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58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教學《藍樹葉》一文時,我就想通過這個故事來滲透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在教學完課文內容後,我對學生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假如林園園現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對她説些什麼呢?

我的話剛一出口,學生們便踴躍舉手。姚欣彤説她會對林園園説“林園園,我知道你愛惜自己的東西,這是好習慣。但是當同學向你借東西的時候你不應該小氣,李麗因為沒有綠鉛筆才向你借的,你應該很爽快地借給她,而不應該拒絕。希望你以後要對人大方些。”緊接着王宇軒站起來説他會對林園園説“林園園,你應該把綠鉛筆借給李麗。你看,李麗畫出來的.樹葉是藍色的。哪兒有藍色的樹葉啊?我知道你臉紅了説明你意識到自己錯了。以後可要大方點喲,要不然沒人會喜歡你,和你交朋友的。”

還有幾個學生也相繼對林園園説了些話。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知道他們都已經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並且知道了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當同學有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雲房子》是國小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時,雲朵千姿百態逗人喜愛;有風時,雲朵散去,天空更顯潔淨豔麗。課文想象豐富,語言富有童趣,是啟發學生想象,豐富語言積累的極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的過程應當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須通過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來實現。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時充分讓學生去讀,去説,讓學生通過讀書和口語表達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增強閲讀的樂趣”和“提升運用的能力”。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從讀、説、想和畫來激發學生興趣,在快樂中學習雲房子。

1、讀雲房子。

(1)創設童話情境,誘發讀書興趣

在教學中,我通過“誰來做做這隻可愛的小鳥?”引導學生將自己當成小鳥,體會小鳥的`心情,去朗讀小鳥的語言、動作。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課堂上小手如林,都想起來讀一讀,在多媒體畫面和教師語音情境創設下,孩子們彷彿都成了一隻只活潑、快樂的小鳥,朗讀特別到位,整堂課都充滿了童心童趣,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了學習。

(2)注重個體體驗

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找一找小鳥都造了哪些雲房子,再讓他們讀一讀,然後以“誰願意給大家讀讀你最喜歡的雲房子?”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句子讀,讀後,還要他們説説從句子中感受到什麼,並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2、説和想象雲房子

在學生充分感受文中所描寫的雲房子的美后,我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是天空中的小鳥,你會造一座什麼樣的雲房子?通過“我們的雲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的句式,讓學生説一説,使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並使其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此外還有“畫”雲房子,主要集中在第二課時。

在備這節課前,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能比較準確預設課堂生成,所以在培養學生語感,發散學生思維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如在説話練習上“你是小鳥,你會造些什麼樣的雲房子呢?”問題設計得簡單明瞭,降低難度,學生都能大膽説出來,很多學生都説得很好,讓我深深的感覺小孩子想象力的豐富。這樣的一個設計,活潑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所以,一個問題的精彩設計很關鍵,能把教學的重難點自然地引發並巧妙地解決。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在教學時,我注重採用多種方法複習生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畫面,瞭解詞語的意思。但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很多的詞語還是一知半解,上課不認真聽,字跡比較潦草,沒有人積極回答問題。但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能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讀書習慣和興趣。

本組教材以“秋天”這一線索來編排的課文,其中《黃山奇石》、《植物媽媽有辦法》這兩篇課文,讓學生通過朗讀、學習使他們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偉大,從而激起學生去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本組教材內容十分豐富,以秋天為線索,又不侷限於秋天的景色。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體會美好的生活是勤勞的人們創造的,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教學本組教材時,我激發了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秋天景物和氣候的特點,知道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引導學生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提醒學生在識字、閲讀的過程中注意積累詞彙;引導學生自己畫秋天、寫秋天,並動手利用樹葉等製作書籤、賀卡等。並注意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預習的習慣和認真讀書的習慣。

在識字方面,這一單元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 出價值。?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 中學得快樂。再如猜謎語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為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 法。

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 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

