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7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1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經過了一年的新課程高一化學教學,我對高一化學教學有一定的思考,得到了一些收穫: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知識內容的特點,新課程標準下化學課的課堂教學可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討論式教學法、發現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形式並舉。無論採用何種教學形式都是以“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概括整合—遷移應用”為主線。

一、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善於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新知識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識的動力。實踐證明:在質疑狀態下的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強,他們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的興趣高、效率也高。而這一點正適應了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

1、要讓學生髮現問題,首先要讓學生產生興趣,提供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景是學生積極發現問題的原動力。當學生對一個問題感興趣後,將大大的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主動的參與探究過程。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發現新問題就不難了。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創設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能力的基礎。新世紀呼喚着新型的師生關係,這種關係要求教師的`權威從此不再建於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發展思維。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3、愛護和培育學生的好奇心,肯定學生各種經思索的答案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能力的保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讓學生多問、多想、多説,少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肯定學生從各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允許學生保留自已獨樹一幟的觀點,培養敢想、敢説、敢做、敢爭論的精神,使學生產生髮現問題的慾望和激情。使學生體會到積極思考、質疑的成就感。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教材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如:我在講授《必修Ⅱ》“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時,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蛋白質的變性是化學變化嗎?如果是化學變化,那麼雞蛋煮熟後還是蛋白質嗎?”聽到這個問題,我先是一愣,看着學生渴望知道的眼神,我馬上回答:“這位同學問得很好,你的思考很全面,下課後我們可以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在課後,這個問題也引起了老師間的激烈討論。

4.在鞏固練習中不忘發現問題

有效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對知識的加深。這時能以發現問題的態度去完成練習,不僅能深刻的理解知識,還能發現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如:在學習《必修Ⅱ》“化學反應的利用—原電池”時,課堂上我們認識到Zn/H2SO4/Cu原電池是以活潑金屬鋅作負極。學生容易形成這類簡單的原電池都是以活潑金屬鋅作負極。但在練習中我們接觸到這樣的題目:鋁、銅作電極,浸入濃HNO3溶液中形成原電池,誰作負極?經思考得到是以銅作負極。從中學生可以發現在原電池中並不完全是以活潑金屬作負極。有些學生還可以舉出其它一些例子。如:鎂、鋁作電極,浸入NaOH溶液中組成的原電池中是以鋁作負極的。這裏我們可以感受到在鞏固練習時注重發現問題的重要作用。

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是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一直探討的問題。發現問題後如何來解決問題是關鍵。首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各抒已見,相互啟發,教師再巡迴點撥,最後在廣納眾議的基礎上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效果較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着引導、指導、點撥、評價的主導作用。

1.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體

通過教學使學生能獨立的解決問題,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知識,發展自學能力是教學的目的。在探究問題過程中要讓學生成為主體。

2.進行正確的引導

首先,教師要信任學生。不要處處代辦,甚至包辦。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維方式,根據學生的水平,從獨特的角度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問題設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如

(1)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提出問題

(2)運用實驗現象提出問題情境。

(3)通過化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提出問題。

(4)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繫提出問題。

(5)通過分析相關數據的變化規律提出問題。這既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也能優化化學教學。

3.實驗探究

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實驗。進行實驗探究常採用小組實驗的方式。有效的小組實驗探究學習不但能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而且真正培養了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了交往和審美能力,強調了合作動機和競爭意識,真正起到了合作學習的作用。實驗過程提醒學生要明確實驗的目的,內容,步驟;實驗中要注意的操作;要觀察什麼現像;要做好記錄。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當學生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所設計的實驗方案,並要求用實驗驗證,而且很多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來評價其他同學的設計方案。往往演示實驗都是老師做學生看,學生興趣不大,課堂氣氛也不活躍。如果讓學生參與實驗,課堂氣氛則比較活躍和諧,學生興趣提高,有利於教學。不但培養學生大膽、科學、嚴謹的作風,也可以暴露學生操作的弱點,能夠集體矯正。既滿足學生顯示能力的願望,也能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對演示好的學生及時表揚,並根據演示水平,授予他們“小教授”、“國小者”、“小老師”等稱號,學生興趣高、勁頭足,都爭先恐後提前預習實驗,都想一展身手。學生實驗能力明顯增強,有力的促進了化學學習。當然,應當選擇一些較安全、難度適中、現象明顯的實驗讓學生做,否則效果不好。

同時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路和熱情,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起到更好的引導效果,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我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思路清晰了,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問題解決—對學生得出的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先讓學生交流他們得出的結果,對其中不正確的給予正確引導,得出正確知識。在引出知識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還可以常用讚許的話語鼓勵學生,如“老師也有同樣的想法”、“老師覺得你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雖然説得不是特別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進與學生的感情,使每位學生時刻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中的主人。

四、概括整合,遷移應用

在形成正確知識後,還要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通過概括整合對本節知識進行總結,回顧過程與方法,形成知識網絡。通過例題、練習的訓練,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達到知識的遷移應用。教學中針對學生實際,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以“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概括整合—遷移應用”為主線,採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在課改的潮流中,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學新課程改革中,使化學課堂成為學生喜聞樂見增長知識才於的所在。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2

根據學校的要求,半期考後對高一化學的教學進行反思,高一化學備課組積極主動從自身方面進行深層次反思。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我的教學有效嗎?還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別人的成績為什麼比我好?我為學生付出了多少?我在哪些方面還很不足?反思情況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1、高一化學備課組共有4名教師,有1名新分配教師,新分配的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無經驗可言,邊學習邊教學,因而成績不怎麼理想。

