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74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1

在教學《10的加減法》這一課時,教者讓學生用10個花瓣拋一拋,看看落在桌面上,正面向上有幾個,背面向上有幾個,然後寫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根據這一次拋的結果,能寫出幾道算式就寫幾道算式:

師:你們的桌上有了花瓣,來拋一拋,根據正反面寫算式。

生:老師,我有2個花瓣掉在地上了,怎麼算?

生:老師,我的花瓣掉在XX同學那裏去了。

生:老師,我的花瓣和XX混在一起了。

生:老師,我3個花瓣向上,7個向上。

反思

教學需要民主的氛圍,適度的探索空間,學生學習數學的自由性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但是教學也是一種遺憾的藝術,上述案例中,學生因為上拋太高或方向未控制好,沒有得到預想的'效果,教師裏課堂紀律很亂。一年級學生真的很難把握好。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2

這個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六單元的內容。聽課後,我有以下收穫:

優點:

1、由於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和好動,喜歡做遊戲,因此,吳志強老師在教學 “10的加減法”時,設計了一些遊戲活動:對數遊戲、破譯密碼、找朋友等等。通過遊戲活動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

2、注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時候,如果學生表達不清楚或不完整時,老師要求同學們對的發言進行整理,讓學生最終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説下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表達思路,對於學生日後的對數學的發展完成更的'橋樑作用。

3、在練習環節設計中,體現練習的層次性和嚴謹性。練習由易到難,形式多樣,為學生的生成更好參與機會。

不足:

吳老師在教學減法時,缺乏説理,應留些時間讓學生都説一下減法的來由,加強學生的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吳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他對教材的能深入鑽研教材,把握前後知識的銜接十分到位,課上隨機應變的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較強,在數學問題設計方面嚴謹,能給學生更大的空間更多的時間來參與學習。

附:其他課程教學反思

本課課本內容比較簡單,在教學設計上根據課本要求,兩個課時足以完成。但是,作為《旅遊地理》作為專業基礎課,是學生將來的專業學習基礎,在內容上要更貼近學生。可以多找一些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上來,而不是老師自己在講。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多用互動教學法。在課堂講授中穿插組織一些課堂活動,變換角色,讓學生當主角,來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讓學生先收集資料,自己總結出課程內容的教學內容;在展示旅遊圖片或旅遊音像資料時,讓學生開展講解競賽等。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3

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這一課時,為使學生更快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更為了讓學生能夠對10以內加減法更有興趣,於是,我通過網上搜集資料、集思廣益等多種手段,最後設計了一個與實際生活貼近的“購物商店”的活動,活動過程中,我在課堂上佈置一個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並且每個物品都標有10元以內的整元的價格標籤。一名學生扮演購物者,一名學生扮演售貨員,要求正確地付錢、找錢。活動開展中,同學們面對商店內的貨物興趣高漲,他們不斷地進行着交易,從買方和賣方兩個方面不斷的變換角色,讓自己在做與評的過程中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

一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明白:這樣的遊戲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及學習生活中數學的樂趣,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今後的課堂中,我一定會抓住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創設更多的有意義的活動,讓課堂更具有魅力!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4

在教學《10的加減法》時,我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下面談談我的具體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要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

這節課一開始,我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我課前準備了一包水果糖,找兩名錶現好的學生到前面來,請一名學生把水果糖分給他們,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塊,並引導學生説出是怎麼想的。接着我讓孩子分別嘗一塊水果糖,提問:現在有多少塊糖?進而導入課題。

(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 於是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這時,信息技術作為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我把每種關於10的`加減算式都以創設生活情景展現給學生,突破教課書上的利用點子圖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如在講授10-2=8這一算式時,在課件的畫面上出現一棵大樹,上面有10只可愛的小鳥在嬉戲,突然有兩隻小鳥飛走了。這時我在讓學生充分觀察畫面後,讓他們説説發生了什麼事,並提一個數學問題,提問的學生有權利叫另一名學生回答他的問題。這樣,既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5

成功之處:

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和好動,喜歡做遊戲,因此在教學中我計了一些遊戲活動:找朋友、歌謠、搶答等等。通過遊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

我是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的'

1、檢查複習:利用找朋友的遊戲練習學過的加減法,使用口算條練習,全員參與,體現了面向全體,又極大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

2、授新知:這部分教學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圖説圖意,再説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然後是看算式直接計算結果,讓學生們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在肯定了學生們説出的各種方法後,指出想數的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後通過口算條鞏固計算方法。

