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78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

1、學習活動設置獨特創新,且與黑白畫繪畫表現做到了巧妙結合、相得益彰。本課作業設置不是一般地隨意畫一幅黑白畫,而是畫小王撲克牌,小王撲克牌正是黑白畫的表現形式;活動設置的嘗試訓練與創作作業也不是一般地分離成單純的兩次訓練,而是將知識點的嘗試訓練與畫小王形象統一在一張撲克牌中。兩次作業由易到難,由此及彼,形成學習的層次梯度,且統一在一張整體作業中,結合巧妙,渾然一體。

2、課堂教學行為有實效,學習目標達成高效。一是通過撲克牌形象,引發對黑白畫的認識,提示課題簡潔有效。二是通過兩件黑白畫典型範作對比,有效認知與理解由點、線、面組織成黑白灰的效果,並利用撲克牌“JOKER”進行嘗試訓練,獲得黑白畫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建立起了學習的規範。三是再通過兩件黑白畫典型範作對比,探討與發現小王人物造型的變形要求,進一步明確點、線、面的疏密處理與黑白灰的表現方式,學習難點突破有效,有效建立起創造表現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意識地突破規範,大膽創新,從而高效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100%的作業完成率與80%的富有創造性的高品質作業足以反映本課教學的高效率與成功經驗,參照以上的“作業選樣”就能可見一斑。

3、教學細節的`處理還需要調整。在通過課件呈示兩件小王人物造型的典型範作時,一幅具有變形特點的人物黑白畫卻不被學生所選擇,正如學生所説:這幅畫雖然誇張變形很有趣,但人物五官不清晰,線條組織也看不清了。這説明教學課件範作或掛圖的提供應精選最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使範作的啟發性與視覺審美能更好地呈示出來,充分發揮直觀教學的意義。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2

事實上,在上這節課之前,我是不太相信孩子們的想象力的。因為以我的經驗判斷,孩子們到了中高年級,不知怎麼就想不出那麼多奇妙的東西來了。這節課是針對五年級的孩子,我以為他們肯定會有些吃力,作業也會有很多雷同。事實告訴我,我的判斷是完全錯誤的。孩子們想象的積極性很高,我的預設根本不夠他們用。他們想到了很多我沒想到,教材也沒想到的場景。有一個孩子甚至説圖上的那個孩子是肚子疼,想吐。他的答案引來了一片笑聲,但我表揚了他,因為我們都沒想到,他想到了,而且確實還有那麼點意思。我想,我們成年人失卻了曾經超級想象力就是因為我們的上一輩曾經嘲笑打壓了我們天真的想象吧。所以我認為只要孩子敢想,就該表揚,更何況是還想得像模像樣的。要是這次打擊了他,説不定下次他就不肯想了,那才是最可怕的。

這節課上得熱鬧,最後作業的效果也挺不錯,應該算是我這學期上得比較滿意的課之一了。但是後來我也想了,如果我能夠多提供幾個人物的動態,孩子們的選擇空間會更大些,而他們的想象也會飛得更高更遠一些吧!另外,每一組總還是有孩子參與得不夠積極,也仍舊有照搬別人作業的'現象,這些孩子這樣做各有各的原因,我想,我還是應該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他們,畢竟,想象力是一輩子的事,想象力強的人會格外出色。我希望我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我這一科上學到對自己有用的一點——不管是技術、人格還是想象力。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3

美術教育家尹少淳説過: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時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同學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同學審美能力,培養同學認識美,發明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為了更好地掌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為同學發明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同學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需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這不只要求我們自身要有發明性思維,思路活躍、方法新穎,使同學感到有興趣,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引起同學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而且還必需根據同學的不同年齡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示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發明的整合,是每一位美術教師值得去去研究與探索的。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和課外的學習探索與實踐,我做個了小結了,總結了教學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徵如下:

1、開放的題材形式

新課程規範中指出美術教育在國小階段主要是引導同學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教學時,不再一味拘泥於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示留給同學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示上營造較為寬鬆的氛圍,能促進同學樂於參與美術活動。

2、開放的教學內容。

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空間,引導同學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無妨帶領同學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同學觀賞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同學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月生活想結合的能力。

