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錶》説課稿(15篇)

來源:文書谷 8.46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鐘錶》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鐘錶》説課稿(15篇)

《認識鐘錶》説課稿1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説,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結構,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準備:課件、時鐘實物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一下方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數學學習貼近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教學中設置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數學學習的過程。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四個教學環節:

(1)猜謎導入,誘發興趣。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鞏固運用,解決問題。

(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猜謎導入,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兒歌讓大家猜謎,“一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鐺鐺鐺,會走沒有腿,會説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當同學們猜出這是鬧鐘的時候,再説説它的.作用。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認識鐘面

在這一部分內容裏,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和自己的學具鐘錶,“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麼?”(操作PPT與板書教具鐘錶)充分的讓學生説一説,主動探索,並且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

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將知識內化,有的學生只能説出“鐘面上有2根針,還有數”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繼續提問“這

兩根針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分針和時針的特徵。之後,我再結合課件和板書同步演示,介紹時針和分針。我會用充滿童真的語言和動作來吸引孩子。用自我介紹的方式,一邊做動作一邊説“我長長的,細細的,我的名字叫分針;記住分針是又細又長的。我又矮又胖,我的名字叫時針,記住,時針是又粗又短的”。當學生髮現鐘面上有很多數字時,我再引導學生數出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並且強調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接着,我適時的安排分辨分針和時針的練習,如:認課件中這三個鐘面的時針和分針,還可以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學具鐘錶,按老師的要求指出時針和分針。

第二步是學習整時的認、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92頁主題圖,通過小紅起牀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髮現牆壁上和牀頭櫃上的鐘表試認整時。明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7的時候就是7時”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的表示方法,《板書:先寫一個7,再寫一個時間的時,讀作7時》指導學生書空練習;在教學電子表示法時,《板書:先寫一個7,再寫兩個圓點,記住,第一個圓點點在7的中間位置,第二個圓點,點在下面一些,然後再寫兩個0,讀作7時》並且小結,兩點後面兩個0表示整時,兩點前面是7就是7時。學生同步書空練習。然後,我用課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個不同時刻的鐘面,通過對7時的認、讀、及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時的兩種寫法。《板書:7時7:00》再通過練習,《板書:3時5時》讓學生板演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全班學生同步在課堂作業本上練習書寫,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向12,引導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揭示課題——“認識整時”。

第三層:鞏固運用,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

首先,我用課件出示小紅的一天,讓學生邊看圖片邊互相説“小紅什麼時間在做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再由我撥教具鍾,通過小紅一天的活動,認識整時。緊扣生活實際,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有效的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也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小鐘表,在這裏,我先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指針,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同桌合作,一人説時刻,一人撥鍾,並説一説這個時候在做什麼。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接下來完成書上的課堂練習:

1.把教科書92頁製成課件,通過觀察“小明上午幾時在做什麼,下午幾時在做什麼”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把教科書92頁第三題練習製成課件,讓學生仔細觀察這3個鐘面,先説一説現在是幾時,再想,過一小時是幾時呢?引導學生根據題目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題能力。

第四層: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説説在這40分鐘裏學會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並佈置作業擴展訓練,如: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教學反思

本課是“認識鐘錶”的第一課時,要求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操作,讓學生認識鐘面,直觀認識整時,初步體驗時間的含義。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感覺學生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氣氛較好,教學的各個環節注意做到情感化、生活化、趣味化和開放化,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經驗,既注重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又有效地進行了珍惜時間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對“認識整時”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謝謝大家!

《認識鐘錶》説課稿2

教材分析

《認識鐘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時間的知識對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於時間的知識。一般來説,他們的活動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設計思路

本課從導入到實踐活動,學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來設計的。注重了學生學習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了有效教學的理論。進行這一知識的教學,體現以生活為依託,以實踐為第一。在教學中,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尋數學知識,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發展,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使40分鐘的課堂變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應。

學生的學法:

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要結合大量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才能把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使其主動掌握時間的基礎知識,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也參與了有效學習的過程。

我的設計理念:

一、感受數學生活化的魅力。

由於時間在生活當中是無時無刻不在的,學生對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從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時間入手引入正題,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去認識鐘錶,通過討論、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經驗上升到知識體系。

二、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讓學生應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安排表,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把已獲得的知識、能力應用於生活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在實踐探究中,學生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台。

三、感受數學中的情感。

數學並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藴含着豐富的情感生活,這也是在有效教學中“全人”發展的特徵體現。在本課中我通過讓學生了解自己媽媽的作息時間,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對學生來説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雖然是短短的幾句話,也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錶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合作精神,發展數感。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具、學具:教學課件、鐘錶和鐘錶模型

教學流程

本課我主要由五個教學環節來完成

一、激趣導入。

1.創設情境。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創設情景,有效的課堂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出主題圖設題提問。

提問:你能説出你自己的作息時間嗎?你怎麼知道的呢?(看掛鐘或電子錶。)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電子錶面。