在朗讀課文方面。在生活中學生都有豐富的情感體驗,但在學習中,他們對課文的情感的體驗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發揮部分學生尤其是劉召瑞等同學朗讀能力強的優勢,讓他們把從朗讀中體會到的那一份情感説出來,取長補短,帶動其他學生對文本中情感地體驗,使那些對文本中的情感體驗不夠明瞭,或暫時還沒有體會到的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有利於全體學生把這一情感更鮮明地表現出來,為感情朗讀課文指明方向。

本組學習的課文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其中有傳統文化和現代意識相結合的三字經。有展現隆重、熱烈國慶場面的《歡慶》,還有顯示祖國不斷強大的《我們成功了》,以及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看雪》。本組課文寓意深刻,教學時不宜過多繁瑣的説教、講解。但大部分課文語句優美,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素材。為此,在本組課文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和學生一起讀,美美地讀,深情地讀,激情澎湃地讀。和學生一起背,要求學生背誦的,自己先背,和學生賽着背,變着花樣背,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我感動。再加上適當的多媒體輔助,在本組課文教學中,這個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教學《歡慶》一課時,我把祖國60華誕的閲兵盛況重放給學生看,看了國慶節那天天安門廣場歡慶的場面。不用多作講解,學生就能理解舉國歡慶的含義。再對照解放初的國慶節視頻片段。不用多説,學生就能感受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加深對祖國的理解。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內部言語機制還不完善,注意力不穩定,有聲思維起主導作用,需要朗讀的大聲發音來組織思維、集中注意力,還有朗讀過程中,眼、口、耳多種器官同時活動,能加強記憶,所以這樣的教學非常有效,起碼,學生不覺得背誦課文有多麼難的感覺,也不討厭背誦。我想,這樣的訓練,培養他們積累有價值的語言材料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在近階段我還鼓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背誦兒歌、古詩、名言,並定時安排課外閲讀任務,背誦任務,切實做到,勤讀書,廣積累。為今後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單元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選編了一些能給人以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在閲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動曲折的情節,像和煦的春風,吹進孩子們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與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貼近,使他們藉此來明辨是非美醜,懂得什麼事該做,應該怎樣做。教學時,我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注重了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繫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過本組的教學,我認為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基於此點,我在教學中着重培養孩子們的學習方法。在這一段教學中,我努力培養了孩子們預習的習慣,曾有人説,低年級的孩子們不能課下預習,但是我覺得只要教給孩子們方法,他們會做好的。實踐證明,我成功了。在下半 月的時候,我的孩子們都能自己完成預習任務了。他們在課下熟讀課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詞,然後認讀生字,不會了,翻開課文找到那個生字讀課文,在句子中就能認識這個字,他們還主動地用各種方法去識字,好到課堂上大顯身手——告訴同學們我是用什麼方法認識這個字的!遇到有的同學沒有學會,小老師們可就要發揮作用了,他們教得很認真。由於有了課下預習做基礎,我們的課還不算太趕,在課上還可以培養孩子們説話、朗讀、寫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學生們已經把預習當成了必需要進行的一項活動,他們覺得必須要做。這不就是一種好的習慣嗎?這個好習慣的養成,不就是學習過程嗎?

第五單元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主題編排的。從“識字5”到課文,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處處體現着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現代意識。教學時,我注重了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品格,學會多為別人着想,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諒解別人,養成豁達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態,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

低年級是書寫的起步階段,老師的指導要特別細緻。平時每次指導寫字,我會先引導學生觀察範字,找準關鍵筆畫,觀察其他筆畫的佔格佔位,我再用彩色粉筆邊範寫邊講解,最後再讓他們先描後臨。

每節指導寫字時,我重視了示範講解,可是學生的書寫質量就是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可能問題出在課堂上沒有充足的書寫時間保證,一般都在課外書寫完成。還有可能寫得多了,只有寫得少,才能寫得好,寫得認真。下階段,我要多利用午讀、空堂的時間讓學生練寫生字,並從中個別輔導。期待有所進步!

