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三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集錦6篇

來源:文書谷 5.26K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三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集錦6篇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

1、教材: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綜觀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百以內的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的口算和二位數乘法,這為本課教學提供了知識鋪墊的思路孕伏,而本課教學又為今後繼續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奠定基礎,因而本節教學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創設了猴子兩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個桃子,這題中十位上的數能被2整除,這個內容在第一單元口算除法中學習過,在這裏主要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以及豎式中每一步運算的意義。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個桃子,十位上的數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豎式計算,教學時要組織學生用學具動手操作,並做到操作與思維的有機結合,真正理解豎式每步的含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與算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因為這是能正確解題的關鍵。而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又較少,在教學中,應充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悟豎式的計算方法。

2、學生:國小三年級學生充滿好奇心和對數學學習的激情,但他們由於受到認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經驗的缺乏,很難只通過課本和教師的直接講授來學習,他們天生好動,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多通過直接體驗、親身實踐來積累經驗,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會全身心投入,他們是由興趣而進入學習過程的。

3、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中心任務,所有教學環節都是為此服務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根據這一要求和本節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確定如下教學目標:①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進行計算,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②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和方法應由學生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做數學”,本節課教學中力求體現:

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以學生髮展為本,實現教師角色轉變;

2、致力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學會”變為“會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緊密聯繫學生現有的知識背景與生活實際,使數學生活化、活動化,重視學生學習經歷與體驗,強調在過程中理解與發現。

三、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年齡特徵和現有知識水平,為了更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上述三條教學目標,本節課採用談活法、討論法、練習法、發現法等多種方法交叉進行,並靈活恰當地運用電教優化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讓他們多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多種感知覺都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只是在學生探究知識的本質處適當給予點撥啟發。同時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啟發引導,層層深入,採用設疑問難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把數學課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積極而有效地投入學習活動。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故事導入,激情引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讓他們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一種愛好、一種追求。國小生對故事都很感興趣,本環節把教材主題圖編成小猴分桃的童話故事,創設這一能引起學生認知衝突的問題情境引入,用小動物作為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境界,啟發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

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出示課題後,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看到這樣一個課題,本節課你想學到些什麼?打算有怎樣的收穫?學習目標讓學生自主確定,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出適合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老師硬性規定的,而是學生根據自己原有基礎提出來的,自然會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從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探究算法時,先讓學生用自己想用用的方法進行嘗試計算,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曾説:“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讓學生自己把要學習的東西“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東西告訴學生。

剛進入這樣除法豎式的學習,並且第二次分桃時,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整除,對於學生來説,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探索性,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這時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在個別思考之後進行小組合作,並注意加強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交流反饋,自然體現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解題策略的多樣性。這裏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創新,學生在交流反饋時,教師適時進行鼓勵性評價,學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他們的心中喚起自豪感。實踐證明,注重激勵和發展的評價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具有極具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徑。

交流反饋後,面對多種算法,這時讓學生説一説你最喜歡用哪種算法,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這種算法的優點,進行算法優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會有與眾不同的想法與做法,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往往正是創新思維的萌芽。

3、 鞏固提高,合理遷移

練習既是信息反饋的手段,又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措施。為此本環節安排了練習教材中的兩道習題,第一題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合理遷移到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首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培養估算意識。第二題更貼進學生生活。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認識小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小數”第一課時。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3、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的知識結構呈現為:(1)運用分數的初步知識,通過把長度單位分米改寫成用米表示的分數,把貨幣單位幾角改寫用元作單位的分數,説明這些分數還可用小數來表示。利用例1和例2使學生初步認識十分之幾的分數都可改寫成零點幾的形式。(2)初步概括出整數、小數的概念,理解小數的含義,並掌握一位小數讀、寫法。

本課題的知識結構這樣有層次地呈現,體現了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分層漸出,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利於學生學好課本知識。

4、教學目的:

我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而確定的:

(1)本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結合元角分和米、分米的知識來認識一位小數,並理解小數含義,掌握讀、寫一位小數的方法。由此,可確定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運用直觀手段,分析歸納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十分之幾的一位小數表示,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理解小數含義,把某些分數改寫成小數,提高學生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通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可作為它的情感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5、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學例題時,充分運用創設情境,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繫,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概括出整數、小數的概念,歸納讀寫一位小數的方法。在教學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學生愉悦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講練結合,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體會,有助學生技能的形成。

三、説學法

“由教材定學法,以學法定教法”教學策略告訴我們,教法和學法是和諧統一的。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教學時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如教學例1時,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接着讓學生嘗試學習例2,遷移類

推出任何十進分數都可用一位小數表示,深化理解一位小數含義。把學生的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誘發為活動狀態,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1、讓我們一起去商店看一看,價簽上的數,你見過嗎?

