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七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來源:文書谷 1.54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七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解讀

本文在承擔鞏固本單元文言文學習方法這一任務的同時,還應該承擔積累一些文言字詞的任務,同時,根據本文的寫作特點,還應理解故事所藴涵的道理——只有不畏艱辛,腳踏實地,一個人才可能取得某種成就,否則只會到處碰壁。

鑑於上述對教材的認識,又考慮到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正確辨析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詞,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通過概述故事內容,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理解故事藴涵的道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學重點是正確辨析並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詞。教學難點是理解故事情節,體會文中藴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法介紹

一是強調讀。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節課我先後設計運用了個別範讀、自由朗讀、分段齊聲朗讀三種方式,藉以起到強化感知課文的作用。

二是重視導。教略讀課文,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關鍵。教師既不能“主”而不“導”,又不能“導”而不“主”,要靈活地指導、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我採用營造氛圍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突出了“導”;在討論歸納故事情節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討論之球”在學生之間傳遞,當學生甲説完後,我不立即加入,而是讓學生乙指出學生甲的不足或提出不同的意見,從而突出了“引”;在釋譯、理解課文時我主要採用師生雙方設疑問答,啟發談話式等平等討論方法,即“引”又“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是注重創。“創”就是創新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的。在教學中要使學生的學習處於積極地思考狀態,通過創新應用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和拓展思維的能力。在“拓展延伸”板塊裏,我提出了一些疑問:如果王生繼續在勞山待下去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結局?你認為王生怎樣做師父才會教給他真正的本事?你認為這個故事還可以怎樣改編會有一些新的'含義?請大家試試看。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學法指導

1、指導自主探究,培養能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比較淺顯易懂,因此我在教學時,首先是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疏通課文大意,難懂之處可反覆朗讀,根據語言環境去理解本文藴涵的深刻道理。這樣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2、指導合作學習,養成習慣。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需要大家合作才能解決。考慮到學生在“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和“概述故事情節”兩個地方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又設計了幾個互動環節,學生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合作。這樣不僅使學生思維變得更加活躍,還會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流程設計

本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三個大的教學板塊:

1、創設情境,導入新授。

首先我用神靈鬼怪,談狐論鬼的故事集——《聊齋志異》導入新課。因為《聊齋志異》已經家喻户曉,所以大家都躍躍欲試,我問:“那誰能説一個《聊齋志異》裏的故事呢?”在這裏,我抓住學生對鬼怪強烈的好奇心理,引領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走進學習內容。

2、引導探究,薰染情感。

①整體感知。新課標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因此在這裏,我設計了四次朗讀:首先是學生自讀課文,給他們提出的要求是瞭解課文內容,畫出生字難詞;然後是聽朗讀錄音,這時,學生可以糾正自己錯誤的讀音和停頓。接着學生再自讀課文,並利用註釋,解決疑難字、詞,把不理解的標出來。然後是分段分組齊讀課文。通過整體感知,學生對故事的情節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只是會有一些難懂的字詞成為理解課文內容的“攔路虎”,所以我設計了第二個環節。

②重點突破。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主要採用的是師生雙方設疑問答,啟發談話式等平等討論方法。我首先引導學生提問題,把自己不懂的字、詞或者是句子説出來,由其他同學來回答,之後我再進行糾正或補充。同時,我也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他們思考、討論,然後回答。最後,出示投影片,這是我備課時歸納出的一些重點詞句的釋注,讓學生識記,使學生對文言字詞的積累更加具有建構意義。

③雙邊互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着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思考還給學生”的理念,根據本課的教學任務,我設計運用了二個互動環節,

互動1:用自己的話逐句複述課文。

首先,請一個同學朗讀課文,要求其餘學生邊聽邊思考該怎樣複述。接着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個別指導。然後由教師引導學生説,經過這一輪的交流,讓學生已經能夠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了。再讓學生討論故事的主要情節,總結性地複述故事的主要情節,同時我適時地出示四幅插圖投影,讓學生由情入景,披文入情,培養他們感受、理解、歸納、評價的綜合能力。

互動2:開小故事會。分小組開小故事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並掌握故事的內容,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④辯明內涵。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獨立思考這篇文章所藴涵的道理,然後用多媒體投影展示他們思考的部分結果。這裏不要求千篇一律的答案,只要他講得有道理,就應給予肯定,既要尊重學生個性,更要鼓勵他們的創新思維。

3、達標反饋,拓展延伸。

達標反饋我設計了幾個難度適宜的填空題,以檢測學習效果,鞏固新知。拓展延伸一是讓學生改編這個故事,二是讓學生談談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像王生之類的人,三是鼓勵學生課後閲讀《聊齋志異》。

五、課後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倡導“個性化閲讀”,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薰陶。在學習方法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在此背景下,我以為語文課堂應從優化整合文本資源,優化課堂動態交流,優化多元教學手段三個方面來建構“課堂大語文環境”;應精心策劃,使課堂更加註重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體現出與課程資源相和諧的人文關懷與生命關懷,逐步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與思維,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終極目標。這正是本課教學設計的基本出發點。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本文地位、作用

