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合集15篇)

來源:文書谷 8K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合集15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1

這節課我能樹立師生平等合作的觀念,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樂學氛圍:《基礎教育課程改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我在課堂上時刻謹記這一點,始終以學生為本,師生之間像朋友,是夥伴,課堂始終以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為主體,在課堂上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願望和要求,就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首先,我設計了遊戲:小青蛙過荷葉橋,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識字願望。其次,我注重創設樂學的情境。我由課文內容入手,讓學生通過上台貼板書、一起表演等形式深化理解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使學生感到既輕鬆又充實。最後,形象美觀的板書、生動有趣的課件,給學生以多感官的綜合刺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活潑生動的樂學氛圍。課堂上,孩子們個個踴躍發言,你爭我辯,愛讀、想説、會演、敢評,個個興趣盎然,樂學氛圍由此產生。

《荷葉圓圓》是一篇語句優美、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美讀清新的文字,想象動人的場景,背誦優美的句子,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感受夏天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孩子們在美的情景中美美地學,美美地讀,在檢查中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朗讀都是那麼聲情並茂,是孩子們已經入情入境了吧!

教學生字時,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有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有演一演,有説一説等等。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些生字。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2

教學反思一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呦,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説一説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教學反思二

這節課我給學生講《第二次烏鴉喝水》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烏鴉飛呀飛,在路上遇見了小白兔,它問小白兔:“小白兔,請你告訴我,在哪能找到水?”小白兔朝前指了指説:“前面有一個村子,村子裏有一口井,在那能找到水”烏鴉謝過了小白兔向前飛去,很快烏鴉就找到了那口井,烏鴉心裏高興極了,它得意地把井邊的小石子一個一個地叼起來,一個一個地投到井裏,可是烏鴉投了許多小石子,也沒見到水升上來,烏鴉真的累壞了,這時那隻小白兔到井邊來打水,看見了用嘲笑的口氣問:“還用你的老辦法呢?不管用了吧?”烏鴉的臉紅了,只見小白兔把井邊轆轤上的水桶放入井裏,一會兒就打上來滿滿的一桶水。小白兔請烏鴉喝水,烏鴉美美地喝了個夠。

接着我再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1、為什麼烏鴉的辦法不靈了?

2、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了,懂得的道理也更多了。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3

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識字、寫字,用“聯繫上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圍繞教學重點,我這樣展開教學:

在識記生字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有困難的生字:鳥窩、孤單、鄰居、招呼。我先讓學生説説你用什麼方法記住了哪個字?再作總結:結合圖片識記“窩”,認識子字旁、倒八。接着指導寫“招呼”: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口字旁寫得小而靠上。

在精讀課文時,我指導學生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和快樂。

1.指名分段讀課文,填空:樹和喜鵲一開始______,後來_______.

2.樹和喜鵲一開始為什麼孤單?

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三個“只有”、“一棵樹、一個鳥窩、一直喜鵲”,體會“孤單”的意思,明確聯繫上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樹和喜鵲後來為什麼快樂起來了?

讀第3、4、5、6自然段,體會小樹和喜鵲有了鄰居之後會做什麼?小樹小樹,當你長出第一片葉子的時候,你想對鄰居説什麼?喜鵲喜鵲,你有了那麼多鄰居,可以和鄰居一起幹什麼?

師總結:有夥伴才快樂!

我的不足之處: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面,學生課文讀得不夠充分。對於讓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我有些模糊,不知到底如何用具體的方式指導學生讀課文。以後在這方面我會多思考、多努力。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4

《語文課程規範》中指出:同學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同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同學學習、活動、發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身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同學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情境,讓每個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小朋友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勝利的快樂,使同學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沛鍛鍊自身,展示自身,提高自身,為同學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下面這一語言活動教學片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思想:

《柳樹醒了》是一首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兒童詩。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把柳樹寫成嫵媚動人的春姑娘,同時也將春雷、春雨、春風、春燕都賦予了生命的活力。這些事物和小朋友們一起構成了美麗的春之景。內容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同學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的課堂,用眼去欣賞,用耳去傾聽,用心去感悟。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進行語言訓練,豐富小朋友們的語言,發展語言,打開小朋友們想象的大門,相信他們眼中折射的畫面,比詩更藴涵深意。

師:讀了這首詩歌,你們喜歡嗎?為什麼?

