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78K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燕子專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深處。針對三年級教材特點,着重藉助對“料峭”、“紛紛”、“一點不在乎”三個重點詞語的理解組織教學。通過多種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經過多角度、多層次的語文訓練,包孕着豐厚的情感、豐富的內涵,實現語言訓練立體化,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二、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如何讓學生不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我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燕子,設身處地地自主閲讀,交流感受。這樣,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融入其中。

三、創設一個個情境使學生融入文中,把孩子們帶進文中。《新課標》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在學生理解政府號召居民拯救燕子時,讓學生當電台主持人、記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呼籲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貝蒂一心救燕子時,讓學生看圖説説貝蒂的動作、神情她好象在説些什麼?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車廂裏的一隻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對送行的人説些什麼?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會對小燕子説些什麼?這些情境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文中,感受到人和動物間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課文。這些動情的語言把孩子們引入了課文中的世界,在那裏,他們激動着,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這樣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語文味。

四、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摒棄了繁瑣的分析,將靜態的文字鏈接成動人的情境,在反覆品讀中豐富着語言的內涵,豐富着人物的精神,豐富着學生的人生體驗。引導學生於潛移默化中修身化性,於文字品味中弘揚人文精神。

五、整個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讀書方法,如做批註、畫重點句子、圈重點詞。

六、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每一次讀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讀都有收穫,每一次讀都能使自己與文章的情感更貼近。這樣多種形式的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七、整節課圍繞“愛”之主題構建課堂,理解層層推進,情感步步昇華。課堂教學結構疏密有致、粗細結合。對整個教材的處理新穎、簡潔、深刻。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是,由於相對緊張,我上課上考慮的只是教案、環節、過程。其實,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狀況,應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動教學的進程。視學生的學情,一邊上課,一邊調控、創造、發展、適應。對學生各方面瞭解得越充分,教學的主動性就越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鑽研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把課改專家的思想轉化為教學實踐。

每次公開課都使自己受益匪淺,不僅對教材挖掘得更深,還能通過公開課取他人之長,尋找自己的不足,此次教學發現自己離收放自如的境界,還有一定的距離。平時還要不斷積累,注重課堂的生成資源,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説過:“對於我,作曲是一種靈魂的表白。”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是“情”。善於“抒情”、“煽情”的語文老師,會使他的語文課堂魅力無窮。當我們在課堂上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課堂中就會流淌出音樂般美妙的旋律。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2

《燕子專列》是一片字裏行間充滿“愛意”的感人文章,執教完後,無論是從課文帶來的“愛的薰陶”(從思想上講),還是“美文的享受”(從文本的語言上講),都給我和孩子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一、導學案是幫助學生自主弄懂文本、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

國小三年級的孩子們對於文章的研讀能力還很弱,而搞清楚課文裏講了些什麼是學習課文的重要前提。在教學本文時,我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引導學生在一步步的設問和討論中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進而引導他們獲取知識、體會感情。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尤其是對燕子坐專列感到稀奇。正因為他們有興趣,所以學習很主動,通過分析、交流、彙報、討論,達到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效果。

二、反覆朗讀是體會思想美、感受文本美的重要途徑

文章的“好”是要通過讀來感受的。本文事例獨特而感人,語句樸實而真摯。然而這些僅僅靠老師的語言講解和學生的草草分析是體會不到的,因此我們要組織學生反覆朗讀,反覆體會。如燕子遇到困難一段,要通過讀來深切感受燕子面臨的“瀕臨死亡”的困境,再如如何救護燕子,政府是怎麼做的`,人民是怎麼做的,小姑娘貝蒂又是怎麼做的,要抓住關鍵詞句,反覆朗讀,體會文章的感情,體會詞句的準確和生動。

燕子專列,一篇詞句優美的美文、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希望我在教學中獲取的點滴見解能給你的教學帶來些許啟發。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3

一、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在《燕子專列》的第一課時確定瞭如下的達成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會通順、流利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過程方法目標: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學會探究,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自己學會想象,在老師的鼓勵聲中,自己學會表達。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增強愛護鳥類的意識。從課堂的實施來看,這幾個目標還是基本能達到的。