《夸父逐日》是《山海經》裏的經典神話故事,編者放在人教版以“探險求索”為話題的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中英雄們探索自然奧祕的壯志豪情令人折服,這些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學習勇於探索精神。

(二)三維教學目標、重難點預設

本文是文言文,言簡意賅。因此我把“ 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課文,並能當堂成誦”預設為知識目標;此文以敍事寫人為主,結合新課標中“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與文本和人物對話”的理念要求,我把“通過朗讀、討論等方法學會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題,提高概括分析能力”預設為能力目標;把“認識學習夸父精神,並將其用於學習、生活之中”預設為情感目標。

“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定位於“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

二、説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雖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創新精神,但探究能力不強。在這之前學生已學過一些文言文,對於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已經有所掌握,學習的方向也大致明確。但在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上掌握不夠,翻譯能力不是很強。總體上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較好,但在語文能力上也參差不齊,出現知識能力上的“貧富懸殊”現象。

三、説教學思想

“讀”是我課堂教學的主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

四、説教法

1. 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 討論探究法。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討論合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説學法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説過:“凡為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優秀的學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結合實際,本課特擬用如下學法:

1. 誦讀法。

2. 圈點法。

3. 討論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一) 視頻導入,設疑激趣(4’)俗話説:“情由景生,疑由心生,趣由疑生。”因此。導入環節中,我精心設計如下:

1、先讓學生欣賞“夸父逐日”的視頻短片,設疑:“夸父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由此引出課題,簡介《山海經》。

2、再設置“神話知多少”環節,讓學生説説所知道的神話故事,初步瞭解神話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疏通文意(13’)

主要靈活採用“四讀一譯一誦”三個環節完成。

1.四讀是:① 錄音範讀,讀準音節。②學生齊讀,檢查糾正。③小組比讀,讀出氛圍。④個人試讀,讀出情味。 2、輕聲自由默讀,圈點出有疑問的字詞,並與同桌合作解決,並試着翻譯出全文。請一生翻譯全文,其他人點評。

3.設“背書王”環節,先用齊背進行自檢,再個人試背,探討出背誦記憶的妙招。

(三)、探究品味,深化主題(13’)

1、合作探討,品人物:①夸父“棄其杖,化為鄧林”,你能看出 夸父怎樣的精神?②你心中的夸父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怎麼看待他?

2、體驗反思,悟情理:①從夸父身上,你能感悟到我們中華民族先人們怎樣的精神品質? ②今天,人們常用“夸父逐日”來比喻什麼?

(四)、比較積累,拓展延伸(7)。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掌握神話主題,引入了課外的材料《精衞填海》。因為神話產生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古人因科技的落後對自然產生的好奇而不斷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征服。

比較思考:兩篇文章在寫法、內容、主題上有何共同點?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方面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和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的語言、列數字的説明方法、比喻的修辭手法等語言基礎知識。

(3)培養學生速讀課文的能力和自主閲讀的習慣。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結合今年10月我國成功發射“嫦娥二號”探月衞星這一熱點,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和愛國主義的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1、本文的重點是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本文的難點是訓練學生速讀課文的能力和自主閲讀的能力。

四、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具有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但還需引導學習。

注意力不夠集中,思考不夠深入等特點。

五、教學方法的設計

1、默讀法與朗讀法相結合。

2、問答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3、多媒體教學法。

六、教學環節設計

運用“版塊式”教學思路,將教學環節主要分為:

導入、整體感知、精讀和結課四版塊。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快速閲讀要點:

(1)集中注意力,默讀。(2)不回視,不逐字閲讀。(3)抓住關鍵點閲讀。

(二)整體感知課文,

把握文章思路。

時間:1969年7月

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事件:人類首次成功登月全過程

順序:時間順序

高潮設計

登月前準備階段(3-4)

升空飛行階段(5-9)

登月全過程(3-16) 登月成功,完成探月任務階段(10-13)

返航階段(14-15)

總結登月過程

(三)精讀課文

1、根據分段,結合登月過程圖和多媒體的影像資料,對登月的過程進一步瞭解,掌握科學知識。

升空飛行的步驟:檢查——點火——升空——繞地飛行——飛向月球——繞月飛行——升空——點火——火箭升空——飛行。

2、請同學們朗讀自己覺得寫的較好的段落或句子,在反覆朗讀中體味其中的語言美和藴藏於語言中的'情感態度。

(1)請同學們齊讀第8自然段,這一段的描寫很美。請同學們找出其中寫的好的句子。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使)

“一葉孤舟”是什麼意思?(像一片樹葉一樣大小的孤獨的小船)

這裏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更加形象生動。)

表現了怎樣的情感價值?(在地面上高達百米的飛船在太空中卻渺小如一葉孤舟,在這裏表現出與浩瀚宇宙相比,人類的渺小。而人類探索月球的勇敢不屈的精神也在這裏突出出來。)

(2)“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

“‘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地濺落在預定的海域。”品味加線字的好處在哪裏?

