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來源:文書谷 2.65K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排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排列》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排列》教學反思 篇1

“數學廣角”是新版教材安排的內容,每冊教材都有涉及,是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本冊安排的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在學生以後的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數學廣角的內容每冊書一般有兩個例題,內容不多,看似簡單,實則比較難懂。

昨天學校督導課,我就上了排列這一節課,這節課重點要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做了大量認真仔細的準備工作,首先認真研讀教學參考書對本節課的解讀,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然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製作教學課件,為學生準備了課堂上要使用的2份作業紙,還佈置學生在家裏製作了數字、字母卡片,三朵花。功夫不負有心人,上完本節課,我自己感覺學習效果非常好,學生也得到了相應的訓練和發展,現把本節課反思如下:

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教學過程設計有趣味,符合二年級小孩子的心理特徵

本節課,我設計了小豆班運動會的情境,以這個情境為主線,給運動員編號碼,分彩花,照相留念。孩子們都喜歡動畫片大耳朵圖圖裏邊的動畫形象,所以他們很樂意參與到本節課的學習。這節課紀律井然有序,學生學得輕鬆自如,以前我班的一些男生上課總是隨意説話,這次可能也是因為有很多聽課老師,他們不敢隨意説話,因此就認真聽課了,正好這次的設計他們也喜歡,因此,整節課教學氣氛好,活而不亂。

2、教學效果顯著

我們的教學需要高效課堂,本節課排列的思考方法學生學習得很清楚、明白,我巡視時發現以前一些學東西很慢的幾個學生都掌握了,聽課老師巡視,也發現學生掌握非常好。課前備課時,我還擔心學生學習有困難,特意把兩道練習題的答案都做成了動態直觀的課件,想着到時向學生展示,但是最後都沒用到,因為學生都很會想,會表達,根本無需看我的答案。

3、注重了學生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語言的培養

排列和組合重點要培養學生有序的思考,這節課,我非常注重學生有序思考,教給他們有序思考的方法,還注重他們有序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邢皓斌同學講解自己的方法時,就非常清楚有序,我及時表揚了他。

4、課前準備充足有效

為了保證本節課順利高效,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備課、做課件、佈置指導學生做數字和字母卡片,剪紙花等,各項工作準備充分。

5、板書設計整齊、井然有序

為了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我設計了井然有序的板書,為了上課時用兩種思考方法寫組成的兩位數,頭一天下午我就在黑板上畫好了兩個表格,這樣避免了只用課件,課件翻頁後學生啥都不記得了的現象。督導的各位領導對我的板書設計也大為讚賞。

6、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動手操作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難度較大,為了讓學生能更容易理解,我讓他們提前準備了各種卡片和彩花,讓他們自己動手擺數字和小花,通過形象的拼擺,他們對於組數、分花、照相站隊認識非常形象到位。

7、練習題的設計注重形式多樣

本節課共設計了兩道練習題,第一題和例題形式相似,目的是為了鞏固例題,第二題稍微有了難度,需要把例題中學的兩種方法都用上,這樣訓練,學生對於本節課的知識掌握非常紮實。

本節課還需改進的地方是:

1、老師的教學語言再力求精煉。

2、第二個練習題可以換一換形式,找三個學生先站一站,再擺卡片,或是直接讓學生三人一組站隊,這樣,學生活學活用,能切實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排列》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是讓幼兒自己選擇桌面遊戲,只見陶宏宇來到數學區,但又舉棋不定的不知道要拿什麼,這時曹子琛走過來説:“我們一起玩這個吧?(排序)”“好吧!”於是兩人就坐了下來並開始你一片我一片的玩了起來,不一會兒曹子琛大聲的説道:“你錯了,應該是小狗了。”“小花也可以的啊。”“不可以的。”