3、開放的評價規範

我在教學中一貫樹立同學自信心、自尊感。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局部,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只協助教師掌握同學心智和發明力的生長情況,和時給予同學啟發和協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同學表示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保守用“一個規範”去套同學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同學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同學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裏去。在優秀作業上寫 “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同學勝利的喜悦;在表示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 “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同學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時提高美術素質,不時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同學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同學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區分、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同學發明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同學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同學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4

布藝在現代家庭中越來越受到青睞,它柔化了室內空間生硬的線條,給人以視覺上的温馨感、觸覺上的舒適感、趣味上的個性感,彰顯其獨特的審美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藝還是一種變廢為美的工藝活動。布藝中的“布”,是各種纖維品的總稱,可收集的材料有:裁剪衣服時剩餘的'邊角餘料,舊衣服、襪子、手套、毛巾等。根據材料的質地、花色、品類因材施藝,運用捆紮、填充、剪切、縫紉、裝飾等方法制作布藝作品,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陶冶其個性,發展其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能力等。

本課圍繞“布藝”這一主題安排了兩個相關學習活動:利用各種舊布料展開聯想,製作一件布藝小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製作一個小掛袋。活動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自由性。活動二則更多涉及到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功能性。

我在教學過程的安排,設立如下程序:創設情境——欣賞激趣——感受材質——學習指導——創造表現——交流評析。

“創設情境”時利用精美圖片展示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布藝製品,讓學生重新審視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

“欣賞激趣”環節利用實物欣賞民間布藝製品。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從民間工藝品的造型、色彩和裝飾方面汲取營養。

“感受材質”時讓學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質進行比較,通過觀察、觸摸、擠壓、拉扯、拆開等方法對布料的特點進行較全面的瞭解。

“學習指導”在造型和製作方法上加以指導。可通過對原材料方向的變換、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變等,設置幾個小遊戲,激發學生展開聯想。

“創造表現”環節中我加強個別輔導和經驗提示。

“交流評析”時大膽的表揚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學生通過以上活動,大部分學生都有完成的比較好,有些想法很新穎,很獨特。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5

這個學期是我邁入工作的第一年。由於學校實際工作的需要,我承擔了三、四年級和六年級兩個班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

一個月下來,感受最深的就是上課學生太活潑,上課有點吵,特別是手工製作課,這也許跟我的教學經驗不足有關。現僅從美術作業來談一點反思。

首先,應該對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有個貼切的認識。其實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們的心血,都藴涵着豐富的內容,作為美術教師應該用欣賞者的眼光看待學生,體現出人文關懷的精神。其實孩子因家庭,社會環境及自身的遺傳因素,都會產生不同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行為表現及操作中會參差不齊。比如三年級《老師您好》中我讓他們畫老師,學生能畫出老師在上課時的結構與動作關係,但是內容太單一,我讓他們在自己的畫上再添點東西,有的學生並能擴展成師生一組人就是有創造力的作業。因此在批改作業時放棄“一刀切”的武斷做法,而是進行了人性化的嘗試。

其次,對於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我們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現的專業性美感。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能只用與別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績進行橫向的比較來判斷,而應看自身的縱向發展,因此我在批學生作業時,會看看他的作業與前面的做比較,如果進步了,我會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上有進步,並在下節課公開表揚;如果內容太單一,我會寫上‘如果再添加點東西進去那更好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希望他們能對美術課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作業質量得到提高。

再次,與學生多溝通,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多欣賞美的東西。現階段,隨着教育水平不斷改革,美術教育也迎來了新一輪創新,但現階段六年級依然沿用老的一套教材,以前也是老的一套教學模式,那麼是否有必要對其採取新的教學模式呢?改革固然是有它進步的一面,但對於現階段的六年紀要讓其從老的思想觀念完全轉變也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行,對於他們還是必須要用老的一套教學模式去講授,而對於三、四年級學生,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是新美術教學的試點,也是我們新來美術老師的研究點,這對於我們是一次機遇和挑戰,也是我們不斷進步、不斷適應這個社會發展的一個過程。三年級學生和四年級學生年齡不一樣,接受的事物也不一樣,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接受事物也不斷增加,思想也不斷開闊,他們在畫中就表現的不一樣,因此這需要老師們與學生多溝通,充分領悟各年級在畫中表現的思想和意境,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意識,最後所呈現的美術作品也形式多樣,真正體現兒童畫的價值所在。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6