4、對本文的意義進行深入挖掘:

分析阿姆斯特朗“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説,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説,是巨大的飛躍。”這句話的內在涵義。

(四)結課延伸

結合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思考:航天探險活動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其意義何在?其中反映了怎樣的航天精神?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話理念:

廣東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以“成長中的我”為中心,以“認識自我”、“交往適應”、“學習適應”為主線,強調學生“道德和心理品質”形成,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

七年級教材以“成長中的我”為中心,以“認識自我”、“交往適應”、“學習適應”為主線,把相應的知識整合成一個有機的知識網絡。第三單元“學會交往”主要講述了學生怎樣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別人,尤其是與父母、老師及與朋友的交往相處。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和睦關係是成功教育的先導條件。老師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也有利於學生人格的健全。因此,本框的學習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影響較大,在教材中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學生:

我認為,對學生的分析很重要,我們的教學應該“以學生及其成長過程中的困惑”為中心,我是這樣分析學生的:

國中階段,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危機”的年齡階段,學生們逐漸產生了較明顯的逆反心理,他們的情緒呈現出豐富而強烈、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的特點,且學生平時接觸的人較少,很多人具有我們通常所説的“小家子氣”,易與老師發生誤解、矛盾,甚至衝突,導致雙方關係疏遠或緊張。若不及時加以妥善的引導和解決,將不利於他們的成長。我們要告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很正常,一點也不可怕,而且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都是不良的。只是每個人的逆反心理表現得有強弱之分而已。

另外,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課改強調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何況我們手頭上的這本新教材正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更應該體現這一點。所以,我們還應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重點、主題或切入點。

以我校為例,我校屬於民辦學校,絕大部分學生家境較好,知識面較廣,思維也比較活躍,喜歡追求個性,因此學生往往有一種自視為“天之嬌子”的心理,有時候對老師的話不是一味的言聽計從,對老師的工作也不是非常尊重和理解,甚至個別學生會與老師起正面直接的衝突。

於是,我準備依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這一課,更多地從“心存感激、學會互相理解”這個角度,讓學生對老師多一份理解、寬容和尊重。

 三、説教學目標:

(一)目標處理

通過指導學生自主探索地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

正確處理師生關係。具體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瞭解教師工作的特點,認識教師工作的辛勞。

2、能力目標: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懂得正確處理師生關係。

能自覺地增進師生情誼,養成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

(二)重難點處理

本課重點與難點都在於如何講解“學生與老師”的新型師生關係,如何真正加強師生之間的互相瞭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優化學生心理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獲得滲透性心理教育,促進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基於這種新的教育理念,我在設計《師生情誼》這一課時,力求使教學活動成為一個充滿快樂的過程,使師生雙邊的積極性都受到激發,都有積極的情感投入,讓學生快樂中獲得知識,在“潤物細無聲”中不斷增強對老師的情感。

 四、説教法學法

(一)教學方法

▲激趣——創設情感、激發興趣。通過語言、角色扮演、現場採訪及多媒體材料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設疑——利用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思考並培養其分析問題能力。

▲引發——引發討論,圍繞問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精講——精講點撥,釋疑解難。

以學生為主體並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

(二)教學手段:電腦多媒體及課堂教學的整合

(三)學法指導:

(四)課前準備:

將全班學生分為每組6——8人的幾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討論,並組織進行小組成員的課堂表現評價;設立一個記錄員,整理小組成員的意見;設立一個代言人,代表小組成員發表意見。

課前邀請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師到班。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興趣導入

導入:播放FLASH《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出示課題:我愛我師(板書)

設計意圖:以直觀的音像資料,創設課堂學習氣氛,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

觀看四幅漫畫,提問:老師每天要完成哪些工作?(引導學生認識老師工作的特點。)並利用一分鐘的頭腦風暴法,讓學生説出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板書)。

接着引用語文課本中剛剛學過的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片段,讓學生換位思考,站在海倫凱勒角度體會老師的辛勞以及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從而對老師由衷地説出:“老師,謝謝您。”

設計意圖:換位思考、感性體驗,加深對老師工作的認識,認識老師工作的辛勞,引導學生説出對老師的感謝。

(三)角色轉換談衝突

情景劇表演:《老師與學生的矛盾》

假如你是那位遲到的學生,你會

1、牴觸老師的批評?抱怨老師?

2、遲到有因,向老師解釋清楚,受到老師的表揚?

設計意圖:此處設置了一個小劇場,激發學生參與熱情,調動學習氣氛,同時讓學生在表演中進行角色體驗,在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明理。

面對老師的批評,有些同學把事情的真相講出來了並得到老師的諒解;但是有些同學沒把真相講出來,把氣憋在肚子裏,這樣的學生會不會真正去理解和尊敬老師呢?

