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説課稿模板合集4篇

來源:文書谷 1.6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説課稿模板合集4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本單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生活和實驗中常見的酸和鹼出發,介紹了幾種常見酸和鹼的性質及用途,並説明酸和鹼各有其相似性質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鹼性質及用途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酸和鹼之發生的反應-------中和反應以及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溶液的酸鹼度等。

從整章的內容來看,都圍繞着酸和鹼這兩種物質來學習的,所以能夠清楚認識酸鹼對學好本章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酸和鹼在國中學生的概念中還比較陌生,同時新課改的教材中不對酸鹼下定義,僅需要通過酸鹼與指示劑的作用和變色情況來進行判斷酸鹼。所以對指示劑的認識也猶為重要。本節作為該單元第一部分的第一課時,主要認識指示劑,並且能用指示劑來鑑別具有酸性和鹼性物質的實驗方法,同時通過新課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物質區別的一般原理。

二. 説教學目標

1. 課標要求

瞭解酸鹼指示劑你酸鹼作用的變化規律。

如何應用指示劑(代指示劑)區分酸鹼性物質

2.具體知識目標

A 認識兩種指示劑(酚酞和紫色石蕊試液).

B .掌握酸鹼指示劑和酸鹼作用的變化規律.

C 如何運用酸鹼指示劑來檢驗物質中存在的酸鹼性

D .瞭解指示劑的發現. 瞭解如何簡單運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質代替指示劑來鑑別物質的酸鹼性。

E 簡單瞭解物質酸鹼性對工農業生產生活的意義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在探究酸鹼指示劑和酸鹼作用的變色規律 培養學生如何觀察實驗現象和運用實驗的現象分析實驗的實質內容

如何用指示劑來檢驗物質的酸鹼性 運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自制指示劑的探究過程 培養學生如何運用生活實際與化學學習相聯繫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探究指示劑與酸鹼變化規律過程中 運用研究物質的基本程序 觀察物質外觀性質——(利用舊知識)預測物質的性質(假設)——實驗驗證——觀察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推論,概括出結論(解釋及結論)

如何區分食醋和氫氧化鈣兩種物質 從簡單的物理方法 ——到化學方法 多種方法的探究 讓學生懂的區分物質的一般原理

從兩種物質的探究到多種物質的驗證,讓學生懂得研究物質從特殊(個別)物質為代表到一般(普遍)物質的研究方式

在自制指示劑的探究問題上。通過觀看感性的內容材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有用的信息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讓學生能在學習用石蕊試液區分酸鹼的基礎上,自行探究另一種指示劑。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能應用相同的實驗原理。達到學一種具體的物質研究方法應用於其他類似物質的`研究。舉一反三

在自制指示劑的探究實驗上,列舉的都是生活中學生見過的物質。居然有如此的功效。讓學生懂得即使是身邊最不起眼的物質都有可挖掘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懂得學習化學的同時,要着眼於平時對身邊事物的細心觀察 如何讓化學知識你生活實際相聯繫。

三. 説教法

1.實驗探究和驗證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所以必須通過實驗方法對物質的性質進行探究 本節課運用探究實驗和驗證實驗相結合,通過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出物質變化的規律。然後進行多種的物質再次進行實驗對總結的規律進行驗證。

2.歸類比較 指示劑你酸鹼變化規律

3.類推 實驗僅有幾種物質的驗證 其他的酸鹼和指示劑的變化也是如此

4.問題引導 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逐步深入瞭解教學內容

5.指導學生閲讀 指導學生閲讀材料,獲取有用的信息內容

以引導學生為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四. 説學法

複習舊知識—— 總結研究物質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再利用這種方法來研究新事物

探究實驗 ——觀察現象—— 分析現象——總結規律

認識規律——運用規律

假設——實驗驗證

五.説教學過程(見課件)

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九年級物理複習專題《物質密度的測量》,這節內容我是按以下幾個環節來講述的。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本節課的內容是九年級物理複習專題《物質密度的測量》。

2、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專題複習課,是對天平和量筒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對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完成實驗。

3、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測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設計出測量的步驟;

(3)通過實驗探究、學習探究方法、經歷探究過程,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量兩物理量的科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量筒或者結合其他物理知識來測量物體的密度;

難點:利用公式ρ=m/V進行有關實驗去解決密度的實際問題。

二、説教法

為了讓學生能掌握並應用密度公式來解決物質密度測量的問題,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設計合理的實驗步驟,並簡要評價此實驗步驟。

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

三、説學法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質量的測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質密度與物質質量和體積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説,密度的知識是在八年級上冊學習的,時隔一年,有所遺忘是難免的,作為複習專題,密度概念的再回顧必要的,然後才能從常規到特殊方法的測量逐步過渡,