2、在平時教學中更多的是“管教”,在“管學”方面做得不足。上課經常有個別學生在睡覺,説明我們在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方面還做得不足,同時對一部分學生的作業、練習冊抄襲現象沒有很好的進行教育。落實不到位是成績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3、由於前一階段的教學內容是高中階段的難點之一,教師新課教學耗時較多,在半期考前我們化學進度剛完成,半期考前沒能進行系統的複習,同時學生也沒有做一些配套的練習。

4、對周測的重視不夠,對試卷的難易程度沒有進行很好的把握,有的試卷過難,同時試卷沒能及時的改評,有時我們對周測的卷子叫學生互改。

5、課堂教學中沒有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一味“滿堂灌”,當堂訓練、當堂達標不能實現。

6、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實驗重視的不夠,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開展的太少,只注重知識點的傳授,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致於學生沒有什麼學習興趣。

7、課堂教學中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較少,課餘又沒有很好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二、今後教學中的做法

為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經備課組成員討論後達成共識,今後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模式: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內容 ,上課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筆記,課後及時完成練習,及時複習掌握當天的學習內容,同時講練時間比例為7:2。

2、在講評練習中教會學生解題時先讀題、找出關鍵字詞、再分析題意,逐步提高解題能力。

3、對同一問題,教師引導學生以不同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達到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的效果。

4、新課教學不可操之過急,要儘可能放慢速度,所有課本實驗盡一切可能進行演示或分組完成。每週教研活動後備課組具體討論教學進度、作業佈置、難點處理等細節問題。備課組內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5、重視學生的作業與周測,堅持全批全改,及時的進行講評。

6、備課組成員在班級進行一次調查,對自己所教的學科學生是否有意見和建議,教學方法是否適用,若學生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及時採納。

7、努力提高每個學生的絕對成績和成績提高值,關注學習成績低下的學生的思想和學習,多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他們是制約成績提高的主要因素。

8、備課組長要組織學科組成員研究學科進度、教學方法、難點處理、習題精選、作業佈置、以考促練等實際問題。

通過反思我們的有很多思考和想法,有想法就要去實踐。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會不斷地反思,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埋下頭來備課,潛下心來教學,學生就能發展,成績就能提高。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3

首先,化學鍵對高一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本節課內容是學習了原子結構知識、元素週期表及電解質等內容後安排的。在國中,學生已經瞭解了原子、分子、離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知道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分子再分、原子的重新組合,但並不清楚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組合的原因,並不清楚這些微粒之間是通過怎樣的相互作用構成物質的。因此,在教學中把一個問題設計成一個個學生可以很容易回答的問題,降低難度。其次,內容過於抽象,於是教學中在水的電解、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和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分析中採用了較為通俗的動畫便於學生學習與理解,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

以往的教學中都是按教材離子鍵→電子式及化合物形成過程→共價鍵→化學鍵的順序來學習,但經常出現學生把離子鍵、共價鍵、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混淆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節課設計將離子鍵和共價鍵同時對比學習,突出兩種化學鍵的形成微粒、構成元素、成因及判斷等,對比他們的不同之處,學生的混亂情況有所改善。

從上課情況來看,師生間的交流能夠順利完成,效果明顯比以前的教學感覺要好。課堂上,學生能根據教師對知識的鋪墊,完成問題的分析討論,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教師能儘量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但由於教學中多以問題引導學生,期望學生根據問題引導得出結論,而由於時間限制,沒有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有些結論就由教師直接給出,也有的地方缺少總結性的內容或沒有及時總結到位。

在教學中採取了多種教學手段,多媒體的應用在課堂上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並採用了分組討論、知識的探究遷移、對比、應用,加強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並且教學過程形象生動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始終讓學生處於興奮狀態,有利於教學的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在概念上的混淆有一定的好轉。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4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知識不斷創新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教育傳遞人類知識的功能必然更多的為信息系統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進而落在了培養創新能力上,因此舊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時代要求,我們不得不改革、創新,進入了新課改階段,我們面對的是新教材,新教法的挑戰,如何迎接這場新挑戰,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活力。經過大半學期的教學實踐,我做如下的教學反思:

1。 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努力更新教育觀念;充分利用課改機遇,促進教師自身發展

(1)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素養。新課程的開放性特徵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教師不僅應有廣博的化學科學知識,還應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並同時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學習新的技術。

(2)改變師生關係,轉變工作方式。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應更加緊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學方式,重構課堂教學。教師要重新認識教學、認識課堂、認識教科書,不斷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新型師生互動關係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學教學要重視“兩實一過程”。所謂“兩實”,一是指化學教學要聯繫生產、生活實際,尤其是學生能夠感受到的生活實際;二是指化學教學中必須加強實驗教學,要充分開發化學實驗的各種教學功能。所謂“過程”是指重視知識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設計課堂中學生各種學習活動(例如思考、討論、練習、實驗等)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建構知識。