生:喜歡。因為它寫出的春天真美。

生:讀起來,感覺特別親(切)

師:把你喜歡的`局部讀讀,爭取讀出美的韻味來。

(同學自由讀文後指名讀)

師:春天在你們的朗讀聲中更美了!春天這麼美,我們也來仿照課文作詩,好嗎?

生:好!

老師出示句式:春天跟________説話了,説着説着,________。

生1:春天跟大地説話了,説着説着,大地喲,醒了。

生2:春風跟桃花説話了,説着説着,桃花喲,紅了。

師:這首詩更美!説出了桃花顏色嬌豔美麗。

生3:春雨跟小草説話了,説着説着,小草喲,綠了。

生4:春天跟風兒説話了,説着説着,風兒喲,暖了。

生5:春風跟小燕子説話了,説着説着,小燕子喲,從南方飛回來了。

生6:春雷跟小蛇説話了,説着説着,小蛇喲,醒了。

生7:春風跟小河説話了,説着説着,小河裏的冰喲,化了。

生:老師,我能不能説夏天?

師:(滿含鼓勵地)當然可以呀!

生:夏天跟荷花説話了,説着説着,荷花喲,開了。

生:秋風綠色圃中國小m/showtopic—51438。aspx跟葡萄説話了,説着説着,葡萄喲,紫了。

生:秋天跟高粱説話了,説着説着,高粱喲,紅了。

生:冬天跟北風説話了。説着説着,雪花喲,飄了。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多豐富啊!你們的詩和課文做得一樣好。將來你們一定能寫出比課文更美的詩歌來。

(此時,同學顯得很興奮。)

生:我可以用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美麗嗎?

師:可以呀!

(此刻,同學顯得更興奮)

於是,同學們又動手畫起來,有的還在畫的旁邊加上相應的文字加以描述。這一張張美麗的四季圖,牽動着小朋友們美好的心靈,寄託着他們無限的神往。

【反思】

這一課,同學們真的給我帶來太多的驚喜,讓我驚訝於他們語言的美麗,心靈的美好,思維的活躍,想象的廣闊。

1、善於模仿令人喜悦:

在設計這次語言實踐活動時,還在擔心同學是否有困難。可是課堂上同學的表示真的令人驚訝,從他們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詩的語言源源流淌。不只語句優美,而且與課文格調一致,這真是難得。

2、意境可深入令人驚喜:

真沒想到,小朋友們不只詩模仿的好,而且,思維能更深一層,讓人驚訝不已,同學能夠抓住季節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説出它們的特點,而且用詞準確,不只如此,同學還能從花草樹木想到動物、自然現象,一句“小蛇喲,醒了”就讓人真切的感受到春天已經在我們身邊了。“……小河裏的冰喲,化了”,“……風兒喲,暖了”……真不敢相信,這一句句富有詩意的話,竟出自一年級小同學的口中。着實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

3、思維的飛揚實在可喜:

你瞧,“……葡萄紫了”,“……高粱紅了”,“……雪花飄了”……多麼有想象力的語言!此刻,同學的思維就好象插上了翅膀,飛得更高更遠,雖稚嫩,但美好。

4、錦上添“畫”,喜出望外:

更令人震驚的是,小朋友們不只心中有春天,而且,畫筆下的春天更加豔麗多彩。

他們用童心去描繪自然,歌唱生活。小朋友的心就是一篇最美的童話。同學帶給我的一次次驚喜,讓我感到,小朋友的內心世界是廣大的,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把善於開啟同學心智的鑰匙,就能去喚醒小朋友個性發明的潛意識。必定有利於同學創新意識的萌生,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21世紀的教育是關注同學生命的發展、弘揚同學靈性的教育。課堂教學理當為同學發明展開靈性雙翼的機會。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5

補白課文,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獨特感悟,展開不同的想象填補,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變得紮實靈動,讓教學效事半功倍。

在《我的名字》一課中,作者每件事只提了一個頭,沒有展開敍述,意在讓讀者產生思考。因此我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讓學生想象:我為“掃垃圾的阿姨(上公交車的老奶奶)”做了什麼?她們才會叫我“紅領巾(好孩子)”?並出示:掃垃圾的阿姨,上公交車的老奶奶,不知道我的名字,不知道我的`名字,叫我“紅領巾”。叫我“好孩子”。

通過思考,同學們躍躍欲試,説出了五花八門的想法:幫阿姨掃地,幫阿姨撿垃圾,不亂扔垃圾,給阿姨水喝,給阿姨擦汗,幫阿姨推車(給奶奶讓座,給奶奶提行李,給奶奶找座位,扶奶奶上車)……