二、今天比較滿意的地方,就是能創設一個個情景,把孩子們帶進文中。《新課標》要求: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所以,我在設計時,就儘量不讓學生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燕子,當作小貝蒂,設身處地地閲讀想象,交流感受。如指導理解第三自然段的時候:學生把自己當作小貝蒂,和老師對話:“小貝蒂,雪太大了,路太滑了,小貝蒂,我們回家吧。”“小貝蒂,你已經一天沒有吃東西了,我們回家吧”“小貝蒂,那山崖巖縫太危險了,我們回家吧。”再如拓展延伸環節:列車開動了,人類的愛心感動了春天的精靈,車廂裏的小燕子在唧唧喳喳,向人類致謝呢。你聽,你認真地聽,你安靜地聽,你聽到它們説什麼了嗎?

你看,那隻燕子正朝着一位抱孩子的阿姨張望,它在説什麼?你看,那隻燕子正不停地朝着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揮動翅膀,它在説什麼?你看,還有一隻可愛的燕子正深情地注視着貝蒂,它又在説什麼?。這些動情的語言把孩子們引入了課文中的世界,在那裏,他們激動着主人翁的激動,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這樣就少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語文味。

三、比較遺憾的是:

1、自己相對緊張了,對孩子整體的情緒與表達把握不夠。特別是到了後面,感覺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不夠到位。

2、教學的整體設計感覺比較浮躁,教師説得多,整頓紀律的時間也用得多了,這樣學生就説得少,説得不夠好了。

3、朗讀的時間不夠,特別是教師在範讀方面不夠。

四、設想與重建:

1、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關注學生的情態發展,挖掘課堂的生成資源,讓自己的教學教態更從容,更淡定。

2、在以後教學中,更多把平台讓給學生,讓他們施展,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孩子們發展。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4

孩子們對燕子並不陌生,分開的尾巴,尖尖的像一把剪刀。燕子們從南方趕來增添了無數生機,孩子們自然對這活潑機靈的鳥兒不陌生,反而更多了一份親暱,這可為上好這節課打下了良好基礎,為此我信心百倍。果然不出我所料,開課就很順利,孩子們對題目就很感興趣,舒適的空調火車居然裝了一車燕子,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小小的懸念一產生,興趣隨之而來,我和孩子們一起走入了這個和燕子有關的感人故事之中。

本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一顆愛心貫穿全文,就是要讓孩子們從故事的字裏行間感受到人們為保護燕子所表做出得博大愛心。因此課堂上我所設計的環節並不是很多,主要採取以讀促情的方法來達到預期目的。學生也在我的逐步引導之下感受、領悟,從而上升到情感。當燕子遇到了麻煩,瀕臨死亡之際,孩子們讀起來語調低沉,似乎被這惡劣的環境感染,心情非常沉重。於是有孩子説:“這天氣來得太突然,小燕子一點準備都沒有,真是沒有想到它們就要死了”。有的説:“小燕子能吃的昆蟲都凍死了,它又冷又餓,再加上飛了那麼長時間,真可憐啊!童心的善良由此可見一班。此時,孩子們對燕子的愛蒙上了深深的同情。難道眼看着燕子就這樣死亡?緊接着我話鋒一轉,瑞士政府馬上採取措施,孩子們歡呼雀躍,看着他們的高興勁,我迅速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政府決定,好好讀讀。

讀後又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出怎樣代表瑞士政府去向人們呼籲,現場直播。孩子們有的當播音員,有的當電視主持人,熱情洋溢且激動萬分地向人們呼籲倡議:救助燕子吧!不同的話語表達了同樣的心境,甚至於有的孩子並不是呼籲,而是告訴人們這世上如果沒有了燕子,生態的平衡將會遭到破壞,害蟲將無法消滅……此處的教學將孩子們對燕子的愛上升到了環境保護的層次,真是一個突破,我分外高興,孩子們的表現真棒!這也是我在教學之前所沒有想到的。隨之而來的就是怎樣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即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我主要來抓重點動詞送到、走出、冒着、頂着、踏着、四處尋找。反覆朗讀來感受。