(四)推心置腹,獲知明理(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觀看FLASH《老師我愛你》

提問:看完剛才同學們的.表演和FLASH後,大家有什麼感想?要什麼樣的老師大家才會去尊敬他呢?

(學生小組討論)

由小組代表回答,老師引導精煉出學生對老師的要求(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FLASH重新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上來,以較好的精神狀態學習本課的重難點;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交流思想,加深認識,並且由小組代言人發表出學生的真實想法,讓參與聽課的班級科任老師聽聽學生心中真實的想法,讓老師來了解學生。

我們都知道交往與溝通都是兩方面的,只有做到雙方的溝通跟交流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

活動:現場採訪

現場採訪老師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採訪參考,自行設計問題現場採訪老師,並把採訪結果在班中分享。

採訪參考

老師眼中的學生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

設計意圖:突破難點,讓學生以採訪的形式去認識老師心中的他們,讓師生之間彼此更加了解,也可以乘機化解一些師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做到課上不僅是授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而且是所有任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進而真正加深師生之間的情誼。

師:從這兩方面要求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現在要建立的一中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平等、民主、和諧、。(板書)

(五)知識拓展

觀看影片:《新中國的第一個教師節》(視頻材料)

欣賞對聯:

上聯: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

下聯: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人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

設計意圖:拓展視野,加深學生對老師的再認識。

(六)知識鞏固:兩道習題(圍繞本課重難點設置)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七)歸納小結(板書設計)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的角色和作用)

本課結構學生對老師的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平等、民主、和諧

 六、説教學設想:

我始終認為,真正的學生活動不能只是單純的身體動起來,更重要的是思維活起來,動起來。課堂上師生可以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決問題。本堂課主要是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啟發學生感知、領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老師的辛勞,老師的愛,實現學生自我教育,從而提高對老師工作的認識,增進師生情誼。經過分析、討論、欣賞和現場採訪,讓學生進行總結,相信學生會有所領悟。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這篇課文是整個國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課,因此對今後的語文教學有着重要的意義。它是實現新課改理念的開端,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牢牢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與組織下使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主要內容是當代詩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與海這兩個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自己成長中的人生感悟,並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達到理想境界,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要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要一次次戰勝失敗和苦難。

因此在教學中,我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注重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句,在朗讀中品味,感受詩歌的內涵。

2.注重理解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句意,結合自身實際瞭解作者的思想。

3.把握詩中山與海的象徵意義,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敢於拼搏,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課文:

聯繫我們登雞冠山的情形提問:當我們站在山頂,都看到了什麼景象,那時那地你有何感想?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初讀課文,解決字詞障礙。

教學生學會預習,掌握常用字的書寫。

四、整體感知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仿讀並思考:山那邊是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全詩為什麼分為兩節?

學生自由讀課文,與小組合作朗讀,探究。

學生朗讀感悟,老師指導朗讀。

五、研讀賞析:

學生朗讀,教師引導品味揣摩語言,共同探究賞析。

六、體驗反思: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這首詩給自己的啟示,引導學生在欣賞文藝作品時,能獲得自己的人生體驗,從而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作業:

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把自己的體會和收穫表達成文字。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情詩;《看雲識天氣》是科普説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敍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後,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為內容組成。

(2)單元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

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閲讀現代科技文的能

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3)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於本單元教材的處理方面,教參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①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注意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閲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

③不要把閲讀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其他科學課;

④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⑤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閲讀),開展科學活動;

⑥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優美的詞、句、段。

2、《看雲識天氣》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説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説明方法。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為教學內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説明文來處理,學習説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説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並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閲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麼文體,顯然課文作為教材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説明文的文體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三、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2、學習課文語言準確的特點,複習説明方法,瞭解本文寫作特點。

三、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練習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四、學情分析:

朗讀能力方面方言較重,對語文學習來説是一大障礙,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五、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六、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部分

(視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圖表:提高效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詠雪》選自《世説新語?言語》,文章講的是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世説新語》文筆簡潔明快,語言含蓄雋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卻鮮明地塑造了謝安、謝朗、謝道韞這三個人物。“詠雪”成為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詠雪之才、詠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我以為“詠雪”固然體現了親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晉名士那種灑脱、儒雅的氣質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盡力帶着學生去感受古人那種灑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氣息。

學生分析:

我們之前已經學過《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學生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並且熟悉了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步驟,本課先學了《陳太丘與友期》,學生對《世説新語》的風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讀懂這個故事沒有太大的困難。所以,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整理歸納文言知識,挖掘其文化內涵,並努力創造氛圍,讓學生真切感受“詠雪”的情境,鼓勵學生去想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複習鞏固作者及《世説新語》;

2、掌握“俄而、驟、欣然、差可擬、因”等文言詞語;

