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來源:文書谷 8.59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1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説課內容】

《商中間有0的除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屬於數與代數領域。

【教材解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估算及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後學習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及進一步應用除法解決問題的基礎,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這部分知識。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基本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估算和筆算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依據課標要求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中間商0的道理,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應用意識;學會用估算判斷計算結果,培養初步的估算意識。

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有0的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不夠商1應在十位商0佔位的道理。

【教具及學具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學具:428根小棒每組一份

二、教法與學法指導

(一)教法指導

數學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教學中將採用以下教法:

1、嘗試教學法 2、直觀教學法 3、啟發式教學法

(二)學法指導

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等於拿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滲透以下學習方法:

1、動手操作法。 2、合作交流法。

三、教學程序設計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積極利用課程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的基礎上,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由於教材中提供的參觀果品廠的情境脱離學生生活實際,因此我創設了參加全運會火炬傳遞的情境。先播放畫面,深刻感受全運會火炬傳遞的盛況,然後教師出示情境並指出:全運會火炬也來到了我們濟寧,我們學校為部分有幸參加全運會火炬傳遞的同學準備了太陽帽。引導學生找出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在分析題意後列出算式:428÷4。通過生活化的情境以吸引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去。

(二)自主探究,領悟算法

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又分以下五個層次進行教學:

1、估算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題意,列出除法算式並板書:

428÷4。先讓學生估一估商是多少,並彙報不同的估算方法,這時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估算結果:大約100或比100多一些.

(估算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商中間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間的0,那麼商就不是三位數了,就比100小了。)

2、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基礎嘗試計算,可以獨立思考、同位討論,還可以藉助小棒擺一擺。在獨立探索後進行全班交流,我鼓勵學生彙報並展示不同的算法。學生可能會出現擺小棒或以下幾種算法(課件出示)。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再根據估算結果,得出第1、2種做法是錯誤的。

3、直觀演示,理解算理

對於第三種方法,我讓學生藉助擺小棒的過程説一説自己的想法,教師適時小結,並採用直觀教學法,藉助課件演示分的過程,同時老師板書豎式:先把四百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100根,也就是4個百除以4商1個百,在百位上商1;再分2捆小棒,2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不夠分1個十,所以應在十位上商0;把2捆小棒和剩下的8根合起來變成28根小棒,也就是28個一除以4得7個一,把7商在個位上。在這裏重點使學生理解2個十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不夠分一個十,所以十位上應該商0的算理。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再一次思考: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怎麼辦?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通過全班討論交流,使學生深刻理解當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時,應該在十位上商0佔位的道理。

4、明確豎式簡便寫法

對於學生的第四種做法,我重點讓學生明確:為什麼2除以4不夠商1,在十位上商0後,0乘4得0為什麼不寫呢?理解: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所以這一步可以省略。同時板演規範的簡便豎式寫法。

5、靈活處理,掌握算法

當學生掌握了428÷4的正確算法後,我直接板書204÷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筆算。通過彙報交流學生會出現兩種寫法。這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十位上的0除以2該怎麼辦?使學生理解十位上的0除以2直接在十位上商0佔位,由於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所以中間一部分可以省略不寫。通過對比兩種寫法,使學生體會第二種寫法的簡便,同時教師板書簡便寫法。

總之,在新知建構的過程中,我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滿足了學生內心的探究感和成就感。

(三)自主練習,拓展應用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本課的練習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多樣性、層次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既有基本練習,又有拓展練習和能力提高題。

1、課本41頁第1題。先估算再筆算,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交流,説一説為什麼商的中間商0?進一步理解“十位上不夠商1,應商0佔位”的算理,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

2、我當小老師。引導學生用手勢進行判斷,並説一説錯題的原因是什麼,以後再做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要注意什麼,你想提醒大傢什麼呢?通過此項練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解決問題。本題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以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達到了拓展昇華的目的。

這三組練習層次清晰,起到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又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了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

(四)課堂評價,總結昇華

本環節中,我先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然後揭示並板書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然後讓學生暢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穫,思考在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要注意什麼,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最後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來比較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以此樹立信心,明確努力方向。

