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67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1

《我最好的老師》是以“科學精神”為主題編排的。在前四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對科學精神和四篇課文的寫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作為這篇獨立閲讀課文我主要就是繼續引導學生自主理解科學精神的含義,比較理解本篇課文的寫法。這是教學本篇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在本節課的處理上,我採用最多的方法是以讀促講,讀中悟情。讓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課上通過默讀、指名讀、老師引讀等方式引導學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教師不需要又過多的講解,讓學生做到無師自通。

另外,在突破重難點時,首先我盡全力還原了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作者的氣憤,與課文題目間的矛盾,為後面環節的開展做好了鋪墊。隨後,又設計了一個遊戲,作為課的深化與延伸。讓學生明白科學精神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去思考問題。進而再去運用本課的寫法,進行練筆就會變得輕鬆些。

教學環節中在突破重點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不足,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態度轉變的過程理解還不夠,如果針對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談一談,打開孩子的思維,效果或許會更好。這的確都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的。

在這次的“一課多論”中,自己從中收穫了很多,不論是成功還是不足,這都是經驗。不期望這是一次成功的課例,如果能給老師們提供一些反面的教訓,使大家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少走彎路,也值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2

《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無論思考討論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瀆,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以讀為本,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直奔重點,思考:為什麼説他最好的老師是科學老師懷特森先生?請在文中找出最有説服力的一句話。學生找到後,結合兩個材料(材料一《嗅蘋果》,材料二《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談體會,提供的材料一個是從正面説明,一個是反面説明“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通過這兩個生動詳實的材料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這句話的含義。

然後從“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來展開了她出乎意料的教學方法和行為的探討,在學習時,對於“侃侃而談”和“目瞪口呆”等詞語進行了理解,同時在學習懷特森老師解釋出乎意料時還進行了角色轉換,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這樣的處理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

1、對於略讀課文的定位還沒有把握,唯一的感覺就是上成了精讀,對於詞句的講解過於繁瑣,有的東西可以一筆帶過。

2、個性化的朗讀還不夠,除了有關學生聽了懷特森老師解釋的反應,其他大多數都是在齊讀,所以對於朗讀的訓練還不夠。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3

教完《我最好的老師》一課,有點感受一直想寫下來,今天總算有時間靜下心來寫一下了。這篇課文結構清晰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課文主要通過寫我的科學課教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式,表達了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要具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在學完課文後,我引導同學們共同完成課後的小練筆,這道題目的要求是:在你看來,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用一段文字描繪出來。

收作業前,我一直在猜想:同學們心目中的`好老師會是什麼樣的呢?我是不是與這位好老師有一定的差距呢?在忐忑不安中我看完了同學們的小練筆。心也隨之受到震撼。全班同學所寫的內容如出一轍,他們全都希望老師能和自己交朋友,説知心話,放下老師的所謂的尊嚴,能與學生打成一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一凡同學的那幾句話:“我希望老師每天都能面帶微笑,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我希望老師能成為我們的知心朋友,老師和同學們真誠相待,我希望老師每天都能穿得漂漂亮亮的特別精神。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呀!”

原來,同學們希望能與老師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看來我與這位好老師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4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閲讀課文。第五單元的5篇課文是以“科學精神”為主題編排的。在前四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對科學精神和四篇課文的寫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作為這篇獨立閲讀課文我主要就是繼續引導學生自主理解科學精神的含義,比較理解本篇課文的寫法。這是教學本篇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這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

首先我認為關鍵在於學生閲讀。只有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課上通過默讀、分段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其次在於老師的引導。學生對於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這個我採用了四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引導。

一是讓學生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概內容,初步認識“我”的`老師;

二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從而明白作者為什麼説懷特森是最好的老師,明確科學精神的含義;

三是讓學生回憶課內外不迷信權威的事例,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四是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5

《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內容很簡單,在自讀提示內容中安排了三個問題,一個是課文主要內容;一個是作者説懷特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的原因;一個是交流自己的感受: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針對這三個問題展開了學習,設計課的時候也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培養。反思本節課如下:

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為後面的理解做好鋪墊。由於課文內容很簡單,學生對文本的把握很到位,因此在後面的課文內容練習題填空完成的很順利。

二、認識人物,把握特點。對於懷特老師的形象的把握很準確,學生從字裏行間把握了課文的精髓,從每一個句子中感受到了懷特老師真正的用意,也體會到了我們老師的良苦用心。

三、重點句子理解到位。學生藉助一個問題,從而延伸到這篇文章中懷特老師的那句話的真正含義“不要迷信科學,也不要迷信權威”。後面的拓展閲讀部分,學生從這個故事中也真正的理解了什麼是“不要迷信科學,也不要迷信權威”。

縱觀這一節課,雖然課文內容比較簡單,也很適合我們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體會的很到位,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如:放手給學生理解的空間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中的練習應該再多滲透,這樣學生對文本的學習就可以真正的得到實惠。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6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閲讀課文。第五單元的5篇課文是以科學精神為主題編排的。在前四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對科學精神和四篇課文的寫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作為這篇獨立閲讀課文我主要就是繼續引導學生自主理解科學精神的含義,比較理解本篇課文的寫法。這是教學本篇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完本篇課文後,我感受如下:

一、教學重點、難點處理基本落實。

這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

首先我認為關鍵在於學生閲讀。只有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課上通過默讀、放開聲音讀、指名讀、老師引讀等方式引導學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其次在於老師的'引導。學生對於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這個我採用了四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引導。一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同位兩個自問自答的方式理解。這樣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獨立懷疑的含義。通過上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能通過讀課文理解字面意思,但要真正理解還需要進一步引導。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思考、論證的內容,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知道這是都是學生自主去思考的;另一個方面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懷疑能力,

懷疑能力要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並非是以後就不相信書本和權威了,而是在提出自己的疑問之後要提出理由或根據論證。

最後是通過學生寫對朋友的解釋,進一步用自己的語言理解課文。語文是文學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讀寫結合可以內化學生的理解,學以致用也是學習語文的目的。一方面引導學生自己寫寫給朋友的解釋,一方面擴展閲讀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二、備課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

首先是調整教材為我所用。本課是第五單元最後一課,在科學精神這一重點的體現上前後關連。因此為能更好的完成本課教學,我調整教材,提前教學第五單元。這樣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利於前後貫通,易於整體把握課文和本單元的內容。

其次教學設計不斷完善。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是教學重點。如何突破?我一直在苦苦思考。教參和網上有很多現成的案例,但在難點的突破上不合我意。我反覆閲讀課文第6節,對冒險論點論證思考進行反覆思考、琢磨,直到早上5點30,突破難點的步驟才從頭腦裏冒了出來。我很欣喜,趕快修改設計,於是才出現了突破難點的以上教學步驟。還有課前導入,我本來是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最好的老師進行導入,昨天感覺到,既然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課文,從本單元課文教學重點出發或許更好。於是請教了組長趙振萍老師,趙老師認為後一種可能會更好。於是採用趙老師的建議,感覺這樣的確更利於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前後聯繫,利於整體把握。

因為是同題異構課堂教學,所以沒機會試講。為便於今天的教學觀摩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我昨天下午請韓芳主任、趙振萍老師、李雲老師指導我的教學設計,三位老師非常熱情、認真地看了我的教學設計,並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議。這才使得今天的課能比較順利完成。在此對以上三位老師表示真摯的感謝。

三、教學遺憾

本課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我意圖是引導學生自讀、自主、自悟,努力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容,但是由於趕進度,在突破重點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不足,等待花開的聲音耐心還是不夠,我感覺老師的話還是多了些。如果讓學生充分談一談,打開孩子的思維,效果或許會還好。

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寫法時,我還設計了一個作業,就是課後讓學生仿照課文一件事例説明一個道理的方法寫寫自己的最好的老師。結果卻忘記了。好在是自己所教學生的課,可以課下補上此環節。

