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92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教學反思

國小教學反思1

三下《位置與方向》這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上、下、前、後、左、右這幾個基本空間方位後,再來學習東、南、西、北等八個方位的。在這個單元,學生要知道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圖上的方向,還要會看路線圖,根據方向來指路。對空間觀念差的孩子來説,這個單元的學習簡直是在雲裏霧裏走,分不清方向。

為了幫助孩子們認識這麼多方位,會辨認方向並指路,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在生活常識的基礎上認識方向

學生對太陽東昇西落、北極星、指南針、夏天南風、冬天北風等現象都有一定的認識,上課時把他們的已知經驗引發出來進行復習,自然聯繫到四個方向的認識上。然後通過變換位置指認方向,學生明白了位置的.改變使我們面對的方向不一樣,畫下的方位圖也不一樣,為了方便看圖,統一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畫圖方法。

2.利用各種途徑來記憶方向

學生即使知道了方向,但指認起來依然困難重重,極易混淆東西、南北,更不用説八個方位一起記了。我首先讓學生在每一幅圖中標明方向再來辨認,減低難度。然後以自己的身體為中心,用固定的手勢來表示固定的方向,如指右上為東北,右下為東南等。再通過遊戲練習來鞏固記憶,在練習中不斷地指認多次鞏固。

為了和抽象的題目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我又想出了箭頭記憶法幫助學生來記方向,把手勢化為紙上的箭頭,來記憶八個方向。在做題時可以直接用箭頭來幫忙,從哪兒到哪兒,畫箭頭,然後認箭頭方向就比較容易了。

3.同桌合作,多説多練多運用

學生總以為自己方向都認識,覺得這個單元根本不用老師教,自己完全可以解決,所以上課時注意力不太集中,老喜歡做後面的題目。為了讓學生能夠利用好上課的時間,我在一個內容的學習後都會讓他們及時鞏固,特別注意讓他們互相説説,考考,指指。有時在學習之前就讓他們自己先表現下自己會的。這樣做,使他們上課時更投入,而且互相之間互相考察,也可以讓會的教不會的。常常用遊戲的形式,也讓他們願意主動聽清規則和要求。

國小教學反思2

教師肩負着學校領導的厚望,承載着家長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託付着學生對未來的美好願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是祖國明天的未來與希望。可謂是眾“望”所歸。如何讓學生在這即將畢業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學有所取學有所獲呢?

下面我謹對參加工作以來在語文方面的教學實際情況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狠抓生字詞教學不鬆手生字詞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六年級雖然是高年級,生字詞的教學不像低年級那樣繁瑣,但是,我們教師應當把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來看待。在平日教學中,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預習時學生要將所預習的本課生字每字寫五遍上交,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看學生到底能把生字寫到什麼什麼程度,出錯錯在哪裏,這樣老師就掌握了學生書寫生字的第一手資料,講新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出錯多的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這樣就把對問題的發現提前,為解決問題留足了時間,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生字詞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複習的次數及每次複習所間隔的時間的長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課都對學生進行聽寫,記錄學生出錯多的生字,每課過關,這次聽寫沒有過關的在此聽寫,直至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結束後以每單元為單位進行聽寫,也是直到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過關以後再把每一課聽寫時出錯多的生字聽寫一遍,加強鞏固,加深記憶。練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老師聽寫一樣輕鬆應對了。

二、從教材整體出發,扣住重點訓練項目,提高課堂效率。國小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而且也體現了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穫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為主線,就可以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三、實行閲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閲讀所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憑空拿幾篇學生從未學過的`文章來讓學生做,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平日學習能力的考察。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平日上課或課後練習時,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閲讀講完了就完事了,還要教給孩子做某一類題目的方法,比如在講解一篇課外閲讀時,看這篇文章是寫人的還是狀物的?寫人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狀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這兩類文章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怎樣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一類題目怎麼做?概括段意要怎樣概括?不同類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樣的區分?凡是在我們平日上課和做練習時能夠遇到的文章或是題目類型,我們老師可以給學生歸類整理,把這些學習方法都教給孩子,讓學生在閲讀和練習中學到好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轉變成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四、勤寫多練,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要想讓學生在作文能力上有一個好的提升,也並非一日之功。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讀書札記,建立課堂小練筆本,把課堂的小練筆寫到一本本子上,時間久了,這也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在學習中遇到優美的段落、句國小語文教學是一個精細活,以上我所説的幾點只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幾點不成熟的個人看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把工作做精、做細,做周全,我們畢業班的語文教師會不負眾“望”,會收穫屬於自己的別樣天空!