《花地毯》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下冊中的一個課例,是讓學生運用剪貼、繪畫方法來設計製作一塊小地毯,並指導學生用許多“小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嘗試不同的材料,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的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表現出來,休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這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開始我就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通過遊戲“猜一猜”導入,學生猜的五花八門,有的説牀,有的説桌子,氣氛非常活躍,最後學生猜到了花地毯,馬上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本課主題,緊跟着我又適時激趣,給學生講了一個《小狐狸家的花地毯》的故事,讓學生羨慕小狐狸,自己也想有塊花地毯,很自然的就調動了低段學生的學習慾望,效果非常明顯。另外,讓學生親自感受地毯的質感,並小組合作將“小地毯”拼成兩塊“大地毯”,使學生在活動中無形的學到了美術知識(顏色搭配)。讓學生學會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一切讓學生來支配,自主地探究學習。

本課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通過“展銷會”的形式讓學生互相推薦自己的地毯,把教學活動推向了高潮,整個活動中運用多種方式,例如學生與學生之間成為買賣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成為買賣關係,讓學生互評互議,告訴大家為什麼買他的地毯,如何推薦自己的地毯,很自然的提高了學生的評價能力。活動中我最高興的是學生爭先恐後的.把自己製作的地毯推薦給我,都希望老師買他們的,教師好似開心的調合劑,使每位學生都獲得快樂。

這一課我分別在兩所學校上過,第一次是在本校,第二次是參加區教研室舉辦的“送課下鄉”活動在長崗鎮中心學校,同是一個內容卻有着不同的感受,兩次講課都使我難忘,都有許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在本校上這堂課,由於非常瞭解學生,學生思維靈活,參與性極高,課堂氣氛活躍,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的。但在教學中我也體會了幾點不足:

1、小組欣賞討論時,問題有些不明確,教師要參與活動中。

2、要及時地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奇思妙想,並幫助他們克服一些製作中的困難。

第二次在長崗上這堂課時改進了上次的不足,努力的完善了此次課,但因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及條件差異,上課時經常有一些異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需要教師的隨機應便。記得剛上課時我和平常一樣喊了一聲“上課”,可是學生毫無反應,班長也沒有喊“起立”,這時我隨機應變立即向學生做了個自我介紹,馬上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記得上這堂課中間有一個環節是讓小組同學邊欣賞邊討論,可是讓我沒想到學生並無行動,這時我才明白他們平時可能較少接觸到小組討論的活動,緊跟着我馬上耐心的引導他們如何欣賞,如何討論,不一會同學們互相討論各自的想法,我也從他們臉上看出了一絲笑意。在長崗上這節課時最讓我難忘的是由於鄉鎮學校對短線學科專職教師的缺乏,其美術課多為主課教師兼帶,他們對我的到來特別熱情,學生也很高興。我事前通知學生帶彩色紙、膠水、水彩筆等工具,竟然沒有一位學生沒帶,課後我才知道他們在家裏把有顏色,認為好看的紙(廣告紙,掛曆紙,舊書)全拿來了,這使我特別感動。在教學生製作的花地毯竟然和城市的學生製作效果不分上下,而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總之,有許多值得我回憶的也有許多不足:

1、教師要善於營造一個輕鬆、自由的創作氛圍,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2、在評價活動中,學生的膽子小,教師應多舉例、多引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力求每位一學生都成功。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7

《巨大的恐龍》這一課是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我的計劃是將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分別為繪畫創作和陶泥塑造,本課為第一課時。

説起恐龍,孩子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男孩子,他們從小就喜歡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有關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有利於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繪畫創作。

