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7.35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

《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1

帶着滿懷的好心情,我和五(1)班的同學們一起去山中訪友。短短的四十分鐘眨眼而過,我不知道有沒有給各位評委老師帶來好心情。那麼下面就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反思一下有沒有達到簡單、有效。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定位和內容選擇上,這篇課文是國小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都是描寫景物的,但和之前學過描寫景物的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截然不同。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這些作品不但描繪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藴涵着作者真摯而濃烈的情感。學習這些文章,使學生從中既能得到語文的滋養,又能得到美的陶冶,從而激發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為了讓同學們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體會到這種情感。我選擇了最能表達情感的三、四、五自然段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這樣處理,為後面的教學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二我想説説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化。因為是高年級的同學,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況且這篇文章句句含情,很適合同學們朗讀。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以讀為主,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在讀中領悟表達上的特點;在讀中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人文薰陶。我的主導主要放在引導同學們學習語言文字上。在教學環節上,從課文的導入到默讀,以及到品味課文內容,再到最後的回顧拓展,力求簡單有效。例如第四自然段的讀中想象、質疑導讀,第五自然段的配樂朗讀,我想都落到實處,紮紮實實訓練了同學們的語言文字能力。

第三談談我的教學過程。整堂課我以為什麼用山中訪友作為題目展開教學。我想這一堂課留在同學們心中的不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而是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文章濃濃的深情,領悟到文章中獨特的表達方式,這也是我想達到的效果。當然教學無止境,希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六年級《山中訪友》説課稿

學習目標:

(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3、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滿詩意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通讀全文温習內容。學生帶着幾個小問題去讀。(快速默讀)

1、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用筆做上記號)

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

2、內容寫的是自然景物,為何題為山中訪友?這樣行文有什麼好處?你感受到什麼?

課文以山中訪友為題是因為作者十分熱愛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體現出作者與這些自然界朋友的深厚情感。

二.討論問題2(題略,見前面)

1.設下懸念,使人產生追問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誰,是什麼樣朋友。

2.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這是課後第一題中第2小題: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説成山中訪友?的答案)

3.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提問,啟發學生回答。

1.作者都是怎樣稱呼這些朋友的?從這些稱呼中可看出,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2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同行們,上午好!

我參加的課件是《山中訪友》——專題站。

教學分析:

本文是構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基於對本文的理解,在製作網站時,我選用了陽光、大樹、小花作為整個網站的背景,這樣,當學生一進入網站的背景,就彷彿走進了大自然一般,課件與文章融為一體,自然而又合諧。按鈕在網站頁面的左方,這樣設計不僅便於操作,也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個清晰的瞭解。

我的教學構思是採用談—讀—賞—練的方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課堂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初步的寫作能力。

當學生進入網站後,就看到幾幅山中的美景圖,並配有鳥鳴啾啾、溪水潺潺,這樣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談談所見所想,隨之導入新課:“讓我們跟隨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山中訪友》,走進山林,走進山澗,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話般的世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聽讀可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動因,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因為面對的學生是剛剛升到國中的七年級學生,因此,我製作了這個flash動畫朗讀,可以讓學生像觀看動畫片一樣進入課堂教學。錄製自己的聲音更具有親切感。

接下來,讓學生賞讀,並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

在這裏配上背景音樂,更能使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激發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學生進一步瞭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繫,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

文章由下到上緩慢上移,能鍛鍊學生閲讀文章的速度,也是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同時也使頁面富於動感。

接下來,我設計的內容是研討賞析。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其中問題。分組的目的是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於説話,樂於説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體現。第1和第3題有固定答案,當鼠標懸停時,有答案出現。