看着同學們個個異常興奮激動的小臉,我想孩子是從中理解了:“我”為大家做了好事,並不是讓大家記住“我”,但是“我”熱心助人的行為使人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麼這節課的三維目標也就都能達到了。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6

從引入開始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各種手段,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新穎有趣的'學習情境。教學中教師把音樂引進課堂,製作精美的課件,創設語文園地等等,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慾望,和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7

教學《青蛙搬家》,故事淺顯易懂,但要讓孩子真正理解故事所藴含的道理,並以此指引自己的做法,這對於只有六七歲的孩子們來説,並不容易。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很重要。

一、提問要有層次。

第一層次,提問“為什麼青蛙會遭遇這樣的.下場?”,這是分析原因。第二層次,提問“我們幫青蛙出出主意,它應該怎麼避免悲劇的發生?”這是思考怎麼辦。第三層次,當學生想到了辦法,但辦法有漏洞時,應引導修正。提問:“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們,你聽到青蛙大聲地説是自己想到的辦法,你會怎麼評價青蛙?”以此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去接近青蛙失敗的本質。

二、評價要以積極評價為主。

學生經過思考後對問題的回答,也許有偏頗之處,但答案都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教師應該給予孩子理解、肯定、讚賞,給予積極評價,這樣有利於激發孩子思考的慾望,將思考向縱深生髮。如案例中的積極評價語:“是的!”,“哦,真會想辦法!”“這真是一隻謙虛的青蛙,大度的青蛙,有團隊精神的青蛙!令人佩服!”

三、引導在關鍵處。

案例中學生説如果青蛙坐在大雁的背上,這樣它就可以張嘴説話,不會掉下去。這個學生是開動了腦筋想了一個避免掉下去的好辦法,卻不是青蛙掉下去的實質原因,如果老師把課上到這兒就結束的話,那孩子們無法深入本質去考慮問題。因此這就需要考驗老師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後追根溯源,追問:“哦,真會想辦法,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們,你聽到青蛙大聲地説是自己想到的辦法,你會怎麼評價青蛙。”孩子們自會豁然開朗,認識到如果這樣青蛙也會被人們批評驕傲,批評不禮貌。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8

“識字1”是三組關於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備課時,我考慮到“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春華秋實”等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給學生進行枯燥的講解,於是就決定從網上下載幾幅和課本上詞語意思相近的圖片,用找一找、説一説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於是創設了這樣一個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圖片的情景,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內化詞語,進而理解詞語的意思。但在實施中學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説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只是單純地想到利用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有了這樣一次深刻的體驗,我才明白,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在時代的高速發展中時刻保持充足的“源頭活水”;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納他們的各種聲音。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9

這節課以讀為本運用各種評價手段,引領學生用多種方法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探索、讀中感悟、讀中運用,使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均得到發展。

學過的知識不去運用它,它就會逐漸被遺忘。如果立即使用它,它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語言也是這樣,在閲讀中學過的'語言放在頭腦中不使用,它就會慢慢丟掉,如果經常調遣它,它就會生成新的語言。文中有三個段落極其相似,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並模仿創造故事情節,學生就會掌握其規律,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語文學習是一個綜合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小手介紹給他人,就是為學生提供語言交際的場所,但活動時,有的孩子表現膽怯、拘謹、羞澀,不能大方得體地説話,還有待於今後逐漸培養。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10

我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組的《語文園地五》的“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背背。其中,“我的發現”包含了:我會認、我會讀。“日積月累”包含了讀讀背背、我會讀。由於考慮到此次讀讀背背中的《漢語拼音字母歌》比較難學,而展示台內容較少,所以把“日積月累”中的我會讀和展示台放在了另外一個課時。我認為這樣安排很合理,做到了根據學生的學情來靈活安排、處理教材,做到了以生為本。

當我拿到教材,看了內容以後,就想着怎麼把看上去沒有什麼聯繫的內容流暢地上下來。還要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上一節生動有趣卻有紮實有效的課。我想到了設計闖關的遊戲,有三個主要內容,就設計為三個關卡。平時孩子們很喜歡挑選神祕禮物,也就把這一設計帶進來,闖關成功還能獎勵神祕禮物呢!為更加吸引孩子,我還設計了動物世界的情景,每個關卡都有一個動物在站崗呢!事實證明,幾次的試教下來,這種上課模式是很受孩子們的歡迎的,課堂氣氛活躍又易於調控。