(1)觀察鐘面和電子錶面: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觀察的對象,可以觀察鐘面,也可以觀察電子錶面,互相討論、交流意見,教師參與共同研究。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鐘面:①有1~12個數字(點擊閃爍)。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身體又細又長的叫分針;身體又粗又短的叫時針。)

電子錶:①由數字表示時間。②中間有2個點會閃爍。

(開放式的課堂,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學生自主、有效的獲取知識,學生掌握知識也就更加紮實。)

2.認識整時。

(1)課件依次出現“我的一天的生活”。

觀察畫面,説一説我接下來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觀察、交流。

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描述任何事物時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學生的評價客觀、真實。培養學生的自主評價能力。)

(2)認識鐘面上整時刻。

①觀察鐘面,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充分交流

③引導學生小結:我們在看鐘面時不僅要看時針,

還要看分針,如果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④反饋練習。出示模型鍾:説説這是幾時?你是怎樣想的?

(設計此環節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探究中發現知識。)

(3)認識電子錶的整時刻。

1、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2、教師:説一説你是怎樣認識電子錶上的時刻的?

3、引導學生小結:在電子錶上,如果點的後面是2個0,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時。

4、反饋練習。

出示模型鍾:這個時刻用電子錶的方式來表示,該怎樣寫呢?

(強調:電子錶表示的整時刻時,點的後面是2個0。)

5、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兩種方法來表示整時刻。一種是文字表示,一種是電子錶的形式。(小結加深學生對時間兩種表現形式的理解)

三、知識延伸。

1、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我起牀的時間是6時,看動畫片的時間也是6時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時針每天轉2圈。)

2.練習十六第3題。

(1)提問:①鐘面上現在是幾時?

②再過1小時是幾時呢?

(2)反饋(教師演示課件):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4時)

(3)學生獨立認識其餘鐘面時間。

3.實踐活動: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這個實踐活動體現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的關注發展和關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情感體驗。

你能説出媽媽一天的作息時間嗎?她的作息時間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會這樣呢?(體現有效教學的特徵,關注“全人”發展。)

五、小結。

師:學習了這節課後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道理?希望通過這節課大家不僅能認識鐘錶,還要懂得珍惜時間,和時間一起賽跑!應用較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滲透有效教學的內涵,節時高效。相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課後總結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作為一名剛剛踏上數學教學之路的我來説,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免不了會有許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給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並將努力改善。謝謝大家!我的説課到此結束。

《認識鐘錶》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鐘錶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大部分孩子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於時間的知識,他們每天起牀、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每個家庭都有掛鐘或手錶,鐘面、表面對於他們來説也並不陌生。但時間比較抽象,因此教學時要把時間的認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並結合大量的操作活動,才讓學生容易掌握。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鐘錶上的整時;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識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説一説、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 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猜謎語,引入課題。

(2)仔細觀察,認識結構。

(3)創設情景,學習整時。

(4)練習鞏固。

(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環節:猜謎語,引入課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鬧鐘聲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説説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環節:仔細觀察,認識結構

在這一部分內容裏,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看發現了什麼?充分的讓學生説一説,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髮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採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三環節:創設情景,學習整時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得出小明早上起牀刷牙的時間是7:00,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在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裏去鞏固時間的認讀。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裏教師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説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後的教學作鋪墊。

第四環節:練習鞏固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1:寫一寫電子鐘的時間表示方式。2:連一連。3:感知時間概念。

1. 我用課件出示剛才看過的時間,讓學生寫一寫電子鐘形式的時間表示方式,以落實課堂所學的知識點,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2. 在連一連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時間的兩種表示方式,把他們相互對應起來。

3.課件出示三個鐘面,先讓學生説説現在的鐘面上分別是幾時,然後由老師為每個鐘面都敍述一個小小故事,引導學生到情景裏去,體會一小時的概念,然後再説一説剛才看過的鐘表再過一小時是幾時。

第五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説説在這35分鐘裏學會了什麼?你是通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並佈置作業擴展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以上是我對“認識鐘錶”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認識鐘錶》説課稿4

(一)自我反思,回憶知識

(師出示情境圖,圖中一個孩子問:“媽媽,我想看動畫片,到6點了嗎?”)

師:圖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麼問題?

生:圖中的小妹妹想看動畫片,但不知道幾點了。

師:你會怎麼告訴她呢?

生:我會説,你自己看吧。

生:我會告訴她,到6點了。

師:你學會了有關鐘錶的哪些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有關鐘錶的知識,學生看書獨立思考,用鐘錶進行演示,再互相説一説,撥一撥。)

生:我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

生:分針指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

(生演示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4,是4時)

生:分針指向6時,時針指向7和8中間,表示7時半。(生演示)

師:你認為你撥的準確嗎?

