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改總結

來源:文書谷 3.78K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課改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課改總結

國小課改總結1

田心國小自音樂教學新課標實施以來,在音樂藝術教育方面本着教書育人的原則,在區教研室和學校的領導下,緊密圍繞區和學校的總體思路,以教學大綱為核心認真作好工作計劃,根據學校現有的硬件設施,在教學方面我校開展了分科教學的藝術教育模式,認真的合理的開展了鋼琴、舞蹈、聲樂等特色課程。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學校的藝術教育形成了風格多樣的藝術教育特點。

國小音樂中的器樂演奏教學可以在增強學生的美感過程中,幫助學生接近音樂、理解音樂,以達到陶冶情操、開發智力以及提高鑑賞能力的目的。多年來,我校努力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將器樂引進音樂課堂,較好地發展了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和想象力,進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普及到提高”的認識規律,我的器樂演奏教學實驗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組織音樂遊戲提高學生的音樂記憶力。第二階段:下大力氣普及樂器,使每個學生至少能學會一種樂器的演奏。第三階段:以演奏器樂為主要手段調動學生的審美思維。

由於器樂教學的不斷深化,不僅使學生大大提高了審美情操、審美意識,而且潛在的智力因素也不斷得到新的開掘。一批又一批特長生的湧現,又使我們的器樂教學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贊同。近幾年來,我校學生多次在鹽田區器樂的大賽中獲得好成績。實踐證明,融樂理知識、演奏技能、音樂欣賞為一體的國小器樂教學,是從小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一個重要教育手段。這種寓樂於教的教學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因而將在學生整體素質的形成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學校分科教學舞蹈方面,低年級當前音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情感和創編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這是至關重要的。正如花兒開放需要温暖的陽光一樣,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開發需要教師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形式和情景。可以這麼説,適當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機條件。

所謂情境,我認為是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和聽課激情的一個意境和環境。如果把學生比做演員的話,它就是一個供演員發揮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師作為導演,就應千方百計地創設好這個“舞台”,因為這個“舞台”的作用實在是舉足輕重。

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托爾斯泰曾經説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在不至於成為沉重的負擔。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於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是能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學的知識技能裝扮起來,製造輕鬆的氛圍、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帶着濃郁的求知慾走進課堂。

情境的創設引發了學生的無窮想象。由於音樂的抽象性,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可以自由展開想象的翅膀,隨着音樂旋律的變化起伏,腦海裏的情景可以不斷變幻。如果在一種刻板、枯燥的環境下,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想象力、創造力無法充分發揮。這就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和畫面和肢體語言營造一個與音樂形象相關聯的意境,從而引導學生去想象。作為教師要能根據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徵,為學生創設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

在音樂分科教學聲樂合唱教學中展開了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探索,合作是一種精神。隨着社會的發展,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合作精神的缺乏成為許多獨生子女存在的一種素質缺陷。在現代社會,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與他人合作已經成為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精神是音樂教育的強音。通過音樂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反應迅速,思維敏捷;通過音樂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合作中個體服從羣體的關係,同時在合作中體驗着同一情感共鳴,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集體觀念和互幫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發他們積極向上不甘落後的競爭意識;通過合作學習,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教學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科學、合理、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呢?聲樂合唱教學從以下幾方面去把握:

首先,合作學習的內容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合作學習的內容應有活動的`意義。能夠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合作學習的課堂組織的形式要合理化,全班教學,小組學習與個人獨立學習是三種基本的課堂組織方式,其作用難以互相取代。根據音樂學科的具體特點,使成員間相互激勵與促進,形成競爭與合作並存的人際關係。

合作學習的方式多樣化。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採用不同的合作學習策略,即合作學習的方式應當多種多樣。如遊戲競賽法、分析討論法、交錯學習法、共同學習法等等。

綜上而述,學校音樂新課標實施教學過程中,各個專業教師注重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轉換新課改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着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也可以説是參與課堂活動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改變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

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田心國小音樂教學逐漸構建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並非在任何教學條件下,合作都是的教學組織形式。但是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卻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的“共性”,在區教研室的指導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下課組教師努力創造合作環境。學校具備了和諧的室內環境。音樂教室注意美化與佈置,強調創設良好的藝術氛圍。如四周牆壁可掛些音樂家畫像、名言,音樂掛圖等,還可開闢音樂專欄,介紹音樂小知識等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創造了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氣氛,用各種形式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勵,把學生當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更高漲,合作的慾望就會更強,課堂更加生機勃勃。學校營造了充裕的時空環境。在合作學習的時候,合理的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即保證學生主動參與的時間,使學生擁有充足、寬裕的發言、補充、更正、辯論與表現的時間,讓各種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地發揮,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最終產生一種成就感、自豪感。

國小課改總結2

一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下,我校努力貫徹課改工作思路,樹立“以課改促教學,以課改促教師,以課改興學校”的思想,從實際出發,結合本校課改研究的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領導,積極引領

課改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領導,對於這樣一次涉及教育領域深刻變革的大事,作為學校確實把它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於重視,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有效組織,科學管理,為課程改革保駕護航。

學校成立了由學校副校長為組長,教導處、學科骨幹教師為成員的“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學校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實驗經費,建立激勵機制,有力地推動了課改工作順利進行。

2、轉變觀念,多層次、多方位地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

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但如果教師的教育理念不轉變,課程改革只能徒有其表。因此,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師資培訓來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有效實施新課程的基礎和前提。要求所有課改年級教師必須“先培訓,再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基於這一點,我校實行了集中的通識培訓、有計劃的校本培訓、經常性的自學相結合的路子。

