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2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個人教學反思

個人教學反思1

提起閲讀潛力,很多老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就是培養獨立閲讀潛力,這是對閲讀潛力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其實讀懂並不錯,問題是閲讀潛力不僅僅僅是讀懂。《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潛力。這種綜合潛力的培養,各學段能夠有所側重,但不應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那裏説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其它潛力。課標還提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潛力”,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等潛力等。這種綜合潛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閲讀潛力,理解潛力是獨立閲讀潛力的基礎和核心。

看來,我們在確定閲讀教學目標時,僅僅説“讀懂課文……”是不行的,就應説“喜歡閲讀課文,感受……理解……”,到了高年級還就應有“欣賞……”另外,不論是否明確表述出來,教學目標都就應按照不一樣的年段有“評價……”的資料;每一位老師,都就應把“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潛力”作為自我教學的目標。這種表述不僅僅僅有知識與技能,而且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還包內含過程與方法,是三位一體的目標表述。

國小生從上一年級開始就要學習閲讀,逐步學會閲讀。國小生閲讀理解潛力的培養是有層次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説得明明白白。就拿詞句的理解來説吧。

第一學段(1、2年級):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第二學段(3、4年級):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好處。

第三學段(5、6年級):

――能借助詞典閲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好處,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聯繫上下文和自我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體會其表達效果。課標提出的每一條閲讀教學目標,都需要我們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認真學習領會,認真貫徹執行,絕不能只關注本年段的目標。

令人遺憾的是,當前不少的語文教學都是考什麼教什麼,繁瑣的分析,喋喋不休的講解,做不完的習題和練習充斥着學生的一切時光,學生的課外閲讀根本無人問津。這種傳統的閲讀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理解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作一個個盛裝知識的瓶子,機械反覆地操練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構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説構成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潛力。

這種語文教學每一天都“這樣重複昨日的”,扼殺了孩子們的閲讀需求,扼殺了孩子們的和創造潛力,也是學生們厭惡語文課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閲讀教學首先應用心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閲讀過程中充分理解文本信息,發表自我見解,構成閲讀潛力。

其次,閲讀教學應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閲讀氛圍。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資料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閲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透過上網瞭解自我感興趣資料,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資料,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這位教師還讓學生組織了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光,透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閲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祕。又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其中有一部分資料是當小記者,這位教師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練習當小記者,對別的同學進行採訪。在小組模擬的基礎上,全班交流總結:怎樣採訪才能獲得,當記者應當注意些什麼。並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實踐,讓學生當小記者去採訪本村的主產業“”“檸檬”的户們,讓他們去了解“琵琶”“檸檬”的種植過程、瞭解勞動者的艱辛、瞭解光和水分、氧氣對的影響等問題。學生在當小記者的過程中,充分的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這次小記者採訪中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語文學習的資料。

再次是注意閲讀教學中人文思想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學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説説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老師佈置的“給爸爸(或媽媽)洗一次腳”的家庭作業很受家長喜歡,並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當交流作業體會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説出各自父母親是如何對自我無微不致的關懷,父母養育子女的艱辛,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我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親等等。老師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期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領會“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閲讀習慣,在閲讀教學中還應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

1、合作學習,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理解”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閲讀過程中,學生平等對話、自由交流和討論,有利於學生認識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情感的薰陶,在這樣的過程中閲讀潛力構成了。閲讀潛力的不斷提高,又反過來加深了學生閲讀對話的深度和廣度。

2、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帶給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主角,平等寬容,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主角

教師主角應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由“導師”向“學友”轉變、由“統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把學生學習的課堂“放心”地交給學生。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忙解決,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忙”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轉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主角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很好,教師就能夠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能夠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主角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用心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轉換學生與中的主角

個人教學反思2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為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案例實錄:有一天,午時起牀後,我正給女孩子梳頭,佳佳走過來告訴我説她肚子疼。於是我用手輕輕給她揉了揉,提醒她如果還疼就告訴教師。當我組織正常的教育活動時,突然“譁”的一聲,佳佳吐了一地,臉上、身上全是嘔吐物。見此情景我急忙替她擦臉,幫她脱下弄髒的'衣服。琪琪看見了把自我乾淨的衣服遞給我説:“教師,今日佳佳沒有帶書包,我把衣服借給她換。”當時,我很感動,一個5歲孩子在沒人提示下主動幫忙同伴,真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回頭再一看,大部分幼兒用手捏着鼻子,捂着嘴巴,一副厭惡的表情。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為……所以……”的句式。“因為……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為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為……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説出不一樣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個人教學反思3

