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93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1

《盧溝橋烽火》敍述了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不屈精神。在讀課文2、3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文中寫到“這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從哪裏看出來?以下是教學片段:師:請你們找找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生找。生:不就是一個日本士兵丟了嘛!軍隊裏那麼多士兵,也不在乎這一個,難道非要找到他不可?生:你去問路,應該要客氣些。那日本軍官找人説話的時候是不是也該客氣些啊,那氣勢洶洶的樣子,哪像找人。(學生讀相關句子)生:他們是來找人的,那為什麼白天不找,而要“深夜,星光暗淡,萬籟俱寂”的時候去找呢?深更半夜看得見人嗎?生:他們“偷偷地向盧溝橋摸來”,偷偷摸摸幹什麼呢?一看就沒有好事。師:請你把這些能表現日本侵略者故意挑起事端的詞語突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你講到的句子。(學生讀)。生:(讀句子)找人需要“全副武裝”嗎?生:(讀句子)找人就找人,幹嗎説成“搜查”呀?生:找人就一定要過盧溝橋去找嗎?他們想幹什麼一看就知道了。師:由此可見,事變的發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

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變得靈動的時候,體驗變的真切的時候,情感變得敏鋭的時候,許多精彩的解讀就會應運而生了。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思維變得開闊,語言變得豐富,情感得到激發。各種新鮮讀到的見解就會噴湧而出。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2

《盧溝橋烽火》這篇課文執教完了,這堂課,得到了區教育局莊副局長、學校校長、教研員張老師及眾位教師的肯定與表揚,我很開心。

這堂課的背後,實際上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

週三接到上課任務後,我還沒有開始備課,辦公室的謝奕老師、伍敏敏老師便急忙幫我上網蒐集課件,準備教學資源,辦公室的黃老師在時間倉促的情況下佈置好班級學生預習課文,為我的試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頗富審美的數學老師肖佳還為我的課件作了美工,沒有她們的熱情幫助,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是備不好這節課的,我衷心的感謝她們。

關於這節課的備課思路,我是精心思考的。

市教研室從“培養預習習慣、精簡教學環節、突出教學重點”到“清晰目標,精選內容,有效設問”的教學研討活動已經有近三個年頭了,圍繞“清晰目標,精選內容,有效設問”這個主題,市教研室僅上學期就組織了四次教研活動,印象最深的是在六合實驗國小聽的陸華山老師的課,那是一次學科帶頭人的展示活動,陸老師執教的《少年王冕》,清晰的目標、內容的精選、設問的有效,令在場的老師都達到了震撼的效果。另一次印象較深的是參與鼓樓區年會,在金陵匯文國小聽王恆老師執教《古詩兩首》(《石灰吟》《墨梅》)的教學,他淡定的教學風格,中國文化“託物言志”的信手拈來,令我十分佩服。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從名特優教師觀摩活動中,從同行備課時一次次的研討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形成了我備這節課的'基本主旨——目標要儘量清晰,內容要儘量精選,設問要儘量有效。

《盧溝橋烽火》這篇文章講述的事件離學生的生活較遠,這方面的歷史知識也相對匱乏,在處理時我首先補充了盧溝橋烽火的背景資料。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設置了三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按照時間順序概括地講出“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我軍的英勇無畏及捍衞國家安全強烈的愛國情懷。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3

推薦《盧溝橋烽火》一課主要敍述了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們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一、介紹時代背景,為學生走進課文奠定感情基礎。

結合《盧溝橋烽火》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我和學生一起交流了“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八年抗戰”。這些沉重的歷史同學講得義憤填膺,聽得津津有味,一下子把他們拉到了那個特殊的年代,初步感知了日本侵略者的猙獰面目,激發學生對日寇的憎恨,對抗擊日寇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由此奠定了本課的教學基調。

二、以“時間”為抓手,理清“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在上第一課時時,我就讓學生圈畫出描寫時間的詞語,爾後利用這些詞語,引導學生給課文分段,理清“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在精讀課文時,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三個描寫時間的詞語為抓手,把“盧溝橋事變”化成三個激烈的戰爭畫面,為學生複述課文做準備。