本文語言樸實,字裏行間流淌着詩情畫意,可是如果僅用語言,很難創設一個意境帶學生走進山林,去感受自然美,可現實條件又不允許,後來,是多媒體技術幫了忙,我使用了movie maker,製作了這一段視頻,按照作者拜訪山中好友的順序,配以清幽的音樂和簡短的文字介紹,這樣就好似學生跟隨着作者一同走進了山林,拜訪山中的眾好友,用作者的眼睛看世界,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林草木、花鳥魚蟲對話,想象自己成為一株株參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隻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波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同時,也為下面的寫作訓練作鋪墊。

(山中訪友)——説課稿,標籤:七年級語文説課稿,國中語文説課稿,

讓學生在課前觀察校園的景物,通過本文的學習,仿照文章的擬人寫法,想象自己變成其中一景的情形、感受,然後進入創作天地,將自己的寫作片段上傳。在這裏,我在網站上設置了留言本功能。因為我們是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學生人手一機,所以使用留言本,不僅使學生能看到其他學生的寫作內容,也使教師能儘快批閲、回覆,有利於加強師生的溝通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教學中應注意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所以,我又設計了“相關連接”和“拓展訓練”,指導學生閲讀其中內容,這樣注入了“活”的知識,課堂才會煥發出他的“活力”,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在這裏我設置了相關的文章和網站,學生能體會到搜索知識的快樂,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小結:

最後,對全部教學進行小結:

如果愛心是動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標,好奇心是舵手,那麼就讓我們也同樣會有美景在胸的情懷。我在此使用了cuttpage、flash、movie maker等工具,充分運用聲、光、色為學生創設一個欣賞的情景:讓學生在意境中馳騁、讓學生在意境中想象、讓學生在意境中感受。突出了語文的情景教學,這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手段所達不到的。

我的課件展示完畢。謝謝大家!

《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3

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品讀自然,美不勝收——談《山中訪友》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曾發出感歎:“大地的詩歌是從來不會死亡的”!的確,大自然有如一首首耐人尋味的詩,細細品來,其芳香沁人心脾!有如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畫,久久凝望,其神韻美入心田!有如一支支動人心絃的曲,靜靜聆聽,其旋律情韻悠長!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山中訪友》寫的就是作者李漢榮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這幅美麗的山水畫,與山裏的眾美景,有如“朋友般”、“親人般”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根據課標對散文的閲讀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含,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以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可見,本單元作為散文的閲讀,其鑑賞重點,應是在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山中訪友》作為本單元第三篇美文,應進一步提高學生鑑賞和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操。

二、説教學目標

據此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的目標確立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2.能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體會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目標:1.感受文中描繪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2.提高品味,欣賞作品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文是一篇精美散文,畫面美、語言美、情趣美……美不勝收。但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把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作為教學重點。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景”,獨特的語言表達能把景物特點的詩情畫意發揮極致,收到把美盡收筆尖的效果。因此,我把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景表達技巧,感受自然之美作為本課的難點突破!

四、説教學方法

1.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學時着重創設一種情感與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自主地獲取知識,又陶冶情感,所以整個課堂貫穿情境陶冶法。

2.這篇散文意境優美、深邃。詩一般的語言將作者與“山中眾朋友”互訴心聲的童心和好奇心表達的淋漓盡致,所以,我採用“誦讀法”教學本文,通過聽讀感染、品讀感悟、細讀賞析、互讀揣摩等多種形式的誦讀,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3.突破難點時,採用問題點拔法。

五、説學法

1.我認為讀是走進文學作品的一把神奇的鑰匙。學生通過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在讀中説等多種形式,文章內含便領會於心。所以,我指導學生學會“品讀法”,感受文章畫面美、語言美、情趣美。

2.生生互動法。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説説我的教學過程,我的教學程序主要分為五大板塊。分別為啟發激情、引領美;引讀入情,感受美;品讀悟情,欣賞美;想象動情,創造美;導行延情,昇華美。

(一)啟發激情,引領美

為了很好地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所以一開始我以一段抒情的啟發式提問導入:同學們,走過朱自清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春天和濟南温晴的冬天,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相信同學們也曾與大自然有過親密接觸,那麼大自然在你們眼中是怎樣的呢?