(4)教學方法多樣化、最優化。化學教學中有多種方法,如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探究法、問題解決法、自學法、歸納法、演繹法……在各種教學方法中,教師均應注意滲透啟發式教學的思想。把握課型特徵進行課堂教學優化,中學化學知識從其內容和教學形式上可分為不同的課型。不同的課型由於其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順序不同,知識的呈現方式也就要求不同,這種不同就構成了不同課型的特徵。教學中把握了課型特徵,就能有目的有規律地優化課堂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高中化學新課程後,中學化學教學的課型與課型特徵雖然有了一些變化,但最基本的課型沒變,每種課型教學設計的基本規律沒有變,所以,新課程的實驗與我們過去的教學研究,是一種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2。加強教學研究活動,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由於新課程在多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問題,這就需要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實踐思考來解決這些問題。備課的質量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集體備課是提高備課質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學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決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集體備課能促進教師整體專業素質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視。集體備課時,老師們及時交流,分享資料,相互啟發,集思廣益。通過集體備課、説課、聽課、評課等,使每一位老師在上課之前,對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全面瞭解教科書體系,準確把握教學要求

教師應全面瞭解高中必修、選修課程的內容,瞭解各模塊的知識結構以及相互聯繫,瞭解各部分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準確把握教科書的深廣度,提高自己對教科書的駕馭能力。高中必修內容既是會考的重要內容,也是將來化學學科大學聯考的主要內容,必須準確把握,認真落實,打好基礎。在必修內容的教學中,不僅要在知識內容上為將來選修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更要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科思想上打好基礎。

4。以教科書為基礎,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

教科書是基本的課程資源,除此以外,充分開發和利用其他課程資源,豐富化學課程內容。重視教輔資料的選用,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生的訓練活動。 比如其中的“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與水的反應、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在“金屬與氧氣反應”中,在學習了鈉與氧氣、鋁與氧氣反應的性質後一定要結合國中知識,對整個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的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進行歸納,形成整體知識。在“金屬與水的反應”中,教材重點介紹的是鈉與水和鐵與水兩個反應,在教學上,就應充分利用“金屬的活動性不同,與水反應的難易程度不同”這條主線,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教材安排了“設計鐵粉與水蒸氣反應裝置”的科學探究活動,其實沖淡了這一主線,況且前面已有觀察方法的訓練(鈉與水反應),同一堂課中進行兩個這麼高難度的實驗訓練,時間緊,探究學習難以充分展開。因此可考慮重組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順序,把“鈉與水反應和鐵與水反應”與“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放在第一課時,將“設計鐵粉與水蒸氣反應裝置”的科學探究活動與實驗操作放在第二課時,這樣既突出了知識主線,又保證了科學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總之,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形成了堅實的理論體系,然後應用於廣闊的科技空間。雖然化學屬於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點:內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論,有不少知識只能知其然,而無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記住。甚至不少老師都贊同化學與英語的相似性,説“化學就是第二外語”,化學的分子式就相當於英語單詞,化學方程式就是英語的句子。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化學枯燥、難學,雖花了大量時間,但收效甚微,對學習缺乏自信心,但與此同時,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和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多聯繫實際生活,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對他們學習信心地樹立,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5

新課程的特點宏觀上人教版《化學》(必修)的專題內容安排不再是單純從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入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 微觀上教材還藉助各種欄目完成了教材內容的呈現,如"科學探究","學與問","思考與交流","科學視野","資料卡片","科學史話"等。

具體實施

一、改變教學策略,實現從"讀,聽化學"向"做化學","探究化學"的轉變

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似乎要高於學生,因為學生的可塑性和適應性比教師要強,針對這一點,我校高一化學備課組可謂絞盡腦汁、例如在《化學能與電能》一節的教學中,我們先後提出了"電流是如何產生的","如何讓電子從A處定向移動到B處","什麼樣的物質能失去電子,什麼樣的物質能得到電子"幾個循序漸進的問題,從學生的分組討論,交流,總結中得出結論:將氧化劑和還原劑分放在兩處,用導線連接,分別發生還原反應和氧化反應是實現電子定向移動的前提、之後,再通過實驗來驗證、課堂教學中學生看似沒有太多形式的參與,但卻是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地進行深層的思考,有思維的積極參與、這種教學方法一改先做實驗再得出結論的教學法,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還加深了學生對"原電池的能量轉換方式","原電池對反應類型的要求"的印象、

二、構思形象比喻,運用合理生動的比喻使深奧的化學知識更加易懂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有一些知識是抽象的,如何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呢, 我們高一備課組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大膽設想,積極討論,總要想出一些生動恰當的比喻來降低教學的難度、例如我們在《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一節的教學中,對於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因素,我們用組織同學登山,從一側的山腳爬過山頂到達另一側山腳來比喻完成一次化學反應,怎樣能讓單位時間內順利到達目的地的人增多就象如何讓單位時間內反應掉的物質變多、通過學生的分組討論不難得出結論:"多派一些人來爬山"(增大濃度),"爬山的人補充一點力氣"(升高温度),"將山鏟低一點"(使用催化劑),由此引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幾個外界因素:濃度,壓強,温度,催化劑、這樣該知識就深深地印在同學們的腦中了、在將要學習的《化學 選修4》中的"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的教學中,我們已經設想好一個比喻:劫富濟貧、

三、領會欄目功能,合理的運用教材各種欄目

教材中欄目的設置,藴含着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瞭解,借鑑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有助於教師駕馭教學過程、在《富集在海水之中的元素——氯》的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閲讀科學史話"氯氣的發現和確認",並探討該史話給我們的啟示、學生從中得到啟示遠遠多於我們預計的,如"氯氣的製取方法","氯氣的部分物理性質","科學研究應有獻身精神","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廢","不能盲目迷信權威"等、通過課本中的"資料卡片","科學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鼓勵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充分利用"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等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的習慣,改進學生學習方式、

