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文書谷 2.67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少年王勃》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指導學生邊吟誦邊想象邊體會課文所表現的壯美景色,激發學生對美好景觀的嚮往,這是文章難點。

在鑽研教材的時候,我體會到在指導學生讀好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要聯繫課文的第三自然,理解“凝望”説明王勃被江上的'美景深深吸引,“水天相連”體會連綿不斷的啟示,想象水與天的遼闊。

“霞鶩齊飛”要體會出其中祥和、寧靜的氣氛。“緩緩地、輕輕地”體會一種悠閒自在。但這樣的理解與分析不能可以四班。

讓學生在閲讀、賞景、看圖的過程中去感悟、體會,讀好就可以了。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2

《少年王勃》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華橫溢。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讓我們的每一堂課更真實、更紮實、更有效是我們當前語文課所最求的目標,教學設計不應為教而設計,應該為學而設計。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題,教師要圍繞主題教學設計,尋找中心話題,找一個關鍵的問題來牽動全文,讓整個教學順利地展開。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美”

本課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的課文重點要放在理解詩句及詩句在文中的意思的段落上,在開課伊始,我直奔重點,將文中的兩句詩”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作禮物送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字詞教學結束之後,我又拋出問題:“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一句詩,你們能動筆在文中劃出描寫這兩句詩意思的句子嗎?將學生的思維帶回到文中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江上迷人的秋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裏讓教學更為紮實、更為有效,在學習這段時,我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指導,我儘量創設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有助於促進語言的發展,有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於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我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昇華情感,深入體驗,積累內化。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覆朗讀感悟,如:抓住“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在我和學生共同創設的這種情感氛圍中,學生會用心地去讀,自然而然達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實,讀好這段話,也為下文學詩句作好鋪墊。在讀句子的同時,啟發學生想象畫面,並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最後,再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一邊看着圖片,一邊再讀句子,這樣學生們對詩句的理解和體會會更深刻。

二、扣詞扣句,感受王勃的“才”

語文教學要十分重視閲讀與習作的有機結合。在研讀教材和備課時,我發現課文中有這麼兩句:“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讓我來試試吧!”,這兩句也許並不是課文的重點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課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為什麼能夠很快地寫出千古傳誦的文章,是因為,王勃善於觀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觀察,靜靜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這其實是寫出好文章的前提,學生寫作文也應該這樣。所以,在這裏,我決定抓“凝望”這個重點詞,讓學生體會“凝望”的意思,再提問:“王勃只是在欣賞江上的美景嗎?他還可能在想什麼?給學生自由回答完之後老師小節:是啊,想着想着,思路如泉水般汩汩而出,看來,王勃不光有滿腹的經綸,還善於觀察,勤于思考,這也是他寫文章能夠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的原因啊。我覺得,這段文字應該讓學生記在心裏,學會模仿王勃寫作的這一形式,因為習作離不開這樣的觀察與寫前思考。當然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只顧自己講,應該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給學生靜靜思考的環境,因為這非常重要的。

文中也有很多詞語含義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採用手勢、比較等,讓學生體會到“緩緩地”、“輕輕地”體現了野鴨的悠閒自在和雲彩飄蕩的輕柔。另外,像“拍案叫絕”這個詞,我採用動作表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學生興趣盎然。

但是,因為對整堂課的時間及節奏把握出現問題,導致整堂課不但出現了前鬆後緊的現象。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3

《少年王勃》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主要寫少年王勃受邀參加滕王閣宴會,他即興寫出千古傳頌的名文——《滕王閣序》。 教學時,我抓了課文中隱藏的兩處空白,在對比中突出王勃的勇氣和出眾的才華。

面對都督寫一篇慶賀文章的要求,在場的大多數才子表現是這樣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此時,我鼓勵學生展開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在場的人在當地頗有學問。此時他們心裏怎麼想?學生經過一番思考,紛紛發言。“這麼短的時間要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真是太難了!”“萬一寫不好,大家都會看不起我,我以前的名聲就毀了。”??此時,再看少年王勃——“他邊看邊想,邊想邊看,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讓我來試試吧!”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王勃的勇氣和自信。此時,我稍加點撥:“他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藝高人膽大啊!

當學到“都督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這裏時,我隨機補充了我在網上查找的資料: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説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説: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奇才!真是奇才!”此時,學生從都督的態度前後變化之大,看到了王勃的才華橫溢,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認識。

看來,挖掘文章空白,課內外相聯繫,能使語文學習變得有滋有味。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4

師: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

生:我最欣賞“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師:老師也最欣賞這一句,請大家把這詩句多讀幾遍,看看有問題要問嗎?