在學生暢談了自己對大自然的感觸後,進一步激情引入(同時一邊展圖片):是啊!美麗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豔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詩人徐志摩的眼裏,美麗的大自然是“夕陽中的新娘”,光豔照人;是萊蒙托夫眼中的戀人,帶給他人所不知的快樂;是郭沫若眼中的“母親”,幸福地“赤裸着雙腳和她相親”;是牧童眼中的少女,夢寐着朦朧而又美麗的遐思!那麼,大自然在作者李漢榮的眼裏,又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隨着作者一起走進《山中訪友》。

學生在老師動情的抒情導入和一幅幅優美的風景圖片中自然受到感染,從而為走進作者李漢榮所描繪的童話世界做好感情的鋪墊,為感受課文的自然美,體會作者情感美起到一個很好地引領作用。

(二)引讀入情,感受美

首先,播放動畫視頻配樂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這兒,我通過簡單移植遠教資源flash動畫朗讀,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等多種感官,感受課文情境,初步領略文章的畫面美、語言美、情感美。

完了,學生交流聽讀感受。大致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到文章的美——語言美、繪畫美、情趣美,怎一個“美”字了得!得知拜訪了: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等自然中的景物!字裏行間流露出“朋友般的真情和親人般的深情”。

(三)品讀悟情,欣賞美

首先,學生自由品讀,並提問:文中哪些句子能體會出作者與山中美景之間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你能不能把這份情感讀出來?讀給同學聽呢?同時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文中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讀時要加重語氣、要讀出神韻,讀出作者的陶醉感。

通過學生動情品讀,讀出課文的畫面美,然後互讀揣摩,品出作者的情感美。接着,在學生品讀賞析課文之前,教師先示範賞析古橋,指導學生從句子關鍵字詞中品讀體會作者情感,其餘由學生自由選擇,依照老師的方法賞析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石頭等景物描寫,自然而然地感悟出:親切的稱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等稱呼既符合景物特點,又顯得親切,形象地體現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貼切的擬人修辭,如:山泉捧着明鏡照我,溪流吟着小詩邀我唱和,瀑布從早唱到晚等擬人動詞的妙用,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還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進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變成了樹,在年輪裏旋轉、流淌,表達了對美景愛得如痴如醉。等等,無處不融入了作者對山中美景的熱愛之情。

接着,在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基礎上進一步提問:你最喜歡文中哪些對自然景物描寫的句子?為什麼?

此問題的設計,讓學生自由選讀,在精美語句中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賞析文章獨特的寫景表達技巧。

在這環節完全尊重學生的個性品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四)想象動情,創造美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為激發學生想象的熱情,寫作的衝動,達到對文章獨特的寫景表達技巧的學以致用,我設計了一個討論題:詞人辛棄疾曾説: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那麼,在作者親切的呼喚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聲呢?試着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迴應的話!

同時提出要求——仿着本文的寫作技巧:親切的稱呼,貼切的擬人,神奇的想象。同桌兩人互相配合,先互讀揣摩,合作對話,再用鍵盤把對話輸入自制的幻燈片,再從老師所給的眾圖片或配樂中選擇最喜歡的圖片,配上最喜歡的曲子,完了,到講台演示對讀自己的“創作”。在這裏,我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圖片與配音資源,為學生髮揮個性的創作做了充分的準備。

(五)導行延情,昇華美

即以抒情的語言深化主題,提醒學生: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啟迪,我們要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六)作業佈置

1、選擇文中優美的段落,完成一張精美的幻燈(要求配畫、配曲、配朗讀)

2、選一個好天氣與好友結伴,到郊外一起去觸摸大自然。

(以此作業佈置,激發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通過圖示法,既直觀簡潔,又有助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4

尊敬的領導,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山中訪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及教學程序這五個方面,對這一課的設計安排加以説明。

一、首先,給大家分析一下教材,這一點我將分三 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點: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山中訪友》是六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童趣的優美散文。