當然,此節觀摩課還有許多缺點和不足,很感謝老師們給我在課堂觀察上提出的中肯的建議:比如學生的發言思維還不夠發散,教師的鼓勵語言還不足,教學環節中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態度轉變的過程理解還不夠等等,這的確都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的。

執教一節觀摩課,自己從中收穫了很多,不論是成功還是不足,這都是經驗。不期望這是一次成功的課例,如果能給老師們提供一些反面的教訓,使大家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少走彎路,也值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7

進制 説真的,原本並不太喜歡這篇文章,一則覺得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説內容理解有一定難度,二則覺得文字比較平淡,沒有什麼典型的語言材料可以咀嚼。

後來讀着讀着,發現文字雖顯平淡,但感情卻不平淡。作者對懷特森先生前後甚至有着截然相反的評價和感情,這一切皆因懷特森先生用極為不尋常的設計帶給了我們嶄新的懷疑主義。“水嘗無華,相蕩既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何不就從情感衝突入手構築對話來學習這篇文章呢?這是我最初的設想。

於是,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峯迴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台,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學生的感情變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生的。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可以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此外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尤其是最後的拓展訓練,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載體,事實上也是學生們對懷疑主義這一價值觀是否真實有效建立的一個檢驗和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説,拓的是課文的意藴,展的是課文的內涵。至此,感覺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漸漸清晰起來。

於是,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對課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懷特森先生一樣經歷了一個感情轉變。這給我一個啟示,當你深深地沉浸在課文的文字中,你總能發現它的可讀之處,可教之處,可掘之處。這是研究這一課給我的最大收穫。

遺憾的是,理解和操作總是會存在差距。第一次試教中如預料中一樣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如教師急於想把學生的理解一下提高到自己所理解的高度,所以語言比較羅嗦;第二板塊中展開不夠充分,層次不夠清晰等等。同志們都真誠地給我一一指出,並給了我很多操作建議,使我慢慢有了一些信心。

尤其是在四班試教完了以後,何老師興奮地來告訴我,在她後面的語文課上,在關於一個破折號用法的討論中,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對她説:“剴蒂旺普斯!”下課了,還有五六個男孩手挽手走到她面前,看着她的眼睛,告訴她:“何老師,我們認為你錯了。”然後振振有詞地告訴她理由。她説的這些話,她説這些話時的眼神和語氣,都讓我感動。心想:這就是默默的鼓勵呀。同伴們和孩子們真好啊!

到現在,我已經有了再上這一課的盼望!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8

《我最好的老師》一課向我們介紹的是“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那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讚揚。這種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是需要引導學生來學習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由於本文是第五組課文的最後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師什麼樣?”這個問題導入新課,啟發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説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學生説是和藹的,有的説是關心學生、教學方法靈活的'……“那麼作者心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呢?”由此引出課文內容。

接着,我讓學生細讀文本:説説課文中的懷特森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找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由此引導學生突破文章重點內容,回味文中描寫的那節科學課,讓生談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面對這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當時心情如何?該如何讀這些句子?”在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大家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現出的是憤恨,體會文章中“這算哪門子老師?”這句話。

我緊緊抓住問題不放——這樣的老師怎麼能稱為“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從文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來證實懷特森先生是別有用意的: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能力。我再讓學生展開討論:“你覺得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怎麼樣?可取不可取?”學生自由分成了兩派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後達成了共識:懷特森先生的確是一個有個性、方法獨特的好老師!

最後,我問“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讓學生説説自己學完文章後的感受。我發現平時課上活躍且愛動腦的同學都很嚮往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因為它是一種“冒險”,充滿了挑戰和刺激,從而更深刻地瞭解了作者內心的感受,明白了這位最好的老師是多麼的與眾不同!

