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31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實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1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化學實驗知識、技能,更要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若對學生的智力開發認識不足或方法不佳,則必然要影響學生的智力開發,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在實驗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智力呢?本文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充分認識在實驗教學中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意義

1、開發學生智力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

我們教育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智育即包括化學實驗知識技能的傳授,又包括開發學生的智力。有人認為智育就是傳授知識,這顯然是把“智”當作“知”來理解了,這是不全面的。人無知識不行,但光有知識沒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識不會用,知識就是僵死的東西。有了知識又有了智慧,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把實驗知識、技能轉化為實踐工作的創造性能力,因此,實驗教學中須注意開發學生的智力。

2、開發學生的智力,是培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科技人才的基本措施

近幾十年來,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學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由於新的知識層出不窮,學生畢業後必然會遇到他們所不熟悉的新科學應用技術、新的發現、新的成果,那時,他們必須發揮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應用它們。因此,只有認真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才能使學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3、化學實驗教學對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其獨特的優勢

化學實驗這門課程是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中進行論證,使理性認識轉化為感性認識,並在感性認識過程中,通過實驗技能知識的積累和獨立思考,不斷豐富觀察力、想象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開發。例如,在乙醇製備乙醚的實驗中,學生已知副產物有乙烯生成,但副產物是怎樣產生的呢?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觀察發現得知:反應首先是乙醇與濃硫酸作用,生成硫酸二乙酯,反應伴有放熱。然後乙醇進一步與硫酸二乙酯在加熱條件下作用生成乙醚,但如果反應時温度過高,則硫酸二乙酯分解生成乙烯,同時伴有碳化副反應現象發生。

這是學生在掌握乙醇加熱生成乙醚的基礎上,在實驗中通過觀察得出新的理性認識,使其智力得到鍛鍊。

二、在實驗教學中開發學生智力的方法

1、要加強“雙基”教學,為開發學生的.智力奠定基礎

智力和知識、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一個人對客觀事物一無所知,就根本談不上有什麼分析問題和解決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缺乏一定的知識,就會阻礙學生智力的開發,因此,要開發學生的智力,教師就必須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從化學實驗這門學科而言,就必須通過課堂理論課的教學,把反映客觀物質本質性的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的理性知識,在實驗中加以檢驗,並對實驗中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達到智力開發的目的。要完成這個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講練結合。所謂“精講”就是畫龍點睛地把實驗的重點、難點和實驗成敗的關鍵講清楚。“練”就是根據教學目的,精心安排設計各種實驗內容,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2、堅持啟發式教學方法,為開發學生智力創造條件

智力的開發與學習知識雖有密切的聯繫,但智力的開發又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對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靈活運用,使理論知識滲透於實驗操作之中,實驗的事實結果又能昇華為理論。如果教師是注入式灌輸的,學生就只會死記硬背、照方抓藥、機械的模仿操作,智力就難以開發。如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常會得出一些反常的實驗現象,有的甚至實驗失敗。對此,學生往往會向教師提出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些提問,教師應該與學生一道共同分析實驗操作中每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所在,並讓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這樣才利於學生的智力開發。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要深入細緻地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驗,採取各種有效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活躍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觀察、思維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3、強調實驗報告中的問題討論,為開發學生的智力提供積極因素

實驗報告是學生學習化學實驗中不可疏漏的重要環節,實驗是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寫實驗報告則是將實驗結果昇華為理性認識,是對實驗作全面的總結。在實驗報告中強調對實驗問題的討論,並把它作為衡量實驗報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從而發現問題,並通過思考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就使學生的智力培養和開發貫穿於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2

我在本學期中,擔任九(3)班和九(4)班的化學教學任務,眼看學期結束了,我對本學期的工作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

一、對化學科的認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學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緻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我參加工作以來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化學中要始終堅持三個基本原則,即:

(1)客觀性原則;

(2)嚴謹認真的原則;

(3)尊重學生,靈活引導的原則。 。

二、本學期所做的工作

(1)抓基礎知識。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落後面。那種為了留更多的複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2)抓基本技能。抓基本技能就是要抓好化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瞭解每個實驗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3)抓思維方法。抓思維方法,就是要讓學生形成一種習慣:學習上一定要獨立自主,在此基礎之上,學會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4)抓晚自習輔導。我一週只有一節化學晚自習,因此,我在晚自習時,都給學生進行試題講解,還對個別學生進行專門的思想輔導和知識輔導。

(5)抓自身業務學習。本學期我能積極參加各級部門舉行的教研活動。在學習、相互研討的過程中,我自身的教學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對學生的嚴厲程度不夠;

(2)給學生複習時的細緻程度不夠;

(3)自己對新的有關化學的知識瞭解得較少;

(4)有時沒有及時地給學生評講作業。

總之,在本學期中,我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化學科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相信學生對我也有一個滿意的評價。儘管有些地方做得還不是很到位,但我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用我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好我的學生的。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3

國中學生剛接觸化學,如何達到教學目的,實施好化學實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實施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師立足於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來精心設計每一個實驗,合理組織教材內容,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智能得到發展,創新能力得以加強。在實驗教學中可採取以下策略:

一、教師的啟發講授

在國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中,教師的啟發講授是起主導及核心作用的。通過教師的啟發講授,能夠使課堂上諸多的知識內容及討論話題,在學生的思維中巧妙和地聯結起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該實驗的教學目的或目標,啟迪和引導學生進行能效觀察和有序的操作。適時而隨機地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解答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疑難,引導學生結合實驗事實和理解進行總結和概括。如在學生初次進入實驗室進行氧氣的製取和性質實驗前,啟發講授尤其重要,教師不僅要講授實驗操作步驟注意事項,還要指出在實驗中可能產生的錯誤,如有的學生在製取氧氣時試管炸裂,可以幫助其進行分析,總結出可能造成試管炸裂的原因。