孩子們從那些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人們尋找燕子的焦急,體會到了人們不畏嚴寒的高尚品德,從小貝蒂在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中的尋找都深深體會到了瑞士人民對小小燕子的真摯熱愛!此刻我並沒有要求學生按着課文順序來一段段地讀,而是讓他們選擇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或段落來讀,不需要我強加給他們什麼樣的感情,孩子們已經讀得聲情並茂,因為他們已被愛深深感動!列車開動了,燕子要走了,帶走的是一顆顆濃濃的愛心,留下的是人與動物的永恆友情,最後我留給孩子們的只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得救的燕子,你是什麼心情,你會説什麼?你還能繼續講嗎?”這正是這個感人故事所要呼籲的主題,孩子們悟出來了:親愛的人們,感謝你們所做的一切,人與動物是朋友,應該和諧相處!我們在生活中應該保護這些小動物,而不是去傷害它們。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5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環境為專題的一組課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的瑞士氣温驟降,風雪不止。這時許多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面臨死亡。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後,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火車站,並用帶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這個故事很感人,再加上敍述平實,語言淺顯。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喚人們要保護動物。上完本節課後,感覺自己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導入自然,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圖片展示,再加上老師動情講解,讓學生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再出示燕子圖片,讓學生説説對燕子的瞭解,然後引出課題,學生自然會提出疑問:會長途飛行的燕子,怎麼需要坐專列呢?自然就激發起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

二、重研讀感悟。

在上課文第2自然段時,我重點抓住了“麻煩”來進行教學,燕子究竟遇到了什麼樣的麻煩,讓學生先劃出有關句子,並多讀幾遍感受感受。在學生體會理解“當地氣温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的昆蟲都被凍死了。”這一句時,讓學生重點理解“氣温驟降”“風雪不止”這兩個詞,在學生自主感悟後,我藉助一段視頻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定情景中。當播完這段視頻以後,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想象小燕子的處境如此艱難,它會對人們説些什麼?讓學生的情感心絃得到撥動,感情得以勃發,從而產生對燕子的同情,憐憫之心。最後讓學生感情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在理解“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瀕臨死亡。”這一句中,讓學生理解體會“長途跋涉”這個詞時,我讓學生想象燕子會飛過哪些地方?又告訴他們燕子要飛5000公里,平均每天要飛一百多公里,讓學生體會到燕子長途跋涉的艱辛。“飢寒交迫”這個詞語。學生理解的很好。有的學生能聯繫前文來理解:“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是捕食害蟲的能手,現在昆蟲都死了,燕子找不到食物,再加上天氣寒冷,這就是飢寒交迫。”理解得非常到位。

不足之處:

1、在學習生字和新詞的時候, “麻煩”這個詞語比較難讀,因為煩在這個詞語中讀輕聲,孩子們的掌握情況不好。雖然多次正音,但還是有學生輕聲讀得不到位。

2、在理解“呼籲”的意思後,讓學生代表政府寫幾句呼籲的話,對學生來説有點難度,改成:“如果你是一名電視台的記者或是廣播電台的播音員,你會怎麼呼籲?”這樣應該會好一些。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6

上完本課,我很高興學生不僅興趣十足,更重要的是本人認為學生確實學有所獲。哪個孩子的臉上不是喜氣洋洋的,他們感到輕鬆樂學。我回憶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從“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上來説,本人是嚴重違反了年段目標。因為三年級學生,本人提前學寫信了,而且是特的認真對待了。理由就是我在課前認真研究了本課的特點。這篇文章是用倒敍的辦法去組織的文本結構的,在加上本組課文都是圍繞“環保專題”來安排的,對於國小生來説,這是人文生存的教育引導,要達到如情如義的境地那是不容易的。如果説按照常規教學程序,難以達到學生能真正理解文本內容。

