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傅雷家書讀後感13篇

來源:文書谷 2.2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優)傅雷家書讀後感13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的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弗羅姆

雖然爸爸書架上的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弗羅姆的《愛的藝術》我並沒有真正地讀懂,但讀過《傅雷家書》後我相信:愛是一種能力。

我讀過不少家書,其中都不乏充滿父愛母愛的教子名篇:諸葛亮的《誡子書》“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和擔憂;《曾國藩家書》“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我讀出了曾國藩對子女教育的嚴格和自律;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中“我只能,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會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希望陽光照過來,照亮你藏着憂傷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見盡頭的路”,我讀出的是平等與真誠。那麼,同為家書集的《傅雷家書》到底傳給了我們什麼愛的能力呢?

《傅雷家書》這本書是翻譯家傅雷給兒子傅聰的家書合集。因為傅聰在海外漂泊,所以傅雷只能和傅聰用書信聯繫。在傅聰遭遇低潮時,傅雷對他説:“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他鼓勵兒子振作起來,不要被人生的低潮打倒。在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中傅聰得了第三名,這是東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賽中取得的傑出成績。傅雷在給兒子的家書中表揚的句子沒有太多,話鋒一轉,又當起了“黑臉”:“多少迂迴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你今日的成功。我時時刻刻都要提醒你,想着過去的艱難,讓你以後遇到困難時更有勇氣去克服,不至於失掉信心。”傅雷還給了兒子有關於藝術的建議:“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裏,會缺少反省的機會。”父親的這種種苦心和疼愛相信傅聰都能感受到。

在傅聰的成長之路上,家庭對他有着極為特殊的影響。他曾多次説過,自己的成就離不開家庭給他的教育,無論在藝術道路還是人生道路上,父母一直是自己的兩盞明燈。

在傅聰的記憶裏,父親傅雷是一個為人處世認真,嚴肅,一絲不苟的人。傅聰長到學齡時,上海正被日本侵略軍包圍,傅雷就親自編寫教材,給傅聰嚴格制定課程,在家親自教他。傅雷既是嚴師,更是嚴父,他對傅聰嚴格的品行教育細化在生活的每個方面:就餐時,傅雷會注意傅聰的坐姿;小時候,傅聰只愛吃肉,不愛吃菜,父親曾為此罰他只能吃白飯。但傅雷也不是一直這樣“不近人情”的,有時傅聰練習鋼琴,彈得累了,離開琴譜奏出自己編的調子來,傅雷聽到了非但沒有罰他,而是鼓勵他再彈一遍剛才自創的曲子,並且親自用空白的五線譜將這個曲子記錄下來,説這是極好的創作。傅雷在對其品德教育嚴格的同時,小心呵護他的藝術創造力。我認為,把握好“嚴”與“鬆”的度,這是一種愛的能力。

身教重於言教,這也是一種愛的能力。有一回,傅聰寄來的信筆跡不夠端正,傅雷在回信時,特意選用了比平時小很多的一張信紙回信,依舊做到了將字跡寫得整整齊齊,以此來督促傅聰養成書寫工整的好習慣。他説:“日常瑣事要做到乾淨利索,寫信也是。做人的風格應該是一致的,否則就是不調和。”

回想起父親給我的幾封家書,我也是感慨萬千。我的父親工作很忙,出差在外偶爾也會通過家書的形式跟我溝通提醒。傅雷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而我的父親也在給我的信中告訴我“不要為小的失敗而難過,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戰勝困苦的過程”;傅雷在家書中表揚兒子“為新中國創造了一個輝煌的世界紀錄。”而我的父親也是這樣的,他鼓勵我“多些勤奮刻苦,少些懶惰懈怠,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傅雷還在家書中寫到“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而我的父親“期盼你成績快點提高,更快地登上年級的.領獎台,而不是天天喊口號。”……這些簡單而暖心的叮囑都表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期盼和渴望,父愛是含蓄的。

父愛又是偉大而無私的。這個寒假我看了《海洋天堂》,它講述的是一位父親傾盡所有,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感人故事;我還看了《美麗人生》,那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扯謊説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可自己卻慘死;畢淑敏阿姨的《兒子,我為什麼要打你》中説:“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席勒説過: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於血肉關係。更何況是血脈相連的父子情呢!但聯想起現實生活中尷尬惡劣的父子關係,那麼多起親子弒父的新聞報道,我的心裏十分地悲痛。愛是一種能力,在享受無私而博大的父愛母愛的同時,也請付出愛心給父母,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讓生命因為愛而更為富足!