識字在二年級語文教學中仍然佔重要位置,其重要性有增無減。識字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但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來説,我認為更應該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現在的教材安排了多種形式識字,如:在韻文中識字,查字典識字,看圖識字,讀名言警句識字,生活中識字??目的無非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平時,我儘量採取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來進行有效識字。學生都有惰性,失去了識字的興趣,就更加沒有了動力識字。因此在教學中保持學生對於識字的興趣很重要。今後,在這方面我要多下功夫。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國小的整個語文教學都應當以朗讀為主,不管是那種類型的文章,都必須在讀中去感悟,理解,體會。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就更應當以朗讀指導為主了。教師的範讀,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導入部分先我是利用了多媒體來介紹廬山的風景,接着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錄像,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並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開課後,我為學生範讀了一遍課文。雖然,我在上課時課件出了一點小問題,沒有播放出配置的一點古箏的音樂,但並不影響我的範讀。我看見學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讀古詩,心裏真的很高興。

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讀—理解—讀—誦”這4個步驟學習課文。在第一個讀中,學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決了生字,還給生字找了一些課外的朋友。低年級古詩教學重在入情入境地計,而要讀得入情入境,只能從圖片、錄像上感受,或是聯繫生活實際,在老師的情境語言中讀。我也尋找了大量的資源引導學生讀,《望廬山瀑布》一詩中的名句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帶着孩子們看了課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讓他們感受到了“飛流直下”的'感覺、領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個別學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銀河落下來了”。 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達到預設的效果,反思自己,發現:只有放慢語速,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領略作者當時的心情,讀起古詩來才會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課文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嚮導,有了教師正確的指引,學生的思維大門就會打開,一切看似疑難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課中,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齊讀,小組長帶領大家讀等,悟出了詩歌中所藴藏的優美的畫面時,教師一定要做具體的指導。那些字該重讀,詩歌的節奏時怎樣的,古人讀詩,吟詩時搖頭晃腦,聲斷氣不斷的樣子······這些朗讀的技巧,教師都要做細緻的指導。讓學生從小就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不唱讀,不拖讀。由此而感受到朗讀詩歌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背誦古詩的興趣,從而積累古詩中的名句,做好長遠的打算,奠定基礎。今後在寫作中能信手拈來。正所謂:熟讀唐詩八十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總之, 要上好一節課,真的不簡單。必須經過反覆的思考,反覆的修改,反覆的試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師:小朋友們今天都是月亮灣的小村民,讓我們一起來誇誇這個美麗的村子吧!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板書)美麗。

師:那麼月亮灣究竟美在哪裏?請小朋友輕讀第二自然段,數數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想一想文章寫了村前哪幾處地方的美景?可以用筆畫出有關詞句。

生:按要求自學第二自然段。

師:小朋友們,你們找到了哪幾處美景的?

生:我找到了六處景色,分別是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

師:找得真仔細呀!那麼你喜歡哪一處的景色呢?

生:我喜歡小河。

師:出示“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為什麼喜歡它呢?

生:因為小河像月牙一樣彎彎的。

師:是呀!彎彎的小河如新月,多美呀,你能領着大家讀好它嗎?

生:讀!

師:除了喜歡小河,還有喜歡什麼的呢?

生:我最喜歡河裏的景色。

師:把你喜歡的介紹給大家。

生:聲情並茂地讀。

師:剛才他讀得多好呀,在他讀得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覺得他把“緩緩地”讀得真好!讓我感覺到河水流得很慢很慢。

師:那我們喜歡這一句的同學一起學着他的樣子美美地讀一讀吧!

生:加上動作讀。

師:還有喜歡其他地方的小朋友嗎?

生;我喜歡河岸上的桃花,因為桃花很美?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桃花美呀?

生:因為桃花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

師:出示句子“河岸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

生:喜歡的小朋友一起齊讀。

師:小朋友們,這個句子讓你感受到桃花的美,還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感受到了桃花的多。我從開滿這個詞看出的。

師:你真會讀書,我們讀書就是要這樣細細品味。

生:我還喜歡綠油油的農田,我覺得農田很美很美!

師:出示:“過了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和“過了橋,是一片農田。”

師:你們發現什麼了?