總之,

在全課的整體設計中,我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力求做到結構嚴謹、環環相扣、步步緊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確保了課堂學習的高效性。

四、板書設計

都説好的板書是“微型教案”,所以,本課的板書設計簡潔明快,重點突出,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指導性。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後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四、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利用小朋友們喜歡的《西遊記》的故事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同時播放背景音樂。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這一天,天氣特別熱,師傅就派豬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沒想到,他倆找到了一個大西瓜,他們可高興了,豬八戒實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這個西瓜,可是倆個人該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二)學習新課、探究新知

1、 引入“一半”,引導學生經歷分數“從整體知識到分數

知識”的數學化過程。

(1) 學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讓學生説一説該如何分西瓜,怎樣知道是“一半”, 然後通過折圓形紙片的一半,強調平均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張紙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這張紙的一半。為下一步理解分數的的意義打下基礎。

(2)發揮想象,創造符號,表達“一半”

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過畫圖、寫字或者寫數字等方式創造出表示一半的符號。

學生自由活動,小組交流,展示,讓學生説出理由。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着重針對畫圖的學生作品講解。

在小結中總結三個共同特點,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兩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師邊説邊板書—,2,

1),引出在數學上,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數學上把像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接着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齊讀分數。

(3)進一步理解1的意義: 2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並啟發思考:折法不同,塗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麼?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沒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着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

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銜接,深入認識分數

(1)就在豬八戒和沙僧準備分西瓜的時候,孫悟空從天而降,批評了他們,八戒只好求饒,説西瓜四個人一塊吃,你能幫他們再分一分嗎?通過故事的發展,自然引出對1/4的認識。

(2)動手操作,創造1/4。

通過折長方形紙片的1/4,加深對此分數的理解。

(3)利用圖形,探索其他分數

①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並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説説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②繼續創造幾分之幾

我們知道豬八戒是最饞嘴的,我們幫他們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豬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兩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學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點理解:裏面有幾個?

五、鞏固新知,拓展思維

1、 基礎練習:讓學生辨別圖中陰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嗎?加深對分數的理解。

2、 提高練習:讓學生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學以致用。

3、 拓展練習:一條長1米的繩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六、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3

教材內容:

大家好,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在現實世界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隨機現象,《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新增了屬於概率知識範疇的內容《可能性》。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摸球遊戲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主題圖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設計思路:

1.用學生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試驗分析試驗數據,經歷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讓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3.在活動交流中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概念。

(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了以下的教法):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利用有趣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教材及學生的潛在因素,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組內設有組長、彙報員、記錄員來組織和調控整個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得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體驗,同時養成學生樂於與同伴合作、交流的習慣。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應聘國小數學教師的××號考生,今天説課的篇目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研究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和了解了周長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一內容將為今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其他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節知識的教育對象時國小三年級學生,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學生要接受知識的變化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習了長、正方形的特徵,知道了它們都有四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課學生又知道了長、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基礎。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教學目標

針對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説教學重點

由於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對周長的概念有了認識,並且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因此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應為會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概括抽象能力,並會熟練應用公式去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五)説教學難點

因為國小生的思維和應用能力還有待提高,將知識用於實踐的能力還遠遠不夠,因此我把教學難點定為,讓他們應用所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去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説教法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根據讀講精煉教學法的理念將運用以下教學策略:

1、情景教學法,三年級學生已經對周長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過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出問題,即讓他們考慮長方形和正方形花壇的周長如何計算的問題,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建構過程中來,所以我打算運用情景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

3、充分運用課件、學具的輔助作用。

三、説學法

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我將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動手操作和小組交流彙報的活動,總結推導出計算公式,從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四、説教學程序

為了實現本機可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按以下幾個教學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景,複習導入