請真誠地告訴父母:“你們養我長大,我陪你們變老!”這也是我們作為子女應具備的愛的能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着我們的天真。漸長時他們一定是苦惱的,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後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期待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捨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將這一點做到了完美。嚴師,慈父,益友,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們幾乎做到了極致。許多人説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後我卻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日記

我幾乎是帶着一種解脱的喜悦進入大學的,拋在身後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學業,還有日日夜夜相伴幾乎到膩煩的父母。在我自以為是的長大中他們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殼,是我自以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舊時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書》準備指導一下他們的教育方法,卻在讀過之後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時光。

初讀《傅雷家書》我幾乎要再三確認作者,“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説,可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於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對待兒子,他説:“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説:“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説:“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蜕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説“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説:“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説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着,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在與傅聰意見不合激烈爭吵後,他在信中這樣説道:“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説。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遠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傅雷卻能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於懺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讀懂那背後深沉的愛。

他們作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與愛戴之後不會去想擁有的,因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們並不完美,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條,他們很少讀書,他們不會要我提高藝術修養,他們與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個我。但他們愛我,那些我厭煩的嘮叨,管束,斥責,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給了我一個家,讓我無論何時都有所歸;他們給了我他們的人生經驗,讓我不必經歷他們經歷的那些痛楚;他們給了我他們能給的一切,讓我入每一個孩子般長大。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下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訴他們你愛他們,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一、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前面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老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二、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峯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後,對兒子所講評的。這裏麪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讚賞。並且在後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髮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更加輕鬆、快樂。

四、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要説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着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着重點是那裏。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於我們成功。

五、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説,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打”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裏有父親打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説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閒來無事多讀書”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但我卻很少真正做到。最近看了《傅雷家書》,真的受益匪淺,所以,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而傅雷先生寫信的目的也在書中記載的也很清楚:“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本書,不僅僅對於傅聰,對我們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總體而言,我從這本書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教育孩子,應該先和孩子成為好朋友。

其實,傅聰兒時,傅雷對他的教育是很嚴厲的,甚至可以説是不近人情的,可是他後來改進的教育方式,我認為是父母們都可以借鑑,學習的。現在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懷着當初傅雷先生對傅聰那種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揠苗助長的措施,對待孩子的心態也扭曲了,這樣只會使孩子們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如果能夠和孩子建立朋友間的友誼,我們這些孩子不但對家長的話更聽得進去,而且我們也更能理解“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這種矛盾的情緒。

第二,要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係。

現在早戀的現象層出不窮,許多中學生,甚至大學生都錯過了學習的大好機會和時光。所以傅雷先生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勸告少年得志的傅聰道:“就是我一生任何時期,腦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這樣類似的話,傅雷先生不知道在信中重複了多少,強調了多少,可見這對我們青少年是何其重要啊!而且,不早戀,是對自己,對別人負責。試想啊,我們現在還年輕,眼光、嗜好、趣味不知道還要經過多少的變化呢!現在喜歡的,不擔保一輩子都是這個口味,而且,萬一以後遇到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的呢?愛情,如果沒有上升為一種“親情”,真的不可能一輩子!説出來的話,就意味着要一步步地去實現,不然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別給太多的承諾,因為你真的不一定做得到。除非你真的想歌裏唱的'“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不然,勸告你,還是不要早戀,這也是於人有益,對人負責的事。

第三,成功者,必是能夠忍受孤獨的人。

忍受孤獨,是一件十分讓人痛苦的事了吧?現在很多人,都玩起了什麼qq農場,qq牧場的,就是為了打發時間的吧?可是“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麼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温暖。”所以,為什麼不選擇在孤獨,無聊的時候聽聽音樂,看看書,寫寫信,跑跑步,甚至打電話給朋友嘮嘮嗑,也是很不錯的,起碼還可以聯絡一下朋友間的感情。時間過得很快的,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

第四,養成寫東西的良好習慣,也是讓我們一生受益的。

通訊工具越來越發達了,所以,很少人會寫信。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什麼都解決了,什麼事情都交代清楚了,可是信帶給人的那種感覺,是這些都無法代替的!不然,現在怎麼還常常有人寫情書?傅雷先生也説了:“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在會有系統,日子久了,也就放過去了,甚至於忘了,豈不可惜,就為這個緣故,我常常逼你多寫信,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認識的訓練。我屢次要你生活正規化,學習規範化,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如何能鞏固已有的成績?而且作品的瞭解與掌握,就需要長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所以啊,如果你不愛寫東西,起碼在表白的時候,把用短信、電話的方式,改成寫情書吧,因為情書更能把你心中的愛慕之意表達的淋漓盡致!