(學生對自己的撥珠過程進行反思,這樣不僅關注了撥珠的結果,而且關注了撥珠的過程。)

師:在撥表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教師予以提醒)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鐘錶的學具撥出整時和半時,激活了學生頭腦裏有關鐘錶的知識。]

(二)自己分類,梳理知識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把撥出來的時間寫在黑板上。

(板書:11:00 3時 5:30 9:00 6時半 1:30 4:30)

師:你能把這些時間進行分類嗎?

生:我分兩類,一類是表示幾時,一類是表示幾時三十分。

生:我按時間的表示方法進行分類,也分兩類。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時間,用自己的喜歡的方法進行分類,學生是複習的主人。]

(三)貼近生活,應用知識

(教師出示情境圖,圖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張車票,票上寫着:從松原到扶余8:00開車,此時鐘表時刻是7:30。)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看車票知道的,從松原到扶余的開車時間是8時。

生:我看時鐘知道了當時的時間是7時30分。

[以“生活“為依託,讓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構建了鮮活的數學課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識

教師出示三個鐘面圖,第一個鐘面上的時刻正好是8時,第二個鐘面上的時刻是不到8時,第三個鐘面上的時刻是8時剛過一點。

師:看下面三個鐘面,哪個鐘面上的時刻指的是從松原到扶余的開車時間?(學生指出第一個鐘面)

師:觀察這三個鐘面上的針,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留給了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師:把你的發現悄悄地告訴同桌。(學生互相交流)

師: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學生彙報,分享發現的快樂。)

生:三個鐘面的時針都指着8,第一個鐘面的分針正好指着12,第二個鐘面的分針指在11和12的中間,第三個鐘面的分針指在12和1的中間。

生:不對,第一個鐘面的時針正好指着8,後兩個鐘面的時針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這個孩子會傾聽他人的發言,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認真傾聽了,聽懂了,從而積極響應;二是耐心傾聽了,當同學發言有錯誤時,等同學説完了才指出不足。)

師:因為第二個鐘面的分針差一點到12,時針肯定差一點到8,第三個鐘面的分針剛過12一點,時針肯定也剛過8一點。

師:也就是後兩個鐘面的時針都是大約指着8。

師:每一個鐘面的時間是多少呢?(討論)

生:第一個鐘面是8時,第二個鐘面是不到8時,第三個鐘面是8時剛過一點。

師:像這樣,差一點不到8時或8時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説正好是幾時,而應該説大約是8時。

[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數學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時空。在學生充分觀察、對比三個鐘面的異同點,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加以總結。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領悟到判斷大約幾時的方法。]

[總之,在本節課中,教師構建了一個“回憶-梳理-應用” 的複習課教學模式。通過回憶激活了學生頭腦裏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根據對知識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有關的知識按一定標準進行梳理,再應用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

《認識鐘錶》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我教的《認識鐘錶整時》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七單元85頁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一般來説,一名6歲多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已經潛移默化地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教學難點: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多種遊戲,讓學生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讓孩子們通過畫鐘面上所缺少的針、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的教學方法,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探索新知識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説一説、做一做、找一找、撥一撥、畫一畫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出示謎語的圖畫和錄音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説説自己見過哪些鐘的活動。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第一個步驟是説一説見過的鐘面,再欣賞老師收集的各種不同鐘面。

在這一部分內容裏,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回憶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鐘面並把它講出來。同時觀察老師收集的各種鐘面,並引導學生觀察別人的鐘面看發現了什麼,充分的讓學生説一説。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髮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採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電腦數一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使學生自主積極參與到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

第二步驟是學習整時的認、讀、寫。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3個鐘面出示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做了一個搶答整時時間的小遊戲。最後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在這裏教師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説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後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錶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着什麼?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7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第三層: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

1、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

2、根據給出的時間畫出少了的那根針。

3、做個小修理匠。

4、綜合能力題(再過1小時是幾時)。

1.我用課件出示小明的一天,讓學生邊看錄像邊互相説“小明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也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2.在“根據給出的時間畫出少了的那根針”中,讓學生全員參與,讓每個學生都都動手畫一畫,説一説、評一評。這樣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繫,同時以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又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3.通過“做個小修理匠”和“綜合能力題(再過1小時是幾時)”的生活情景體驗,啟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四層: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讀喜歡的兒歌“天天早早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滲透“惜時”觀念。然後再讓學生説説在這節課裏學會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最後佈置課外作業“回家在爸媽的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鐘表。

以上是我對整節課的反思。總體看來,這節課的教學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參與到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但也還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

(1)教師放手還不夠,語言哆嗦不精煉。

(2)在引入環節中學生説鐘錶作用時時間用長了,教學時間還是顯得前鬆後緊。

(3)板書方面應該準備幾個鐘面隨時貼在黑板上,這樣就更加直觀、美觀。

(4)課中珍惜時間內容有些顯多,鞏固環節中的兒歌可以不要,增加為認識整時方面的訓練題等等。

《認識鐘錶》説課稿6

一、説教材

本節課所講的內容西師大版教材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第105——106頁例1,例2及相關課堂活動。《認識鐘錶》的知識教學,屬於新授課,授課時數為1課時。《認識鐘錶》是學生在一年級已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有關鐘錶的知識。本節課內容主要是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初步建立1時、1分的時間觀念,知道1時=60分。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有關鐘面的知識,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結合生活經驗,體驗1分鐘的長短;知道1時=60分。