例如在《化學 必修1》課本P44的"科學探究"是探究Al和O2能否反應、學生通過兩個對比實驗得出結論,無論鋁箔是否打磨,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都會蜷縮變紅,熔化但不滴落、由此,讓學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為什麼不滴落 有致密物質包裹;什麼緻密物質 鋁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產生緻密的氧化膜;新物質為什麼不滴落 新物質熔點高、我們又提出"怎樣才能讓鋁在O2中燃燒"的問題,讓學生課外討論思考,學生對此興趣盎然、

四、研讀課程標準,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避免隨意擴展延伸知識

新課標最大的特點是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體現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我們高一備課組的所有教師都參加了新課程培訓,回來後我們又集體認真研究討論了《新課程標準》,這不僅幫助我們對整個高中化學必修,選修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而且也避免了在課堂上隨意延伸、例如在《化學 必修2》中的《化學能與熱能》的教學中,我們側重的是定性分析和描述,並未將選修中的"熱化學程式"和"蓋斯定律"隨意引入拓展、在《離子反應》的教學中我們也沒有將"弱電解質"的相關知識引入,更不敢將"電解質的分類"擴大、在《化學 必修1》中學習了《金屬及其化合物》後學生的興趣很高,求知慾也正強,我們大膽將《化學 必修2》中的《開發利用金屬礦物和海水資源》中的"金屬冶煉方法"和"鋁熱反應"等知識融入到該章、

五、研究學生個性,針對特點和基礎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對教科書進行能動的實踐創造的主體、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個性的養成,潛能的開發,智能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在整個學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時時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和表現,對膽大但粗心的同學我們側重培養他們對實驗方案的設計,而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我們則加強對膽小或動手能力不強的同學的鼓勵和指導、在分組討論時,我們的目光較多地停留在不善於交際的同學身上、對一些生活習慣不太好的同學,我們在《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則讓他們分別扮演工人,環保官員等角色進行現場辯論、我們現在發現這些針對性的措施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增進師生交流

在師生共同營造的和諧氛圍中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增進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在新的理念下,師生間已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知識的"授""受"關係,而是能動的,平等的合作者、我們不僅注重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更注意課下和學生加強交流、 每一次階段測試後我們都要求學生寫一封《致化學老師的一封信》,這就給師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信中,他們暢所欲言,提出自己在化學學習中的不解和困惑,諮詢有效的化學學習方法,甚至有的學生把自己焦慮,失望的心情也寫下來,這就大大增強了師生間的信任、從來信上,我們也看到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肯定和建議,這大大增強了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的.自信和激情、也有的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批評和意見則有利於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

七、改變評價標準,倡導多元的評價發展觀

傳統的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了評價的改進,激勵,發展功能,忽視對學生的動態評價,使評價失去了促進學生髮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作用,而新課程則提出了全新的課程評價的理念,更加註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我們也在積極探索更加多元的評價、我們在每一次階段測試後,都要求學生自己寫試卷分析,促使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一般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1)改正錯題,通過錯題的糾正,讓學生髮現自己知識的薄弱環節。

(2)統計得失分率,讓學生總結自己在知識模塊中的優劣。

(3)對本次測試情況作總體分析,便於學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4)提出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以提高學習化學的熱情和興趣。

通過這種方法,我們能夠真正的瞭解學生在本階段學習上的收穫和學習的狀態,也能更清醒地認識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評試卷,力爭及時補差補缺,提高教學效率

八、提高備課效率,加強備課組教師的合作與交流

在充滿競爭又需要合作的社會,教育內部教師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應當是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我們高一備課組的教師都是年輕教師,應該説我們之間的競爭很激烈、但我們能很好地秉承屯溪一中優良的校風"善以他人之長補己所短,不以己長非人所短"、我們每個工作日都在同一個辦公室,幾乎每一堂課前我們都展開激烈的討論,討論不同的教學方法可能的效果,甚至討論教材的編排是否合理,每次考試我們都流水閲卷,我們之間也互相聽課評課,甚至會分析彼此學生的試卷,互提意見,共同進步。

對新課程的幾點困惑

教材中某一知識點的多點分佈是否都合理

課時不足與教學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決

手頭的資料不完善,配套練習很難跟上

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收穫不同

新課程不能滿足家長和學生對應試的要求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6

我所任教的高一化學三個班,一個是A班,倆個是平行班,學生差別很大,主要表現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這種情況從客觀上為我提供了因材施教的陣地,讓我對同一年級不同層班級採取分層教學對策:

一、深度、廣度彈性調節

教學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一定要適合學生的胃口,對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過高、過難,學生接受不了,平行班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成績更差;若要求過低,A班學生會感覺太簡單、無味,不投入精力學習,成績平平,甚至後退。所以我對不同層次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要求不同,進行彈性調節。比如:在鋁教學時,要求平行班學生掌握鋁的兩性及簡單方程式、簡述實驗現象、簡單計算。但A班的一部分學生不僅要掌握上述內容而且要知道鋁的兩性原因和較複雜的識圖計算。再如:在烴的同分異構體的教學時,要求平行班掌握含6個碳原子或6個碳原子以下烷烴的同分異構體,掌握碳鏈異構,瞭解位置異構和不同類烴的異構。要求A班學生掌握含7個碳原子烷烴的同分異構體,掌握碳鏈、位置、不同類三種異構現象。再有就是還要考慮平行班中接受能力好一些、基礎好一些的學生,按A班的標準要求他們。就這樣對平行班採取以綱為綱、以本為本,對A班學生採取以綱為綱,適當拔高,彈性調節的原則,讓每層學生都覺得學有所獲,學得有味。但同時給我的感覺是,無論是A班還是平行班基礎很重要。

