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通用10篇)

來源:文書谷 1.0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通用10篇)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氣壓強》,本課的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繫非常緊密,學生在生活中更有一些感性認識但是由於其在生活中不太能引起學生的理性思考,所以我想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首先讓學生能學到大氣壓強的知識,同時能學會其中實驗的方法,以此為思路,我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

一、説教材

(過渡句:要想遊刃有餘的把控課堂,必須熟悉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所以我對教材進行了梳理)

《大氣壓強》選自國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3節,主要包括了大氣壓產生的原因,測量,影響因素和應用四個知識點,學生學習了本節課,可以對大氣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能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二、説學情

(過渡句: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想在課堂上達成自己的目標,需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所以我對學情進行了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經驗,但是對這些生活經驗,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的實例發現物理規律,體會物理是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教學理念。

三、説教學目標

(過渡句:目標是教學的指明燈,為了我的課堂能達成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所以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説出大氣壓產生的原因,能簡單描述托裏拆利實驗,知道標準大氣壓的數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托裏拆利實驗,知道如何測量大氣壓強以及大氣壓的'數值。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對大氣壓應用的瞭解,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四、説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大氣壓存在的原因和大氣壓的測定

【難點】

大氣壓的測定

五、説教學方法

(過渡句:因為學生對於大氣壓強主要存在着一些感性認識,所以我力求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引導他們進行理性思考,創設活躍的課堂氛圍)我主要採用: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

六、説教學過程

(過渡句:在我的課堂中,我一直堅持着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在我的引導下,讓學生學到知識,學會學習)所以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節:

我採用實驗導入的方法。我會拿出馬德堡半球,請同學們進行拔河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半球拉開則人贏,反之則半球贏。當學生無法拉開半球時,我會請學生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設計意圖:八年級學生注意力不能很集中,因此在課堂伊始,我採用做實驗的方式,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同學疑惑不解時,我會提示學生大氣壓強是否存在,從而導入課題】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首先我會進行三個小活動:

1.將塑料掛鈎掛在光滑的牆上;

2.在玻璃管裏盛滿水,用紙片覆蓋,再倒立過來,水不會流出來;

3.請同學用吸管吸飲料。當學生順利完成後,我會把塑料吸盤戳個小孔,把玻璃管換成上下開口的玻璃管,把杯口密封起來,再讓學生重複剛才的活動。

活動完成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證實了大氣壓強確實是存在的,同時教師提示學生將氣體和液體聯繫起來思考大氣壓強的產生原因。

【設計意圖:我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三個對比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大氣壓的存在,也能讓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解決本堂課第一個知識點-大氣壓產生的原因。】

其次我會提出問題,大氣壓如何來測量?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托裏拆利實驗,然後師生一起總結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結果,並請同學計算標準大氣壓的大小。接下來我會針對這個實驗,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請同學思考,如玻璃管傾斜、玻璃管粗細等是否影響實驗,學生經過討論之後能得出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大氣壓的測量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而這個實驗在課堂上難以完成,所以採用了視頻的形式進行呈現,為了不讓視頻流於形式,我會請同學敍述實驗過程、計算標準大氣壓的大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其次我會就本節課一些關於大氣壓的細碎知識點,如氣壓計、影響大氣壓的因素、應用,讓學生採用閲讀教材、小組討論等方式來掌握。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原因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各抒己見,在思想碰撞中,瞭解更多的知識,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本堂課的知識點教學。】

接下來進入拓展提升環節:

在這一環節,我會讓同學解釋拔河比賽拉不開馬德堡半球的原因,並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麼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設計,使課堂更加完整緊湊,把生活中顯而易見的事例拿出來讓學生思考,既加深了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又能昇華課堂,將物理知識應用於實際,達到本節課的高潮。】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

在小結時,我將請學生回顧大氣壓產生的原因和數值,進一步鞏固本節重難點。

在作業環節,我會讓學生課後思考如何用塑料瓶分離蛋黃和蛋清,並實際操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説板書設計

(過渡句:本節課的內容重難點明確,因此在我的板書上,直觀的進行呈現,可以方便學生的學習和鞏固。)

大氣壓強

一、產生原因

二、測量-托裏拆利實驗

三、影響因素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2

問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物理組的2號考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壓強》,下面開始我的説課:

總括語

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麼教為主要思路,具體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等幾個方面來加以説明。首先對於教材的深入瞭解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壓強》選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從內容上看,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壓強的概念以及壓強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為本章節後面的學習:液體的壓強,大氣壓強和液體壓強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教材分析

根據上述的教材分析及當前新課標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理解壓強的概念和壓強增大減小的主要方法及應用。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物理的熱愛和探索新知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通過研究物理壓強,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並逐步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熱愛。

教學目標

在教學目標確立下,根據授課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壓強的概念,以及增大增小的方法和應用。而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學情分析

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對於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所以我會設置一些問題激發學習興趣,但八年級學生剛接觸物理,比較難學,所以我會針對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激發他們啟發思維,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學教法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基於此,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了創設情境導入法和講授法等教學方法,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將採用自主學習法和合作探究法來進行學習。