2.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認識鐘面及建構時間單位之間關係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習時間,讓學生懂得珍惜時間,利用好每一秒;對自己的生活能做好合理的時間安排。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1時=60分,體驗1分的長短。

教學難點:建構時間換算的過程。

教學設想:通過現實情境引入對鐘錶的認識,在提供的教學資源中,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建構活動,再現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體現出數學學習的本質來源和數學教學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的新理念。用學會的鐘表知識來解釋生活中有關時間的問題,從而實現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説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面模型每兩個學生一個,紙質鐘面一個,跳繩,秒錶。

 五、説教法和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以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體驗遊戲,讓學生在參與遊戲和活動的感知中愉快學習。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找一找、數一數、做一做、跳一跳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動眼、動耳、動腦、動口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有序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多。

1.把全班分成男女生兩組,哪組表現好就前進一大格。比一比,哪組最厲害!

2.課件展示:鐘錶的滴答聲,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麼聲音?

3.媒體演示: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場景。場景中有一個顯示8時8分的畫面。

(二)合作探索活動

1.提問。

關於鐘面,同學們都已經知道些什麼?

2.觀察鐘面,根據學生回答引導觀察出示鐘面。

(1)指一指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秒針。

(2)學生或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秒針,(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引導學生看一看自己的鐘面,指一指秒針是哪根。)

(3)教師:鐘面上除了時針、分針、秒針外,還有些什麼?(數字和格子)

(4)引導學生觀察:鐘面上的大格、小格數及其關係。

3.分別説一説。

分針走1小格和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各是多少?

4.撥一撥,看一看,説一説。

當分針走1圈,時針正好走多遠?一大格是多少小格?思考討論:1時等於多少分?

板書:1時=60分。

老師介紹:如何用字母表示時、分?(時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並引導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頁的填空內容。

(三)聯繫生活,構建1分的時間概念。

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知道1分的時間有多長嗎?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學生活動:

(1)1分大約擊掌多少次?

(2)1分大約跳多少下?

彙報交流活動情況。

(四)活動拓展。

(1)做課件上的練習題。

(2)完成教科書第109頁第3題。你能在1分內完成嗎?

(3)回家後體驗1時有多長,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了鋪墊。

(五)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最後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每一分鐘,做好時間的小主人!

(六)作業。

數學書109頁第3題、4題。

七、説板書設計

認識鐘錶

貼鐘面

1時=60分

1h=60min

八、結束語

因為我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限,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提出寶貴意見。我會繼續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

謝謝大家!!!

《認識鐘錶》説課稿7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踏入學校大門後系統學習時間知識的起始課,也是認識鐘錶的第一課時。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時鐘是孩子們瞭解時間、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設計教學活動《認識鐘錶》。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識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能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掌握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維能力。

重點:能正確讀寫鐘錶上的整時,並應用於生活實際中去。

難點:會用兩種表示法表示整時

準備:課件、實物鍾、學具鍾。

二、説教法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一下方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數學學習貼近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教學中設置了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數學學習的過程。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鞏固練習。

(4)小結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先説出謎語讓大家猜,然後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環節: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分了三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是整體感知

創設情境——鐘錶店開張,讓我們去參觀。

第二步是初步認識鐘面

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鐘面,主動探索,並把自己的發現與同組小朋友交流。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容易將知識內化,有的學生只能説出“鐘面上有2根針,有數”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繼續提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再通過課件演示指針的轉動方向。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三步是認識整時

雖然有些學生在生活中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充分利用課件,師生一起觀察,並提出問題,引出結論。再引出整時的兩種寫法。然後,用課件出示3個不同時刻的鐘面,讓學生書寫。

第三環節:鞏固運用,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在玩樂鞏固知識。在這層中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活動一:撥一撥

活動二:找朋友——連一連

活動三:小明的快樂週末

讓學生邊看課件邊説一説,再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第四環節:小結

引導學生説你們學會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教師提出希望。

《認識鐘錶》説課稿8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説,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多種遊戲,讓學生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畫鍾、談鍾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畫一畫、説一説、做一做、找一找、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深化新知,應用提高和課堂總結。

第一層: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出示鐘錶聲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説説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觀察鐘面。

充分的讓學生説一説。

第二步驟是對比學習整時的認識和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板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裏教師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撥出不同的四個整時刻,這為今後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錶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着什麼?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鍾?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第三層:深化新知,應用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

(1)用兩種方法表示時間(認識電子錶);

(2)我説你撥

(3)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講故事,邊説邊撥)。

課件出示小明的一天,讓學生邊看圖邊互相説“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也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第四層: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上課的時間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非常寶貴的。希望小朋友們今後能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做時間的小主人。