本人在設想上,要是能以記者的身份或是書信的方式脱穎突破難點,或許效果真不錯的。於是,課前我破例教了學生學寫書信。但在講述的過程中,本人並沒有過多的去闡述什麼書信屬於應用文之類的文學常識,只是以一種固定的格調或是格式把人物記事活躍於紙上的一種形式,這樣學生並不產生陌生感,反而有興趣。不過在實踐的過程中,我非常地認真,也是嚴格要求的,實實在在地動筆練習了,效果非常好。我用最熟悉的人或事把學生引進自己的教學區域。比如,我讓學生把自己想對媽媽説話,無論是好事,壞事等。都可以用書信的方式寫出來,學生可有勁兒了,近十分鐘的沉默,教室裏一幅幅小深沉的小臉蛋,有女孩子幾個孩子兩手託着下巴,凝視着窗外,最突出的是一個叫盧洋的小男孩兒,只見他臉蛋上還掛着淚珠了,學生都在笑他呢!我特別關注了這一幕,走近孩子,他告訴我,因為媽媽錯打了他,還告訴我那件事的經過,完全是媽媽無禮,“屈打成招”。説着説着還真的哭起來了。我藉機讓學生把自己的心裏的委屈傾注於紙上,給媽媽寫封信。

此時,教室裏沉浸於一片寫作的場景,一支支小筆頭不停地動盪着,下課的鈴聲並沒有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回到家,我認真批改着學生的作文,沒有一個學生的格式不正確,內容真誠,語言樸實,寫作面也較廣。有的告訴媽媽學校裏所發生的喜怒哀樂,有的把自己第一次受表揚的感覺告訴媽媽,有的'是對媽媽的為人方面作了建議,希望得到媽媽的理解。比如,夏年傑是個女孩兒,她寫到:“媽媽,昨天您冤枉我了。因為我有難題,老師講課時我記不下筆記。放學了,老師陪着我,耐心地教我,直到我聽懂為止,做完為止。其實老師還是最後走呢,可媽媽,您在樓下罵我,説我們班還在幹什麼?媽媽,您知道嗎?我生怕老師聽到您的話,就故意和老師大聲説話,其實老師什麼都聽見了。媽媽,您罵我沒關係,您傷了老師的心……”

今天在上本課時,我引導學生回憶了書信的格式,然後設立了激趣的交流,板書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與問題。學生的問題提得真好,步步拉近文本。比如:燕子有翅膀為什麼時候還用專列送呢?“專列”是什麼意思?燕子要到哪裏去呢?……這些問題已經把學生的興趣激起了。鼓勵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自主學習字詞。自始至終本人就只設了一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隻燕子,你安全地到達了南方,你會對幫助過你的人們説些什麼時候,做些什麼,想些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討論熱烈,很快舉手的不少。有的説給人類朋友們寫封信,告訴他們自己平安到達了目的地,以此表示感謝……

本人藉機滿足了學生興趣,掏出本兒替燕子給瑞士政府的居們們或者是給人類的朋友寫封感謝信。學生表現非常好,我巡視了,不會寫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且在身份與人物語言上合理,字數也不少,哪個孩子都是非顛倒300字以上,信的內容能將文中故事情節用人物的行動表述得很清楚。其中還有一個較為能幹的學生,是以“燕子記者”的身份寫的,感情真誠,符合人物身份,記敍的起因,經過、結果都明晰,我也安排了習作練習“寫一件事,自擬題目,用倒敍的辦法學着寫寫。”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7

《燕子專列》這篇課文進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的瑞士氣温驟降,風雪不止。這時,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面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後,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車站,並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這個故事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籲人們要保護動物。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深處。

二、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創設一個個情境使學生融入文中,把孩子們帶中

四、 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

五、整個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讀書方法。

六、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8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環境為專題的一組課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的瑞士氣温驟降,風雪不止。這時許多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面臨死亡。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後,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火車站,並用帶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這個故事很感人,再加上敍述平實,語言淺顯。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喚人們要保護動物。3月8號,我以本課第二課時參加了學校的常態課調研。課後,在付校長和易主任的幫助下,我對本科教學,有了新的反思和體悟。

一、導入自然,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謎語導入,在激發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注意到小燕子春去冬來的遷徙習慣,在告訴同學們,可愛的小燕子遭遇了麻煩。具體麻煩是什麼呢?引導學生帶着疑問讀課文。

