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賺錢》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4.53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躺着賺錢》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躺着賺錢》讀後感

每本書都或多或少地會有些我們喜歡的或不喜歡的地方,我的習慣是先把自己喜歡的記住,其他部分就隨緣了,當然,最好是能將不好的部分從自己的記憶中剔除出去。

整篇文章主要講了理財觀念、全局意識、基金常識、股票常識四個部分。

理財觀念

跟所有事物一樣,理念永遠比細節更重要,因為理念決定了我們是否會做正確的事兒,細節決定了我們是否能正確地做事兒。

首先,我們要想清楚到底要分配多少精力到理財上面,只有抓住了重點,才能整體收益最高。作者舉了個例子很形象:小A月收入8000元,有存款4萬元,怎麼來評估理財的精力分配呢?

當前我們把錢放到常見的理財產品裏面收益大概是5%,如果把小A看做是一項資產的話,那麼他自己本身這份資產每月產生的收益是8000元,反推出小A的身價是8000/5%*12=192萬元。所以要花多少精力來投資到自我成長,花多少精力來理財就一目瞭然了。

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説,讓自己成長,提高投入才是最划算的投資,個人的增值速度要遠快於理財的收益。雖然如此,我們還要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財商,雙管齊下,才能最終實現財務自由,老有所依。

再者,就是年化收益率目標定在多少最合適?這裏我也只轉述作者的觀點,因為以當前自己的理財能力,我實在是沒信心達到她説的這個值。

作者的邏輯是至少要跑贏CPI+GDP的增長速度之和,比如20xx年,CPI=1。6%、GDP=6。9%,那麼也就是理財的目標至少要為8。5%。不過她的思路是沒有問題的:單純跑贏CPI,只能保證30年前我們能吃上一斤豬肉,30年後依然還能吃上一斤豬肉,但是並不能跟上這30年社會財富增長的速度。

30年前人們的生活水平遠不如現在,那時候吃上一斤豬肉的感覺可能跟現在吃上一塊阿根廷進口牛排的感覺差不多,而現在滿大街的人都能每天吃上豬肉,所以顯然生活水平是下降了。

而作者的理財目標是20%收益,她的意思是最好能跑贏M2增速(M2指的是廣義貨幣,近十年的增速平均為17。22%),這樣不僅能保持正常的生活水平,連貨幣超發的風險都能屏蔽掉。

最後,就是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投資偏好,把風險設置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方法很簡單,不管投資了什麼產品,如果自己寢食難安了,那麼還是收一收比較好。不少人選擇理財產品,只看見了年化收益率20%,卻沒注意看見這個產品歷史最高虧損值高達60%,光看賊吃肉,沒看賊捱打。這就跟選擇伴侶一樣,光看人家妹子長得好看了,卻沒注意這妹子好吃懶做,邋里邋遢,早晚都要分手的(不過我個人堅持認為女神們各個方面都是優秀的,不要拍磚)。

宏觀意識

很多的時候我們過分聚焦特定的理財產品,卻忽略了整體的經濟形勢,就像個人的發展不可能超越歷史時代,理財產品也是一樣。

M2增速20%、人民幣貶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甚至是台灣地震,這些看似跟我們毫不相關的信息都在實實在在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人民幣貶值意味着我們的購買力會受到剝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意味着製造業的原料成本會上升,企業利潤縮減,產品價格就會上升,股票形勢也會受到影響;台灣生產了全球15%的芯片,地震會影響很多IT企業的產品上市速度和成本,那麼蘋果、戴爾這樣的企業利潤就會下降,相反使用三星芯片的廠商優勢就會提升,這些都會體現在股票和商品價格上。

另外,我們每天看電影,比如最近最火爆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票房3天就破10億,相關影視公司的股票都是連續漲停;我們喜歡的商場、超市以及衣服品牌,它們背後的資本我們都可以關注,既然大家都喜歡,那麼它們就是有價值的,背後的資本也勢必跟着賺得盆滿缽滿,所以我們不妨順手買個股票,沾沾人家的光。

如果這些東西我們並不擅長,那麼我們可以關注自己熟悉的領域,試着投資一下那些我們熟知的好企業,在細分市場反饋良好的品牌股票是大概率會賺錢的,我們可以同時持有自己企業和競爭對手企業的股票,享受行業發展的紅利,不管他們是誰,我們只選擇優秀的、有前途的。

春節回家過年的時候,跟小叔叔一起聊天,他講到賣給自己房子的那個房主就是深圳的一個國小老師,她覺得深圳的基礎教育可提升空間很大而且自己所在學校的校長教育理念又非常先進,於是她堅信她們國小所在區域的學區房會漲價,靠着那個執念這些年省吃儉用買了幾套房,現實也確實給她發了一個大大的紅包。

可能房子漲價的這個事情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但是這樣的思路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如果實在對那些天花亂墜的理財產品無感,不妨多留意下身邊的各種機會。

所有這些觀念開始建立之後,我們再去關注選擇理財產品的技巧,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基金常識

這裏我們只介紹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指數基金三種,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可以從股票部分學習,不做贅述。

貨幣基金

1970年,基金投資的門檻動輒幾十萬美金,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養老基金—“教師年金保險公司”現金管理部的主管Bruce R。Bent在詳細考察了金融市場後產生了“讓小額投資者享有大企業才能獲得的回報率”的念頭,同時擁有高流動性。

1972年,他創立了Reserve Management Corpgon公司,購買了30萬美金的高利率定期儲蓄,同時以1000美元為單位出售給小額投資者,就這樣,第一隻貨幣基金誕生了。