學生已經在二年級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且在上一節的內容學習中也掌握了周長的概念,因此我創設“學校有兩個花壇,小明想知道這個長方形花壇和正方形花壇的周長,誰來幫幫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的用已學知識來思考所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將舊知與新知達到很好的銜接,並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比如學生會想到用繩子去圍的方式;會想到用尺子量邊長的方式,通過複習導入的方式,既回憶了舊知,有開拓了思維,從而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知識的建構中。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為了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我設計了自主學習、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總結歸納等環節,讓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已有認知,思考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並且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讓他們的思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會得出幾種不同的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可能會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2=20

(3)5×4=20

根據學生列出的式子,我會讓他們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學生討論後,我出示課件,總結學生討論的結果,課件內容如下:

長×2+寬×2=長方形周長

長+寬+長+寬=長方形周長

(長+寬)×2=長方形周長

在此基礎上,反問學生: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有了長方形做鋪墊,請學生説出剛才所展示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文字表示,學生可能會説出如下的計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學生通過總結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養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變化過程,又為進一步揭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做了鋪墊,有利於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並且達到教學目標。

(三)隨堂練習,鞏固新知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繫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在本節課中的練習安排中,我既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鞏固,讓學生當堂完成課本的“做一做”,並選定幾名同學去黑板板演來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我還安排了與實際問題相關的題目,目的是加強他們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呢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小結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理解,形成一個系統的思路,對前面的探索過程加以梳理,引導學生説出: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他的長和寬,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他的邊長。設計的目的是不僅讓學生掌握公式,還要讓他們明白與問題的聯繫,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請學生回憶本堂課所學內容,説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以明確本節課的重點,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長方形和正方形》。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這節課的內容選自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節,是學生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認識。它為以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以及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作奠基。

二、説學情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為此我分析了學生的情況。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了直觀感知,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也能説出長方形有兩條長邊和兩條短邊,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不過對於精準的語言表達和概念的描述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本節課的學習應重點放在學生的驗證過程和表達上。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從邊和角的角度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體的操作思考過程中,增強觀察、操作、猜想、驗證等數學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價值,增強空間觀念。

四、説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我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為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教學難點為觀察、猜想、驗證等自主探索的過程。

五、説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鑑於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特點,我採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並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建立聯繫。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採取複習導入的形式請學生説説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四邊形有什麼特徵。

接下來利用大屏幕展示一些常見的四邊形,請學生將黑板上的四邊形進行分類。選擇出較為特殊的四邊形即長方形和正方形,此時我會提問:你能準確説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嗎?順勢引出本節課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回顧中引入新課,既複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性。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採用談話法、啟發法等。

(1)首先請同學猜想:仔細觀察手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猜一猜它的邊和角有哪些特點?在小組裏説一説。

(2)其次請同學針對猜想進行驗證並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①用直尺量一量或動手摺一折、比一比,你能發現哪些邊的長度相等?

②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你能發現什麼?

(3)其次小組彙報介紹驗證方法並彙報長方形的特徵:

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

①學生通過量一量,從中看出上下邊長度相等,左右邊長度相等。我順勢介紹“對邊”的概念。並與學生一同總結:通過用直尺測量長方形的不同邊,驗證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徵。

②有的學生通過折一折,説明對邊相等。

③當學生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之後,我會請同學們舉起手中的長方形,互相看一看,你們的長方形一樣嗎?(顏色、大小都不相同)雖然長方形的顏色大小不同,但是不是驗證後都發現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一特徵?那也就是説,無論什麼樣的長方形,它的邊和角都有這樣的特徵。

我因勢利導介紹“對邊、長、寬、邊長”等各部分名稱,並讓學生指一指數學書的封面哪條邊是長?哪條邊是寬?在自己的正方形紙上標出邊長。

(4)最後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形成表格。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提供大量的機會讓學生去動手和表達,具有時效性,使數學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能感受其存在的價值。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小主人去探究發現,印象更深刻。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我會設置三道不同層次的練習題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

1、辨一辨:下面的圖形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邊形?把序號填出來。

2、填一填。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不同層次練習題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完成,在解決問題中強化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認識,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會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回顧: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本節課的課後作業我設計為:你能從生活中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嗎?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理解本節課的核心,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和應用意識。

三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6

説教材分析:

加減混合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必須練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時也是進一步學習退位減法及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加、減混合計算。由於學生容易將第一步計算結果忘記,導致計算結果的錯誤,所以教學難點確定為學生能將第一步算出的得數準確地記憶在頭腦裏,去順利完成第二步計算,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教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各種能力得到鍛鍊和發展。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實現: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學數學,用數學,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培養。

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説教法:

鑑於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好動、思維依賴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現代教學媒體,愉快教學等輔助教法作突破點,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師的善導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後抽象概括,在一個數的基礎上先增加後減少就是先+後減的加減混合;在一個數的基礎上先減少後增加就是先後+的加減混合,使之由直觀中抽象出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讓學生在輕輕鬆鬆的學習氣氛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實現教師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結合。

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在動腦、動手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充分調動各種器官參與學習,達到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鋪墊導入

師:同學們,安徒生有一篇美麗的童話《醜小鴨》,大家聽説過嗎?這隻受盡苦難的醜小鴨最終怎麼樣了呢?

師:大家看屏幕,這裏有3只醜小鴨,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醜

小鴨就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7+1+2= 5+3+1= 4+5+1= 8-6-1= 6-2-3 = 9-6-1 = 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出示例一,你能編一道數學題,提出一個問題嗎。

(師板書4+3。再演示飛走2只的場面)現在湖裏天鵝只數發生了什麼變化?

要求現在還有幾隻天鵝怎麼辦?

師板算式:4+3-2,並讀算式。

生讀算式。

師:同學們觀察這道算式與前幾節課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麼不同?

師:那你能不能像連加、連減一樣給這種題起一個名字。

師: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生齊讀課題。提出學習目標:1、要學會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2、能正確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

師: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説一説4+3-2所表示的意義。

生指名説。

師:那麼4+3-2該怎麼計算呢?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式子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生討論。生彙報:先算4+3=7,再算7-2=5。

師: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強調一點,做題時一定要記住第二步是幾減2。

出示例二

生:湖裏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

師: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現在湖裏有幾隻天鵝?

師:誰來列式?

師:上面算式先算什麼,後算什麼,請同學們試做。

生彙報。

師:做題時關鍵要記住哪個數?

生:記住第一步的得數2。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例1、例2的計算過程,誰能説一説我們計算的順序?

小結:我們計算的順序是從左往右計算,與連加、連減相同。

1、現在聽老師説的順序來擺小棒計算。怎樣列式計算?

2、看算式擺小棒,7-3+2怎樣擺小棒呢?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看了兩幅畫面,就自己解決了加減混合運算的問題,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接下來,我們再到別處去看一看,好嗎?

(三)設置情境,解決問題

師:看,一隻調皮的小猴子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啊,原來它是要讓大家來幫忙的。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不告訴別人,自己把算式寫在書上。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師:小猴子怎麼還不走呢?原來他還有一道題呢!

大家看這裏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麼熱鬧啊!

原來是森林裏開了一個運動會,小貓、小狗、小鴨和小雞分別獲得了四個項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獅子要獎勵他們每人一處房子,你能幫它們找到房子嗎?

生搶答完成。

師:獅子大王看到我們同學來了很高興。他有幾顆智慧星要發給大家,但是它有個條件,就是做對一道題得一顆智慧星,最後看誰的智慧星最多,誰就是最聰明的同學。現在我們就請獅子大王出題吧。

生獨立完成,把答案寫在書上,集體訂正。

這是老師在公路邊看到的情景。你能編一道數學題嗎?

(四)課堂總結,延伸課堂

在表揚學生之後:看來數學知識真重要呀,就讓我們積極開動腦筋,學好數學知識,為自己、為更多的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吧!

最後,讓學生在動聽的音樂聲中結束這堂課。

説板書設計:

板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看着板書就明白學習的內容及方法,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板書力求簡潔、美觀。設計如下。

加減混合

4 + 3

2 = 5 4

2 + 3 =5

總之,全課程能較好地吸引一年級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讓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有利於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本節課既重視知識的數學,更注重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知識、應用知識,有利於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提高今後學好數學的熱情和信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