四、説過程

1、引入新課

從學生剛發的20xx年會考説明中的一道密度測量的預測題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規法測量物體密度的問題。

2、進行新課

常規法測物體密度

即先用天平測出物體質量,然後用量筒測出物體體積,最後根據公式ρ=m/V,測出物質的的密度。

對於溶於水的固體密度的'測量方法,小組討論,得出自己的實驗步驟,其餘小組討論該實驗步驟的優缺性,並分析其對實驗結果會產生怎樣的誤差。(z製成飽和溶液後放入物體,或者用粉末法進行測量)。20xx年會考真題講解,引出吸水性物質密度測量的方法。

密度小於水的固體密度的測量。優化指導相關習題講解,引出對於這種物質的兩種測量方法——針壓法和助沉法。

3、每一種物質測量方法的講解後都有對應得習題練習鞏固。

4、課堂小結:常規法和對於特殊物體的密度測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來測量物體的密度。

4、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在設計時預想的學生反映應該不錯,因這是一堂複習課,即便是對學過知識有所遺忘,但是基礎在,稍加提醒應該就會喚醒,可是第一道題學生困難的反應,就在開始埋下了選題較難的印象,這是我上課之前沒有想到的。

學生在討論方案時,各抒己見十分活躍,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討論之中,對學生這種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動,同時也給了他們展示的機會。但是因為題目的難度係數較大,密度測量方法之多,導致本節課沒有按計劃完成,學生的反應也差強人意。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構建知識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要真正的鐵盒學生的學情和知識掌握程度,不能想當然的自我設計。只有適應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設計才能真正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並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們的創造力。

五、板書設計

1、常規法側物體密度

2、特殊物體的密度測量

3、物體密度的特殊測量方法(結合浮力、壓強等相關知識進行設計和測量)

六、佈置作業

優化指導上目睹測量的相關習題。以上就是我對這節內容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希望各位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本課是識字(一)的第三課,有一幅圖,一組詞語和一篇短文。詞語是圖中事物的名稱,多為家庭陳設和物品。

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他們吃水果,家庭充滿温馨。

二、説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8個詞組和8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和識字,讓學生們練習説句子,認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三、説重難點

重點:認識沙發、報紙、茶几、枱燈、電話和掛鐘等8詞語。

難點:讓學生想辦法記字,結合識字,認識8個生字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

1、看圖識字。

2、用熟悉的事物來記生字。

3、在遊戲中識字。

學法:

1、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讀。

2、藉助熟字記生字。

3、在玩中學字。

五、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看圖感知。

教學伊始,用談話導入,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本課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幻想。然後讓學生觀察圖,説圖中有什麼物品?

2、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通過指導學生看圖,説説圖上有什麼?讓學生根據實物初步感知即將學習的八個詞語,從中訓練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説話。

學會八個詞語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找尋方法。有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認識了不少漢字,因此在指導認字前,我先讓學生在即將學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經認識的漢字,並交流識字的方法和途徑,並給予積極的表揚,從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藉助圖與拼音識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圖與拼音是幫助識字的最有效手段,學生可以藉助圖猜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時也可以鞏固前面所學的拼音。教學時,通過與詞語交朋友、找朋友使學生讀準字音。

﹙3﹚、去掉拼音認讀詞語。

﹙4﹚、認識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

﹙5﹚、《課程標準》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力求實用結合,因此教學時通過亂字排列、組詞使學生得到詞語的拓展練習。

三、課終遊戲記生字。

如果説,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橋樑的話,那麼老師對學生課後和教學鞏固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抓住課終時機,滲透識字方法,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舉和願望。

一節課40分鐘,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那麼是讓最後的幾分鐘就在嘈雜聲中結束嗎?回答當然是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向這最後的幾分鐘再要效率。這時遊戲是個好方法,如“挑戰記憶力”。讓學生自由讀,也可以集體讀,個別讀,既鍛鍊了反應能力,又是對生字的鞏固;也可以讓學生給生字再找朋友,這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運用。如猜謎語,又給孩子一種新的驚喜,讓孩子在激動興奮中結束這節課。

《在家裏》説課稿

【説教材】

《在家裏》是人教版第一冊識字1第3課的內容。本課有一幅畫,一組有關家庭陳設和用品的詞語和一篇課文。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爸爸媽媽吃水果,家庭充滿温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

【説教學目標】

本課目標:

1、認識14個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做個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本課時的目標:

