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讀後感合集15篇

來源:文書谷 1.61W

一天即將完結,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狂人日記讀後感合集15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1

以日記的體裁,以精神病患者的語言,揭露出社會吃人的`本質。且不論《狂人日記》作為中國白話小説樹立的標誌,也不論當時新文化運動才剛剛起步,單就這奇異的構思,囈語似的描述,隱喻出深刻的黑暗現實,已使我們望塵莫及。

從國小開始,課本已有收錄先生的文章,那時年少輕狂,並不覺得先生的文有何奇妙之處,竊以為不過是後人為了彰顯政治理論,推進革命,暴露社會矛盾,才將先生的文章分析的如此深刻。現在想來,實在汗顏!正如先生自己所説,他的文章沒有一篇是信手拈來,往往都經過了詳細的構思。但在我們眼裏,卻是一氣呵成,寓哲理與平淡之中。

先生的文章着眼於小,折射卻大,沒有一樁一件,不是從小事説起,卻能讓你,讓我,讓他體會到、認識到,哦,這就是當時的中國!或者不如説,這就是中國!

狂人日記讀後感2

《狂人日記》,描寫的是一個有所謂“被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狂人”認定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制度。他半夜查看歷史,見整本書都寫着“吃人”二字。他最終還是相信未來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並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

“救救孩子……”,最後四個字在我腦中浮現。這四個字的意思一定不是那麼簡單吧?應該不只是肉體上的'拯救吧?還有什麼呢?心靈上的拯救?或許還有更多我不懂的……

魯迅先生最後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他希望可以救救孩子。但顯然,他的這個願望沒有實現也無法實現。當所有人都在瘋狂地吃人的時候,孩子的命運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抱着自己純潔的心靈被他們吃掉?要麼跟着他們一起去吃?,以保存自己的驅殼。到底要怎麼去改變這個吃人?的社會,到底要怎麼救救孩子,救救自己?魯迅先生窮其一生也沒有得到答案,而現代社會的我們,有人也試圖在尋找這個答案,也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反而迷失了自己。

狂人日記讀後感3

“封建制度是一種落後的制度”。是啊!封建制度就是吸血鬼,食人魔。

狂人總是以為有人要吃了他,就連他的親人也不列外!親兄弟本應互相幫忙,齊頭並進,可狂人的大哥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對狂人有偏見,也要“吃”他!

魯迅寫這篇文章以一個瘋子的角度,從一個瘋子的眼中看清這個世界的黑暗,還原了一個吃人的封建社會。他身邊所有人要“吃”他,實際指地主和官僚迫害農民、窮人。這樣就成了惡性循環,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然而,狂人也是指那些對抗封建社會的“瘋子”。文中那些人用世俗的.眼光看他——瘋子。如果有革命精神的人看他——已覺醒的人。狂人雖然神經錯亂不清,但又有過人的思想。他從“仁義道德”中見到了吃人,揭開了封建社會的面紗,對人民的殘害,可卻説自我“仁義道德”,可笑!

狂人,不狂!在時代的推動下,他的想法已被證實!在那個年代,他以超前的膽量説出這樣的話,他敢於挑戰傳統的權威,這個人,他狂嗎?

生存的意義在於打破這個局面,而不是等着被吃!可像狂人一樣的人太少,去了,無疑是飛蛾撲火,也會被“吃”.

“救救孩子”這句反映出魯迅先生渴望革命,同時,那個時代也需要革命!

狂人日記讀後感4

從開頭的文言介紹就從狂人哥哥的角度確定了狂人是個病人,魯迅和狂人不是一個人,而是狂人寫了日記,魯迅探望時有狂人的哥哥把日記給轉交給了魯迅,魯迅對日記進行了編輯。

裏面涉及了狂人與周圍人的對立和狂人與人吃人歷史的對立,反映了狂人正確的立場和不切實際的判斷。

狂人對周圍人的敵視應該是他對古來時常吃人的印象,和踹了古家的鋪子聯繫起來了,恐怖疑心的作用,導致了他的行為向心安理德靠攏。也許把自己引入一種正確且勇敢的`境界,就能擺脱恐怖和疑心的困擾。有一些對周圍人的描述,應該是狂人自己的心理狀態。

練習題中説,狂人形象是早期覺醒者之一,反對吃人歷史與救救孩子是覺醒的部分,與人接觸的過程中很多都是帶着正確的立場進行了錯誤的判斷。這可能就是和魯迅堅持的啟蒙主義思想有直接關係了。啟蒙教育對錶達的幫助和判斷力的幫助,判斷力對思維的優化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狂人日記讀後感5

魯迅是無人不曉的大作家,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樹人。1918年,他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説――《狂人日記》。

經過這本書,我發現他的文章很有特色,必須很認真地去看,一不留神就會看不懂,也是很值得揣摩的文章。

“狂人”也就是“瘋子”。他先懷疑趙貴翁和街上的`男女老少要吃他,又覺得他大哥也要吃他,甚至還猜測他的妹妹就是被大哥他們吃掉了。我看這篇文章的第一感就是恐怖、嚇人。看着看着就像被它迷惑了似的,懷疑是不是真的有人是吃人的人。那是多麼黑暗的世界呀!竟然能把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狂人。異常是文中最終一句話:救救孩子……喊出了魯迅的心聲,千萬不要讓下一代的孩子再遭受這樣的不幸。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很慶幸生活在此刻這樣完美的社會裏,真的很珍惜此刻的生活,此刻的學校和朋友們。