當然,不能忘了傅老先生的“赤子之心”,這是強調最多的了。

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傅雷家書》真的是很值得我們去看的一本書,如果我的文字能引起您閲讀原著的興趣當然是最好了。因為“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篇文章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本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讀過了傅雷家書,我收穫的彷彿是整個世界。

有人説三國時期就有《家訓》,南北朝有《顏氏家訓》,清朝有《曾國藩家書》,現代有《傅雷家書》。可見《傅雷家書》產生的影響之深遠。即使迄今為止我並未讀完,但單是我讀到的,就夠我細細品味了。與其説它是一本書,一部父子心靈的對話史,倒不如説是一個人所必須經歷的人生,跌跌宕宕,逐步成熟的人生。同時也是一曲質樸而高貴、淌進心底的生命之歌。

由書中可知,傅聰從小就受到藝術的薰陶,學習的條件也比同時代的青年人好了不知多少,當然還有傅雷先生極其嚴苛的教育——所以,傅聰的出國留學似乎成為了必然。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就連傅聰這樣受萬人景仰、當之無愧的天才,有時也會悵惘,也會不知所措,甚至於生活也是有瑕疵!這與我平常所認為的無所不能的“天才”這一概念相悖。其實仔細一想,也合情合理。所謂天才,只不過是我們眼中所見、耳畔所聽的別人光鮮亮麗的代言罷了。在另一面,他們也是人,也是兩個肩膀頂着一顆腦袋,也要生活也要吃喝拉撒。惟一不同的是,普通人努一倍的力,他們會努兩倍、三倍、十倍!傅聰每日練琴十二小時,假設早晨六點就開始,那他得練到下午六點!當東方的太陽還惺忪着睡眼,搖擺着頭爬上天穹時,他早已靜坐在鋼琴前。每個白晝的盡頭,又是一曲,餘音繞樑。伴着西邊的日落,像是發下邀請函:明日不見不散。所以魯迅先生有句話説得特別深刻:“世界上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了。”可歎,可歎!至此,我的思想不知泛起多少洶湧的潮汛,只覺一種偉大,一種無與倫比的昇華的氣質。

九年級即臨,最近作業也繁雜無序。所以我近乎無暇讀書,精神上的養料也便告罄。悲歡情緒在心裏亂成了麻,故即使偶爾閲讀,心卻難靜。文學素養,準確來説是精神昇華,不單靠一本好書,更重要的還是要心平氣和,所以難以靜心是個大麻煩事。我原以為事情已發展到無可轉圜的地步,可直到我開始讀《傅雷家書》,我竟尋到了久違的寧靜,那種閲讀的歡愉。好似清涼的溪澗汩汩撫過心間,不覺寒氣,但覺質樸與典雅。這本書的每一頁,每一句話都是人間至理呀!一字一珠,發人深省。特別是其中有一段,傅雷先生拿歐洲古典文化的對比,作為一個門外漢,我雖沒有基礎,但仍能從睿智的文字中文化與藝術的深邃,哪怕就那麼一絲一毫,也足以讓我的精神泡在暖陽裏好好享受一番!

書中不止一次提到蕭邦的半浪漫半古典式寫作風格,而在波蘭留學期間,傅聰對蕭邦的理解也是妙極。因此,我特意找了傅聰彈的《瑪祖卡》來聽。事實上,我對音樂簡直一竅不通,故對於彈奏技巧來説我是一莽夫,那就作一個普通的聽眾來感受傅聰彈曲所注入的情感吧!自小至大,每次聽鋼琴的聲音,我都會想到倆字:高貴。那是一種可遠遠瞻仰卻不可靠近的高貴。不僅僅因為鋼琴本身就價值不菲,貴重無比。那種感覺是一種帶有宮廷氣息的輕踮着腳似的厚重。好比一位西洋貴婦,慵懶而端莊。可這曲《瑪祖卡》(當然不知道是哪一首“瑪祖卡”)截然不同,就像貴婦退去了一切華麗的裝飾,少了不敢企及的威壓,沉澱出一種純淨的,令人欽佩的.聖潔。如同那個“雨巷裏的丁香姑娘”,輕盈地,慢慢地,越來越近,然後又漸行漸遠。少了愁怨,多了一份初逢的歡喜。傅聰真的很能把握情感,像被那曼妙飄舞着的一個個音符給攝了魂,與他的演奏融合在一起,昇華,再昇華,到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極點,隨即向下,向下。連接自然,跌宕起伏,情感真摯而細膩。難怪傅聰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或許,聊《傅雷家書》就不得不提及傅雷先生與傅聰跨越無數山河的父子情深。但,我不會談——我的閲歷尚淺,還沒有足夠飽滿的感情去談。我並沒有受到傅聰那樣的從小即有的藝術薰陶,也沒有經歷過痛苦的生死離別,更未曾有那種思國思鄉的悲愴。他們的那種感情是有專利的,是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產物。在此,我只能用一句話摸摸皮毛。