在啟發講授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實驗的本身特點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特別是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為他們從思路、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上排除認識和操作上的障礙,教師的講解、闡述、指導、點撥、啟發性設問、答疑等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極為重要。因此,教師在啟發講授時,應把握以下原則:1.要點明主題,語文明晰,不能含混不清,模凌兩可。2.要善於引導學生去想明白,做到小跨度、多層次啟發。3.操作要領及要求簡明、明確,便於學生記憶和執行。4.要充分估計學生在操作上可能出現的錯誤甚至危險操作,防患於未燃,在實驗開始之前就應引導學生想明白,弄清楚。

二、教師示範演示

實驗教學中的教師示範,是為學生提供視覺形象和模仿的依據。為此,教師的演示和示範操作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很深,也會逐漸影響他們在以後的獨立操作中仿效,可見示範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態度及嚴謹的科學學風的形成培養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演示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操作規範,準確無誤,裝置美觀大方,動作大方、協調。2.操作和教材內容一致,創新實驗要加以説明。3.注意演示實驗的可視性,示範操作快慢適中,語言簡明,語氣和藹可親,創造和諧、美妙的演示氣氛。4.保護演示台(或桌)上整潔乾淨,避免演示桌上“髒、亂、差”,給學生造成不良的第一印象,失去觀察模仿的興趣。

示範、演示實驗是新實驗或新操作開始時教師為學生所做的操作示範,起引路示範作用。因此示範一定要到位,如在實驗室製氧氣中,在儀器的連接,檢驗氣密性,加藥呂,固定裝配的順序,何時收集等一系列順序及各個步驟中的要點及注意事項、前後,讓學生不用藥品模擬操作,教師即時矯正模擬操作的'錯誤,以免在實驗出現差錯。這樣學生通過“看”示範、“聽”講解、“做”練習,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所示範內容的記憶和理解。

三、有指導的學生實驗

做好實驗離不開教師對實驗的指導。首要教師應在實驗前進行指導:學生在開始實驗前,教師要就實驗中的操作要領、儀器的使用方法、試劑的用量及添加順序,以及實驗的成敗關鍵等方面的提示或説明。也可以做示範操作,或針對性提醒、提要求,或提出幾個與實驗內容有關的問題,供學生邊實驗邊思考。如製取氫氣並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應指出操作上注意事項:1.檢查氣密性。2.鋅粒的加法。3.驗純。4.先通氣後加熱。5.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後停通氣。一般來説,實驗前指導不宜過長、過細、過多,要抓住要點,突出重點。實驗前指導到底要講多少,花多少長的時間,取決於實驗內容本身。()教師對學生情況的瞭解以及教師對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的估計程度。

其次應加強實驗中的指導。實驗中有時由於實驗條件控制不夠,學生常遇到困難或違反操作規程的操作,而使有些學生常得不到與其他同學相同的實驗現象。這時教師的指導萬為重要,若不及時予以幫助,很可能使學生產生緊張情緒、自卑心理,而失去了實驗的信心及興趣。教師在巡視中如果發現這種情況,應及時而又耐心地跟學生一道分析原因,對錯誤概念或操作予以糾正,讓學生重新做等等,但不可指責,挖苦學生,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

再次應做好實驗後的指導。這種指導是教師根據實驗的目的,結合實驗中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以及發展學生智能及實驗技能有關的問題,進行總結性評價。評價時語言措辭要恰當,評價要得體,批評不宜太尖鋭,表揚不能太誇張,要使受批評的學生覺得稍有改進就會做的更好,使受表揚的學生心裏有美滋滋的感覺,有成功的喜悦。

四、學生獨立實驗

學生獨立實驗是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實驗的設計和實驗操作的實驗。學生獨立實驗的進行可以在教師示範和有指導的學生實驗之後,也可以由教師提出探究主題後由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操作。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髮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及實驗儀器的安裝,正確進行實驗操作,在科學思想和科學態度的調控下達到智能與技能的融合統一。在學生獨立實驗過程中,教師也要就其實驗的合理性、科學性、實效性等作出評價與分析,要解惑、糾錯、點撥、激勵、評價或者提供學生實驗所需的試劑及儀器等,給學生創造優良的實驗環境及和諧和的實驗氣氛,保證學生獨立實驗有序、緊張、愉快地進行。

五、總結概括

總結概括是實驗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通過分析典型實驗,闡明實驗規律,明確選擇儀器,加深實驗的深化研究探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學生的思路拓寬,將零散的實驗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高。化學課教學反思化學教學反思案例高一化學教學反思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4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用)》(以下簡稱新大綱)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採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作者教學實踐,談談對九年級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的思考。

一、目前國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及反思

中學化學實驗中大部分為演示實驗,約佔實驗總數的9%以上。演示實驗又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這種實驗教學的常用模式是:實驗前教師明確講清有關的知識點,將實驗方案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明確地教給學生,再進行演示實驗。然後再把實驗現象、結果與所講授的新知識作對應比較,最後由教師或學生做概括總結。

國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國中學生年齡孝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並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並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三點: (一)強化演示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於實驗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2-1分子這一節教學中,補充了氨的揮發、碘在酒精中擴散(溶散)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在§1-4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球膽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後,我請學生思考3個問題:1.為什麼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麼條件才能燃燒?3.紅磷能不能燃燒?接着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最後指導學生閲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學生反映這樣學既能理解,又記得牢。

(二)開發家庭小實驗

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它對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並與課本第5頁習題3配合作為家庭作業時,學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佈置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第7頁演示實驗1-1的改進),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家裏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經過簡要解釋和指導後,有的同學回家又重複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説,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隨之激發出來。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製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儘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還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3-1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瞭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請問你們父母,在他們當學生時,這條河是不是像現在這樣髒?”學習§1-4燃燒和緩慢氧化時,課後佈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誌,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還開闢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裏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乾淨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鏽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鑑別精鹽和鹼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四、加大實驗教學改革的力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增強實驗的探究性