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豐富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導入

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習熱情,求知慾與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用瞭如下的導入方式:

同學們,上課好,同學們請坐。大家現在來看一下多媒體上的照片,第一個是在茫茫雪原中,為什麼兩人的腳陷入雪地的深度不同呢?第二個是人躺在釘牀上卻毫髮無損,那麼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嗎?嗯,我聽見同學們説因為壓力,也有説是因為體重等等,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會了解原因的。通過這樣的導入,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把注意力更多地能放在學習當中。

新授

接下來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在第一個教學活動中,我會拋出問題,讓同學們針對壓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影響提出他們的猜想。而後開始我們的第一個實驗,首先讓同學們分別用筆尖和筆帽扎手,體驗有什麼不同感覺。而後分別用不同大小的力讓筆尖接觸手指,體驗有什麼不同,這樣的實驗設計能和生活相結合,同學們能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識,並對此產生興趣。通過這兩個實驗以此來得出: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隨後我會和同學們一起討論結果。然後規範語言來總結結論,總結出壓強的概念壓強增大減小的主要方法及應用。最後我會再根據同學們學習的情況來舉例説明生活中有哪些增大壓強減少壓強的例子。增強同學們對今天學習的內容的瞭解以及對生活物理的涉及的興趣。

小結

我將用提問的方式帶領學生回顧本次課堂的核心內容。

1、為什麼筆尖扎手要更痛,和不同力道痛感不一樣的原因。

2、總結壓強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以及壓強增大減小的主要方法及應用。

作業

在作業部分我會留一個很有意思的作業,讓同學們總結生活中見到或接觸到的有關壓強的物品或現象,下節課我們來分享。

板書設計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會這樣設計我的板書:最上面是標題,左面是影響壓強的因素,右面是壓強增大減小的主要方法及應用,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以上是我所有説課的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3

一、説教材

《壓強》是人教版國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的概念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章內容的主線,壓力和壓強的知識是對前面學力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為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做基礎,因此學好本節課內容對全章有重要意義。

(過渡句)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瞭解學生的特點:

二、説學情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國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學生之前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過渡句)通過比較知識點間的聯繫,以利於後續的應用。因此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壓強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瞭解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提高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過渡句)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壓強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難點】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五、教學方法

(過渡句)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説:“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談話法、練習題法。

(過渡句)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六、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出示圖片:展示兩個體重差不多的人,穿與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舉出駱駝為什麼不會陷進沙裏,蚊子口器為什麼容易刺破皮膚,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習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壓強。(板書)

【設計意圖】正如高爾基説:“好奇是瞭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這樣的問題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着想知道這是為什麼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時我將分別演示兩組實驗:(1)在同一塊海綿上放兩個小桌,甲的小桌上什麼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個砝碼;(2)實驗保持與上一次乙實驗相同,丙實驗把小桌反過來放在海綿上,再在小桌上放一個瑪法。

我將引導學生根據兩次實驗的現象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板書)(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並説明:上述實驗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接下來我將説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稱之為壓強,定義為: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並提問由學生根據概念寫出壓強的字母表達式以及單位?根據比值定義法,P=F/S,單位N/m2。我將補充:壓強單位除了N/m2外,還有專有名稱:帕斯卡(Pa),並且1N/m2=1Pa。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認真觀察實驗,這樣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於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最後講授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板書),我通過出示一些生活實例的圖片:推土機的寬鏈條、美工篆刻刀的刀頭、火車上的破窗錘、火車軌道下面鋪設枕木,原因是什麼?學生會説出:推土機的鏈條和火車軌下面鋪設的枕木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地面的壓強。篆刻刀和破窗錘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我將總結: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新課講授完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出示一道練習題,應用壓強公式進行解決: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為3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目的在於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並且通過這個題目也能將本節課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

在小結時,我會結合板書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在課程結束後給學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

在作業環節,我會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請同學們回去蒐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麼方式來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事例。

七、板書設計

(過渡句)最後説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知識點由易到難的排布,重難點突出,能夠讓學生一目瞭然抓住本節課的核心。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壓強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壓強知識既是對前面所學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為後面整個章節奠定了基礎,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本節內容又是國中物理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科學方法的重要環節。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本身的特點,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單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改變壓強的方法,瞭解壓強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⑵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進一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歸納、實驗能力;通過對壓強概念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比值定義法;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物理學原理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壓強的概念,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着統領全章的作用)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形成。(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4、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和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過形象直觀的實驗,讓他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自然規律。

學法:根據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學生的特點,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法,歸納法,比值定義法,數學推理法。

三、教學過程

1、讓學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體驗插入的難易程度引入新課;

2、複習彈力引入壓力,詳細講解概念、方向、作用點

先讓學生畫壓力示意圖,再畫重力示意圖,分析壓力與重力的關係

大小(通過鋼尺、砝碼實驗,讓學生明確壓力的大小與重力的區別),

通過力的三要素可以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裏,單腳站立和雙腳站立,陷入泥潭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氣球、鉛筆實驗讓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怎樣來探究呢?(控制變量)