1、認識前面詞語中的8個生字。

2、會用“圓圓的家裏有……”來説話。

3、會寫“上”“下”兩個生字。

【説教學理念】

德國有一位學者有這樣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的湯中,你在享用佳餚的同時早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的`境界,莫過於鹽入湯中。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被吸收;同樣知識也需要滲入到課堂的每個環節中。尤其在一年級的起始階段,認字更是一個重要內容,必須溶解在課堂中的每一步。

【説教學、學法】

1、創設情境,培養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本課中句型“圓家裏有……”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耐性較差的特點,在本課設計了“開火車”、“走迷宮”等遊戲吸引學生,學生學得輕鬆、自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交流的一種最直接的對話。而課始激情能否激發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一個開頭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個學生的每一分鐘都需要“營養”,為師的必須悉心“澆灌”。

我在一開始就跟學生進行談話,先將自己的喜悦帶給學生,同時邀請學生一起分享快樂,一年級學生性格活潑開朗,大家都為能與老師共同分享喜悦而激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堂,溶入到學習的環境當中。利用第一步營造的興奮狀態進入到學習中,這應該説是對識字這碗湯的期待。

二、利用情境識記生字。

撥動課堂琴絃的往往是在課中,一堂課的精彩之處莫過於吹皺一池春水,使之流動起來,活潑起來。我們課堂的氣氛就如同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動,使之活潑起來,為師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倆”!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創設了一個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讓學生看圖來説説圓圓的家裏有哪些東西,説的時候還不能隨便説,必須用上句型:“圓圓的家裏有……”。在説的過程中肯定會提到“沙發”、報紙”、“枱燈”等物品,這時可以藉助實物識記生字,找準物品,把抽象的文字和具體的實物聯繫起來,學生感興趣,同時也容易記住,自然、輕鬆。這個環節可以説是對識字這碗湯的淺嘗。

接着再讓生字走出圓圓的家門,藉助拼音,採用“小組讀”、“自由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以正音,確保面向全體學生。最後將課件中的拼音去掉再進行認讀生字,就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來鼓勵學生,催發課堂的生命。這個環節就是對認字這碗湯的享用。

三、遊戲鞏固生字。

如果説,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橋樑的話,那麼老師對學生課後和教學鞏固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抓住課終時機,滲透識字方法,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舉和願望。

一節課40分鐘,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那麼是讓時間就在嘈雜聲中結束嗎?回答當然是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向這有限要效率。這時遊戲是個好方法,如“送信”。當老師將一個個信箱往黑板一擺,學生會顯得特別興奮,這時可以先讓學生認讀信箱上的拼音,然後請學生當郵遞員送生字信件送到相應的信箱裏,既複習到之前學習過的拼音,又是對生字的鞏固。

四、指導書寫。

這個環節是生字的書寫。先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後書空,再落筆書寫,再評,互相促進。

五、課外拓展。

在本環節中藉助課文內容,結合實際環境,建議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做一些詞語卡片,貼在物品上,如“冰箱”就貼在冰箱上等。讓學生自己創造識字環境,認識更多的生字。

説課稿 篇4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課文共7個自然段,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羣島進行了介紹和説明。先講西沙羣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了西沙羣島的風光和物產,最後講英雄兒女守衞着祖國的南大門。讚美了西沙羣島的富饒美麗,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寶島的喜愛之情。

一、課題引入:

隨着現代高科技的不斷髮展,各種先進的傳媒相繼進入了課堂。運用現代的聲像視聽,三維動畫等手段導入新課,對課堂教學是一次重大的變革。我在教學本文時,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象: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戲的魚羣,蠕動着的海蔘,披甲的龍蝦,美麗的珊瑚,海灘上各種各樣的貝殼,龐大的海龜,不計其數的海鳥…學生一邊觀看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邊聽解説員的解説,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繽紛的神奇世界之中,產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濃郁的學習熱情。此刻,我抓住時機,説道:這就是富饒的西沙羣島,同時板書課題,導入新課。這種運用現代媒體手段,創設意境,由畫入文的導入方法,促使學生產生渴望學習的內趨力,形成學習衝動的教學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所見所聞的觀察、傾聽和體驗,猶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教會孩子能看到美和感受到美,而待他們有了這些能力之後,則要教會他們保持心靈的讚美之情和善良之意。在本課一開始,我採用錄象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情感處於最佳狀態,再通過教師充滿感情的語言的啟迪引導,學生就會展開豐富的聯想,腦海中就會再現生活和自然的美景,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潤。

二、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生動,富有吸引力。針對《國小語文教學大綱》中三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主要內容。”

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通過閲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瞭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體會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大綱指出,要處理好語文課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一般地説,可以按照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教學。為了突破以上重難點,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部: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抓住重點,品詞析句。