在化學教學中儘管有較多的驗證性實驗,也應把這個過程當作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要注重引導學生有意地去設計探究性實驗,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以同容積的兩瓶盛飽和NaCl溶液和蒸餾水的鑑別為例:學生在學完溶液後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將兩種物質鑑別開來,並寫出鑑別的方法和結論。學生起初會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來考慮,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蒸發溶劑法,用這種化學法將兩者區別開來。然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學科、多層次的思考,從本質上分析二者的差異:飽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餾水中只有水分子,這些差異導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上的不同。學生通過發散性思考,並通過具體的實驗驗證,得出了許多鑑別方法:(1)物理法----稱重量法;電池導電法;物塊在溶液中的浮力測量法。(2)化學法----蒸發溶劑法;溶質溶解法。(3)生物法----品嚐法;新鮮蔬菜失水法。

2.設計聯繫實際的實驗

為了使學生用化學知識理解和解釋身邊的現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量增加一些貼近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驗。例如九年級化學教材中,沒有“CO2溶於水”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舉例説明CO2溶於水的現象,許多學生舉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實,教師也可以將一瓶汽水打開,學生通過透明的瓶體可以發現有大量的氣體(CO2)逸出。但怎樣演示“CO2溶於水”的實驗呢?教師可以設計用一次性注射器來進行該實驗,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後再從集氣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過活塞的運動來直觀地進行CO2溶於水的實驗,當壓強增大時,CO2溶在水裏的溶解量增加;當壓強減小時,CO2溶在水裏的溶解量減少。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做這樣的實驗。

這就是我任教以來對化學的工作總結,希望大家多多提寶貴意見!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5

化學課的演示實驗,其目的是通過實驗讓全體學生觀察到物質變化的全過程,理性上有一定的認識,從而提出疑問,獲得結論。演示實驗可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程度,體現實驗過程的真實性、科學性,讓學生信服,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也為引出課題、問題,進行討論、探索,發現創造條件。

因此,演示實驗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實驗變成講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變成講實驗現象。下面我來談談我平時演示實驗教學的體會。

平時我對書本上的有些演示實驗直接演示,比如説現象比較明顯的,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能觀察到的。如:物質的顏色、狀態等等。而有些實驗為了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傳統的方法一般採用放大實驗儀器,抬高實驗裝置,增加實驗藥品的用量巡迴展示實驗結果,然而實驗儀器的放在是有限的,巡迴展示實驗結果又浪費時間,且有些現象是在實驗中瞬間產生的而無法觀察到,以至影響教學效果。

這些採用投影技術,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實驗的效果。通過投影技術進行擴大,使驗證性實驗的驗證更具科學性,用實物投影儀對氫氧化鈉固體和硫酸銅反應的現象進行放大,激勵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上述實驗在教師講課時感到很流暢,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輕鬆。

演示實驗教學中,有些實驗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險性,在課堂上無法實施演示,藉助於錄相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境,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實驗室制氯氣。就利用多媒體演示。

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中,起到實驗設計教學,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互協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多媒體"實驗室"中讓學生在實驗室中暢遊,發揮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確良化學世界的實驗。例如:物質的鑑別,通過多媒體"實驗室"提供學生所需試劑,由學生設計各種方法進行實驗並加以判斷。

計算機對各種方法所產生的各種現象都會模擬,並正確判斷加以正確提示,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應用和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上,我們可以通過聲音、畫面、文字、於一體能展示微觀世界,微縮的`客觀世界,模擬化學反應,打破了學生認識中的時空限制,用各種感官來感知信息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學習興趣,更符合現代學生的思維學習習慣,在通過交互功能和模擬技術,對一些危險性、危害性的實驗,放心的讓學生大膽操作,為學生的探索和創造提供條件。

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覺得把現代教學技術與實驗相結合必將豐富實驗的內涵,增強實驗功能。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6

通過對我校九年級化學實驗中學生實驗能力的分析,探究了當前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實驗教學的功能、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誤區等進行了反思。

1.實驗設計能力差。從實驗設計分析來看,部分學生實驗整體設計意識差。多數學生在設計實驗步驟時,對儀器、藥品的合理使用,實驗步驟的先後順序,以及實驗報告的完整性也存在明顯不足。這些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才修改完成。

2.基本儀器、藥品的使用技能差。在實驗考查具體動手操作時,九年級學生對於那些常用的儀器藥品的實驗操作,如液體的量取、藥品的取用、氣體的收集、試紙的使用、滴管的使用等都有不足之處。

3.缺乏探究性實驗技巧。實驗教學中,設計性和實驗往往是最薄弱的。對於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教師生怕學生在實驗中會有差錯、閃失,不讓學生親自驗證,通常只是將最佳的實驗方案提供給學生,並對試劑的用量、實驗步驟、注意事項陳述得一清二楚,這就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失去了培養學生創造性、開拓性思維的最佳場所和機會。

4.沒有引導學生將實驗與生活相結合。為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應當引導學生方泛地開展對平時家庭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新教材提供了許多家庭小實驗,如石墨導電、生成炭黑、清洗餐具等,可以讓學生在家動手驗證所學知識,同時在課堂上結合自然現象進行分析,從而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而有些教師卻不能有機結合,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失去了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機會。

5、缺乏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的教學技巧。長期以來,教師包辦學生實驗設計方案,覺得實驗技能僅僅是操作技能,學生只要能動手操作就可以了,而不注重培養學生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所需要的觀察、設計、數據處理等技能,這就勢必會影響學生解決實驗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形成。

二、改進今後實驗教學的想法:

1、重視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知識與科學素養的能力。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分析、創新、協作學習能力。每一堂實驗課,教師要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根據實驗步驟和所需藥品儀器;課堂上強調使用儀器的規範性,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實驗現象,並讓學生互相交流,討論對錯,對誤差進行原因分析。