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學生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祕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説,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係。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另外我們還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製作、小實驗活動。在教學中我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國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他們能輕鬆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儘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總複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於氣體的製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製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

運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裝形成化學概念、鞏固和理解化學知識。例如:分子形成這一節,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深深認識到,這一節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後來,我們改進了教學方法,用多媒體來突破這一難關。首先分組做金屬鈉在氯氣燃燒生成氯化鈉的實驗,以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後再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緊接着反問,為什麼鈉在氯氣中然燒會生成氯化鈉?這時教師藉助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尋找答案,分析氯化鈉形成原因、反應過程、反應結果以及表示方法。在制氯氣的中,屏幕投視出先撤燈再撤導管的錯誤操作所帶來的實驗後果,這比教師在講台上講十遍的印象還要深刻得多。又如在講溶解、溶解平衡、結晶時,從微觀講述學生裝也難以聽懂,為了實在這一難關,我們自做了四張幻燈片:第一張描述微粒的溶解;第二張描述微粒的溶解平衡;第三張是描述微粒的結晶;第四張是歸納微粒溶解,經溶解平衡、結晶的狀況。由於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效果鮮明,學生易懂。特別是對溶解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實例充分説明,幻燈、電影等電教形式在實驗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開闢化學的第二課堂,我校的實驗條件比起其他兄弟學校有較大的差距。為了彌補這一差距,我校採取了很多辦法。

第一、課餘時間開放實驗室,讓更多的實驗愛好者補做實驗。

第二、在各個班培養一支實驗隊伍,每次學生實驗由他們與實驗教師一道準備實驗。

第三、利用板報定期刊登一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的要領。

第四、開設科普講座,進行實驗考核,舉辦化學遊藝晚會等。

第五、在升學考試前在畢業班級中進行集中實驗展示。

個人教學反思4

針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特點,從落實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優化課程結構為手段,在學生中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下面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創新思路充分體現綜合活動的課程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既不同於學科課程,也不同於一般的課程,還有別於原來的活動課程,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實踐性、地方性和時代性。如何體現這些特點呢?為此,我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呈現方式和課程形態的定位等方面進行了創新。首先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努力做到三個“一”,一是選擇那些能體現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並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的課題,以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二是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和學習實際、容易引起學生思考和探究興趣的課題,以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時代性;三是選擇那些能反映當地歷史和文化傳統、反映現階段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或問題的課題,以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地方性。其次,在課程內容的表現方式方面,不象學科教材那樣直接的、大量的呈現知識、結論和觀點,而是採用“想一想”、“做一做”、“讀一讀”、“説一説”、“寫一寫”“試一試”等小欄目的形式呈現課程內容,並留出適當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寫,這就為學生涉及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體現了課程的實踐性,同時也為課程的生成性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二、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有利於課程內容的自我更新

針對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實際,應抓住機遇,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將其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的開發體系,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模式。如成立了人文地理社會實踐調查小組。調查範圍:

一是人文地理景觀,歷史淵源;

二是風土人情,英模名人;

三是工業、農業的環境資源。此項活動,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交際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逐步認識到,傳統的單一學科課程過分強調共性全“優”,而忽視了人的發展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性,忽視了學生個性愛好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恰恰彌補了單一學科課程的不足,他以利於激發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起跑線上都能得到發展。

比如,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大膽嘗試,增加了大量的活動內容,通過動手、動腦,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和創新能力。因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以挖掘社區教育資源為依託,所確定的課題和選用背景材料都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源於當地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因此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和地域性。這些課題雖然不很“經典”,但卻很“鮮活”,在時空上離學生近,因此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

三、探索科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法加大活動強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評價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起着調控的作用,因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對教育學雙邊活動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要注意給學生評價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體驗。

1、注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進行評價時要儘可能全面的評價學生每一方面的發展,既關注結果,又關注得出的結果的思維過程。除了評價活動結果,還對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度、自我調控力,克服困難的精神等進行評價,以教師的評價帶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充分的動起來。

2、“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教育”的核心。教師應創造多種評價機會,讓學生參與評價。一方面讓學生及時發現、糾正錯誤,肯定優點,品嚐到實踐活動的樂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反觀自身、展示自身。這不僅僅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體現,更重要的時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獨立思考、用於評判、主動發展,展現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也是興趣小組深深植根於當地實際的沃土中,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注入了活力。對學生特長的培養及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思維活動的過程,是更深層的實踐活動。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動手能力、交際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個人教學反思5

在按照開學時制定的教學計劃以及新的教學大綱,本人已經如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無論是教師的編寫教學設計,還是課堂上的精講多煉,處處都體現了師生的默契配合。近日進行本學期的教學反思,歸納為兩個重視和兩個加強,現總結如下:

一、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化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學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了。並在教學中儘可能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要領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二、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對於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繫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這些實驗,以增加感性知識。要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識以後,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等之間的關係,並注意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三、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點工具。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實驗。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又有利於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四、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儘量上好每一節化學實驗課。本人教學中,課前準備十分周密,演示實驗現象十分明顯,效果良好,使全班學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師應從科學態度、規範操作,給學生示範,並啟發引導學生從生動的感性知識上升到抽象的思維。

根據本校的實驗設備條件,我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做的實驗,或調換一些實驗,或適當做一些選做實驗。同時鼓勵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家庭小實驗,以進一步激勵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探究精神。我還嚴格要求學生,具體指導他們逐步達到能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並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學反思是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行動研究法,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時,為以後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方法。所以,建議希望在教育事業上有所貢獻的教師能經常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個人教學反思6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夠歸納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實行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我的舞台,給老師一種新的期望,給學校一個更完美的未來。對自我的數學教學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高效課堂來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創設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每一節課都有必須的教學任務。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教學情境應具有必須的時代氣息。

當今的信息社會裏,學生能夠透過多種渠道獲得超多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

二、學生的自主學習很重要

以學生的自習課時光和其他時光內透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前預習,來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導學案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我們的數學課堂正是透過:基礎知識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題的學習、課堂同步練習的訓練、幫忙學生預習新課、解決新課中的大部分簡單問題,把以往學生在課堂上的任務放在課下課前提前解決,讓學生帶着問題聽課,經過這麼長時光的的推行,覺得效率還是不錯得。

三、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

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用心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四、課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引導者、點拔者的作用,帶動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高效。

1、課前展示就應在上課之前安排某一個同學根據本節課的需要,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生進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學生介紹人物、等;若學生有潛力可説突破難點,可安排學生有梯度的複習需要的知識等。

2、學生課堂激情研討: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案教學”的重要環節,而問題設計的好壞也直接關係到教學目標完成的狀況。上課學生對問題的激烈討論,更能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同學間互相幫忙,增進學生間的感情,與此同時,在講題中,學生更能找到自信。

3、課堂展示,讓學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間,使學生能很好的表現出書寫功底和概括潛力。

4、激情點評,最好是脱稿,此環節讓學生有了對題相應的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講的過程中做到條理清晰,環節明確,到達對題的方法的總結和對知識點的歸納。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概括潛力。增強學生得自信心和勇氣,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

五、高效課堂來自不斷地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我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必須會更好。

總之,對於高校課堂我雖然也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也怕學生雖然上課討論的很用心,不明白他們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課堂中,是否真正的討論過導學案中的問題。但是經過實踐,我如釋重負,學生的整體水平不但沒有下降,還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比如導學案的編寫我自我還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課堂上一些問題解決課、鞏固練習課、迴歸複習課具作還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學生學習的用心性還沒有提高上來;怎樣能讓那些愛學習的學生更加喜愛學習並幫忙那些用心性不高的同學等等很多問題。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穫。

個人教學反思7

每次總是很害怕教學這樣的新詩,因為我總是不由自主地陷入講解詩句、詞語意思的怪圈,把整首詩支解得支離破碎,把整首詩讀得味同嚼蠟。總想改革自己的教學,於是在集體備課時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回憶恩師,讀好課題。

吳老師陪伴了你整整三年,現在面對嚴肅的我,你一定記起了吳老師温柔的笑顏;面對陌生的我,你一定記起了吳老師熟悉的話語;吳老師關注的眼神,關愛的撫摩都觸動了你的心絃。現在你能説説吳老師對你的好嗎?

帶着這樣的懷念、讚美、感激、崇敬,一起對吳老師深情説一聲——《老師,您好!》

二、初讀,檢查預習。

課前,你已經讀了很多遍了,現在請你再讀一遍,注意用邊讀邊做記號。

交流你已經理解的詞語,説出你的困惑,老師來考考你。通過這三個環節掃清字詞障礙。

本文一共幾小節。(藉助《秋天》,明確新詩以自然空行為分節。)

三、精讀感悟。

請你自己讀一讀第一小節,想一想,本小節的重點詞語是什麼?(崇高)是什麼意思,你覺得哪些人是崇高的?

對對子練習,認識對偶。

你能根據老師的提示讀句子嗎?直接讚美教師的事業崇高——訴説教師的事業為什麼崇高——抒發讚美之情。

投影,練習説話:吳老師,你 !…………雖然我們已經分開,但教師節來臨之際,我想對你説:老師,您好!