兩人相隔天涯。這個父親什麼都給不了兒子,卻什麼都給了兒子……

他們的時代或許已湮沒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但這本《傅雷家書》卻承載了那個時代的蹤跡,哪怕只有一絲一毫,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無價之寶。它就像是孤寂在歷史裏的一座沾了塵的豐碑,質樸而高貴,昭示着那裏曾經的時代光輝,教誨着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踏實步伐,為遙遠卻又越來越近的未來點亮燈火。

即使碑上沾了塵,也會有無數人為它執守。

真的,讀《傅雷家書》,我收穫的彷彿是整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着我們,在身邊教導着我們。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着我們,打動着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媽媽在我讀四年級時就為我買了這本書,便沒有去好好品味。這當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讓人怎樣兼顧事務與學業。有了它,我便確定了路該如何取走,事該如何處理,人要怎樣去做。

《傅雷家書》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面對以後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為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因為自己要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分內的學習任務。做好自己,老師的作業認真完成,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父母多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理解你,懂你。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女兒在一箇舊抽屜裏翻出一沓信件,問:“媽媽,這是什麼?”“信啊!”這是幾封我學生時代與同學、家人往來的書信,算起來也有十多年了,如果不是女兒正值喜歡到處亂翻的年齡,那麼我早已想不起來它們的存在了。如今,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無時差、無距離交流方式已融入我們的生活圈。這些書信正如久違的老朋友般變得有些陌生。當再度翻開這些書信時,那綿綿親情、年少的彷徨和曾經的籌措滿志卻又如長了翅膀般從片片紙上躍入眼簾……在歷史的長河裏,書信在為我們傳情達意、交流思想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那些飽含真摯情感的家書更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時代風貌,展現了人們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傳遞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家書中為人們所重視、談論得最多的是關於子女教育問題,當代的《傅雷家書》就是其中的典範。翻開《傅雷家書》我們很容易從字裏行間感觸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感受到一位翻譯巨匠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從1954年傅雷的兒子傅聰赴波蘭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並留學起到1966年5月,傅雷夫婦尤其傅雷先生堅持給兒子寫信。在《傅雷家書》中摘編的186封書信裏,從那質樸的字裏行間流露着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的愛。

在傅聰童年,傅雷先生對其嚴格管教,令常人不為所認同。但當父子分別,年少的兒子獨自遠渡重洋留學之時,那種為人父的舐犢之情又是怎樣的溢於言表啊!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晚的一封信中,傅雷先生這樣寫道:“昨夜一上牀,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憐的孩子,怎麼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麼相似呢?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於你今日的成就並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下去,像惡夢一般。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另一封信裏,傅雷先生又寫道:“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説,可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我們都知道,傅雷先生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因而所寫家書能夠很容易達到文情並茂的程度。但是,在讀他的書信過程中,我們卻沒有看到華麗的辭藻,只是從這些毫無做作的、平實的文字裏感觸到一位父親的真摯感情!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着藝術與人生,在藝術道路給予孩子客觀的的評價和精心指導。從閲讀中我們很容易體會到,在那個需要書信的時代,家書成了遠隔千里之外的父子倆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正因為這些家書的存在,讓我們看到父子倆在音樂、戲曲、詩詞以及異國他鄉的文化禮節等諸多方面的交流,讓我們今天依然能夠通過閲讀得到一代翻譯大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對文化藝術領域各個方面的深刻見解,讓我們能從更深層次去理解那些藝術作品。