但我還是啃到了三塊硬骨頭。兩塊是小的,一塊是大的。

小硬骨頭A:“我的發現”中,是學習一種新的識字方法——利用反義詞學新字。第一次試教,我就沒有讓學生去用學過的方法來認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組詞、猜謎、想象等記生字的方法來記住它們的形。有聽課的老師建議:我會認中,除了會讀,還要記住形,要用其他的方法記漢字。而我的困惑是:這節課的時間很緊,特別是後面還有新的字母歌要會讀會認,這裏花多時間認字,會不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有,我認為,這節課是要讓學生認識新的識字方法,就是用反義詞學新的生字,不用再用其他識字方法來混淆孩子的思維了。小硬骨頭A咔在我的喉嚨,咳不出去,吞不下來。

小硬骨頭B:“我會讀”中,我開始是設置了幾種打的.解釋給孩子們選。孩子們看得一頭霧水,有的還不能理解解釋的字,更別説選擇了。

大硬骨頭:這塊骨頭,受之無愧的肯定是《漢語拼音字母表》了。我第一次試教時,讓學生反覆讀,沒有利用各種形式和各種遊戲來貫穿,學生掌握得很不牢固。聽課的老師也提出了困惑:我們一定要教本音嗎?可不可以就按照第一學期的漢語拼音那樣讀?教這個不就是為了查字典,知道他們的順序和會認大小寫就行了,要老師教得這麼辛苦、學生學得這麼辛苦嗎?這大硬骨頭不是一般的難啃。因為誰到不知道該如何教這個。一直以來,每一位的低年級的老師都沒有統一過該如何教、到底如何教才是正確的?

後來經過幾次的磨課,也經過了自己個人的思考,特別是經過樑雪菊老師、鮑玉英老師、整個語文科組的建議和指導,終於把這幾塊硬骨頭化解成了棉花糖,軟軟的甜在心裏。

之前,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學生接受的不好。教學效果是檢測教學設計的最好銀針。特別是選擇解釋的詞語和學習漢語拼音字母表那兒,從學生反饋來看出,學生也咽不下那幾塊硬骨頭。後來,考慮到一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一字多義,在語文園地也首次出現這種題型。因此,這次設計降低難度,注意了循序漸進和多種感官結合感知詞義。首先出示打字,讓學生明白打的本意;其次出現打字的其他詞語,通過做動作、換詞理解、造句和圖片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容易接受,易學、樂學,也顯得此環節生動有趣,聽課者也覺得興趣盎然。

字母歌是重難點。為弄清到底要教孩子讀哪種讀音,還特地請教了前市教研室的鮑玉英老師和市教研室的樑雪菊老師。她們都肯定了我這種讀音的教法,認為這種本音還是應該要讓學生知道。也認為在一節課的十幾分鐘的時間裏要掌握本音的讀法還有認形,不僅靠課堂內的指導,還要靠平時的鞏固和強化。但在課堂的有限的時間裏,老師要想盡辦法充分利用時間降低難度幫助孩子學習。因此,我先把和英語一樣的音先獨立學,降低難度,剩下的再逐個學,各個攻破。讀的時候也注意了技巧,先單個讀,再短句讀,長句讀,整首讀,再由讀到唱,拍手讀拍手唱,最後的熟能成誦,填空背誦。難度呈階梯性層層遞進,且形式多樣,學生容易接受。而記住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的字形,也注意了難度的階梯性遞進。先是找一樣的,再找相似的,最後就剩下完全不一樣的字母。分類記憶,會讓記憶更高效更牢固。因此,在課堂內,學生還是比較好的初步掌握了讀音和認形。但要真正完全鞏固,還要課後不斷強化。

立足於以生為本,致力於打造高效課堂——這一次精品課程的打造更加明確了我追求的這一目標不僅有用,還是高效的。因此,我還會讓這目標引領着我,讓它真正地融潤在我平時的教學中,成為我教學生命的一部分。

《語文園地五》教學建議

《語文園地五》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組。本教學設計曾在我校一年級四個班分別試教過,總體教學效果比較好,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實際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情況有所變化,建議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學生,其認知水平識也各有參差。我在設計第一關的時候,出示橫線前面的生字是學生已經認識的,並且學生已經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有了反義詞的積累,知道什麼是意思相反的字。只有學生具備了這種知識的準備,才能順利進行第一關。