生:我想知道王勃為什麼要寫這句話?

生:我想知道王勃為什麼能寫出這麼美的詩句。

生:我想讀懂這句詩的意思。

師:我很高興!你們已經學會讀書了。古人云:“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

生:我讀懂了這句詩的意思了,我覺得“遠處,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這一句描寫的就是詩句的情景。

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真不簡單!多麼迷人的江上秋景,讓我們和王勃一起來欣賞,誰能把這迷人的秋景讀出來嗎?

(一生讀得深情而又歡快)你為什麼要這樣讀?(這景色太美麗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歡,被深深地陶醉了!)

(一生讀得舒緩而又寧靜)你讀的感覺好像不太一樣,能説説嗎?(我覺得這景色非常安靜,我讀着讀着,眼前彷彿出現了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驚動那飛翔的野鴨!)你已經完全進入這種境界了,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啊!

師:(全班配樂朗讀)此時此刻,欣賞着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生:我真想把這迷人的秋景畫下來!(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畫家了!)

生:我想用攝像機把它拍下來!(把這動人的鏡頭永遠地珍藏起來,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兩句?)天連着水,水連着天,天邊的雲霞多麼美麗……(你很有音樂天賦,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生:老師,我能自己編一首小詩嗎?(當然可以!)一道夕陽鋪水中,水天一色兩悠悠。孤鴨遠飛餘輝盡,惟有江水天際流。(掌聲)

師:你最崇拜的詩人是誰?(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歡喜得不得了)

……

反思:

發展性評價就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評價。在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非常驚喜地看到,教師過去那種冷麪孔少了,那種簡單、粗暴、挖苦的評價語言少了;更多的是給予學生人文關懷,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悦納自己、擁有自信、挖掘潛能,最大可能性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我們也經常看到案例1中的現象,教師試圖用鼓勵性的語言和激勵性的獎品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發展。但從實踐來看,效果並不理想,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激勵性的獎品過多,鼓勵性語言過於單調。這樣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個誤區,這種發展性評價變成了一種物質誘惑,學生注重的只是教師的獎品,而不是關注學習的內容。表面上雖熱熱鬧鬧,但只是一種“泡沫”而已。獎品過多過濫,學生也變得無所謂、不稀罕。從案例1中,我們發現教師的評價語言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沒有別的語言了。為了讓課堂氣氛活躍,再加上小朋友整齊劃一的動作、口號,顯得機械單調,小朋友對同伴的鼓勵已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應付一下,甚至是極不情願的。那麼,學生到底好在哪兒,棒在何處,誰也弄不明白,只能是“霧裏看花”了。發展性評價更加註重喚醒學生的生命態度,激發對知識的渴求,釋放學生內在的潛能。事實上,教師那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個慈愛的眼神、一個温柔的撫摸,教師那發自內心的欣賞,那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言,甚至獎勵學生一項學習任務都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二是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沒有起到提升的作用。教師的評價只是簡單的.肯定與否定,僅限於知識層面上的對與錯。如案例1中,“你説得很正確!”、“説得還不錯!”、“非常有道理!”、“這是你的發現!”等等,教師極少對學生的回答説“不”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沒錯,但學生的這種“體驗”真的都是完美的嗎?否定學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嗎?筆者認為,教師對學生錯誤的或者不完全正確的回答的糾正恰恰是非常“尊重”的表現。教師可以讓其他同學討論,反覆修改,這樣可以使學生不斷地深入思考,“體驗”才會更深刻,才會更“獨特”,這是不是比那些簡單地處理學生的回答更“尊重”學生呢?作為語文教師,在貫徹新課程理念時,如果只是從概念上理解、從形式上改變那是非常膚淺的,我們應着眼於語文教學的本質,從文本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出發,只有這樣,新課程理念才有可能真正落實,才能達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目的。

