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説課稿範文集錦8篇

來源:文書谷 1.0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説課稿範文集錦8篇

説課稿 篇1

全文緊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説明抽象的科學知識,語言生動活潑,意思表達得深入淺出,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將從以下四方面來説説我教授這節課的過程。

一、説教材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説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與人們關係的介紹,讓我們瞭解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也將越來越來多。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和人們密切的關係。2>

感悟、體會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3>

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感情。教學重點:瞭解它的工作原理、構造和作用,體會起奇妙之處

二、説教法和學法:

本課選擇了目標教學法,談話教學法。用運多媒體課件。

語文課,重在通過對語文文字的接觸、揣摩,培養學生的語感,積澱語言。如何在説明性文體課上上出語文味,是一大難點。但本設計應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第一特性。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以讀代講,以合作探究代講以圖引文,圖文結合。利用多媒體手段,抓住文中重點句子體會互聯網的奇妙。通過課前預習、讀、疑、想、議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到課文中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表達。

三、説教學程序

1)複習上節課所學詞語。(開火車讀)

2)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上節課學了生字詞,讀了課文,這節我們做什麼呢?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出示課題齊讀

4)精讀課文

感受奇妙

A、點擊學習要求,按要求先自學,後小組合作學。(認真讀每一句話從中能看出什麼奇妙之處?可在句子邊寫簡單的批註,如:大、快、多等)意在培養學生讀書動筆的習慣,合作學習的習慣。

B、全班交流

朗讀感悟。依次出示板書三個特點;大、快、多,學生很快找出相關句段。課件出示這些段落,通過讀、想、議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互聯網的奇妙,同時瞭解了互聯網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C、拓展延伸互聯網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娛樂、交往購物提供了種種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除此之外,能不能説説你知道的?(引導學生説出:文章,通緝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豐富知識。

5)總結全文

激發興趣為了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我總結説: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麼工作的以及它與人們有什麼關係這幾方面説明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但這只是網絡知識的.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還有許多需要同學們不斷的學習、探索。

6)課外作業巧佈置,你把你的作業發送到老師的電子信箱,老師將在網上批改你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和課文內容緊密結合,這應該是學生所喜歡的一種方式。

四、説這節課的得失這節課有以下兩個優點:

1、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

2、教學中,注意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沒能很好利用網絡,讓學生親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於時間關係,沒能點明沉溺網絡的危害。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感知生活,觀察事物,在愉悦的氣氛中完成教國學任務。

二、説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1個生字,會寫“兒、用、魚”3個字。認識2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三、説過程:

(一)看看:

1、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

老師(戴頭飾)扮演冬爺爺説: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大地,大地將會有什麼變化呢?(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回答),是呀,大地象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這時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台自我介紹“我是……。”老師指着他們説:它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麼這樣説呢?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2、藉助課件,感悟“小畫家”作畫。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自然物學生雖然熟知,但與動物腳印之間的聯繫似乎還有一段思維的距離。為了縮短這段距離,將學生帶入思維。最近發展區,可適時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着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氣學生看後再讀文。啟發學生,提問:你們讀懂了什麼?這時學生對第二、三句話的理解將豁然感悟。

(二)讀讀:

朗讀在低年級更顯重要,為此我設計以下不同形式的讀——

1、嘗試性的朗讀。

要求讀正確、流利,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歎號,要讀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

2、老師用問題提示引讀。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來了誰?學生讀: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它們是誰,怎麼畫畫?學生讀:“小雞畫竹葉。……幾步就成一幅畫。”誰沒有來參加?為什麼?學生讀: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

3、分角色讀。

女同學讀一、二、五、六句,男同學讀三、四句。

4、全班練習有感情朗讀。

(三)畫畫:

動手畫,感知“小畫家”作品。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有畫畫技巧的同學必將興致勃勃,他們將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會畫的同學讓他們完;成課後作業,連一連、讀一讀,這樣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畫或連線重!温了課文內容。

(四)想想: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在課的總結階段,啟發學生思考:

(1)雪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它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2)還有哪些動物沒參加?為什麼?