2.這節課教學的環節相對較多,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做到每個環節牢記心間,上課時順手拈來,呈現出較為明快的節奏、活潑開朗的風格。

3.相信有相當部分教師對《漢語拼音字母表》的字母讀音都還不會或者不熟,這節課要求教師對每一個字母都要達到即點即説的程度。如果你還不熟,可以對照着字母表,聽着視頻的錄音自己先來學習。直到自己學會了、學準了再教學生。

4.《漢語拼音字母表》的要求是讀讀背背,還要求要記住它們大小寫之間的形狀。但在作為一節課中的其中一部分,時間有限,而且難度也不低。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馬上就達到熟練的程度,只能説是初步掌握。所以學完以後,課堂的後續工作不能丟,你可以利用早讀、課前三分鐘、午讀或者其他時間,要讓孩子及時複習、經常讀、背、記,反覆鞏固才能做到爛熟於心。特別是記形這一塊,測試時會出連線題考學生的。接下來的第六單元語文園地部分就要運用到它來教孩子查字典了。也建議你不要偷懶,只教孩子讀第一學期教的拼音,畢竟學會了這種讀法以後,對自己以後的教學和對學生以後的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5.要注意關注後進生,並給予及時的鼓勵。畢竟是一年級的孩子,此課的節奏較快,當孩子跟不上你的節奏時,可以適當放慢腳步等等他,或者讓大家一起來幫助他,或者用你巧妙的語言撫慰他。切不可露出不耐煩的語氣表情,這會大大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6.你還可以這麼做:用其他識字方法來記要認的生字;可以讓孩子説出除了打之外,還有哪些字交上了不同的朋友會有不同的意思?或者老師直接給出一些字,例如花,花朵,刮花,花錢,讓學生説説花的意思有什麼不同。這些都是我為了節省時間而沒有進行的環節。另外,讓學生讀生字、讀字母表時,也可根據你的情況靈活運用其他讀的形式、方法。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11

《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裏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國小低年級閲讀教學中,如果能夠發揮想象空間的內容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後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這篇課文中,不僅藴涵着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激發學生的情感。可以看出,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在閲讀中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藴含的創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特地在課前安排了兩則腦筋急轉彎。在結尾處設計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是這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怎樣做?”為了證明的聰明,都踴躍發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儘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着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

我覺得這課時我做的不夠好的是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裏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後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 )假山,一( )缸,一( )( ),我只要求口頭填,其實後來才想到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裏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儘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着、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儘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12

今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識字6》。這是一篇又關數量詞的識字課,雖寥寥數語,卻精雕細琢,讀起來朗朗上口,意藴深遠。教材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畫之中,通過幾組數量詞勾勒出幾幅亮麗清新的風景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每一處均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來表現,將識字巧妙地與幸福快樂的生活場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時,認識漢字,感知不同事物的數量詞表達方式,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數量詞的用法。

教完本課之後,通過和各位老師的共同評課,我覺得以下幾方面做得不錯: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這篇課文比較簡單,沒有什麼情節,在朗讀時不是太能吸引學生的朗讀慾望,預計學生在朗讀幾遍之後就沒有多大興趣了,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帶着大家去旅遊”的情境,把整節課串聯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這樣的情境,學生整節課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

二、識字教學紮實有效

這是一篇識字課,應以識字教學為重點。在識字教學中,我注意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識字特點,設計了“帶拼音讀——去拼音讀——交流識字方法——讀詞語”的識字過程,使學生從易到難,紮實有效的掌握了生字。

三、遊戲教學貫穿整節課

一年級的學生最喜歡做遊戲,在遊戲中掌握所學知識。在本節課教學中,我設計了一項師生互動環節:我説生接。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識字環節,我還設計了“摘蘋果”識字的遊戲,在快樂中鞏固生字,使學生愛學、樂學。

總體來説,本節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給了我驚喜,但是還有一些細節問題做的不夠好:

一、教學環節不太緊湊。整堂課下來,感覺很鬆散,尤其是識字環節,雖然這節課是以識字教學為主,但這個環節佔用的時間過長,以至於後面課文朗讀的不夠充分。

二、識字方法沒有加以歸納和整合。學生在交流識字方法時説出了很多方法,加一加、加偏旁、組詞等等,還有學生説出了形聲字,老師應順勢引導,把學生説出來的方法加以歸納和整合,比如有學生用加偏旁的方法,老師應引導:“還有哪些字也可以用加偏旁的方法來記住?”這樣,既總結了方法,又節省了時間。