二、學習方法指導有輕重

根據學生的情況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他們原有知識基礎較好、學習方法得當、學習信心強;第二類學生,他們原有知識基礎一般、學習方法欠佳、學習信心時弱時強;第三類學生,他們原有知識基礎差、學習方法差、學習沒有信心。針對學生這種情況,我對各層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輕重有別。

在指導第一類學生時,重點是指導學生把知識向縱、橫兩個方向發展,開拓學生思維,鼓勵他們多做題,做綜合題,有問題拿到學校問我,讓學生學有餘味。在指導第二類和第三類學生時,輕知識的拓展,重點是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教學有異同

不管是難度和廣度的調節,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

教師的教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法,課堂教學是完成教學中心任務的主戰場,是減輕學生負擔、

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課堂效率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在備課時堅持啟發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再根據化學學科的待點,多做實驗,加強了直觀教學,減了學生負擔。但各層課堂教學又有所不同,表現如下:

1、節奏快慢不同:根據學生情況和目前的.大學聯考制度,A班的課堂教學是節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課堂上給學生一定閲讀、思考和練習的時間,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協調活動。有時寧願多用時間讓學生思考、動手,也要防止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學,這樣學生和教師都會很累,引起學生的牴觸情緒,其實教學任務也沒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A班因課堂節奏快,所以課堂的知識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應小些。

四、課後教學有主次

課後輔導、作業批改、單元測試等工作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單元測試時我也給出了不同層次的題目,主要體現在選做題上。

當然有好多地方做的還是不好,主要是雖然指導思想是對的,但有時候把握得不好。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貫穿這種思想,同時要落到實處。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7

時光飛逝,轉眼間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今年我擔任高一年級三個班的化學教學工作。在教學上,班級均分總是位於年級的中下等,説明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這迫使我更認真的去思考:如何才能搞好課堂設計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一學期以來,本着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心態,我認真地備課,注重瞭解學生的聽課感受,根據學生的反映,不斷去調整自己的課堂設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組織能力。具體來講,有以下兩點心得體會:

一、 課堂45分鐘是教與學最重要的環節。

一堂課能否上好,關鍵在於教師的準備是否充分,也就是備課是否充分。教師只有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才能較好的組織課堂教學。就備課而言,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新課程標準、化學課本等。仔細鑽研新課程標準讓我更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所在,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層次分明。認真鑽研課本則能更清晰的為學生講解知識點,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學的內容。

2、做好聽課總結

針對這一點,我儘可能多的去聽課,校內、校外的課我都去聽,在每節課後我都認真總結他們上課的優點和不足,在自己的課堂上揚長避短。一學期以來,雖然聽課總數不多,但是發現聽課後認真總結,對自己的備課、上課有很大的幫助。以後還要多聽課,開闊思路,改進方法。

3、深入瞭解學生

只有瞭解學生,教學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瞭解學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學生對原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例如,講到《物質的量》的有關計算時,我發現學生連一個氧原子有幾個電子都不知道,原以為是學生對電子數和核電荷數的關係這一知識點掌握得不好;經過了解,才知道國中化學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常見元素的原子序數。這就能夠做到及時補缺、補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將兩個知識點聯繫起來。

4、注重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特別是在高中化學中,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設備,該學生更多的“事實”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為了説明鈉不能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來,我在課堂上演示這個實驗,讓他們發現把鈉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的現象是有氣體放出和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從而得出結論:鈉不能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來。這樣既使學生走出鈉可以置換出任何金屬的誤區,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豐富教學形式

隨着教學形式的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早已不再侷限於常規的“黑板教學”,以多媒體教學為代表的各科教學形式極大發展。我緊緊抓住這一變化,積極探索多形式的教學並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在講授《氣體摩爾體積》時,我提早準備,製作了一個比較精良的多媒體課件,實施後發現,採取多媒體教學的優點是:學生的興趣和對知識點的感性認識大大增強,進而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缺點是:有很小一部分學生過於關注動畫,容易開小差,還有一部分學生更是有種“作壁上觀”的感覺,參與意識不強。

二、 課前課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每當我輪值晚自習時,我充分利用師生短暫的共處時間,利用課間解答學生的各種疑難。在輔導過程中,一旦發現有某個問題被集中地提出,我就會馬上反省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有哪個知識點教授得不夠清晰,並在下次課堂上進行改進後的講解。實踐證明,這樣很好地實現了教師和學生、課前和課後的互動,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我會經常遇到各種疑難,除了自己解決,我還主動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以求不斷進步。我一定得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更加努力,加強優勢,改進不足,力爭有更大的進步。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8

成功的探究式學習

《化學與電能》這節課,整體感覺比較流暢,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反思整個過程的設計及實施,本人認為有以下幾處亮點:

1.學生活動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學習與探究。

2.選擇了核心內容進行探究,突出了教學重點——原電池的概念及構成條件。

3.設計了四組很好的對比實驗,圍繞着“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兩極一液一連線”,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去探究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4.讓學生初步掌握了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對比實驗,強化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觀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體現了“實驗既是教學手段,又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的新課程理念。

也有兩點不足:

1.準備的對比實驗還可以再多幾組。

2.時間比較緊,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

總之,經過這次對外公開教學活動的'洗禮,我學到了很多,收穫挺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進一步嘗試這種教學方法,為新課程的教學及探究式學習的研究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是專題二的第二課時,在課前我首先展示了學習目標:

1.瞭解氯氣的物理性質

2.瞭解氯的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係

3.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

4.瞭解次氯酸的性質及漂白粉的製備

5.瞭解氯氣的用途

本節課重點是氯氣的化學性質,教學方法是實驗與多媒體相結合。從氯氣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學生明確氯氣對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結合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現象和氯氣的性質實驗,學習氯氣的物理性質並讓學生展示氯氣的物理性質。使學生認識到物理性質一般包括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度等。

觀察氯氣的化學性質教學視頻,讓學生描述實驗現象。並讓學生書寫相關化學方程式。氯氣與鈉反應看到黃色火焰,集氣瓶內充滿白煙。讓學生討論此白煙是什麼?在氫氣與氯氣反應中,觀察到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讓學生分析該白霧是什麼?進一步區別煙和霧的`不同。

觀察氯氣與氫氣反應現象,可以見到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分析白霧的形成,並且討論工業上鹽酸的製備,選擇合適的製備方法。

氯氣和鐵的反應,有棕褐色煙生成,分析煙的成分,實質上是三氯化鐵,而加水以後,溶液呈黃色。也可以進一步檢驗Fe3+、Cl-,通過實驗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

氯氣和銅的反應,有棕黃色煙生成,説明氯化銅固體是棕黃色,加入水以後溶液呈藍綠色,這是由於水合氯離子呈藍色。

關於HClO的漂白性,着重做好幾個實驗,一個是鮮花和HClO的現象,一個是氯氣分別與乾燥、濕潤的藍色布條反應的現象,還有就是氯氣分別與乾燥、濕潤的紅紙現象。通過幾個實驗加深了學生對HClO的漂白性的認識,進一步體會漂白是HClO而非氯氣。

本節課由於實驗較多,學生學習熱情非常高,氣氛也非常活躍。這也啟發我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這也符合新教材教學理念。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10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努力更新教育觀念。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調整角色的變化,我認為新課改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園丁而是泥土,學生是鮮花、雜草或小草。

二、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課改提供的自主創造空間。

三、實現教學目標多元化,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避免走只重視“知識與技能”單維目標的老路。在備課時要設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四、全面瞭解教科書,準確把握教學要求。

在教學時,要努力學習課程標準,嚴格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和教學要求,克服傳統慣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隨意提高難度。比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於“離子反應”,要求學生知道溶液中離子的來源(電解質的電離)、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以及簡單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對於“氧化還原反應”,要求知道有電子轉移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課程標準中有些知識的教學要求,在教科書中不是在首次出現時一下子達到的,而是通過內容的延續逐步完成。

五、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教科書中設計了許多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閲讀、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中,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以上是老師針對新課改教材做的高一化學教學反思,老師認識到創新和改變的重要性,同學們也該適當轉變下學習方式,進行主動學習。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11

看了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的視頻後,有很大的感觸,對於自己在教學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進入本課堂的內容之前,老師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爆炸,溶洞)來提出問題。哪個反應快慢?來引出今天要講的化學反應速率。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通過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引出反應速率後再以提問的方式把學生帶回課本,讓學生閲讀課本上的內容來回答有關反應速率的定義、表達式和單位。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

然後再通過簡單的.計算題來教學生利用化學反應速率的表達式進行運算。印象較深的是,在進行計算的時候,利用學生的錯誤回答深入到對化學反應速率定義的理解。再次強調化學反應速率是對於濃度的變化量。然後正確的和學生講解三段式的解法。讓學生求其他的反應速率,通過學生自己在求解的過程中發現計量係數之比和濃度變化量之比的關係。

再引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通過日常生活中要想牛奶不變質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從而得出是改變了温度的因素。通過課堂的氣氛可以看得出來,這樣的教學是較成功的。老師在將要講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都可以利用生活的知識來引導學生,讓學生一步一步的跟上老師的步伐。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不斷的進步,看了老師的視頻後,更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改進自己教學上的問題,從而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做一個自己喜歡自己,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12

高一年新生,思維活躍,探究意識強,自我表現慾望高,從心態上來看,有一種成人感,認為自己長大了,是成年人了。然而,由於義務教育階段知識要求層次較低,很多學生基礎不夠紮實,對化學學科知識只是似曾相識,但表達不清或不到位,特別是一些化學俗語、化學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再加上剛放完假,學生的心態是放鬆的,認為好不容易會考完了,進入高中可以放鬆一下了。但是,這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剛好相反,必修1第一節“物質的分類與轉化”,作為一個和國中教材銜接的一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要在兩個月的大假後把國中的知識撿起來,緊隨其後的第二節就是整個高中化學的一個難點——“物質的”,而這一個難點的學習,放在高中一開始,非常容易讓學生產生對化學的畏難情緒,從而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