為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導入環節,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用一段視頻直觀地再現恐龍時代。通過觀看視頻短片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着,是分析恐龍的外形特徵,這是本課的難點,這裏我花的時間比較多,作了重點分析,比較它們的牙齒、頭冠、頭、尾巴、背等、這些為後面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在教師演示這個環節,我是用一幅恐龍化石來再現恐龍,為後面的學生大膽創作做了示範,發揮學生想象力。教師當場示範及範作的出示能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繪畫步驟與用線表現的技法,是有利於學生繪畫技法提高的。在評價活動中,我採取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説説“給作品取了什麼名字?”“説一説自己的恐龍有哪些特色?”,“誰的恐龍畫的最棒?”通過師生一對一答的.交流方式使學生逐漸掌握評析作品的方法,並敢於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的勇氣。

當然,在本課的設計和實踐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帶的恐龍玩具(資料)沒有充分利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沒有進行準確適當的小結等等。這些問題都將成為我以後備課時思考的重點。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8

本課的教學的目的是通過通欣賞圖片、照片瞭解窗子的結構和組成部分及形狀。學生根據想象,運用不同的繪畫製作方法表現窗外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立體造型設計的興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鼓勵學生運用繪畫或製作的方法表現窗外的景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啟發學生想象表現窗外的景色。

針對本課的目的、重點、難點和學生個性特點,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過程。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出示學校和所上班級的窗景照片,使學生產生學習慾望。

2、講授新課,激發想象,享受創造。

首先讓學生通過班級的窗景照片瞭解窗子的結構。再請學生談除了常見窗子的樣式,你還見過哪些樣式的窗子。課件出示窗子的樣式,開拓學生的視野。接着啟發學生想象,創造景色。我請學生談透過窗子經常能看到的景色。再通過欣賞課件出示景色圖片“四季的變幻、日夜的更替”啟發學生進行想象,想象透過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最後學習製作方法。通過分析範畫,引導學生分析運用的表現方法有a、繪畫b、剪貼。明確作品中運用不同方法採用的技巧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3、作品展示,體驗成功。

4、拓展延伸,審美提高。

教學反思:

1、在前兩個環節設計中利用多媒體展現的照片和圖片,確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而且,這次的課件是我自己製作的,這對我而言是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一大提高。使我感受到多媒體教學有利於美術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多媒體將圖形、圖像、文本、視頻、聲音等,經過處理後再生動地表現出來。它的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的特點,使往日呆板的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慾望和情緒,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本課的層次性很清晰。特別是能通過分析範畫,使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瞭解到可以採用不同的表現方法進行創作,解決本課的重點。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應注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學習質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教學評價不到位。特別是最後的總結性評價簡單、倉促。課後反思使我認識到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4、通過這次教學,還使我看到在平時“學生如何合作?”訓練不到位。在課堂中,出現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有的小組兩三個人同時搶着發言和製作,你説你的,我説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和製作,其他人一言不發,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組藉此機會閒聊、説笑甚至幹別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習的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要從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和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入手,養成合作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着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9

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勞動動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培養了學生敏鋭的觀察能力。我們要利用好文中一些素描、速寫和版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回憶、思考、體驗和想象人體活動時各部位的變化,體會各種勞動的動態。

勞動,身體各部分之間為保持平衡會發生相關動態。因此,在勞動中常產生最典型和最美麗的動作瞬間。許多畫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創作出了充滿勞動激情和快樂的繪畫作品,讓人感受到勞動時的動態美。比如畫家王文彬的油畫《夯歌》是描繪一羣姑娘在打夯。在夯懸於半空的最緊張的瞬間,表現了年輕姑娘蓬勃的朝氣和建設新農村的崇高理想。畫面構圖以傾斜的不穩定形式來加強打夯的動勢,生動地表現出勞動的美感。

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勞動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通過描繪勞動中的動作、工具以及周圍環境,不僅可以提高造型表現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美術課程的學習價值之一。

教材還重點展示了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學生在中外畫家對勞動動態美的不同風格的描繪作品中進行比較、欣賞。同時還選擇了一些素描、速寫和版畫作品,為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回憶、思考、體驗和想象人體活動時各部位的變化,體會各種勞動的動態。教材還演示了不同動作的動態線,讓學生對人體的動態有直觀的感悟。“試一試”和“提示”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一一化解。“學生作業”的'展示和“學習建議”都提示了對學生創作的要求。

