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59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解決問題》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本課是數的運算系列中的一課,是第一次接觸數量的比較,對學生來説,算理非常抽象,是一節難課,兩年前暑假研修時就有一節數學課專門講解了這個問題。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用一一對應比較多少,掌握了比較的方法,並初步建立了比較的思想,初步掌握了加減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重點是感知生活中兩數相差的問題,初步學會用減法解決誰比誰多或誰比誰少的問題。

皮亞傑指出:“要認識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他認為人對客體的認識,是從人對客體的活動開始的,思維認識的發展過程,就是在實踐活動中,主體對客體的認識結構不斷建構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只有讓學生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發現,才能理解深刻,有利於掌握知識內在、本質的聯繫。這節課,我沒有開始就用教材中套圈的主題圖,而是讓學生擺小棒和圓片,先在桌子上方擺2個小棒,再在下方擺3個圓片,讓學生看一看、説一説圓片比小棒多幾個,學生都知道多1個,我馬上問他們怎麼列算式?學生都回答用3-2=1(個),我又問他們3和2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學生幾乎異口同聲的説3是3個圓片,2是2個小棒,這種回答是錯誤的,這也在我意料之中。於是,我讓學生全部坐端正,看着老師黑板上畫的圖聽講:把3個圓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2個,和小棒同樣多,另一部分是1個,是比小棒多出來的數量,所以3是表示3個圓片,2是表示和小棒同樣多的2個圓片。這樣講解已經最淺顯了,多數學生都理解了,於是我讓學生多説、多講。但是我看着還有一部分孩子小臉有些茫然,還要再練習。

總的來説,這節課同學們熱情非常高,利用現實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設計練習,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數學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