在傅雷先生看來,他給兒子寫信的作用在於討論藝術、激發青年人的感想、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因此,我們看到信中寫道:“你的情形與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才算是真正的感激!”再如:“哪個人教育一個年輕的藝術學生,除了藝術以外,再加上這麼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來播的種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開花結果——我指的是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我們知道你自我批評精神很強,但個人天地畢竟有限,人家對你的好評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見才能使你進步,擴大視野:希望用冷靜和虛心的態度加以思考。不管哪個批評家都代表一部分羣眾,考慮批評家的話也就是考慮羣眾的意見。你聽到別人的演奏之後的感想,想必也很多,也希望告訴我們。爸爸説,除了你鑽研專業之外,一定要抽出時間多多閲讀其他方面的書,充實你的思想內容,培養各方面的知識……爸爸還希望你看祖國的書報,需要什麼書可來信,我們可寄給你。”我想,這些語言文字很能讓年少在外求學的傅聰明白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正因為有這麼一個偉大的父親,才將傅聰造就成為一位“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過《傅雷家書》後,我在想:不知道等到我的女兒認字了以後,我還會有機會、還會靜下心、還能夠有提起筆給她寫信的機會嗎?時代變了,交流方式也悄悄地變了,那些需要靜下心來、需要加以斟酌、需要抒情言志,需要將如泉湧般的思潮付諸於紙張的家書還會存在嗎?我的孩子還會願意翹首等待、耐心閲讀那些寫着父母“嘮叨”的家書嗎?我想,一封emil的速度已經不再會讓我們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同感,但是那飽含着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之道;讀書治學、立身成長之道;理家聚財、和親睦鄰之道;做官任仁、經邦治國之道等諸多方面的家書所傳達的中華民族美德還是需要我們竭盡所能去代代相傳。好的家教、好的家風、好的家道是成就中華兒女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軟實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所有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疑問。

傅雷用個人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疑問,全部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意見。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不能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辦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能不能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辦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瞅出傅雷是一位對個人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個人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讀後感《所有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是啊,由於寫下的'一切文字全部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便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並且是他敢於剖析個人,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便是傅雷個人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便是凡事多從"為啥"的角度思考疑問,從而瞅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瞅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全部很有成便。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説:"人類的命運,操縱在個人的手裏。"我們全部渴望成功,期望做一番大事業,這便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便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給我説您全部邁向成功的辦法和技巧,幫助您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您輝煌的人生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能不能説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便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曉得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不能通過這本書瞭解個人的父母,父母能不能通過這本書瞭解個人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並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全部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個人的頭髮全部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能不能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不能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懂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豈無萬里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家信裏的每一句話,無不透露着父母對孩子的愛。

距離再遠,遠的只是萬水千山。《傅雷家書》裏一封封的家信背後承載着傅雷暨夫人朱梅馥對遠在萬里之外的遊子傅聰的關懷,關懷他的為人、生活、藝術,關懷他的苦悶、開心、感悟。傅聰和他的父母之間的感情不因空間的阻融而削減半分,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也許血濃於水的親情便是這樣,就算不能天天陪伴在一起,也能念茲在茲互相放在心上。

在讀着傅雷寫給傅聰的家信時,我也會不自覺的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十多年來父母對我的點滴付出。大概因為人的有些感情是相通的緣故吧!看到信中傅雷對傅聰的殷切期望,我似乎也感受到我的父母希翼我成人成材的心情;看到傅雷因為傅聰沒有處理好工作和休息的關係而擔心不已時,我彷彿也聽到我的父母平日裏要我多注意身體的細語叮囑。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就是帶着這樣一種體會傅雷也體會我的父母的心情把《傅雷家書》看完的,回過頭來發現感觸非常多,也多了幾分對自己的父母的理解和感恩。

在樓適夷寫的《傅雷家書》代序中他提到:“傅雷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訂定日課,一一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大概這個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便是以身作則。我的父母都是農民,父親唸書到國中便輟學回家,母親沒念過一天書(受當時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三個舅舅都可以上學,唯母親不能),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父母是農民或學歷低而自卑過,相反,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幸運生活在農村,幸運有樸實的農民父母,同時也暗自歡喜自己的童年可以輕吻土地的氣息,感受大自然的`真切,可以在落日餘暉下看牛羊成羣走在路上,在青草芳地裏看蝴蝶嬉戲留影。從我的父母身上,我學到了書本上所不能學到的知識,那便是每一箇中國農民身上所都有的勤勞、樸實、能幹的品質,從小到大,他們在我的記憶中總是身體力行的詮釋着這幾項可貴品質的力量,給了我很大的影響。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這是《孝經》開宗明義章裏的一句話。《傅雷家書》中傅聰的父母,從通信起到最後一封信,有一句話一直貫穿於其中——便是傅雷的父母希望傅聰多保重身體。一九五九年傅雷就囑託傅聰要多去郊外走一走,多親近大自然,但傅聰沒有聽從他父親的意見,因而在時隔兩年後,傅雷給傅聰的去信中,傅雷説:“兩年來我不知説了多少次,勸你到森林和博物館走走,你始終不能接受。孩子,我多擔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綢繆,切勿到後來悔之不及”。就是在傅聰的父母去世前的幾封家信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話語。可見,我們的父母對我們身體健康的關心,無一時中斷啊!