國小教學反思3

一、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進行教學。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最喜歡活動了,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輕鬆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本堂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猜數字的遊戲。讓學生在這個遊戲中猜學過的數字1、2、3、4、5,並且自然而然的從遊戲中引出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0”。這樣,學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對數學的親切感、興趣感也自然產生了。

二、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行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本堂課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貼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並對學生説:“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誰?猴子媽媽因為小猴子愛學習,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看他的表情是怎樣變化的?猜一猜,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説的同時,出示三幅表情各異的猴子圖。接着讓小朋友們在所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猜想猴子吃桃的表情各不相同的原因。小朋友們説完後,我在小猴子面前貼上一個大盤子和兩個新鮮的大桃子。“小朋友你們看,小猴子是不是很開心呀?盤子裏的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學生回答並舉起數字卡;接着小猴子就開始“吃”桃子了。我先從盤子裏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發現盤子裏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着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取下一個桃子,並説:“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們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很自然的讓小朋友説出了“0”。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以新的理念為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29頁上“0”的`認識時,我充分挖掘教材,當小朋友認識了“0”後,我提問: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0”?小朋友説得熱火朝天,有的説:我家電話機上、手機上有“0”;有的説:足球比賽的比分是0︰0;温度計上有“0”;尺子上有“0”;門牌號碼有“0”;還有的學生説今年是20xx年,裏面也有兩個“0”……最後,我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學生表情興奮,紛紛動腦、動手操作起來,有的把文具盒裏的東西全倒出來,説裏面有“0”枝筆;有的學生説:我們上體育課時,教室裏的人數是“0”……“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象空間,培養的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表演,自己去發現、研究,揭示了學生對0的含義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

國小教學反思4

《讓大家認識我》是國小一年級美術的第一節課,分為兩課時執教,在時間的安排上比較充裕。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學會自我介紹給對方,開始創設了召開新同學見面會的活動情境,以畫自己的形式交流,學生反映熱烈。在交流中互相增進相互瞭解,融洽彼此感情。我採用學生作業當場反饋比較的形式,讓學生看看比比誰把畫面畫的大、飽滿,形象直觀地比較使學生髮現把畫變大的優點。學生通過塗一塗、練一練的繪畫實踐活動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塗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學生還有餘力,老師就鼓勵他們大膽變化,探索運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創意表現。

在本課中,我通過一系列撕、剪、貼、畫、説、看、玩等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比如在“撕”後讓學生談談感覺,是想引導撕痕留下的立體感。但同時要注意學生年齡較小,練習速度不一,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指導。第二教師示範部分注意步驟,但色彩方面更需要大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最後要注意引導學生不亂扔廢棄紙屑,留住邊角紙料,備於以後的'課程中使用。

在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有些同學表現的相當積極出色,而有個別同學表現的淡漠。如何調動這部分同學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我想可以通過談話、做遊戲,與老師同學合作描繪等變現形式,激發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融入遊戲過程,在愉悦的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國小教學反思5

適當地運用教具

在學習問名字這節課時,我為每位學生準備了一個英文名字的胸卡,教師指着自己的胸卡説:“My name is Mary.”示範性地告訴學生自己的名字,接着教師又使用配套的Liu Zhaoyang和Li Shan對話,設計安排是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出發,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你叫什麼名字:What’s your name ?我叫XXX。My name is XXX .一問一答式,把枯燥的形式在情景中進行,學生對兩個布偶既新奇,又感到有趣,

他們都豎着耳朵觀看錶演,更使他們不由自主的產生了要模仿的念頭。經過2—3遍的情景表演,讓小動物與學生對話,學生指着自己的胸卡基本上都能回答出來,這時老師的任務只是給少數幾個發音不正確的'同學正正音而已,經過1—2次的示範很快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一簡潔又生動的案例,要説明的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為完成教學目標而服務,克服教學的盲目性,努力探索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國小教學反思6

這是孩子們步入國小的第一堂數學課。我知道一年級的孩子們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所以課前在網上下載了相關的數學課件,帶領孩子們到多媒體教室進行第一堂數學課。