生:我覺得前面一句加上了綠油油使我感覺到了麥田的美!後一句沒有了“綠油油”我就感受不到這農田是怎樣的了。

師:説的真棒!誰來仿照桃花説的更美些?

生:過了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遠遠望去就像綠色的.海洋

師:真會模仿!

師:學到這兒,老師相信村前的美景一定引在小朋友的腦海中了吧。誰來做回小導遊呢?

生: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月亮灣的村前,看這是月牙一樣的小河,河水繞着村子緩緩地流着,清清的河水倒影着綠樹、青山、小橋。河岸上種着許多桃樹,樹上開滿了桃花,就像一片燦爛的朝霞,橋那邊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

[反思]《月亮灣》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本文以形象的語言,描繪了月亮灣秀麗可愛的田園風光圖,展現了新農村一派生機蓬勃的動人景象。本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按一定的次序介紹了月亮灣村前的美景。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理清這一次序,學生在再次閲讀的基礎上較快地看出了村前的景色是按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順序來寫。在學習每一處景色時,我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哪一處景色?為什麼?這樣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或充分地説着自己喜歡的理由,有的感情投入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此時我分側重點進行點撥,比如“河岸上長着許多桃樹,樹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燦爛的朝霞。”當學生説出因為桃花美麗而喜歡時,我便出示句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除了桃花的美之外,你還感受到了什麼?為什麼把桃花比作燦爛的朝霞?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進入了深一層次的思考,原來桃花除了美還很多呢,正因為桃花很多,一大片一大片,紅彤彤的,所以像燦爛的朝霞。在處理“過了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時,我並沒多講,而是採用比較法讓學生感受這“綠油油”一詞的鮮明,此時再拓展,讓學生模仿寫桃花的句式,讓學生説説這綠油油的農田就像什麼呢?學生展開了想象,有的説像綠色的地毯,有的説像綠色的海洋,似乎在不經意之間進行了句式的訓練。在這一自然段結束的時候,我讓學生扮了一回小導遊,不過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還遠遠不夠,基本還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勉強完成,這也是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最大的遺憾。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上完這篇課文,我深深地思考:閲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積累,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閲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閲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科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那幾句哪幾句就讀哪幾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着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説:“湖水很美。”我反問:“假如你去遊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裏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深層含義的鑰匙。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碼?對。單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到達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讀後互評,評後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的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後滲入評價信息,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相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多層次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

教學這首詩,我主要引導學生做好以下“三讀”。

一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優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所以在指導學生初讀古詩時,我除了要求學生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還引導學生髮現古詩朗讀的這兩個特點。因為學生以前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讀了幾遍後還沒有發現。於是我進行了範讀,由於範讀時停頓比較誇張,有幾個聰明的同學發現了古詩朗讀的停頓和節奏。接着,我再讓他們讀讀每句詩的最後一個字,引導他們發現古詩的押韻。雖然第一次教學時花了一點時間,但通過這樣的指導,學生掌握了古詩朗讀的節奏和韻律,一定會在以後的古詩學習中加以運用。

二讀,讀出理解,讀懂詩意

理解詩意應該是古詩教學的一個重點。古詩中有些字詞的意思和現在一樣,如“停車”、“楓林”、“白雲”、“人家”等。還有一些字詞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説説自己理解的字詞,再重點指導學生理解那些與現今意思不一樣的詞語。理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畫圖法。在理解“遠上”、“石徑”和“斜”的意思時,我就在黑板上畫了一座高山,一條從山下通往山頂的彎彎曲曲的石頭小路。圖一畫,學生就理解了“石徑”、“斜”的`意思,接着我讓一學生上黑板從山腳往上看,讓學生説説看的感受,學生理解了“遠上”的意思。

聯繫前後文感悟。在理解“坐”的意思時,因為意思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學生很難理解。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前後文進行理解。感受“詩人停下車不走”與“喜愛傍晚時候的楓林景色”之間的因果關係,自然而然的,“坐”的意思也就能理解了。

接着,我指導學生用“調換順序法”和“擴充意思法”理解詩句的意思。應該説,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好。