自讀第二小節,思考是圍繞哪個重點詞寫的,分為三層。

想一想“春暉”“朝霞”“甘露”“春蠶”“新苗”“鮮花”各指什麼?

讀好全文,體會感情。

四、組織誦讀

1、聆聽範讀。

2、同桌自由賽讀。

3、鼓勵能感情誦讀的同學站起來起聲誦讀。

就是這樣一份平實的設計,在我的激情下有了真實的課堂,儘管不完美,但我知足,因為平平淡淡總是真。

課堂的重點很明確,理解詞語和詩的.感情,遷移總——分——總的寫法,初步認識對偶。

在説説自己困惑時,記下了一個學生很精彩的問題:課文前面寫教師的“心血”與“辛勞”,為什麼後面不用“老師,您辛苦”了,而用“老師,您好!”疑問產生時,就是獲得理解、知識時,我喜歡這樣深邃的思考,有個性的質疑。讓我更加佩服培養他們三年的語文老師,也感到肩膀上責任的重大——如何使這樣一羣有靈氣得孩子更上一層樓。

上課時,聽着學生斷斷續續、吞吞吐吐的發言,有些着急。聽着他們大聲而樂滋滋的朗讀,有些欣慰——他們是喜歡語文的,也有些擔憂——高聲叫,並不是朗讀好啊!

現在我終於明白:老師,您好!是一份真摯的讚美與感謝,是一份來自心底濃濃的情感,要讓初入四年級的孩子用語言來傾訴,總是有困難的。不如,把精力放在有效的感情朗讀指導上。

個人教學反思8

這是一堂發展性的學習心理輔導活動課。國小三年級是學生智力因素髮展的第二個關鍵時期,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進入第一個高峯。我設計這堂課的目的就是在這樣的階段,通過訓練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輔導過程中,為激發學生充分想象,我為學生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素材和情境。從視覺表象的聯想到聽覺引起的一些想象(簡單的瓶子破碎的聲音、兩段風格不同的樂曲),再到設計南極考察站這樣一個情境的想象,最後設計了一個七巧板的拼圖競賽,在遊戲活動中激活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應該説,這些環節的設計收到了激活學生想象力的效果,學生的思維在活動中得到了發展。

不過,設計南極考察站這個情境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想象力的拓展不能離開學生記憶中已經形成的表象,表象的形成又受他的閲歷、生活經驗、知識範圍的侷限。首先要對南極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有比較深入的認識,才能更好地開展想象。如果能在前幾天佈置學生收集關於南極的資料,去進一步瞭解南極,就會降低設計的難度,更有助於學生想象力的拓展。

個人教學反思9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那麼,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呢?這就不得不涉及一個問題——學習説話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每天要跟各種各樣的學生打交道,那麼,當我們面對他們的時候,當我們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況之下,要怎樣的言語才能恰當的演繹好自己教師的角色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為這些天的一些實際教訓,讓我感悟頗深。比如今天就特別的失敗。在我所教的一個班上(他們將來都是要考大學的),我講起了有關於大學的一些情況。當時並沒有多想,頭腦裏也沒有打任何草稿,於是就信口拈來。講了很多大學裏的消極狀況,講初到大學的迷茫與空虛,講每天三點一線的單調與枯燥,我甚至總結性的告訴他們大學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那時,我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教師的角色。把自己個人的一些偏見當成至理告訴給我的學生。直到後來我突然發現學生們的表情都不對,唉聲歎氣的,一臉的失望。我的心裏咯噔一下:完了,怎麼能給學生這樣講呢?她們以後都是要進大學的,假如我今天這樣的打擊他們,打破他們對夢想的期待,那麼,我不就是在耽誤他們的前程嗎?我不就成了一個罪人了嗎?雖然很多話都是我的真實體會,但是,又為什麼非要告訴給他們呢?作為一個教師,我真的.太幼稚了。我以為只要説真話就可以,我以為跟學生在一起就不用考慮太多。可是,事後我才發現,我犯了一個多麼愚蠢的錯誤,你是人民教師啊,在學生面前,你説的哪一句話不是要認真負責呢?要知道,老師的一句話,對學生有着多大的影響啊!

我慶幸我及時的發現了自己的錯誤。當然,我更要積極地去努力改正。學着做一名會説話的老師。知道在學生面前,什麼話該説,該怎麼説。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始終記着: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的學生!

努力!相信在教師的征途中,我會越做越好!