每一個人都很可能會低估別人的能力,作為著名的文學藝術翻譯家的傅雷也不例外,他常常低估兒子傅聰的能力,為此,傅聰的母親也常常勸説傅雷不要低估兒子的能力,傅雷自覺到這個缺點後,他便發出這樣的感想:“母性的偉大不在於理智,而在於那種直覺的感情”。這種直覺的感情,我也曾從我的母親身上體會過。國中時,有一段時間,我的脾氣變得很糟糕,彷彿要以這個世界為敵,和父親講話時總會説不上幾句便引起衝突,最後鬧得父子之間很不愉快。母親以她那種直覺的感情意識到我正處於叛逆期,便充當我和父親之間的和事佬,儘可能減少我們的衝突,以免破壞父子之間的親情。母親的耐心教導和寬容使我慢慢度過了那段可怕的時期,人格也能夠正常的成長。

傅雷在男女戀愛方面的見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在一九五五年的家信中。傅雷知道兒子遇到感情上的煩惱並寫信寬慰:“你該想到,熱情是一朵美麗的火花,美則美矣,無奈不能持久。希望熱情能永久持續,簡直是狂妄;不考慮性情、品德、品格、思想等等,而單單執着於一段當年美妙的夢境,希望這夢境將來會成為現實,那麼我警告你,你可能會遇到悲劇的”。但願我們每個人都不要遇到這樣的悲劇才好。一九六二年給傅聰的家信中他又談到這個問題:“人人都有缺點,談念愛的男女雙方更是如此。問題不在於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是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相容的伴侶”。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在閲讀《傅雷家書》時我就感受到這本書的分量,我總是停下來做筆記,生怕錯過一字半句的教導。因而所寫的讀後感也只是就一些可以和我的生活聯繫起來的感想,更多的寶藏還待於我們靜下心來結合此書的教導去生活中發現。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讀《傅雷家書》感受最深的當然是傅雷夫婦對孩子的那種無私的博大的愛。傅聰從小就極有音樂天賦,20歲時留學波蘭,這是他第一次離開父母:

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宂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人都止不住流淚。敏(傅聰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今天睡午覺,剛剛朦朧闔眼,又是心驚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裏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今兒一天好象大病之後,一點勁都沒有。媽媽隨時隨地都想哭,--眼睛已經腫得不像樣了,幹得發痛了,還是忍不住要哭……

這是家書收錄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對孩子要求極嚴,他為人極為嚴肅,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情深意篤,相敬如賓。就連她也説有時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備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強,一生追求藝術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聰年少氣盛,更是一個“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人,所以導致後來的父子反目,傅聰離家出走。其實還是性格使然。但這件事對傅雷的打擊很大,在這封家書裏傅雷表達了作為一個父親的真誠的愧疚之情。自從有了元元之後,我身兼老師和父親的雙重身份,對傅雷的這種感情應該説是體會更深。我現在明白了並且有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也許有的人不會同意,那就是:一個沒做過父親(母親)的人也絕不會是一個好的老師。在我看來,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師是相通的,他們面對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對象,並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師手中有一種權力,這種權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擁有它是天經地義的一樣,所以我們有時就不免濫用這種寶貴的權力而做出一些讓人後悔的事來。傅雷其實就是這樣,他可能覺得作為父親,管教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做父親的擁有不容質疑的絕對權威,他不允許兒子來挑戰這種權威。其實做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試想想,當老師這麼多年,做出的傷害學生的.事情還少嗎?給他們帶來的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傷痛還少嗎?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再看這一封: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説,可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這哪裏是一個著名的翻譯家、藝術家寫的文字呢?這分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鄰家老者對孩子的喃喃細語、絮絮叨叨啊。但就在這些樸實無華的文字裏包含着父母對兒女多少的愛戀和期盼。我讀這些文字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同樣的道理:做兒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做父母的這種感情。

兒女的婚姻大事歷來是父母最關心最操心又最擔心的事。傅聰英俊瀟灑,身材修長,才華橫溢,温文爾雅,更兼藝術家的氣質和稟賦,多少女孩子對他表達愛慕之情。加之一個人長年在海外,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孤單和寂寞可想而知。做父母的深知這一點。但是為了孩子的事業,他們苦口婆心,循循善誘,一封封家書就像温暖的火種不僅安慰了異鄉的遊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儘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藝術中去。你周圍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你別忘了,你字誓要做幾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愛方面要過幾年僧侶生活,禁慾生活的!這一點千萬要提醒自己!時時刻刻防自己!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讓自己的熱情升高之後再去壓制,那時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親愛的孩子,無論如何你要在這方面聽從我的忠告!爸爸媽媽最不放心的不過是這些……

