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錦集五篇

來源:文書谷 2.76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錦集五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今天,我所講授的內容是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一分能幹什麼》。

《一分能幹什麼》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秒之間的關係以及感受一分以及一秒的長短。

《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始終以“培養學生探索和實踐能力”為主旨,精心設計和安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學習的廣闊天地。

我把本節課分為三大環節第一個環節是體驗一分鐘的長短以及估計一分或幾分的長短。

第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活動,這四個活動依次層層遞進,活動一、聽音樂初步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活動二、進一步體驗一分鐘的長度,以及初步感受一分鐘能做那些什麼事情。活動三、估計一分鐘的長短,通過前兩個活動學生已經對一分鐘有一定的瞭解,此活動設計讓學生對一分鐘的體會有所昇華。活動四、估計比一分鐘更長的時間,學生已經會估計一分鐘的長短,此活動是對前三個活動的延伸。

第二個環節:通過讓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等方式認識秒,並總結出1分=60秒。

第三個環節:練習,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

本節課中我注重一下幾點。

1、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

在本節課中,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人人蔘與教學全過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充分放手讓學生大量開展多種形式有趣的實踐活動,開放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首先,通過聽一聽、做一做等各種方式,讓學生感受、體驗“1分”的長短,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動腦,通過學生“自創”的各種估測的方法和手段,較為準確地估測“自己喜歡做的事”“歌曲的長短”等所用的時間,使他們在活動中

去經歷、去感悟、去體驗、去驗證、去認知。這樣學習氣氛活躍,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為學生創設了優美的教學情境。

通過課件的演示營造了愉悦的學習氣氛,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活動化和情感化,學生學習的熱情更高了,實現了寓教於樂、趣中求學的教學目的。

3、注重交流合作,培養創新意識

課堂上努力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採用同伴互助、小組討論合作等方式,給學生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機會。

以上是我本節課的設計意圖,當然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還請各位老師和專家給予指正。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説課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容:

(1)例1通過主題圖創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

(2)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和份數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和每份數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例1、例2。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瞭解平均分的多鍾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瞭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並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形成清晰的表象。(轉載數學網)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採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後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

鑑於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做了自己適當的處理,並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通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敍述平均分的結果。

3、通過判斷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並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並在彙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鈕釦式樣和數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新地解決實際問題,併為下節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後的結果中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律,並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籌安排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動態表現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施我的備課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創設情境:小朋友,我們莊市國小的活動可豐富啦,在剛剛結束的語文知識競賽當中,XX班的XX、XX、XX分別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學校準備了6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這三個小朋友,你覺得怎麼分比較好呢?(學生自由發言)

(2)這三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在數學測驗當中她們又獲得了並列第一名,還是6本筆記本作為獎品,這次你會怎麼分?

(3)比較這兩種不同的分法,你發現什麼?到小組裏説一説吧。

(4)小結:是呀,像第二次每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什麼?(平均分)

(5)第二次你們為什麼平均分呢?(因為他們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嗎?為什麼這樣分?

(6)師:是的,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平均分,有時卻不需要平均分。

現在這三個小朋友想把6要筆記本送給結對的兩個小夥伴,怎麼分比較好?

(每個小朋友都分3本)

(7)這種分法叫什麼?那麼我們可以這麼説:把6本筆記本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3本。

誰能這樣説一説?自己説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給幾個小朋友?(2個)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我們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3本)可以説每份都是3本。説明每份分得怎麼樣?(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實踐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1、創設情境

新學期,XX國小的愛心小火苗行動開始了!每個小組也把準備好的獎品送給你

們組結對的小朋友吧。看看你們組的學習用品是什麼?共有幾件?要求平均分給幾個結對的小朋友?

2、小組合作,分一分,説一説,並把結果填在紙上

彙報;媒體任意出示下面幾句話:

把4個鉛筆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12塊橡皮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8把尺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

寒假裏,XXX家來了幾個結對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們。想一想,是平均分嗎?為什麼?

(1)10個香蕉:4、6

(2)12個麪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塊巧克力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誰分的對呢?(書上16面第二題。用手勢表示)

師:第三種第份分得的同樣多,為什麼不對呢?

(要求是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份數和份數搞錯了。)

那你覺得在平均分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要看清分的份數,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三)進一步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究多種方法

1、師:我們學校也準備了一些圖書要送給手拉手兄弟班級呢。15本書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你們會怎麼分?小組合作分一分吧。

2、彙報結果(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聰明的學生就會在平均分的時候,用上乘法口訣來幫忙,為學習除法作了準備)

3、每人動手分一分

低年級的小朋友製作了許多賀卡,一共有九張,平均分給三個手拉手班級,每個班分到幾張,選你喜歡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並説一説分的結果。

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這麼分?