三是對學生的評價沒有關注到學生髮展的全面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都是發展性評價的內容,並且受到同等的重視。傳統的教學,只關注知識與能力的評價,所有的評價方法、內容都是為了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而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如何去學習、如何去讀書、如何去解決問題並不關注,因為他們要的只是“葫蘆”。案例1中,如果我們把“説得還不錯!”變成“你解釋得非常精彩,比老師説得更有道理!”對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給予發自內心的讚賞,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如果我們把“哪位同學比他讀得更好?”變成“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讀一遍會更棒!”這種評價無疑更能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鼓起自我挑戰的勇氣。我們從案例2中可以看到,教師更關注到過程與方法方面的評價,“我很高興!你們已經學會讀書了。” 讓學生懂得讀書的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真不簡單!”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你已經完全進入這種境界了,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啊!”對學生全身心地溶入課堂、溶入文本的學習態度給予充分的讚揚。“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畫家了!”“你很有音樂天賦,唱得也很有味道!”……這種評價方法的多元化,促進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優秀者。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5

一、尋找中心話題,讓教學設計綻放美麗的花

教學的設計一直是我們教師努力追尋出新而又時刻離不開的話題,教學設計不應為教而設計,應該為學而設計。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但作為教師怎樣的設計才能達到促進學生簡簡單單學習、紮紮實實發展的目的?我以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題,教師要圍繞主題設計教學,尋找中心話題,有時一個關鍵的問題可以牽動全文,讓整個教學順利地展開,老師要做的只是適時地“煽風點火”。 本課教學,“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是教學的重點,但我以為,緊緊抓住這個問題,顯然不夠,學生很簡單就能體會到王勃的很有才華,似乎沒有懸念,沒有懸念的前提下為找尋答案而去答案,似乎沒有什麼深度探究的價值,那所謂的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中去探究、發現、思考也就是水中望月。

閲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教學生學會讀書。本課教學,我首先播放情景flash短片,讓學生進入情境,進入故事,再引導出課題,並從課題出發,引導出“少年王勃是個怎樣的人?”這一個開放式話題,雖然,這個問題,也許沒有“你從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個很有才華的人?”風平浪靜有保障,但我以為:“少年王勃是個什麼樣的人?”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研讀文章,真正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運用自己的力量從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夠讓不同起點的學生能有自己的收穫,擁有一片自己發展的空間,並且孩子們抓住後“少年王勃是個怎樣的人?”這一話題後一定會學得簡單,學得深刻。

從課堂反饋來看,學生首先發現的'不約而同都是王勃會觀察、會

思考,而不是首先便提到“很有才華”,學生也都讀出了:勇敢、孝順、謙虛??等,學生在自己的理解與獲得中更學會了讀書。

二、在閲讀教學中,正確處理“讀”與“講”的關係 我們主張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再“開講”,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引導和幫助學生實實在在地讀好課文,一定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要指導全班學生都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讀出感情,讓學生在自己讀懂課文的過程中,去理解內容,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發展語言,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水平。教師的講解一定要精當,通過老師的“講”,幫助學生克服閲讀障礙,幫助學生領會課文中敍事狀物、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課第3、4自然段,描寫的秋景“遠處,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這些文字應該是本課的重點段落,很多教師會忽略第1、2自然段,而在這裏也許花上很多的時間,我以為,本節理解也許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沒有過多地去解釋、理解,而是通詩句與敍述文字的結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領會詩句、領會美麗的秋景。這一段有也很多詞語含義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採用手勢、比較等,讓學生體會到“緩緩地”、“輕輕地”體現了野鴨的悠閒自在和雲彩飄蕩的輕柔。另外,像“筆走如飛”、“拍案叫絕”、“胸有成竹”等詞語,我又採用動作表演等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學生興趣盎然。

三、感悟寫作過程,把學生帶入習作殿堂

語文教學要十分重視閲讀與習作的有機結合。在研讀教材和備課時,我發現課文中有這麼兩句:“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讓

我來試試吧!”,這兩句也許並不是課文的重點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課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為什麼能夠很快地寫出千古傳誦的文章,是因為,王勃善於觀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觀察,靜靜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這其實是寫出好文章的前提,學生寫作文也應該這樣。所以,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把這兩句用心讀一讀,邊讀邊體會一下寫好一篇文章的過程,我覺得,這段文字應該讓學生記在心裏,模仿王勃寫作的這一形式,因為習作離不開這樣的觀察與寫前思考。當然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只顧自己講,應該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給學生靜靜思考的環境,因為這非常重要的。

四、相機拓展,促進課內外的有效延伸

本篇課文,簡短的敍述了王勃路過滕王閣赴宴而寫下千古傳誦的《滕王閣序》的經過,其實,背後的花絮很多,滕王閣的介紹、王勃的傳奇與佳作、《滕王閣序》全文??資源極其豐富。