3、情景再現,走近古人講論文義的情境中。

過程與方法:

1、檢測掌握的作家作品情況,並補充相關內容;

2、同伴互助,解決疑難詞語,並歸納整理;

3、師生共同表演,講論文義,再現故人讀書的情景。

情感、態度、價值觀: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情境再現,講論文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課前預習反覆朗讀,課堂朗讀,注意字音、斷句,強調“似”“差”的讀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難,掌握字詞,老師引導歸納整理。

3、師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體參與表演,再現當時情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對照課件進行講解】

一、佈置預習:

1、熟讀《詠雪》,瞭解大意,劃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2、蒐集學過的關於雪的詩句。

二、導入新課:圖片展示“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這是《紅樓夢》中寫給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停機德”講的是樂羊子的妻子為勸丈夫繼續求學而剪斷織布機上的娟的故事。“詠絮才”講的是什麼呢?今天讀完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了。

三、展示目標:提醒學生注意“互助”、“歸納”、“再現”等詞語。【板書本節課的兩大環節:講論文義、再現情境】

四、温故知新:

1、學生回顧上節課講的文學常識填空;

2、補充:魯迅的評價,《世説新語》分的門類,《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

五、講論文義:【師生共同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步驟並板書】

1、讀:字音、斷句。【學生齊讀完後,強調“似”“差”這兩個多音字】

2、譯:提出疑難字詞,同伴互助解決。

3、詞語搶答:用我們常規的搶答方法,檢測字詞掌握情況,並注意聯繫學過的知識,如:與“俄而”意思相近的“未幾,無何,既而,逾時”等,與“欣然”的“然”用法相同的“莽莽然,黯然”。

4、直譯接龍:一人譯一個標點的句子。

5、整理歸納:老師引導,學生完成,歸納本課的古今異義詞、判斷句、人物稱呼、成語“柳絮才高”,此時學生就知道“詠絮才”的含義了。

6、拓展閲讀:展示材料,老師解釋“謝公、謝玄、淮上”,學生還有不明白的再解釋,最後學生直譯。這則材料講的也是謝安的故事,“俄而、至、默然、徐”等詞語都是學過的,可檢測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並且這則材料中謝安得到捷報都不動聲色,在《詠雪》中卻“大笑”,有助於學生了解這個人物的性情。

六、再現情境:

1、師生共同確定:時間、地點、天氣、事件、人物。重點在人物上,文中有謝安的表情,謝朗和謝道韞只有話語,先讓學生從文中發現、想象他們的'表情,再推薦同學扮演角色,其他同學扮演“眾兒女”,思考:他倆誰説的好?“白雪紛紛何所似”?

2、創造條件,師生表演。重點探討謝朗和謝道韞誰説的好,各抒己見。再説説“白雪紛紛何所似”,可以用學過的詩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寫的七字一句的詩句。

3、看看“詩中雪”,展示幾句寫雪的詩句。

4、想想:歷史中堪稱“詠絮才”的,還有誰?【李清照】

5、評評:本節課,我們班的“詠絮才”。

七、佈置作業:

A:1、完成《全效學習》;

2、積累詞語;

B:讀幾則《世説新語》中的故事,寫讀書筆記。

反思:我以為,一堂課就像一篇文章,有鋪墊,有懸念,有伏筆,有照應,有過渡,有昇華,要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行文嚴密、首尾呼應、過渡自然,這堂課貫穿始終的是“詠絮才”,由“詠絮才”設疑導入,中間解讀、想象、拓展,都是學生才華的展示,最後再照應開頭説“詠絮才”,發現我們身邊的才子才女。在設計中,我力求一種詩意的表達,力求讓學生感到書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着的,讓學生感到文化延續不斷的脈絡。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叫xx,我説課的內容是《駱駝尋寶記》第一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説説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駱駝尋寶記》是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從教材編排的意圖看,作為單元首篇課文,它對單元教學起着舉一反三的示範作用。從內容上看,這是一篇具有時代特點的童話,文章淺顯易懂,敍述的是駱駝歷經艱險尋寶成功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堅忍不拔、勇敢無畏、造福他人的藝術形象,歌頌了無私無畏的精神。從藝術上看,這篇童話想象豐富,情節生動,結構很嚴謹,有着清晰的故事發展脈絡(起因、發展、高潮、結局),適合學生借鑑模仿,同時在語言和寫作技巧上也很講究,值得學生學習。愛因斯坦曾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並且是知識的源泉。”而學習童話正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落實課程標準規定的“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要求。同時,將語文知識和思想教育、人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教學目標及依據。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我擬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①理解課文豐富內涵,學習本文鮮明、生動、準確、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②學習本文精巧的構思。

③通過片斷練習,培養學生想像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通過“讀”、“議”、“講”、“演”使學生感受學習童話的快樂,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童話的興趣。

②通過閲讀資料,瞭解治理沙漠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學習駱駝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②引導學生關注生態環境,參與環境保護行動。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及其有機聯繫、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教學理念。