二、重研讀感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

在上課文第2自然段時,我重點抓住了“氣温驟降”和“瀕臨死亡”兩個詞語進行教學,通過這兩個詞引出燕子遭遇麻煩的原因和危險的處境。接着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尋找體現小燕子處境很危險的'詞語,學生很快就找到並理解了“風雪不止”“飢寒交迫”等詞語的意思,對小燕子的處境感到非常的焦急,擔心不已。

這種抓關鍵詞句的方法同樣適用於第三、四自然段。學生通過感讀“呼籲”,“四處尋找”,“一點也不在乎”等詞語,深深體會到了瑞士政府的人民的愛心。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融入文本當中。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閲讀的能力,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有利條件,更好地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定的情境,讓課堂與生活不再分離。例如:我在將呼呼的風聲和小燕子嘰嘰喳喳的叫聲放給學生聽,讓學生感受當時天氣的惡劣以及得救後小燕子的歡快。當學生從語言文學中感受到了小貝蒂不在乎飢餓、寒冷、危險,只在乎燕子,一心想救燕子時,我適時出示課文插圖,以此來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看圖後結合小貝蒂的動作、神情,想一想小貝蒂彷彿在對小燕子説些什麼?此時,學生情感的火花被點燃,思維的火花被激發。因此,她們進入了文本,把自己當成了小貝蒂,學着小貝蒂的動作、神情,深情地對小燕子説着。再如:在温暖舒適的空調列車上,成千上萬只燕子在唧唧喳喳地在訴説、在感謝。因此,我利於課件結合課文,引導學生想像,假如,你就是這其中一隻幸運的小燕子的話,你會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們説寫什麼呢?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親身經歷了故事情境,體驗了情境,感受了跟他們同齡的小貝蒂對動物的一種愛,體會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充分理解了課文。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9

《燕子專列》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故事,反映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友好和諧之情。教學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教學中,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之中不斷增強人與動物是朋友,應該和諧相處這一環保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兩個重點來進行教學。一是如何理解燕子遇到的麻煩;二是怎樣認識到瑞士政府和人民的了不起。

如何理解燕子遇到的麻煩?我先介紹了瑞士春天的美麗春光,特別適合燕子來這棲息,接着話題一轉,由課文的問題導入:可是這一年春天,卻要用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來運送燕子到

温暖的地方去?燕子是候鳥,能長途跋涉,為什麼要用列車送呢?從這個問題引出燕子遇到了麻煩。然後從課文中找出燕子遇到哪些麻煩,你是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體會到的。重點抓住氣温驟降、風雪不止、長途跋涉、飢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詞語來體會燕子遇到的麻煩。接着又是怎樣理解瑞士政府和人民的了不起的呢?

首先,我引導學生理解政府作出用火車運送燕子到温暖的地方去是個了不起的決定。一個國家有好多重大事項要解決,但瑞士把解救燕子於危難之中也當作了國家大事來抓,來呼籲。其次是理解瑞士人民的'了不起。這主要是抓住居民尋找燕子的動作詞語來理解,如冒着、頂着、踏着、四處尋找等,體會尋找燕子的

艱難。在理解小姑娘怎樣找燕子這段時,重點抓住了觀察插圖,理解“在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裏”,這個語句來體會尋找的艱難。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還體現在送行的這一幕情景上。用的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站台上站滿的送行的人。

在最後我還總結了文章一個很重要的寫作方法,就是點面結合。引導學生理解寫居民們尋找燕子是總體上寫,寫小貝蒂是特寫。注意寫場面時要點面結合。最後點題告訴學生先寫故事的結果,在寫故事的起因、經過,這種方法就叫倒敍。

教學本文我還注重引導學生的讀,如課文第二段要讀出燕子遇到的悲慘情景,第三、四自然段要讀出人們尋找燕子的不畏艱難的精神。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0

《燕子專列》是一篇歌頌人對動物的愛心故事.燕子在瑞士遇到了麻煩,瑞士人為了救燕子,全民出動,派出專列,把燕子送到一個温暖的地方.

學習這篇課文,我從調動學生情感入手,先是我感情朗讀,然後讓學生談談聽後的心情,把文中引起心情變化的句子找出來.然後談自己的體會.在進行燕子遇到麻煩的朗讀指導時,重點讓學生想象自己看到的情景,引起心中對燕子的憐惜之情.