本課教學中,我隨着課文精讀相機介紹王勃、滕王閣有關知識,在教學結束時,播放孫道臨誦讀的《滕王閣序》,還預設了:古今中外,像王勃這樣的少年奇才,歷史上還有很多,你知道那些?滕王閣、王勃、《滕王閣序》等拓展內容,激發學生課外探究的熱情,為學生在今後學習《滕王閣序》做好鋪墊。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6

三年學生開始進行習作訓練,一個學期下來,好多老師感覺到學生習作還是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其實從三年級上的課文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指導學生習作的方法,而這篇課文同樣是一篇指導學生習作的好文章。

在習作教學思考上,我個人一直認為“靈感”是訓練學生學會習作的關鍵,寫作教學不能忘記怪學生進行靈感訓練,當然這一訓練是有難度的,而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訓練學生靈感的方法。學生接受每一次訓練,其實都動腦子想了,他們怎麼想,想什麼,什麼樣的想可以給予學生寫作的衝動,這一些我們通過讀這篇文章,應該引導學生明白。好的.文章是怎麼產生的?我個人認為,與這種思考是極其相關的。現在好多學生在寫作時,缺少着這種心想的過程,不能夠在自己的想中尋找到讓自己快樂的語言,所以害怕習作的心理也就有了。

讀《少年王勃》這一課,我們要引導學生反覆讀想“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遠處,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我覺得這段文字應該讓學生記在心裏,會模仿這一形式,因為習作離不開這樣的寫前思考,這其實就是靈感的訓練過程。學完這篇文章,學生可以沿着這個起點走,每次習作,給學生這個時間。當然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只顧自己講,應該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給學生靜靜思考的環境,因為這非常重要的。而事實上,在習作指導中,我們老師説的太多了,自認為自己講的非常好,其實課堂上還有好多學生根本聽不進去,所以老師傳遞的信號無法打通學生的大腦神經,所以最後還是好多學生不喜歡寫。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動作,何不為孩子也創造這樣的環境呢?

習作,離不開孩子大腦的快速思考。但有的學生是拒絕思考的,像“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其實就是一種大腦拒絕思考的反映。我們在每一次習作中,其實也有許多學生是這樣的,他們的大腦也是拒絕思考,雖然最後也完成,多是應付之文。所以,在引導學生學習習作中,我們應該讓他們主動打開自己的大腦,不要讓自己的大腦封閉。

當然這也課還有着另一層作用,那就是引領學生學習《滕王閣序》(這是國中的教材),也就是説,這一課的學習,其實為孩子的未來做好一種鋪墊,為以後建立一個情境,為以後建立一個知識結構。

這一課值得學生思考的地方不只是這些,比如少年王勃為什麼這位年輕就有着這樣的才氣?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主題。閻都督是怎麼知道少年王勃的?……這些問題都可以作為研究的點,不要以為孩子小,其實他們也能研究。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7

在簡單導入後,讓學生説説“王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孩子們很快用“很有才氣”來概括。在讓學生板書後,很自然地引入到對文本的研讀。

進入研讀階段,孩子的表現漸入佳境。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還是很深刻的,他們的發言每每出乎我的意料。

“從‘聽説’這個詞,我可以體會到兩個意思:1、王勃確實很有才華,要不他的名氣是不會傳到閻都督的耳裏的;2、從這個詞也能看出,閻都督可能覺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吧,他沒有親自領略王勃的才華,所以想借此機會來領略一下吧!”

“我看閻都督有點半信半疑,畢竟僅僅是聽説而已。”

“半信半疑?那是‘信’多一點,還是‘疑’多一點?”我追問到。

“應該是‘信’多一點,否則他就不會‘邀請他也來參加’了!”一個孩子接着話茬説。

“我覺得他或許還有想讓他女婿在王勃面前露一下臉的意思。”

毫不起眼的“聽説”兩個字,居然被孩子們咀嚼出這麼多的內容來,是我課前根本沒想到的。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寫諸位客人的表現,課前我是很擔心孩子不能理解作者曲筆的妙處的。但課堂上孩子們的精彩依舊讓我“吃驚”。

“這樣寫的目的其實還是是在寫王勃。”

“哦,能具體説説嗎?”

“寫諸位客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束手無策的樣子,這樣可以從反面襯托出王勃的‘才氣過人’啊!”