〈三〉朗讀課文---加強語感的訓練。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通讀全文,瞭解每段的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這是從課文整體入手,目的在於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瞭解作者是從“地理位置,總的特點→海水→海底→海魚→海灘→海島→保衞建設海島的人們”這幾個方面來介紹西沙羣島的。

〈二〉抓住重點,品詞析句

1、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通過看地圖瞭解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知道什麼是羣島,向學生滲透南大門的含義,同時明白“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西沙羣島總的特點。

2、自讀第二自然段。我在教學中,從三個層次入手:

〈1〉你從哪兒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要引導學生先讀,明白課文具體描寫了海水的各種顏色,有深藍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着。學生把這些詞句聯繫起來,想象海水呈現的各種顏色互相交錯的景象,就比較具體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此外還可採用填空的形式來訓練。

〈2〉再弄明白,哪兒水深,哪兒水淺,與地形聯繫起來,加深對“瑰麗無比”的深入理解。從而體會出海水給人帶來的神奇之感。

〈3〉思考:海水為什麼會五光十色呢?引導學生理清第1、2句與第3句之間的因果關係。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因為海底( ),有( ),有( )海水( ),所以從海面看( )。通過這個練習,使學生懂得海水的顏色與海面的深淺息息相關,感受祖國南海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同時對學生進行了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3、朗讀第三自然段。由於本段內容較簡單,為了解學生的掌情況,我設計了下面這個填空練習:海底的巖石上長着( )的珊瑚,有的像( ),有的像( ),( )到處都是,大龍蝦的樣子( )。國小生抽象能力不強,在這段教學中,我採用多媒體畫面放映出各種各樣的珊瑚,讓學生用手勢、動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狀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學生情緒特別高。給學生一定的學習自由度和思維空間,運用電教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師枯燥的解説,使學生遇到難點時迎刃而解,這樣真正做到了教師輕鬆地教,學生愉快地學。他們通過自身的活動展開積極的思維,使畫面形象與文字形象得到了統一,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海底不僅景色美麗,而且物產豐富。

4、默讀第四自然段。讓學生用直線把説明魚多的詞劃出來。通過理解成羣結隊等詞語,體會出魚的種類多。在此基礎上提問:這段除了寫魚多你還看出了什麼?讓學生體會魚的'動態美。利用多媒體畫面放映出各種各樣

正在嬉戲的魚羣圖。我這樣設置教學環節是因為電化教具的應用使教學效果聲像化,它們能化靜為動,化平面為立體,化不可見為可見,使教學活動有聲有色,使兒童身臨其境,多種感官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使他們越學越愛學。齊讀最後一句話,提問:誰能把“多得數不清”與“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聯繫起來提出問題。學生會説:既然説魚多得數不清,為什麼又説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呢?變老師的問為學生質疑。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讓學生自己質疑,帶着問題再讀書思考,想辦法解決,説出對問題的理解,體會到文中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並非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而是進一步説明西沙羣島的魚的數量之多,從而體會到這裏物產豐富。

5、分組自學五、六自然段。討論: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裏景色美麗,物產豐富?一是讓學生讀明白每自然段寫的層次,二是抓住語言因素體會出這裏景色美麗,非常富饒。

為了使學生能提綱契領的掌握第五自然段的內容,便於理解本段,又能使學生在寫作文時做到有條理地進行敍述,我設計了分層這一步驟,讓學生先找出本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事物,學生很容易就會找出貝殼和海龜兩種事物,為此,就可將本段分為兩層。再引導他們抓住重點詞句,將這些詞句恰當地連接起來,歸納段意。這可以和訓練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的能力結合起來,以減輕初學歸納段意的難度。在第六自然段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這段中每句話是圍繞什麼寫的,是怎麼連起來的。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反饋質疑,體會富饒,對結尾段加以理解。讀最後一段:為什麼西沙羣島必將更美麗、富饒?引導學生體會出這裏的人民勤勞勇敢,感受到西沙羣島的景美、人更美。深挖教材,培養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聯繫思想實際談認識,讓他們萌發“學好本領,建設祖國”的遠大理想。

〈三〉朗讀品味—加強語感的訓練。在本課教學中,我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朗讀後,最後讀懂了課文,就會感到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朗讀訓練不僅培養了學自覺讀書的習慣,而且學生的思維、想象、理解

表達能力通過朗讀也得到了綜合訓練。

以朗讀助理解,以朗讀促抒情,是學習寫景抒情這類文章的有效途徑。本課我採用“聽讀”、“評讀”、“引讀”、“對比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品詞品句,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抒發學生對祖國寶島的熱愛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