2、你們知道這些數叫什麼名字嗎?(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讀小説

1、這些老朋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啦!

2、讀小數

這些小數你會讀嗎?

大家讀的都很好,誰能説説你是怎麼讀的?

(可以結合25、25來讀)

3、現在會讀了嗎?

再讀:出示6張幻燈片。

4、同學們讀的都很好,那這些小數表示的價錢到底是幾元幾角幾分呢?(填表)

5、同學們能很快的把小數轉化成幾元幾角幾分,反過來把幾元幾角幾分化成小數還會嗎?

二、結合元角分理解小數的意義

1、1角=()元

2、藉助課件理解意義:

因為1元=10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用分數表示是

1/10元,寫成小數是0.1元。

3、學生數算理。

4、有了這個經驗,6角呢?

6角=()元

9角=()元

51分等於幾元幾角幾分?

7分呢?

15分呢?

小結:大家藉助了1元=10角1元=100分這樣的實例得到1角=0.1元1分=0.01元,現在你能借助手中的米尺來發現這裏面的小數嗎?

三、結合長度單位來認識小數

1、1、3米和1、30米有什麼不同?

2、介紹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

3、介紹劉徽

4、練習

四、全課小結,回顧開頭,宣佈歌唱比賽的結果。

説説你這節課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不懂得地方?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計算正方形的周長。能運用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目標:採用身邊的實物來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能運用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一些精美的圖案,如:裝飾圖案,裝飾後的地板等。

2.在這些圖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學們,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正方形嗎?

3.我們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塊塊正方形地磚拼成的。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地磚的周長。提示課題:地磚的周長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測量地磚的邊長。

教室裏有很多的地磚,我們可以隨便選取一塊。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長,怎樣才能算出來呢?必須先測量它的邊長。要測量幾條邊呢?

請你用測量工具測量出你需要的數據。

説一説你是怎樣測量的。注意如果學生手中的尺子不夠長,可以多測量幾次。

2.計算地磚的周長。

我們已經測量出我們需要的數據。你能算出這塊地磚的周長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

方法1:把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60+60+60+60=240(釐米)

方法2:用邊長乘以4。

方法3:先把兩條邊長加起來,再乘以2。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獨立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要求獨立完成,再與同伴交流方法。

2.討論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有幾種?哪一種最簡單?你能用一句話來説一説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嗎?

3.用你剛才選擇的最簡單方法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

第2題求籬笆的長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長。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説一説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麼收穫?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上你學會的知識?舉例説一説。

五、佈置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司老師的課,我聽過很多次,每次都給人別樣的感覺。面帶微笑,親和力極強,課堂上激情澎湃,容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引導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功底深厚,善於思考,對課標鑽研得透,教材重點難點把握得準,教學效果很能好。下面我就上午聽的《面積單位》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的想法,這節課的特點,我用三個字概括:新、活、實。

一、新

理念新,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年多來,我們進行“三公開”教學的成果。新課程的教學觀就是自覺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體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合作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從而建立起新型教與學的關係。這節課,學中做、做中學,學生充分動了起來。“瞧一睢”、“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環節設計適時巧妙,通過小組的互幫互學,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充分感受到了1cm2、1dm2/、1m2究竟有多大,並能準確運用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做,便於學生樹立空間觀念,增強幾何直觀,達到課標所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的課程目的。

二、活:

1、教法靈活,用啟發式教學,學生能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參與學習,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等各器官參與學習。

2、用活教材。教師不拘限於教材,注重挖掘課程資源。教師能利用周圍環境中和數學有關的信息,形成資源,教室中的鐘表、開關盒、粉筆盒、牆上的卡片、窗台上的機器人等能為我所用。數學變得不再空洞,不再是乾巴巴的數字、符號和抽象圖形,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數學是有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行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進而喜歡上數學,為將來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3、教活學生。只有課堂活起來,學生才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司老師注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提問題,會提問題。只有思維動起來,才是真正的生動課堂。

三、實

1、教學過程真實。體現在環節安排科學,邏輯性強。先講dm2/。後講cm2和m2,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同時讓學生明白,數學概念的產生是生產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內容安排上,先製造衝突,讓學生明白學習“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然後熟悉實物,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接下來,讓學生經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體現“面積單位”的價值,最後結合實際選擇和運用合適的面積單位解決問題,環環相扣,水到渠成。所以這節課上得很實在,