“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方面是因為確實擔心自己不能寫好,時間短,寫不好就丟自己的面子的;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閻都督是早有安排的,讓自己的女婿來寫。他們沒必要讓閻都督為難。”

看得出,孩子們的課前是做了充分的預習的,我不禁一次次地為孩子們豎起了大拇指。

課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是課前最擔心的,在新城的試上感覺處理得有點草率。雖然,課前做了無數次的思考,但總感覺沒什麼新的想法,總覺得這裏的關鍵是如何把孩子帶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於是,今天的教學我做了如下的處理:

在出示第三段文字後,我讓孩子們輕聲讀讀課文,想一想:隨着你的朗讀,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或者説,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們頓時明白過來,輕輕吟誦。不一會兒,孩子們紛紛舉起手來。

“我看到了藍天,看到了江水。”

“哦,是藍天嗎?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啊!”

“不對,是晚霞映紅了半邊天。”孩子幡然醒悟。

“我看到了紅紅的晚霞映照在江面上,好象給江面上鋪上了一條金光大道。在這金色的世界裏,有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暉在展翅翱翔。”

“哦,一隻野鴨。”我故意強調了“一隻”這兩個字。

“是的,課文裏説的,是‘孤騖’。”

“聽大家説得這麼好,老師也想來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了。”

掌聲中,我操起了那“不太普通”的普通話讀起了課文,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或許,他們沒想到老師真的會來範讀。

見孩子們還沉浸在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我出示了“落霞孤騖秋水長天”圖,説:“文字的描述這麼優美,但王勃就用了一句就把這場面寫了下來。”學生很自然地齊讀起——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下課的鈴聲終於響起,孩子們意猶未盡,教室裏一下子又恢復了熱鬧。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8

語文教學要十分重視閲讀與習作的有機結合。在研讀教材和備課時,我發現課文中有這麼兩句:“這時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讓我來試試吧!”,這兩句也許並不是課文的重點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課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為什麼能夠很快地寫出千古傳誦的文章,是因為,王勃善於觀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觀察,靜靜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這其實是寫出好文章的前提,學生寫作文也應該這樣。所以,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把這兩句用心讀一讀,邊讀邊體會一下寫好一篇文章的過程,我覺得,這段文字應該讓學生記在心裏,模仿王勃寫作的這一形式,因為習作離不開這樣的觀察與寫前思考。當然這也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只顧自己講,應該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給學生靜靜思考的環境,因為這非常重要的。

看了《少年王勃》一課一貼後,感受頗多,也來了個“東施效顰”。 這節課圍繞“王勃是個怎樣的人”展開教學,牽一髮動全身,抓住了“才氣”二字統領全文,以點帶面,逐步滲透,條理清晰,也便於課堂的`調控。文中的“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以及第二自然段中“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等,都體現了王勃才華橫溢,才智過人。課堂中,學生通過讀、演、思等環節的學習,對王勃有了較深刻的瞭解。

對於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則結合第三自然段進行教學,藉助圖片:藍天、碧水、落日、野鴨,圖片可謂與詩句相得益彰,讓學生在朗讀、賞景中感悟,體會秋的寧靜,秋的'壯美。一節課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爽!

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題,《少年王勃》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文中有很多詞語含義深刻,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採用比較句子,讓學生體會到“ 緩緩地”、“輕輕地”體現了野鴨的悠閒自在和雲彩飄蕩的輕柔;又採用動作表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詞語的意思,使學生興趣盎然;對於“胸有成竹”,則引進了它的典故,收效甚好。對於王勃寫的這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我認為除了結合畫面,結合前文的景物描寫外,還是應該去細細品一品的,在感悟中體會詩句的精妙,從內心底裏欽佩王勃,與文本產生共鳴。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9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兩點:

一、問題引入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問題“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入,大部分學生從字裏行間讀懂了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我順水推舟,讓學生們讀讀、畫畫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氣?學生們在快速默讀和圈圈畫畫中找到了各自的答案:有的説他被一位姓閻的都督邀請參加滕王閣的'宴會,説明他很有才氣;有的説姓閻的都督提出要做一篇時,別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都不敢答應,而王勃卻説要試試,説明他有才氣;有的説他站在窗前在觀察江上迷人風景,在醖釀,也説明他有才氣;還有的説,從姓閻的都督拍案叫絕誇他是奇才,更證明了他的才氣……學生們找的很準,我將他們的回答都一一作了板書,使得答案更清晰。

這個問題解決得很順利,與充分預習和小組交流密不可分。

二、情景與詩句輔助教學

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出示了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麼?我出示了第三自然段的兩句話,然後和學生一起,一邊朗讀一邊濃縮句子,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逐步板書下來。然後再根據詩句擴充意思,這樣反覆兩次,學生對詩句意思就熟練地背誦下來了。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的特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情景教學貫穿與始終。