三、拓展環節有點兒流於形式。在拓展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看圖編課文,是想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達到正確運用數量詞的目的。但時間有點倉促,也沒想好組織形式,只是讓學生説出了數量詞短語,應該引導學生注意仿出原文的意境和詩意來,而不能僅僅為了能用數量詞而仿寫。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認為,我對學生的組織不夠,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關注學生方面還需大大加強,真正走近學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師生平等關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積極學習別人的優點,使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更進一步的提高!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13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對學生説:“大家應該善於思考,勤于思考。”對於老師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這些天我們學校組織了語文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我認真閲讀了教師用書和語文課程標準,在網上也查閲了相關課文的資料,認真準備執教了《識字5》一課。

現針對《識字5》一課,做一簡單分析如下:

(一)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本節課我設計在識字後感情朗讀課文,本以為能讀得很令人滿意,但是學生學的不是很感興趣,沒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朗讀,讀出來總令人感覺乾巴巴的,沒有一點生機。如果能做一個優秀的課件,讓學生感知金色的沙灘,蔚藍的海面,紅色的晚霞,相信朗讀效果肯定會更棒!

(二)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太小,跳課文教學,使他們難以“消化”。

《識字5》是第四單元的識字課文,挑出來放在剛學完拼音後上,他們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課上我引導學生把“沙灘”舒服的感覺讀出來,學生就讀得很輕很拖,以為這樣就是“舒服的感覺”。而在生字教學“浪”字時,對這個左右結構的.字,他們怎麼都擺不準位置,雖然我多次強調“左窄右寬”,學生寫得也很辛苦,但寫出來的字還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辦公室,自己反覆的琢磨思考,思來想去,終於豁然開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鑑別人的教學設計,究竟是為了模仿還是借鑑?如果一味的把別人的教學設計的種種環節,甚至是一句話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不但不會見效,反而還會事倍功半。還記得自己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領導對我説過:備課不僅僅是備課本、備教參,更重要的還要備學生。不是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適用於任何一名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針對孩子們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識能力,為他們營造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三)鼓勵學生,方法多樣,要適合學生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上課很活躍,一個問題問下去,搶着回答,或者舉手時發出“我、我、我”的聲音,這是就要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很好,但要遵守課堂紀律,如果你能安靜的舉手,老師就更喜歡你了;有些學生很內向,上課不敢舉手,但是坐的很端正,這時就要引導他們,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膽子大一些,勇敢的舉手發言,就更好啦!有些學生回答偏離了問題,我就説:你的想象力真豐富,試試看。經過老師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過對這堂課的反思總結,我學到了許多教學中的知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總結經驗,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悦的課堂。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14

在《堯帝鑿井》一課教學中,我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

1、利用觀察課文插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很有興趣的進入課文。有觀察的過程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説、聽、認活動中,借圖認識部分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在課外延伸的活動中,讓學生收集有關的傳説故事,目的是讓學生自主瞭解傳説故事,養成愛閲讀的習慣。

3、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中發現別人的'優點,指出讀不準的地方,使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掌握朗讀技巧。

4.發散學生的思維。師:讀了《堯帝鑿井》,你覺得堯帝是個怎樣的人?

生:堯帝非常關心百姓。天下大旱,百姓們喝水困難,堯帝連走路都在想辦法。

生:堯帝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他觀察到,大旱天螞蟻還能活下來,所以斷定螞蟻的洞下有水。他讓人順着螞蟻洞往下挖,果然找到了水源。

生:堯帝通過認真觀察、思考,帶領百姓鑿井取水,造福了百姓,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一年級語文下冊反思15

優點:

《一分鐘》講述的是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二的故事。本單元的主題是瞭解學生豐富的課內課外生活,所以在課堂中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調動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來展開教學。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準確認讀課文中的9個生字組成的新詞,通過演一演,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來了解“歎氣、哈欠”等詞語的意思。努力使檢查字詞這個環節上得飽滿。在生字指導環節,向學生滲透的方法:同偏旁的',相同結構的都能成為,引導學生歸類,從而加深對生字的識記。

不足之處:

本次課程體現了和朗讀,但朗讀的體現還是不夠。應該讓學生充分朗讀、背誦。在今後的課堂上,我的教學應再重視一下和朗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