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三組的一篇科學知識説明文。樸實、流暢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又飽含着深情,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通過地球“美麗可愛而又渺小”、“資源的有限與面臨的枯竭”、“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學生在四年級的時候通過《地球萬歲》一課已初步認識到了地球對我們的重要性,而課前讓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瞭解地球,並充分利用網絡架起時空橋樑,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會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認識地球。

二、教學目標 、重難點説明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 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七個生字,能理解“渺小、礦產、恩賜、慷慨、枯竭、濫用、威脅”等詞語;瞭解地球的特點、有限的資源及人類的開發對地球產生的危害。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學會抓住重點問題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並能夠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感想。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閲讀,達到教學目標 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的要求。

三、教法、學法説明

基於教學目標 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觀察感悟、情感交流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四、教學過程 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觀察激趣——問題探究——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一)觀察激趣

葉聖陶先生説過:“入境始於親。”在觀看所拍攝的地球美景這前,我先讓學生們觀看了幾張宇宙中的圖片,然後我設計了這樣幾句導語:“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的星球 ,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它是太陽和月亮的好朋友,它就是——地球”,然後又觀看地球的國片。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一句看似不經意的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想用一句什麼話來讚美地球?”學生髮自肺腑的表達,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二)問題探究

從文中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入手,對學生對通篇課文的理解有很好的幫助。所以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我們感受到了地球的美麗,那在課文當中作者用哪一句話概括了地球的特點?得出“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這一令人困惑的問題。從這一問題入手,來全面、準確地認識地球。

1、感悟地球的外在美

學生通過課前的觀察圖片,已初步感受到了地球的美,這時可再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通過對其中詞語的鹹悟、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這時“面對如此美麗可愛的地球,我們人類把它稱作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對地球的偉大有了初步的認知。

2、感受地球的內在美

“地球的內在美體現在哪?”這一問題的探究,讓學生感悟到了地球為我們人類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資源,對地球的偉大與無私奉獻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3、感受地球的渺小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學生已認識到了地球的'美麗與可愛,這時我又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是啊,地球是偉大,它無私地、慷慨地為人類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資源,包括森林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等,可是你知道嗎——出示“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羣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通過這個句子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説明和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同時也會讓學生更心疼地球。

4、地球的易碎性 (資源的枯竭)

地球像一葉扁舟,可就是這一葉小舟卻載着60多億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駛,它無私地、慷慨地為人類提供了各種各機關報資源,可我們人類呢?我們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它的?觀看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為,並進行解説,看到美麗的家園傷痕累累,此時此刻,孩子們禁不住傷心憤怒,然後再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地球媽媽易碎的原因,這時學生的情感又有了一定的昇華,此時再引導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來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學生更能有切切實實的感受。

網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5、地球的唯一性

“等有一天,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了,我們便再也無法生存了,這時的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嗎?”通過這一問題的解決,學生又對地球的唯一性,人類的不能移居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昇華情感

認識到了地球的唯一、人類的不能移居,再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共鳴,學生的情感認識得到了一定的昇華。

(四)拓展遷移

當學生的情感認知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我又給學生觀看了兩條網上的信息,分別是‘布什總統拋棄東京議定書和佈會總統不參加拯救地球的會議,讓學生談感受,並倡導他們給布什總統寫勸説稿,這樣的設計,使情感的抒發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並且知識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之後,讓學生暢談“因為一個地球,所以我們……”這時學生內心的想法便自然而然的便是肺腑之言了。

五、板書設計 (略)

六、教學小結

《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感悟情境;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理解昇華;利用問題探究,把握要點、昇華情感;利用實踐活動,拓展遷移。最終達到意義建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説課稿 篇4

1.教材分析

1.1 本框題的地位與作用。從內容上看,本節課是人教版《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二框"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的內容。第四課介紹有關物質,運動和規律的知識,共分為兩目。第一目分析了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本節課內容是第二目,在認識了運動的知識後,進一步分析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而且規律是能夠被認識的,這為第五課埋下了伏筆。

從知識構成上看,第二框既是第四課第一框教學內容的邏輯發展,也是引出第五課教學內容的"中介"。同時,本節課內容具有十分廣泛的世界觀、方法論的意義,對於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現實的指導作用。