個人教學反思10

在教學中,由於教材選擇面廣,方法的靈活多樣,教學設計難,組織教學的手段複雜,迫切要求廣大教師注重教學反思。一位出色的教師,都會時刻關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不斷的反思來提高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全面和諧、有個性的發展,這也體現教師存在的一種價值。音樂教學反思,又稱音樂課後分析,就是任教者在上完一節音樂課後,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總結,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將教學中的成功、失敗、改進等想法寫成書面材料,以促進自己的教學能力。

一、撰寫音樂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寫教案時,要有教學反思的一項內容,不少教師都堅持寫教學反思。其實,寫教學反思是一項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因為這是一種教學上自我鑑定、自我評課、自我提高的有效措施。通過課後有意識地及時總結教學中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分析原因,研究改進措施,以作為今後改進教學的依據。堅持下去,必將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有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又為日後的教學總結或撰寫學術論文儲備了寶貴而有説服力的素材。雖然寫教學反思費神、用腦,但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為了全面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師們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反思教學內容。

課後我們首先要思考是否選擇了適合學生的具有教育意義和價值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能否引發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動機?通過教學後看效果,再對教學內容進行價值分析,思考其藴涵有哪些教學的價值,哪些價值是可以在以後挖掘利用的。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不斷髮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刻在變化着。如果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學生怎麼會對我們的音樂課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很多教學內容不受學生歡迎,也無法得到音樂教師的認同。怎樣把握好教材,理解教材,設計教學內容,對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在現實中很多教師對“教科書”是很根深蒂固的虔誠,對教材內容不加思索,照本宣讀,因此,教師要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學之本”而要以“教學以人為本”。如果每個教師能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教學內容,思考教學內容,這樣就出現自己的教學法。如一節《二泉映月》的欣賞課,教師在欣賞前做了大量的述説:作品的作者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價值、二胡的構造音色演奏、作品的曲式分析……等等,這樣時間都過了一大半,音樂還是沒出現,結果説完後,只聽一次音樂就草草下課,學生對該作品印象非常的模糊,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目前音樂教學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活動內容太簡單,缺乏挑戰,活動看似很熱鬧,學生能積極參與,但並無發展價值。

(2)、追求新穎獨特但沒有教學價值。

(3)、單純考慮學生感興趣但沒有教學價值。

2、反思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思考是否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如果教學目標不合理,與兒童的發展衝突的,那麼這個活動再“精彩”也不合理。首先目標是否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定位是否過高或過低。其次目標是否具體、明確,可操作性是否強、切忌太空太大。

例如:某一音樂教學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根據歌詞內容大膽創編動作表演歌曲。這些目標都存在着過空、過大、不夠具體明確的問題,對老師來説缺乏操作性。最後是否有整合的思想,在課的過程中是否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

3、反思教學方法手段。

通過教學,教師一定要反思教學的方法在課堂上的運用情況。教學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創設、遊戲表演、討論交流、觀察、操作、示範講解等,選擇的方法是否最容易達到目標的、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的?教具、材料等是否能幫助學生主動高效地學習,操作起來方便?課件,圖片、實物是否依據活動的需要而設?老師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方法的適當使用使課上的真實、自然、簡單是最理想的。

4、反思教學環節

一節課的開始、結束,全過程要簡單明瞭,層次清楚,音樂知識技能訓練要有機結合,音樂理論以及概念要理解掌握,積極調動學生的感情體驗、開發學生形象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動耳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環節是否合理?是否恰到好處?這些都值得教師思考。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切忌走形式。例如:有一位教師在《賀新春》這節課裏設計了很多的環節,一下子做遊戲,一下子比賽,每個環節是粗而不細,多而不精,把整節課上得花花的,整一過程學生才唱兩次歌曲,學生真的學會了嗎?為了完成教學的內容,又匆忙進行下一項內容,這樣學生是學不到東西。在音樂課裏,一定要遵守教學原則,根據音樂課的教學特點和學習內容,把握好遊戲活動的分量,設計好各教學環節。

5、反思師生的互動

一節音樂課是否成功,師生間的互動可顯示出來。所謂“互動”,就是通過師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全面互動,改變傳統的“要我學”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互動”能體現了《音樂課程標準》的教學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教師在課裏是否有藝術的提問?同樣一層意思,問法不一樣,學生的反應也不一樣。教師是否有正確的引導?引導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與關注點上,引導學生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將學習活動一步步深入,既要尊重學生的表現,又要有選擇地加以引導和提升,避免引導的隨意性。教師是否充分發揮學生相互評價、相互學習?要注意發揮同伴資源的作用。針對以上幾個方面可以從五大點進行總結:優點、缺點、遺漏點、補救點、改進點。優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如新穎的有效的教學手段,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精彩的導語和結語,成功的臨場發揮,學生創新精神的激發,精彩的學生回答,教學媒體的合理使用等。缺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如教學目標定位不準,教學難點分析把握不準,教學方法選擇不當造成的低效率,課前教學媒體和器材準備的不充分等。遺漏點主要是指課前教學設計中或實際教學中遺漏的一些環節或知識點:如教材的背景材料、沒能完成教學任務的各種原因等。補救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設計不合理和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講課的錯誤之處:如教師指導不到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等。改進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經過調整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地方:如怎樣更合理的分配各教學環節的時間,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措施,更新穎的組織形式等。

