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學反思(通用6篇)

來源:文書谷 7.59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麻雀》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麻雀》教學反思(通用6篇)

《麻雀》教學反思1

《麻雀》這篇課文敍述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當我們透過現象,挖掘本質的時候,我發現“親子之情、動物及人間的親情與愛”才是本文一個最光輝的亮點。但是,這並不是作者明確地寫出來,明白地告訴我們的。我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產生疑問又在讀中解決問題。當我和學生都投入到動人的故事中時,我臨時加入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想想老麻雀“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還能換什麼詞?這是一個思維的擴展,也是一個説話的練習。

在此之後,我又引導學生結合書上句子,理解獵狗的形象,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做法。雖然,學生用找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理解體會還很生疏,但是,從這節課我能感受到學生進步的跡象,我相信,在進行一點時間的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會逐步提高上來的。課是上完了,但它還留給我一個思考:我在課堂追求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同時,我不又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文中“愛”的種子在這些養尊處優的孩子心中引起共鳴呢?現在的孩子生活在“愛”當中,但是,他們恰恰又是不懂得“愛”,更不懂得給予別人“愛”。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利用各種契機,如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等,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敬意與愛意。

《麻雀》教學反思2

《麻雀》這篇精讀課文敍述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熱愛幼小者的高尚品質。

剛看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被文章新穎的構思和優美的文字所吸引,更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動着。但要讓學生感受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的那種博大的母愛,學生可能有點兒困難。因此,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我先設計從找老麻雀保護小麻雀這種偉大的母愛精神的句子着手,讓學生自己感悟和體會為主。學生門的感悟和體會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的朗讀超乎了我的想象。

可以説,從他們的朗讀中,我真正找到了語文的魅力。最後我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説一些母親平時對自己關愛的事,同學們説到:媽媽每天煮飯給我們吃,很辛苦;我們生病了,媽媽總是日日夜夜守護着我們……同學們最好異口同聲地説:我們應該孝敬父母。

整課得到了昇華,也展現出了學習本課的目的,聽到這些我感到很欣慰。當然,整個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忽略了那些學困生,這種做法確實要改了。今後應力求讓學生全面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每個學生都開開心心地學習。

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語文的課堂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麻雀》教學反思3

《麻雀》一文記敍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這是一篇老課文,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為拯救小麻雀,老麻雀的所作所為,感受老麻雀的愛子之情、以及“我”喚回老麻雀的原因。能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老麻雀的愛子之情。本節課的教學,有優點,也有不足的,簡單小結如下:

一、能夠結合本學期抓重點詞語談體會的訓練重點,對學生進行訓練。

根據本學期訓練重點和本班學生特點,我在這節課上繼續從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句子,結合重點詞語談體會來理解課文入手,逐步培養學生抓重點詞體會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教學伊始,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後讓學生説一説你覺得小麻雀是一隻怎樣的麻雀?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從書上找出相應的詞語談體會。通過讀書,有學生認識到:小麻雀是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隻從樹上摔下來的小麻雀;是一隻無可奈何的小麻雀……這些內容都能從書本上找到相應的詞語,而後我在進行歸納整理,進行總結。以此來訓練學生抓關鍵理解詞句的能力。

在此之後,我又引導學生結合書上句子,理解獵狗的形象,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做法。雖然,學生用找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理解體會還很生疏,但是,從這節課我能感受到學生進步的跡象,我相信,在進行一點時間的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會逐步提高上來的。

二、能夠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思想昇華。

本課老麻雀全力保護小麻雀的愛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動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們人類則更應該擁有。為了讓還不太懂得關愛別人的學生受到愛的觸動,能體會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愛,也能學會去關愛別人,我在教學的最後,(在學生知道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之後),引導學生找自己身邊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從而觸動他們,讓他們從文本中受到薰陶,思想得到昇華、,感受愛的偉大,從而教育他們要學會用愛去關愛別人。

三、不足。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放手不夠,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在讓學生體會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做法這一教學環節時,由於學生自學體會時間不充裕,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所以學生在談理解時,不夠深入,氣氛沒有烘托起來,教師又過於急功近利,將學生應該自己體會的內容強硬的説出來,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被老師剝奪了,掩蓋了學生的想法,代替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氛圍很沉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大膽放手,體現教師主體作用,還學生主體地位。

以上是自己對這一課教學反思,今後會不斷改進不足,讓課堂更加和諧活躍。

《麻雀》教學反思4

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被文章新穎的構思和優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後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動着,因此毅然決定上這篇課文。

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想了好幾個方案,但是在實施起來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最後選擇了從找老麻雀保護小麻雀這種偉大的母愛精神的句子着手,讓學生自己感悟和體會為主。學生門的感悟和體會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的朗讀超乎了我的想象。可以説,從他們的朗讀中,我真正找到了語文的魅力。

