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來源:文書谷 1.46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1

今天講了例六《比多少》,題目是小華套中12個圈,小雪套中7個圈,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圈?這節課的重點是:

1、對於"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這樣的問題能正確的列算式。

2、明白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就是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難點是:理解減去的部分是兩個人套中的同樣多的部分。

一、本課大致的流程是:

1、複習。選用上學期的《比多少》的幾幅圖,喚醒學生已知的經驗。

教學空間:選取三種比多少的典型習題,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比多少的知識和方法。

2、新授。重點突破"小華比小雪多幾個?"這個問題。通過擺磁力扣,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用虛線隔開,再找出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讓學生嘗試列式、説每個數代表的意義。明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個後,再提問"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和"小華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幾個?"

教學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以及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並且嘗試列式,説出算式的意義。

3、鞏固練習。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

教學空間:選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練習題和一道提問題的題。讓學生在充分練習中鞏固比多少的知識。

二、課後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比較紮實,基本上都能正確的列式解答,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在23頁第9題中出現三個條件時出錯。但是在教學空間的設計上和練習題的層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怎樣激發他們去主動學習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比如在複習的部分,我在課上的操作是:小豬和蘋果比多少,大家看,一隻小豬對應一個蘋果,每隻小豬都對應了一個蘋果,我們就説小豬和蘋果怎麼樣?諸如此類的引導,留給學生的教學空間是很小的。和韓主任研討時,韓主任提醒我,這裏既然是複習舊知識,就更應該給學生比較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觀察,再提問"這是誰和誰比?你發現了什麼?"提問、追問、反問的效果肯定要遠遠高於講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較小華和小雪套中的圈數同樣多的部分時,我問:"小華這部分(同樣多的部分)是多少個?"一個學生很快説道"7個。"我緊接着追問道,"你都沒數,怎麼就知道是7個呢?"她説,"因為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個,那小華的這部分也是7個。"這裏的追問就非常有價值,學生能把注意力從單純的關注個數轉移到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適時的提問、追問、反問就像一塊小小的石頭,雖然"小"卻能激起"千層浪"!

(二)、重視練習題的設計,課堂的練習題在選擇與呈現的方式上,要有針對性和層次。

在這節課中我選擇了四道習題(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都是圍繞着"比多少"的實際問題展開的。針對性很好,但是層次的設計略有不足。上完課後,我想如果能把習題的呈現方式改成以下的設計就更好了:1、做一做。正確列式。讓學生當小老師説一説15表示什麼?9表示什麼?2、23頁第5題,可以再追問"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幾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幾箱呢?"3、23頁第7題,可以先出示兩隻小蜜蜂,讓學生説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先出示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問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圖、分析圖、理解圖以及提問題的能力。4、23頁第9題(3個條件的),也是先出示條件,老師提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再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與第7題相比,又提高了一個難度。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2

《比多少》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一比》中的一個內容,課前,我根據剛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運用孩子們身邊的事例,我們班中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還是一樣多?提供形象的事物,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我重點利用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情境圖,採用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的形式,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並配上優美的音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並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擺一擺、數一數、比一比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比較物體的多少,重點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

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欣喜的地方,如在導入新課時我讓學生自己觀察教材圖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或説説書上什麼意思,學生積極發言,説出是小豬在幫小兔蓋房子。另外在學習“同樣多”時,學生的觀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課上學生除了説“小兔和蘿蔔同樣多,小豬和蘋果同樣多……”還觀察到“兩棵大樹和水中的魚兒同樣多,橋和房子同樣多。接着學習“比多少”,學生觀察圖畫説出小豬比木頭少,也可以説:木頭比小豬多。當我提出圖中還可以比什麼?的問題時,學生活躍起來了,個個等着發言,“蘋果比蘿蔔少,椅子比蘋果多,小兔比蘋果多……。”這樣不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並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學生在學了“誰比誰多”“誰比誰少”時把“什麼和什麼同樣多”説成“誰比誰同樣多”,數量一樣多的圖片,頭和尾一般對齊,容易錯判斷為“同樣多”,動手畫一畫什麼比什麼少時,如:什麼比什麼少2個,有些學生就畫2個,什麼比什麼少3個就畫3個,少1個就畫1個。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加強語言的正確運用,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3