3、利用各種形式考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書上的練習10的減法,最後搶卡片的遊戲,培養競爭意識。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

不足之處:

1、加強備課環節。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多向同組教師請教,正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使教學環節更加合理。

2、課上認真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教案,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講易懂。

3、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常説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如何在課堂上真正用上這個工具,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問題。我們要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快樂學習,創造地學習,就要採取多樣的教學形式。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6

1、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法)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愛好,選取了充滿童趣的素材,以兒童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動畫片《西遊記》導入,創設了“走進花果山”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究“花果山”的強烈願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為進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準備。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一年級國小生上學之前,有90%以上的學生基本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對加法的意義還不理解,所以本節課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加法的意義。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情境圖,提出問題,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其中的一個問題,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明確,把兩個數合起來用加法計算,再讓學生自己解決其他的幾個問題;其次,通過編故事、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等環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並能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自主學習,鼓勵創新。

學生在入學之前,對10以內數的加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但學生之間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時,我採用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形式,通過觀察提出問題,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互相啟發,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4、注重過程,重視體驗。

本節課,無論是對加法意義的理解,還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於下結論、定算法,而是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説一説等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領悟,體會加法的含義,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7

我在《10的加減法》一課的教學中,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以學生為主體、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下面談談我的具體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用新穎的方式和多彩的活動導入。

課前播放《一二三四無六七》兒歌,讓學生欣賞,並去發現歌曲中有哪些數寶寶,然後説出自己還認識的其它數寶寶。接下來,我和學生一起玩對數遊戲,帶領學生以遊戲的形式去複習10的組成,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了新課內容的學習。這樣的導入方式,創設愉悦的數學氛圍,通過遊戲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回顧了舊知,為學習新知作好了充分的鋪墊。能引導學生能更加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

(二)化抽象為直觀,主動獲取信息,多種感官參與解決問題。

在教學例1時,我首先用PPT出示插圖,引導學生看懂圖意,主動獲取數學信息,再在此基礎上提出數學問題,培育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通過數、擺、寫、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不僅展示了算法多樣化,也使不同的學生選擇了適合的方法,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做數學”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獨立思考,發現規律,弄清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繫。

在例2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先説出10可以分成6和幾,根據這樣的分法提出一些數

學問題嗎?並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通過擺學具,説圖意,列出算式。在自學的基礎上交流計算方法,正確計算10的加減法,加深認識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繫。學生利用學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發現,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從被動接受知識主動接受知識,在具體的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聯繫生活,開展遊戲,輕輕鬆鬆掌握計算方法。

在教學例3時,我改材教上枯燥的劃圈為生動的拋花片遊戲。在探索算法時,先讓學生根據算式填空,再獨立寫出算式,最後能直接説出算式。這樣的安排,既體現了在玩中學,又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既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五)寓教於樂,及時鞏固,讓學生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在完成課堂活動這一環節時,我組織了“唱一唱,連一連”、“數一數,畫一畫”、“塗一塗,説一説”3個練習活動,並採用搶答、上台演示、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對學習活動保持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表現欲,學習起來樂此不疲。 通過以上教學實踐,我感受到:教學資源無處不有,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學活動既要“做中學”,更要“樂中學”。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本課教學,也因我備課不夠充分,導致了個別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經驗積累不適應,出現了學生無法回答部分課堂提問或所答非所問的情況;其次,是教學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教學內容偏多,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好。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認真分析學情,準確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方案,讓教學活動去適應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8

《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反思本學期即將過完,學生們的學習也即將進入尾聲。回顧這學期,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去反思,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説一説:

一.教材方面我習慣提前把本學期的教材先研究一下,做好充分的準備。但卻發現新改的教材內容有些知識是重合的,為了能完好的銜接我就把本該放後面上的最重要的內容提前講,學生們接受也是非常快的,但我也發現同學們越學越吃力。原因是《10以內的加減法》在本冊書中佔據很重要的章節,可內容本身有些枯燥,我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導致每節課學生們的`積極性不高,今後我要努力改正太過刻板的教學模式,穿插相對輕鬆的教學內容。

二.教法方面本班學生學習能力層次過多,《10以內的加減法》學到最後只有一位自閉症學生刻板的記住了,我認為這是我在教學方法上沒有做準備充分,應採取一人一方法,小步子多循環,讓每位學生都能從這一個內容中學到符合他們自身認知能力的知識。