狂人日記讀後感6

我媽媽很喜歡魯迅先生寫的書,所以買了一些魯迅的書擺在書架上。

小時候我聽媽媽講魯迅先生的故事,但那時我對他並不感興趣。現在我讀國中了,老師説我們應該看一看魯迅先生的作品,於是有很多同學買來看。我很好奇,問了問看過這些書的同學,他們都説看不懂,很無聊。我心裏覺得特別奇怪:這些書很難嗎?怎麼會看不懂呢?

回家後,我翻開媽媽的書來看,剛開始看了幾頁覺得還可以,可是看久了就覺得沒意思。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看了大半天也沒看懂,特別是《狂人日記》中的“吃人”,我都不知道“吃人”是怎麼一 回 事。

吃晚飯的 時候,我問媽媽那是怎麼一回事。媽媽一時也説不上來,後來她説《狂人日記》裏説的“吃人”,是魯迅先生對當時他所處的封建社會種種不合理的制度、社會風俗的一種説法,但把這一切指出來的.人卻被年作是瘋子。體現了魯迅先生不被世人所理解的痛苦。媽媽又説:你一下子看這個是看不懂的,我挑一 些比較易懂的你看,慢慢你就會欣賞魯迅的作品了。

狂人日記讀後感7

《狂人日記》是魯迅寫的,這是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説,是《吶喊》的初篇。

這篇小説是描寫一個欺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覺柔和一體,用人物自敍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説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的第一則日記就吸引了我。雖然,語言沒有太多的修飾,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話。但這平凡與普通卻又與別處不一樣,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勝。簡單的“我怕得有理”這句話,就讓我的心開始猜測:下面會寫些什麼?

一個人的文章,若能抓住讀者的心,那就算是好文章了。魯迅就是這樣一個好作家。

狂人日記讀後感8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説,也是現代中國文學的一篇傑出作品。

《狂人日記》一書共有四十小節,內容也很簡單,就是講述一個小夥子患了精神病時寫的日記。

小説以一個狂人的胡言亂語作為開端,實在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像我們這些膚淺的小孩子確實難以理解其中之博大精深。閲讀多篇魯迅先生的文章後,我發覺其文筆比起與其同一時代的另外幾位文學大家而言並不是最好的',(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薄見)而其成就卻高高在上。令其他作家望塵莫及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是他那空前絕後的思想和精神。在那個國人被踐踏、被鄙視的年代,人們並不需要類似林語堂、周作人、郭沫若等作家的純文學性的優美文字了。人們需要的是魯迅先生那樣一針見血、發人深省的思想和精神。《狂人日記》便是其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這一振聾發聵的吶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醒悟了、震撼了!

《狂人日記》以它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激活了人們麻木已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座里程碑。

狂人日記讀後感9

在這個短暫又漫長的暑假裏,我無意中闖入了狂人臆想的世界。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我的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在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句話:“狂人發病,旁人側目,家人延醫救治,狂人復原。”大家是否覺得魯迅真的將我們帶入了狂人的世界?

站在我們正常人的角度,或許我們就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為了。在我的深刻記憶裏,有這樣幾個令人心寒、膽顫的情節: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當我看完了這樣的.情節,説實話,內心的承重有些讓我無法負擔。這樣的一個狂人,狂到不相信社會,不相信親人,甚至不相信有人性的存在,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背景所造就的悲劇?!

雖未處在那時,但魯迅筆下狂人狂行下表層批判的封建傳統社會,卻令我心顫不止。

狂人日記讀後感10

“封建制度是一種落後的制度”。是啊!封建制度就是吸血鬼,食人魔。

狂人總是以為有人要吃了他,就連他的親人也不列外!親兄弟本應互相幫助,齊頭並進,可狂人的大哥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對狂人有偏見,也要“吃”他!

魯迅寫這篇文章以一個瘋子的角度,從一個瘋子的眼中看清這個世界的黑暗,還原了一個吃人的封建社會。他身邊所有人要“吃”他,實際指地主和官僚迫害農民、窮人。這樣就成了惡性循環,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然而,狂人也是指那些對抗封建社會的“瘋子”。文中那些人用世俗的眼光看他——傻子,瘋子。如果有革命精神的人看他——已覺醒的人。狂人雖然神經錯亂不清,但又有過人的思想。他從“仁義道德”中見到了吃人,揭開了封建社會的'面紗,對人民的殘害,可卻説自己“仁義道德”,可笑!

狂人,不狂!在時代的推動下,他的想法已被證實!在那個年代,他以超前的膽量説出這樣的話,他敢於挑戰傳統的權威,這個人,他狂嗎?

生存的意義在於打破這個局面,而不是等着被吃!可像狂人一樣的人太少,去了,無疑是飛蛾撲火,也會被“吃”.