於是我走了過去:“老師覺得兩個人都是對的,但是要看你後面那個放什麼了?要不我們按照紙頭上的圖案來放吧。”聽了我的意見後,兩人便重新排列了起來。

這是一個數學的排列遊戲,在小班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讓幼兒進行了多種排列的遊戲,但多數都是根據老師已定的規律進行擺放或者在規定的地方擺放各種圖案。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説就太簡單了,於是在改良後的排列遊戲中我們運用了三種基本圖案——小花、小狗、愛心,可以讓幼兒自主的擺放,當然擺放的要有一定的規律。案例中陶宏宇與曹子琛的排列都是正確的,只不過陶宏宇在小花與愛心的'中間穿插了兩隻小狗,而曹子琛一直都是用單個的進行排列。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熟悉老師先讓他們降低難度,按照紙上的圖案進行排列擺放,當然紙上的排列也是有難易度的,但讓幼兒經過了紙上的練習後能更好闊展幼兒的思維以至能更好的玩下面的遊戲,才能更好的進行自主排列。

《排列》教學反思 篇3

這次骨幹教師課堂教學考評我抽到的題目是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數學廣角——簡單的排列》。與原來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分別將排列與組合滲透其中,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好、更透,我這節課單獨教授例1,努力讓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掌握簡單事物的排列規律、方法。我覺得在本節課中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得比較好:

一、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排列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有益載體。為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我以學生喜歡的動畫情景,設計了以“解救美羊羊”為主線,展開一系列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活動中把排列的思想方法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感知什麼是排列及排列的方法。整課節始終用創設的情境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將排列問題趣味化,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深挖教材,教學設計有層次

本節課在新課部分一共設計了三組問題,問題的設計體現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原則。讓學生逐步感悟有序思維的必要性。

第一組猜老師的年齡情境,由於老師的年齡是由9、2兩個數字組成的兩位數,非常簡單,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找到答案,在這一過程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數字組合的奧妙,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組問題是在第一組問題的'基礎上的一個昇華。想要進入城堡就要輸入正確的密碼,而密碼是由1、2、3,這三個數中的兩個數組成的兩位數。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了學生個性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由發展的空間。小組討論又使學生主動去挖掘排列背後的祕密。

第三組問題三人玩照相的位置排列,能有多少種不同的排列方法?這道題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給出的是直接讓學生來排列,這樣難度就加大了。這就激發學生用之前學過的有序思維的方法來嘗試解決問題。把卡通人物用數學符號來表示,同時是3個數排列不同3位數的情況,隨着難度的增加,學生也意識到必須有序思考,按一定的方法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另外在練習的設計上,我也讓練習體現出不同的層次。第一道練習是讓學生從3個數中選出2個數,組成電話號碼的後兩位,有多少種不同的組法。這道題和例題的難度是一樣的,但是之所以設計,是因為例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讓學生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把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遍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這道題也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排列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二道練習題,設計了用4、0、7組成不同的三位數,各個數位上的數不能重複。在完成了照相問題後,出示這道練習,目的在於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知識來排列數,讓學生掌握了序思考普遍規律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在組數時,0不能再最高位。

正因為把握好了問題和練習設計的梯度,才使學生在不斷地探索、實踐、再探索、再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排列組合中的規律:不重複、不遺漏、有順序,全面的思考方法。

三、巧妙利用學生生成資源突破重難點

課堂中的動態生成的資源包含了學生在課堂出現的錯誤、質疑、想法??,捕捉和利用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動態教學資源,對於轉變課程功能、改進學習方法、開發課堂教學的深度具有重要意義。

1、巧用“錯誤”資源,激發思維的深度空間。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作為教師,要將學生的錯誤視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必然現象,要允許學生出錯,更要將學生的錯誤作為促進學生情感、智力發展的教學資源,正確、巧妙地加以利用。課堂,是學生可以出錯的地方,學生出錯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真實的課堂會因錯誤、發現、探究、進步的良性循環而充滿活力。學生的機智和智慧就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形成和積累,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有效的激發了學生思維的深度空間。

在這節課當中,我就收集了學生寫遺漏和重複的作業單,通過讓學生觀察、對比,從中發現問題,同時也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怎樣做才能不重複、不遺漏。