三讀,感悟意境,體會情境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富有個性的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後,我讓學生再讀古詩,説説自己看到的情境,學生把自己看到的遠景、近景都描繪得十分具體。我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中稍作點拔,讓學生受到感染。還適時加以音樂渲染,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為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總之,通過“三讀”,學生基本讀懂了古詩,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得紮實、高效。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驀然回首歷經新課改的風雲歲月,我想自己受益最多的大概就是習慣了單元式備課,習慣了把握單元總體目標的基礎上研究設計出每一主題課文的教學分目標,同時這些目標具有相對穩定性,又有適機調節的靈活性。就這樣,每上完一節課,我常沉醉在自己與學生成功教學的喜悦中,也日積月累地記錄着師生間的不足,竭力尋找彌補的途徑,以促進教與學的反思實效。

在教學第三冊《好奇》這一單元時,我與該班學生的得失如下:

一、包括蒐集資料在內的各項課前準備應該是多渠道地進行,又要能反應學生的具體真實的生活。

1、電視節目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更啟迪了他們的智慧。現代社會日趨文明、富裕的今天,很多文化的傳承都有賴於電視、計算機等眾多通訊技術。當電視已基本普及時,人們從中獲益不少,電視節目日趨改善,豐富多彩,為生活增添了幾多色彩,時至今日,人們從廣告、新聞、娛樂等節目裏收穫着許多書本以外更為直接、形象、遠程、高效、豐富的知識信息,增強了學生學習生活的立體感。條件的限制,我們不能把電視搬進課堂,相反的,我們可以發現引導學生把電視作為準備性學習的一種手段,既可以避免浪費課堂上短暫有限的時間,又能讓學生真正地運用已內化的知識信息於教材的學習理解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這種手段之所以能如此得心應手,最主要還是這本身就是他們的興趣,又是他們具體可感的最普遍的生活物質。當然,需要強調這只是作為一種手段,切忌走向極端,家長的監督和配合尤為重要。

2、鼓勵引導發現生活中的人文資源。學生除了有着令他健康成長的學校環境,他還生活在一處欲使他社會化的生活環境,在這一環境中,有形形色色的社會人,單純的他們無視這些人對其本身的社會化作用,孰不知,他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潛移默化,並滿足心中的.好奇心。教師的作用就體現在引導他們去發現、有意識地尋找在這些社會人身上對自己的作用,對自己成長的幫助。

3、計算機網絡信息是學生最大的缺失。為了能豐富拓展他們的視野,彌補在這方面的弱勢,我積極蒐集網絡信息,為他服務的同時,更多的是讓他們感受到蒐集信息的多向性,提前讓他們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嚮往,而不是為了玩遊戲,或者把視網絡信息為唯一。

二、師生攜手一起主動探索發現時碩果累累。

1、學生自主質疑,巧解疑。結合《語文伴你成長》中的訓練項目,我設計上由學生默讀——質疑——解疑,在這樣的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是我,收穫最多是學生。我想,課文的疑難點、難解詞應該是學生説了算吧,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他們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慾望,利用所有學生思維互補性,在交流問題、交流解疑方法的過程中,他們大多可以在重新申視自己的同時,從他人身上獲取更多的解疑方法和知識信息。

2、把有情感的評價語言作為文人文課堂的潤滑劑,再通過以上環節,我們一起來欣賞幾組精彩的學習片段:

我在教學《蘋果落地》時,生1:地球真的有吸引力嗎?