演示實驗,完善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3、為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壓強,讓學生明白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學生對所提供的三組情況比較壓強大小,從而引出壓強定義式;分析單位,得出國際單位帕斯卡,對生活中的報紙對摺展開壓強的大小進行介紹;

4、典型例題解題過程學生練習並分析、講解;

現實生活中要增大(減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舉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讓學生舉例説明生活中存在壓強的實例(打地基、沙發舒服,沙發變形增大受力面積、注射器),並説出是增大還是減小壓強,讓學生根據公式分析具體的方法,並把圖片拖至各種方法邊,一一對應;

6、鞏固練習;課堂小結

四、教學反思

本課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做實驗,這是後進生的強項,讓他們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難心理,照顧了學生的差異。

3、在分析講解壓強的概念、公式時,用類比法步步深入,讓學生很自然的接受並理解壓強的概念,從而更好的突破了難點。

4、在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的學習中,從公式、現象出發,並結合實例分析,不僅鞏固了壓強的知識,還進一步落實了“生活——物理——社會”的教育理念。

本課需要改進之處:

1、時間的控制需要加強。

2、課件做得再靈活簡潔一些,可以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所以我會加強課件製作的學習,將多媒體技術更好的應用在物理教學中。

由於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細節把握的還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當然我會繼續努力,懇請您的指導!謝謝!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習固體、液體、氣體的壓強的基礎上,使學生對“壓強”的知識有更豐富的解,本節知識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聯繫密切,能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產生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從而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二)教學目標的制定

1、知識與技能:知道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並能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被發現的過程,學會從簡單的物理現象中歸納出物理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學習方法和科學的思維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體會科學技術的力量,關注科技的兩面性,加強安全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從教材的安排及教學目標的要求上看,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應是本節課的重點。因該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有較廣泛的應用,且較為抽象,所以教材中有關它的應用──機翼升力產生的原因是本節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國中生的思維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過渡期。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現象比較感興趣,喜歡動手,但欠缺對問題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研究。因此本節課主要採用從直觀現象入手,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這節課綜合採用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比較歸納並輔以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創設情境,倡導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課堂效率,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

學法:把學生置身於大量的物理情景之中,引導他們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問題意識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學習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產生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引入

1、秋天樹葉散落在馬路邊上,當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駛過路面時,樹葉將()(從路邊飛向路兩旁/從路旁飛向汽車)

2、為什麼我國海軍艦艇赴亞丁灣護航時,護航編隊一般採用前後護航形式,而不採用“並排”護航?

3、幾十噸甚至上百噸重的飛機為什麼能騰空而起,在空中飛行呢?

(二)展示學習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流體概念的教學

直接引出流體的概念──有流動性的氣體、液體統稱為流體。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教學

先由液體和氣體靜止時內部壓強的特點輕鬆過渡到液體和氣體流動時的壓強。再利用簡單的小實驗“吹紙條”為猜想提供事實依據。最後利用三個小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探究1:對着兩張自然下垂平行拿着的紙向中間吹氣,看見什麼現象?

實驗探究2:將一枚輕鋁質硬幣放在離桌邊3cm~5cm處,在硬幣前10cm處用直尺或鋼筆架高約2cm,使嘴巴靠在桌邊,沿着與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氣(不準吹硬幣)。看硬幣會如何運動?

實驗探究3:將事先準備好的兩個乒乓球,放入臉盆內,然後用礦泉水瓶當水管向球中間的水域沖水,兩球如何運動?

先探究氣體,再探究液體。探究完“氣體流動時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後,先回頭分析“吹紙條看到的現象”,以驗證猜想,然後再進行液體流動時壓強的探究。實驗完成後,教師對同學們的表現給予肯定。

此時,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內容基本解決,而且課前設下的懸疑也已撥雲見日,即將被揭開。

然後回到課前提出的幾個問題,並引出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現場模擬,自己選擇器材,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分析,找到飛機能夠在天空飛行的奧祕。

在模擬實驗過程中,同學們設計出很多合理的方法,請看視頻(視頻展示)。通過這些實驗,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直觀化,利於同學們成功找到產生現象的根本原因,並感歎人類的不遵循自然的規律必遭大自然的懲罰。並知道不能跨越安全線,不能靠近高速行駛的列車,不能讓兩船並列行使,由此潛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

另外,我把“危害”放前,“應用”置後,有兩個用意:一是為課前的懸疑服務,為解決這個懸疑,必須把兩個事故放在前面,以迎合學生們急以解決疑問的好奇心理,提高課堂效率。二是符合人類認識大自然,戰勝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科學發展的真實歷程。教學過程中以“提出問題──建立事實──形成假説──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踐應用”為主線的思維程序讓學生自主探究,利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樣第一個設疑已經解決,再創設下一個懸疑。

3、飛機的升力的教學

(1)比一比,誰是大力士?