2、巧用“想法”資源,激發創新的深度空間。

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上,首先教師應明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要知道學生是各不相同的,他們並不是用完全相同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真正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學生的一些非同尋常的想法,往往可能藴涵着創新的思維、智慧的火花。

比如在用1、2、3組不同的兩位數時,有個學生是這樣寫的:

她採用的雖然也是固定十位的方法,但是她這樣的表示方式看起來更直觀,也更容易掌握。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方法,我放棄了自己之前預設好的寫法,重點介紹了她這種方法。在後面的練習中很多學生都採用了這種方法,既沒有重複也沒有遺漏,而且速度也很快。

還有一位同學在解決3個小朋友照相有多少種不同排法的問題時,她是這樣做的:

《排列》教學反思 篇4

《找規律》是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3頁的教學內容。教師能抓住這節課的重點授課,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遊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慾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教學中教師主要採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另外,我覺得教師在授課時的態度自然,能用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板書時簡單、明僚、清晰。

上午聽了陳老師的一節有關排列的新課,聽後有以下的反思:

1、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數學的真。感覺到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感悟生活的體驗,課的開展首先以學生最熟悉的相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倆人一起照相有幾種不同的照法?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觀察比較以小組交流的方式得出結論。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養成思考的習慣。

2、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數學的美。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的排列,很多物品上的.裝飾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教師特別注重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能力,在開展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時,教師安排了新穎美觀的課件,還專門在班級中挑選陽光帥氣的同學作為相片中的人,從相片中的人,任意選取其中的三人或倆人拍照,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照法?學生有了課前的鋪墊引入,在選人拍照時可以按一定的順序組合。如高矮、肥瘦、美醜、左右等的順序。從而讓學生了解排列是有序的,教師緊扣題目,這樣排列有什麼好處?學生會明白,這樣是為了不重複、不遺漏。讓學生感受到美,在美中找規律,在課堂中其實也要數學美。

3、讓學生自己去“聯繫生活中的數學”。教師在課堂鞏固練習中特別注重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從學生與同伴之間的遊戲、比賽、互贈禮物、一起拍照等活動。引出與本節課有關的數學問題。從而得知有些數學必須聯繫生活,如:互贈禮物是可逆的,倆人通話一次是不可逆的,互相握手也是不可逆的。通過讓學生自己去聯繫生活中的數學,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不同生活問題不同方法解決。

《排列》教學反思 篇5

12月1日下午天寧區拔尖人才高級研修班課堂教學展示在解放路國小演播廳如期舉行,解小教育集團易敏老師作為學員擔任本次的課堂教學展示,執教的《間隔排列》,,生動的教學設計、民主和諧的師生互動、清晰明瞭的數學表達,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間隔排列》作為三年級的新教材,與以前的《找規律》獨立單元有所不同,作為解決問題的策略後面的專題研究,沒有練習,怎樣把握教材,怎樣體現解小新課堂是我考慮的.兩個問題。

本堂課的設計理念基於獨二代兒童課堂合作分享學習,展示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分享的過程,努力把課堂的空間、時間歸還給學生。

課堂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主體位置,學生想知道:什麼是間隔排列?間隔排列有什麼規律,在兩個大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開始自主探究學習。

在初步動手擺一擺正方形和圓兩種物品中,展示兩種不同的情況,在比較中明晰,一種是沒規律的,一種是有規律的,在讀一讀有規律的圖中,明白間隔排列的含義。再次用正方形和圓兩種物體擺一一間隔排列中,通過小組活動,發現四位同學擺出了四種不同的間隔排列,在交流彙報中明晰不同的擺法、不同的比較方法,都能得出結論。

在追問中知道圈一圈其實運用了一一對應的思想。在四幅作品的比較中進行了分類,在分享中發現規律,同學們的精彩介紹贏得大家的掌聲。

在練習環節,通過情境圖自己找間隔排列,發現數量之間有什麼規律,在同桌交流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並提一個問題給同桌做一做,在互提互答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