4、想一想,説出分的結果

大隊部還準備了12個書包,平均分給希望國小4個班,每班分到()個

(四)全課總結

(五)再次體驗,拓展思維

1、創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六一節的時候,我們要和結對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學校設計了一些演出服(出現5種式樣的衣服,)少了些什麼?一起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為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鈕釦吧。

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每組都有12粒鈕釦,平均釘在一種式樣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們想平均釘在幾件衣服上,試一試擺一擺,並把結果填在練習紙上。

2、學生彙報,媒體出示結果

12釘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2)粒。

12釘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6)粒。

12釘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4)粒。

12釘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3)粒。

12釘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2)粒。

12釘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粒。

問:仔細觀察結果記錄,你們發現了什麼?

你們知道為什麼釘的件數越多,平均每件的鈕釦數就越少呢?(總數不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種方案,選出你們覺得最適合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將鈕釦粘在真正的樣品上。完成的小組,就一來將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吧!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 教材

1、教學內容:《6的乘法口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表內乘法(一)》的第6課時的內容。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重、難點:教材內容的呈現是在學生學“2—5的乘法口訣”以後。由於他們已經具有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

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難點是怎樣去熟記並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

① 通過觀察、探索,使學生知道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②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 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情景裏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遊戲教學法。即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為國小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説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學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培養了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2、在遊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3、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 教學、具準備

課件、寫有算式的卡片、蘋果;主題圖、表格。

五、 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

讓全班同學回憶“1—5的乘法口訣”。這不但是為了檢測他們是否掌握並記憶了,還可以為本堂課的教學做一些鋪墊。

(二)設置情境,探討新知。

1、編寫口訣。

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地觀察圖畫,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並加以記憶。根據教材的主題圖,我逐一出示小魚(1條小魚由6個全等三角形組成,一共出示6條)。學生觀察圖畫,思考並完成下面的問題:

①、填表。

盤數 1 2 3 4 5 6

個數

②、根據表格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

③、根據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④、根據“口訣”還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嗎?

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我們要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如:①61頁“做一做”,呈現用6根小棒擺成的六邊形直觀圖,以口答“擺2個六邊形用多少根小棒?擺……”鞏固6的乘法口訣;②63頁第6題,填空題,題目以圖文結合形式給出一隻螞蟻6條腿的條件,讓學生分別填出3只、6只螞蟻多少條腿;③怎樣很快地算出在上課的學生的人數(每6人一組,共6組)?

(三)小結。

1、結束語(師):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生答。板:6的乘法口訣]這不僅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概括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再次喚醒學生對本堂課的記憶,揭示課題。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釐米和米》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等簡單的圖形,並在這學期學習了多邊形,知道了有幾條邊就是幾邊形,為今天的學習積累了一些經驗。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量線段的長短,所以教材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教材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在體驗中感悟知識,通過具體活動獲得對線段的直觀認識,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徵。本課是學生學習用尺量物體長度的基礎,更是今後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重要知識準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實際,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使學生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

2、在觀察、體驗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聯繫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徵,由於線段對學生來説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線段的表象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

本節課,我將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運用以下教法進行教學:

1、直觀教學法。通過教具、學具操作、多媒體演示等,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從實物感知過渡到圖形表象,抽象出線段的圖形,直觀的認識線段的特徵。

2、活動體驗法。新課標提倡“做數學”。學生只有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通過“看、比、畫、折、説”等一系列活動,促進思考,引導探索,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3、形象化的教學。形象化的語言,比如線段的兩個端點就像兩個小人兒立在兩端,線段躲到了圖形隊伍中去了等等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三、説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運用以下學法有效學習。

1、觀察操作法。“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儘可能給學生進行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2、合作交流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助於學生積極思考、實現思維互補,獲得成功體驗。

四、説教學程序

鑑於對以上的認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猜謎語引入新課

數學源於生活,從身邊常見的毛線入手,讓學生觀察桌上的毛線(隨意擺放),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彎曲的毛線。為操作把毛線變曲為直打下基礎。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經歷、感受知識,最終認識、掌握知識。因此我通過以下的活動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

1、感知線段

拉一拉:組織學生把毛線拉直,説方法,強調要捏住線的兩端再拉直。順勢指出: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引出線段。接着再進一步從拉直的這條線認識線段的兩個端點,輔助多媒體在課件上抽象出線段的圖形,閃爍端點,加深認識。

辨一辨:在對線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通過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線段的兩個特點,並及時通過想想做做第1題,進行辨認和説理,加深對線段特徵的認識。

2、找線段

在學生對線段有初步的認識後,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來加深理解,加深對線段的感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觀察課本的邊,數一數有幾條線段,引導孩子觀察這幾條線段圍成了什麼圖形。