從地位上看, 本節課內容對於幫助學生科學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物質觀、運動觀有積極意義。因此,本節課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1.2 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內容目標:辨析實例,説明運動是有規律的,闡釋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意義。

1.3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準確表述規律的概念,正確判斷什幺是規律;

(2)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理解規律的特徵;知道如何按客觀規律辦事;

(3) 學習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體會具體與特殊相結合的認識過程;

(2)採用並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初步樹立求真務實的意識;

(2)激發學習哲學的興趣。

1.4 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教學的重難點作如下設計:

(1) 重點:按客觀規律辦事。確立依據:該知識點是對規律認識的最後落腳點,對學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難點: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確立依據:該知識點教材中未有完整表述,但考試中卻常出現。且這二者關係具有一定的辯證性,對初學哲學的學生來講,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

突破方法:要求學生在通過實例思考問題後,對二者關係有一定正確認識能做出正確表述。降低難度,不強調二者的"辯證"關係,經過後一階段的學習,學生的思辨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後,最終完全理解二者關係。

2.教學方法

2.1 學情分析。本節課學習者是油田一中高一九班學生。

2.1.1 學習者的一般特徵。當代高中生的思維活躍,可塑性大。已初步具備了運用觀察、實踐、討論、閲讀等方法進行分析、概括、總結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但還需要通過訓練加以提高。經過前一段時間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哲學意識,但對事物的認識多停留在感性階段,缺乏理性思考。因而要注意從現象入手,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抽象思維能力。

2.1.2 學習者具體特。高一九班共有學生41人,女生人數較多。學生學習態度較好,基本能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但學習積極性差,主動性不足,不願意主動回答問題。

2.2 教學理念分析。建設學習型社會,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之一。學習型社會要求人人都應該具有學習意識,具備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人本主義教育觀主張以學生為中心,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本節課我通過設計課前預習和課堂探究,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訓練學習的能力。

2.3 教法學。

2.3.1 教法。閲讀法:通過預習要求指導學生閲讀教材,掌握基本知識。提問法:通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考。

2.3.2 學法 。自主學習法:按照預習學案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合作探究法:通過合作探究,課堂展開討論,對教師提出問題的思考分析,進而提高發現問題,辯證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過程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

3.教學過程

3.1 課前準備。發放課前預習學案並引導學生完成預習學案。

3.2 課堂教學。發放課堂探究學案以及案例材料。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學生根據學案和教師提示進行探究,完成課堂學習。

3.2.1 導入:布豐公。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學案,感受生活當中的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2.2 新課學習:

(1)規律的概念的。第一步:學生完成探究。學生聯繫實例理解規律概念,做到理論與實際相聯繫,感受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式,增強對規律概念的把握。教師注意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提出適當的指導。第二步:鞏固加深對規律概念的認識。

(2)規律的特徵的認。學生完成探究。要求學生結合實例理解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要求學生結合規律概念目的是想讓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知識推導出新知識。

(3)方法論:按客觀規律辦。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包含本節課的難點內容。學生完成探究三。本環節中,學生聯繫正反兩則材料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教師點撥指導。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方法論,知道如何按客觀規律辦事。明確按客觀規律辦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尊重客觀規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2.3 鞏固知。學生對預習學案中的自測部分糾錯。通過課堂學習,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更加充分,通過對預習自測題糾錯,實現對課堂學習的鞏固,讓本節課的學習前後呼應,有始有終。

3.2.4 課堂小。小結第四課,並引出下節課內容,激發學生對後面學習內容的學習興趣。

3.2.5 拓展延。探究四:結合所學知識,探討如何解決敦煌生態環境問。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學會對知識的運用。

3.3 佈置作業

(1) 根據學生學習進度,佈置作業,鞏固所學。

(2) 完成學案。提高學生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學會客觀公正的評價他人和自己。

3.4 板書設計。

規律: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

規律普遍性客觀性按客觀規律辦事不違背認識、利用(發揮主觀能動性)