貨幣基金,俗稱貨基或火雞,這類基金是被政策規定不能投資股票類資產的,所以説貨幣基金中的大部分錢也是放在銀行的,區別在於貨幣基金百億級別的資金規模很容易跟銀行談判,獲取遠高於散户能拿到的利率。一旦銀行遇到錢荒,貨幣基金更可以“趁火打劫”,賺銀行一筆。

同時,因為貨幣基金的資源池很大,彈性比較好,所以除了大部分錢放在銀行存款外,還能拿出一部分錢購買一年期的債券、逆回購、央行票據這類風險特別低、價格波動很小的資產,實際上就是買了一部分定期的理財業務。除了極個別的擠兑情況,貨幣基金都可以用活期部分直接滿足散户零取的需求,既滿足了高流通性,又獲取了遠高於銀行存款的收益。

貨幣基金的收益跟銀行是否缺錢息息相關,不同貨幣基金之間的收益差距不會太大,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可以首選規模大、流通性好、散户多(不會出現大額存取,更穩定)的基金。

債券基金

債券基金,是指專門投資於債券的基金,基金資產80%以上投資於債券。,在國內,債券基金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通常,債券為投資人提供固定的回報和到期還本,風險低於股票,所以相比較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具有收益穩定、風險較低的特點。

債券基金分為純債型基金、一級債券基金和二級債權基金。純債型基金是隻投資於債券的基金,本金的安全更有保障;一級債券基金以投資債權為主,其中20%以下用於購買一級市場的原始股;二級債券基金以投資債權為主,剩餘的20%用於購買交易公開發行的股票或其他金融工具。從安全性角度講,純債型基金>一級債券基金>二級債券基金。

債券基金所投資的債券,是固定收益證券,票面上規定了固定利率,因此債券基金的收益會與市場利率呈負相關,市場利率上調時,債券基金的吸引力就會下降,因為大家沒必要再犧牲流動性來購買債券了,反之則上升。

另外,債券具有固定回報,到期會有可歸還固定本金,所以債券基金的風險相對較小,收益較為穩定。和單純投資債券相比,債券基金的轉讓贖回不受時間限制,在流動性上更具優勢。總的來説,債券基金風險小,收益也相對微薄,因此債券基金較適合不願過多冒險,謀求當期穩定收益的投資者。

指數基金

在金融市場上預測某一隻股票的漲跌非常困難,但是有一種基金則是依葫蘆畫瓢,使得預測漲跌變得相對容易,它就是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是指跟蹤某一種指數表現的證券投資基金,所謂指數,是一種統計數據,根據採樣的股票或者債券的價格進行設計並計算,常用來衡量市場的波動情況。而指數基金則是通過購買該指數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成分股,緊密跟蹤指數的變化,獲取盈利。一般可供參照的指數主要有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等等。指數上漲,則對應的基金收益上漲,反之,則下跌。

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説,指數基金管理過程受人為影響較小,不會因為基金經理的平庸或者人事變動帶來風險;採用跟蹤指數且不經常換股的策略,所以管理費用相對低。

由於指數基金廣泛地分散投資,任何單個股票的波動都不會對指數基金的整體表現構成影響,從而分散風險。此外,指數基金所跟蹤的指數一般都具有較長的歷史可以追蹤,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指數基金的風險是可以預測的。

指數基金風險相對較小,業績透明度相對較高,總體來説,與其他股票基金相比,指數基金風險可控,收益中等,非常適合不喜歡鼓搗股票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小白。再囉嗦一句,投資指數基金的基本原則就是身邊沒人談股票的時候就果斷買,連保潔阿姨都開始談股票的時候就可以拋了。

還記得上一篇中提到的最簡投資組合吧,本書的作者也提到了這個算法,都是滬深300指數、中證500、納斯達克100、標普500的組合,通過降低資產類別的相關性來降低投資風險,而且這個模型的近十年收益確實不錯,不妨一試。

股票常識

學完這一章節,主要的感悟是自己要再好好審視下投資組合,趁着年輕抗風險能力強,增加高風險投資的比例,以前的投資穩妥的簡直像個老大爺。其他的套利思路感覺並不來電,所以不做贅述。

選擇第一隻股票的時候,可以參照上文中講的邏輯,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或者是自己生活中高頻接觸的企業,總之,原則就是挑熟悉的買。如果大家都在盯着火爆的企業,我們可以稍微延伸去看看這些企業對應的產業鏈,別人都去淘金的時候我們可以賣水。

債券是最接近經濟核心的一塊市場,因為它大都是政府、大型企業發行的,對市場利率的變動十分敏感,上文提到過,債券的收益跟市場利率呈負相關,所以當債券收益提升的時候就意味着市場對未來持悲觀態度,那麼股票市場可能就要跟着遭殃,這時候最好就清倉跑路。

作者強調的一點可能是大家平時都不太在意的地方,就是交易費用,大部分散户在股市中不掙錢的原因,除了被割韭菜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交易太頻繁,每次交易的佣金和印花税都足以吞噬掉我們大部分的收益,所以需要格外放一分注意力。

結語

連着讀完《好好賺錢》和《躺着賺錢》,深切感受到自己對投資市場上的概念越來越有感覺,雖然兩位作者的思路不同,但很多東西都是可以相互校驗的。我想再連續讀上幾本書,就能慢慢培養出對這些概念的辨識能力,就像吃的餐館多了就知道哪家好吃一樣。

《躺着賺錢》給小白科普了太多套利的小技巧,但是在選擇基金和股票的基本功上面篇幅不足,這些套利的技巧性操作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作者是通過自己開發的一些自動化軟件進行管理的,個人認為不太適合普通人,所以就不做總結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