首先,在學生理請一。二自然段的文脈後,我設計了讓學生表演邀請的場面,並進行評議,不僅使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創編語言的能力,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對語言文字有活生生的感受。此時再指導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生通過朗讀。表演。評議,初步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氣,體會到了當場寫作的難度,為激起學生對王勃的敬佩之情作了鋪墊。

接下來我出示插圖中顯示的畫面,王勃站在藤王閣上,仔細觀察着什麼美景呢?創設情景,使學生在賞景中體會秋之寧靜。秋之壯美。秋之深遠,然後讓學生把眼前之景用語言表達出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賞景與説話,學生便如身臨其境,心有感悟。這時再讓學生用心的讀,讀得美如其景。同時,生生之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悦,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諧愉快,用自己的朗讀盡情地抒發着字裏行間藴涵的情感。

同時在教學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我把古文與今文對應結合,突破了理解古詩的難點,同時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第三段結尾的省略號這個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從課本走向課外,豐富想象能力。同時在輕讀〈〈藤王閣序〉〉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起學生對王勃的.敬佩之情。讀後再説説為什麼這麼讀,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理解。感受。表達的能力。隨後的相互評價更激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評價過程中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特別是對胸有成竹。筆走如飛這三個成語的理解產生了質的飛躍,使他們深深感到課文用詞的準確。精妙,並從中再次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華橫溢。文思敏捷。才智過人。接下來再請學生們思考從王勃身上你學到了什麼?通過這一環節,引領學生感悟人物思想內涵,既滲透了思想教育,又暗示了寫作方法,將情感態度目標與知識能力目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體現了文道統一的思想。

最後總結課文,遷徙運用,根據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用自己的話,描繪自己想象到的景色,寫一段百字以上的景物描寫片段。通過這一總結延伸,把學生領到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發展個性的廣闊天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樹立大教育的觀點,走出課堂,以課內促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1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探望父親的途中參加閻都督的宴會,並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故事,顯示了王勃文思泉湧、才華橫溢的少年詩人的風采。

在教學時,我圍繞問題“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抓住“很有才氣”“奇才”字眼展開教學。讓學生們讀讀、畫畫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個奇才?學生們在快速默讀和圈圈畫畫中尋找答案,並將學生找到的'答案以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歸納。

正面描寫:“王勃邊看邊想,突然迴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説:‘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抓住詞語“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等詞的理解體會王勃的才氣。

側面描寫:

1、“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滕王閣舉行宴會,聽説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連都督都邀請這個孩子來參加,説明他很有才氣。

2、“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敢答應。”從客人都不敢,可見寫文章的難度很大,而王勃能一氣呵成寫出千古名文,更突出了王勃的才氣,這就是用客人的表現反襯王勃的才氣。

3、當那位都督聽人講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從都督的忍不住拍案叫絕的誇他是“奇才”更是能看出王勃的才氣。我再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體會詩句的凝練、精彩,感受王勃的才氣。

4、最後從作者對《滕王閣序》的高度評價“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氣。

最後,我們通過朗讀全文,整體感知王勃的才氣,完成“()的王勃”的評價,除了課文中提到的“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等詞,適時補充了“才華橫溢、才智過人、文思敏捷、出類拔萃、後生可畏、筆下生花”等詞語,增加了學生的詞彙積累。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2

《少年王勃》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華橫溢。

在開課伊始,我直奔重點,將文中的兩句詩”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提出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字詞教學結束之後,我又拋出問題:“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一句詩,你們能動筆在文中劃出描寫這兩句詩意思的句子嗎?將學生的思維帶回到文中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本課第3、4自然段,描寫了迷人的秋景,是本課的重點段落,我沒有過多地去解釋,而是通過詩文對照、通過看圖、想像等方法,引領學生在兩個不同的文本世界裏自由穿行,讓他們形成自己獨特的閲讀感受。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覆朗讀感悟,體會美在哪裏。如:抓住“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不過我想如果有一些秋天的圖片能讓學生更加深理解。在讀句子的同時,啟發學生想象畫面,並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詩句、體驗美麗的秋景。最後,再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一邊看着圖片,一邊再讀句子,這樣學生們對詩句的理解和體會會更深刻。

文中也有很多詞語含義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採用手勢、比較等,讓學生體會到“緩緩地”、“輕輕地”體現了野鴨的悠閒自在和雲彩飄蕩的輕柔。另外,像“拍案叫絕”這個詞,我採用動作表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學生興趣盎然。