説課稿 篇5

我今天要説的是《中國石拱橋》這課。我的説課分為六個部分:説教材分析、説學生、説教學目標、説教學方法、説教學步驟、説板書設計。

一、説教材: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事物説明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光輝成就。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傑出代表,着重説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採用了有總述有分説的方法:先概括説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着,用例證説明和特徵説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分別説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後又綜述解放後我國橋樑事業,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展。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篇説明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説明方法,但主要運用的説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

二、説學生: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在經歷了國小六年和中學一年的莽撞之後,思想開始發展成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長。有些事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的滿足,追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這就造成他們在性格上既有活躍的一面,也有內斂的一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着用一套較寬鬆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以飽滿的熱情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去。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掌握課本中出現的生字詞及本課基本的文學常識。

②重點: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品味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

③難點:分析作者在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説明中國石拱橋時運用的説明方法並體會其好處。

2、德育目標:瞭解我國橋樑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四、説教學方法:

1、授之以“漁”,排除學習障礙。本篇文章作為八年級學生接觸説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説明文入門的指導工作。因此在正式學習之前,應帶領學生再熟悉有關説明文的一些知識。

包括:

①説明文的三要素(説明對象、説明方法、説明順序)、②説明文的分類、(事理説明文、事物説明文、科學小品文)③説明文語言的特點(準確、周密)。④説明的方法(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下定義,作詮釋,分類別,作比較,摹狀貌,畫圖表,引資料)等。重點強調了閲讀和寫作説明文要抓住被説明事物的特徵即這一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標誌。我認為這些知識對於學生來説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樣,有了它們學生在預習課文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就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了。在分析課文時重點以趙州橋為例,從説明方法、説明語言入手為學生做出範例;有關盧溝橋的部分讓學生推選代表上台講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運用“公式”去分析問題。

2、針對難點,分組競賽,激發學習熱情。

將全班同學分成2組,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説明趙州橋時運用的説明方法,另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説明盧溝橋時運用的説明方法,並體會其運用的妙處,看哪組同學能夠找得全,説的好。這樣做可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能夠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説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

3、歸類分析,誤讀比較,啟發思考,突破重點。

針對本科的教學重點(説明文語言的特點),設計採用歸類分析法和誤讀比較法進行分析:歸類分析法就是將本課出現的一些帶有表示估計、限制、程度詞語的句子歸納起來,讓學生通過歸類分析明確只有用最準確的語言對説明對象作精確的説明,才能使讀者對事物有明晰準確的印象(此環節的訓練題可以用多媒體投影展示,以增強直觀性)。誤讀比較法就是教師將選擇的一段課文原文進行改編,讓學生與原文進行比較閲讀,體會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五、説教學步驟

1、導入。同學們,生活中你見過橋嗎?他們是什麼樣子的?那位同學能到黑板上給我畫下來你印象當中的橋?(生到黑板畫橋,用多媒體圖片演示趙州橋由此引入本課)。

2、預習檢查:根據教學目標檢測學生對課文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對作家作品的認識。這一環節以學生自己講授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適時點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一環節可用多媒體檢測)

3、課文導讀:(多媒體投影導讀目標,學生依照目標朗讀課文,討論作答)

(1)瞭解對象:説明了什麼事物?

(2)抓住特徵:説明的對象具有哪些特點?

(3)品味語言:語言有什麼特點?

通過朗讀訓練,結合導讀目標,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説明對象的特徵,初步領會説明文文體的特點。

4、合作探究:

(1)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2)中國石拱橋有很多,文章為什麼只選取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重點説明的例子?作者分別從那些方面為我們這兩座橋?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主要運用的説明方法有哪些?(舉例子、列數字)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常用的説明方法學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狀貌”的説明方法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找不到,在這裏需要教師強調。本課設定強化訓練的主要説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針對這個重點設計了以下練習題進行鞏固(投影展示)找出本文中用舉例子和列數字説明方法的句子都有哪些?(這裏設計的題目比較簡單,目的是讓全體同學都掌握這兩種説明方法)

(3)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

(4)根據課文,概括趙州橋的四個特點。

(5)畫出趙州橋德平面示意圖,並標註各部分數據。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討論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多媒體投影明確板書:

石拱橋{形式優美}——中國石拱橋{趙州橋}(單拱)