3、重點與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課文內容特點,確定教學重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分析駱駝形象,品析本文語言特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2)教學難點:分析精巧的文章結構,品析本文語言特點。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及對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對童話的把握程度大都還只停留在瞭解故事內容的水平上,而對語言特點、形象刻畫、情節安排以及文章的思想內容等的理解、領悟能力還比較低,並且他們的想象能力尚在進一步形成中。所以在教學本文時,我通過“讀”、“議”、“演”、“練”使學生掌握、運用語言;通過片斷練習,敍述駱駝的心理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想像。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節省學生查閲資料的時間,降低學習難度。

2、內容的組織安排:

第一,充分預習。要求學生課下藉助工具書和相關輔助用書進行預習,內容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掌握生字生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

説明:學生在課前認真、充分地預習本文學習內容,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是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自主學習的具體措施。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我將課文教學分三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導入激思,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拓展延伸;第二課時,理清課文結構;分析駱駝形象; 探究課文寫法;第三課時,學習文章語言;片斷練習;研究拓展。

説明:分解重難點,目的是確保學生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三、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1、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應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時,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討論法,師生互動法等,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了本課的知識。具體做法為:第一課時:以朗讀、訓練、交流為主;第二課時:以合作討論、探究為主;第三課時:以討論、交流、訓練為主。

2、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擴大課堂教學容量。

説明: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中我着力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的學習,先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自由朗讀,合作分角色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後讓學生思考幾個問題,在自主研究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對有爭議的問題作進一步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敏鋭的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我還設計了兩個拓展創新題,讓學生自由想象,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具體做法為:

自學、自讀、自悟佔主導。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過程中,自由地、有個性地感悟人物形象,有自己的思考過程,有自己感悟的空間。充分體現了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原則。

對比思考,引導深入感悟。在學生自主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充分引導學生把不同動物前後的各種變化進行對比。例如:如駱駝與其他動物尋寶目的的對比,途中情形的對比,在這種對比中感悟故事的思想內容。

展開想象法。通過想象故事中沒有表述出來的情節,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體會駱駝尋寶的行動和心理,進一步感悟文章的中心。

品詞析句,從字裏行間搜索信息,感悟文章的中心。

四、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主要教學內容:導入激思,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拓展延伸。

(一)導入新課 。(約5分鐘)

1、猜謎:(出示幻燈片1:謎語)四腿長長脖子彎, 背上馱着兩座山,一次吃飽水和草,幾天不餓口不幹, 馱着重擔走沙漠, 不怕烈日和風寒。

説明:此謎語難度不大,學生基本上能猜出謎底是駱駝。讓學生猜謎,調動學生興趣,激發求知慾,讓學生都很有信心地進入課堂,消除課堂中緊張情緒,同時對駱駝的形象、生活習性等有個大致瞭解,有助於學生理解、學習課文。

2、學生答出謎底後,教師便在黑板正中板書:駱駝。然後接着問:課文中的駱駝做了一件什麼事呢?待學生答出“去尋寶或尋到寶”,便在“駱駝”後板書“尋寶”二字,最後再加上“記”使課文標題完整。

説明: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理解標題與內容的關係(概述事件),為今後作文擬標題提供借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約25分鐘) (出示幻燈片2:導讀提綱)。

1、初讀課文,理解文意。

教師範讀課文前三自然段,然後指導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

説明:教師的範讀可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對文章產生興趣。

2、讓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選擇第4至第10段中自己喜歡或讀得好的內容),在朗讀的過程中,模仿文中描寫的動物的樣子,學動物的叫聲,表演動物們爭相上路和紛紛半途而廢的情景。

説明:給你一個舞台,展示你的風采,把主動權讓給學生。學生唱主角,真正把課堂的舞台還給學生,七年級的學生既好動又有強烈的表現欲,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充分展示他們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同時營造寬鬆、和諧、融洽、開放、富有情趣的課堂氛圍,調動一切可調動的積極因素,充分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的樂趣,從而去追求學習的成功。

3、根據學生朗讀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如:注意朗讀語氣————童話閲讀的主體是孩子,它充滿了想像和誇張,讀時要注意語氣的抑揚頓挫。如“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件無價之寶”一句中“遙遠”一詞要拖長聲音,“無價”重讀,) 最後,讓學生個別示範朗讀(第4至第10自然段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段落)。

説明: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設計的方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這樣也落實了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發展的原則。

4、學生複述故事。(先在學習小組內互相複述,然後推薦到班上發言交流)

説明:此項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故事內容,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小組內互相複述可增加訓練的廣度,符合全面發展的原則。