在暑假時,學校就早早地安排好骨幹教師參加區級的培訓。在開學前,又進行了校本培訓,先整體培訓,使課改年級教師對新課程更熟悉,從思想上、觀念上、情緒上對新課程產生認同感,並積極投身於課改之中。觀念的更新,更注重於平時的積累。組織了青年教師説課比賽、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我與新課程、新課標”青年教師演講比賽等活動,調動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參與課改的積極性。

3、制訂課改計劃。根據教研室課改方案和意見制訂了切實可行的課改計劃,並按照計劃紮實開展課改工作。

4、關注課堂,注重實效,狠抓課改目標落實。

課改的生命存在於課堂,課改的魅力呈現於課堂。學校帶領老師們邊實踐邊研究,從如下四個方面入手,努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一是注重師生關係的重建;二是注重教法與學法的改革;三是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四是注重評價方式的改革。

二、制訂制度,教科研拉動

為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改得積極性,學校先後制訂了《教師學習制度》、《教學反思制度》、《教師考評獎勵制度》等,制度中的條條款款使教師明白了努力的方向,認準了奮鬥的目標,同時也使教師“不得不”走上教科研之路;二是極力營造科研氛圍,使課改實驗教師全體融入科研之中;三是增加互相聽課的頻率,參加的活動多了,教師就會自然而然地去研究課堂、精心準備,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

三、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課改應該説不僅僅是實驗年級應該做的,只不過是實驗年級用了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給師生留下了豐富的互動和創造的空間而已,如果不研究,也只是走老路或是走形式。因此,學校以一至三年級為實驗點。先由點上的教師上研討課,組織其他教師來聽課、評課。過一段時間後,再由其他年級教師上研討課,大家評課,這樣以點帶面,層層推進。要求其他年級對教材重新進行組合,使他們的課堂做到:老教材、新理念。

四、課改取得的實效

課改給學校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學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學的課改特點,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教育特色,突出了辦學亮點。課改贏得了廣大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在社會上初步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課改給學校帶來了勃勃生機。教師的教育觀念在變,一個“以人的`發展為本”,師生共同發展的教育觀念正在形成;課堂教學在變,課堂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師生關係在變,師生之間建立起共同發展、平等的師生關係。課改使一批教師成長、成熟和成功。

五、存在的問題

(1)由於課改工作系統性和複雜性使教師的壓力較大,老師們經常遇到很多的困難、疑惑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缺少有經驗有深度的教師指導。

(2)發展性教師評價成為課改工作的一個瓶頸,操作難度較大,到現在還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數意識在師生頭腦中根深蒂固,一切圍繞考試轉的思維方式得不到改善。

(3)學生學習能力參次不齊,有效實施課堂教學,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成為教師面臨的一大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下階段要努力的方向:

(1)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充分發揮學校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加強教研組之間、校際之間的專題研討活動。

(2)繼續堅持隨堂聽課、評課制度,抓好點和麪的課改工作。

(3)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加強重點課題研究,確保取得成效

國小課改總結3

本學期已經接近尾聲,暑假太古三代導學案的培訓彷彿還在眼前。這學期以來每一位教師都致力於太古三代導學案的運用上。大家有過迷茫,有過彷徨,這些也都發生在我的身上。那麼現將本學期自己在課改方面的感受淺談一下。

一:迷茫

從暑假太古三代導學案的培訓,開始認識了何為太古三代導學案,在培訓中懵懂得知了如何使用三代導學案。但是,當走進課堂,似乎將理論變為行動卻是那麼的困難。學生布置如何去掌握新知識,而我站在自己的位置急的抓耳撓腮,不明白該怎樣辦?因為簡單的知識,孩子們能夠按照這樣的模式進行,但是稍微複雜的知識對於孩子來説,卻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無從下手。而我卻又不明白是該説還是不該説?

二:尋求幫忙

於是數學組就導學案的使用展開了業務學習討論。大家將不會的問題拋出來,一齊想辦法,經過幾個業務會,大家彷彿理論知識掌握的足夠透徹。於是如何來上好課又稱為一個重點資料。海燕姐和高迎迎暑假時去參與了太古三代導學案的培訓,於是倆人自告奮勇的為大家開始上示範課。大家都用心去聽課,並進行了激烈的評課。所有課堂中的問題給他們一一進行交流,他們也憑着自己對課堂的理解,給我們耐心講解,大家似乎撥開了一點雲霧。

三:自主實踐

有了前面的工作,於是數學組開展了校內公開課。上課前我又一次諮詢了高迎迎老師,並且選了一節課型資料都相對不那麼難的課。一節課下來,雖然學生們用心程度沒有之前那麼高,我也能夠理解,因為新型課型孩子們一下子也不可能很快理解。但是這節課至少在運用三代導學案上多了幾分得心用手。

四:視狀況而定

我們每個學生的狀況不同,靜下心來思考,為何太古學生能夠運用自如無論是何課型,但是我們卻不行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的'孩子正在理解新事物,而他們已經在運用新事物,從理解到汲取再到運用,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也明白一點,不能課課都這樣,我們的孩子畢竟不是天才。於是我視狀況而定,泰國複雜和艱難的課程,我以多引導為主,而簡單的課程就以學生為主,這樣三代導學案才能成為我們的幫手而不是負擔。

這學期全區用心學習太古三代導學案,所謂課改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讓孩子們更快掌握知識,並且是快樂的掌握。所以以上是我這學期以來自己的所思所做。當然課改的路還很長,在這條課改之路上不僅僅需要行走,更要邊思考邊行走。

國小課改總結4

新課程教學改革實施使我受益匪淺。可以説是新課改促使我成長,我與學生一起成長。這是一個新奇的過程,這是一個激發我煥發第二次教育青春,擁有了“終身學習”教育理念並使自己永遠燃燒的一次再生的過程!我感謝新課改!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研究與探索,感到自己收穫頗豐,現總結一下,把我的收穫與體會與大家分享。