學習瑞士政府的做法時,讓學生想象自己是播音員如何呼籲.體會瑞士人民的焦急心情.學習小姑娘的做法時,讓學生想象她遇到的`困難,體會她為了救燕子不辭辛苦,不怕困難.最後進行拓展,讓學生欣賞鳥類圖片,為保護小鳥設計宣傳語.

在學校試講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上公開課時電腦出了毛病,FLASH沒有用上,連幻燈都沒能用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我也有點心慌,邊講邊在腦海裏改教案,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反映.雖然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比較到位,但情感並沒有共鳴.

這次公開課沒有我想象中的好,不過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1

一、“閲讀”的層次要清晰

把教學感受深刻、有創意、效果好或失敗的課例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的喜人變化如實準確地記錄下來,並分析、研究這些案例可以幫助教師解決具體教學問題。在教學第三段時,由於是四年級的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狀況,我調整了教學的內容。在充分理解“人們為燕子作了什麼?”這一問題後,進行感情朗讀指導時,大膽地鼓勵學生去 正確評價他人。在評價他人和自己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並通過自己的朗讀呈現出來。但是,在今天的展示課中,由於是四年級的學生,在第三段的理解上,層次不夠清晰。應該是“自讀——交流——再讀——展示讀(評價)”的過程,而在實際課堂中,將“學生的交流”與“學生的再讀”進行了兩次,這沒有必要,並且沒有起到深入理解的作用。因為學生在第一次交流中,已經是十分充分了。所以“讀”的層次顯得不是很清晰。

二、抓住閃光點,推動教學進程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説過:“對於我,作曲是一種靈魂的表白。”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是“情”。善於“抒情”、“煽情”的語文老師,會使他的語文課堂魅力無窮。當我們在課堂上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課堂中就會流淌出音樂般美妙的旋律。這是我要追求的語文教學的美、美的語文教學。

當然,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死”的,而課堂上的學生是“活”的。有時候,我上課上考慮的只是教案、環節、過程。其實,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狀況,應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動教學的進程。視學生的學情,一邊上課,一邊調控、創造、發展、適應。對學生各方面發解得越充分,教學的主動性就越大。

這節課一下,有的老師就對我説:“楊老師,你上課真有激情,整個身心和課堂融進去了。”、“你的過渡語是這樣的自如,對學生的評價很有針對性,具有個性化的語言,讓學生有發展,讓我們聽得有意思,不疲勞。”其實,這也是我們平時在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把課改專家的思想轉化為教學實踐,產生的良好的效果。只有平日裏有了豐厚的積累,才能讓一節語文課上得如行雲流水,收放自如,師生共長。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2

《燕子專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閲讀課文,本文講述的是人們關愛保護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現了人類對動物的博大的愛心,一種濃濃的關愛之情貫穿於整篇課文。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直奔主題,教會學生“點”“線”“面”。首先牽出文章的主線,以線貫穿全文,再抓住“點”與“面”中重點詞理解和體會,感受文章中所藴涵的情感因素,並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一、一“線”貫穿全文

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這篇課文敍述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課文敍述了瑞士人民保護、救助燕子的事。”“這件事説明了什麼?表現了什麼?”我緊跟着問了一句,學生們都明白:“説明了人們喜歡、關心燕子,表現了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對,説得好!”我立即板書出“關愛”二字,並小結道:“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就是這篇文章的主線。課文圍繞這條線,敍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請同學們看看作者採取了怎樣的敍述方式。”我要求學生用列小標題的方法寫出文章的敍述步驟。如:

①燕子專列準備啟程→②氣温驟降燕子遇險→③政府居民齊心救助→④燕子專列快樂開動可以看出,作者採取了倒敍的方法,先將事件的結果呈現出來,然後講述整個事件的過程。全文圍繞主線講述的“政府呼籲,居民找尋,專列運送”幾個情節,字裏行間無不體現出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

二、“點”“面”結合抒情

在引導學生體會人們對燕子的關愛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去感受瑞士政府的關心——專列運送、電視廣播呼籲,作為一個政府下這樣的命令難能可貴。然後用心去感受每個人為保護燕子、關心燕子做出的努力。在講述這一內容時,我教給學生“點”與“面”的知識。