再看看媽媽寫給兒子的話:

幸運的孩子,你在中國可説是史無前例的天之驕子。一個人的機會,享受,是以千千萬萬人的代價換來的,那是多麼寶貴。你得抓住時間,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國家。不要忘記了祖國千萬同胞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為人類的幸福而努力。尤其要想到目前國內生靈所受的威脅,所作的犧牲。

這才是真正的愛、博大無私的愛!這是拋棄了狹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愛。在最隱私最坦誠的家書面前,傅雷夫婦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現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道德和良知。這種高尚的品德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積澱下來的優秀文化,是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可惜在現在的時代我們漸漸離它而去了。傅雷夫婦堪稱天下所有為人父母者學習的楷模。

花了一個月時間,利用晚上休息前或其他一些零碎時間完成了《傅雷家書》一讀。

當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父母,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細細品味起來,那一句句看似是斥責的話語,無一不藴含着父母對我們的愛;那一句句提醒,無一不藴含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從《傅雷家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母對孩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的愛。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孩子們的精選書信,最長一封信長達7000餘言。這本書是中國現代最經典的家教版本,裏面的每一封家書都充滿傅雷先生的“拳拳父愛”之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個博學且具有豐富情感的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細心引導和健康成長的期待。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傅雷是一個翻譯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正因為如此,他對兒子的要求也更為嚴苛。他對兒子做人方面,生活方面,藝術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建議。傅雷與兒子無話不談,談生活、談藝術,他向朋友一般給予兒子平等的意見,全方面為兒子着想,即使生病了也不忘堅持寫信,為的就是給異國的兒子謀取幸福的生活。這份望子成龍、細膩,為兒子苦心造詣的父愛令人動容。

這又不免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與傅雷不同,他既不是一個教育家,也不是一個文學家,跟我也不是無話不談,但是我知道,他對兒女的關心絕對不比傅雷的少。是的,天下的父親,有哪個不是愛自己的兒女的呢?説實話,其實我是很少關注父親的,從小到大,寫感謝信、説什麼親暱的話,似乎都是給母親的。我現在才發現,自己讚頌母愛的同時卻忘了父愛的偉大。仔細想想,父愛就像一座山,默默地奉獻着。父親説的話也許沒有所謂的“我愛你”,也沒有體貼的温馨的話語,但那一句句普通的話是那麼的樸實無華卻又令人受益匪淺。父親雖然看起來嚴厲,但他一直默默地關心我,呵護我,做我最堅強的後盾,這難道對我來説就不是深沉的父愛嗎?父愛難道就一定比母愛的少嗎?不是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母愛像水,無縫不入的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父愛像山,在我們無助時是我們的堅實後盾。他們對我們的愛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但他們都是最愛我們的人,最關心我們的人。所以,我們是否只記得母愛,而忘了這如山的`父愛?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一直都忽略了父親的愛,那從現在起,我一定要拾起這份虧欠了,千萬不要等父親老了,才想起他的那份愛孤獨了太久太久……

這本《傅雷家書》令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父母無私的愛的同時,重新體會到父愛的深沉與偉大。

x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傅雷家書讀後感:《傅雷家書》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説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傅雷家書》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久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我們藏在羽翼下,留意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着我們的天真。漸長時他們必須是苦惱的,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後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期盼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捨徘徊,尋找一個適宜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將這一點做到了完美。嚴師,慈父,益友,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們幾乎做到了極致。許多人説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後我卻更期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我幾乎是帶着一種解脱的喜悦進入大學的,拋在身後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學業,還有日日夜夜相伴幾乎到膩煩的父母。在我自以為是的長大中他們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殼,是我自以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舊時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書》準備指導一下他們的教育方法,卻在讀過之後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時光。

初讀《傅雷家書》我幾乎要再三確認作者,“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但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能夠和你説,但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於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對待兒子,他説:“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轉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能夠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説:“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説:“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蜕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説“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應對此刻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阿。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説:“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説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應對感情的選取,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忙:“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思考,勿被感情矇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着,必遭之後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在與傅聰意見不合激烈爭吵後,他在信中這樣説道:“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久對不起你,我永久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説。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久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傅雷卻能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於懺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讀懂那背後深沉的愛。