2、讀、寫、説三個習慣的培養落實。讀、寫、説習慣的培養是去年以來,教學常規所抓的重點工作,本節課中,教師上學生讀目標、讀教材,讀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只有讀到位,才能理解到位,我們知道,看到不等於看見,看見不等於看清,看清不等於看懂,看懂不等於看透。看,決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走馬觀花,做做樣子。寫的方面,認真板書,給學生以示範,讓學生上台書寫面積單位,在自己本子上寫。讓規範、正確的要求落到實處,説的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説清楚,説準確,説完整的話,培養學生敢説,會説,能説的習慣。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節課無論準備得多充分,學生配合的多好,但終究有提高的空間,存在着這樣和那樣的不足,正是因為有缺憾,有不足,才有了教研的必要性,才有了每一個教師進步的可能。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水平精益求精,最後達到爐火純青、遊刃有餘的境界。可以這樣説,課堂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永遠在路上!

這一節課如果説有建議的話,我認為有以下兩點:一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更充分些,整節課都是教師在引着學生按既定的“路線圖”走,也就是説,預設有餘,生成不足。課改的實質就是教中心轉為學中心,師中心轉為生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幫助學生學習的人。只有重視生成的課才理會有內涵,才更精彩。這種基於解決學生自已提出問題的課堂學習才是真學習,比如這節課上,當討論“1平方米究竟有多少個1平方分米時”,有學生提出64個時,教師急於完成預設的教學流程,説下面我們再研究,讓學生高漲的情緒一下子就冷卻下來。這個環節究竟如何處理,值得研究。

二是一節課只能有一箇中心,一個重點,不要面面俱到。課堂的主要環節,導入、拓展都要圍繞這個中心和重點進行。比如導入,碗的大小指的是容積,而這節課學的是面積,有點不對照。結課前的拓展,講面積和長寬的關係,不是不可以,但下課鈴已響,學生的心已走了,再講意義已經不大。再者,練習量也不足,可見前面用時過多,時間分配不太科學。

説到練習,我想多説兩句,“語文靠念,數學靠練”,這句話,什麼時候都不過時。前段時間,英國引進了華東師大出版社的國小版《一課一練》,這是上海國小的教輔,中國的教輔走出了國門,引起了輿論熱議,也讓我們迴歸到教育常識,一定的做題是必要的。一段時間裏,我們教育上有種傾向,一説書包重,就提出拋棄教輔,一説減輕過重課業負擔,就砍掉習題訓練,這些實際上都是矯枉過正,我們對中國本土的教育方法要自信,題海戰術不可取,但一定量的練習不可或缺,這也符合教育規律。説到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問題,我非常贊同張卓玉的觀點: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他説,關鍵不在於學習的量有多大,而在於學習的內容、方式和學生對學習的態度。當學習是實現外在目的的手段時,不論學習的量有多大,學習本身就是負擔。他還説,作業之所以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主要原因不是作業量的過大,而是質的過低。評價學生負擔輕重的標準,首先看學生作業的意義、價值,即使是幾分鐘的作業,先要考慮是否有必要讓學生做,如果沒有必要,再少的作業也是負擔。其次,看學生對作業的態度,是否樂意做,只在樂意做,高興做,作業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所以,減負的根本途徑在於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還在於教師責任心和教學水平。扯遠了,回到這節課上,瑕不掩瑜,總體説,這節課上得還是比較成功的,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不妥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剖析

千米的認識是九年任務教導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五冊第84、85頁的內容。《千米的認識》是國小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主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釐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並且初步懂得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的基礎長進行教學的。

《提綱》明白指出:"要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覺得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要害是儘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增添學生對千米的理性認識。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紀特點,我制訂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2、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進程中,培養學生的視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準確估量物體的長度。

3、感情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換,使學生在摸索和協作過程中取得勝利的休會。

本節課的課時部署為1課時

二、説教法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為此我分析了學生的狀態。因為學生已經學習了米、分米、釐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且三年級學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長度的生活教訓,從基礎知識和根本技巧方面來看,預備狀況是良好的。但三年級學生習慣於形象思維,要建立1千米這麼大的一個長度觀念,還存在必定的難度,而對長度單位千米認識不深刻,必將導致重量單位使用分歧適,以及估計估計物體長度不準確等過錯。介於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特點,我採用了觀察法、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並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建立聯繫。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親自體驗中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觸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三、説學法

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點,因為"方法是翻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同教法一樣,學法指導也必須根據學生特點與學習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在分組實驗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匯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時,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四、説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

1、一米大略有多長?