《認識鐘錶》説課稿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要求學生掌握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認識鐘面,知道分針,時針及鐘面上的數字。

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整時,知道整時的讀法,寫法。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鐘面及整時的認讀方法

教學難點:能準確、熟練的認出整時時刻,初步建立時

二:學情分析

(一)心理特徵

從心理特徵來説,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通過自身體驗獲得知識能使頭腦更加活躍,保持愉悦的學習情趣。並且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要在課堂上適當安排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小遊戲。

(二)認知狀況

從認知狀況來説,學生對鐘錶有一定了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因此教學時我尊重學生生活中獲取的關於鐘錶的經驗,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驗證,從而尋找規律,突破難點。

三:教學模式

教法: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討論合作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法: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想一想,撥一撥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謎語導入:

猜謎導入課題認識各種不同類型的鐘表。鐘錶的作用,初步糾正幾點,在數學上叫做幾時。其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二):新知導學,合作探究

1.認識鐘面的組成。(活動一:畫一畫)

2.認讀整時。(小明的一天,動腦筋,觀察總結)

3.時間表示法,寫出時刻。

認識鐘面,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鐘面和空的錶盤來自己動手畫一畫,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整時是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活動二:撥一撥;活動三:找朋友。撥一撥是為了讓學生動手操作,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找朋友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又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四):全課總結,拓展提高

1.鐘面認識:12個數,分針,時針

2.認識整時

3.時刻的讀寫方法

把一節課所教的知識進行整理與複習,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繫,固化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體印象。

(五):達標檢測當堂反饋

課件出示預設好的問題,握情況進行了解。對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點,當堂糾錯並講解。

五:板書設計

認識鐘錶

一:認識鐘面

認識鐘錶12個數

寫作:7:00時針(短粗)

分針(細長)

二:認識整時分針指12,時針指幾就幾時。

六:課堂評價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評價:看能否準確的掌握鐘面,整時的讀寫法。設計課堂環節和檢測試題來鞏固知識

過程與方法的評價:課堂上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看他們能否通過觀察總結,傾聽和理解別人的思路,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看學生能否主動積極參與,能否與他人合作交流,能否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

文體資源:教科書、教參、其它教輔資料。

信息技術資源:多媒體、互聯網資源

環境與工具:授課時教師用的鐘表以及課前讓學生們自己製作的鐘表。

生成性資源:學生的疑問,老師的解答,師生互動推動了課程資源

八:教學得失

得: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畫一畫,撥一撥,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失:由於教師對學生自主探索的規範不夠,雖然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於和小組內同學去説,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認識鐘錶》説課稿10

一、整體説明教材

(一)説教學內容:

《認識鐘錶》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二冊)中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學習“時間的計算”以及“24時計時法”等課程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學生能否牢固掌握本節課的內容非常關鍵。

(二)學生情況簡析

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會了認讀整時和半時。同時在生活中,學生已積累了大量的生活體驗和實際的認知經驗。因此,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與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數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互教互助,讓每個學生都真正的“動”起來。

(三)説教法

本節課採用的教法有觀察發現法、討論法、實際操作法、合作學習法等。

(四)教學整體的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內容多而零亂,我準備採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寓教於樂。一方面讓會認讀鐘錶的學生保持極高的學習興致,能把自己的經驗具體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語言;另一方面也讓還不會看鐘面的學生能在愉快、和諧、自主的環境中主動接受知識。本節課的練習部分是本着“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應用於生活”這一原則而設計的。

二、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掌握1時=60分;認識用“×:××”表示的時刻,會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二)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精神。

(三)情感目標:教育學生珍惜時間,能合理地利用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三、説教學重點及難點:

(一)教學重點:能正確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

(二)教學難點: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點的時刻。

(三)難點的突破:針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點的時刻”這一難點,我準備採用生動可愛的動畫形象來引發學生的興趣。置學生於積極的觀察、分析和小組辯論活動之中。這樣,不僅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還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四、説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1、整時時刻的認讀

2、用看圖説話的方式,以引導學生説明“一位國小生的作息時間”來導入課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交流、辯識、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瞭解有關鐘面的基礎知識。

首先,在教學中,我利用鐘面模型的課件以及學生手中的實物,讓學生仔細觀察,解決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逐步建立起“我能行”、“我真的很棒”的信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

其次,讓學生認識1分鐘,並通過“數一數自己的脈搏在一分鐘裏能跳動多少次”活動來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然後,交代1小時的概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時、分之間的進率關係(1時=60分)。從而為以後的時間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2、合作學習如何看鐘面

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演示在9:00時刻的基礎上表針走到9:05的過程,讓學生目睹“分針走過9時整後,又繼續走了5小格,這就是9時零5分。再依次出現6時10分、7時30分讓學生認讀。

在這部分內容中,“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點的時刻”是本課難點所在,針對這一難點,我利用兩個可愛的小動物爭論的場面,引導學生進入小組辯論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發現,在操作中提高,總結規律、突破難點。而且使學生警惕自己在以後的練習中“千萬別做那隻小笨豬!”