{結構堅固}{盧溝橋}(聯拱)

{歷史悠久}

5、自由探討:

(1)根據分析趙州橋的方法小組互助分析作者是怎樣介紹盧溝橋的?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説明盧溝橋的特點?作者還寫到了解放後的橋,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2)在介紹盧溝橋的時候能不能把這部分去掉換成課文後面陳壽儒寫的《夜宿盧溝》為什麼?(通過自由探討環節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説明對象,掌握説明方法,理解説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性。區別説明文和描寫性記敍文。)

6、《中國石拱橋》的語言特點還在於使用了一些語意模糊、不確定的詞語進行説明,以使説明更切合實際。請從下面的練習中感悟這種模糊説明的藝術。投影展示練習題:體會下邊幾句話中加點詞語的作用,把它們分別歸類到後面的表格裏。學生完成表格,並小組討論,分析體會

(上述語言分析的歸類訓練,可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同時這項訓練也是對學生學過的詞類知識的複習鞏固。)

7、《中國石拱橋》語言的準確性,不僅體現在使用了一些恰當的模糊語,而且體現在準確地運用一些動詞、形容詞等作簡潔確切地説明。這些詞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難詞,你是否發現了這一點呢?通過下面的練習,你能體會到什麼呢?下文節選的是課文的第3節,教師朗讀時,要求學生認真聽,並記下老師讀錯的地方(文中黑體的詞有意不讀;需要故意讀錯的詞,在該詞後的括號內表明)學生聽完以後,對照課文再自讀,小組分析討論,派代表發言,(這些詞的含義和區別均可讓學生討論發言,以領會課文用詞的準確和簡明。對於省略不讀的詞,也可放手讓學生辨析,講用與不用的差別及不用可能會引起的歧義。有意誤讀,會成功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熱烈的討論,這既是一種語言聽説活動,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語言思維訓練,較形象深刻地體會説明語言的準確性。)

8、拓展延伸:(綜合學習實踐活動)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製作一座橋樑,畫出示意圖,並寫出簡要的介紹。

這一環節的安排不僅起到複習所學內容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訓練了學生説明文的寫作。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石拱橋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趙州橋}(單拱)

中國石拱橋:{盧溝橋}(聯拱)

解放後:{長虹大橋}飛躍發展

{雙曲大橋}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論美》一文被選編在蘇教版國中語文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本單元的單元提示這樣説:“學學牛吃草——讀書要講求智慧,讀書有精讀與泛讀,對充滿智慧的經典作品就得深讀精思,反覆品味,如同牛的”反芻“一樣,含英咀華,直至得其精髓。”而本文正選自英國哲學家培根的名作《培根論人生》,當為經典著作。培根是英國哲學家,在這篇雜感中,他論及人的外貌美,形體美,風度美,最後提出了德行美,希望“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從而達到理想的美的境界。隨感式的寫法雖於條理不夠分明,卻於字裏行間透露出哲學家對“美”的理解,對人生的感悟,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薰陶的絕佳範本。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基於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學習權,話語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反覆研讀,品味課文,探尋美的真諦。並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生活去識別美,發現美,創造美,從而讓本課成為一節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教育的語文課。此外,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有限,不宜在課堂上涉及太多美學範疇下的概念、理論,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影響學生主動參與,切實聯繫生活實踐的積極性。綜合以上因素,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A、瞭解作者,積累本課字詞,熟讀課文

B、在反覆閲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質疑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通過聯繫語境,利用工具書探究詞義的學習方法