2、出示米尺,讓學生説説米尺的作用。

3、當我們測量數學課本的寬,鉛筆盒的厚度時,是不是還用米來丈量?當米尺測量這些物體顯得太長時,我們是引入了分米、釐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長度單位來測量,這些單位間的關係是怎麼的?

4、如果我們要測量一下梧埏鎮核心國小到温州動物園的路程到底有多長?你有沒有措施?根據學生的回答收拾,當測量行程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當初我們就來認識千米。

(這種導入方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設疑提問,巧設懸念,可以激發學生自動探究新知識的願望,並瞭解了千米這種單位的作用。)

(二)新課教學

1、認識千米

(1)意識10米。

在學校的操場上用捲尺量出10米,在兩頭插兩根標槍,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後每10米挪動一下標槍,同時讓學生觀察,走步,瞭解幾十米,舉例説説什麼物體的長度大概是10米?

(2)認識100米。通過測量得到10個10米是100米,觀察,然後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長度。舉例説説從哪裏到哪裏的長度大約是100米?

(3)認識1000米。

上此課的前幾天體育老師已經應用體育課組織學生繞操場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需跑完,跑慢不要緊。學生先説説賽跑的感想,然後告知學生跑道為250米,問實際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單位間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書千米、米關聯),

千米有時也叫公里。

(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親自體驗,跑完艱難的1千米,此時"千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將是長遠的,衝破了建破1千米的觀念的難點)

(2)教學例1

以前我們學過米、分米、釐米、毫米間的互化,現在你能不能根據1千米=1000米,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試一試,有艱苦的同學可以與同桌磋商一下。

計算2千米=()米

學生計算成果,然後説説是怎樣想的。

再練習: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練習後説説主意。

(3)教學例2

嘗試訓練

4000米=()千米

並説説練習過程的根據?

再訓練

10000米=()千米

嘗試練習: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試一試: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經由這個單元的學習,咱們已經把長度單位全體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次序給它們排排位?

答: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共有五個,依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順次是: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

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雷同嗎?不同在哪裏?

答:基礎的進率關係式有四個,分離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在此基礎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進率關係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釐米=1000000毫米

1米=100釐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導學生對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進行整頓和演繹,使學生認識一個完整的長度單位的知識系統。)

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播種?還有哪些問題?你是用哪些辦法學會這些知識的?

三、堅固應用

學了這些知識你感到能解決哪些問題?

那麼多實際問題,課後你們可以抉擇自己最愛好的問題想方法加以解決。這裏老師也收集了幾個問題,你們能用今天學到的本事加以解決嗎?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根拔河繩長12()

小冬肩寬30()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

一本數學書厚8()

北京到温州之間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間相距367()

學校到温州動物園相距12()

(這道題跟生涯接洽最嚴密,能夠增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千米與米、分米、釐米、毫米的對照,培育學生正確應用長度單位的才能。)

2、在○裏填上"〉"、"〈"、或"="號。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釐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種物體,它們的長度分辨如下。那麼最長的一種物體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釐米

(支配這道題的目標是在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基礎上,會進行單位換算,並比較大小。又通過取捨合適的'數目,建立實際長度的觀念。)

4、你能説出一些詳細例子嗎?

(1)約6分米長的物體(舉出5個例子)。

(2)用千米作單位最適合(舉出5個例子)。

(在純熟認識長度單位的基本上,會應用所學知識解利用題,並能聯繫生活實際舉例闡明,進步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板書設計:

千米(公里)的認識

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這樣的板書設計一是有利於領導學生觀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書設計和教學思路協調同一,能扼要凸起地浮現本課知識點,看上去高深莫測。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六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着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作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乘法估算不是單一的估計得數大約是多少,而是不僅要求學生學會估計得數大約在什麼左右,還要求學生學會估計得數的範圍,也就是估計得數比什麼大,比什麼小。乘法估算是個難點,教材的安排是:例題通過創設學生喜愛的牧場的情境列出算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中的“大約”,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然後通過思考、交流、引導、小結,用語言表述出來,指出2種不同的估計方法,即估計得數的範圍,以及得數大約在什麼左右。並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來鞏固該學習內容。

2、教學目標

應用新課標理念,依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①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方法的過程,能估算一些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比什麼大,比什麼小,在什麼左右。

②在具體情境中合理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4、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

二、説教法、學法

1、在教學環境中,創設適當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教學情境,應用不同的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知識,為學生對信息的處理和應用提供條件。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提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學法指導上,我重視觀察法、發現法和討論法等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積極思維,發展智力,培養學生善於思考,並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獲取新知的能力。

3、教學中,嚴格遵守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組織教學,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的使用,吸引和帶領學生在數學空間盡情漫遊。

三、説教學過程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真正實現教學目標,關鍵還在於教學過程。本課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

出示例題,教師解説,明明邀請我們去他家美麗的牧場參觀,誰來替他介紹一下?其他小朋友認真聽,看你能瞭解牧場的哪些情況?