老師講解:文章在表現了人們關心、救護燕子時,所採取的方法是先敍述所有人的行為——“面”的`描述,再選取“點”——一個代表性的人物的情節描寫。有“點”有“面”,“點”“面”結合,真實地抒發了人類對動物的關愛之情。

我要求學生找出“面”和“點”的內容,細細品味語言文字,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如“紛紛”“冒着”“頂着”“踏着”“四處”等詞集體表現了居民們的真心關切。在對“點”——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的描寫中,用三句話來敍述:“在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裏,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突出了貝蒂為拯救受傷的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以“面”引“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文章因而簡潔、生動、感人。

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裏,我教會學生“點”“線”“面”,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走彎路,一下子理清脈絡,抓住重點,進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品讀語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情感,去體會表達方式,達到與作者共鳴。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3

昨天上了《燕子專列》感受頗深,這是一篇發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保教育。在課前我就向王老師請教了課文中的重點,王老師説既然文章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就以愛作為主線來貫穿課文打動學生。

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就注重了這一個“愛”。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背誦第一課《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是多麼快樂,在讓學生進入課文,本課中的燕子遇到了什麼困難?讓他們的心一下子為燕子的遭遇而調動着,為燕子的遭遇困難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個環節導入語的設計,希望學生在充滿感情的`導語的引領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覺。而大部分學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課下來基本理解的透徹了,在朗讀方面都能體會到他們真的是進入了課文,被人們的愛感動了。但還有些同學在檻上我也感覺他很活躍回答問題也很正確,可為什麼一做作業就不行了,是不理解嗎?

今天比較滿意的地方,就是能創設一個個情景,把孩子們帶進文中。《新課標》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所以,我在設計時,就儘量不讓學生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燕子,當作小貝蒂,設身處地地閲讀想象,交流感受。如指導理解第三自然段的時候:學生把自己當作小貝蒂,和老師對話:“小貝蒂,雪太大了,路太滑了,小貝蒂,我們回家吧。”“小貝蒂,你已經一天沒有吃東西了,我們回家吧”“小貝蒂,那山崖巖縫太危險了,我們回家吧。”再如拓展延伸環節:列車開動了,人類的愛心感動了春天的精靈,車廂裏的小燕子在唧唧喳喳,向人類致謝呢。你聽,你認真地聽,你安靜地聽,你聽到它們説什麼了嗎?

你看,那隻燕子正朝着一位抱孩子的阿姨張望,它在説什麼?

你看,那隻燕子正不停地朝着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揮動翅膀,它在説什麼?

你看,還有一隻可愛的燕子正深情地注視着貝蒂,它又在説什麼?。

這些動情的語言把孩子們引入了課文中的世界,在那裏,他們激動着主人

翁的激動,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這樣就少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語文味。

三、比較遺憾的是:

1、自己相對緊張了,對孩子整體的情緒與表達把握不夠。特別是到了後面,感覺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不夠到位。

2、教學的整體設計感覺比較浮躁,教師説得多,整頓紀律的時間也用得多了,這樣學生就説得少,説得不夠好了。

3、朗讀的時間不夠,特別是教師在範讀方面不夠。

四、設想與重建:

1、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關注學生的情態發展,挖掘課堂的生成資源,讓自己的教學教態更從容,更淡定。

2、在以後教學中,更多把平台讓給學生,讓他們施展,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孩子們發展。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4

《燕子專列》是一篇發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不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保教育。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悟,在感悟的基礎上交流、昇華。

一、聯繫舊知導入,鋪設情感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導入環節,我聯繫歌曲《小燕子》和第1課《燕子》中的描寫燕子的'片段,讓學生讀讀背背,讓他們通過這些優美的句子感受到燕子的機靈可愛,再引出:就是一羣這麼可愛機靈的小燕子,卻在歐洲瑞士遇到了麻煩,到底怎麼回事呢?答案就在——燕子專列。這樣為學習課文打下了情感鋪墊。

二、抓重點詞句,感悟險境

在學習第2小節時,我結合語境,抓住重點詞句,感悟燕子的險境。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燕子遇到麻煩的句子,再反覆讀讀劃出來的句子。