三、寫教學反思的心得

1、認真勤寫。這是寫好教學反思的關鍵之一。根據記憶規律,在識記以後不久就開始遺忘。因此,寫教學反思要趁熱打鐵,課後立即整理歸納,總結分析,及時記載。如果拖久了,課堂教學情況,回憶起來反而費時,甚至遺忘,寫不出好的反思。尤其是技能知識方面,錯誤的必須在下一節課里加以糾正,這樣才能順利地進行教學。

2、實事求是,全面分析。寫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的工作和自我的要求。因此,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教學反思應如實地記錄教學中的得與失,中肯地分析成與敗。即使是學校領導要求,也不應只求形式,只圖應付,只為檢查,這樣,就失去了寫教學反思的本來意義。自己體會最深的“得”與“失”。這樣才具有價值。全面分析,不是面面俱到,但要一課一記載有一得,否則會次次反思、千篇一律。

3、持之以恆。許多事實證明,任何工作、任何事情,堅持數年,必有良效。寫教學反思也不例外,需要始終如一地長期堅持下去,決不能“三日打魚,兩日曬網”,要養成一種習慣,實際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反思不是簡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上,應該是更深層次的,要為提升自己的教學行為服務。我們的反思不但要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還要善於尋找自己的閃光點,這樣的評價會更有激勵性。教學能力的提高是每個教師的追求,時代也要求教師要做個有思想的教師,泰戈爾説“最遠的距離是到達你自己”,就是説改變自己是多麼不容易。在這個不斷髮展的時代,需要教師們不斷地改變自己,每天多學習一點,多反思一點,就必然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有品位的、出色的音樂教師。

個人教學反思11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與教師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上認真聽講學生幾乎都能做到,積極思考多數學生也能投入,可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環節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惰性。

數學的學習不同於語文、英語課程,數學課需要學生思維的提升,動手能力顯得格外重要,學生主動思索探究問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我們的“懶”學生很多,課堂教學中不願動手操作、不願動腦思考的學生大有人在,許多學生的學習惰性很強,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再“懶”,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積極思考,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密切聯繫生活。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説過:“人們對數學產生乾燥無味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離實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儘可能的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學習內容與生活很貼近,從而消除學生的乏味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在教學“噸的認識”時,先通過學生猜一猜老師和同桌的體重是多少的活動,大家都説出了數字和單位(千克),接着師以為什麼不用克作單位引入課件示出:鯊魚、恐龍、藍鯨的體重,用千克不方便所以出現了“噸”,為了加深學生對噸與千克之間的聯繫,便讓學生搬一袋重50千克的大米去感受,還通過學生觀察周圍生活環境中的路標、橋頭指示牌的照片,有5T、3T、8T等,使學生感受到“噸”在生活中是有很重要作用的,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桌還交流了在買東西過程中要用到“噸”、“千克”,這就更好的將生活與教學聯繫起來了。

2、合理應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是現在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中對於概念教學的總結、計算法則的歸納,都沒有明確的強調,教師課堂上口頭的歸納、強調,還是隻能引起一部分學生的注意,個別不專心的學生根本就忽略了,為了加深學生對這類知識的理解記憶,就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例: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學生列式出80÷10+12、12+80÷10,嘗試計算出結果後我強調了計算順序,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屏幕上出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法,應先算除法。學生經歷了除法和加法混合運算的探究過程,此時對計算方法做了完整的表述,有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深除法和加法混合運算順序。下一個問題是除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18-80÷10。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獨立嘗試計算,用自己的語言敍述出計算順序,學生們都能用自己不完整的語言説出想法,隨機我在屏幕上出示:算式中有除法和減法,應先算除法。在拓展了幾道計算後我在屏幕上出示了: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除法。這一句話概括了本節課的重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理解和應用,強化了只是難點,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設備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時,藉助課件中的小猴、小熊的説話表明了自己的位置,這樣直觀、動態的的情景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創設了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場所,使學生在猜一猜誰在第幾排第幾號的活動中確定了找位置的方法。而傳統的示出掛圖教學,老師指圖學生看圖來回答問題直接明瞭,但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聲情並貌的電動化教學既進行了個別自主化學習,又能形成互相協作學習,充分發揮為生主動性,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及時得到教學的反饋,也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二、自主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