教學時,教師講勞動的故事,讓學生回想自己在勞動的時候或看爸爸媽媽在勞動的時候是怎麼樣子的——例如掃地,人是彎着身子的,頭是向下的,雙手拿着掃把等等。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最後是學生欣賞書中作品,感受作品帶給我們的藝術魅力。有了這樣一個過程,再進行人物動態定位指導,學生就能夠創作出不錯的作品了。

但是,在學生進行創作的時候,對人物構圖必須進行巡視指導。構圖的好壞是一幅畫成敗的關鍵,否則就不能表現出人物勞動中所體現的動態美。

所以,這節課人物動態線定位和構圖指導非常重要。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0

每一條街巷,每一棟老屋,每一座橋樑,每一尺駁岸,都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和關麗的傳説。《老房子》一課,着重引導學生從觀察老房子的外形特點,瞭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讓學生能真正觸模城市的文脈,品味城市的精神,並在身臨其境中感受某種特殊的氣氛,產生相應的情緒,並用美術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是本課的立意所在。

用寫生或記憶畫的形式將攔房子在現在畫面,是記錄學生直接體驗的一種美術活動。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要了解本地區的.老房子的特徵,還要對各國、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築有所知曉。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1

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就是緊緊抓住學生對玩泥的濃厚興趣和心理特點、認知潛能,創設環節,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體驗到操作、嘗試、成功的樂趣。在教學開始的鞏固複習環節,以及屏幕上出現的《誇張的臉》泥塑作品圖片。看到這裏,將學生帶入鞏固學習之中。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和啟發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知識經驗。在學生觀察中,教師沒有停頓在單純的回憶層次上,而是馬上提出製作泥塑的要領,這樣引導把學生對泥塑製作的回憶轉到美術本體的內容上。從無意識的觀賞到有意識的欣賞、分析。緊接着帶領學生完成第一、二步操作,最後是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大膽設計、精心製作頭像作品。技法的學習,是通過教師的`有效示範和課件體現出來的,在示範中,教師注重和學生共同學習,指導學生尋找與之相關的動詞,把動作和泥塑的基本技法結合起來,一是體現學科整合,讓學生有更深的領悟,又解決教學重、難點的問題。最後通過播放音樂、獨立創作的方式,充分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裏發揮,創作出富有童趣的藝術作品。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我們從下面幾個地方體現:

一、體現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開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學生都喜歡“玩泥巴”,而這節課的切入點又是學生熟悉的形象。這給他們提供了飽滿而自由的藝術想象、藝術創造的空間,而泥材的創新(彩泥和陶泥的結合)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再加上作品是三維空間,培養審美創造力的功能更強。泥塑又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是一項和泥、工具、材料打交道且工序繁多的創作活動,這些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細緻、耐心的操作習慣。最後的作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實現學生之間的激勵互補和集體智慧的優化組合。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2

這節美術課的主旨是要在課堂中體現學習策略的指導,因此,在這節課中,我着重設計的幾個環節,也是圍繞着這個要求去做的。

由此,我制定《黑白撕貼畫》的教學目標為:

1、是讓學生學會利用所撕的多種圖形來進行想象;

2、掌握事物組合的次序;

3、學會合理處理黑、白、灰的關係。

學習策略的指導目標為:

1、讓學生通過黑、白、灰三者關係的理解,瞭解顏色搭配的常用規律:深淺搭配。

2、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摸索出製作的方法;

3、撕貼畫的具體制作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幾個目標的達成有輕重。

1、“撕貼畫”本身不是新授知識,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撕貼畫所需要操作技術含量較低,因此我將重點放到色彩搭配上,所以重點在“黑、白、灰”的搭配之上,讓學生體會並能夠欣賞黑白灰效果。

2、撕貼畫的具體制作步驟,我並不去着重強調,而是將整個環節讓學生回憶一下,即:想—畫—撕—貼

3、“想—畫—撕—貼”重點給學生強調的了“想”,考慮的原因是我認為這能解決平時學生匆匆動手,不經思考的習慣,也是一種隱性的學習方法的滲透。

4、在撕的方法上加以演示,並不是本環節的重點,而是必要的環節,不然撕貼畫少了一點具體指導和示範很容易走入誤區,必要的扶並不會約束學生的學習個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教學問題,需要反思與改進的。