在拓展環節,通過“如果正方形有4個,圓可能有幾個?”這樣開放的問題,學生自己畫一畫,在交流環節,展示了學生四種畫法,得到3種情況,明晰圓最少、最多擺放的位置。在間隔排列舉例環節中引出列圍成一圈的情況,在形象的驗證中知道數量上的關係。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中心。在交流中,特別愛表現的同學爭着搶着可能機會多了些,作為教師,要真正地面向全體同學,關注弱勢,關注後進生,給他們鍛鍊的機會,多鼓勵,增強自信心。

精彩的課堂展示、個性靈動的孩子都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這個冬日更增一份“教育之美”。

《排列》教學反思 篇6

排列與組合不僅是組合數學的最初步知識和學習概率統計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本冊教材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為落實新課程的理念,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我組織許多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活動,運用小組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為此,將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二、動手實踐體驗,探究解決問題。

三、關注合作交流,引發數學思考

排列與組合這一數學思想將一直影響到學生的後繼學習,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將全面學習相關知識,組合知識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泛,由於其思維方法的新穎性與獨特性,學習時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則,它又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出於這樣的考慮本課教學中我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做了些嘗試,同時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排列組合》時,我沒有按知識結構為主線,而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感與體驗來組織教學。創設“遊數學廣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點——遊數字樂園(數字搭配)——遊活動樂園(線路選擇)——遊遊戲樂園(跑道問題,詞語搭配)一系列的情境。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樂意學,主動學,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動手實踐體驗,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通過“猜想——討論——實踐——彙報——比較——歸納”等環節,充分展開探究過程。

三、關注合作交流,引發數學思考

本節課我運用了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比如9、3、7這三個數字可以組合成多少個三位數,這個問題不是學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認真觀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小組合作交流選擇最佳方案再彙報。目的是通過給學生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給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的空間,再通過小組交流,讓所有的學生獲得表現自我的機會,也可以實現信息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

同時我也思考:在這節課中,很多同學表現非常出色,對這部分同學該怎麼處理?在孩子起點高時是否可以讓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進行整合分類?即是否能夠讓學生初步感知排列數與組合數的區別呢?

《排列》教學反思 篇7

“間隔排列”由四年級移到了三年級來讓學生進行學習,成為三年級專項數學活動內容。隨着受教學生年齡的降低,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重點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是過多的讓學生去解決間隔排列中的問題,也不要求學生對過去抽象的規律“首尾相同,數量相差1,首尾不同,數量相等”進行區分。教材修訂之後,重點關注學生感悟規律、尋找規律、表達規律、解釋規律的過程,重在對規律探索的過程。課程標準從“雙基”變為“四基”,其中第四基就是“基本活動經驗”,在探索規律這樣的專題數學活動中,特別強調要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為把握新教材修訂的這樣變化,我在教學中:

一、重視學生在直觀感知中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

直觀的教學始終是數學課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三年級學生探索規律,離不開感知,離不開操作,離不開對應,離不開歸納。所以,本課引入學習的素材來源於學生身邊的現象,從教室桌椅的排列,從孩子們常吃的骨肉相連的食品,從花園裏藍花和紅花的擺放來引入間隔排列的現象,為孩子進一步探尋規律打好了直觀認識的基礎。學生了解間隔排列後自己試着擺一擺,老師不經意的選了兩種典型情況,出示在黑板上,也是讓學生進一步直觀感知間隔排列的規律,在直觀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二、重視學生在活動探索中積累豐富活動經驗。