2、研究課標,充分理解化學實驗在教學的作用。

3、研究科學探究的教學技巧和技術,使科學探究教學落到實處。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親身感受,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活動,並通過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例如:用PH試紙測日常生活用品如食醋、醬油、水果、牙膏、肥皂、洗潔精等的酸鹼性;關心環境,測量雨水的酸鹼度提倡綠色化學。讓學生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後的喜悦,從而使學生產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

4、優化實驗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實驗能力。通過對實驗的補充、優化,增加分級實驗,讓實驗教學為理論教學服務。

總之,在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這對培養新型創造性人才具有特殊的意義。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7

在日常教學中,儘量把某些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索,收到了比較理想效果。

如在實驗室裏製取氫氣的原理,可讓學生自己做銅、鋅、鎂、鐵分別與稀硫酸反應的實驗,然後學生通過討論找出製取氫氣的最佳藥品。再如酸鹼鹽部分的`實驗多數是試管實驗,可讓學生去邊實驗邊自學(教師提供學生不易得到的儀器和藥品)。其他如探究複分解反應及發生的條件;探究溶液中的置換反應;探究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都可以提供給學生比較有代表性的藥品,讓學生通過學生自己動腦設計、自己動手操作、自己分析總結實驗結論。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敢於探索,勇於實踐。對於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舉措,應認真審查,只要沒有意外情況(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讓學生進行試驗。另一方面在學生實驗中經常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和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教師可據此及時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找出問題的所在,從而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創新精神。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8

一、應適當增加實驗,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探究能力。

在教學酸溶液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時,除做好鐵鏽的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外,還可增加由學生分組做氧化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實驗易做,現象明顯。通過兩組實驗的觀察,更能使學生理解酸溶液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規律,便於學生得出和掌握規律。在鹼溶液與非金屬氧化物的教學中,可補充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硫反應的實驗,先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讓學生聞氣味,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盪後再聞氣味。這樣,既可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鹼溶液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規律,又可以加強環保教育,強化環保意識,同時也增強了處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二、應以創新實驗為突破口,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要求各學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化學學科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

氫氣的燃燒實驗,常把氫氣通過玻璃管然後點燃,燃燒時只觀察到淡淡的黃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藍色,因為玻璃中含鈉元素所影響的,可向學生如實相告。為了觀察的氫氣燃燒的真實現象,可以設計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號針頭代替玻璃管,這樣就可以觀察的`燃燒的真實現象,實驗更直觀、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又如:氫氣的燃燒爆炸創新演示實驗:利用廢棄的飲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開裝滿水,用排水法收集約三分之二體積的氫氣,然後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長的導線插入塑料袋內,導線的另一端與打火機相連。老師按動打火機,塑料袋內的氫氣被點燃而發生爆炸,聲音響亮又沒有危險,現象非常明顯。

成功的創新演示試驗,不但給以示範,而且激勵學生的創新動機,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9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完成化學教學的目的和手段,化學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實踐、動手、動腦、創新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等。所以化學教學中一定要把實驗教學放在首位。

中學化學實驗相對來説大部分為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較少。演示實驗又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這種實驗教學的常用模式是:實驗前教師明確講清有關的知識點,將實驗方案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明確地教給學生,再進行演示實驗。然後再把實驗現象、結果與所講授的新知識作對應比較,最後由教師或學生做概括總結。觀察實驗和做實驗主要是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鞏固,是為了進一步掌握已學的知識。做完實驗的概括、小結等也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整理、歸納,以便構成相關知識的網絡體系,使之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在這些過程中,學生一般只是被動地接受、鞏固和檢驗知識,實驗起的僅是幫助學生鞏固和檢驗知識的目的。條件差的一些學校,化學教師甚至採取講實驗、背實驗的方法完成實驗教學,而考試成績卻不一定差。評價學校及化學教師的標準也主要是考試分數,所以化學實驗教學一直處於次要地位,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創造力也未得到鍛鍊和培養。

為了使學生產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和特別愛好,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開端。化學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實驗教學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下面就實驗教學淺談幾點做法。

一.保證演示實驗效果,使實驗現象明顯。

如“科教版第三章氧氣的製備分別用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加熱過氧化氫;分別加熱氯酸鉀、二氧化錳、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的現象就不同。這樣就可以極大地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究慾望。

二.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氧氣的有關性質,鎂燃燒、硫燃燒、鋅跟稀硫酸反應、x石跟稀鹽酸反應、酸和鹼的`溶液跟石蕊試液或酚酞試液的作用等比較容易操作的實驗,邊講邊指導學生實驗和觀察,並探究實驗結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看實驗演示”為“親自實踐”,給同學們更多的實驗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或在失敗中鍛鍊自己,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

三.運用多媒體優化化學實驗教學,增強實驗的直觀性和可見度,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合理地選擇電教媒體可以加強演示實驗效果,彌補傳統實驗演示方法的不足。傳統的演示實驗教學,實驗現象往往只有前面幾排學生看清。如:第四單元電解水實驗中氣體的檢驗因氣體是微量的,檢驗不易觀察,但改用投影實驗,現象就清晰直觀地展現於屏幕上,便於全體學生觀察,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還有些實驗比較危險,例如:

(1)物質條件受限制的化學實驗;

(2)爆炸、毒性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險實驗;

(3)易出錯誤的實驗,多媒體模擬一些錯誤的實驗,可使學生親眼感受錯誤操作的危險性,從而避免錯誤的發生;

(4)微觀物質結構及其運動的實驗,有時通過語言描述比較困難,結構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藉助多媒體三維圖形功能則可以有利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理解,有利於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不易演示,可以採用多媒體教學。

運用幻燈片將某些實驗內容進行比較和歸納。如:列表比較實驗室製取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驗證方法、性質及其用途,使學生對它們有一個完整、系統的掌握,教給學生學習化學的思維方法,變“教學生學會”為“教學生會學”。