他們作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與愛戴之後不會去想擁有的,因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們並不完美,他們不明白教育孩子一百條,他們很少讀書,他們不會要我提高藝術修養,他們與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個我。但他們愛我,那些我厭煩的嘮叨,管束,斥責,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給了我一個家,讓我無論何時都有所歸;他們給了我他們的人生經驗,讓我不必經歷他們經歷的那些痛楚;他們給了我他們能給的一切,讓我入每一個孩子般長大。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下間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訴他們你愛他們,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一氣讀完《傅雷家書》,深切感受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諄諄教誨。那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文字,是用最偉大的父愛,用最殷切的期盼凝聚而成。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兒子傅聰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1954年,傅聰出國學習鋼琴,孤身遠在他鄉,孤獨枯寂,傅雷夫婦以家書來鼓勵兒子潛心學習,報效國家。多年來,傅雷夫婦的家書一直伴隨着傅聰的生活,學習,乃至戀愛,結婚生子。傅聰後來成為鋼琴大師,傅敏成為一名優秀的英文老師,都是與傅雷夫婦的的悉心教誨分不開的。

傅雷是兒子思想的啟蒙者,傅雷教導兒子: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一個人的機會、享受,是以千千萬萬人的代價換來的,那是多麼寶貴。讓兒子抓緊時間,苦修苦練,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

傅雷雖是一位翻譯家,但卻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博學多才。他給兒子的家書中涵蓋了哲學、音樂、美術、文學、歷史、戲劇等多方面的內容,用及其開闊的眼界讓傅聰去感受人生的博大,壯闊,讓他用這些營養去滋潤自己的音樂藝術,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他經常給兒子寄唐宋詩詞,元明散曲,讓他了解唐宋人如何唱詩,唱詞,他還經常鼓勵兒子多讀作品,去看美術展覽,聽自己的彈奏錄音,以此豐富學識,加深修養。

他希望兒子對於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希望兒子常常用這個步驟來鞏固他得來的新東西。長此做去,不但演奏風格可以趨於穩定、成熟,而且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鍛鍊。

傅雷是兒子事業的支持者,在1954年12月27日的信中,他這樣説:“一位匈牙利小提琴家的演奏,從頭至尾都是拿出譜來拉的,我個人總覺得“差些勁”。周伯伯前晌談到朗讀詩歌,説有人看了原文念,那是念不好的,一定要背,感情才混成。我覺得這話很有見地。詩歌朗誦尚且如此,何況鋼琴、拉琴!我自己教恩德唸詩,也有這經驗。凡是空口背而唸的,比看着原作念得,精神更一貫,情緒更豐富。”他希望傅聰能背下樂譜來演奏,這樣才能駕輕就熟,更深刻地表達作品。

他常鼓勵兒子多寫信談音樂問題,談自己的感想和心得,還有老師和別的教授們的意見。説一個人的思想是一邊寫一邊談出來的,藉此可以刺激頭腦的敏捷性,也可以訓練寫作的能力和速度。在1955年12月21日早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道:“多寫信討論問題,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機會,許多感性認識可以變作理性認識。你一邊寫信一邊整理思想,一邊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新觀念,無論對人生,對音樂,對鋼琴技巧,一定隨時有新的啟發。”傅雷常常鼓勵傅聰,把苦悶寫下來,相信能憑一些經驗安慰兒子。讓傅聰多多來信分析自己,發泄情緒,讓兒子有健康的心理。他有足夠的勇氣擔受兒子的苦悶,也有足夠的力量幫兒子擺脱煩惱。

在傅聰彷徨時,他鼓勵兒子説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勃勃的明證。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

兒子的每一次比賽,他都會給以鼓勵。在取得成績的時候,祝賀的同時,他不忘鞭策。他説:“多少迂迴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你今日的成功!可見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時也得期待別的迂迴,別的挫折。人生本是沒有窮盡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呢: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在傅聰的生活上,傅雷如同嘮叨的老人,提醒兒子的生活習慣,生活細節。在1954年8月16日晚寫給兒子的信中,他提醒兒子到別人的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不要還留着圍巾;二是不要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方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出台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在兒子的戀愛問題上,傅雷希望兒子不要憑藉一時的熱情去選擇愛人,而要考慮性情、品德、品格、愛好。

傅聰從未從事過音樂,卻對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經過的心路歷程體會得多麼細緻,多麼深刻,兒子的事業傾注了最大的熱情和期望。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嘔心瀝血,高度負責,在兒子遠赴他鄉,留洋在外,孤獨落寞之時,送去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書,滋潤孩子的精神,時時給他以指導、鞭策和鼓勵,使他有勇氣去面對迂迴曲折,堅強地走自己的理想之路。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向他致敬,向他學習,傅雷的教子思想也將永放光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