所以,對於新高一學生的心態的轉變,怎樣適應高中的學習,掌握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是教師在高一一開始就應該先讓同學們有所瞭解的,心態轉變了,方法掌握了才能進入高中學習的角色,將難點一一解決,並且,在此基礎上,繼續弘揚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意識,激發他們與老師互相交流的熱情,以便在教學中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高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在新的知識體系裏,必修模塊具有化學基礎知識普及性,內容覆蓋面廣,知識延伸不多的特點,很多知識的拓展留給選修模塊來完成。但是,化學知識模塊的重新劃分,學生不能很快適應,這樣往往超出了新教材預定的課程授課時間,造成課時不夠,節奏加快,這樣使得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接受和消化新的所學知識,不能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哪能談得上實際運用於解決相關問題?我認為處理好以上的問題主要在於教師教學過程的準備階段,應認真學習新課程的理論與目標。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在中學化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前、後教學內容的聯繫,突出各個部分、各個階段的重點、難點,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最急迫的問題。同時各部分與階段怎樣聯繫與過渡,各部分的教學要求是什麼,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哪些反應和學習困難,哪些內容可以設計搭建出適合學生思維與能力發展的平台等也是我們需要思考解決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選擇授課內容,從容地運用教材進行教學。

比如,必修1幾種重要的元素化合物中“溴、碘的提取”,如果採用講授的形式,課程內容較枯燥,不如改成探究課的形式,讓學生在實驗室中邊探究,邊對比總結,這樣既鍛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培養化學實驗思維,又使得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在公開教學後,效果非常不錯,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

學生的基礎鞏固也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更加註意幫助學生鞏固基礎,提高學科基本素養,為今後進一步進行學科知識探究打好基礎。我們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到這些問題:學生雖然有獲取知識的熱情,但是不能自覺地鞏固知識,在學習中還缺乏主動記錄一些自身或師生共同探討總結出的相關知識的習慣等。因此,教師何時、如何提醒學生做好相關的記錄、鞏固等工作也要當作備課重心。教師還應設計一些討論的問題或練習,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相關基礎知識,為其進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礎。

課前導學案的製作是至關重要的',導學案教學是我校課改模式的重要部分,它能最大限度的體現因材施教,隨着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狀態的變化,及時的改變學習策略,安排課時內容,準備相應的課後練習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導學案的內容體現為兩方面,課上知識點的梳理及課後的鞏固練習。導學案的主要任務,第一,幫助同學們預習並理清課堂思路,重難點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在課堂上重點聆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第二,在課上,學生只用做重點知識的填寫,節省了大量抄筆記的時間,在如今大量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增加每節課的課堂容量,導學案使得學生更多的時間用於理解而不是抄寫;第三,針對當時學生的學習狀態,設計課後鞏固練習,有的放矢,查漏補缺;最後,導學案還能及時對前面所學內容進行復習,幫助學生養成及時複習的良好習慣。

通過導學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化學核心知識、技能、化學方法,夯實高一學生的化學基礎,為高二選課打好鋪墊,加強問題意識、分析探究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13

在新課程實施一個學期後,我對高一化學(魯科版)教學做了反思.本文談了教育與教學共五個方面的內容,這是我在必修1教學後的一些困惑與思考,請大家看後給予我幫助和指點,謝謝。

在必修1教學結束後,本人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了回顧以後,具體的一些問題與反思如下:

1.學生學習後,仍在很多的知識點的理解上有問題。如氧化還原反應、有關氫氣的性質與反應等問題。通過找一些同學瞭解到相關知識在國中沒學過,看來國中的課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識概念的切入點,一些核心知識的外包裝已經發生改變。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回顧所教學生國中所使用的教材,瞭解國中相關知識體系,對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部分學生認為化學是很容易學的學科,沒在化學上做多一點的思考與練習,還以國中化學的學習方法與要求在對待高中化學的學習。這一點在這次的考試中有反映,也在與學生的交談中反映了出來。對這個問題備課組中各老師早有預計,所以將這次的期末結業考試為手段,在考試中幾乎不以知識的原貌直接給出,而以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變型推理的形式給出,如“可能”、“合理”、“比較”等形式。考試結果在預料之中,我會借這次考試給學生的“教訓”為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理解層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輔導工作,幫助學生順利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軌道。

3.大多數同學出現對所觀察到的現象有遺忘的情況。考試中,要求學生對課堂演示實驗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描述、氯化鐵溶液的顏色、氯化銀沉澱顏色、氯離子的檢驗等題,這些題在歷屆的學生考試中屬於送分題,但在本次考試中,能答對的同學並不多,這些問題我們還在課前做過提問的,但時間一長學生全忘記了。這可能與一週只3課時教學時間,還常被一些活動沖掉課有關。學生根本沒對化學做太多的練習與鞏固,反而把時間花在那些形式多樣的學習上,如研究性學習、課外調查採訪、資料的收集、綜合實踐、圖片的採集等活動。“十一”黃金週過後,我問過一些同學,在那段時間做過什麼,大多數同學都説在做綜合實踐活動,沒怎麼學習。

4.學生學習的過程有輕浮的傾向。這一點不僅僅表現在學習過程中,也表現在對所學習內容的選擇上。在對學生的觀察後感覺學生在化學的學習中,只對做實驗,看現象有興趣,對現象的描述及完善沒多大興趣,學習內容稍有點難度或抽象化一點,就容易表現出不耐心不主動。這可能與新課程的學習形式的.多樣化與選擇性給學生帶來的困惑,而教師也新進入新課程沒能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有關。