首先引導學生做一個遊戲性的競賽,漏斗口朝上,放入乒乓球,從下方使勁吹氣,看誰能把乒乓球吹出去。其結果肯定是吹不起來,然後再口朝下的吹。同學們會發現還是吹不下來,但不吹的時候反而卻掉下來。

這個活動把課堂推入一個小高潮。

選用這個學生活動的目的:一是為學以致用,用學過的知識解釋身邊的現象,對知識加以鞏固深化;二是體會身邊的物理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增加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三是為飛機升力的教學埋下伏筆,承上啟下。

然後欣賞飛鳥與飛機的視頻,再次設疑:向下吹乒乓球時,由於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壓力差克服自身重力而沒有掉下來,“小鳥和飛機為什麼也能在空中飛翔而不掉下來呢?”。

(2)飛機的升力

首先讓學生回顧視頻中飛機起飛的情景,並提問:飛機起飛之前為什麼要在長長的跑道上加速?

然後進行現場模擬。先把長方體機翼的飛機放在跑道上,用電扇使空氣相對飛機發生相對運動,通過檔位的控制以改變空氣流動的速度模擬飛機的加速,結果飛不起來。此時可

不失時機地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科學的創新和發展是曲折的、艱辛的、嚴謹的,是需要失敗的。再把流線型機翼的飛機放在跑道上,結果飛起來。通過兩架飛機的對比實驗,讓學生真實直觀的認識到上凸下平的機翼形狀是飛機飛起來的關鍵。這是一次實驗的對比,一次科學的跨越,一次思維的碰撞,一次火花的迸發,引發學生產生思維衝突,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慾望,將課堂帶入另一個高潮。

③這種形狀機翼的飛機為什麼就能飛起來呢?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還得解決機翼上下空氣流速大小的問題,怎樣讓這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空氣的流動非常形象地展現在同學眼前呢?只有靠課件。

在突破難點知識的過程中,還原人們認識發現物理規律的歷程和科學探究的曲折道路,使教材變得更加立體生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有趣。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親歷探究,在動手動腦中形成知識,在應用知識中享受快樂,切身感受物理學科學習的特點,課堂教學的功能得到進一步深化。

4、知識的應用

有關這一知識的應用我又選擇三個素材:汽車尾翼板、噴霧器,實際上是利用情景設疑讓學生猜想,讓學生的思維產生衝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歎大自然的神奇。汽車尾翼板又都是對飛機機翼倒置的應用,具有相似性。噴霧器的原理,讓學生品嚐物理的魅力和神奇,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以滿足學生的慾望。

素材是課堂的靈魂,只有好的素材,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的靈感。在本節課中採用大量的情景,利用情境引入、情景設疑、情境探究、情境觀察、情境分析和情境應用等環節環環相扣,既體現出知識的呈現規律,又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為學生創設可以觸摸的學習研究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拓展思維空間,體現出情景教學的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也正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五)課堂小結

與以往不同的是,採取一種誘惑式的方式。因為到此為止,這節課的內容已基本完成,但學生的思維已經有所疲乏和倦怠,利用同學們想解香蕉球產生的慾望激勵同學們必須達到老師的要求──回答“你這節課的收穫是什麼”。通過對知識進行重現,讓學生明確本節所學的主要知識,給新知識的授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六)鞏固練習

通過進一步習題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檢測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及時進行反饋。並要求同學們在辨析中靈活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讓學生感到物理無處不在,讓自然的神奇帶給學生無盡的探究慾望!

(七)家庭作業

這些習題的設置有助於把興趣延伸到課外,並通過課外的拓展實踐,促進技能的遷移創新。

(八)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液體壓強和氣體壓強知識的基礎上,解液體壓強、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它是第一單元的結束,也是液體壓強和氣體壓強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材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實驗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飛機的升力是如何產生的。通過“想想做做”引入課題,經過探究實驗得到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再利用手工製作的飛機機翼模型探究飛機的升力是如何產生的,也就是結論在生活中的應用。

可以採用比賽的方法進行“想想做做”中的活動,教師也要參與其中,併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演示,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分析現象,引出探究的問題。

實驗探究較簡單,可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隨手而來的器材,完全放手給學生。在學生得到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後,通過演示,將結論延伸到液體中,從而認識到氣體和液體共有的規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和應用,學生可能想不到,可以練習的形式給出,讓學生去分析。飛機升力的獲得也是探究實驗結論的應用。機翼模型的製作可留作課下作業,製作竹蜻蜓或飛去來器,學生更感興趣。流體壓強與流速關係在球類運動中應用廣泛,如果時間充足,學生接受能力較高的話可作適當解釋。

教學過程力求氣氛寬鬆,師生交互活動融洽,讓學生通過有趣的活動,在“玩”中學到知識。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6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第一節《壓強》。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等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壓強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個概念。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彈力、重力、摩擦力等知識後另一種力的學習遷移,是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是整個單元的理論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在結構上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象,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慾和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同時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了解生活生產實例,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本課的特點,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②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③瞭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觀察生活中各種有關壓強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②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經歷觀察、實驗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因為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領全章的作用,所以確定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作為本課的重點;又因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如何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真聽講,且容易理解並掌握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本課選用講授、討論、觀察、探究和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三、説學法

