我加入了有書共讀營,希望能得到幫助。

“你瞅啥?”

“瞅你咋地?”

“就瞅你了怎麼地?”

“信不信我削你?”

這是一個網上流行的關於東北人的`一個梗,説是百分之五十的衝突都是由這幾句話開始的。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暴力溝通的例子,這樣的對話接下來很可能會引起暴力事件。

大部分語言暴力的根源,其實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將衝突歸咎於對方。而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尋求心靈的和平。這或許是暴力的蝴蝶效應吧。

非暴力溝通,又被稱為“長頸鹿語言”。之所以稱之為“長頸鹿語言”,是因為長頸鹿有一顆大大的心臟,長長的脖子讓它擁有的良好視野。長頸鹿在進食時能夠把刺化為自身的營養,代表着溝通順利進行,最終達成一致。

長頸鹿語言是解決爭端,讓生活和工作的溝通更加順利有效的最好溝通方式。它提醒我們專注於溝通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書中通過一系列生活對話實例,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式地迴應,既能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能尊重與傾聽他人。特別是在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可以促進傾聽、理解和發自內心的互助,讓愛和尊重重新融入生活。

人們常説:愛能使心靈的創傷痊癒。如果你希望周圍充滿愛,讓我們一起學習長頸鹿語言吧。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4

這段時間有點疲憊,心中那個懶惰的小我時常在作怪;期末孩子的學習也讓我焦慮,書讀得也不走心。

前一段時間孩子生病,落了許多課,最近忙着惡補,家裏家外判若兩人。在外面和風細雨,在家裏一看到兒子不急不憂的神態,心裏就極度不舒服,雖不是河東獅吼,勉強的微笑也是醜陋至極。兒子説我沒有耐心,我特意在他的書桌上寫了“耐心”。看到我寫了“耐心”,自己也寫下了“認真”二字,説:“希望自己寫作業能專心,不讓媽媽生氣了。”當聽到兒子的話,心中滿是悔恨。

其實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對孩子那份直執(我所期望的),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我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為我害怕失敗(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發展運行,事情到最後,並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果)所以“我”就會痛苦。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學習如何讓愛融入生活,世間最大的誤區不是不愛,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觀察,道德評判,比較,強人所難),世間最大的欠缺、比愛還奢侈的,是“懂得”,給予對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給予對方我們想給予的。

説得直白一點就是心態的建設,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15

在看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後,我經常會回憶起我國中階段的生活,書中講了有一些懂得“非暴力溝通”説話方式的老師,那些同學是幸運的。非常遺憾,我在國中時遇到的這位老師,他和同學們溝通的方式幾乎都是暴力的,不光有語言暴力,還有肢體暴力。

這位男老師脾氣很暴躁,尤其喜歡體罰學生,男同學女同學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體罰,同學們犯的錯,無外乎就是考試沒考好或者上學遲到。記得一位男生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被他拳打腳踢,口吐白沫,最後休學了。想想那時我們的.小心靈得多害怕,得受到多大的摧殘啊!記得有些同學大膽的和老師説,能不能體罰時不要讓學生們看到,老師説:“不行,要不怎麼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在我們小時候,家長都不大管我們的學習,也不會太關心我們在學校的情況,估計家長都想像不到我們在學校就是待宰的羔羊,這位男同學受到如此重的體罰也沒見家長找到學校。女生體罰輕一些,考試達不到目標的被打手心是常有的事。

同學中犯最大的錯估計就是早戀了,而受到的懲罰就帶有侮辱性了。男同學被帶到操場揍一頓,女同學被罰在學校跑操時讓她站操場邊,全校的師生都看見了,每個跑操的人都會問那個女生為什麼站在那裏,然後就會有人告訴他,因為早戀(好事不出名,壞事傳千里)。可想而知,最後兩位同學雙雙退學了。

感覺那時候同學們和老師之間是沒有溝通的,每天努力學習不是因為愛學習,而是因為害怕老師。後來畢業以後,同學們交流起來,都説恨死了那位老師,那本該美好的少年時光就毀在這位老師的手裏。那時我們都巴不得趕緊畢業,脱離魔掌。

看了這本書後,真是浮想聯翩。推己及人,希望自己對孩子對他人,都能做到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交流。學習,一直在路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