生2:是的,這種吸引力就好像磁鐵和磁性黑板會緊緊相吸這樣。

師:哇!你們真像牛頓這位科學家,一個懂得發現問題,一個懂得細心觀察。

生3:我還知道,月球的吸引力小得很,所以,宇航員到了月球上會飄來飄去,站不穩。(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3:我是看了電視上的《科技博覽》才知道的。

師:你一定很用心地看這種好節目吧,因為,他能讓知道一些奇妙的科學知識。

生4:我也知道,因為地球有吸引力,我們世界上所有的東西才不會亂飛……

為了調整過於活躍的課堂,我隨機想起用我國首次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的喜訊及楊利偉本人的簡介,並用比較簡練的語言講述一番,並引導同學們留心關注新聞及相關電視,並把知道的寫進“採蜜本”。

再比如,教學《我的影子》這一課時,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我的措手不及,剛好給了學生留有餘地的思考時空。生1:影子是怎麼形成的?生2:為什麼影子不能像我們的衣服這樣有很多種顏色?……

三、句式、詞彙的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感,也推進了他們規範化普通話的形成。在《我的影子》這一課中,出現了許多典型的句式,應該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會發現,並運用於實際生中。

四、對於怎樣讓全體學生喜歡上預習這份作業,我一直在探索。常想學生的提前準備性學習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訓練創新思維,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能使課堂上可以留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活化使用教材,但是,當我意識到班上還有大部分學生不喜歡提前準備學習,卻常常只是憂心忡忡,卻無從下手,於是想要避而無視,可是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這點不足尤為明顯地成為我理想中教學方法的頑石,所以,我想,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我該坦然地面對這一難題,多做些嘗試,相信自己是可以得到靈丹妙藥的。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在備課階段我把課文的朗讀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讓學生多讀, 培養學生的語感, 讓他們體會文章中的只要向着光明和樂觀的方面去思考和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所以我在初讀階段設計了3次的讀,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在精讀的 過程中我讓學生逐步在讀中體會兩個孩子由傷心到開始新的追求再到最後獲得成功, 感 情也一次比一次深,才能在最後一段的朗讀時表達出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情。

所以本節課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去回顧:

1、多讀的好處:在教學中由於我讓學生課文讀的次數多了點,所以學生能夠在我 的引導下找到一些精彩的字、詞、句,多而輔助課文的朗讀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2、引導讀的'應用:因為學生的朗讀水平有限,對於精彩段落學生讀不出應該有的 感情,所以我採用了引讀的方法,我讀幾 個字,學生讀另一半;我大聲朗讀,學生小 聲跟讀。這樣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去尋找課文中的感情,比較容易一點。

3、拓展活動 在學生充分閲讀,理解內容後,我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 怎樣呢?我們該怎樣做?同學們紛紛發言有的説要像這兩個孩子一樣當一條路走不通時 要找到另外一條道路。 還有的説在遇到困難時要樂觀去面對,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等等。 學生們的交流進行的十分順暢。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我選我》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故事。它講述了在班會上進行的“勞動委員”選舉中,小主人公王寧充滿自信地“毛遂自薦”,表達自己熱愛班級、熱愛勞動,願意為班集體服務的決心和信心,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肯定。

“以讀為本”是閲讀教學的基本特徵,低年級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我們要摒棄那些繁瑣多餘的內容分析和串講串問,着力於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使朗讀和悟情明意有機地融為一體。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巧妙地訓練學生的語言,如“誰是什麼”句式的變換,添加人物對話中的提示語等,都是對學生進行讀、説的訓練。因為,在語文教學中注意精講多讀、以讀代講,並適時進行語言積累和訓練,才能真正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寫了“我”楓樹樹裏尋找火紅的楓葉,給老師做賀卡的一件小事。事情雖小,但卻包含着國小生對大自然和老師無限深情和熱愛。在教學裏一定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和“我”的心靈相同,感受我發現最紅火紅火的楓葉的欣喜心情,讓學生給老師寫一句話,引導學生懂得尊重老師勞動,更加熱愛老師。

學情分析:

學生理解課文章的內容並不難,基本上可以藉助拼音讀通課文。學生可能在理解前三段“我”尋找楓葉過程中有一定難度,教師可採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和發現,體會“我”的用心和對老師的熱愛。學生把想要説的話寫給老師後,老師一定要給予回答,讓學生感受老師的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識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國小生對大自然和對老師的熱愛,激發學生們熱愛大自然,熱愛老師的美好情感。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好楓葉形狀的生字卡片。