教學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求教法選用恰當,又要求學法運用正確,而且要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和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年齡特點,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較好完成教學任務,我引導學生運用“閲讀、觀察、討論、探究”等方法進行學習。通過閲讀,瞭解教材內容,產生疑問,認真聽講;通過觀察,認識實驗現象,加深理解;通過討論,開拓視野,鞏固知識,提高運用能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四、説教學程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才能實現,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1、引入新課:

以幻燈形式出示教材第76頁中兩幅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兩幅圖片,思考並討論壓力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

2、壓力的教學:

教材沒有給壓力一個明確的定義,但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讓學生明確什麼是壓力。因此為了使學生了解壓力的概念,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把書放在氣球上。接着提出問題:“氣球形狀改變受什麼力的作用?這個力的作用在哪裏?方向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總結出壓力的概念。

3、壓強的教學: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為了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並演示二個小實驗:

實驗一:書壓氣球,然後逐漸多加幾本書。

實驗二:用粉筆、牙籤分別壓氣球。

然後提出問題:“壓力作用的效果一樣嗎?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通過這二個實驗,讓學生有所依據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學生探究:

讓學生明確在多個因素影響物理量變化時,應採用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啟發學生如何控制物理量進行實驗探究。

本節的探究學習活動,實驗操作方便,規律性強,結論容易獲得。我採用分組探究實驗活動,給每小組準備如下的器材:海棉、壓力小桌、砝碼、鉛筆等來完成教材第77頁實驗,比較在壓力不同時的壓痕深度有什麼不同。在完成實驗以後,我讓學生用手壓鉛筆兩端感受壓力的效果不同,然後由老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這樣分層次的教學,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設計、操作,自覺自主地去挖掘新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3)壓強計算公式:

壓力的作用效果用什麼來表示呢?這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一個新物理量——壓強。啟發學生回憶速度概念的學習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壓強的概念。通過層層深入地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歸納中充分體現主動性,從而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接着,繼續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推理方法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及公式變形。結合壓強計算公式學習壓強的單位並説明其物理意義。列舉實例對壓強單位的大小形成具體概念。然後,通過講解例題加強對壓強公式的應用和加深對壓強意義的理解。

4、壓強知識的應用

讓學生閲讀教材第78頁中的“想想議議”組織學生討論:“根據計算公式可知決定壓強大小的條件是什麼?”然後總結出: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最後,通過列舉生活生產中的實例使學生知道壓強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引導學生正確利用壓強公式學會分析和利用控制變量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5、小結:強調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6、課堂練習:讓學生完成教材第79頁第4題,加強對壓強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7、作業:複習課文,做第79頁第1、2題。

附板書設計:

壓強

一、壓力概念: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壓力大小

2、受力面積。

三、壓強:

1、壓強概念: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2、壓強公式:P=F/SF=PSS=F/P

3、壓強單位:N/m2,專用名稱帕斯卡,簡稱帕,符號為pa。

四、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1、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2、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7

我説課的課題是國中物理第十章壓強和浮力第一節壓強,本節內容根據教材要求是兩課時,我説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主要有兩大版塊內容:壓力、壓強,壓強的應用留到第二課時再講。本節課我用動畫和實驗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實驗及分析建立相關的物理概念,同時本課我還注重學法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控制變量的思想。

一、説教材

根據教學設計思路,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什麼是壓力,會畫壓力的示意圖。

②理解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③知道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活動,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壓力和壓強概念的建立。

難點:壓力與重力的區別、壓強的概念及有關計算。

3、教學資源:

1、多媒體及課件。

2、教師演示實驗器材。

3、學生分組實驗器材。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一些簡單介紹

二、説教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提問法、引導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

三、説學法

討論法、交流法、實驗法等。

下面我就詳細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四、説教學程序設計

通過對教材很好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學法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對本節課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對於新課的引入,我是從一段動畫開始的:“胸口碎大石”,通過這段動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很快地帶着問題進入課堂,學生必然會想到釘子多少對這個現象的影響。然後我在這個地方不失時宜地跟上釘板的演示實驗,一個釘板釘子數很多,一個很少,泡沫板放上去,為了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在泡沫板上加上砝碼按壓,學生會觀察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引導學生思考原因的關鍵所在,在這裏,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很容易得到每個釘子分攤力的大小不一樣,釘子多的,每個釘子分攤的力就小,所以就不會有危險,進一步引導得出關鍵是和受力面積有關係,在這裏順勢提出壓力的效果還和壓力的大小有關,這樣的效果可以用壓強來描述,從而引入到本節課的課題:壓強。

2、新課教學。

本節課的重點是壓力和壓強概念的建立,對於這兩個重點概念我進行了以下的設計。壓力的概念我是這樣建立的,學生課前完成課本上的兩幅圖的作圖,實物投影,學生糾錯,總結出共同點,讓學生充分感知壓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體接觸面上的力。對於壓強概念的建立,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前面我們已經通過實驗探究了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的關係,並且在描述關係的時候始終是控制某一個因素不變的,強化控制變量法的應用,但現在如果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都變化的話,我們又該如何來進行壓力作用效果的比較呢?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用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來進行比較,從而引出了壓強的概念,類似於速度的定義的建立。