5.教學課時太少的問題。我瞭解到很多的學科存在這個問題,專家可能會認為一線教師沒忠實地按照新課標準與教材編寫的意圖去展開教學,而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該加的東西。其實這個説法我不贊成,教學一線的教師其實比專家在“如何使學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識,培養相關能力”方面有更深入的瞭解,而且絕對結合了不同地方學生的實際。在聲音四起時,專家們應該從實際出發,對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教材做出調整。實際的情況是教學參考中有些要求1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有時花三個課時才能完成,還沒有加入其他的內容或要求。因為一些內容的教學的實驗條件有限,有時實驗要幾次成功,對一些問題的討論,學生相關生活經驗貧乏而無法有效地展開;有的課節,只完成書上提到的實驗就下課了,可教材中還圍繞這些實驗有交流與討論、有知識拓展、概念的建立、還有探究,我迷惑,這能完成嗎?這是有教學經驗的人設計的嗎?而教學的課時是很緊的,雖然專家都説一線學校不會只開設四十課時給每一個模塊,但學校又是在“忠實”於新課程的一切形式,這還有解決的途徑嗎?我困惑。

以上談了五個方面的問題,這是我在第一學段教學後的一些問題與反思。這些問題是我對比傳統教學與新課程教學後得出的,不是舊課程也會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雖然我們不知新課程走向何方,但我能肯定地説,這些不可能是新課程所期望的。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14

在我的經驗中,萃取方面的知識是高一學生的弱點,表現在對萃取概念似懂非懂,這就造成對萃取和分液兩者的區別和聯繫認識模糊,不懂得選擇萃取劑。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得到深刻的認識,感到收穫很多。在這之前我在教授這一節課時,對教材的分析不夠深入,只是照搬教材。因為教材直接給出萃取的概念後介紹萃取操作,並沒有給出概念的形成過程, 這就需要對教材進行調整。該節課在萃取概念之前設置了3個實驗探究,能十分有效地使學生明白萃取的概念。我從學生後續學習的`反饋中瞭解到,大部分學生能弄懂萃取的概念;能清晰知道萃取和分液的聯繫和區別;能準確地選擇萃取劑。這解決了我教學中的其中之一問題。

我們總困於課堂上如何進行探究性學習;如何使學生自主地參與探究性學習;如何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該節課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都非常高漲,究其原因是該節課在設計上把知識問題化,把問題情景化,特別是在問題情景上做了很多工夫。例如語言的生動有趣;問題有趣味性,有一定難度,有想象空間,有可達成度。這些都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15

寒假開學已有一個月,在此月中學生學習了化學必修二的第一章: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這一章是本學期的重點,是會考和大學聯考的重點。元素週期表是元素週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學化學的重要工具,對整個中學化學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學生對元素週期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着其對化學元素的學習。以事實為依據,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運用。我先讓學生從感性上來認識元素週期表,看元素週期表的實物圖,讓學生親自數元素週期表的行和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然後上升到理性認識上來,就是通過一些熟悉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總結出週期序數與電子層數和主族元素的族序數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係,這樣是知識更有系統性,。增加核外電子排布的內容,以認識元素週期律變化的根本原因,增加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質的遞變規律,從縱橫兩個方面理解元素週期律也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化學鍵的學習時,以知識內容為載體,注重化學原理的應用和化學用語的書寫,落實基礎。在學習離子鍵和共價鍵時,電子式的書寫也是學生不好處理的,而教材中電子式是以資料卡片的形式給出的。我從元素符號出發先讓學生掌握原子的電子式的書寫,然後過渡到離子的電子式,進而到簡單的離子化合物、供價化合物的電子式的書寫,進而到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注重完整性和連貫性。在學習用電子式形成過程時,從原子結構示意圖出發,活潑金屬容易失電子,活潑非金屬容易得電子,然後離子鍵以氯化鈉的形成為例,共價鍵以氯化氫的形成為例,通過介紹他們的形成過程,用電子式的形式表達出來,引出離子鍵和共價鍵,具有代表性,學生容易明白,對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識容易接受。

三五五教學模式在我校發展的很好,,課堂氣氛活躍,大多數學生回答問題爭先恐後,小組集體觀念很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要想上好一堂課,我總結有以下兩點心得體會:

一、課堂45分鐘是教與學最重要的環節。

一堂課能否上好,關鍵在於教師的準備是否充分,也就是備課是否充分。教師只有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才能較好的組織課堂教學。就備課而言,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新課程標準、化學課本等。仔細鑽研新課程標準讓我更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所在,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層次分明。認真鑽研課本則能更清晰的為學生講解知識點,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學的.內容。

2、做好聽課總結

三人行,必有我師。針對這一點,我儘可能去聽課,課後認真總結別人上課的優點和不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半學期以來,發現聽課後認真總結,對自己的備課、上課有很大的幫助。

3、深入瞭解學生

只有瞭解學生,教學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瞭解學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學生對原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例如,講到《元素週期律》時,我發現學生連前18號元素原子有幾個電子都不知道,原以為是學生對電子數和核電荷數的關係這一知識點掌握得不好;經過了解,才知道國中教學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常見元素的原子序數。這就能夠做到及時補缺、補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將兩個知識點聯繫起來。

4、注重實驗教學。

實驗是一門一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特別是在高中教學中,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設備,該學生更多的“事實”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為了説明原電池工作原理,我在課堂上演示這個實驗,讓他們發現確實有電流產生,從而得出結論,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前課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每當我輪值晚自習時,我不是簡單地在教室閒逛,而是充分利用師生短暫的共處時間,解答學生的各種疑難。在輔導過程中,一旦發現有某個問題被集中地提出,我就會馬上反省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有哪個知識點教授得不夠清晰,並在下次課堂上進行改進後的講解。實踐證明,這樣很好地實現了教師和學生、課前和課後的互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