四.設計趣味實驗,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覺性。

其實化學實驗的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像根據二氧化碳實驗室製法,利用蛋殼和漏試管等器材設計實驗,製取二氧化碳;一隻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試管倒插入到盛有石灰水的燒杯中,分析靜置一段時間後的實驗現象;又如在鐵盤上塗上少量蠟油,中間插上一隻浸滿油綿線,將裝置平穩浮在水面上,並點燃棉線,過一會兒,向水裏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銨,水温急劇下降,將蠟油的温度降到着火點以下導致火焰熄滅,來證明燃燒需要的條件。只要仔細琢磨研究,就會發現趣味化學存在我們的身邊。

上實驗課時學生往往積極性都是很高的,説明學生還是喜歡實驗這個實踐活動。挖掘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提高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意義重大。

化學實驗的啟發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學符合當前提倡推行的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強學生學習化學這門科學精神動力的需要,提高他們動手動腦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需要。

五.適當增設一部分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設計性實驗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今後繼續學習提供能力基礎。教學中,我安排的設計性實例如九年級化學教材中,沒有“CO2溶於水”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舉例説明CO2溶於水的現象,許多學生舉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實,教師也可以將一瓶汽水打開,學生通過透明的瓶體可以發現有大量的氣體(CO2)逸出。但怎樣演示“CO2溶於水”的實驗呢?教師可以設計用一次性注射器來進行該實驗,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後再從集氣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過活塞的運動來直觀地進行CO2溶於水的實驗,當壓強增大時,CO2溶在水裏的溶解量增加;當壓強減小時,CO2溶在水裏的溶解量減少。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做這樣的實驗

總之,化學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學中我也比較注重實驗教學,借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和動手動腦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於化學學習過程中,這樣教學效果會比較好,我們做老師的,能做的就是把我們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都教會給學生,同時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條件及環境傳授給學生予無限的知識技能與做人的道理!這就是我一個年輕教師的淺顯的認識,如有不妥之處,批評指正。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10

化學實驗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功能要充分挖掘,尤其是它的育人潛能如何通過教學實驗體現出來仍需研究。從化學教育現代化來看,化學實驗是個突破口和生長點,現代化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教材可以在實驗中體現和應用,這同樣需要不斷地進行引進和研究。從對化學教育工作者來説,從事實驗研究應該是基本功。

在中學基礎課中的化學實驗一般具有較強的典型性、直觀性和可靠性。經過無數次重複,人們積累了大量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按説應該達到“爐火純青”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實驗仍然在不斷被完善、改進和補充。可以把一些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實驗,隨堂實驗或家庭實驗。可靠性強,這是作為演示實驗非常重要的要求,在課堂上演示的失敗,再加上教師不善於科學地説明實驗不成功的原因,給教育教學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因此實驗改進中提高成功率是教師非常關心的事。便於操作,直觀性強、適應性強、合理節約時間等都是化學實驗研究的方向。重視化學實驗和對其進行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讓化學實驗在育人方面能更好地發揮出來,我認為要切實做好下列幾點:

一、不能看熱鬧

有些同學覺得化學實驗很神祕,有些同學甚至把做實驗看成是耍魔術,很好玩。由於他們只注意看“熱鬧”,而沒有明確的觀察目的,這樣就難以抓住關鍵的實驗現象,其結果就難以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

二、要全面觀察

一些同學在觀察化學實驗時,只注意明顯突出的現象,而忽略那些不太顯著的.現象。觀察不僅是用眼看,還包括用耳聽、用鼻聞、用手摸,只有“全神貫注”.才能全面觀察到實驗的現象。

三、要細心比較

觀察實驗不能只觀察一個大概,特別是對相似的實驗,更應細心比較。

四、既觀察又思考

觀察化學實驗,不僅要動眼睛和其它感官,還要開動腦筋去分析和判斷。

五、弄清概念

有些化學實驗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沒有搞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描述實驗現象時就易出現張冠李戴。如“光”與“火焰”、“煙”與“霧”、“渾濁”與“沉澱”、“溶解”與“熔化”等概念極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們的區別,才能正確描述這類實驗現象。

六、不能用結論代替現象進行描述

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而結論是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質特徵,二者有聯繫、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之一是“有黑色固體產生”,而不能描述為“有四氧化三鐵產生”。否則.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11

一強化實驗基本操作

實驗基本操作是實驗教學的基本內容,是保證實驗成功的先決條件,如果學生不懂實驗操作,實驗就無從下手,實驗就是盲目的。對國中學生來説,更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實驗操作的強化,一開始就讓他們得到規範的要求和科學的訓練以及良好的開端,在他們的大腦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基本操作原則是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

二強化課堂演示

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表演,並引導學生觀察和思維的教學雙方協調活動的實驗。演示實驗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演示實驗可以為學生提供鮮明、準確、生動的感性材料,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識形象化,便於記憶。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正確、規範化的操作技術和方法,並受到良好實驗習慣的教育。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強化學生實驗

僅僅只有教師的演示實驗是不夠的,還必須由學生親自實驗,學生實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基礎知識,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獨立從事實驗操作,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技巧,同時鞏固驗證,加深和適當擴大他們所學得的理論知識,並使之系統化。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12

摘要:國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理工學科。化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對於國中學生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全面深化化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化學教學自然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大責任。特別是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更要高度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現結合國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實際現狀,深入闡述基於核心素養的國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實施及其反思。

關鍵詞:核心素養;實驗教學;國中化學;好奇心;自主學習

在國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所擁有的終身學習所需的品格以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核心素養”注重個人修養的培養,並重點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深度參與、創造實踐、協作探究等精神特質。作為一線化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實驗教學中幫助學生認清化學實驗的本質,理解和感悟化學實驗的奧祕,使其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於化學實驗教學的始終,進而明確化學實驗的意義和科學研究價值。