解決這一難點後,大量的認讀鞏固也至關重要。在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中可以調動的鐘表及學生手中的實物,繼續採取學生互動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生生互考、互練,將以往的“學數學”轉變為“做數學”,讓全體學生都有交流的空間。達到能熟練認讀鐘錶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鞏固、應用知識。將數學還原回生活,使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昇華。

整個練習部分以闖關形式出現,極具挑戰性的題目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一關:“把顯示相同時間的電子鐘和鬧鐘用線連起來”的問題設計,意在鞏固剛剛學過的內容。

第二和第三關:“找出分針和時針”的問題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第四關:“選擇合適的時間再用線連起來”的問題設計,為的是強化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意識,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教學效果預測:本節課內容雖然多而零亂,但並不難理解,只要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教師把握好講課的速度,學生應有一定的能力紮實地掌握。同時,我們也不能期望以往不會認讀鐘錶的學生僅僅在一節課中就把有關時間的知識全部熟練掌握。尤其是像認讀3時55分這樣的難點。而且,在學習了非整時時刻的認讀後,還有可能引起個別學生學習上的負遷移。可能會把整時的時刻讀成“×時60分”等等。這就有待於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提高。)

《認識鐘錶》説課稿11

一、教學目標設置的依據及相關解讀

這節課我主要依據: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依據一:《課程標準(實驗稿)》相關內容標準

《認識鐘錶》是在一年級的教材中,屬於數與代數領域中常見的量部分,在常見的量具體目標的第(2)條有這樣一句話:能認識鐘錶。

下面我對“能認識鐘錶”這句話進行分解。認識鐘錶包括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幾時幾分(1分1分地數),這節課研究其中的“認識整時” 這部分內容,這節內容又包括認識鐘面(分針和時針、鐘面上的數字、錶針轉動的方向)、電子錶、讀寫整時等知識點。

這裏的認知行為動詞是“認識”,“認識”是主體收集客體知識的主動行為,是認識意識的表現形式。其替換動詞有:説出、讀出、寫出、回憶、選出、舉例、列舉、複述、描述、識別、辨認、再認、選擇、標明、指出等。但根據這裏的“認識”後面跟的是“鐘錶”,我把“認識”分解為“説出、讀出、寫出”等。

根據前面的分解,形成下面的剖析圖:

概念分解

動詞分解

認識整時:

讀寫整時

認識鐘面

電子錶

讀出 寫出 撥出

依據二:《教師用書》中的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從中尋找出與《整時》有關的內容標準,摘錄如下:

依據三:教材中《認識整時》

1、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識整時》這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90~91頁的內容。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以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整時。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正確讀寫鐘錶上的整時”應是本節內容學習的重難點。

依據四: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錶的知識感到陌生。

二、教學目標的陳述

依據對“課程標準、單元目標、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分析,結合敍寫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原則,我制定並敍寫出《認識整時》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聽一聽、看一看、説一説活動中會讀出整時、寫出整時。

2、在觀察、比較、交流中總結出整時的讀法,快速説出整時。

3、在撥一撥、説一説、寫一寫等活動中會正確讀寫整時。

評價設計

教學目標確定後,用什麼方式檢測目標的達成情況,這就要根據目標來設計適合的評價方案,下面是我針對這節課設計的評價方案

1、通過提問、小組交流反饋、板演等方式,檢測目標1、2,達標率95%。

2、通過觀察、提問、評價樣題等,來檢測目標3,達標率100%。

附:評價樣題設計

教材第92頁,小明做操、吃午飯、看電視和睡覺的時刻分別是幾時?

寫在橫線上。

三、教學流程預設

下面我詳細説一説,我是如何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的。

1、通過聽一聽、看一看、説一説等活動學會讀出整時、寫出整時來完成教學目標1。

(1)首先,聽一聽,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通過孩子們聽鐘錶的聲音,(播放課件),説鐘錶在生活中的作用,自然揭示課題:認識鐘錶

接着去看各式各樣的鐘表,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刺激學習的慾望。

(2)接着:交流反饋認識鐘面

出示鐘面,並提出問題:有關鐘錶,(點擊)你已經知道了什麼?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學生4人一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反饋認識鐘面:鐘面上有數字。鐘面上有兩根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較長較細的是分針。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時針、分針的名稱。

(3)觀察交流 認識整時

①認識了鐘面,很自然的過渡到觀察交流 認識整時這個環節。

通過出示小明上午上課(8時)的時間,學生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基礎認、説,在交流之中認識整時。

説明:大家説的“8點”就是8時(點擊課件:8時)時間的“時”,以後我們都説成8時。8時還可以這樣寫:8:00,及時請學生説在哪裏見過這種寫法?學生聯繫生活學數學。