3、情感與價值目標

A、理解“美”的真正含義,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

B、學會在生活中識別美、發現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

反覆品讀課文,領悟課文大意以及所藴含的美的真諦

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這是一篇結構自由靈活,語言跳躍性強的雜感

二、説教學和學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建議在語文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教學中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的結合。本單元教學提示,讀書要講究方法,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四個字——熟讀精思。一篇好的文章,一個精彩的片,讀一遍還不行,、要反覆地讀,直至滾瓜爛熟。而《論美》就是一篇耐讀的經典作品。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本單元的教學提示,我在選擇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上,充分考慮到學習的知識水平,年齡特徵。在課堂上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傾聽、開口,讓學生在一個平等,對話,尊重,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課堂氣氛中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真正做到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為此,在教學中我選擇了創設情景,激發思維,引導探究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品讀——探究——質疑——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三、説教學程序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六個環節來完成本文的教學。接下來,我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我認為,一堂課的導入,不僅要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還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符合本課內容所要求的學習情境,以及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因此,我在這個環節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同學們熱愛自己的家鄉嗎?你覺得它美嗎?美在哪呢?”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鄉的美,這樣將話題定位在“美”上,進而巧妙地轉入討論“什麼是美?”,“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美?”在學生踴躍的發言中,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激發,探尋美的真諦的學習情境也順利地創設了。

(二)自讀課文,感知文意

這個環節我讓5分鐘的時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1—2遍。探究字音、詞義,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在學生朗讀課文的同時,我把本課的生字詞寫在黑板上,然後請個別學生讀,接着全班齊讀兩遍。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利用工具書掌握“顏色”這個詞的含義。最後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本文提到了人有三種美,分別是“顏色之美”,“形體之美”和“優雅行為之美”。也就是“外在美”和“內在美”;這其中“優雅行為之美”即“內在美”更重要;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算是真正的美。學生對於任何課文的學習和理解都是建立在充分感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的,這是語文學習的根本,而有目的限時閲讀,又是提高學生閲讀效率和閲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自讀任務的設置上,除了引導學生總體把握課文的中心內容外,還顧及到了文中出現的重要字詞,因為字詞教學始終是國中階段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強調“顏色”一詞,旨在引領學生探究詞義,而這一探究的過程,既是字詞教學的一種提高和昇華,更是幫助學生體會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的重要途徑。

(三)研讀課文,探尋美的真諦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深入研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認識。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主人,引領學生自己去感受、發現、探究,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學生在表述自己觀點的.同時,也能極好鍛鍊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當然,在學生髮言後,我還要加以適當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肯定、點撥和激勵,這樣也就做到了平等交流,師生互動。另外,抓住學生找出含有比喻句的例子,對學生進行運用比喻的訓練。這樣,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聽讀課文,提出質疑

《論美》是一篇翻譯作品,由於年代、文化、語言的差異以及翻譯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誤解等,都會影響到學生準確地把握和理解作者的真正寫作意圖。因此,若抓住偉人語言中的疏漏對學生進行質疑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一定會給學生極大的啟發。所以,在讓學生了解這是篇結構自由靈活語言跳躍性強的雜感以及翻譯文學所難以克服的侷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敢於向權威產“不”的懷疑精神。愛因斯坦也曾説:“發現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是否會疑,是否敢疑正是他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的最佳體現。

(五)齊讀課文,鉻記睿文哲語

讓朗朗的讀書聲迴歸到語文課堂,正是近年來語文教學回歸本色的一聲召喚。因為只有在飽含感情的讀書聲中,學生對文章語句的含義主旨的把握,情感的體悟,才能真正達到更高的境界。同時,背書是學習語文的基本功,是語文知識積累的重要手段。妙詞佳語,格言警句,經典詩文都讓學生背。其實,背書的過程就是“牛吃草”的過程,或許學生背的過程中無法完全吸收,但它更大的意義在於給學生日後的學習儲備了足夠的可供“反芻”的養料。因此,在這個教學環節,我讓全班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再次感悟美的真諦,鉻記住那些充滿哲理和智慧的格言警句。

(六)拓展延伸

在本節課中,學生懂得了美的真諦以後,如何在生活中識別美,發現美,創造美,對於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便尤為重要了。因此,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同學、老師入手,發現他人的閃光點,還有尋找生活中不美的音符,再寫一段關於美的隨筆。這必將在學生的心理建立起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他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趨美避醜,趨善避惡,趨正避邪,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

(七)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但能突出課文的中心,而且能使學生從中歸納文章的內容。因此,我的板書設計是:

論美——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

説課稿 篇7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第5課《一株紫丁香》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的確定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中一首兒童詩,講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表達了小朋友讚美老師,熱愛老師的一片真情這首詩充滿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純明潔,詩的想象是豐富、美好、貼切,是對學生進行敬師、愛師的好教材因為本課是一首詩,因此我設計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以及情感美,讓學生享受審美樂趣新課標中十分重視體驗和感悟,基於這點並根據教材的特點,整合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同時結合面向的教學羣體 ——一年級學生,我預設重點:1、會認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設計本課教學目標為:知識能力目標:1、會認8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老師和孩子的深厚的感情過程方法目標:1、是學生在掌握理解每小節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整首詩的內涵2、同桌合作自主識字情感態度目標:品讀課文,體會老師勤勤懇懇地工作,樹立起尊師愛師的情感

二、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注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依此理念,教學中我採用的教法有:

(一)、趣味導入法:

激趣導入是最為常用的導入手段,應用的好將在開始之初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六一”兒童節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禮物來了——紫丁香,根據名稱猜樣子,然後出示出示帶有紫丁香圖的卡片欣賞知道這是什麼花嗎?想知道它的來歷嗎?請閉眼聽老師的配樂朗讀

【在讀中起到審美享受和啟發學習興趣,一舉多得】

(二)、層遞識字法

我會認的生字要求學生會會認既可,在此環節中,我採用帶拼音讀、去拼音讀、入詞讀、入語境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快速識字

(三)、以讀代講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師生情;在讀中感悟詩歌的美感;在讀中昇華自己的情感我安排了不同層次地讀,初讀感知課文,再讀把握節奏基調,三讀感悟詩情在充分的讀中讓學生體會詩中藴含地師生之間美好真摯的情誼

(四)、多媒體輔助法

精美的課件能創設出一個個詩情畫意的情境,縮短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般都沒見過紫丁香,運用課件讓學生直觀地瞭解什麼是紫丁香,也使課堂充滿美的情境,為美的朗讀營造氛圍

(五)、化身紫丁香引路法

這首小詩的是一株紫丁香的成長過程,從栽下到長出枝葉,到長滿綠葉及至開出滿樹的花兒,我化身紫丁香引導學生領悟每個階段紫丁香是如何與老師做伴的

學法設計如下:

1、合作探究學習生字比如,自己對照拼音和同桌共同學習生字,用最快的速度記下來

2、既定結構引思法:出示“當……時,老師……”練習説話的同時,給學生一個思考的引導,讓學生在説話中感受老師的辛苦和不易“又( )又( )”的短語的訓練,讓學生在既定的引導中積累語彙

3、質疑理解的方法: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與同學共同探討後加深理解

4、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法,如:齊讀,小組讀,比賽讀,表情讀,配樂讀,讓渡成為情感體驗的快樂過程

説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際,以讀激趣

利用“六一”兒童節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禮物來了——出示帶有紫丁香圖的卡片知道這是什麼花嗎?想知道它的來歷嗎?請閉眼聽老師的配樂朗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最為熟悉的一個觀點,我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引起學生的興趣,利用聽老師讀,給學生審美享受的`同時,引起學生朗讀的慾望】

(二)、變換形式,讀中悟情

1、問題切入,層遞學生字

聽完後你知道這株紫丁香是怎麼來的嗎?(板書)老師讀得好聽嗎?要想讀得跟老師一樣好聽,我們的紫丁香出考題給你們羅,它説:“你們要想讀好,得過我這一關哦”出示生字,認讀出現字,你給它組詞讀,會嗎?提高難度,出現順口溜讀現在我們終於可以讀讀這篇美麗的文章了,翻到課文的25頁,你喜歡哪一小節就讀哪一小節

【新課標提倡獨立閲讀,給學生足夠的閲讀空間,你喜歡哪一小節就讀哪一小節旨在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在自主閲讀中有所想有所獲,形成自己的理解】

2、師做引導,相機領學

我們一起來將這棵珍貴的紫丁香種下去吧?第一小節:帶動作讀(動作演示踮起,讀得輕柔,原因是不驚擾老師、想給老師驚喜)這株紫丁香在春光中,漸漸長出了枝葉,伸進了老師的窗口,與老師做伴學習第二小節:看圖引導讀,如果讓你陪老師,你會為老師做點兒什麼呢?(“夜夜”強調讀)

【看圖入境,進而移情入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讀出愛老師的深情】

可愛的紫丁香長出了密密綠綠的葉子了,它在風中為老師唱歌,幫老師解除疲勞第三小節:結合實際體會讀(疲倦——疲勞、勞累等)如果老師疲倦了,我還可以怎樣幫老師消除疲勞呢?