首先,我更新了教育理念並形成了新的課程理念。把“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作為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了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教學中我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之中,逐步實現了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教學中既加強了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注重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努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我在教改實驗中,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上課發言積極,有時為了一個問題而爭論得面紅耳赤,有的還情不自禁的離開座位與同學去合作交流。不再是課改前的老師一言堂,學生只聽不願意發言的冷清局面。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二、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但數學應用意識的失落是我國數學教育的一個嚴重問題,課堂上不講數學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掐頭去尾燒中段”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圓”這章知識後,我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這個實際問題。再比如教學“統計”時,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掃用具的數量、統計學校各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等,在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學會了勞動、調查等,真可謂一舉多得。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教學“矩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時,我在學生舉出矩形、正方形的'實物後,根據學生回答總結“矩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説:“老師,你説錯了,應該是有四條邊圍成的圖形,他們都有四條邊。”等他剛一説完,另外一個學生提出反對意見:“應該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條線段都叫做邊。”“他們還都有四個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聽着,最後説:“嗯,這幾位同學説得很好,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把自己知道的和與我們學習有關的説出來,大家互相促進。”那一段時間這幾位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而其他的學生受其影響,上課發言也非常積極。當然,不是説亂成一團才為妙,但一個開放的、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課,應該有他們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經過多年的課改實踐,我感覺自己的角色和教學策略與以前比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不僅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而且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新課改要求授課教師從以前的單純知識傳授轉變為幫助學生髮現問題,探究真理;不僅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合作。但在課改實施過程中,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也有偏頗的時候,有時設計的合作探究活動不切合實際,只是一些表面現象,只重視表面的活動,忽視內容的實質和問題涉及的梯度及內在聯繫。更有這樣的情況,在情急的情況下,教師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回答,又迴歸到課改前的方法。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認為是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學的不透徹,對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探究活動設計的過程研究與琢磨的欠功夫,也有備課不認真的原因,也有教學中不能結合學生的教學實際所致。教學中我有這樣的一些困惑和問題:

1、教師唱主角的現象依然存在,學生的學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教,教師期望學生按教案設計做出回答,並努力誘導學生、得出預定答案,學生學會如何揣摩老師的心理。

2、教學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師過分依賴教案,出現硬拽學生進入教師預定的軌跡中的現象。

3、如何更好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小組合作學習表面上形式熱熱鬧鬧,但小組討論的有效性沒有很好體現,有些問題的拋出,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進行交流,這是沒有意義的、無效的學習。

4、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教學是按課件走,還是按學生走,是關注活生生的課堂,產生真切的師生互動,還是流於形式。有些課看似熱熱鬧鬧,但流於形式沒有實效。

5、教師如何把思考還給學生。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應具備以下特徵:

(1)確定符合實際的內容範圍和難度要求。

(2)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與獲得成功的機會。

(4)尊重學生的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運用靈活的方法,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內容的要求。

(6)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

一節好課應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生是課堂的教學主體,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一節好課能讓學生受益一生,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是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好課留給學生的精神是永恆的。

回顧在課改中自己所走過的路,深刻的感到自己還存在着很多不足,學習的還不夠,不能堅持經常,有些問題還是得過且過,藉口工作忙而不能及時請教他人或查找相關資料,備課及教學過程有時還欠細緻、還欠功夫。今後在工作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教學的策略與方法,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與數學教學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登新高,為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貢獻!

國小課改總結5

數學課改實踐,使我真正理解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只有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行為,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係,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下面結合本學期參與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總結幾點感受。

一、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

首先,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參與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的發展”,使人人體驗成功的喜悦,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數學知識。

二、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國小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國小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程環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

體驗,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

三、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而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只是表態性教學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於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

在與課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但是,課改引發我們深思,課改促使我們蜕變,課改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課改也引領了我們走進新的天地。

國小課改總結6

回顧近兩年來的新課改實踐,可以用下面幾句話來概括,即:走進課改,更新了教育理念;實踐課改,豐富了教研內涵;收穫課改,提升了辦學品位。

一、走進課改,更新教育理念

1、重視教師學習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可能,指明瞭方向,交流學習促進了教師共同發展。我校學校發展、教師發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組織專題講座,為名師工程的順利實施,學校盡力組織名師外出學習。學習回來彙報和展示學習成果,推動學習廣度和深度。

2、同伴互助帶動了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師徒結對和推門聽課制度,讓一大批年輕教師逐漸成為新課改的積極分子,成為學校教學的骨幹,他們在外出比賽中榮獲各種優秀榮譽,為我校的教育教學塗抹了一道道靚麗的風采。

3、自修反思提高了教師專業素養。為了更有力地促進教師們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學校還組織教師們參加讀書會,要求教師每週寫學習心得、隨筆、反思,教師將自己寫的隨筆定期發至錦江中心國小網站上。教師在反思中交流了成長了,課堂效率也在反思中逐步提高了。

4、集體備課提升了團隊水平。我校課改年級以每週的集體備課為載體,在備課組長的主持下共同反思上週教學得失,擬訂下週教學計劃與學習策略,面對教育教學問題和課堂熱點,或主導,或參與,發揮橋樑和參謀的作用,彼此相互悦納,共生互補。集體備課中主要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分析、確立教材處理的目標和教法設計上,放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策略上,放在為了每一位學生髮展而如何用好、用足教材和《學習指南》上,放在針對性的作業設計上。

二、實踐課改,豐富教研內涵.