《少年王勃》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華橫溢。

為了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依始複習檢查詞語後,我直奔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江上迷人的秋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裏讓教學更為紮實、更為有效,在學習這段時,我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指導,我儘量創設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我們都知道,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有助於促進語言的發展,有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於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我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昇華情感,深入體驗,積累內化。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覆朗讀感悟,如:抓住“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其實,讀好這段話,也為下文學詩句作好鋪墊。

在熟讀成誦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適時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麼?由於對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詩句,讀出古詩的韻味。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詞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這些詞我是抓住了,但引導時還放得不夠開,老師講得太多。之後與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現進行對比,從側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

本節課,我既注重了圖文結合,朗讀感悟江景之美,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詩句,扣詞扣句,體會王勃的“奇”。課中,也反映出我許多的不足,尤其是對學生的點評還不夠及時、到位。缺乏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朗讀。這就需要我平時多加學習、積累,當好平等中的首席。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的特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情景教學貫穿與始終。

首先,在學生理請一.二自然段的文脈後,我設計了讓學生表演邀請的場面,並進行評議,不僅使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創編語言的能力,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對語言文字有活生生的感受。此時再指導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生通過朗讀.表演.評議,初步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氣,體會到了當場寫作的難度,為激起學生對王勃的敬佩之情作了鋪墊。

接下來我出示插圖中顯示的畫面,王勃站在藤王閣上,仔細觀察着什麼美景呢?創設情景,使學生在賞景中體會秋之寧靜.秋之壯美.秋之深遠,然後讓學生把眼前之景用語言表達出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賞景與説話,學生便如身臨其境,心有感悟。這時再讓學生用心的讀,讀得美如其景。同時,生生之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悦,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諧愉快,用自己的朗讀盡情地抒發着字裏行間藴涵的情感。

同時在教學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我把古文與今文對應結合,突破了理解古詩的難點,同時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第三段結尾的省略號這個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從課本走向課外,豐富想象能力。同時在輕讀〈〈藤王閣序〉〉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起學生對王勃的敬佩之情。讀後再説説為什麼這麼讀,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理解.感受.表達的能力。隨後的相互評價更激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評價過程中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特別是對“胸有成竹”.“筆走如飛”這三個成語的理解產生了質的飛躍,使他們深深感到課文用詞的準確.精妙,並從中再次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華橫溢.文思敏捷.才智過人。接下來再請學生們思考從王勃身上你學到了什麼?通過這一環節,引領學生感悟人物思想內涵,既滲透了思想教育,又暗示了寫作方法,將情感態度目標與知識能力目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體現了文道統一的思想。

最後總結課文,遷徙運用,根據“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用自己的話,描繪自己想象到的景色,寫一段百字以上的景物描寫片段。通過這一總結延伸,把學生領到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發展個性的廣闊天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樹立大教育的觀點,走出課堂,以課內促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4

執教本課,開課時由南方三大名樓入手,讓學生説説“南方三大名樓是哪幾座樓?”然後用學生熟悉的黃鶴樓作為引,引出崔浩的《黃鶴樓》,然後引導學生了解每座名樓都有和它同樣輝煌的文章。有學生主動背誦了《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從而引到了《藤王閣記》。質疑:《藤王閣記》中的名句會是什麼呢?學生初讀,劃出名句,加強朗讀,然後指導學生斷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學生在文中找到第三段,品讀體會,教師指導學生看書上插圖,體會景色的`美,以及名句的意境。

在教師的配古箏樂朗讀中,學生細細品味課文意境,在此基礎上學生再讀課文(配古箏樂),

輪讀檢查課文後,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的王勃。學生有的填才智過人的,有填文思如泉的,有填胸有成竹的,有填奇才的,有填筆走如飛的......然後請學生再讀課文,講你認為他是這樣的人的原由找到,並大聲讀讀,讀出王勃的形象。

學生主要集中在課文的的四段。指導學生讀好第四段。教師此時引導學生請二生分別讀二、四段,説説有什麼發現?由此可以説明什麼?學生體會到他人的不願和王勃的才華成了對比。