(三)隨堂練習(約4分鐘)(出示幻燈片3)。

1、字詞積累,給加點字注音。

嗥______獾______瘸______踽踽______淙淙______攜手______

説明:通過此題,落實生字讀音,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2、根據各種動物特徵填空

(1)大公象扇動着兩隻__________的耳朵。

(2)金絲猴聽到這個消息,二話沒説,穿上__________,又摘了十來個__________,裝進__________口袋裏,往肩上一搭,也上路了。

(3)孔雀心疼自己__________,也打個盤旋飛回去了。

(4)長頸鹿是個巨人,_______,可是他已經跑了兩天,這條路還是望不到盡頭。

説明:通過此題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把握金絲猴等一些動物的形象,為完成下一環節“拓展延伸”提供借鑑,也為下節課分析駱駝的形象和襯托的寫法打下基礎。

(四)拓展延伸 (約10分鐘)(出示幻燈片4)。

同學們學習課文中對動物的描寫方法,列舉文中沒有出現的動物比如老鼠、貓等等,如果它們去尋寶,又會怎樣上路,怎樣退場呢?

要求:一定要抓住這種動物的特點;學習小組內交流,然後推薦到班上發言交流。

説明:此項活動目的是落實“知識和能力目標”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再現生活閲歷,密切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即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

(五)課堂小結。(約1分鐘)(出示幻燈片5)

課文敍述了眾多動物紛紛踏上尋寶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廢,而駱駝歷經艱險尋寶成功的故事。請同學們課後繼續熟讀課文,探究一下駱駝尋寶成功的原因。

(六)佈置作業。(出示幻燈片6)

1、課文題目是《駱駝尋寶記》,為什麼用近一半的篇幅來寫眾多動物在尋寶途中的表現呢?

説明:學生結合板書內容思考此題,為下一節課分析課文的精巧結構作鋪墊。

2、個性練習設計(選做題)。

(1)仿照下列例句來造句。

隱隱的青山,峯巒起伏,像座翡翠的綠屏風。

(2)説説下列加點詞的作用。

①可是他很謙虛,從不大喊大叫,只是默默的走着

②駱駝以最大的耐性,強行穿走這兩里長的“夾扁谷”

説明:選做題,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符合分層導學的教學原則。

(七)板書設計:

駱駝尋寶記

眾多動物: 半途而廢 失

尋寶寶

駱駝: 歷盡艱辛 得

説明:課堂小結時板書,直觀地表現了眾多動物與駱駝不同的行動產生不同的結果,讓學生對課文的主體內容一目瞭然,符合直觀性的教學原則。

八、教學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緊扣學生既好動又有強烈的求知慾和表現欲的心理特點,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情況營造出平等、民主、開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和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思維創造能力。

以上就是《駱駝尋寶記》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謝謝,各位評委的指教。

附:第二、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概要。

第二課時

主要教學內容:理清課文結構;探究課文寫法;分析駱駝形象。

一、複習引入。

二、理清課文結構。

課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寫各種動物紛紛踏上尋寶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廢的經過。

第二部分(11~19段):寫駱駝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尋到了寶貝

三、探究課文寫作手法。提問:文中都寫了哪些動物?為什麼要寫這麼多的動物?

四、分析駱駝形象。提問:駱駝尋到寶的原因是什麼?課文是如何描寫的?

五、課堂小結。

駱駝尋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着堅定的信念、戰勝困難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毅力。駱駝尋寶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改變沙漠的面貌。

六、當堂訓練。

七、作業佈置。

第三課時

主要教學內容:學習語言進行特色;片斷練習;研究拓展。

一、學習文章語言特色。

語言賞析:結合課後練習二,説説作者是怎樣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

(為了便於學生描述,老師可先做一個示例:作者用了“一羣”、“擠在一起”來表現鴨子喜羣居的特點。把鴨子尋寶的動機説成是“買個清水池塘……洗澡”,寫出了鴨子喜歡戲水的特點)

學生瀏覽課文根據提示,思考討論,然後交流明確。

二、片斷練習。口頭作文:尋寶的路上駱駝會想些什麼?

要求:用第一人稱,根據駱駝的行為合理想象。

策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想象能

三、研究拓展。

1、如何治理沙漠。(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蒐集的相關資料。)

2、啄木鳥的寶在樹林,駱駝的寶在沙漠,你的寶又在哪兒呢,用你的寶給你自己設計一條成功之路。 (學生課堂合作討論,然後交流)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板書:濟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將從教材和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策略幾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和學情

(一)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説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上,並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方法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讚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覆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後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採用了: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四、説教學過程及策略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起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雲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於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着“温晴”,也體現着“温情”。

三、以温晴識温情——“温情”在我身邊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濟南温晴的特點。

因此,作者説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説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着温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温情的畫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為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並説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後小山圖

3.山村卧雪圖

4.玲瓏水晶圖

五、以温晴賞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温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裏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來比擬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語言來描繪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温晴的特點,然後學生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緻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麼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温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點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着温情。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敍談。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富有靈性、含有意藴的動詞,然後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找出類似語句,進行品味。