(1)學校宣傳使課改實驗深入人心

(2)學校規劃建設為課改實驗提供了有力保障

(3)特色實踐研究培養了創新型人才。

(4)形成了初步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程理念忽視了學校這一教育主體,容易把學校“工場化”,把教師工具化,把教育產品標準化,把複雜的教育情景簡單化,把具體的教育對象抽象化。這隻能導致學校教育機械的執行着國家課程計劃,而忽略了學校自身特色的打造。然而,學校才是構成國家教育的細胞組織,才是國家教育改革的實踐主體。教育的中心和靈魂在學校。新課程要求我們重新理解學校,從以往的把學校功能定位於學生的發展,轉變為同時把學校看作是教師發展的場所,是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具有教師發展功能和本身特色的學校才是“真正的學校”。

在新課改的理念指引下,我校積極探索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各學科教學模式,不同學科雖然模式不同,但對課堂教學都有統一要求,要求教師善於精講,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主動學習的時間,使“課時”主要不是“教時”而是“學時”。首先,要求課堂教學中特別注意做到揭示目標的同時就是組織教學的過程,在上課一開始簡潔、具體地指明教學目標,化教師教的目標為學生學習的目標,以激發學生追求目標。其次,“講”應是講在點子上,有鮮明的針對性,講的方法也應精心選擇,切實有效。第三,課堂要保證學生至少有十五分鐘的練習時間,以及時鞏固、理解、消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要鼓勵和指導學生有效進行三級預習,並作適當擴展,為提高課堂效率做準備。

三、收穫課改,提升辦學品位

回顧過去,審視今日,憧憬未來,應答時代的召喚,作為省級教研示範學校,我們在新課改探索之路上,留下了一步步堅實的腳印:課堂的變化,教師的變化,管理的變化,學校的變化,所有的變化都是具體真實的。走近新課改,我們發現,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任重道遠。

四、課改中我們面臨着不少挑戰

由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不是積極主動投入到探索之中?他們對學習是不是充滿熱情,是不是積極思考問題?老師是不是也投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對學生的研究進行適時的啟發和指導,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學習活動?是不是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是不是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維空間等等,這些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在課改實施過程中,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也有偏頗的時候,有時設計的合作探究活動不切合實際,只是一些表面現象,只重視表面的活動,忽視內容的實質和問題涉及的梯度及內在聯繫。更有這樣的情況,在情急的情況下,教師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回答,又迴歸到課改前的方法。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認為是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學的不透徹,對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探究活動設計的過程研究與琢磨的欠功夫,也有備課不認真的原因,也有教學中不能結合學生的`教學實際所致。

課堂教學中還有發現以下問題:

1、教師唱主角的現象依然存在,學生的學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教,教師期望學生按教案設計做出回答,並努力誘導學生、得出預定答案,學生學會如何揣摩老師的心理。

2、教學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師過分依賴教案,出現硬拽學生進入教師預定的軌跡中的現象。

3、如何更好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小組合作學習表面上形式熱熱鬧鬧,但小組討論的有效性沒有很好體現,有些問題的拋出,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進行交流,這是沒有意義的、無效的學習。

4、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教學是按課件走,還是按學生走,是關注活生生的課堂,產生真切的師生互動,還是流於形式。有些課看似熱熱鬧鬧,但流於形式沒有實效。

5、教師如何把思考還給學生。

課改中還有以下困惑:

1、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力、養成學習的習慣的同時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往往會完不成,因此就面臨了學生放開後如何處理好學生能力的培養與知識的傳授的問題?恰當的解決課堂的效率與容量的問題?

2、在照顧了全體學生之後,馬上就面臨着優秀生的培養問題,在兼顧優秀生吃飽、學困生吃好的問題還尚待深入研究。

3、農村國小教師任務量偏大,精心備好所有課程難度太大,互相聽課學習交流也會受限。

4、課堂上重視展示但對於程度較差的學生問題比較嚴重,課下的學困生輔導還做得不夠好。

五、下一階段我們準備實施的改進措施:

下一步我們的努力目標就是趕上同級同類學校,在我校原有課堂模式的基礎之上,督促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具體做法是:

1、加強學習交流,先培養出一批帶頭教師。通過外出學習、內部交流、邀請領導專家進行指導的途徑,培養出一批骨幹教師;

2、採取傳幫帶、結對子的方法,利用骨幹的引領,實現人人上好高效課,人人都是課改名師。

3、加強教學常規的落實和教研研究和課題工作,對課改難點問題進行專門的突破。

目前,我校教師信心滿懷正致力於打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教師自己這個目標而努力。學校呈現出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教師們通過努力,學生們的表現令人欣慰,學生們更加熱愛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鍊,教師們也找到了成就感,更加熱愛學生、熱愛教學,是我校步入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快車道。一節好課能讓學生受益一生,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是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好課留給學生的精神是永恆的。為此都值得!

國小課改總結7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一如既往地以實施新課程為契機,強化常規管理,進一步轉變觀念,堅持“為每個孩子未來着想”的辦學宗旨,加強教育教學研究,提高師生素質,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具體做法與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優化課改管理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教育變革。為使學校課改工作真正做到領導有力、措施落實,真抓實幹,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了各成員的具體分工,各成員平時加強協商研究和對課改的領導和指導,及時跟蹤、瞭解課改工作情況。

二、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建設一支師德修養高,教學藝術精湛,能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師隊伍,是新世紀教育對學校的要求。

1、強化師德教育。認真貫徹《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公民道德規範實施綱要》等規章制度,組織教工深入開展“創教育新風,樹師表形象”的系列活動。通過課改沙龍“師德”、撰寫師德論文等活動,讓教師們進一步認識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需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本學期湧現出局級優秀輔導員唐豔老師;校級優秀輔導員侯月蘭、楊秀珍、王淑梅、任學琴、吳榮、餘桂琴六位老師;校級優秀黨員邵秀芳、李淑芳、黨春霞老師。