②(接着出示明下午上課(3時)的鐘面)讓學生認。先找2、3個人説説,再同桌互相説一説怎麼認的。

在認、説的基礎上,學生把這個時刻寫下來(一人板演,其餘的寫在練習本上),寫完後,反饋矯正。

③(出示5時的鐘面)放手讓學生用兩種表示方法獨立寫在練習本上。(同桌同學互相對照,再對照屏幕集體訂正)

到此達成目標

1,學會讀出整時、寫出整時。

2、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總結認識整時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2。

(1)出示:剛才的三個鐘面,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藉助課件演示,分針都指着12。第一個鐘面時針指着3、第二個鐘面時針指着5、第三個鐘面時針指着8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討論中,總結方法認識整時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2)接着:及時練習,鞏固方法。(課件出示鐘面:2時、4時、6時、12時)

對於特殊時刻,6時、12時,請孩子説説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成什麼樣子?12時呢?

6時,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12時,時針和分針合在一起了。

以加深印象。通過剛才的藉助課件觀察總結,及時練習鞏固方法,到此達成教學目標2

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了這麼長時間,注意力開始分散,這時,及時讓學生動手、動口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3、通過撥一撥、説一説、寫一寫等活動學會正確讀寫整時。

(1)動手撥一撥

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正確讀寫整時。

師説生撥、生説生撥。

(2)、在此基礎上 鞏固練習 當堂檢測

②評價樣題:,小明刷牙、上課、做操、吃午飯、看電視和睡覺的時刻,用兩種方法

學生完成後,對照屏幕,集體訂正。

並及時追問:那你是幾時起牀,又是幾時睡覺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我們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牀,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3)做遊戲(找朋友)

為了切實鞏固學生認讀整時的方法,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我設計了找朋友遊戲。

師在黑板上貼鐘面,每組代表發一個時間,你們組的好朋友是誰,就貼在誰的下面。

4、最後 回憶梳理 全課總結

一節課馬上就過去了,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很寶貴,我們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合理利用時間,做個遵守時間的好學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通過撥、説、寫等活動,到此達成教學目標3

因為時間看不到、摸不着,不具有直觀、形象性,兒童感知時間比較困難,我注意與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時間,鐘面與電子錶表示時間的方式對照出現認識整時。設計了多樣的練習形式,快速説一説,撥一撥,寫一寫,找朋友等學生學得紮實、學得生動活潑

《認識鐘錶》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説,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他們的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説一説、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課間休息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小丸子給他們帶來謎語,讓學生猜出鬧鐘,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出示各種造型的鐘面,並提問“小朋友你們也想設計出這麼漂亮的鐘表嗎?”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學生積極向上,勇於挑戰、敢於創新的氛圍。接着,教師繼續激勵學生,要想設計更漂亮的、美觀的鐘表,先要學會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並且強調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接下來我通過演示撥鬧鐘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的走動方向,通過觀察學生髮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順時針方向走的。再讓學生沿着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進一步鞏固知識。

2、 教學整時的認,讀,寫

我創設了一個小朋友起牀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試認整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3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面,先老師説時間學生撥,然後讓學生作主説時間老師來撥,為了突破只有當分針指向12才是整時這一難點,在這裏我故意將分針偏離12,讓學生判斷老師撥的是不是他們所説的整時。最後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時整時的方法。

3、 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電子表示法

教師出示有許多鐘錶的課件,讓學生髮現了一個不同的鐘表——電子錶。接着出示鐘錶和電子錶表示的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然後教師再提問:電子錶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像電子錶這樣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裏見過?你能試用這種方法表示3時嗎?

學生試着用電子表示法寫時間。教師小結出用電子錶表示時間的方法,為了鞏固知識,我緊接着出示8時、10時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出來。

4、結合生活認讀整時

這一環節中,我利用課件出示小東一天的生活圖,並讓學生注意看圖下方的鐘面,繼續鞏固看整時的方法,並通過觀察讓學生髮現、思考、瞭解到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圈,所以一天中有兩個6時、8時……。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個時刻,你平常在這個時候在做什麼。這樣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課間休息

這一環節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的需要設置的,讓學生在《時間像小馬車》的旋律中感受時間的飛快,同時也讓他們輕鬆輕鬆,為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調節作用。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並知道學習數學是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比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在這裏我出示了表示四個不同時刻的鐘面,讓學生判斷鐘面下方出示的時間是否是鐘面上所指時間。這四個鐘面裏有兩個鐘面時間是整時差一點和過一點點,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突破只有當分鐘指向12時,表示的才是整時。

2、説一説,評一評。

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幾個生活場景,讓學生邊看課件邊互相説一説“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他們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由於一天當中有上午時間和下午時間,所以小朋友的意見並不一定會統一,只要他們的解釋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這時順水推舟進一步滲透上午和下午這一時間概念。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五)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説説在這40分鐘裏學會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在本節課的最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每個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張表示時間的卡片,是用鐘面或者電子表示法表示的時刻,讓拿着相同時間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個好朋友,下課以後一起去做遊戲,這樣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繫,同時也是課堂知識的延伸。