“救救孩子”這句反映出魯迅先生渴望革命,同時,那個時代也需要革命!

狂人日記讀後感11

星期天,老師讓我們讀魯迅先生的一本短篇小説集《吶喊》。

這本書中描寫了一個有所謂迫害狂症的人。狂人對這個時代充滿厭惡與恐懼。狂人半夜查找歷史,他發現這整本書都寫了“吃人”二字,大哥和村民異樣眼神也使他不禁感到了無窮的恐懼。他喊出了充滿絕望的四個字——救救孩子。

我讀了兩三遍,也只是一知半解。在那個時代吃人的人,真的是文中所説的滿嘴獠牙的吃人惡魔嗎?我開始產生無限的遐想。吃人的人會真的如此殘暴,啃食自己親生子女的肉嗎?那是多麼無情啊!他們就如同穿着人類皮囊的野獸。在文中主人公的兒時記憶裏,也出現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例。他小時候,爸爸或媽媽生病了,哥哥告訴他,做兒子的應該割下一片自己的肉讓父母吃下,就這樣他的爸爸媽媽沒有流半滴淚水吃下了肉,主人公對這個村子的人的所作所為嚇了一跳。這個村子裏的.人,似乎對他的肉產生了興趣,這種事情令我也像主人公一樣嚇了一跳,這些吃人的人是多麼兇狠。

文中主人公的最後四個字“救救孩子”,應該不是簡簡單單的身體的拯救,那麼是心靈的拯救嗎?

狂人日記讀後感12

近幾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這部小説,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

這部小説主要講了在舊社會中,魯迅來到了大哥的家鄉。但那裏的人卻很奇怪,當魯迅一人走在路上時,路上的人都面色鐵青的議論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當我讀到有個女人在街上打自我的兒子,邊打還邊説:“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看到這,我不禁嚇了一大跳,虎毒還不食子呢!況且這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樣會如此殘忍呢!可是,更可怕的還在後面。那天,一個人來告訴大哥説村裏有一個大惡人死了,村裏的幾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來吃了,還説是能夠壯壯膽子。直到最終,魯迅最終明白了大哥與那些人是一夥的,目的.是想吃魯迅。才明白妹妹五歲時的死,是因為被大哥吃了,才明白那裏是一個吃人的地方。

我想:舊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殘忍了,以為吃別人身上的什麼就能補自我身上的什麼這樣一個荒唐的謠言,就去忍心去傷害自我的親人。哎!可悲啊,可悲,舊社會實在太黑暗了。

狂人日記讀後感13

魯迅借用狂人的身份,以日記的形式深刻地批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面上看似一個狂人的瘋言瘋語,如此的令人驚訝、慨歎,但這又何嘗不是魯迅自己打從心底裏認清那吃人的本質,想喚醒國民大眾的良知,卻只發現人們麻木不仁時內心的苦痛與掙扎。

在魯迅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們的不覺醒,強烈地抒發了讀當時社會的憤怒,尤其在《狂人日記》中,這簡直是一個活生生吃人的地獄,可俗話説“由愛生恨”,正是因為魯迅對中國有着不可形容的大愛,才會有如此類似於“恨鐵不成鋼”的.大恨。

在最後的一節,我認為那是畫龍點睛的一筆。“或者”二字既表現了作者不願全盤否定整個國民,又表現了作者一種難以名狀的悲。“救救孩子”是對大眾的號召,是竭力的吶喊,也是撕心裂肺的呼救。不要讓新生的力量絞死在吃人的旋渦中,不要讓中國的未來陷入深深的黑暗泥沼中不能自拔,“……”簡簡單單的六個點,引人無限的深思。

狂人日記讀後感14

最近幾天看了魯迅寫的小説《狂人日記》,深刻體會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

這部小説主要講述舊社會,魯迅來到大哥的故鄉。但是那裏的人很奇怪。魯迅一個人走在路上,路上的人都在冷冷地議論他,好像怕他,又好像想害他。當我讀到一個女人在街上打她兒子的時候,她説:“老子!我要咬你一口,喘口氣。”看到這裏,我不禁震驚。虎毒還不吃孩子!再説這個真女人怎麼能這麼狠心!然而,更可怕的還在後面。那一天,一個人來告訴大哥,村裏死了一個惡人,村裏幾個人挖出他的心和肝來吃,説他可以勇敢。最後魯迅終於明白,大哥是和那些人在一起的.,目的是為了吃魯迅。我意識到妹妹五歲去世是因為被大哥吃了,我意識到這是一個人吃飯的地方。

我覺得:舊社會太黑暗太可怕了。那些人太殘忍了,以為吃別人的就能彌補自己的,所以忍心傷害自己愛的人。嘿!可悲的是,可悲的是,舊社會如此黑暗。

狂人日記讀後感15

《狂人日記》是魯迅所作,也是中國的第一本現代白話小説,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其突出的.症狀是病者處於一種反應性妄想之中,對於周圍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徵引起多疑性反應:或懷疑有人害他,或懷疑有人侮辱他。魯迅用這部小説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