再重點感悟和朗讀老麻雀的母愛精神後,我總覺得課文還不夠完整,怎樣才能把對麻雀和獵狗的描寫也引入到課堂中,在前面做鋪墊,顯得比較死板,穿插在中間又顯得比較亂,最後決定放在後面,以“小麻雀為什麼不飛,不逃走”這個問題切入,自然不牽強,又可以讓學生重新到課文中去自主探索,這樣對學生來説又是一個學習思維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朗讀比較後,發現對於小麻雀和獵狗的描寫原來是一種對比,自然而然的體會到老麻雀的勇敢精神。最後通過小練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講和感悟還是佔了很大的部分,雖然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感悟和體會,但是不知不覺中扶着學生走的成分還是佔了一大部分的,特別是理解“象一塊石頭似的”我急着讓學生説出速度快,居然自己把它比喻成一把箭,掩蓋了學生的想法,代替了學生的思維。

2、沒能巧妙的抓住課文中的意外生成,產生的情感共鳴。在課文的最後,學生都能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母愛精神。但是對於人間的母愛,人間的各種真愛,沒能體會出來。我想,是否可以把我在課上寫的.最後一段話的其中一句“我想,愛比死或比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它,只有愛,才維繫着生命,並使它充滿活力。”直接展現出來,其實整篇課文要達到的情感高度就是這樣一種精神——愛比死或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是遺憾,在課堂上沒有抓住這個點,錯過課堂上本該可以擁有的精彩。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説明我在設計教案時,對教材內容沒能夠吃透,對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沒能夠去好好的把握。

這些足一説明在教學中我存在很大的問題,還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語文的課堂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麻雀》教學反思5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記敍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弱者的同情,對幼小者的熱愛。

這篇文章的語言的確不難,學生幾乎一讀就懂,文章的主題學生也能很快捕捉到。因此,在教這篇文章時,我先讓學生談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或者説自己明白了什麼,最後再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問題,教師給予歸納、梳理。完畢之後,我緊抓住學生提出的“龐大的獵狗為什麼會後退?”這一問題來統領全文,讓學生去探究老麻雀奮不顧身要掩護的小麻雀是一隻什麼樣的小麻雀,在學習救助場面時,讓學生劃感受深的句子談體會。設計此環節,本想落實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要由變傳統的教師控制式、獨白式的教學,為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的模式。但是,誰知給學生留的自由空間太大了,致使學生在交流時東拉一句,西拉一句,完全打亂了教學思路,再加上有領導、老師聽課,自己心裏慌張,使得學生對文章語言的理解與感受浮於文字表面,學生的心裏並沒有真正受到震撼與感動。這樣文章的品讀就可想而知了。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真正體會到了教師要將關注學生的需要成為自己的生命本能。應該做到:課堂上,教師的心靈要始終處於“空靈”狀態,做到滿眼是學生;課前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讓自己的血脈與作者相融,對於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了然於心;對於點與點之間的聯繫、取捨、跳躍做好充分的預設;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教師才會有極強的課堂監控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此外,在備課時,要深入鑽研教材,儘量預設好學生有可能提出的問題和發表的觀點,以便在課堂上從容應對。

有人説一位充滿教育智慧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而智慧來源於學習與積累,因此為了使自己以後在課堂上能夠得心應手,我一定多學習。

《麻雀》教學反思6

讀了屠格涅夫的《麻雀》,我確實被老麻雀那種偉大的母愛精神所感動。我反覆地思索着:小小的生靈竟然有人性之愛?!我選擇了本課上研究課,就是因為感動。課堂伊始,從“課文動畫,激情導入”到“初讀課文,初步感知”到“細讀感悟,合作探究”再到“精讀課文,感悟思想”的每一個環節,無一不是為了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而設置的。在教學的同時,我注意體現以下兩點:

一、充分讀與學會評價讀。

過去在閲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學生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為了提高學生評議朗讀的質量,教師應相機教給學生一些評議方法。比如:評議別人的朗讀時,先評優點,再論不足;先看是否做到正確流利,再看感情處理;從整體效果到局部語句;先自己讀一讀,與他人比較後再作評議;根據語句的意義,評議朗讀時輕重緩急、語氣語調是否恰當;推敲重點語句,從而確定朗讀時重音、停頓等是否合適,等等。掌握了評議的方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才會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悦、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説、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麻雀》一課中,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從找老麻雀、小麻雀、獵狗的特點,到發現老麻雀救小麻雀時的矛盾的表現,再到體會“一種強大的力量”。整個過程,老師僅僅起到點撥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