2、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面對教育發展的信息化和綜合化,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將會被無情的拋棄。我們重點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解讀》等。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個人自學、課改沙龍等。另外,我們繼續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基本功硬筆書法比賽、優質課比賽,讓教師在活動中成長,在成長中提高。

張巧玲、任燕霞老師在全市教師基本功教導主任教研活動設計方案比賽中獲國小組一等獎;陳茹、劉勤老師在全市教師基本功教導主任教研活動設計方案比賽中獲國小組二等獎;劉勤在全市教師基本功大賽主管教學校長評課比賽活動獲國小組三等獎;王學武老師的論文《音樂律動----為音樂課堂打開智慧之門》獲全區論文二等獎;陳茹老師的教案《module7 unitl let s send an email》獲全國優質課大賽二等獎;王學武老師的教案《音樂律動----智慧之門》獲全國優質課大賽二等獎;張歡老師指導李雨婷同學作文《霸道的鴨子》在《小龍人學習報》發表;張歡老師《正確對待學生説謊》在《小龍人學習報》發表;王學武老師在xx年石嘴山市中國小音樂教學交流研討活動中為中心發言人;吳榮王淑霞吳月芳老師指導學生在全縣國小語文知識競賽獲一等獎;黨春霞、吳榮老師指導學生在全縣國小語文知識競賽獲二等獎;吳榮、吳秀蘭、馬潤玲、吳月芳、黨春霞老師指導學生在全縣國小語文知識競賽獲三等獎;賀鳳萍、劉紫玲、蘇順琴老師指導學生在全縣國小數學知識競賽獲一等獎;吳秀琴、賀鳳萍、蘇順琴老師指導學生在全縣國小數學知識競賽獲二等獎;吳秀琴、蘇順琴、劉紫玲、賀鳳萍老師指導學生在全縣國小數學知識競賽獲三等獎;吳秀蘭老師指導五(3)班李雨同學作文《愛國抒情》在《小龍人學習報》發表;趙城、賀鳳君老師在全校教師基本功硬筆書法比賽獲一等獎;白玉瑋、安經戰、蔡英老師在全校教師基本功硬筆書法比賽獲二等獎;黨春霞、陳薈矜、王學武、王淑梅老師在全校教師基本功硬筆書法比賽獲三等獎;吳榮、張鳳梅、黨春霞、蔡英、吳秀琴、楊秀珍、李金花、李淑芳老師在xx-xx學年第二學期校級教師公開課評比活動中被評為優質課。

三、規範課改常規管理,夯實素質教育基礎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化,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已經打破了原有的教學常規,新常規必須要處理好自主學習和自我約束、多元發展和學會選擇、張揚個性和尊重他人等多重關係。因此要以《綱要》和新課程為標準,在繼承傳統的、優秀的課堂的基礎之上努力建立新的教學常規。因此本學期我校課改的重點是:將課改向常規並軌。我們的教學管理也實現教學常規和課改兩個管理的並軌,將課改管理作為常規管理,以紮實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來促進課改過程管理。

1、嚴格教學紀律。學校對教師教學常規的管理是嚴格而有序的,教師必須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堅決禁止擠佔和私自調課,以保證學生受教育的全面性;我們要求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特別是提前五分鐘到教室,轉換觀念,做到教師等學生上課,而不是學生等老師上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等。

2、逐步完善常規管理,體現制度化、規範化與人性化、科學化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堂轉型、師生角色轉變及課程功能的轉變,關鍵在於行之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我校對教學常規進行修訂完善,修改完善《陶樂第一國小教學常規管理細則》,加大檢查督促的力度,把定期檢查與隨機檢查結合起來,並根據學校實際進行了適當的物質獎勵,打破了吃大鍋飯的現象。

3、加強了教學的過程性管理;首先是實行行政領導隨堂聽課。學校管理人員經常性深入一線課堂聽課,(本期學校行政領導聽隨堂課校長在30節以上,教務主任在40節以上,其它中層領導在25節以上),實行每月不定時隨堂課檢查,保證每一個月每位教師的課有管理人員聽、評,每位管理人員每學期保證致少聽、評完全校教師的課;對於通過聽隨堂課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交換意見,幫助和督促整改。這樣就準確把握課改現狀,瞭解我校新課程實踐中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與教師保持緊密聯繫,並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下與學科教師共同探討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與建議,指導教師的教學,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又促進常規到位。隨堂聽課在很大程度上給教師一種“必須認認真真上好每節課”的觀念和壓力,極大地推動了教師日常教學的認真規範程度,使教學工作走上一條紮實而穩定的道路。學期中,學校對質量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商量對策,為抓好教學質量做好指導,當好參謀。

四、開展校本教研

1、我校的教研活動以校本教研為核心,學校依據校情、師情和生情以及學情,成立了語文、數學、綜合、七個教研組,各組除了具體負責組織的組長之外,還有一名管理人員作為分管領導,負責檢查督促。各組組長在擬定計劃的基礎上嚴格按計劃開展每月2一3次的教研活動,結合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和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每次教研活動做到了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有效果,使校本教研確實起到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成長的作用。全體教師還認真參加中心學科教研組活動,並能按時保質完成每次心得體會和論文,並及時將教研活動所得運用於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以促進教學業務素質的提高,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學習、研究和交流。

通過幾年的課改和校本教研的實施,校本教研的理念已深入每一個教師心中,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對新課程理念、課標、綱要的學習已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和需要。除了學校及上級教育部門組織開展的集中業務學習,老師們還利用休息時間進行了自學,並寫出心得體會和學習筆記;同時,教師將學習和教學中的困惑、問題面對面的相互交流已成為一種常規行為;教師還加大了課堂交流的力度,教師之間互相聽課25節以上、評課均達15節次以上,管理人員評課均達25節以上。

