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6篇

來源:文書谷 1.69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悦、新的收穫,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舞蹈教學工作計劃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舞蹈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6篇

舞蹈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任務:

1、增強對舞蹈的興趣,提高學員對音樂的節奏。 通過舞蹈表演培訓使學員認識、瞭解舞蹈

2、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覺。

3、發展學員的柔韌性和協調性,樹立學員大膽表現的個性。

4、增進學員的靈活的形體,培養學員羣體的合作精神。

5、培養學員舞台表現能力,增進他們的表現欲。

6、 使學員們對舞蹈表演產生濃厚的興趣,善於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3、 通過舞蹈特長培訓使孩子們的形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學員們在舞蹈訓練中感受舞蹈的樂趣,提高學員們的審美能力。

4、 瞭解我國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國個別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們的特長得到充分展示。通過各種民族音樂學習表演各種民族舞蹈。

二、基訓:

1、練習:壓腿(前、旁、後),踢腿(前、旁、後),控腿,腰的訓練

2、中間動作:大踢腿(前旁後)、大跳,倒踢紫金冠,轉的技巧,舞姿訓練。

3、舞蹈技巧訓練:身、跳、翻、轉等訓練。

三、民族民間舞、成品舞蹈

1、學習廣場舞、漢族舞、等。

教學內容

第一階段:基本內容

1、 認識舞蹈

2、 舞蹈的基本功訓練

第二階段: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

民族舞部分:漢民間舞蹈

第三階段:完整舞蹈小組合的學習

1、 民族舞蹈

2、 形體舞蹈

第四階段:展示

四、教學計劃

九月份:基本內容:

認識舞蹈、瞭解舞蹈、站立的姿勢、優美的體態

正、旁、後壓腿、行進中的正、旁踢腿

把杆上的後踢腿、地面上的踢腿組合

把杆上的開肩練習、下叉(豎叉、橫叉)

跪立的空腰、跪立的下小腰

平躺的`反手撐腰、直立的涮腰練習

十月份: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和組合

漢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一年級國小員學習舞蹈(歡聚一堂)

十一月份:完整舞蹈的學習(小蘋果)(火火中國風 )

分解舞蹈動作的學習

編排舞蹈動作的順序進行訓練

完整舞蹈的訓練, 配樂舞蹈訓練

體能的練習、舞蹈的鞏固

十二月份----一月份:舞蹈的展示

鞏固舞蹈,進行展示。

舞蹈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舞蹈興趣班是由一年級x人、二年級x人、三年級x人組成。年齡差距較大而且二、三都年級已經有了一年以上的舞蹈基礎,對音樂的感受力、協調能力的發展已比較完善。而一年級只是剛剛起步,有些學生則對舞蹈一無所知。這樣的混合班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由於一年級人數較少,因此我們準備把本次舞蹈興趣班的教學重點放在對二三年級的訓練上。部分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協調能力和對音樂的感受力都是剛剛開始發展,雖然有較強的積極性,但是手腳並不聽使喚,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練習。但是一年級的.教學也不容忽視,在教學中我們開展分層次和以大帶小等等多種的教學活動形式,使每名兒童在舞蹈興趣班的學習中都能得到發展。

二、工作目標:

1、通過教師指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舞蹈潛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

2、訓練學生協調,速度,肌力,耐力,瞬發力,柔軟性等基本能力.

3、進行形體訓練並學會簡單的舞蹈基本動作,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節奏感。

4、在訓練過程中鍛鍊學生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

5、培養幼兒具備透過舞蹈, 提高學生對舞蹈藝術的審美能力、表達思想、情意的創作能力。

三、注意事項

(一)舞蹈專業訓練中,不宜過早安排力量性練習。在力量練習時,負重、練習次數過多、時間過長,會影響下肢的正常發育,引起腰的變形,足弓下降,影響身高增長。所以應以自身重量的練習為主,採取交替進行的方法。

(二)當兒童少年的肌肉主要向縱向發展時,宜採取伸長肢體的練習,如彈跳和支撐自己體重的的力量練習。把力量練習安排在青春發育期後期較為合適。

四、具體工作安排

第一週:熟悉學生 ,方位練習。

第二週:複習:方位練習 ,肩部練習,小碎步舞蹈基礎班教學計劃(一)。

第三週:肩部練習,小碎步舞蹈基礎班教學計劃(二)。

第四周:複習:肩部練習,小碎步, 芭蕾手位(二)。

第五週:複習:芭蕾手位 ,學習:走步和敬禮。

第六週:舞蹈《茉莉花開》。

第七週:複習:手位,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八週:複習:手位,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九周:形體練習,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週: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一週: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二週: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三週:學習:舞蹈《茉莉花開》 第十四周:民族舞蹈