《比多少》這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數一數”,對數的含義有了初步的感知,並且在入學前已經積累了一些相關的感性經驗之後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對“同樣多”“多”“少”並不是很陌生,但對比較的方法卻不是很清楚,並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本節課就是要求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義。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時,才會集中注意力地去把數學學好。因此我把課本中小豬、小兔蓋房子的主題圖做成動畫片來播放,這樣極富兒童情趣的故事情節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能直觀的看到:一隻小兔搬一塊磚,兔子和磚都沒有剩餘,那麼就説小兔和磚同樣多。一隻小豬扛一根木頭,還剩下一根木頭,那就説明木頭多,小豬少。學生在滿懷興致地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對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多少這一知識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理解和掌握了。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獲得經驗。在教學中,我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共同合作擺學具卡片,並讓學生説出,什麼和什麼同樣多?什麼比什麼多?什麼比什麼少?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中進一步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在本節課中,學生學到了知識,獲得了積極地情感體驗,真正是在學中玩,玩中學。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4

面對一年級的教材,我真有點不知怎麼教。數學《比多少》一課的內容太簡單了,而且孩子們在幼兒園大班學過這些內容,該教些什麼呢?比誰多誰少是沒問題,可是為什麼5比4多呢?對,就將重點定為“通過例題,訓練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算理。 為了訓練孩子們説話有理有據,我引導學生用上“因為……所以……”這個句式説。開始,幾乎大部分學生幾乎都説不好,我不厭其煩地指導着孩子們説。一個説不好,繼續找第二個孩子、第三個……慢慢地,做過了幾道題之後,孩子們大部分都會用因為所以説算理了。很高興看到孩子們的進步。

也許他們並不是很清楚因為所以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詞;也許他們也不是很清楚為什麼這樣回答,但我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數學,不能只培養做題的機器,既要知道題怎麼做,還要知道這樣做的道理。慢慢地,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5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精彩紛呈的圖畫最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在上比多少的時候,我充分利用課本的主題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注重學生個性思維的培養。課堂中我注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不框架學生的思維。自主學習,培養數感,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思維積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演示及讓學生實際操作來理解小兔搬磚頭,4只小兔搬了4塊磚頭,引導學生連線,剛好一隻兔子對一塊磚頭,我們就説:“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塊數同樣多”。接着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習“什麼比什麼多”,“什麼比什麼少”。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注意讓學生動手擺學具,並且注重學生口語的表達,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新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自己感覺不理想的是,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的時候,由於學生的課堂紀律還不是很好,使得課堂節奏放慢,使小組學習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6

這節課屬於概念教學,是在學生會用語言描述物體的多少的基礎上的延續學習,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在知識性目標上要達到:一是認識符號“﹥、﹤、﹦”的含義並準確的使用這些符號,認識到描述數量的多少既可以用語言來描述,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從而豐富學生的數感,建立符號感。二是在比較多少的過程中,體會量與量間的相對性。

一、設計的情境使學生感興趣。一上課創設了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情景————小猴家的果園豐收了,猴媽媽要給小猴們分水果,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出謀劃策,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從而使教學在一連串生動的情境中展開。

二、科學規範的書寫方法和有趣的兒歌,讓學生輕鬆掌握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通過本課學習,要讓學生知道誰比誰大,誰比誰少,知道等於號、大於號、小於號的表示方法,並且能用把幾個數字正確地表達出來。教學中教師用田字格給出了書寫的位置,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雖然在幼兒園已經認識了大於號、小於號和等號,但這些知識是不夠嚴密,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整理、深化,構建嚴密數學網絡,如學生在讀符號時總出現錯誤,如不清楚都應該從左往右讀、只會寫不會讀等等。所以,我用一首兒歌“大口朝前大於號,尖尖朝前小於號;大於號、小於號,開口對着大數笑”讓學生加深了對“>”“<”記憶。

三、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運用等號、大於號、小於號進行數的比較。一小部分學生在讀的時候還不能區分大於號、小於號,還應加強訓練。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7