通過實際操作體現尋找規律的完整的過程,特別注重學生操作對規律的探索。本課主要進行三次操作,首先是初步感知,然後每兩個人一組開始擺,有擺首尾相同的,有擺首尾不同的。這是初步瞭解規律後學生的第一次嘗試;第二次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規律,有的孩子畫豎線,有的孩子圈一圈,這次操作對形成規律很有必要。活動探索之後,建立一一對應的思想。一一對應是理解本課規律的重要思想,儘管一一對應還是很抽象的,但是有它作為抓手,學生就能夠理解間隔規律中的數學內涵,數學課上的探索規律跟生活中的規律不一樣,我們必須體現規律的數學內涵。對於規律本質進行概括歸納,歸納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同樣多,一種是相差1,遵循兒童的思維特徵,從生活中的現象到數學中的`間隔排列現象,從間隔排列的現象到一一對應的數列內涵,從數學內涵再到學生的自我表達,然後再到完整規律的呈現,這個過程設計非常符合兒童的學習心理;第三次操作,讓學生把正方形和圓按照間隔排列,知道正方形有10個,猜圓有幾個。這次操作和前面的操作呼應起來,使學生再次感知和表達規律。這一系列的操作活動是學生積累豐富活動經驗的最好平台。

三、重視學生在表達解釋中積累豐富活動經驗。

尋找和感知規律之後,學生對規律的理解和表達也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在第三次操作之後,學生説:前後不同,那就相等,前後相同,那就相差1。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規律,是對間隔排列的最好的體現。另一方面,教學中,抓住了間隔排列的本質,並適當加以拓展,把數據放大,如果20呢?20個是兔子,或是20個蘑菇呢?如果兔子有很多很多隻呢?這就對規律進行了拓展,需要孩子更好的抓住規律的本質。在這樣的拓展活動中,學生必然會聯繫感知到的規律進行表達和解釋,既對規律進行本質的表述,也提高了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更是積累豐富活動經驗的語言外衣。

總之,本課新知的學習過程順應了兒童的思維,過去四年級的內容讓三年級的孩子來學,過去一個單元的內容現在一節課來學,這是教材修訂後教師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基於這樣的改變,我們既要降低教學要求,又要借鑑原來教材中優秀的設計,所以,課堂上如果能設計聯繫間隔排列規律解決數學問題的操作活動,就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這次數學專題活動讓學生積累更豐富的活動經驗。

《排列》教學反思 篇8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

一、創設情境 活用教材

我對教材進行了靈活的處理 ,課一開始,老師就創設了和三隻小動物參觀數學樂園,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將學生知識很好地融合到生活中去。整堂課教師就是圍繞這個大情景來教學的。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情境中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和組合規律的過程,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發現規律。課的'設計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二、關注合作 促進交流

以同桌或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同桌,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知識,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思維活動也更加活躍。

三、練習題的設計力求遊戲化,使學生在快樂愉悦的氛圍中愉快的學習知識,如抽獎遊戲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1、教師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指導不夠,有個別學生還不能有效參與。

2、對教材的理解不夠透徹,對學生的指導不夠細緻,不夠具體,如在抽獎遊戲過程中,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讓學生板演,或説出自己的想法,草草收場。

3、教師語言不夠精練,放手不夠到位。如排列教學中,沒有留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己找出不同擺法。

4、今後應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排列》教學反思 篇9

排列問題不僅是學習概率統計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了有關排列的的簡單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用“排列”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本節課中,我僅僅圍繞:“猜測——嘗試解決——比較交流——概括規律——提升應用”這樣的教學思路,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建構新知識,創設了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情景機會,使學生在猜測、觀察、比較、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同時教會學生學會有序的思考。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一、以遊戲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愛玩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在這節課的開始我創設了密碼的遊戲(遊戲的密碼是一個由1、2、3、4組成的四位數,想想密碼可能是幾?要想破解這個密碼首先要弄清什麼問題?)這樣的導入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利於充分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且能觸動學生的精神需要,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學生渴望的探索過程。

二、問題設計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遊戲的密碼是4位數,學生排列時有困難,由此產生從簡單的問題入手研究。先是兩位數的排列、三位數排列,再到固定位置的四位數排列,再到四位數字的'排列,由易到難的探究過程,向學生滲透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活動中採用擺卡片的方式引領學生探究事物的排列規律,使學生逐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通過用課件展示梳理另一種思考方式,幫助學生真正從排列問題的本質思考,打開思維空間。