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可以説,任何一條化學原理、結論、規律、公式,無不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之上。對這樣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若忽視了實驗教學,學生就會難以理解,儘管已經記住了實驗得出的公理和結論,但卻感到晦澀、模糊,致使自身無法在實際習題中加以運用。事實上,一名合格的化學教師,需知化學教學由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組成,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正是有了實驗教學的存在,才使化學理論向縱深推進,併為人類認識和學習化學打開了一扇窗。從這個視角看,學生們唯有具備了較強的實驗探究意識,才能有條不紊地培養起核心素養。而實驗意識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循序漸進,才能穩步取得豐碩的教學、學習效果。實驗意識的增強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是分不開的。國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思維相對活躍、心智發育趨近成熟,同時,自尊心較強,有着年輕氣盛且不服輸的性格特徵。同時,經過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學生們早已保有一份對大自然萬事萬物的好奇心。教師要利用國中學生的精神特徵,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探究化學的興趣。與此同時,利用實驗教學進一步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建設,使廣大學生能夠通過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培養學好化學的信心,進而始終對化學教學保有一份熱情和期待。例如,學習“分子是不停運動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在學習化學理論前做一個演示實驗———“鐵樹開花”。該經典實驗需要藉助浸有酚酞試液的脱脂棉團,大燒杯、濃氨水、玻璃板等實驗器材,嚴格按照實驗步驟操作,學生們便可觀察到“鐵樹由下而上依次開花”的“奇觀”。這對於青春萌動、飽含實驗探究熱情的學生而言,無疑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好奇心。學生們在課堂上會追問:“這是什麼原因呢?太奇妙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被成功地激發起來了,勢必迫不及待地探尋、查找、確認背後所藴含的化學原理,進而拉開“微粒是不停運動的”學習“帷幕”。可見,把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好奇和興趣成功寓於鮮活的實驗之中,有助於促進教學創新,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驗潛質的形成奠定牢不可破的根基。

二、構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新型課堂

自主探究學習是化學實驗教學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搭建新型化學課堂的重要途徑。試想一個完全自主的課堂環境中,為學生的獨立思考開闢了極為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體制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轉化的進程中,怎樣在實踐中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秉性,激活學生自主探究的內生動力,成為化學實驗教學必然要考慮的重大課題。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切不可一味地以“不放心學生自主學習”或者“擔心學生做錯”為理由拒絕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相反地,要將實驗課堂歸還給學生。打一個形象的比喻,不能讓學生在化學實驗課上始終是“襁褓中的嬰兒”,要變成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學者。例如,在做物質的鑑別實驗時,教師可以生活中的案例作為實驗素材,使學生們倍感實驗設計的“接地氣”。就拿生活中離不開的食鹽和純鹼作為素材,兩種物質都是白色固體,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用以準確鑑別它們,使之始終符合化學原理。教師可以2—4人為一個實驗探究小組的方式,通過匯聚每位組員的智慧,結合所學的化學知識,各抒己見、羣策羣力,僅僅十分鐘不到的時間,有的小組想到了用鹽酸溶液去鑑別,有的小組想到了用氯化鈣溶液去鑑別,還有的小組打算用石灰水來鑑別。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動手設計、操作實驗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形成了學生自主設計、探究實驗進而得出相關化學原理的能力。

三、運用前沿的實驗手段和器具

在化學實驗課堂中,學校及年級要配備完備的、全新的、先進的'實驗器具,同時還要配備與新型實驗課堂相協調和適應的計算機、投影儀及錄像設備等。採用這一系列實驗教學器具旨在破除以往實驗課堂的侷限,縮短學生同抽象的化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帶給學生直觀的化學知識及學科體驗,充分體現化學理論和實驗操作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塑造和養成積累硬件資本。例如,學習二氧化碳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播放有關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案例圖片,如汽車尾氣排放等。使學生們先在頭腦中對二氧化碳這類氣體有一個理性的認知,為今後相關的實驗操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鋪墊和理論積累。總之,國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核心素養並非短期內就能具備的,需要鍥而不捨、久久為功。教師要嚴格秉持素質教育的新理念,按照新時代國家對於青年學生的培養要求,把核心素養的培養納入國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全體學生都能具備過硬的核心素養,並能終身獲益。

參考文獻:

[1]呂敏。淺析在國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xx(12)。

[2]潘鳳娟。基於國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xx(8)。

[3]陳灶陽。如何在國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xx(20)。

[4]潘鳳娟。基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國中化學實驗教學優化的研究[J]。才智,20xx(5)。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13

中學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使我們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會前具備必要的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各種基本素質。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學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而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學生的創造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下面我談談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是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化學實驗可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科技素質。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可國中化學教材中的實驗內容比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實驗目的只是為簡單化地驗證化學原理,培養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不能調動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學生不能主動思考問題,不能聯繫實驗過程與所學知識。 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加強化學實驗的啟發性、探究性及趣味性。化學實驗教學中實現趣味性,必須改變師生頭腦裏固有的實驗模式。傳統的實驗模式是強調“訓練”有素,整齊劃一,學生必須無條件接受現成操作設計和規定。把“教”混同於“訓練”,就會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達到他人設計的目標。結果,教師或學校的無形外力就會延伸到本屬於學生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的空間。顯然本來“教”的對象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判斷能力,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卻成了被動地被“填”的“鴨子”。只有接受的權力而無選擇權力,這樣的實驗只能令人發睏,令人討厭! 改變傳統的實驗模式,提高化學實驗教學中趣味性,關鍵在於實驗中多一些啟發性和探索性!