師生共同總結課文的結構,在故事中告訴讀者《藤王閣記》中的名句以及意思,並表現了詩人的才華。

指導學生可以按照這中方式自己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13古詩兩首的故事編寫。

《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5

作為一名教師將每一堂上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更是我們永恆的追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好課”的認識也不盡相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葉瀾女士認為,下列五種課都屬於好課: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瞭解了葉教授所提的“好課”標準後,回過頭來再看自己的《少年王勃》這一堂課的整個過程,儘管自己課前精心設計教案,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着許多有待改善之處,離“好課”二字相去甚遠,需要不斷反思,不斷改善,從而達到不斷進步的目的。

一、關於“紮實”與“充實”的思考

一堂好課首先應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對學生來説,至少要學到東西,再進一步可鍛鍊能力,進而發展到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有意義的課,也就是一堂紮實的課,而不是圖熱鬧的課。同時一堂好課也應該是一堂有效率的課。一是對面上來説,對全班多少學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課。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是有內容的課。

從這兩點上來説,我覺得本次自己執教的《少年王勃》一課都還存在着有待改進的地方。造成這結果的主要原因在於“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模式還在探索與試驗階段。的確將這一嶄新的學習模式引入平常的教學中,不但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的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一系列多種能力。但是由於在嘗試的初期,不管是形式上,還是流程上,甚至是合作分工上我和學生都不是很熟悉,都在探索階段。

在課堂上我提了這樣一個任務““其實全文處處都能體現出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哪些詞、句、段中體會到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大家可以畫句子、圈詞語並在旁邊寫下感受”。我話音剛落,孩子們就開始了熱烈的討論交流,但透過這熱鬧現象的背後,走進每一個學習小組,仔細聆聽每一個孩子的發言,我就發現這份熱鬧是由一部分優等生所撐起的,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説更多的只是一個聆聽者或者是個重複者。(學習小組 內發言不允許重複,對於實在無話可説者允許將他人的話重複一遍)尤其是交流的形式,在課堂的呈現來説應該是不成功的。按照平時的`要求,發言時我對1號到4號根據其能力高低都由不同的安排,但是在本堂課上,叫了那麼多組的發言只有3個組是按照我的要求逐個發言的,其實各組的發言全由能力較強的3號組長來發言的。

從這個課堂過程來看,還在摸索階段的小組合作模式都沒有很好地達到“紮實”和“充實”的要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積極參與,自然談不上得到鍛鍊與發展,對他們來説就談不上“紮實”二字。在交流的時候,有較多小組都由組長代勞,就可以看出從效率的面上來説是遠不夠的。因此“充實”二字做得也不到位,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並不是本學期開始嘗試的嶄新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對“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實踐不夠成熟。在實踐初期的具體操作這一環節的方法、步驟以及對學生的訓練都存在一定問題所帶來的後果。因此如何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嶄新的模式是我必須認真學習、思考、實踐、改進的課題,而且迫在眉睫。

二、對於“豐實”與“平時”的實踐

葉教授所説的“豐實”二字,我是這麼認為的,一堂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即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內容豐富,多方活躍,給人以啟發。這樣的課就是“豐實”的課。“平時”二字我認為則是指常態下的課。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做到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課堂的價值在於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

基於以上的看法,我個人覺得在“豐實”與“平時”這兩點上,自己所執教的《少年王勃》這一堂課還是做得不錯的。

首先儘管這是一堂青年教師的評優課,又是在自己學校上自己班,而且內容是自己定的。但我並沒有事先給學生做任何安排或是有關內容的滲透,而是將比賽、評委、聽課老師通通“不放在眼裏”,因為我的眼裏“只有學生”。依然按照平時的上課模式來給學生上課,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提問……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在學生的交流中生成了很多東西,較好的做到了“平時”二字。

其次“豐實”二字的體現可以從課堂上當我提出“古今中外,像王勃這樣的少年奇才,歷史上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我先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然後再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在班級內進行交流。這樣不但交流的面增加了,而且在這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也擴大了,生成的東西也就多了。還有在引導學生體會完王勃的才氣後,我讓學生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他為什麼會這麼有才華呢?”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後得出結論,那是因為王勃愛觀察、愛思考、愛寫作。這一環節不但概括了課文,而且也生成了對學生習作的指導。

三、基於“真實”二字的遐想

不管是誰上的課,任你如何精心設計它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將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課。正是因為自己執教的《少年王勃》一課是不粉飾的、有缺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所以它是一堂“真實”的課。也正是因為這份真實給了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從而達到不斷進步的目的,

《少年王勃》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但是對於“好課”的追求永無止境,永遠不會結束,我會繼續走在教學的這條探索路上,不斷以葉瀾教授的好課“五實”標準作為參照,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