(1)“教”與“做”脱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欣賞看的東西很多,往往使學生在眼界是有所提高,但對於如何操作還是缺少了必要的演示。使學生在欣賞完一節課後,對於作業有些無從下手的感覺。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小練習作業的時間,並結合最後課堂作業形式層層展開,讓學生的看的過程中就能掌握作業操作形式,不會在真正作業時感覺到困難,應該有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2)層次展開不明顯。

學習的`過程都是一個漸進過程,因此,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對於學生的學習有幫助作用。在課程展開的過程中,這種層次遞進的感覺不是很明顯,內容銜接不自然,內容有些跳躍性。可以在各個內容連接處加上轉折性的語言或活動,使學習有連續性。

(3)“黑白灰”講解缺少教師的直接演示。

教學過程中,黑白灰部分內容的講解一直覺得沒有講清楚,學生作業最後對於黑白灰的概念仍舊沒有意識到,其實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教師親身示範,在投影儀下,可以利用已經準備好的黑白灰紙條進行現場擺置,讓學生直接體會黑白灰的組成對於畫面感觀的影響。

總之,《黑白撕貼畫》主要就是為了能讓學生用撕貼這樣能夠簡單操作的方法通過拼擺組合粘貼,體會黑白灰的搭配關係,在製作的過程中學習黑白灰的搭配美感。同時,也讓學生在平時色彩豐富的生活中,用黑白灰的角度去觀察欣賞物體,並能發現美的存在。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3

你在童年的時候玩過泥巴嗎?你手中的泥巴會聽你的話嗎?《塑個小動物》是<美術>第三冊第13課的內容。為了讓二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我把課題改為《泥巴真聽話》!一看課題就好象已經注入了活動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們就連我們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麼會聽話呢?因此把泥巴作為本課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們天生愛玩愛動的需要,還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泥塑製作的方法,陶冶審美情操,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願望。

孩子們對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為生活在山區的孩子,泥巴對他們來説並不陌生,對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瞭解,所以我課前就佈置學生在家親自動手用水和泥巴先嚐試玩泥巴的感覺。在教學中我先利用課件展示各種美觀的泥塑作品,使學生知道泥塑是由什麼做成,並讓學生在欣賞中開眼界、激情趣,誘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然後教師現場製作泥塑,把一塊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變成一個可愛的小動物,以“這泥巴可真聽老師的.話”來引出新課。

首先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揉一揉,親身觸摸泥巴,體驗對泥巴的感覺,然後引導學生初步瞭解泥巴的特點,並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會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讓學生動手製作泥塑,我給學生出示一些主題:如水果、蔬菜、玩具、點心等,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技法大膽想象,明確主題,構思製作出新穎而又別緻的泥塑作品,教師可巡視指導。最後展示學生製作的每一幅作品,不管最終的效果如何我都給予鼓勵。然後讓他們自評、互評或師生共同評價,特別是讓學生對自己製作比較精美、有創意的作品談談製作的過程,方法和體會。目的是鞏固本課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4

現在使用的國小美術教材浙教版從三年級起就設有中國畫課,可國小生一般都沒有國畫基礎,要搞好國小的中國畫教學,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就很有必要。國畫是視覺藝術,是要求通過眼鏡觀察、用心感悟才能學會的的技藝,而且,觀察能力是一切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基礎,學生只有對事物進行細緻的觀察後才能形成信息反映到頭腦中。因此,我在國畫教學中就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重點,讓他們在觀察中探索、學習。