1、自主探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參與活動的過程,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親身經歷新的知識的產生、形成的過程,能很有效的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我沒有直接告訴什麼是四邊形和五邊形,先是示出了兩塊地板磚(一塊長方形和一塊正方形),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感知到地板磚各有4條邊,也就是四邊形,接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五邊形、六邊形的學具,動手摸一摸,進一步感知了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操作,加深了學生對圖形可以從邊的多少上來區別,個別學生還發現桌面、書面也是個四邊形,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主動的參與和探究,同時又將身邊的物體與課堂中的新知識很好的結合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巧用素材,創設學生活動的氛圍。

依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巧妙的設置活動情景,建立一種亢奮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如在教學“認識乘法”時,學生對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比較模糊,首先要使學生明白的是“有幾個相加”,教學中我利用班級的學生讓大家一齊來數有幾個2,有一張桌子就坐了兩個學生也就是1個2,數了4張桌子就是有4個2,用乘法列出算式就是4×2或2×4,還讓3個學生站成一排,就讓其餘學生説有幾個幾,學生告訴有1個3,再上來3個學生排好,問學生有幾個幾?學生説有2個3,這樣讓學生來當“幾個幾”,直觀而形象的數一數、想一想,使抽象化的數學轉化的簡單明瞭。還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數一數一堆擺了幾根,擺了幾堆就是幾個幾,學生樂意動手擺,又在擺的過程中思考了有“幾個幾”,還有的學生在擺的過程中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操作學習比老師自己的演示、講解要強的多。

三、及時鼓勵,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備課的形成也隨之變化,每節課的課堂總結或課堂反饋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一旦數學課結束了,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了不同的成功,及時的鼓勵能給學生帶來對學習的喜悦,也為學好數學培養了情感,每節課留下5分鐘我便問學生:“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是怎樣學會的?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你能把你學到的東西給大家説説嗎?”活潑的學生可能會主動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個別小膽的學生在同學的帶動下也積極發言了,全班交流着自己的成功之處,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學習,也為學好數學創造了機會。

四、難易適中,改變數學作業的單一化。

作業是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長期以來的單一、重複性作業習慣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提高,要改變單一的機械作業就要做到:

1、設置有層次的作業。

俗話説:“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那一個班級裏的學生對作業的需求也是不相同的,作業佈置的簡單了,部分優生就覺得吃不包,學困生正好消化了,作業佈置難度大了,優生有了發展自己的空間,而學困生就不行了。所以作業的佈置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課堂的教學目標設計一些不同層次難度的習題,讓學生們在必練題目基礎上有選擇的解答適合自己的習題,這樣就解決了“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了,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自我發展的機會。

2、以書為本,發展性練習為輔。

現在佈置星期天、假期作業時,讓學生從練習幾寫到練習幾,或從第幾題做到第幾題的現象太多了,這樣量大而單一化的練習形式讓很多學生是不樂意的去完成,甚至有此學生用抄一遍的方法來應付這樣的重複練習,所以在學生的練習中設置開放型、發展型的問題是可適量而取的。如在學習了“1—4的乘法口訣”後,練習中出現了用“三四十二”寫出兩道乘法算式的練習,學生都很容易的寫出了3×4=12和4×3=12,再學完了5和6的乘法口訣後,我便給學生留下一道家庭作業:“十二”,要求先填裏的數,再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有的學生填了三四十二,寫出的乘法算式就是3×4=12、4×3=12,有的學生填的是二六十二,寫出的乘法算式就是2×6=12、6×2=12,這就出現了不同的填法,當兩種填法呈現在黑板上時,有的學生説我寫了兩種答案,有的學生寫了其中的一種,這樣的練習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很好地新舊知識結合起來,也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增強了學生挑戰難題的熱情和信心,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個人教學反思12

一學期匆匆而過,還來不及駐足觀賞一路上的風景,學期已盡。回憶這一學期,不禁想好好的回顧:什麼自己抓住了,什麼自己錯過了……

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下面是本人的教學經驗及體會: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

學生喜歡充滿快樂的課堂,歡迎親切幽默的老師,嚮往實用生動的知識。所以,我在班裏組織競賽,給學生的優秀表現進行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自學在前面嘗試完成作業,評選進步獎。並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能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努力做好“教學六認真”。作業的佈置與批改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選、精練、精批、精評,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

3、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4、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羣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走進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然,我也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因為工作繁忙,我一直沒有好好靜下心反思教學,許多常規工作也沒有落實好。

所以,最後還是用我上學期説過的話作為結尾吧:回顧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對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遠!