六、我筆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着眼於“寒”,而着眼於“暖”,不着眼於“壯”,而着眼於“秀”,集中突出了冬天裏“温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着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於作者內心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温晴”和“温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五、時間安排

導入3分鐘 講授新課 30分鐘 歸納總結 2分鐘 寫作練習 5分鐘

六、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畫面

温晴 温情 温情的人物 温情的語言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七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的課文,本單元以成長為話題。

單元目標是:

1、瞭解他人的成長足跡,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功與失敗,用於面對生活面對挑戰。

2、揣摩關鍵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

《爸爸的花兒落了》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和口吻敍説着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對父愛的緬懷,對成長的感受,整篇文章以畢業典禮為線索,將回憶與現實交織在一起,過渡十分自然,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卻不零亂。主要內容是 “父愛”、“成長”;表達技巧主要是,借物喻人,暗示渲染;抓住了這兩個方面就抓住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核心。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城南舊事》;

(2)理清全文結構,把握文章線索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3)理解課文標題的雙重意義和文中使用的象徵手法,學習文章的擬題技巧;

(4)分析文中的父親的形象。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中字詞的情感。

(2)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3)初步感受文章的寫作特點,學會記敍中運用插敍的敍事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敢於追求成功,更要善於面對失敗。讓學生認識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成熟起來。

該目標的確定,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力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發展,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成長髮展的規律,強化了德育訓練和道德素質的培養。

三、説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理清全文結構,把握文章線索,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

(2)分析文中的父親的形象。

2、教學難點:

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為了突破難點,設置了不少學生活動,使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的方法,邊活動,邊啟發學生思考,並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從感性材料的感受到理論的上升,水到渠成,符合認知規律,易接受。

四、説教學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了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貫徹學生的主體性,注重思維品質的原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文本進行交流和對話。所以本課的教學擬用情景教學法和閲讀教學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課文。

2、説學法:

為了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主體,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能力方面採取了以下方法:討論法、自主閲讀法、總結反思法。

 五、説教學過程

提前預習,掃清閲讀的障礙,佈置學生蒐集關於《城南舊事》的資料。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播放電影《城南舊事》的片尾插曲《送別》,學生欣賞,老師歸納:《爸爸的花兒落了》就是電影《城南舊事》中的一個小故事,這是一段童年的回憶,也是對童年的告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入文中的世界,去尋找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跡吧!

2、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由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介紹《城南舊事》片段。簡介作者生平思想,文學作品,走近林海音 。

(2)指導學生積累生字詞,為學習文本掃清障礙。

3、用心聽讀,感受文本。

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去聽,頭腦中形成電影畫面。藉助語言和音樂的魅力把學生帶入文本,使其有種美的享受,此時學生的思維也是高度集中的。聽完之後讓學生簡要談談感受,教師就能夠從他們所談的感受中瞭解學生對文本理解的程度,從而有針對地指導下一階段的教學。

4、合作交流、互動探究

活動一: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文本的標題是《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標題有什麼含義?

(2)梳理結構,劃分層次。

(3)作者是用什麼作為全文的線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聯起來的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文本中哪些是寫的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是怎樣引出來的?

我們可以説全文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活動二:研讀賞析

圍繞“爸爸在我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這個話題進行討論。

(1) 文本中是怎樣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了,可能將不久於人世?

(2) 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的含義?

(3) 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相關內容,並在課文中圈點勾畫)

活動三:討論探究

請同學們重點閲讀爸爸逼“我”去上學及畢業典禮後“我”急着回家兩部分,並討論一下問題:

(1) 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怎樣的態度和感情?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2) 畢業典禮後“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着什麼?

(3) “我”是不是真正感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來?

活動四:品味賞析

通過引導學生賞析句子,初步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寫作特點

(1)在細節的描寫中體現深厚的感情和內涵,是本文最重要的寫作特點。

(2)在記敍中恰當的運用插敍的敍事方法。

(3)本文樸實中藴含真摯情感的語言風格。

在重點探究這個環節中,由點帶面,注重課堂的生成性,收放自如。設置的問題體現了層級性,即前一個問題往往是解決後面問題的跳板,由淺入深,直到水落石出。充分尊重了國中學生思維跳躍性小的實際,也遵循了“循序漸進”這個最基本的教學原則。

5、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1)總結反思:

主人公 英子帶着悲哀告別了童年,但此時的她已經長大了,敢於面對一切苦難和挫折。而當我們告別童年時,你將會發現,終將有一天,“爸爸的花兒落了,而你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也會告別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關懷、一些愛,當你獨自面對挑戰和挫折的時候,需要鎮定,應用自己的勇氣和信心迎接未來。

(2)拓展延伸

讓學生把從課堂上的收穫內化到自己的頭腦中,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利用課外的時間,讓學生觀看電影《城南舊事》。再者,寫一篇關於“成長”話題的作文。

六、説板書設計

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膽小 勇敢

被動 主動

懶惰 勤奮

依賴 獨立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