拓展環節中我佈置學生以《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由〈最好的老師〉想到的》、《我看懷特森先生的教學方法》為題完成小練筆,鼓勵學生“用我手寫我心”。

掩卷深思,像懷特森先生這樣的老師,我也遇到過,這種個性,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讓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個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一直覺得把更多的知識和愛給學生就可以了,現在看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充滿挑戰性,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是學生所向往和喜愛的。文中的懷特森先生不僅是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類型,更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9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下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看課題,我並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後,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啟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後教學理念的思考。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進行談話:“那麼,有這樣一位老師,他上課娓娓講解一種叫‘貓蝟獸’的.動物,同學們都根據他的講解龍飛鳳舞地做筆記,可隨堂小測驗,全班同學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們的成績均為‘0’分……這,這,這是一位好老師嗎?”引起學生的情感衝突,順勢將學生帶進課文。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感受“氣憤”和深感“佩服”的重點內容的教學。特別是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帶領同學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另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內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説説你的理由。”讓孩子們暢所欲言。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説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説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於魚,還是授人於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是文中所説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於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10

這周,輪到我們年組講教研課了。今天,我授課的內容,是本冊書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之所以選擇了這篇課文,因為昨天,學校發給學生每人一張調查表,讓他們寫寫最喜歡的老師。我以此為契機,進行本課的教學。

整節課,課堂的氣氛非常融洽。令我感受頗深的.,還是課前學生找到的那個故事。在此,我把它放在自己的博客裏,讓大家共同分享。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説:“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台,舉着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台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説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説:“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11

【教學片斷】

師:“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學生朗讀,找到句子。)

生: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師:關於“貓蝟獸”這堂課,懷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體現了他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

生1:他一面侃侃而談,一面讓我們傳看一個顱骨。我們全都認真做了筆記,然後是隨堂測驗。

(相機理解“侃侃而談”)

生2:當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而且,吃驚的並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

(相機理解“目瞪口呆”)

生3:“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還應該得分不成。”

生4:懷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

生5:他告訴我們,……當時我們中間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出疑問。

……

師:在以後的科學課中,懷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又體現了他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

學生交流。

生:從此,科學課對於我們來説就成了一種“冒險”。……我們常常會在課後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

師:懷特森先生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有什麼好處?作者為什麼説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

學生交流。

生1:他説,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生2: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生3:然而,……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4: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也不要迷信權威。

……

【教學反思】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無論思考討論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瀆,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以讀為本,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然後抓住“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這句話引導學生自主品讀,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力圖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從一堂課到每堂課,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從而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

文路和教路是為學路服務的,回顧本堂課的教學,考慮到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力求削枝去葉,理清課文的主線,凸顯主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我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交流時原本認為學生可以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沒想到,學生幾乎把整篇課文都説到了,交流到最後,就顯得有點繁瑣,從而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學,主要問題在於沒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如果問題這樣提:“關於‘貓蝟獸’這堂課,懷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體現了他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學生會很快找到重點語句品讀,以上教學片斷中教師所提問題就是經過修改之後的,這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會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這樣,整堂課的教學才能夠凸顯主體,線條簡明。

總之,語文課不要把教學環節設計得過於複雜,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才能把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瞭,使宂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這是教學這一課給我最大的啟示。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12

《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是作為綜合性學習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對於這類文章的教學,我們往往不太重視。但在備課時,我讀了課文,發現這篇課文雖然文字顯得有些平淡,但感情卻不平淡。作者對懷特先生前後甚至有着截然相反的評價和感情,這一切皆因懷特先生用極不尋常的.教學設計帶給了孩子們嶄新的懷疑主義。在做教學設計時,我想:何不從情感衝突入手,抓住文章中的對話來教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呢?於是,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感情衝突,讓學生去文章裏找重點詞句來體會為什麼作者的情感會發生這180度的大轉彎。

學生的感情變化也在品味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生。再讓學生從學習生活中再去找找相同的經驗,使學生體會到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是多麼的重要啊!