3、堅持校本培訓

為提高老師的業務技能,我們按校本培訓計劃開展了校本培訓,內容涉及班主任、教育技術培訓和課件製作、硬筆書法比賽等,老師們均抱着認真學習的態度參與,使校本培訓切實起到了促進老師專業成長的功效。

4、組織老師參加了陶樂地區國小大教研課堂教學研討,校際交流及説課評課活動。

本期語文、數學學科,部分老師參加了大片教研課堂教學交流研討活動,我校的王淑霞老師的語文課《春蠶》和餘桂琴老師的數學課《計算平年閏年》獲片區教師的好評。我校還繼續開展了與陶樂二小、紅崖子國小、五堆子國小的校際交流,大家互相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學校高度重視校際交流,每次對外交流都有領導帶隊,交流老師做到了充分準備,認真試講,認真評課,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5、繼續開展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對課題各組進行踏踏實實的研究,實事求是蒐集和分析數據。學校嚴格監督課題實施全過程,教師在研究中成長,近年來我校任豔霞老師課題獲教育體育局的二等獎;吳榮老師的課題獲平羅縣教體局的三等獎;張鳳梅老師的課題獲教育體育局的二等獎。文菊老師的課堂獲教育體育局的優秀獎。

五、落實過程管理,提高課改質量

1、繼續認真驗證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合理性、科學性和適應性。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勇於實踐,敢於質疑,在教學中發現新課標、新教材的缺點和不足,並大膽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而不是一味的、忠實地去執行課標。

2、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求全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滲透新的課程理念,努力向新課程標準靠攏,為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打好堅實的基礎。

3、評價改革日臻完善和科學,各學科教學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註重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六、加強課改中的家校交流

我們利用家訪、家長會等活動,展示課改成果,讓家長感受學生可喜的變化,讓家長走進新課程,認識課改,接受課改,從而參與課改,以提高課改的質量。

本期內我校加大了教學開放的力度,開展了“學校教學開放周”活動,全校的所有教師懷着積極、認真、負責的態度向家長展示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並與家長真誠地交換意見,共商新課程下的學生教育、教學協調管理對策。

通過課改課改,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逐漸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從而使課堂呈現生機勃勃,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充滿了師生的生命活力,洋溢着求實、探究、創新的氣氛。在課堂上,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珍視學生的個性特徵,激情激趣,在充滿情趣的課堂中儘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對智慧的挑戰。

七、狠抓校本課程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的課程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我國基礎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軌道: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為我們創辦特色學校,培養多元化人才開闢出一條重要途徑,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們更清楚認識到開發適合自己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立足於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學生的興趣愛好、家長的願望、教師的特長、學校的辦學理念等實際情況構思了校本課程體系。我們根據現有資源,充分開發與生活密切聯繫的校本課程資源,本着“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原則,以增強學生科技意識,安全環保意識,法制意識等,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目的,引導教師選用課程計劃空間,行使課程開發的自主權、研究權、開發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學校特色形成。我們嘗試把手工製作和勞技教學引入課堂,把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情景與各學科結合起來,使學生對學科知識更加親近。

八、存在的困惑

1、部分教師對新課改認識還比較膚淺,理解尚不透徹,因而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的東西,對課改工作的進一步認識、實踐、總結、提高有待於解決。

2、課改活動主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敢於創新的精神,因此,課堂上大量的時間都是由學生質疑、討論、交流、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如何照顧優生和學困生之間的差異,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3、新課程強調凸現個性,但課堂教學中多數學生又該如何進行實踐?這也是我們課堂教學今後努力的方向。

我們相信,只要循着新課程的理念作不懈的努力,我校課改實驗的明天會更加燦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績只代表過去,但更是激勵我們不斷學習、探索,將新課程繼續向前推進的無窮動力。在今後的課改實踐中,我們將深化學校的課改工作管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持續快速發展。總之,新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摸索,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樹立課改必勝的信念,紮紮實實做好新課改工作。

國小課改總結8

時光荏苒,沐浴着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我們走過了六年令人難忘的課改。在這六年的課程改革中,我們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立面尷尬的迷惑,有滿懷希望的期待,也有積極的探索……走過這一段歷程,我們深深地感到:課堂教學改革為學校發展注入了活力;新一輪課程改革將促使我們的教育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我們將滿懷着教育的理想走向理想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鎮公辦國小,學校有17個班,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開設科學學科。每週一節科學課,由有經驗的科學老師擔任。對比以前的科學的教學,我們的老師、學生、教材都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改變是喜悦的。主要體現在:

一、觀念的改變。

(1)領導觀念的轉變。

我校領導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科學課》是一門科學啟蒙性學科,並不是一門無關重要的學科。所以我校領導把科學課程改革作為一項重要的的工作來抓,期望通過課程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科學教師隊伍,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塑造學校的形象。領導們注重培養科學教師,給教師創設外出學習,師資培訓、資源建設等條件。

(2)教師觀念的轉變。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是“教案劇”,是教師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新課程實踐中,廣大教師深刻地認識到:科學知識不僅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更重要的是一個運動的“過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分析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把“舞台”交回給學生,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舞台”的主角。而教師只是“舞台”的導演,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倡導者,促進者。

(3)學生學習觀的轉變。

新的教材、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師生觀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新鮮感、新奇感。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他們喜歡動手,願意出去調查,願意在生活中去發現問題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他們願意蒐集資料、願意整理資料,願意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願意自己去研究問題,願意與同學一起探討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是學習“知識和技能”、掌握“過程和方法”的過程,又是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身心發展的過程。