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是壓力與重力的區別,這個難點我是這樣化解的:用了一個演示實驗,兩個物體對齊分開放,上面搭上一塊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碼,學生觀察可以發現三合板發生了形變,教師緊接着提問,為什麼會這樣?引導學生關鍵是因為受到了壓力的作用,教師繼續提問,那壓力是如何產生的呢?學生很容易想到是因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師舉例,比方説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體還會給水平面壓力,根據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學生可以很快得到壓力大小等於重力大小。教師在這個地方順勢提問:是不是壓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導學生舉出反例,比方説擦黑板,用手壓着黑板擦,手給黑板擦一個壓力,黑板擦要壓黑板,這時候黑板擦對黑板的壓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鬆,板擦由於重力作用會掉下來,所以這個地方壓力並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繼續回到實驗上面來,用手將三合板的一端緩緩抬起,觀察三合板的形變程度,學生一眼看出形變變小了,引導學生得出此時壓力的大小小於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導學生概括得到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壓力大小並不都等於重力的大小。考慮完大小,還要再考慮一下壓力和重力的`作用點和方向,學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點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本課的難點之二壓強概念裏面的物理意義以及壓強計算,在介紹完壓強的公式以後,緊接着介紹壓強的單位Pa,同時指出壓強的單位是符合單位N/m2,這樣在描述一張報紙平攤在桌面上對桌面壓強為0.5Pa的物理意義就會得心應手。另外對計算一定要強化解題格式的規範。

另外,本節課對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需要,自己從老師所給的器材中挑選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並相互交流實驗方案,並上台邊模擬邊講解實驗思路,其他同學補充,然後一起總結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的關係,並會準確運用控制變量法完整回答相關結論。

到了這裏這節課的內容就全部結束了,課堂反饋的題目裏面我主要解決的是受力面的問題。最後,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學到的東西,對於課堂反饋的內容實物投影,學生自糾。

五、説教學效果評估

本節課教學容量大,但有些細節方面的處理不夠到位,環節與環節過度不夠自然,需要進行一些細化處理。

六、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以內容式展現,一目瞭然。

以上就是我對《壓強》這一課時的一個簡單的教學設計,由於經驗有限,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望評委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

板書設計

第九章壓強第一節壓強

一、壓力

1、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壓力和重力是不同的兩個力。

2、作用效果大小的影響因素:

①壓力的大小;

②受力面積的大小。

二、壓強

1、物理意義: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義: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壓強。

3、計算公式:p=f/s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1pa=1n/㎡

三、增大與減小壓強的方法:

f一定時,s增大,p減小;s減小,p增大

s一定時,f增大,p增大;f減小,p減小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8

一、説教材

1、本節內容的地位與作用壓強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但學生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剛學習過的力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是學習了重力、摩擦力後對另一類力的學習遷移,是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係後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教材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象開始,通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慾和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比較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通過了解生活實例,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進行有關計算。

2、教學目標課標要求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本節課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知慾,並通過實驗探究來加深對壓力、壓強的理解。有關計算和增大減小壓強,安排到下一課時進行。因此我確定教學目標為:

a、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②瞭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

b、過程與方法目標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麼因素有關?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體驗、觀察實驗現象以獲得對壓強的瞭解。在此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參加探究性實驗的活動,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難點:

由於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領全章的作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因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説學情

學生已經歷了簡單探究實驗的過程,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一定的認識。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教學中應注重學習思維的培養。學生以為壓力一定就是重力產生的,會對壓力的正確理解造成困擾。所以我細化了壓力部分的學習。

三、説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我縣提倡的問題導學模式的教育形式。我採用先學後教、小組合作、問題導學的教學方法。設計思路立足在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教師點拔,達到學習目的。

教具準備:海棉、壓力小桌、一盒鈎碼、氣球、削尖鉛筆

四、説教學過程

1、設計實驗。

讓學生自選器材設計實驗,讓學生把他們的設計思路展示出來。這樣的教學設計對於一些基礎較一般,他們會打開課本,學會用海棉、壓力小桌做探究實驗。而對於那些程度好的同學,他們的思維較活躍,探究方法也多。這樣分層次的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2、壓強知識的應用。

將壓強聯繫在生活中能加深學生對壓強意義的理解。老師介紹每一物體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限度,超過這一限度,物體就會損壞,並舉了一些實例。請學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壞物體表面(增大壓強)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體表面被破壞(減小壓強)的?