【引導學生説話,讓學生通過自己想辦法給老師解除疲勞,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又讓學生聯繫了實際,使得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空洞,起到實效】

第四小節:這一小節有一個比喻句,有誰找到了嗎?滿樹盛開的花兒像什麼?(我們的笑臉)掛牽:掛念,牽掛時時:當……時,老師……練習説話

第五小節:出示課件:“又( )又( )”你希望老師的夢中有誰呢?老師笑了,夢中的你在做了什麼讓老師高興的事了呢?這樣老師的夢才會又香又甜了

【應用固定句式引導學生説話,降低學生的説話難度,讓學生有話可説,有興趣説】

3、是啊,老師是多麼的辛苦哇,我們應該懷着怎樣的情感去讀這首小詩?懷着對老師的崇敬、愛戴來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

【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移情入文,把內心的情感跟文本結合起來,讀中悟情,同時把對老師的愛發諸於文本】

(三)、融情入讀,情感昇華

1、再看看圖,想想老師的平時怎麼對待你們的,你覺得老師每天工作得怎樣?(用一個詞語説説)那以後你應該要怎樣做才對呢?

2、帶着對老師的敬愛之情,一二三四組賽讀前四節,齊讀最後一節

(四)、聯繫實際,學會表達愛

昨天是你們的節日,老師都給你們過節了,老師也有節日,你們知道教師節是哪一天嗎?到那時你打算怎麼給老師過節呢?課後討論討論吧!

【真正的課堂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生成問題,並且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聯繫教師節,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自己對教師的愛】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又是一個微型的教案既要體現詩歌的重點內容,又要反映文章的中心,讓學生一目瞭然】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略)

説課稿 篇8

新教材國小語文第三冊11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詩。本課曾在人教版中三年級教材中出現過,此次放到新教材中稍做了修改。課題設置了一個假設的情景,以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它饒有興趣地向人們介紹了在中午、黑夜、陰雨天怎樣根據自然現象來辨別方向。

這篇常識性的文章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在方向南北的理解上還是有一點困難的。尤其第2---4自然段寫了在不同的時間、氣候條件下,辨別方向的3種方法。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

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第二課時的教案時,就打算在本堂課中解決這課的重點。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複習13個新字及寸字旁,朗讀第一段。

2、學習2—4段,理解“忠實、嚮導、指點、北極星、永遠、陰雨天”等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

3、初步懂得怎樣利用自然現象辨別方向。

其中第3點是本課重難點。

考慮到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在設計教案時,就把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放在首位。這點思想貫穿了整節課。如課剛開始就讓學生念念並記住還沒記住的詞,課中讓學生自學、交流,討論。在朗讀時讓學生説説怎樣朗讀好等等,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2、充分想到利用形象、鮮明的教具刺激學生的興趣。根據低段學生思維的'形象性,我設計了一些教具,讓學生説説,動動,如在教學“北極星”這段時,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星,學生讀完這一段後,請他們自己表演“北極星”掛在何方,又如在教學“太陽”這段,讓學生自學後上黑板貼太陽,我覺得設計得較滿意的是最後的“幫迷路的小紅帽找家”這則表演既可以發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進行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更能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事實看出,上來的學生對方向的認識已初步搞清了,教學難點也克服了。3、朗讀的突破。俗話説:“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課文讀熟、讀透了,慢慢地,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因此,我在這堂課中,非常重視讓學生多讀。課中安排了自由讀,默讀,比賽讀等近十種形式。另外,我覺得比較好的是我贊同朗讀有不同的節律、韻調。每個學生都可以有不同的讀法,只要讀正確,讀好聽就行,所以,學生的讀法就很不一樣,發揮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

當然,本堂課有很多細節上考慮得還不是很成熟,有待我更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同時,希望各位老師能多幫助我,提醒我改正不足。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