舞蹈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 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校學生的生理特性並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把知識性、訓練性、娛樂性及表演的適用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訓練上強調了學生訓練舞蹈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多樣性,使之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動作。主要練習校園集體舞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達到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集體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羣體舞蹈,它是通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通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

三、學期教學目標:

1、 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 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遊戲。

3、 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 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 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 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校園集體舞》的風格特點;

2.通過集體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集體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1.校園集體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通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為在以後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遊戲舞蹈,在遊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六、一學期一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周安排)

周次

內容

要求

第一週

一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週

一年級:第一個動作;

掌握吸跳步的要領,動作規範

第三週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

第五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週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拍子,步伐統一;

第十三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一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

一年級:複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一學期二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

周安排)

周次

內容

要求

第一週

二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

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週

二年級:準備動作,講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瞭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第三週

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二年級:第一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內容。 注意雙跳步和分腿的的重心;

第五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一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週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並學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

二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

步伐大小和重心的轉移;

第十三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二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

二年級:複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舞蹈教學工作計劃 篇4

舞蹈是人體的藝術,他要求舞者良好的體型和必要的舞蹈條件。幼兒舞蹈以其流暢優美的音樂和形象生動的體態動作,反映幼兒的童趣、童心,是幼兒喜聞樂見愛學的一種藝術活動。它對於豐富幼兒審美經驗,培養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與能力;開發藝術潛能;發展幼兒理解、聯想、想像、創新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幼兒動作與身體機能的發展,提高幼兒動作協調性、靈活性等有重要意義。

部分幼兒站姿仍存自然形態的習慣,因此首先要克服幼兒的自然形態的習慣,訓練出一個良好的體態,初步掌握肌肉的緊張和鬆弛,鍛鍊後背和腿的能力;其次解決腰腿的軟度和控制能力;然後,在訓練的整個過程中教會幼兒聽音樂,養成跟着音樂來做動作的習慣。

幼兒的生理特點是:人小,穩定性差,但軟度和開度較好,而軟度和開度又是一切舞蹈動作的根本點,所以,藉助平整的地板來幫助幼兒進行軟、開度的訓練,由於幼兒是躺或坐在地上進行訓練的負擔較小,容易掌握動作達到理想的訓練目的,因此在舞蹈時,動作儘量簡單。

上肢在搖動同時,下肢動作不要太大。如:小丁字步、連續跳等。動作簡單,孩子易學會,這對初學舞蹈的幼兒來説,他們不會產生厭倦恐懼的心理。另外,動作要一定的情趣,如果一味地強調某種正規的動作,這會影響他們學的興趣,稍加點情趣,效果就不一樣。因此本學期活動安排如下:

幼兒舞蹈興趣活動在訓練教學上分為兩大部分:

一、舞蹈基礎訓練。也可稱為舞蹈的基本技能訓練。主要是採用地面訓練的方式,訓練(4—6歲)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動作。

二、表演性組合。主要訓練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藝術表現力。力求充分挖掘幼兒的天性,使幼兒的舞蹈動作能夠達到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幼兒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

基礎訓練與表演性訓練相結合的方法,更加適用於幼兒園舞蹈訓練及各種演出需要,使訓練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總目標:

1.學會基本手位,腳位及基本功的練習:大八字位、小八字位。壓腿:前壓,側壓,後壓。踢腿:前踢。方位:2、3、4、5、6、7、8位。

2.學會12個考級組合:

(1)走步

(2)音樂反應

(3)擴指

(4)手臂動作

(5)彎腰,轉腰

(6)前壓腿

(7)雙吸腿

(8)腳位

(9)投得的動作

(10)擺臂

(11)蹦跳步

(12)平踏步

3. 學會跟音樂跟節奏:可以聽着音樂即興跳小組和,有節奏感,能走出簡單的隊形。

4. 學習跳一個成品舞。

5. 為今後學習舞蹈的過程打好基礎,增加身體的柔軟度。

(四課時)

第三週:

第一節

內容站一位、大八字步、小八字步、1、2、3、4、5、6、7、8方位的認識,壓腿:前壓、側壓、後壓。

目標:讓幼兒的身體得到很好的舒展,培養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第二節

內容:拉伸肌肉,複習上節課教授內容。

目標:讓幼兒在柔軟度上得到鍛鍊。

第四周:

第一節

內容:複習鞏固上兩節課所學內容。

目標:加深記憶,能跟上節奏。

第二節

內容:(1)走步

目標:瞭解走步,知道走步與走路的區別。

(八課時)

第一週:

第一節內容:(2)音樂反應

目標:能聽清楚音樂節奏,跟得上節奏。

第二節內容:(3)擴指

目標:學會動作,知道什麼叫做擴指,動作一定要到位。

第二週:

第一節內容:(4)手臂動作

目標學會基本動作,知道手臂動作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第二節內容:手臂動作,踢腿。

目標:學會組合中的舞蹈動作,加深記憶。

第三週:

第一節內容:(5)彎腰

目標:學會彎腰的動作,動作要求到位。

第二節內容:轉腰

目標:知道什麼是轉腰,學會動作,動作做到位。

第四周:

第一節內容:(6)前壓腿

目標:練習在把杆上壓腿(前壓)

第二節內容:前壓腿

目標:練習在地面上壓腿。

(八課時)

第一週:

第一節內容:(7)雙吸腿

目標:知道什麼是雙吸腿,學會基本動作。

第二節內容:雙吸腿

目標:複習雙吸腿,複習手位,腳位,1、2、3、4、5、6、7、8方位。

第二週:

第一節內容:(8)腳位

目標:教授組合中的腳位。

第二節內容:腳位

目標:複習上節課所教內容,加深記憶。

第三週:

第一節內容:(9)頭的動作

目標:學會頭的基本動作

第二節內容:(10)擺臂

目標:學會擺臂的動作,記住節奏與歌詞。

第四周:

第一節內容(11)蹦跳步

目標:學會腳的基本動作,分清方向,腳位。

第二節內容:蹦跳步

目標:複習上節課所教的腳的動作,教會手的動作,複習走步。

(八課時)

第一週:

第一節內容:(12)平踏步

目標:教會腳的動作,複習擴指,手臂動作。

第二節內容:平踏步

目標:教會手的動作,複習上節所教內容,結合在一起練習。

第二週:

第一節內容:平踏步

目標:教會變隊形,結合上兩節課的內容一起練習。

第二節內容:平踏步

目標:記住平踏步的隊形和動作。

第三週:

第一節內容:複習轉腰、彎腰、壓腿:前壓、側壓、後壓,手位知識。

目標:加深鞏固幼兒對動作方法的掌握。

第二節內容:成品舞(1)

目標:學習舞蹈基本動作(一)

第四周:

第一節內容:成品舞

(2)目標:繼續學習舞蹈基本動作,結合上節練習。(二)

第二節內容:成品舞

(3)目標:學習基本動作,並進行組合練習。(三)

(四課時)

第一週:

第一節內容:成品舞(4)

目標:學習成品舞隊形,結合動作練習。

第二節內容:成品舞(5)

目標:結合音樂、動作、隊形進行整體練習。

第二週:

第一節內容:成品舞(6)

目標:要求幼兒對舞蹈的音樂節奏,動作,隊形記牢,掌握。

第二節內容:調節課

第二節

內容:(1)走步

目標:瞭解走步,知道走步與走路的區別。

舞蹈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舞蹈是一門專業技能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專業舞蹈技能,掌握訓練方法,提高舞蹈素養,畢業後能勝任舞蹈教學和舞蹈表演工作,成為合格的教師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學任務:

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流暢、正確、優美地表演各種風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論,具有創編幼兒舞蹈、組織幼兒舞蹈教學的.能力。

3、教學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門規範性、理論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應按照幼師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三基”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全面掌握。融會貫通,達到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要求。

二、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銜接、配合關係

本課程應以舞蹈基本理論、舞蹈技能訓練為基礎,音樂教學法相配合。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

1、教學方法:

本課程不是純理論性課程。其核心是解決實踐的問題。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同時,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實踐環節。提高感性認識。

2、教學形式:

為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形式以教師講授、示範作為基礎,同時,針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進行小組教學和個別指導與之配合。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通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一定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1、學時安排60學時

專業開設:民族民間舞(20)芭蕾舞基訓(20)中國古典身韻(10)幼兒舞蹈考級(10)

2、教學內容: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中國舞蹈發展簡史。

2、瞭解舞台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做舞蹈記錄。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中國古典舞基本手位、腳位。

2、進行不同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胯關節訓練,腰的訓練、胯的訓練,壓腿和跑腿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身段組合訓練。

四、民族民間舞訓練

理解藏族舞的風格和動作特點,學習弦子基本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動作:撩袖、擺袖、晃袖、獻哈達、敬禮。學會弦子組合1—2個,踢踏組合1—2個。