三.難點方面學生們學習本章節內容,最大的困難就是看圖寫算式。不管加法也好減法也罷,總是對圖片理解不夠透徹,有時候換一個加法或減法的表達方式他們就開始混淆,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總之,這個章節在磕磕絆絆中上完,可我知道這只是開始,後面還要多複習鞏固,同時要針對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練習題,讓他們在大量的練習中理解《10以內的加減法》為後面學習做鋪墊。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9

10的加減法這節內容是學生學習了10的認識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根據學生以有的基礎和課程要求設定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看圖能列出四個算式(兩個加法,兩個減法)並能讓學生説出計算的依據。利用10的分與合進行想算理。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10的對數遊戲讓學生能在輕鬆的氣氛中複習了10的分與合。

在課堂上學生在看第一幅圖時很快就列出了兩個加法算式9+1=10,1+9=10,在老師問學生是怎樣想到結果時,有的學生答是看圖數出來,有的回答是通過10可以分成9和1,有的回答9再加1個是10。學生是通過自己的理解來想。其實他們的想法都是對的,老師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認識水平來想。在課堂上由於自己抓住教材的要求對答出的方法進行了優化,表揚了利用了10的分與合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想法都進行了優化,引導他們從10的分與合來想10的加減法,這樣的做法學生看來很快就掌握了算法,在接下來的計算中學生經過老師的多次強調後都能説出用10的分與合來想10的加減法的.和與差。教學內容也按老師的設計層次和要求完成的很好。

後來自己在對想法多樣化和方法進行優化這兩種做法上我自己都十分困惑。如果從學生的認知的規律來看,我覺得應該從學生自己的想法來想是適合自己的,學生的思維會更積極,會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師對他們的方法進行引導優化是為了以後更好的學習做好鋪墊,但是否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呢?但是如果由學生的自己的想法來解答,對學習沒有圖的加減法算式時就會形成困難。在新人教版的教學中非常重視是知識的系統聯繫,對與想法的多樣性沒有充分的體現,究竟是適合學生的最好還是按照教學要求進行完成教學內容才好呢?這給教學者帶來困惑,因為如果按學生的想法來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不能完成的!老師按要求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引導和優化是不是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呢?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10

據我課前瞭解,我兩個班的學生大都已經學會了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也會根據具體情境正確地選擇加減法(熟練程度有差異),但是對?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得數‘5’是怎麼來的?之類的問題講不出所以然。

10以內的加減法?教材安排了13課時。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我利用坐火車旅遊形式,將練習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練習中,通過用手指表示得數,將式子列在自己的'紙板上,小組交流,搶答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習題的內容上選擇有生活味的、學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們的興趣。比如點點人數,看看動物園,數數小蜜蜂,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注意,去思考,從而讓學生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説説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並説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11

我如果教《10的加減法》時,我先出示採松果的圖,然後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後提問"同學們,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麼?學生經過討論後發言:大森林裏松鼠媽媽採集了7個鬆籽,小松鼠採了3個鬆籽。我當即表揚同學們觀察得很認真,接着我又問現在你能根據這些條件提出哪些問題呢?

受到表揚的同學情緒很高,有的説:"我會提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集幾個?有的説:“我想知道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有的.説:“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採集幾個?”……我又表揚同學們:提的問題可真多,那麼,你們準備怎樣去解答這些問題呢?出示第一個問題: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學生經過思考後回答應該用加法,即把7與3合併起來,列出的算式是:7+3,這時我又提問:你會計算這個算式嗎?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把你計算過程表達出來。

小組討論後派代表上來説説:方法一:7+3等於幾,那就在7後面接着數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於10。方法二:左邊擺7根小棒,右邊擺3根小棒,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數一數是10根。這樣的教學,完全尊重學生,而學生始終處於主人地位。

問題由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目標由學生自己決定,探索材料由學生自己選擇,並根據目標自主尋找規律,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就是研究經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有效地培養並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了自主探索的積極性,為學生的主動發展奠定了基礎。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12

本單元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等構成,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而且是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認為如下幾個方面做得較好;

一、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題圖為數數、抽象數的概念以及數的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每一幅圖觀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學10的組成時,把圖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在觀察主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還運用主題圖的畫面對學生進行愛勞動、講衞生的教育,使學生在認數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視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學習必備的素養之一。在教學中,我對學生的觀察要求是:做到有條理,最好能多角度。表達要求是:用數學語言説完整的話。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達到了會觀察、能表達。

三、“用數學”教學紮實有效。本單元開始出現“用數學”的內容,這是學生今後學習“解決問題”做鋪墊,在這一內容中,學生開始接觸條件(目前還沒提到這一用語),學會根據題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我覺得這一知識點在本單元是學得最紮實的,大部分學生會根據圖意完整的敍述題意,並根據問號所在的位置提問題,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存在的`問題是:

1、一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太慢,這對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2、做題時,很多學生不看題,憑感覺做,不知道何為檢查。

3、還有一些學生分不清左和右。

4、關於序數和基數還沒有區分,如不知道“從左數第6個”與“左邊的6個”到底有什麼區別。

本次單元測驗,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從試卷上看,大部分學生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較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做題速度太慢,在規定的時間裏沒完成,另外,少數學生看圖列式沒掌握好。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13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課程標準的編排,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老師的示範,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探索。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習慣,全課以學生為主體、而老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大膽創新,精心設計了比賽形式的認知過程和有趣的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中在通過教師組織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並使得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本堂課以有趣的數學乒乓球比賽來做開場白,既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也實現了整節課的獎勵手段。在用湊10歌遊戲把學生帶入課堂,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我把每種關於10的加減算式通過一次示範,然後讓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各種形式的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塗一塗,議一議,讓學生親身感受學習的過程。

本節課從教學實踐過程看,教學設想轉化成了課堂教學行為。整節課,學生學習的興趣十分濃厚,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氛圍很愉悦。在“找朋友”活動中,我創設了緊張而神祕的氣氛,把卡片分給學生,讓他們背對坐位上的同學,老師示意後學生轉過頭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到可以組成10的朋友。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建立友好關係,而且能在活躍的氣氛下鞏固知識。

在比賽填孔雀圖的環節上,學生在歡快的比賽氣氛下進行比賽,把課堂氣氛推到高潮,鍛鍊學生的口算能力、心理素質和合作意識。我把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考慮到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符合他們的需要和認知水平,正因如此本節課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另外,我感受到:要使學生主動學習,課堂氣氛活躍,不要怕課堂紀律不好,正因為學生了在其中,把“要我學”轉化到“我要學”。不足之處是讓學生畫圓片圖的時候,缺少讓學生明確目的,最好把自己所畫的圓片圖經過討論後把想到的算式列在紙上。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14

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和好動,喜歡做遊戲,因此在教學中我計了一些遊戲活動:找朋友、歌謠、搶答等等。通過遊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

我是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的,一是檢查複習:利用找朋友的遊戲練習學過的加減法,使用口算條練習,全員參與,體現了面向全體,又極大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第二個層次是授新知:這部分教學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圖説圖意,再説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然後是看算式直接計算結果,讓學生們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在肯定了學生們説出的各種方法後,指出想數的.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後通過口算條鞏固計算方法。第三個層次是利用各種形式考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書上的練習10的減法,最後搶卡片的遊戲,培養競爭意識。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

今後,改進措施:

1,加強備課環節。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多向同組教師請教,正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使教學環節更加合理。

2,課上認真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教案,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講易懂。

3,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常説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如何在課堂上真正用上這個工具,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問題。我們要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快樂學習,創造地學習,就要採取多樣的教學形式。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年齡特點來進行設計的。開始,運用對口令的遊戲引入,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複習了10的組成,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進入學習狀態。在教學10的加減法過程中,設計思路清晰,通過課件展示情境圖,讓學生説圖意,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寫出10的加減法算式,本節課,注重了學生觀察、分析、交流等能力的培養。強化了10的加減練習,使學生體驗到了與同伴交流合作、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快樂。特別是製作的課件幻燈片,我想能自始至終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保持到最佳狀態。只可惜啊!萬事俱備,在關鍵的時候遠程的電腦不工作了。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面向全體學生,力爭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發展,特別是學困生,知道他們能回答的問題,就有意識的讓他們回答,使他們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也獲得成就感。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自我感覺良好,説實話,吃過早飯,滿懷信心來到電教室,沒想到在關鍵的時候電腦居然不能工作了,一看學生們齊刷刷的坐在了電教室,聽課的老師們也懷着激情坐在了那裏了,因為我是第一個上展示課的,也是星期三的第一節課,沒有時間去檢查電腦,本來就有點緊張心理在作祟,我這節課的`流程就指望課件演主角了,校長和幾位老師過來幫助調試電腦了,電腦的確病得不輕,再也無法工作了,看來沒戲了,為不讓老師和學生失望,調整了一下情緒,硬着頭皮把這節課給講了,我覺得學生還很配合,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中,我認為自身有時用語不夠精煉,學生回答問題時聲音太小,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踴躍、大膽交流。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開發學生學習數學智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總之,説一千,道一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學生學好10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為今後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上有不當之處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歡迎接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