三、由詞入手,感悟敵我雙方的不同表現。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課堂上,我儘可能讓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和情感活動中。在教學2、3自然段時,這個問題頗具意義:“從哪看出這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從這一段中你還感受到了什麼?”問題一出,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從文中找尋理論依據,然後用自己精彩的語言呈現給大家。“深夜”“星光暗淡”“全副武裝”寫出了這一行徑是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的。“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軍隊的險惡用心及卑鄙的行徑,帶有鄙視唾棄的感情色彩;“氣勢洶洶”“首先開火”體現了日寇的兇殘蠻橫的猙獰面目。在教學4、5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把描寫中國守軍的句子劃出來,關注重點詞,體會感情。如通過“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舉起”“冒着”“衝出”“砍去”等體會中國守軍勢不可擋的氣勢,感受中國守軍不畏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悄悄地”“進發”表現了我國守軍的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含有表揚讚許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與文本的真正對話,讓學生完全處於閲讀的主體地位。

此外,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還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結合學生已有的舊知(電影、故事)引導學生憑藉課文材料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地理解。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4

《盧溝橋烽火》敍述了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敵氣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為了能準確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作動機和時代背景十分必要,這有助於他們學習課文,也有利於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

執教《盧溝橋烽火》之前,我就先讓孩子們自己藉助自己所能夠運用的外因瞭解時代背景。課堂上孩子們介紹: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瀋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打鐵趁熱,我接着切入我上課的主題:“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注意侵佔了我國東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蠶食了華北,妄圖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製造了盧溝橋事變,相機板書課題,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行為的憎恨。

在此基礎上我注重引導學生準確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感受本文對比鮮明,描寫生動的.寫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軍隊的險惡用心及卑鄙的行經,帶有鄙視唾棄的感情色彩;“悄悄地”、“進發”表現了我國守軍的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含有表揚、讚許之意。讓學生在有感情的品讀中去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並能在今後的作文中學以致用。當然一開始的課堂氣氛的創設對於課堂教學十分有利。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5

《盧溝橋烽火》反映的是中國現代史上一起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強盜行徑,歌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的頑強精神,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學這課前,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同學們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課前佈置學生蒐集相關資料,上課時通過資料的交流,然後藉助於中國地圖向學生介紹東三省、“九一八”事變,介紹當時的形勢,幫助學生理解盧溝橋的重要性,理解“咽喉要道”。

在設計過程中,考慮這篇課文要求複述,我在學生講述之前,先讓他們記住幾個重要的時間提示:“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再想想每一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這樣“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在孩子們腦海中就有了一個概貌。教學時主要引導學生畫出描述敵人和我國守軍舉動的關鍵詞句,誦讀感悟,體會字裏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詞彙量豐富且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表達了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在請同學們講故事的時候,我以“為什麼你將這個詞講在故事中?”為話題,讓學生自己體會關鍵詞在文中的表達效果及含義。在此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準確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感受本文對比鮮明,描寫生動的寫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軍隊的.險惡用心及卑鄙的行經,帶有鄙視唾棄的感情色彩;“悄悄地”、“進發”表現了我國守軍的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含有表揚、讚許之意,感受中國守軍不畏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讓學生在有感情的品讀中去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並充分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讓這可感的形象,歷歷在目。

整個盧溝橋事變的經過(2-5自然段),採取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先讓學生按時間和事情的發展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抓住關鍵詞語複述,課文的知識要點很容易掌握。

當然,在課堂上,我還是存在許多不足:

(1)對關鍵詞的把握不夠,學生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過分注重裏面的精彩詞語,強調了片面,卻忽視了每個時間段日軍與我軍的交戰過程,即過程性的詞語強調不夠,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也只關注用華麗的詞語,卻忽視文章的整體性。

(2)對學生的評價不夠準確到位。在今天的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是不錯的,對於詞語的理解及表達很好,但我在表揚的時候,沒有反映出個性化來,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作用不大。 (3)讀書進行思想教育也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盧溝橋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