三、設計有效的問題,引領深入的思考

要想讓學生能夠深入思考,老師應該在有限的40分鐘內,善於將教材的核心內容轉化成能引發學生的認知矛盾、適於學生探索的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且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應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對每一個問題的探索都要有利於化解矛盾,有利於揭示數學的本質。在這節課上上,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密碼是由1、2、3、4四個數字組成的四位數,老師和大家透露個小祕密,這個四位數密碼中左起第二位上的數字是3,想一想,組成的密碼可能有哪些?為了讓學生能真正觸及到數學知識的本質,老師在這裏預設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前面的三個數字排列有6種排法,這裏的4個數字排列也有6種排法?這個問題會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把一個數字的位置固定,其實也就把其他三個數字進行排列。

《排列》教學反思 篇10

創設情境“遊玩數學廣角”,組織學生參與多層次的多種遊戲活動。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把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滲透進去,通過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去感知了何謂排列,何謂組合。

二、親歷過程,主動建構。

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測、驗證,留有充分的時空去嘗試、討論、研究,調動學生全員參與、自主探究,讓他們充分展示其思維過程,而不是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老師的思維軌道,因為只有自己發現並學會的知識才是記得最牢固的。如:學生獨立排由1,2,3組成的數之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情況,學生在彙報交流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學到了別人的長處,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有序排列。這樣,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主動建構新知,就像在水中學會游泳一樣,才能真正掌握本領。

三、預設有效問題是進行數學思維的關鍵

“思”源於“問題”,要通過“問題解決”使兒童獲得知識、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問題”。因為學生數學思考的形成就是藉助於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及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在這節課中,在

每一個活動之前,我首先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感興趣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用1、2、3這三個數字,可以編出幾個兩位數呢?”、 “三個人每兩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幾次手?”、“搭配衣服,一件衣服和一條褲子搭配算一種穿法,兩件衣服和兩條褲子有幾種搭配方法?” “買門票5角,可以怎樣付錢?有幾種付法?”??只有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才能自覺的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解決之中,才能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比較,對這些規律的觀察、感悟,對所得結論的描述、解釋。這一過程正是學生形成數學思考的過程。

四、逐步感悟有序思維的必要性

有序思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用途,讓學生通過學習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維的重要性。本節課,我試圖通過以下三個層次的設計體現這一想法:第一層次,用1、2、3這三個數字,可以編出幾個兩位數,讓學生非常自然地、主動地進行猜數,併產生怎樣思考才能既不重複也不遺漏的問題,使學生獨立思考;第二層次,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用1、2、3寫(擺)兩位數”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寫(擺);交流討論,再説一説你是怎麼寫(擺)的,它好在哪裏?等問題,促使學生去觀察、去發現,促進了學生對其隱藏着的

數學思想的.領悟、認識;最後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得到了兩種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圖示法),進一步體驗到按一定的順序思考的價值並初步掌握方法。同時抓住鼓勵表揚的握手遊戲這一契機,突破教學的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們對其規律進行本質的探究,在活動中體驗感受排列與組合的不同。這裏,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動,體會到思之要有“據”、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這不僅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考,更是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科學的探究方法。第三層次,聯繫學生的實際――搭配衣服和買本子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有序思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體驗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排列》教學反思 篇11

《排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我重在向學生滲透簡單的排列的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反思這節課,有得有失,總結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節課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把排列的思想方法滲透進去,通過猜一猜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去感知了排列。整節課學生都沉浸在探索新知的`的情境中,成了學習的小主人。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充分引導,使學生主動學習。

積極引導,讓學生學會有序思考。及時引導學生先確定十位的方法,並促使學生去觀察、去發現,説一説它好在哪裏?根據這種方法你能想出其他方法嗎?促進了學生對其隱藏着的數學思想的領悟、認識;最後通過全班交流,進一步體驗到按一定的順序來思考問題的價值並初步掌握方法。本節課不成熟的地方有:

1、對排列本質解釋的不夠到位。當時已經有學生説對了,我應該讓其他學生也説一説,這樣學生會理解的更透徹。

2、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對於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不能靈活處理,給學生的引導不夠到位,問題設計不嚴謹等等。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缺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加強學習,不斷鑽研教材和教法,努力順應學生的需要,真正成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相信通過這次磨練,我的教學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

《排列》教學反思 篇12

排列組合知識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泛,排列與組合這一數學思想將一直影響到學生的後繼學習,因此它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而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實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本節課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並且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滲透數學思想,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動手操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排列組合》時,我沒有按知識結構為主線,而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感與體驗來組織教學。創設實際的生活情境:按順序,擺卡片——好朋友,握握手——衣服搭配——買東西——打乒乓球一系列的情境,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樂意學,主動學,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尋找搭配方法時,我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搭配的規律和方法,在反饋交流中比較得出在搭配的過程中怎樣避免重複和遺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順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複、不遺漏,體驗搭配的有序性。在經歷探索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探究開拓的`意識。

3、動手實踐體驗,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通過“實踐——討論——彙報——比較——歸納”等環節,充分展開探究過程。

4、關注合作交流,引發數學思考

本節課我運用了同桌合作,四人小組交流,共同探究,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的學習模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比如1、3、9這三個數字可以組合成多少個三位數?這個問題不是學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學生去動手操作。因此我安排了學生同桌合作完成(其中一位同學擺,另一位同學記錄),然後小組合作交流選擇最佳方案再彙報。目的是通過給學生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給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的空間,再通過小組交流,讓所有的學生獲得表現自我的機會,也可以實現信息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

5、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滲透數學思想。

本節課選擇的五個教學環節並不是隨意組合的,而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各自承載着不同的教育教學價值,各種數學思想分層次、分步驟地藉助素材的探討進行滲透。比如在衣服搭配這一環節,重點是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明白怎樣找出一種既不重複又不遺漏的搭配方法。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要讓學生藉助衣服卡片、有用連線的方法、有用文字書寫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學生的思維由具體過渡到抽象。本環節的鞏固環節是打乒乓球,重點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個性化、簡潔化的表示方法,使學生明白各種不同的搭配可以用盡可能簡單的數字、字母、符號表示出來,增加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排列》教學反思 篇13

“數學廣角”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旨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在學生以後的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

在三年前學校聽課活動中,我曾經講過這節課,當時也是經過了認真仔細的`備課、製作課件,當時老師們給我評完課後,我又經過了認真地修改與完善。結合本組老師們的評課,現對本次這節課反思如下:

本節課可繼續採用和延續的優點主要有:

1.本節課教學環節完整,結構合理。從開始的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到學生探究新知,小組討論,練習鞏固等,學生對本節課也非常感興趣。

2.本節課的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在原有基礎上認真修改了教案;然後給學生設計打印了兩份作業紙,1號作業紙每個小組一張,2號作業紙每個學生一張;我還提前佈置學生回家準備好了紅黃藍三支水彩筆,紅黃藍三個圓片,1、2、、3三個數字卡片。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本節課解決排列問題有兩種方法,交換位置法和固定高位法,如果是比較簡單的排列問題,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很多學生還感覺交換法更簡單,但是遇到比較複雜的排列問題,首先要用固定,再用交換。所以老師們建議這兩種方法是不是還是讓學生説一説喜歡哪一種,並適當滲透要以固定法為主。還有交換法和固定法,也要教給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選擇哪兩個數,不能隨意選數,真正做到有序思考。

2.最後那道排隊的習題,以前講課是讓學生擺一擺a、b、c三張卡片,然後在紙上記一記,有幾種站隊方法。當時有老師提議説可以讓孩子們站一站,看看有幾種方法,也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應用。於是這次講課我試着讓學生站了站,但是沒想到孩子們紀律太亂了,有的孩子趁機就隨意站,隨意玩,而且因為沒有記錄,有的小組站迷糊了。以後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在自己位置上稍微一推凳子站一站,注意組織好紀律,然後注意讓學生邊站邊記錄站隊的方法有幾種。

3.學生彙報或回答問題時,還是要多讓學生説一説,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説,而不能教師把知識點都總結出來