通過幾年的教學探索,我總結了“筆墨練習→臨摹作品→實踐創作”這條行之有效的的教學方法。

“筆墨練習”,是指用筆用墨的練習。通過正確掌握毛筆的中鋒、側鋒、逆鋒、順鋒、點飾等筆法,通過墨色的濃淡、乾濕的變化及相互滲透暈染,通過簡單物象的表現及組合的反覆練習,使學生逐步瞭解筆墨練習的含義,掌握用筆墨造型的基本方法。用筆、用水是學生學習水墨畫的難點,用墨、用色也是比較難掌握,這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學習,雖然難學,但是配以兒歌,也就變得簡單多了。配合學生水墨畫教學的兒歌有許多,這在前面案例中有所體現,不再贅述。在一系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兒歌配合訓練中,學生掌握了工具材料的正確使用,學會了畫水墨畫的方法。通過兒歌配畫、繪畫背誦結合的教學活動,學生無論是在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水墨技法的運用和鞏固也是相當有效。

“臨摹作品”是大多臨摹國畫大師齊白石等人的作品,這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借鑑大師的繪畫技巧,以提高自己的繪畫表現能力。國小階段的中國畫教學,一般都是以臨摹形式出現的簡單物體居多,如蔬菜、瓜果、動物、山石樹木等。我一般指導學生先畫什麼,該怎樣下筆去畫,再畫什麼,又該如何表現,並在對開宣紙上清楚地演示作畫全過程,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正確的臨摹方法了。

“實踐創作”有助於對所學國畫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與鞏固,它是繪畫技能與創造才能的綜合體現。創作前,我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反覆觀察一些事物形象,如帶學生去郊外觀察河邊的垂柳、秦淮河岸邊的小船、池塘的荷花,看遠山的延伸以及山外有山是如何婉蜒連接的等等,並且要求學生直接用筆墨畫一畫。平時還要求學生畫一些家養的可愛有趣的小狗、小雞、金魚等,以提高學習興趣和為創作收集更多更廣的資料素材。然後,我再引導學生構圖,黑的.山、白的晝、濃的煙、淡的霧、輕的雲、重的山等,這些生活的理解與感悟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國畫知識與技能,將自己的觀察與豐富的想象,十分生動的遷移到水墨作品的表現中。果然不少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創作出內容豐富、童趣盎然的少兒國畫作品。如《豐碩圖》、《絲瓜》等等,這些畫形象簡單生動,別有情趣。

由此證明:“筆墨練習→臨摹作品→實踐創作”,不但對國小美術的中國畫教學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國畫這一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藝術為更多的人從國小習,找到了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5

對於教學結果,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我覺得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從音像引入、師生交流到學生表演都是成功的,這些環節確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功地激活了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學生的交流完整準確,學生的表演生動到位,從學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到他們已經躍躍欲試。問題就出在我的示範上,我的初衷是為了讓學生有個更加直觀的`創作形象。可為什麼就在我的示範之後,學生的作業就會缺乏個性,千篇一律呢?原因就是我在教學設計中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別是針對二期課改的學科特性,忽略了低年級學生源生態的東西,只關注到技能方面的細節部分。低年級學生對創作人物形象本來就存在一定的困難,而教師的示範正好給了學生一個台階,使學生獲得了形象上的目標,同時也失去了創作的條件,限制了學生的創作空間。真是示範惹的“禍”。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這一情況,我在另一個班級的教學中及時糾正了教學流程。在聽、看、説、演之後不再安排教師示範,而是在出示創作要求之後直接進入學生創作階段。實踐證明了這個改變是正確的。在經過了一系列鋪墊之後,學生思維活躍,學生的人物創作豐富多樣,動態生動,極富童趣,對雨中的人物形象也表現出了足夠的認識。課堂教學達到了預期目標。我覺得,課堂教學要真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從而達到開發右腦的目的,整個教學流程的設計要求是非常嚴謹的。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導致整個計劃全盤流產,就如本課中,整個創作前的教學設計合理有效,也確實激活了學生的被動知識,但恰恰就是一個小環節暨教師的示範葬送了一堂本可以完美的美術課。所以,我覺得美術課中的教師示範必須謹慎。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比較注重教師的示範,但隨着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這個時代將一去不復返了。要想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開發學生的右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要傳達的學習策略非常重要。不要盲目地運用示範,要充分考慮美術學科方面的本質,要充分考慮學生源生態的東西,要讓學生有一個相對開放自由的想像與創作空間。這樣,學生的創作才有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