五芭蕾舞基訓

把上練習

雙手扶把檫地組和節奏4/4

單手扶把雙腿蹲節奏4/4

單手扶把檫地節奏2/4

單手扶把小踢腿節奏2/4

單手扶把單腿蹲節奏4/4

單手扶把控制節奏4/4

單手扶把大踢腿節奏3/4

六、中國古典舞身韻

地面元素訓練

1、提沉

2、衝靠與旁移

3、含腆仰

4、雲間轉腰

5、橫擰

6、旁提

七、幼兒舞蹈考級

1、走步《吹吹拉拉》

2、音樂反應一《大蘋果》音樂反應二《看星星》

3、擴指《保護小羊》

4、手臂動作《你説可笑不可笑》

5、彎腰、轉腰《小鐘》

6、前壓腿《小腳》

7、雙吸腿《彈彈唱唱》

8、腳位《擦玻璃》

9、頭的動作《小鳥的歌》

10、擺臂《伸出手》

11、蹦跳步《小兔子》

12、平踏步《開火車》

13、遊戲《萬花筒》

教學目標

1、通過舞蹈表演培訓使學生認識、瞭解舞蹈。

2、使孩子們對舞蹈表演產生濃厚的興趣,善於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3、通過舞蹈特長培訓使孩子們的形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孩子們在舞蹈訓練中感受舞蹈的樂趣,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4、瞭解我國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國個別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們的特長得到充分展示。

教學內容

第一階段:基本內容

1、認識舞蹈

2、舞蹈的基本功訓練

第二階段: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

民族舞部分:漢民間舞蹈、

第三階段:完整舞蹈小組合的學習

1、民族舞蹈

2、形體舞蹈

第四階段:展示

月教學計劃

三月份:

基本內容:

認識舞蹈、瞭解舞蹈、站立的姿勢、優美的體態

把杆正、旁、後壓腿、行進中的正、旁踢腿

把杆上的後踢腿、地面上的踢腿組合

把杆上的開肩練習、下叉(豎叉、橫叉)

四月份:

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和組合

五月份:

完整舞蹈的學習

分解舞蹈動作的學習

編排舞蹈動作的順序進行訓練

完整舞蹈的訓練,配樂舞蹈訓練

體能的練習、舞蹈的鞏固

六月份:

舞蹈的展示

鞏固舞蹈,進行展示。

活動安排

㈠培訓時間

每週五下午

㈡培訓內容

1、基本內容

2、民族舞部分

3、完整舞蹈小組合的學習。

舞蹈教學工作計劃 篇6

為了有利於舞蹈專業的健全和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舞蹈教研室嚴格按照學校相關教研室工作條例,結合其他教研室的建制經驗和幫助,制訂了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和安排,具體如下:

一、 指導思想

舞蹈教研室的主要任務是搞好學院和系部下達的各項教學教研任務,培養出一個優秀的教研團隊。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提高科學文化水平,積極參與學校教學改革,促進學院快速發展,大力推動現代化人才的培養,並積極支持學院的各項工作。教研室進一步完善專業建設材料及教師相關教學工作的提高。

二、 教研室團隊建設

教研室是學院的教學工作中的一個小團體,是對學院人才培養服務的重要組成的一個小單元,要加強教研室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對本教研室各教師進行職業素質和業務技能等綜合技能的培訓,同時結合人事招聘和引進,建設一支專業教學骨幹、和諧相處的教師隊伍。教研室成員必須嚴格考勤,認真執行學院統一的政治與業務學習計劃;還要組織互相學習教育理論、崗位職責和年度考核細則,以次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提高對舞蹈專業任課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的培養要求,促使本教研室所有教師加大力度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成為名符其實的專業教師。積極開展示範課程教與評活動,組織本教研室的教師進行公開示範課的教學能力評比。

三、 舞蹈專業建設

堅持以專業建設為目標,深化教學改革,大力推動現代化人才的培養,把舞蹈專業建設成為最實用的專業。採用一些有建設意義的新教學模式和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並總結經驗。教研室積極配合並推動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提高教師的編排水平和鍛鍊學生的專業能力,為今後參加各項比賽或展演作好準備。

四、 加強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做好教學工作的'檢查,完成院系下達的任務和工作。全面推進教研教改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做到教師課前教學秩序的準備與檢查,教學效果的抽查與通報,重點是研討教學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對“新的教學大綱”的研討和編寫工作;組織教研室成員參加教研室的每週二下午教研活動;組織學生評教活動,並針對學生評教的具體問題進行鍼對性解決;組織教研室所管理的每班學習委員召開工作會議;教研室爭取建立一個校外實訓基地,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就業渠道的拓寬。

五、 工作的具體實施和安排

1、認真完成學院安排的迎新晚會節目排練工作。

2、嚴格檢查上課情況,不定時對教師的教學文檔進行檢查。

3、組織研討本科課程新的課程教學大綱,並編寫完成新學期本科課程教學大綱。

4、做好教師間互相聽課的記錄。

5、做好上學期考試不及格學生補緩考工作安排。

6、組織教研室會議,傳達學院教學工作例會的重要精神。

7、組織教研室成員與新生的專業見面會,並記錄。

8、第四周召集學生開展教學意見反饋座談會,掌握開學以來老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情況

9、做好學院迎新晚會工作。

10、 教師申報職稱評定工作要完成上報。

11、 準備本科評估相關材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