2、學生自備一套生字卡片,以及做賀卡的材料、工具等。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談話。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就是愛。而師生之間的愛是各種情感中最偉大、最無私的。你的身邊一定發生過許多師生之間互敬互愛的事,給大家談一談好嗎?有一位小朋友將他對老師的愛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紅的楓葉上了。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火紅的楓葉》。

2、質疑。讀了課題後,你都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讀。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畫出自然小節號。

2、正音。分自然小節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反饋。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音。

4、檢測。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隨機請學生準確讀字。

三、再讀課文,感悟課文的含義。

1、自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看一看通過閲讀你都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可以在書上標註出來。

2、交流。學生將自己讀懂的內容在全班進行交流。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隨時進行點撥、指導。

3、質疑: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如:“我”為什麼要這麼認真的去找一片楓葉?

4、小組討論,組長彙報。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發散思維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師的節日嗎?如果你就是找楓葉的小朋友,在這一天裏,你想跟老師説些什麼?

2、做賀卡。我們一起來做一張賀卡,將你跟老師説的`話寫在上面,然後送給你們的老師吧!

小結:

一片小小的葉子寄託了小朋友對老師的愛,這個教師節,老師一定會很快樂的。

五、作業:

1、繼續做賀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我 找火紅的楓葉 做賀卡

愛老師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進行檢測。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1、出示詞語卡片,進行開火車的遊戲。

2、出示自學提示,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

自學提示:(1)讀一讀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麼方法可以記住它們。

(3)和你的同桌説一説識字的方法

(4)比一比誰的方法妙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點。

4、學生彙報。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1)火:注意不要寫散。

(2)潔:右上方是“士”,不是“土”。

三、鞏固練習

1、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讀一讀,擴詞。

四、動手畫:

師:課文學完了你們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還知道了什麼呢?

師:我非常想看看文中的楓葉,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動筆畫楓葉)

五、齊讀全文(激情飽滿的讀課文)

六、動手拼一拼

用小組採集的樹葉進行拼圖並參觀。

七、小結:

師:今天我們在小作者的帶領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時也看到了小作者與老師之間深厚的感情,我也很願意成為大家的朋友,你們願意做我的朋友嗎?願我們在校園的生活中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學習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體會這一句話:“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上。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想象: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有的説:“我好像看到糧食水果都豐收了。”有的説:“我好象看到一盞盞燈籠般的梨子。”有的好象聞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説:“我好象也嚐到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的香甜,有的'彷彿欣賞到金黃的稻子在廣闊的田野上跳舞。”接着我指導朗讀,那麼,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呢?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或加動作表演讀,或表情豐富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體會秋天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悦的心情。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識字5 寒流 大雪 北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內容。本課將有關冬天的特徵的詞語用“詞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組成韻語,結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識字和認識事物。12個詞語都配有相應的插圖,學生圖詞結合,容易萌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創設帶同學們去北方旅遊的情境引入新課,創設和生字朋友拿車票的情境,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生字詞的積極性。其次,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了解了冬天的物、候特徵,感受冬天雖冷,但仍充滿着勃勃生機和生活的情趣。例如讓學生聆聽北風的聲音,觀看大雪,蠟梅、蒼松、翠竹、刺蝟、蟒蛇、螞蟻等圖,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身處南方的孩子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北方的冬天。再次,重視對課文的拓展。如給學生積累有關描寫北風和大雪的成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最後,注重學生遷移運用的訓練。我們都知道,學語文,光有積累還不行,會把積累成功運用才是最高境界。課堂上我設計了練習:冬天來了,()呼呼地吹,帶來了遠方的(),()紛紛揚揚地從天空中飄下來了!()卻在這時盛開了,金燦燦的,格外引人注目。()、()也挺直了它們的身子迎接風雪,給大地帶來一片生機。把積累與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學以致用。

不足之處首先是各教學環節的時間掌握不夠合理,如生字認讀環節時間過長,從而影響了寫字教學的時間,其次是拓展的內容過多,使得課的容量過大,教學時間較匆忙,使學生掌握困難,再次是設計的練習過於分散,既耗時又影響效果。最後是韻文的整體朗讀太少,影響了學生對韻文的整體感知。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在教學過程中,導入環節我採用了激趣法,一上來就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一下集中到課堂上來,為新課的學習打好基礎。生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當小老師教孩子們生字,學生愛聽,精神集中,效果不錯。 學完生字,直接進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既連貫自然,又使學生明確駱駝和羊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重點段落的學習打好基礎。