課堂上,我讓一位中等生來總結學習所得時,他説:“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明白了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不能迷信別人,要善於用自己的腦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聽到學生的回答,我覺得我的這堂課算是有點成績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13

《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是國小六年級語文課本中最後一次綜合性學習裏的一篇略讀課文。開課,與學生做了近距離的心靈溝通:“同學們,你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子?”只見學生們略做思考狀後説:“把我們當朋友,不隨意奚落同學,還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就是我們同學心目中最好的老師。知道了“最好老師”在同學們心中有了一個“定位”後,也就為我後邊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那麼,有這樣一位老師,他上課娓娓講解一種叫'貓蝟獸'的動物,同學們都根據他的講解龍飛鳳舞地做筆記,可隨堂小測驗,全班同學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們的'成績均為‘0’分。=這,這,這是一位好老師嗎?這算好老師嗎?”隨即,我在堂課上順勢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峯迴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台,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學生的感情變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生的。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可以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此外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力圖想帶領同學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另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內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尤其是最後的拓展訓練,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載體,事實上也是學生們對懷疑主義這一價值觀是否真實有效建立的一個檢驗和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説,拓的是課文的意藴,展的是課文的內涵。至此,感覺這篇課文的理解漸漸清晰起來。

於是,在教研過程中,發現我對課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懷特森先生一樣經歷了一個感情轉變。這給我一個啟示,當你深深地沉浸在課文的文字中,你總能發現它的可讀之處,可教之處,可掘之處。這是研究這一課給我的最大收穫。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14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21課《我最好的老師》。這篇課文結構清晰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課文主要通過寫我的科學課教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式,表達了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要具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在學完課文後,我引導同學們共同完成課後的小練筆,這道題目的要求是:在你看來,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用一段文字描繪出來。

收作業前,我一直在猜想:同學們心目中的好老師會是什麼樣的.呢?我是不是與這位好老師有一定的差距呢?在忐忑不安中我看完了同學們的小練筆。心也隨之受到震撼。全班同學所寫的內容如出一轍,他們全都希望老師能和自己交朋友,説知心話,放下老師的所謂的尊嚴,能與學生打成一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康少革同學的那幾句話:我希望老師每天都能面帶微笑,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我希望老師能成為我們的知心朋友,老師和同學們真誠相待,我希望老師每天都能穿得漂漂亮亮的特別精神。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呀!

原來,同學們希望能與老師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看來我與這位好老師的差距還不小呢?我今後該怎麼辦呢?我陷入了沉思

一切靠自己最好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15

《我最好的老師》應該説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倡導了一種“嶄新的懷疑主義”,對學生很有啟發。王瑛老師在我班上了第一課時,我接着上了第二課時。課後感想也頗多。

不盲從,不迷信,敢於懷疑,敢於否定,這種科學的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可惜對中國學生來説無疑是相當缺乏的。那麼這種全新的價值觀,應如何建立呢?我努力嘗試“真實有效地構建”,不能是思想品德課形式的,更不能是説教式的,而須依託文本,藉助這個真實的故事背景,在故事情節的展開中層層推進,逐步提升。在實際教學時,較好地體現了認識理解的層次。

1、一開始,形成認知、情感的矛盾衝突:心目中的好老師與新來的懷特森先生;起初對先生的誤解、氣憤與後來對先生的敬佩。

2、由一堂課對先生改變看法到“每一堂課都是一次不尋常的探險”,感受先生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懂得要用自己的頭腦去獨立思考,敢於懷疑。

3、由此養成一種全新的懷疑主義,並將之運用於一切學科的學習。

4、跳出單純的學習,進而對我將來的人生道路發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而且,這種認識的提升過程,價值觀的構建過程,應該始終伴隨閲讀主題的.情感體驗,脱離了情感,那麼理性認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流於膚淺,不能夠深入內心。

其次,這種全新的價值觀的建構應建立在依託文本的基礎上,體現語文學習的特點。具體操作上如:藉助重點句挖掘內在含義;通過朗讀,感悟其思想情感;通過填空、寫話等語言實踐,闡明自己的認識、觀點,表達自我的閲讀感受。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除了不盲從、敢於懷疑之外,另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敢於直言,坦率地指出別人的錯誤。這一點,無論我們大人還是小孩,都做得不夠,應該予以強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