通過了解我還知道他們大多在學前班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孩子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並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體會數數的方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在教學時,我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瞭解:接着為學生出示鮮豔的圖(課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再抽象出數,然後再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10以內各數的認讀,採用了多種方法,分步驟的練習與反饋,便於全面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引導學生數一數多媒體教室裏物體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課後佈置讓孩子們數一數校園裏熟悉的事物,進一步將活動擴展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國小教學反思7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螺旋造型雖是平面設計中一種常用、較為簡易的表現手法,但常常能使作品產生獨特的美感。教材以一種淺顯的形式引導學生,由於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簡單易學,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習興趣。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螺旋造型獨特的美感及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普遍性,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敏鋭的觀察力,引發學生創新意識,幫助學生善於發現美、正確審視美、成功創造美。

教學中圍繞着一根紙繩展開教學,利用紙繩的變化、造型、應用,或彎曲或旋轉、或平面或立體,貫穿教學全過程。

一、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評述能力的培養

(1)新課標指出:在美術教學中,應多創造條件,多給學生感悟和評述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對比。這節課中,欣賞自然物的圖片;欣賞曲線線條;欣賞畫家名作等等這些環節的設計都能讓學生在觀察、理解、感悟、比較中引導他們感受線條藝術的魅力,很好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兩幅作品的對比,採用直觀教學,給學生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2)這堂課中通過多處設問,啟迪學生思考。如:彎曲旋轉的線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尋找現象中的藝術美感,並談談感受?在凡高作品中你看到了什麼?並想象曲線造型等等,這些問題的設計充分發揚“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還有,在學生評價自己的作品時,問題的設計也相當重要。我們都説,美術的評價一定要達到多樣性和個性化,特別是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實質上是學生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這堂課學生對作業的評價不積極,我就過去請學生評價,慢慢引導,因為,通過自評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增強自信心,還可以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進一步鞏固這堂課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

二、關注學生尋找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他們對美的追求已產生強烈的慾望,在生活中他們隨時都能發現美的存在,課堂中多個環節設計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線條的'藝術魅力。如:請學生説説大自然中彎曲、旋轉的物體;在欣賞環節中讓學生欣賞曲線美的自然現象,並説説在物體上發現了哪些線條,在凡高的畫中尋找不同的曲線等等,這些環節的設計,我想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學生在尋找美、發現美的基礎上努力去創造美。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藝術源於生活而用於生活。

國小教學反思8

《跳水》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懸念疊起,整個故事始終在事物的聯繫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不僅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而且能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有利於培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循環)的能力,更適合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使之在學生心中栽培下創造的“小苗”。因此,我在教學《跳水》一文時,緊扣“問”字,問在課前,問在課上,問在課後。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問在課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國小生精神世界猶為重要。”因而在學習課文之前,應該有意識將學生帶進課文中,讓他們在學習前生疑、思疑。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在進一步思考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1、結合課前預習問 ①讀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是怎樣引起的? ②哪些句子反映小孩子處境的危險?

2、啟用圖書資料問 ①列夫托爾斯泰是誰,他還寫過哪些文章? ②你知道哪些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在課上。課堂是學習課文的主陣地。無任是教師的導問,學生的質疑,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力求每一處的導問、質疑都能恰到好處。既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在探索過程中領會了真知。

1、從課題處問 ①誰跳水了,為什麼跳水? ②怎樣跳水,在什麼情況下跳水,跳下去了嗎?

2、從文章的思路入手問(不零敲碎打) 抓住文章思路,挖掘課堂中的“問”,有利於學生順藤摸瓜,把握課文的思想和內容,瞭解作者行文節局方面的特點。 ①孩子為什麼會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 ②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麼做的,他為什麼這樣做?

3、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問(不平均使用力量) 文中的重難點是“理清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繫的發展和變化。” ①你能各用一個詞歸納出孩子、猴子、船長、水手之間的`關係嗎?

4、從學生的知識實際問(設計坡度) 如“我們要向船長學習什麼?”比較直接,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從知識實際出發,設計坡度。 ①船長幹什麼了,他怎麼會想到的? ②他碰到事情怎麼做的? ③我們應該向船長學習什麼? 5、從學生質疑能力角度問。 ①“40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不是矛盾嗎?