個人教學反思13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國小語文反思性教學,它是一種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強化正確認識,發現問題,及時調控,總結規律,進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反思、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其實施的基本路徑以發現問題為基點,以提出解説為起點,以制訂計劃為中介,最終以形成反思性日記或論文為目的。並以此為新的起點,指導和完善新一輪的教學,以此豐潤師生生命成長的歷程。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一次調查中,有位家長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問銀河》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説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車的世界》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小小交通警》、《灑水車》、《讓車》等十餘首兒歌,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車、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而且無形中又認識了許多生字。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説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説,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個人教學反思14

七年級下冊從第七課開始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識,學生冷丁接觸,一是難度大些,二是不太習慣(和前面的幾課相比完全是兩種風格)。與此相應,本節課的教學難度自然很大。

藉助本次學校舉行的骨幹教師示範課的機會,在五個平行班中,我利用了五種不同的教案進行嘗試,受益匪淺。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體會到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覺得特別方便,同時也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識——知識框架完全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既美觀又節省時間。其實不然,這次展示課的嘗試使我改變了以往的錯誤認識,那就是:雖然有多媒體做輔助,但板書絕對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它能很好地體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有助於學生從整體把握知識體系(整堂課隨時可作參考)。

第二,我認為重難點的確定應靈活處理。

以往我們確定重難點都是根據教參,現今的思品課教材已經更改多次,但是教參依然是沿用很多年前的。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感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合理調整才對。就拿《走近法律》這一課來説,原來我按教參確定的重點是“法律的特徵和作用”,難點是“道德、紀律、法律的區別”,但是經過教學實踐證明,重點不錯,而原定的難點部分,學生居然全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迎刃而解,反倒是重點部分不易理解接受。所以我及時將難點部分做了調整,也就是説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重合的。

第三,我感覺以往的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比如在《走近法律》這一課中,之所以原來一直認為“道德、紀律、法律的區別”是難點部分,就是因為在此問題上我們老師間就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從“適應範圍或對象”的角度講,法律是“全國適用”還是“普遍適用”上,我們又是查找教參,又是請教其他兄弟學校的同行,甚至都想方設法地諮詢了吉大附中的專家級人物,最後確定為“法律是全國適用”,而“道德是普遍適用”的'。可是教學實踐卻讓我們意識到“教師反倒不如學生”,因為這個問題一拿出來,學生幾乎沒有任何疑問地作出了正確的解答,這不能不讓我們瞠目。現在反思一下才明白,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老師們的思想太複雜。想得多一些、周密一些是沒錯,但是要有深入探索下去的能力和功底做後盾才行。這次的教訓就是:我們做教師的絕對不要人為地加大問題的難度,否則會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個人教學反思15

從國中的體育教學一下子轉到國小的體育教學中,我發現國小生們非常可愛,但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最讓我不適應是以下幾個方面:

1、國小生的課堂紀律:

國小生的課堂紀律非常差,尤其是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什麼紀律可言,上課期間,絕大部分同學也都是在説笑打鬧,跟沒有上課一樣,紀律保持一般不超過5分鐘就又開始亂起來了,而且在上課的過程當中我總是要花1/4的時間去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例如:“老師那個同學罵我”、“老師那個同學打我”、“老師我要尿尿”等等,他們的這些行為,讓我這個從事國中教學已四年的教師哭笑不得,他們實在是“太可愛了”。

2、國小生的行為習慣:

國小生們的行為習慣也非常差,上課不知道出來上體育課,前兩個星期上體育課都是讓老師去班裏叫才知道上體育課,老師排好的隊形等下次上課時跟沒有排隊是一個樣子的,還得讓老師重新整理,根本就記不住自己的位置所在;在上課期間總有很多學生要求上廁所和回教室喝水之類的事情,“可愛至極”。

3、國小生的教學進度:

我教的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所以教廣播操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也是學生們入學以來體育方面的頭等大事,教廣播操對我來説那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經過兩個星期的教學以後我發現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廣播操的進度非常的緩慢,而且在非常慢的進度中,還是有1/3的.學生學不會,我的教學進度無法進行,教學難度也隨之上升,我總是想盡一切方法費盡一切心思讓學生們能學會,可是無論我怎麼費勁怎麼努力還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可能是我教國中的大孩子教習慣了,可能是我該改變觀念了,無論怎樣我認為國小生比國中生好教的想法落空了。

雖然初到國小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我相信自己的實力,能很好很快的適應這裏的一切,很好的帶好這些可愛的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