3、小結

讓學生板書對本課時的收穫。

4、作業設計作業1讓各小組學生回去設計“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並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後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作業2下去收集生活中需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事例或應用。作業3自學壓強的計算。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9

一、説教材

《壓強》選自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壓強》的第一節。其主要內容包括對壓力的認識、學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並會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作為一個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獲取相關的知識。在探究活動中允許學生另選器材,給學生的探究活動留有較大的空間,以期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時為壓強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一節內容不僅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本節課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知慾,並通過實驗探究來加深對壓力壓強的理解。因此,我制定的本節課的目標是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列舉常見壓力實例,知道壓力的概念,會區分壓力和重力。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3)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三、評價設計

1)通過參加探究性實驗的活動,在體驗實驗的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並滲透對比法。

2)通過課堂計算練習,能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點】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生容易把壓力與重力混淆,所以我把認識壓力與重力的區別作為本節教學的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國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説,已經具有一定的探究學習能力,雖然壓強是第一次接觸的新概念,但對於壓力確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整個教學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發揮探究實驗的作用,迎合學生“好奇”、“好動”的'心裏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獲得知識。

準備教具:自制壓力小桌、海面、氣球、圖釘、砝碼、鋼條、白紙、一端削尖的鉛筆等。

1、教法:本節課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法,在教學中,提倡學習的多樣化,注重師生間的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法:本節課採用的學法為:觀察對比、討論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方法相結合。

五、器材準備:

選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教具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用:長方體小木塊、海綿、重物、長塑料直尺,多媒體課件等。

學生用:氣球、海綿、小桌、砝碼、磚塊、沙盒、圖釘、釘子、礦泉水瓶、木板等。

六、説教學流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本節課我安排了5個環節進行教學,在每個環節中,力求以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究為主

第一個環節:環節的引人

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1)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研究方向。(2)產生學習的內動力。

我準備採用:“實驗---觀察---提問”的方式引入課題。首先安排學生用兩種不同方法"讓學生用手指壓一端削尖的鉛筆兩端。”,通過對比實驗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用不用的方法頂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呢”指出這是通過今天的學習需要解決的。

我認為"用手頂筆的兩端”這個實驗是比較貼近生活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與生活習習相關,更好的激發學習願望,調動學習積極性。帶着問題迅速進入課堂

第二個環節:理解壓力的定義

(1)壓力的概念

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常用到“壓力”這個詞,但對“什麼是壓力”和“壓力的方向”沒有確切的認識,所以我用砝碼壓鋼條的實驗讓學生自己感覺到鋼條的彎曲是受到了力的影響,而且學生很容易通過觀察知道這個力是壓力,初步讓學生知道壓力的存在,然後利用幾幅圖片説明,哪個是受力物體,力作用在哪裏?方向如何?學生總結出共同點,通過上述幾個實例的受力情況的共同點的歸納,指出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認識。

(2)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這個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這個難題是我這樣化解的,通過叫學生演示幾個不是由重力而產生的壓力。然後要求學生根據上述的壓力的概念畫出幾個例子的壓力的示意圖,然後根據已經所學的知識畫出重力的示意圖。觀察壓力和重力的示意圖,學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點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第三個環節:壓力的作用效果

作為本節課的重點,我決定把這部分的教學建立在學生觀察和實驗上,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完成這個部分的內容,教師間接的引導學生,對這個環節的完成,我分以下步驟來進行

(1)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提出,為了引導學生正確的提出問題,我又讓學生重新作了手指同時壓鉛筆的兩端的小實驗。問,壓力的作用效果一樣嗎?你認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麼?

(2)讓學生根據實驗提出猜想,學生會根據實驗感覺,提出合理的猜想。

(3)學生根據猜想設計實驗,(並提出實驗中如果涉及多個變量時,應該採用控制變量法)

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進行實驗。並讓學生上講台來分享他的實驗結果。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並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能力

(4)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實驗表格:

一、目的: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__________的關係。

二、實驗方案:應控制___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觀察壓力作用效果是否發生變化。

三、選擇實驗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次數

壓力(大或小)

受力面積(大或小)

壓力作用效果(明顯或不明顯)

第四個環節:建立壓強的定義

對於壓強概念的建立,我是這樣設計的,由於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兩個,也就是説當一個量的變化由其他兩個量來決定時,是怎麼比較的,我通過叫學生回憶速度定義的提出,並引導學生用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來進行比較,從而引出了壓強的概念。在理解了壓強的定義後,師生共同分析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

利用一些練習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然後發給學生氣球,讓學生根據已經學習的內容提出氣球的形變程度和什麼因素有關,動手動腦如何改變氣球的形變程度?為下節課做好鋪墊。

第五個環節: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這個活動安排在壓強公式形成以後,先引導學生根據壓強公式進行分析歸納。

增大壓強的方法有⑴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⑵當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⑶在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有⑴當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⑵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⑶在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在上述基礎上再組織學生討論教材圖10-5,明辨哪些屬於增大壓強,哪些屬於減小壓強,進而由學生舉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其他事例。由於教材圖10-6中的三幅圖都是與受力面積有關的事例,如果先討論這三幅圖,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會認為只有改變受力面積才能增大或減小壓強。

第六個環節:歸納總結佈置作業

根據板書小結,並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探究實驗應注重探究過程,而不能注重結果,並明確探究的五個步驟。同時對課堂中學生想法與實驗設計加以肯定和表揚。