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29×42=

[這一環節是以學生感興趣的牧場情境引入,在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了基礎,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

二、探索方法

1、在計算之前,老師把問題分類,先請大家估計,明明家1天大約最多可擠奶多少千克?最少可擠奶多少千克?

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

2、全班交流:

①最少可擠奶800千克[你是怎樣估算的?估計29×42的得數比800多。為什麼用“多”這個字?(把數字都看小,20×40=800。)]

②最多可擠奶1500千克[你是怎樣估算的?估計29×42的得數比1500少。為什麼用“多”這個字?(把數都看大,30×50=1500。)

3、再請學生估計出明明家一天擠奶的千克數最大約最接近多少嗎?

學生交流:最接近1200千克。[你是怎樣估算的?估計29×42的得數在1200左右。為什麼用“左右”這個詞?(把數都看成與它接近的整十數,30×40=1200。)

(估算方法要講清、講細,讓學生理解清楚怎樣估算)

4、計算驗證:

有什麼方法驗證我們估算得對不對?(用豎式)請你試一試,做好的同學自己説説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提醒學生注意豎式計算過程中連續進位的問題)

比較交流:比較筆算與估算的結果,你有什麼想法?

(第3種,最接近;第1、2種估計出了算式的範圍)

5、講述: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要求只是確定成績在什麼範圍內,估算策略

是多樣的,只要合理,都可以的。把乘數分別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估算的結果會準確些。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本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問題指向性明確,分散了難點,把乘法的估算分成兩個部分,一是估接近、一是估範圍,先分散後總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生掌握起來比較容易。]

三、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題

40×20xx×5060×30

47×2334×5868×35

50×3040×6070×40

(1)每組3道題,上下2道題可以口算,中間一道題要列豎式計算。請大家任選其中的一組題進行計算。

(2)獨立計算。然後把這3道題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3)説説自己的發現。

(中間算式的得數比上邊算式的得數大,比下邊算式的得數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來估算中間的算式)

(4)那這個算式最接近多少呢,我們也來估算一下。(學生估計,全班交流)

重點説一説第3題的中間一題,這裏出現了35這樣的中間數,當出現這種數的時候,我們一般看另一個乘數,看它接近哪個整十數,如果是把它看大的,那麼就把35看小,如果是把它看小了,那就把35看大。

2、遊戲:選一選(“想想做做”第3題)。

課前發給每個學生1800、2800、3500、4800、1000、1800、600、1200等數字卡片。

讓學生進行找朋友的遊戲,如果你認為你手中的數利用估算的方法能填入老師出示的括號中,請起立。

教師逐個出示

24×53得數比()大,比()小;在()左右

(第1題可引導學生來完成,讓學生理清題意,清楚第1部分是估範圍;第2部分是估接近。)

37×65得數比()大,比()小;在()左右

28×32得數比()大,比()小;在()左右

76×59得數比()大,比()小;在()左右

讓選擇正確或錯誤的學生説説自己的理由。

適時反饋。

小結:兩個乘數分別看做比它們相近的較小的整十數和較大的整十數,可以確定積的大致範圍。而把乘數分別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估算的結果最接近。

3、書本P37第4題

師:其實估算不僅在我們數學計算時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估算。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寫作文的例子,讓學生了解。

出示題目。

説説你瞭解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估計這裏大約有多少個字?(學生列式估計)

全班反饋。

4、“想想做做”第5題

從圖中你瞭解了哪些信息?

你認為他可能買哪種籃球?你是怎樣想的?

(1)48×24≈1000(元)

(2)38×24≈800(元)

(3)28×24≈600(元)

小結:生活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的方法估算。第2種比較合適。

[本課的練習分了專項練習,基本練習和綜合練習三類,練習設計有針對性、層次性、思考性。這樣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個性,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理解的深化。]

四、總結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介紹“你知道嗎?”

五、佈置作業

六、説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利於對知識進行梳理,納入知識結構,同時也為日後的回憶提供了線索。本課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

估算

(1)20×40=800

估計(2)30×40=120

(3)30×50=150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