陰謀侵佔我國領土,而蓄意挑戰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信號。但中國人民不是好欺負的,自盧溝橋事變後,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同仇敵愾,英勇抗戰,終於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勝利。它在中國歷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教學中讓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本課的教學中,這方面我雖有提到,卻不夠深入。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6

把《盧溝橋烽火》安排在五下,我想編者的意圖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正處在價值觀初步形成期,此時灌輸一些史實教育,能激發學生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之情,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感,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極大的'幫助。從這一點來説,《盧溝橋烽火》是一篇很好的愛國主義教材。

歷史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都不會忘卻的日子。這夜,一支全副武裝的日本軍隊,氣勢洶洶地尋找藉口,首先向中國軍隊開火。面對敵軍無理的挑釁行為,中國士兵嚴詞拒絕,並立即還擊。但終因敵眾我寡,只得退守宛平縣城。

第二天,同仇敵愾的中國士兵舉、冒、衝、砍,打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而逃,日軍進攻宛平縣城的瘋狂進攻未能得逞。

當天晚上,我軍又悄悄進發,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個個鬼哭狼嚎,抱頭鼠竄。激戰至九日凌晨,英勇頑強的我軍終於奪回了盧溝橋這一戰略重地。

回味文本之中,感覺自己敲下了不少描寫雙方激戰的詞彙。何不從詞入手呢?由詞入手,感受雙方戰爭的激烈以及我軍的頑強;由詞入手,結合時間順序練習複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由詞入手,學習戰鬥場面的描寫。突然想起讀到的網友隨筆“詞語教學也精彩”。對,明天的教學,就從詞入手,化難為易處以詞為橋。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7

《盧溝橋烽火》一文再現了那段令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懷的歷史,敍述了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

本文條理清楚,按照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了“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因此,訓練學生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事變”中的三個場面展開:

第一個場面: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都不會忘卻的日子。這夜,一支全副武裝的日本軍隊,氣勢洶洶地尋找藉口,首先向中國軍隊開火。面對敵軍無理的挑釁行為,中國士兵嚴詞拒絕,並立即還擊。但終因敵眾我寡,只得退守宛平縣城。第二個場面:第二天,同仇敵愾的中國士兵舉、冒、衝、砍,打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而逃,日軍進攻宛平縣城的瘋狂進攻未能得逞。第三個場面:當天晚上,我軍又悄悄進發,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個個鬼哭狼嚎,抱頭鼠竄。激戰至九日凌晨,英勇頑強的.我軍終於回了盧溝橋這一戰略重地。

課文中的戰鬥場面的描寫,關鍵是要抓住雙方人物的神態動作來寫,寫出戰鬥的氛圍來。這裏,作者抓住了敵我雙方在戰鬥中的表現來進行描寫,通過“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舉起”“冒着”“衝出”“砍去”等寫出了中國守軍勢不可擋的氣勢,表現了中國守軍不畏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而“人仰馬翻”“呀呀吼叫着”“瘋狂”“哭爹喊娘”“狼狽而逃”等詞則寫出了日軍的可恥下場。雖然筆墨不多,但形象可感,彷彿一切歷歷在目。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體會。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8

《盧溝橋烽火》反映的是中國現代史上一起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強盜行徑,歌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的頑強精神,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學這課時,為了更好地激發同學們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上課時先給學生們介紹了二戰的時代背景以及日本侵略我國本質和原因,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紛紛對他們的侵略行為表示憤慨,由此奠定了本課的教學基調。在此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感受本文對比鮮明,描寫生動的寫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軍隊的險惡用心及卑鄙的行經,帶有鄙視唾棄的感情色彩;“悄悄地”、“進發”表現了我國守軍的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含有表揚、讚許之意。讓學生在有感情的品讀中去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另外,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我要求學生根據課後作業3的要求自讀課文,圈畫出關鍵詞語,感受敵我雙方的表現。最後,在學生進行了充分閲讀準備之後,指名學生按時間和事情的發展順序,抓住關鍵詞語,把事件經過練習到位。學生對課文的知識要點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學習的主體性也得到充分體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