請學生回去設計與課本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並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後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七、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總體建立在學生髮現問題,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歸納總結這一過程中完成。問題的提出源於生活,貼近生活,學生學習的熱情比較高,探究的慾望非常強,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雖然準備的教具不多,但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所進行的實驗多種多樣,所以我採用叫學生上台來講解他的實驗思路,這樣作一可以讓學生驗證自己的實驗是否正確,又可以思考別人的實驗是否更科學更合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國中物理壓強説課稿 10

我説課的題目是九年級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節《壓強》。我説課的內容有教材目標的分析與定位,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流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五個部分。

一、教材目標的分析與定位

1、教材分析:《壓強》是九年級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節的內容,是本章的知識核心,是學習全章知識的基礎。壓強也是國中物理的重點內容之一,是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本節內容分三個階段,分別是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什麼是壓強,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作為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詮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2、學情分析:學生在前一章書中學習了力學的初步知識,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通過以前的物理學習過程,已經歷了簡單探究實驗的過程,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一定的認識。對探究的七個要素都不陌生,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教學中應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

3、教學目標: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教材內容,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特點等因素,我制定本節課目標:

(1)認知目標:

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計算公式、壓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2)技能目標

通過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材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象開始,通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慾和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進一步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通過了解生活實例,歸納出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據此確定下面教學重點難點。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壓強的概念,簡單的計算及應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難點:有效組織好探究活動歸納出壓力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真正理解壓強的概念並能運用相關知識解答有關問題。

二、説教法和學法

1、教法:依據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本課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自然規律。

2、學法:據以上教法和學生的特點,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法,控制變量法,歸納法,數學推理法。

三、教學流程設計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本節教學程序採用以下幾個板塊進行:情景導入,壓力的概念,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及計算,增大與減少壓強的方法,總結與反饋。

1、情景導入

學生觀看視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啟發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入課題,體現了從生活中走向物理教學理念。

2、壓力的概念

(1)通過展示釘錘釘釘子,人踩鋼絲等代表不同方向的壓力的生活現象的圖片,提出問題,通過受力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出所受壓力的共同特徵,導出壓力的概念並板書,壓力是垂直作用於物體表面上的力。這樣讓學生體驗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喜悦。

(2)由於重力知識的干擾,認為壓力都是由重力產生的,學生對壓力的概念產生困擾,用了一個演示實驗通過一把鋼尺中間放個磁鐵,改變方向,從形變的大小組織學生分析明白壓力不是重力,也不都是由重力產生的,也為接下來壓力的作用效果作鋪墊。這樣安排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符合知識的遞進關係。

3、壓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活動,列舉實例。請學生們觀察對比教材“想想議議”中蟬和駱駝的圖片並提出問題。通過大量的實例,瞭解對比是一種處理科學問題的常用方法,同時認識到壓強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對比兩幅圖片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我們重點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

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兩個學生體驗活動,意在通過體驗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願望,並有所依據的提出合理的猜想。

設計試驗進行試驗先讓學生明確在多個因素影響物理量變化時,應採用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提示學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設計實驗。

給每小組準備如下的器材:海棉、壓力小桌、肥皂、釘子、圖針、鈎碼。

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進行探究,學生實驗填寫的表格。

這樣的教學設計對於一些基礎較一般,不知從何下手的學生,,他們會打開課本,學會用海棉、壓力小桌、鈎碼作探究實驗。而對於那些程度好的同學,他們的思維很活躍,探究方法也很多。這樣分層次的教學,加深了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相同壓力時,受力面積越小,效果越明顯,相同受力面積時,壓力越大效果越明顯。)

4、壓強概念

在以上結論基礎上教師設疑:那麼如何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呢?引導啟發學生回憶密度、速度概念的學習方法,對比速度概念分析概括得出壓強的定義、公式、單位並板書。

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壓強的計算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結合壓強計算公式,仍採用數學推理,得出壓強的.單位牛/米2(帕),1帕=1牛/米2,説明其物理意義。接着列舉實例對帕這一單位的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運用類比的方法,結合學生通過探究實驗自己得出結論,自主得出壓強的定義和公式。讓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例題:一本重2.5N的教科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m2,試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通過例題使學生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更進一步加深對壓強概念的理解。教師分析例題,主要強調公式的應用和解題規範。深刻挖掘例題的隱含意義:一是單位要一致,二是正確理解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含義。三是進一步加深對壓強的理解。通過計算大家知道了物理課本對桌面產生的壓強,那如何讓課本對桌面的壓強增大一倍?

自然引入下一個問題-----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5、增大與減小壓強的方法

師生共同列舉壓強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多媒體展示),分析各用什麼方法增大,減小壓強的。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是有用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體現“物理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社會”的新課標理念。

6、總結和反饋

通過師生共同小結,形成知識體系,既總結知識也總結方法。

解釋現象:在雜技表演時,氣功師躺在釘子上,人卻毫髮無損。

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引入新課時的問題,意圖:學以致用,前後呼應。使整個課堂渾然一體。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搞好教學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本節課的板書以內容式展現,一目瞭然,直觀顯示出教材的思路,並有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