二、課堂教學的改變。

課堂是教育的“終端”,新課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終落實到課堂教學,體現於課堂教學,那麼,新課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在六年的課程改革過程中,我校的教師經歷了疑惑、探討、研究、明晰的過程。經歷了這一過程後,我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1)單一的教學目標轉變為全面的三維教學目標

以前,普遍的教師都是把課堂教學目標確定為單一的知識技能目標,忽略了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與情感態度等方面。但是,經過了這六年的課程改革後,我校教師已逐步形成了追求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教學中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如在教學國小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中的'《颳風了》這一內容時,教師經過對教材的分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瞭解後,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一) 科學探究:能夠有目的地針對提出的問題,並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研究學具(工具或儀器)進行研究活動,經歷“實驗觀察----記錄現象----分析結果----發現規律(得出結論)的活動過程。(二)科學知識:①能瞭解八個風向,知道風有力量,能估測風力的大小。②知道風形成的原因。(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經歷研究風的方向、大小和風的形成的探究活動,在實驗和交流討論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方法、樂趣和價值。

你看,經過改革後,教師的教學目標已能從單一知識技能目標改變為注重知識技能、探究活動、情感態度的三維目標。

(2)傳授式學習轉變為探究式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知識的傳授和掌握,由面向結果向面向過程轉變。所謂面向結果,是指教師把引導學生尋找現成的説明、現成的結論、現成的認證、現成的答案等視為教學過程的首要任務,教學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學生接受知識的多少為標準的。所謂面向過程,是指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理解其產生的基礎以及它與基礎知識的相互聯繫等。如我校周老師在教學國小三年級科學下冊《物體的分類》時,她就精心地創設了三個環節讓學生動手實踐,共同探究,使科學課堂在師與生、生與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完美地進行,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同時在這種互動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情感、體驗,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學習分類。

(1)活動探究1——給書包裏的物品分類。

過渡:現在,請大家動手,給書包裏面的物品分類。看書包裏面的物品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我們可以把物品分成兩組,“我認識的”和“我不認識的”,然後再把“我認識的”物品按材料進行分類。

1、明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先動手分好類,再把結果填在書本里。

2、小組彙報。

師: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可以幫書包裏面的物品分好類,觀察一下,書包裏面哪種材料支撐的物品比較多?

3、小結:按照材料的不同,我們把物品分成:金屬、塑料、紙、玻璃等,在平時的生活中,除了按照材料的不同來分類,還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顏色、大小、形狀、用途等等的方法來分!

板書:按照材料的不同:金屬、塑料、紙、玻璃等

(現在,請把桌面的物品輕輕地放回書包裏面。)

過渡: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多物品,你能説説這是用什麼方法分類的嗎?

師:除了這個方法,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對這些物品重新分類嗎?

(2)活動探究2。

1、小組長,請把老師帶來的禮物分給你們小組的同學,請同學們商量一下,你們準備用什麼方法分這些物品的?把結果貼在記錄卡上。

2、合作“分物品”。

3、哪個小組想給大家説一説,你們是按照什麼來分類的,怎樣分?

4、小組彙報,並把結果呈上來。

5、小結分類方法,其實,其他分類的方法還有很多。可以按顏色分,大小或者形狀等。

板書:其他的分類方法:顏色、大小、形狀、用途等

四、拓展延伸——廢品的分類回收。

1、談話:你們真是越來越聰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分類的方法?(播放家庭、市場、圖書館等實景影片。)

2、過渡: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平時你們把這些垃圾放到哪裏去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回收的,你們小組先觀察,再討論,看看這些物品哪些可以回收,把調查結果填好。

3、小組彙報並呈結果。

4、小結:大家分得很準確!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主要集中在——金屬、玻璃、紙和塑料這四類材料。

國小課改總結9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以新課程改革為突破口,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為出發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根本宗旨,不斷強化學校內部管理,着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促進學生健康、活潑發展。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關注課堂教學,抓好教學質量

關注課堂教學,學校的教學工作都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這個中心,要求各年級制定本期教學計劃,擬定措施。讓老師們向課堂要質量,大力進行教學改革,精心設計教案,合理安排教學的各個環節,利用好教材中所藴涵的思維發散點,充分展現學生的知識構建過程,培養學生樂思、善思的學習習慣,貫徹“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自主學習,當堂訓練”這一課堂教學模式。習題精選,題量適中,評講及時,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推進課程改革,搞好校本教研

推進課程改革,是突出新課程改革工作重點。學校出資給全體教師購買課程標準,讓老師們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領會其改革的精神實質,任課教師熟悉新教材,逐步摸索出適應新教材,適應我校學生特點的教學路子,重視學法指導,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校本研修活動。在本學期,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上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研活動,20xx年10月19日劉辛執教的《周長》,彭李娜老師執教的《》在莊河片級教研上現場做課,所上的課受到教研員和與會老師們的好評。語文學科王豔老師執教《金色魚鈎》,給全街道教師作課,也受到很好的效果,王豔老師在莊河舉行品牌教師大賽中也獲得了20xx年4月27日市場國小的欒美橋給全街道英語教師上了一節《》,這節課從課堂教學模式上給了我們全新的感受。

三、強化教學常規管理,規範教學行為

強化教學常規管理,堅持依法治教。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加強實施新課程的組織領導和新課程設置管理。繼續細化教學管理。開學伊始,我們進一步完善和修訂教學常規的要求,以加強教學工作的常規管理為重點,不斷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將教學常規工作落到實處。