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並會比較數的大小的基礎上安排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會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兩個100以內數的大小關係,進一步培養數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語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我覺得要做的只是找到一個契機,讓學生將他們的生活語言説出來。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老師買來了一些不同顏色的三中金魚,分別把它們放在了三個魚缸了。再讓學生仔細觀察,比較三缸魚的多少,先引出“比多、比少。”再根據多的程度和少的程度不同引出“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讓學生理解這四個詞的含義和用法。接下來再建模一個遊戲——猜小棒的根數。遊戲過程中,老師有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引導學生猜,猜出來之後再請學生用着四個詞描述三袋小棒的關係。此環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性很高。由於一年級學生有好動的特點,所以接下來給學生聽一分鐘音樂進入休息階段。為了讓學生學後能靈活的運用,我又大量運用生活中的素材以不同的體型訓練學生説。在拓展部分,引申到“貴得多、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學生很容易理解,教學效果十分顯着。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雖然學好了,但沒有注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今後需加強訓練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明確小組合作的分工與彙報。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8

過去,我在教學“比多少”時,總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圖讓學生根據我説的圖來進行比較。

在現在的教學中,我認識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圖中還可以比什麼?”在這裏教材有意創設了一個問題情緒,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動手操作、嘗試、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比多少”的問題得到清晰全面的認識。有些學生還發現了誰比誰多幾個,誰比誰少幾個。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改變了原來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自主學習的快樂及學習的創新能力。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9

我認為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較好,主要表現在:

1.本節課較好地創設了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使本節課在輕鬆的環境中完成任務。上課一開始,通過觀察、口答,然後討論“誰與誰比”“誰多誰少”“多的部分可以分為哪兩部分”,引導學生將説理與減法的意義聯繫起來確定算法,達到了分析、綜合、理解的目的。

2.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覺地領悟到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印象更深。由於學生在生活中對相對數的概念有一定感性經驗,可能馬上會説出用減法解答,但對於其中的道理,卻沒有清醒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把握部分和整體的關係,對較大數的組成有清晰的認識。

3.注重顯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層層深入,使學生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如,在學生擺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過程和方法,從而明確“看小數、分大數,多的部分就是大數比小數多幾”。而在表述思考的過程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説法。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的學習內容是《比多少》,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比多少並不難,在入學前對他們都有初步的認識,但孩子們基本上都是憑直覺或數一數的辦法來比較,基本上不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因此這節課我的教學目的就是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為了使學生意識到“一一對應”這種方法的優越,首先,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課本上的小豬和小兔蓋房子的那幅主題圖,先讓孩子們自己看着圖大聲地説出自己的發現,這樣做一方面較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並且逐漸教孩子們學會觀察,學會表達。接着在孩子們發現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們比多少。剛開始孩子們説的基本上都是“3只小豬比4只小兔少”、“4根蘿蔔比3個蘋果多”、“4只小兔和4根蘿蔔同樣多”……也就是説孩子們都是用先數再比的方法,然後我就讓孩子們打開課本看看書上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讓學生通過觀察感悟“多”“少”“同樣多”,讓學生對“一一對應”方法有一個初步的理解。

之後我邀請10個小朋友(5個男生5個女生)站到講台上,問同學們:“講台上站的學生,我們不數能知道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嗎?”這時就有孩子們躍躍欲試,我指名一個孩子上來給大家講自己的方法:讓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一組,剛好分了5組,所以男生和女生同樣多;之後再請一名男生回到座位上,再問:“現在男生多還是女生多?”之後再回去2名女生,再問“男生多還是女生多?”通過這一系列的有目的活動操作,讓孩子們嘗試各種比較的方法,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感受“一一對應”的方法的優越性,進而主動掌握“一一對應”這種比多少的方法。

此外,這節課我同時還注意培養學生表達的能力以及傾聽的能力,但學生在傾聽方面做的不是很好,還有的孩子一會自己翻書看,一會手伸進抽屜裏拿玩具玩……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中,學生傾聽習慣還有待繼續關注,希望能儘快培養出好習慣。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這四個詞描述兩個數的大小。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進行一些鋪墊,所

以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比較一下小朋友和老師之間的多少關係,但是這裏我沒有進行挖掘,而直接進入新課。如果我這裏板書一下“多” “少”,然後再讓學生進行小棒之間的比較,學生也許就能更好的掌握。還有最後擺花片這個環節,我發現有的孩子沒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數學語言進行錘鍊而且還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讓孩子們喜歡數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