一、倡導自由與開放式實驗,進行啟發式教學。

如果仔細研究國中化學教材裏的許多實驗,的確都有編輯合情合理的設計安排,緊緊摳住基本原理,倘若在教學中靈活使用,做一些改進革新,增添趣味性,則啟發興趣,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觀察實驗的動力。 在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按部就班的規範操作,不厭其煩地強調要防止試管炸裂,但學生並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試管炸裂,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只能按照教師的説法強記,其實他們很想看到炸裂的現象過程。這時教師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安排時間,不妨故意設計一個試管炸裂的破壞性實驗。

器材:玻璃片(若干)、試管夾、試管(一隻)、單孔橡皮塞、玻璃導管、膠皮管、鐵架台(帶鐵夾)、酒精燈、水槽、水。

實驗過程:將玻璃片蘸上水,不擦乾,用試管夾夾持加熱,觀察是否炸裂。試管夾夾持幹玻璃片加熱後,滴上幾滴水,觀察是否炸裂。

將連好玻璃導管、膠皮管和單孔橡皮塞的試管安放在鐵架台上,導管末端浸入水中,加熱一段時間後,先撤酒精燈,後慢慢地撤導管,觀察水槽中的冷水是否倒吸到熱試管中,引發炸裂。 實驗前不少人缺乏生活常識,以為“炸裂”等同於“爆炸”,現在明白這只是熱量傳導不均勻熱脹冷縮的物理變化,原先錯誤的先覺經驗得以更正,滿足了好奇心。此實驗可安排在製氧氣實驗之前,也可安排在後面的實驗儀器介紹中。

推導燃燒兩個條件的實驗時,盛有熱水的燒杯上放個紅銅片,將兩小塊白磷分別放在水中和銅片一端,取一小塊紅磷放在銅片另一端。實驗中只有銅片上的白磷與空氣裏的氧氣充分接觸又吸熱温度達到着火點燃燒。其它兩個都缺少一個燃燒條件,而不能燃燒。得出結論是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接觸,二是可燃物的温度達到着火點。一些愛動腦的學生可能聯想到實驗室製氧的實驗,提出向熱水中吹氧氣使白磷燃燒的大膽假設。其實這一設想以前的習題裏出現過,但一直沒人重視也沒人做過實驗。我們可將書上的實驗拓展,設計一個製氧氣和白磷自燃的聯合實驗。

器材:實驗室製氧氣全套裝置、燒杯、膠皮管、三角漏斗、塑料眼藥水瓶、玻璃支管、錐子、白磷。

操作過程:

1、用玻璃導管直接向熱水裏的白磷吹氧氣,發現熱水裏白磷已熔化成極易流動的液滴,氧氣氣泡沒等遇到白磷,白磷就移動了,無法與氧氣充分接觸,不能燃燒。

2、啟發學生針對白磷液滴易流動逃逸的特點,怎樣才能使兩者充分接觸。 可能學生提議將三角漏斗的下端管口連接在膠皮管上後倒置於盛有熱水的燒杯內,這樣可產生比較大的氣泡,增加與白磷接觸的面積,只要水温達到着火點以上,就可燃燒。實驗證明不可行,氣泡大導致水對流顯著,白磷流動加劇,無法與氧氣接觸。 也可能有學生提議將膠皮管接在三角漏斗的下端管口,漏斗裏注入一半熱水,放入一塊稍大的白磷,通入氧氣白磷可能要浮動,但由於漏斗內壁是光滑斜面,它還會落到管口處,再與氧氣接觸,反覆循環,就可斷斷續續地燃燒。通過實驗證明可行,白磷能時斷時續地燃燒。 有的學生另闢稀徑,取一隻塑料眼藥水瓶,表面刺滿小孔,底部挖個能放進白磷的空洞,白磷放入其內,瓶口連上導管,然後倒置熱水裏,通氧氣,果然白磷運動空間狹小,與氣泡相遇機會增多,時斷時續地燃燒了。 雖然教師實驗課備課量多了些,但對每個學生來説是受益匪淺,學到了追求科學真理的方法。

二、採用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研究實驗氣氛。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演示實驗是説明探究式教學優越性好例子。 教師可提出問題,為什麼採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做為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反應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質哪?學生會覺得問題很難。不過教師再提示學生以前學習過哪些產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學生開始積極思考回憶學過的化學方程式。教師讓學生總結出如下反應: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單質碳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工業上高温煅燒石灰石製取二氧化碳。學生會認為它們都行,但在教師的引導下一一排除: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太快,碳酸本身不穩定,單質碳和甲烷燃燒產物一定混有空氣氧氣雜質,煅燒石灰石製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温條件苛刻實驗室實現不了。

相比之下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不需加熱,室温反應,反應前沒有氣體,產物的氣體只是二氧化碳,容易淨化。 又提問此實驗採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純淨的碳酸鈣粉末、草木灰等代替,稀鹽酸能用稀硫酸代替嗎?教師找若干名學生到前台協助完成下步實驗。 每人發一隻試管,分別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藥品:塊狀石灰石、粉末狀的碳酸鈣、草木灰等,再同時滴入稀鹽酸,學生親自操作觀察現象,其他學生也全神貫注,看到只有石灰石固體反應速率較適中,容易控制,其它的反應太劇烈無法控制,甚至溶液溢出試管,或反應速率太慢。

每人再發一隻試管,同樣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藥品:塊狀石灰石、粉末狀的碳酸鈣、碳酸鈉固體、碳酸鈉粉末等,同時滴入稀硫酸,同樣看到粉末狀的碳酸鈣、碳酸鈉固體、碳酸鈉粉末等反應速率過快,劇烈無法控制,但石灰石固體反應表面生成許多白色固體,一段時間後反應中止。學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樣石灰石固體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為什麼一個順利進行,另一個反應中止呢? 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個解釋的草圖,説明稀硫酸與石灰石反應時,生成一種難溶的化合物硫酸鈣覆蓋在表面,慢慢積累,內部的石灰石跟外部的稀硫酸隔絕,故反應中止。 由此得出反應物應當採用塊狀石灰石固體與稀鹽酸。

結合實驗特點,讓學生討論,集思廣益,設計實驗方案。在探討研究的平和氣氛中,藴涵着無窮趣味,在教師的一步步的嚴謹邏輯關係引導下,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聯想的思維流暢性,學生的智能得到健康發展,優良的思維品質就會慢慢形成。