1、聽推門課

開學的第一天到考試的前一天我都在聽推門課,給老師評課,與老師交流,掌握教師上課水平,瞭解教師課堂上的困惑,以落實“向40分鐘要質量”的要求。聽課達80餘節。

2、搞組內教研課

要求每個學年組、學科組在組內開展教研活動,有上課、有評課、有爭論、有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共同提高。英語組的校本研修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使們孩子們的英語學習熱情高漲。

3、建信息化實驗校

大連教育局對我校進行信息化實驗校建設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全***體、細緻、新穎、獨特、有高度。王豔老師和劉新老師的電教説課也獲得了莊河市一等獎。

4、抓各類比賽活動

我們辦學宗旨是讓學生可持續發展,在抓基礎同時注重學生的特長培養,我們成立了寫字小組,美術小組,合唱小組等,利用每個週四的第六七節課讓學生活動,課外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學生積極性高漲,也取得比較優異的成績。寫字小組的同學多次代表學校參加莊河乃至大連的比賽,有的同學取得較好的成績;美術小組的同學也是如此,合唱小組同學在大連市第九屆中國小舞蹈比賽暨第三屆中國小生合唱節比賽中,取得大連市三等獎,我們也是唯一一所農村國小擠入比賽的行列。我們學校的徐久洲和孫爽同學在全國少兒歌唱比賽中獲一等獎。

 四、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開展校本培訓,學校着力打造一支崇德尚美、才高藝精的教師隊伍。開校初,學校對教師集中進行校本培訓,培養教師必須具有不畏艱辛,開拓創新的`進取心;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責任心。要求教師每學期至少寫四篇優秀教案、反思、隨筆、教育敍事、論文等等。認真開展了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在思想上引導。組織青年教師學習教育政策法規,學習師德規範,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在活動中指導。學校開展一系列有利於青年教師成長的活動,指導青年教師鑽研教材、教法、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業務能力,榜樣激勵。善於發現青年教師的閃光點,適時予以表彰。

 五、重視教學反思,提高教研水平

重視教學反思,反思是教師對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是校本教研最普通的形式,按教學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進行反思。教學前,反思教材、學生、教法三大教學要素,使教學方案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教學中,要求及時、自覺地對師生的行為進行反思,不斷調整教學重心和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批判性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通過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六、不足之處

1、今後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習,不斷探索和吸收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2、在計劃、安排工作時還要注意多思考、多商量,以便更周到、更細緻、更完美。

3、要進一步實施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建立和完善有關制度,落實檢查和考核。

4、結合學校實際,加強課題研究,求真務實。

學校工作,有時千頭萬緒,我們埋頭苦幹,默默無聞,許多時候工作是辛苦的,但我們心情是愉快的,我們始終相信,為學生服務,讓學生、家長、社會滿意就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工作中,我始終明確幹工作應團結協作,相互理解,以誠待人,把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大局為重。在工作中,我很舒心、順心,並且充滿着信心。

國小課改總結10

現將我校在課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進行簡單的回顧,我們主要從所做工作,存在問題和課改方向這三大問題,開展工作,也是希望能夠順利度過這個課改時期,讓全體師生儘快投入到教學學習工作中去。

一、所做的工作

(一)、建立領導小組,明確課改思路。

1、我校高度重視課改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年輕教師為組員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思想不課改,就沒法減輕師生負擔,不課改在新形勢下教學質量就沒有保障,每個教師必須無條件改變思想,付諸行動,走課改之路。課改模式為24字模式,是被印證了的可行的模式,學習行動。

2、課改評價同評先晉級,評模表先掛鈎,調動積極性。

(二)、加強理論學習,積極教研,不斷提高

1、思想理念是行動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實施課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課改工作成功的關鍵。學期初召開全體教師動員大會,統一思想認識,確定努力方向。

2、組織教師學習山西太谷張四保二十四字教學模式,談學習感悟交流心得。

3、開學初要求每班精心設計班名、班級口號、並認真進行了試行和修改。各班進行小組建設,並制定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評價方法,為後面課改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4、根據太24教學法”,緩步推進,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向前推進,對學生的小組長、大組長,進行培訓,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分配任務、講解的能力。實行了小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捆綁式評價,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5、認真組織聽評課活動,聽課時無課教師全部參加聽課,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任課教師之間互相評課。評課活動結束學校積極進行總結,評出馬曉燕、劉洪元老師為我校課改能手,三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為課改先進班集體。

6、認真反思,撰寫實施新課改心得。結合新課改理念,鼓勵老師們每天更新一個新理念,讓老師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認真總結。並將心得體會寫成經驗性文章,客觀評價課堂中的優缺點。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育內容進行反思研究,促進教師成長。

二、存在問題;

1、課改中出現課堂效率不高,導學案運用問題較多,經常落堂,有時偏離主要內容和主題。

2、教師不能適應新課改下的課堂角色,一些教師整節課基本不參與課堂,而還有一些教師不捨得放手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探究學習過少。

3、教師在評課時,意見還有所保留。建議不中肯。

4、部分教師對新課改認識還比較膚淺,理解尚不透徹,因而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的東西,。

5、小組評價只是停留在分數的累積上,缺少有效的激勵措施師生易出現評價疲勞。

三、下期課改努力方向:

1、制定教師課改評價考核方案,調動教師的課改積極性。

2、從學期初就紮實開展組織聽課、調研、分析、診斷問題,對課改中出現的情況進行交流。

3、小組合作的記分過程較複雜,花費的時間較多。

4、收集和積累課程改革的各種資料和案例。

5、加大外出學習,提高教師的視野和知識面,本鎮的學校也可以,可以調課對換去學習。

新課改對於我們來是既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我校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努力,進一步深化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讓新課改理念正在服務於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開創我校課改新局面。努力使工作幹得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