看誰能讀出燕子當時的處境,你從哪裏讀出?(預設:處境非常危險)

交流時重點抓住:“氣温驟降、風雪不止、長途跋涉、飢寒交迫、瀕臨死亡。”理解燕子寒冷、飢餓、疲勞

(1)一路上,燕子要飛越大海、高山、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飛一百多公里,路那麼長。你想,燕子飛得辛苦嗎?而且還要跋山涉水,肯定非常疲勞。我想,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你再來讀這句話的時候,肯定對“長途跋涉”更有感受了。誰來讀?

(2)飢寒交迫又是怎樣情景呢?“氣温驟降、風雪不止”你看多麼寒冷啊!

為什麼會飢餓?你知道嗎?燕子是吃昆蟲的,一個夏天就要吃掉25萬隻左右的昆蟲。一隻小燕子一天就要吃80只左右的蝗蟲。現在幾乎所有的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當然非常飢餓了。誰來讀讀這句?

(3)飢餓、寒冷、疲勞使小燕子瀕臨死亡,處境太危險了。讀到這兒你的心情怎樣?

預設:非常沉重、着急、擔心,同情……

(4)帶着這樣的體驗再讀一讀這段話。

就是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生感受到燕子的處境非常危險,瀕臨死亡。

三、重視在語言環境中感悟,在感悟基礎上交流。

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感悟政府決策的可貴,感悟瑞士居民拯救燕子的高貴品質,感悟貝蒂遇到的困難及她的內心世界。

學習時抓住句子: “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引導理解:她不在乎什麼?(飢餓,寒冷、疲勞)。她只在乎小燕子。

再看圖,引導想象,對課文作思維上的補充,豐富課文內容。小貝蒂在哪兒發現燕子?她怎麼做的?怎麼想?會説什麼?你能把她尋找燕子的過程説下來嗎?自己練習講一講。 指名説一説。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交流自己的感悟,使學習語言和情感體驗與表達很好得地結合起來。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重視尊重學生閲讀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在平等的對話中學習。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對閲讀的感受也各不一樣。在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有自己的個性體驗,尊重學生閲讀中的不同感受和認識,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很好的保護。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15

在授這節課的過程中,我利用學過的第一課《燕子》導入課文。先讓學生説説燕子的外形特點,燕子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感受燕子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是多麼快樂,再讓學生進入課文,本課中的燕子遇到了什麼困難?讓他們的心一下子為燕子的遭遇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個環節導入語的設計,希望學生在充滿感情的導語的引領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

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增強孩子們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在課堂設計中,我以愛作為主線來貫穿課文打動學生。

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深處。針對三年級教材特點,着重藉助對“氣温驟降”、“紛紛”、“冒着”、“頂着”“踏着”等重點詞語的理解組織教學。通過多種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二、創設一個個情境使學生融入文中,把孩子們帶進文中。《課標》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也注重讀的形式多樣化。例如:在學生理解政府號召居民拯救燕子時,讓學生當電台主持人、記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呼籲居民救助燕子;對課文第三段——“人們不畏嚴寒四處尋找燕子”和第四自然段——“小貝蒂不在乎飢餓、寒冷、危險,只在乎燕子”的教學,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教學思想。對這兩部分內容的教學採用了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師引讀、多次合作朗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達到了語言積累,昇華情感的目的。在感受小貝蒂一心救燕子時,()讓學生看圖説説貝蒂的動作、神情她好象在説些什麼?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車廂裏的一隻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對送行的人説些什麼?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會對小燕子説些什麼?這些情境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文中,感受到人和動物間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課文。

三、整節課圍繞“愛”之主題構建課堂,理解層層推進,情感步步昇華。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走彎路,一下子理清脈絡,抓住重點,進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品讀語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情感,去體會表達方式,達到與作者共鳴。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是,例如:在課堂上,我有時候考慮的.只是自己的預設教案,沒有關注到課堂生成的精彩。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不夠落實,我覺得上課是應關注是學生學習的狀況,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動教學的進程。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來推動教學的進程。我會認真鑽研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