接着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並引導發現幾邊形就由幾條線段圍成。從實物遷移到圖形,加深對多邊形的認識。

3、做線段

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嘗試,引導學生髮現摺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讓同桌之間互相指指説説,鞏固線段的特徵。

接着讓學生試着在紙上折出比這條線段長或短的線段,直觀感知線段的長短,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孕伏和滲透。

利用低年級學生愛玩愛比賽的特點,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想學、樂學、學會、會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4、畫線段

引導學生利用一些工具嘗試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畫好線段後,先在小組交流彙報。然後讓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線段,交流畫法和步驟。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感受解決數學問題的多樣化。

三、遊戲鞏固,拓展延伸

結合書中的練習,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深化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闖關“畫線段”。

第一關:連接兩點畫一條線段。

第二關:三個點。猜猜畫完是什麼圖形?

第三關:四個點。獨立畫,交流。

四、全課總結,質疑延伸。

課的最後,讓學生交流這節課的收穫和體會,以學生自我回顧的方式進行小結,促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掌握,培養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

《認識線段》評課記錄

朱月萍:今天朱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形象生動的低年級的數學課,整節課體現了形象化的教學風格,下面請各位老師圍繞“形象化教學的實踐與研究”這一主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王 燕:

1、形象化教學語言的運用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形象化的語言不僅有趣味性,還能幫助學生有效地記住線段有兩個端點這一特徵。

2、形象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開始,由生活中的實物毛線引入新課,再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特徵,最後抽象成線段這一圖形。由生活到數學,由形象到抽象,充分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助於學生對知識形成的理解。

遊曉霞:教者從謎語導入引起學生興趣,重點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和教學手段。採用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教者能引導學生髮現注重指導學生觀察操作。

孫 亮:畫線段時動畫出現的是先畫直線,再畫兩個端點,是否可以展示先畫兩個端點,再畫直線,或先畫一個端點再畫直線和另一個端點。

胡萬進:關於四個點可以連成幾條線段,學生容易定式思維連成4條線段,可以在出示3個點連成線段之後再在連好圖形旁邊再加一個點,學生就更容易發現對角線連成的線段了。

周 建:

1、聯繫生活實踐,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逐步認識線段的本質特徵。

2、課堂結構合理,過度自然,語言形象化突出,教學效果好。

建議:連接4點,可以結合學生握手的情境

周文進:兒童化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激勵性的語言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自然得體,富有啟發的無聲語言帶動課堂教學。

鬱 平:教學中教師緊緊抓住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徵來教學。活動中通過實物的操作,例如拉一拉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更形象和直觀的讓學生找出線段的特徵。比較線段長短的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找出比價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能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每個教學內容的重點。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叫***,來自*******國小。

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四冊《比一比》。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大數的學習基礎。本節課力求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比較方法的分散的、不規範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範的理性認識,結合情境先教學“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再教學“兩個四位數的比較”,最後進行“兩個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數的比較”。由淺入深地探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學生在探究與活動中學習和提升知識。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

3、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數感。

教具準備有:教學課件、數字卡片等。

二、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動腦、動手,交流比較方法,同時採用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豐富學生對生活中大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而數學學習已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知識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同伴合作交流,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該部分知識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瞭如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三)猜數遊戲,應用新知。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下面我就這四個環節做一下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同學們,‘五一’期間各大商場搞促銷打折活動,讓我們一起去逛一逛電器商場吧。”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購買電器”、“中大獎”等活動來完成學生對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動1“購買電器”:

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價格。

1、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老師想挑選每種商品中最便宜的電器買回家,你們能幫助我嗎?此問題旨在將生活中的大數應用到數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發展學生的數感。

2、學生根據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並將結果寫在紙上。

3、呈現學生反饋材料,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4、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總結出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以上活動旨在讓學生探究出比較萬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到發展,並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出現的不同觀點,正確地加以肯定,請他們儘可能地説明理由,對於錯誤的説法,要及時教育學生不能取笑他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最後得出比較較大數的方法,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悦,從而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2“中大獎”:

在商場裏有許多競猜活動,誰能把以下六種商品價格在最短的時間內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誰將獲得一個獎品。同學們趕快參與吧。(課件出示:MP3 387元、燃氣灶 809元、熱水器 1725元、數碼相機 4300元、浴霸 345元、枱燈 99元)

此次活動旨在讓學生學會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獨立思考,觀察比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猜數遊戲,應用新知。

兩人一組,一人想數,一人猜。想數的人只能説“是”或“不是”,猜數的人提問,直到把數猜中,猜的次數儘可能少。

通過遊戲,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精神,這樣的活動形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然後彙報交流,體現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應用。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麼樣?生活中還有哪些大數呢?舉例説明,並比較。

通過總結與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穫和體會,並學會評價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