4.1號作業紙上印了學生要填寫的表格,還可以在表格下方印上學生需要討論的問題,可以防止學生遺忘這個問題,而一直需要老師提醒。

5.本節課的課題《搭配》出示的太過於突兀,教師可以在總結兩種方法時滲透,例如:先選1和2搭配在一起,可以組成12 和21,選1和3搭配在一起,可以組成13和31等等。

6.練習題還可以再增加一些,例如最後站隊的那道題難度太大,可以先兩個人站隊,再三個人站隊,這樣可以降低難度,練習題也增加了數量。

《排列》教學反思 篇14

通過幾次磨課,自己對這一課時的內容也越來越清晰。感謝數學組的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建議,也非常感謝經開區舉辦的這次活動,帶給我更多的是一種“看見”,讓我得以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中鍛鍊了自己的心智,也提高了對教材的認識。

特別是聽了六一國小的數學老師胡老師的這節課,我收穫頗多。符號意識作為數學十大核心素養中非常重要的.一核,在胡老師的課堂之初就非常自然地呈現,從人物直接抽象出符號——圓圈、三角或者數字等等,為最後的運用埋下伏筆。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另外,通過反思,我發現自己之前對教材的理解,對搭配的知識框架還是沒有很好的建立。

教參上明確寫明對本課時的要求: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排列組合問題,因此所教內容不要超出教材要求的水平。同時,在教學中也儘量避免出現排列、組合這些術語。我之前備課時也看到了,但是沒有放在心上,這是我的一大過失。

知識框架應該從導入——新知——應用,這樣一以貫之。然而備課時(稿1稿2)我並沒有認真的對習題進行深入思考,設置的習題到底能不能承載鞏固新知的作用?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學生的問題還體現的不夠明顯,但是我終於在磨課展示之後幡然醒悟。設置的習題有問題,於是回來之後立馬對自己的教案、PPT進行了調整。在教授完新知之後應該立馬對新知進行同類型的習題鞏固,比如:用3、5和7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此模型的理解,又在鞏固中對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接着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有深度的問題:是不是任意給出3個數字,都能寫出6個兩位數呢?如果有學生能舉出一組含0的數字,這節課的深度就得以顯現了。如:用4、0和2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學生通過做題發現:最高位上不能為0。

當然除了這些不足,還留存一點點令自己滿意的瞬間,我非常享受每次課堂中與學生對話,呈現各種方法並命名的時刻(交換法,固定法)。通過對話引導,使學生髮現自己所寫出的方法的規律,並通過觀察每種方法的特點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命名,幫助孩子在數學課堂上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

總的來説,對我來説,這節課展示的遠未達到自己的期望,也帶給我了不小的打擊。但是痛定思痛,及時反思與調整,我也收穫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來自於看見別人的閃光點,來自於同事的建議,也來自於自己向好的心為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斷反思,加油成長,希望自己能夠越來越好。

《排列》教學反思 篇15

《簡單的排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我重在向學生滲透簡單的排列的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反思這節課,有得有失,總結如下:

一.以情景貫穿全課,激發學生的興趣。本節課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排列的思想方法滲透進去,通過複習用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去感知了排列。整節課學生都沉浸在探索新知的的`情境中,成了學習的小主人。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充分引導,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引導,讓學生學會有序思考。及時引導學生先確定十位的方法,並促使學生去觀察、去發現,説一説它好在哪裏?根據這種方法你能想出其他方法嗎?促進了學生對其隱藏着的數學思想的領悟、認識;最後通過有獎競答,進一步體驗到按一定的順序來思考問題的價值並初步掌握方法。

本節課不成熟的地方有:

1、對排列本質的解釋不到位。當時已經有學生説對了,我應該讓其他學生也説一説,這樣學生會理解的更透徹。

2、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對於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不能靈活處理,給學生的引導不夠到位,問題設計不嚴謹等等。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缺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加強學習,不斷鑽研教材和教法,努力順應學生的需要,真正成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