在教材和習題集中不乏出現有趣的又耐人尋味的問題,若能真正做一做實驗,既能幫助學生深刻體會題意和化學基本原理,又能全面激發他們研究化學的興趣,更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要求理論聯繫實際的初衷。 很多學生對於金屬與酸反應的差值計算問題的解題方法感到不解,懷疑它的正確性。教師在教學中自然費不少口舌,不得不講解數學的相似比、合比性質、等比性質等問題。其實如果配合一個實驗效果會更好,更有趣兒。 比如這樣一個問題,今有一燒杯盛有足量稀硫酸,總質量是50g,投入一根鎂帶,劇烈反應後,鎂帶無剩餘,靜置一會兒後,再稱量燒杯和剩餘溶液的總質量,得52.2g,試求反應中放出多少氫氣?消耗多少鎂帶和純硫酸?生成多少硫酸鎂? 提出問題後設計一個小實驗,目的是通過實驗證明差值法計算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器材:托盤天平(砝碼)、燒杯、剪刀、刻度尺、等寬等厚的鎂帶、稀硫酸。

操作過程:

1.將鎂帶剪成長度適中,若干等長的小段,以保證個體差別很小,在誤差允許的範圍內。

2、稱量出每一段鎂帶的質量,求出平均值M0

3、取一隻燒杯,注入足量的稀硫酸,稱量燒杯和酸的總質量,記錄數據M1。

4、把一條鎂帶投入酸液中,等到鎂帶消耗殆盡,靜置2分鐘後,稱量燒杯和剩餘溶液的總質量,得數據M2。

5、重複3和4步驟三次以上,分別做記錄。

6、求M1和M2的平均值。

7、求出溶液在反應前後的質量差,利用差值法,求出鎂帶的質量M3

8、比較M3和M0的大小。 理想的結果是M3= M0。通過實驗學生們體驗到差值法的在實際實驗中的靈活應用,確信差值法的科學性,更加明白化學的確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三、“就題論題”,主動設計趣味性實驗,用實驗解決問題。

其實化學實驗的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像根據二氧化碳實驗室製法,利用蛋殼和漏試管等器材設計實驗,製取二氧化碳;一隻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試管倒插入到盛有石灰水的燒杯中,分析靜置一段時間後的實驗現象;又如在鐵盤上塗上少量蠟油,中間插上一隻浸滿油綿線,將裝置平穩浮在水面上,並點燃棉線,過一會兒,向水裏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銨,水温急劇下降,將蠟油的温度降到着火點以下導致火焰熄滅,來證明燃燒需要的條件。只要仔細琢磨研究,就會發現趣味化學存在我們的身邊。 上實驗課時學生往往積極性都是很高的,説明學生還是喜歡實驗這個實踐活動。挖掘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提高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意義重大。 化學實驗的啟發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學符合當前提倡推行的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強學生學習化學這門科學精神動力的需要,提高他們動手動腦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需要,是新一帶化學教師造就一帶英才的法寶!

化學實驗教學反思14

新課程教學實踐,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新課程的實施給學校帶來了新的活力,給課程注入了新的生機,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從教師的角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轉變中進行反思。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付諸實施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要新,決不能守舊。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怪圈。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化學教師應想方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進實驗,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多做實驗。在現代化學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CAI動畫、錄像和化學實驗,我們可選擇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節,製作成多媒體課件、錄像教學。有很多教師未曾使用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他們覺得製作課件比較麻煩,在課後花的時間較多,其實有時我們使用多媒體,可以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化、使靜態的理論動態化,從而化難為易。

例如,在講到原子結構時可以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別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然後製成動畫,模擬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通過閃爍的方式及疊加的手段,展現電子雲的特徵。在比較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這兩個概念時,動畫模擬甲烷和氯氣如何斷鍵,氯原子與碳原子形成新鍵;乙烯中碳碳雙鍵斷裂,兩個氯原子分別接到兩個碳原子上,通過動畫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反應機理。特別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反應多,內容瑣碎,每次講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回顧上次所講內容,温故而知新。藉助於錄像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境,還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的反思

1. 化學實驗的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筆者見有教師作如下改進,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濃HCl和稀HCl,同時放進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內不留空氣),2分鐘後,盛有濃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脹70~80 mL,而盛稀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卻膨脹不到10 mL,經過改進,實驗可見度大,對比性強,定量性好,需要説明的問題簡單明瞭。關於“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氣球變大,這個實驗因為氣體的壓強太小或因為氣密性不好,因而很難看到明顯的現象,也可進行如下改進,在兩個量筒中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的鹽酸,再滴入幾滴洗滌劑,用等物質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產生的CO2使洗滌劑產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過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和產生CO2的量的多少。改進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情趣。

2.作業佈置的反思

當地學校大都以江蘇教育版為新課程版本。預習作業有課本中的“活動與探究”、“問題解決”、“交流與討論”;複習鞏固作業有課本中的“練習與實踐”,一專題下來可以做“本專題作業”,這些書本習題作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們學習的精華,要充分重視,教師還

要詳細講解。有些學校精心選編試題,控制難度,提高練習的效率和準確性,課堂上使用的學案相當好,包括學習目標、已有知識、問題探究、課外習題等小模塊。當然最配套的是教師自己精心設計的習題或試卷,題量不要太多,題目要精選,緊扣教材,切合學生實際,兼顧學生差距。

3.公開課的反思

經過教師的精心安排,公開課很“成功”,一節課表面上看來條理清楚、精彩圓滿,師生配合默契、問答巧妙,學生似乎個個聰明機智,根本不需教師的啟發誘導。公開課應該求真務實,多一點本色,少一些粉飾。化學公開課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正確把握學科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選擇合適教法,才能實現優質高效的目標,紮紮實實地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

新課改的路程還很漫長,唯有經過實踐、積累、反思、總結,我們才能在新課改中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