《認識鐘錶》説課稿13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我執教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第二課時。

本單元教學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內容結構如下:認識鐘面——認識整時——認識半時。共計兩課時。本節課在認識鐘面及整時基礎上認識半時,發現半時指針的化向特點,是今後學習時、分、秒的基礎。這部分內容是本單元的難點。

一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有愛説、愛動、愛表現的特點,針對這一現狀,結合他們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藉助已有生活經驗,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認識半時;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學習活動,初步培養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

情感目標: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半時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實現以上目標,突破難點的關鍵在於把學生的學習慾望調動起來,運用觀察與操作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體驗感悟半時指針位置的特點。

目前,電子多媒體走進課堂,吸引了學生與教師的目光,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在本課教學中,我並沒有使用課件,而是充分考慮到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比較有效地使用了實物投影,學生親手拔一拔、畫一畫、親身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練習設計遵循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讀時間、寫時間、畫指針等內容,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多側面積累感性認識,再上升為理性認識,感受數學的力量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着“教為學服務”的原則,採用“情境體驗---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學習模式。教學過程包括“回顧舊知——發現新知——理解應用——總結概括”四個環節,讓學生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符號的過程,在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成功。

(一)回顧舊知激趣導入

教學伊始,尋找神祕嘉賓——一位時間老人就在孩子們中間,找找看?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時間的世界中,使學生感受到時間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激起了學生的表現慾望。“你已經知道哪些關於鐘錶的知識?”這一問題密切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並且以故事情境為切入點,回顧整時知識,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探究數學奧祕的興趣油然而生。

(二)遷移發現獲得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上,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半時比整時學習起來更難一些,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週日,小貓晚出門半小時”為線索,講解“8時已過,分針再走半圈就是8時半”,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學生聯想、推測得出9時半、10時半、12時半,由已有知識生成新知識,既發現了知識之間的聯繫,又體驗到半時是由整時發展而來的。

(三)聯繫生活理解應用

本着學以致用的原則,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呈現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如,遲到的小丁丁,小華的一天,都是生活中的常見事。。認讀時間是新知識的基本練習,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做一做,用兩種方法寫時間,通過互評糾正錯誤,合作完成“修理鐘錶”是新知識的深化。這種動態的、積極的,充滿活力的數學活動正是數學生活化的體現。

(四)總結概括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自己這節課的收穫以及自己的感受,目的是歸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關注學生在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也在意學生學習數學時的情感體驗。

三、概括的説,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是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景,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叢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真正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二是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過程。

三是在整個過程中,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對於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儘可能採用多樣靈活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四、板書、板繪的設計

板書採用了圖示式的設計,普通時鐘與電子時鐘對比展示,直觀形象,突出展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幾時半的“半”字與電子時鐘的“30”分以紅色顯示,更加突出了本課重點,體現了板書的記憶理解功能。(板書的具體內容)

《認識鐘錶》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認識鐘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

2、教材分析:本節課學習教材91—92頁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3、教學目標:

一般來説,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教學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5、教學難點: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6、關鍵點:正確找出整時鐘面上的共同特點:分針都指着12。

二、説教法學法:

1、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課堂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説一説、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3、教具學具:電腦課件、實物鍾、電子錶、學生用鐘錶學具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五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4)思維拓展(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鬧鐘聲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説説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認識鐘錶。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初步認識鐘面。在這一部分內容裏,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和自己的學具鐘錶看發現了什麼?充分的讓學生説一説,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髮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採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2、學習整時的認、讀、寫。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出示在課件中,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做一個時針和分針交朋友的小遊戲。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裏教師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説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後的教學作鋪墊。

3、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錶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看91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着什麼?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課件展示)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動手撥出時間。

1、讓學生看課本92頁圖,讓學生邊看邊互相説“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學生寫出每個時間,再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也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2、在找朋友中,讓學生全員參與,給每個小朋友都帶上頭飾(鐘面和整時的兩種寫法),讓時間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個好朋友。這樣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繫,同時以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又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3、讓學生用手中的鐘表學具撥出任意整時,小組互相説出所撥的時間。

四、思維拓展

1、練習十六第3題。

2、指名撥出下列時間:6時 和 12時 3時 和 9時 並比較它們的異同。

五、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説説在這節課裏學會了什麼樣?你是通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並佈置作業擴展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認識鐘錶》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説,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説一説、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鬧鐘聲和錄音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説説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初步認識鐘面

在這一部分內容裏,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和自己的學具鐘錶看發現了什麼?充分的讓學生説一説,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髮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採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二步驟是學習整時的認、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板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做一個時針和分針交朋友的小遊戲。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裏教師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説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後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錶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着什麼?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第三層: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

1.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讓學生邊看錄像邊互相説“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也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我先讓學生説説在這40分鐘裏學會了什麼樣?你是通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並佈置作業擴展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以上是我對“認識整時”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