三、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問在課後。教育是一把值得人們警惕的雙刃劍: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可能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堂的內外必須着眼於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對於學生首次獲得的過程或獨立做好的,應該被認為是創新,應該給予鼓勵。)教學的全過程應着重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重新組合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

國小教學反思9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反思《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是整個單元教學的一個基礎。

本課在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探究,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學生理解對比實驗的意義上,更具有深遠的意義。對於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除了特殊的懸浮狀態),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大致能夠清楚判斷。但是,根據生活經驗所得,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重的物體下沉而輕的物體上浮。

而這一表述過於簡單化,生活中不難找出與這類説法相悖的例子。如何從這一矛盾點出發,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這是本單元面臨的問題,也是本節課開始探索的'任務。

從糾正學生的錯誤概念開始,一步一步地探索,讓學生逐步明白現象背後的原因,認識到事物的規律。於是,活動一開始,我從簡單的物品入手,出示一塊小石塊與一片樹葉,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沉浮現象。

隨後,出示教科書中所舉例的七件物品,讓學生紛紛預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對於個別物品,如蘿蔔、回形針、蠟燭,學生之間已經產生了不小的分歧,大家的探究慾望升級。

接下來,各小組就可以利用手頭準備的材料,大家分工協作,一一將七種物品放入水中,判斷其真實的沉浮狀態。真對這個活動,探究同學們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這些物體的沉浮狀態不同,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大小、輕重、是否空心、材料……一系列的猜測一一從學生的頭腦冒出。

為了順利進入今天探究的主題,我簡單引導主要研究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它的沉浮狀態真的和體積、質量有關嗎?很多同學都脱口而出告訴我是的。接着,按照教科書中提供的切割以及連接的方式,用實驗去檢驗真理,衝擊學生頭腦裏原有的錯誤認識。

得出由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體積(質量),它的沉浮狀態不發生改變的結論。在課堂教學時,由於實驗材料選擇的不同及考慮的欠缺,導致產生了一些小的分歧。

例如,在探究回形針的沉浮時,有一個小組產生了回形針浮着的現象。這是由於回形針很小,而由水的表面張力將之託起。

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產生,讓學生觀察它們在水中沉浮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明確判斷物體沉浮的標準,同時也規定了操作的方法應該是:把物體輕輕從水面放人水裏,而不是把物體扔進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另外一個較大的分歧,則是胡蘿蔔沉浮的判斷。

由於事先,我是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準備實驗素材。因此,學生帶來了白蘿蔔還有胡蘿蔔,且每個蘿蔔的新鮮程度也是不一的。

因此,學生在實驗的時候出現了浮、沉,甚至懸浮的現象。學生們都很困惑,為什麼同樣是蘿蔔在水中會有這麼多不同的狀態形式存在。

這時,教師就要隨機簡單提及一下懸浮這個狀態,並告訴學生這與我們所準備蘿蔔的新鮮度,內含水分的多少存在很大的關係。從而解除學生頭腦中的困惑。

總之,課堂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地方,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不同的班級,會有各種不同的情況,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處理形式。

但是,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國小教學反思10

國小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為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着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國小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説説、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台變成舞台,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國小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大學聯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大學聯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着“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國小教學反思11

《我們的民族國小》是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自豪與讚美的感情,一個“情”字貫穿全文。在教學本文時,我把閲讀訓練重點放在了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和體會作者對這所學校的自豪、讚美之情。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後,我就引領學生仔細觀察課後的少數民族的圖片,讓學生了解了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然後讓孩子們再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加深對少數民族的認識的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隨後深入理解課文做好了鋪墊。

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課文的最後自然段引入整篇課文的感情朗讀,體會了作者對這所民族國小的自豪與讚美之情。使得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清晰,重點較突出。

不足之處:由於這是開學後的第一節語文課,班級有部分同學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不參與學習活動。以後還需加強引導,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

國小教學反思12

在學習問名字這節課時,我為每位學生準備了一個英文名字的胸卡,教師指着自己的胸卡説:“My name is Mary。”示範性地告訴學生自己的名字,接着教師又使用配套的Liu Zhaoyang和Li Shan對話,設計安排是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出發,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你叫什麼名字:What’s your name?我叫xx。My name is xx。一問一答式,把枯燥的形式在情景中進行,學生對兩個布偶既新奇,又感到有趣,他們都豎着耳朵觀看錶演,更使他們不由自主的產生了要模仿的念頭。經過2—3遍的情景表演,讓小動物與學生對話,學生指着自己的胸卡基本上都能回答出來,這時老師的任務只是給少數幾個發音不正確的同學正正音而已,經過1—2次的示範很快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一簡潔又生動的案例,要説明的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為完成教學目標而服務,克服教學的盲目性,努力探索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案例分析和反思:

國小英語的`教學無論哪個年級都應以學生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是學生的需要和利益為依據,就學習語言的特點應是“學習活動化”“活動交際化”的原則。應就每個重點教學內容設計課堂遊戲的環節,教學活動的設計體現了學習語言是為了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的原則。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體會到真正地什麼叫“用英語做事情”。這樣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方式和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方式。努力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實踐中去,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逐步建構語言知識和形成語言技能。培養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從而也激發、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

(1)目前國小英語教師,在理念上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更新,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活動為主,設計了大量的遊戲。但有時候只圖表面上的熱熱鬧鬧,不重實效性,不重教學效果,我們要將教學的雙基和課堂活動緊密結合,課堂上的各種活動是為了使教學產生更良好的效果而服務,是為課堂教學內容和目標服務的,這一本質的東西一定要掌握好。培養學生動手、動惱的能力,使英語課與活動課緊密結合,學生動手畫圖和圖畫上的顏色。最後,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圖畫用英語進行描述,一節課下來,學生不但學會了簡單的英語會話,還陶冶了藝術情操,真正的學會了用語言做事情。

(2)師應具備紮實地基本功

要在教學中充分體現:聽、做、説、演、玩(遊戲)的特點。新課程給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延用傳統的一問一答式,這些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我們要在教師技能要不斷的提高。

國小教學反思13

《漁夫的故事》是一課閲讀課,資料不復雜,又是學生喜歡的故事,理解起來並不難。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我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構成了強烈的比較,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在教學本課時,我放手讓學生自我讀通、讀懂,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佈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景→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複述課文。由於學生喜歡神話故事,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異常是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談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時,學生的發言可謂是精彩紛呈,同學們都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兇惡、狡猾、愚蠢的特點。也能從句子中體會到漁夫的善良、冷靜和聰明的特點。總結文章所能告訴我們的道理時,我抓住描述漁夫的心理活動的那句話來分析,“這時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須能壓住他的妖氣。”讓學生討論對這句話的`理解。從而得出“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的主題。

運用比較的方式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教學時,我避免了繁瑣的剖析,而是經過領導學生朗讀,以情導讀,以讀定悟。文中多處運用比較,學生經過前後比較,朗讀、表演、模仿漁夫的言行舉止的變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們一陣陣開懷大笑,正是在這種簡便協調的氣氛中,狡詐的魔鬼與聰慧的漁夫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物形象便展示在面前,誰是誰非?孩子們答覆,我已經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國小教學反思14

本課時為一堂字母書寫課,這是三年級不曾有的課型。四年級的英語增加了寫的內容,對學生的英語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是:學生掌握字母Aa到Ee在四線格中的正確書寫,以及以這些字母相關單詞的聽、説、認讀。在這堂課中,我主要採用出示字母卡片,教學字母書寫,然後讓學生舉例以該字母開頭的單詞,最後總結字母發音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掌握字母的正確書寫及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一、字母sound name記憶不準確的問題

字母的sound name也就是字母在單詞中的發什麼音,這個一般有規律可循。我本以為學生能正確認讀出單詞,字母的sound name的記憶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卻發現學生對字母的sound name的記憶存在不準確或易受拼音干擾的'現象。

二、字母書寫筆順正確與否的問題

在教授字母書寫的時候,我是用過讓學生空書的方式來進行的。在課堂上學生字母書寫筆順基本正確,但在課後作業的批改中,我發現我無法辨認學生是否正確書寫字母,而有的學生則明顯存在字母書寫錯誤的問題。

三、個別單詞讀音不准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個別單詞學生存在讀音不準現象,如:cat,cake,doctor,egg。而這是我在備課過程中沒有預料到得問題。

以上問題又一次説明我在教學中還存在教學經驗嚴重不住的問題,在平時的更應加強向師傅的請教。

國小教學反思15

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理解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這四個詞描述兩個數的大小。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進行一些鋪墊,所以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比較一下小朋友和老師之間的多少關係,但是這裏我沒有進行挖掘,而直接進入新課。如果我這裏板書一下 “多” “少” ,然後再讓學生進行小棒之間的比較,學生也許就能更好的掌握。還有最後擺花片這個環節,我發現有的孩子沒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數學語言進行錘鍊而且還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讓孩子們喜歡數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