整堂課,我非常注重訓練學生的朗讀,採用示範讀、引讀、個別讀、齊讀、表演讀等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產生新的思想。通過朗讀,學生弄清了課文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是不對的”。而此時,我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又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在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碰到這種情況?這能説明什麼呢?”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積極發言,課堂氣氛很好。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有了自己的發現,朗讀的熱情更高。可以這樣説,是發現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所以,給學生一個方向,他會自己走路。

同時,在教學時,我還非常注重圖文結合,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降低了難度,符合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為適應學生學習需要和完成教學目標而診察作出的,並隨情境變化而進行調整的教學謀劃和採取的教學措施。二年級第四單元的課文主要詮釋家鄉之美,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這一單元中的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詮釋策略,為孩子解讀我們家鄉的自然風景,感受家鄉美!

一、教學反思

(一)教學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與策略。詮釋策略教學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詮釋的方法幫助孩子在理解課文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有疑問的環節。

(二)教學思路

《黃山奇石》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應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通過對黃山“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奇”的詳細詮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黃山之美、祖國之美。

(三)教學效果

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五個:

一是在導入環節。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就是學生對“奇”的'理解。在導入環節,老師將“奇”用這個字的字理結構通過謎語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對這個字的初步認識便是從字形上理解並記憶。這一環節的設計由淺入深,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比較容易進入狀態並激發學習興趣,同時為下面更深入地詮釋“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是在交代背景環節。在本環節中,教師沒有直接進入課文主題,而是通過一段音樂視頻伴隨着老師對黃山的介紹,讓孩子對黃山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慢慢地喜歡進而開始好奇,從而激發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

三是在學習課文內容環節。準確地説,是在感受黃山之“奇”的環節。在本環節中,老師通過實物對比及聯繫生活等等方式詮釋了黃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紹“猴子觀海”時,通過猴子的圖片與黃山中“猴子觀海”的石頭進行對比,讓學生一下子理解了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是黃山石頭奇怪的樣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在介紹“金雞叫天都”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聯繫生活,仔細觀察生活才明白“金雞”的含義。

四是在課後拓展環節。黃山奇石不僅僅是課文中介紹的這幾個,還有很多很多。在這一環節,老師準備了一些別的黃山奇石的圖片,要學生髮揮想象力,為他們起名字。在這一環節,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黃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黃山奇石的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課外延伸環節。這一環節雖然老師並沒有介紹更多的更深的知識,但是用圖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黃山四絕”中的另外三絕,不光讓大家瞭解了黃山風景區,更激發了學生對我們祖國的秀美風光的熱愛。

二、課例點評

這節課關注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對學生進行閲讀策略的指導,以詮釋策略為關鍵點,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發現家鄉之美。

(一)教材處理

第四單元,是一組圍繞“美麗的家鄉”而編排的課文,本單元從多個角度,讓學生們看到家鄉的美好。這樣的安排,遵循了語文教育的規律,順應了學生身心的發展特點,致力於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教材體系,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看到家鄉的美景,積累有關家鄉的知識,體會家鄉的親情。

(二)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在“品石”過程中,也滲透了新課程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運用詮釋策略,為學生創建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如在為學生解釋“奇”之前,先讓學生對“奇”這個漢字有了大致的瞭解與認知。隨後在講解過程中,通過聯繫實際或者對比實物等方式,來為學生充分詮釋“奇”的意義。學生在瞭解“奇”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學生滲透更深層次的知識,祖國的美好山河可以通過描寫具體實物來進行展現。

(三)核心素養

綜觀這節課,老師以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以目標,較為精準地把握教材,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流程,把詮釋策略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閲讀的基本能力是作為核心素養培養的一個重點,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對授課教師是一個挑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