鑑於本單元的要求,學生要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體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並作適當的摘錄;另外,這篇文章描寫景物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並且作者抒發感情也很特別,將山中的景物當成朋友來寫,將進山看景比作進山看朋友,因此,顯得真摯自然。綜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和教學的重難點。

第二點:教學目的

這一點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①理解,積累課後詞語;如:“湛藍,清澈,德高望重”等。

②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説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學生:①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②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德育方面要求學生: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第三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內容很多,比如課文重點詞語,課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等。而教學難點則是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

二、接着,介紹一下教學方法:

1、確定五法合一的教學方法

新《大綱》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根據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採用激發興趣法,朗讀法,問題導引法,想像聯想法和自讀點拔法進行教學。首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品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然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拔下,賞析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2、採用投影儀,影碟等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採用投影儀,錄音,以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碟來豐富教學手段,這樣,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直觀感受,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體現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3、突出朗讀教學

語文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再加上本文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教文,適於朗讀,因此,我將在授課過程中突出誦讀教學。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我將採用學生質疑,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然後反饋練習的學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內容較少,因此我安排一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先讀題猜測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後精讀品味,鼓勵學生提問,再通過討論解決,歸納課文學習要點,這樣既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又培養了語感,也體會了作者的感情。

五、教學程序

(一)引入新課

首先對預習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的讀音及含義,然後要求學生讀題,想像課文內容,引入新課,接着教師範讀課文,用有關課件讓學生對大自然的風景及大山裏的風景有直觀印象。

(二)講授新課

在講授之前,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

①作者到山中尋訪的友人是怎樣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嗎?

②邊讀邊勾畫出描寫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後積累下來。

朗讀課文後,圍繞上述2個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進山看風景,並引導學生感受山中風景的優美,然後將有關山景和大自然景色的投影片或課件給學生看。結合書上的描述,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瞭解童話般的山中的美景,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精彩分析

分析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藝術特色。

在分析中,使學生了解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目的和意義,體會情景交融地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的瞭解。

學生討論後明確:

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如:將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把進山看景説成是山中訪友。這樣便於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本文的藝術特色表現在:

(1)獨具匠心的敍述方式和敍述人稱:文章的敍述方式親切自然,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還適當地變換敍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感情強烈了還用第二人稱,讓學生體會這樣能使情感表達得更充分。

(2)想象的豐富、新奇,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如:展開想象,將自己與樹木融為一體,與自然融為一體,流露出熱愛自然之情。

(四)反饋練習

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後用自己的話解答課後練習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五)創新練習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學生借鑑課文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點。從某一景物的角度出發,重點突出景物的心聲,最好能點出環境保護的主旨。

(六)總結全文

在這一環節中,帶領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再次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及思想感情,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附一:時間安排:

引入新課(4分鐘)

講授新課(25分鐘)

課後練習與創新練習(15分鐘)

歸納總結 (1分鐘)

附二: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童話般的世界

(想象)

《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3課《山中訪友》。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並充滿了無限的幻想,對這樣一篇童話色彩濃重的散文,一定會特別感興趣,通過閲讀期待引導他們感悟,發現大自然的美並與作者產生共鳴同樣受到美的薰陶。

三、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因此我特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説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2、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圖畫。

德育目標: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四、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以及本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理清思路,品味賞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寫進而受到美的薰陶。

難點:引導學生揣測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及課文朗讀帶、投影儀、照片。

六、教學過程。

本文是一篇極具情趣,頗有童話色彩的寫景散文,針對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點,擬將本課設計成環環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讀課。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讀課文,品語言,繪畫面,入意境,悟文情,從而達到既培養解讀、鑑賞能力又提升人與自然應和諧交融的生態倫理價值觀。下面我就具體地把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説明一下。

(一)創設新奇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把收集到幾幅學生在自然風光前拍的照片用投影儀打出來,讓學生説出照片拍攝美的原因,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先積奠人與自然交融所產生的和諧美的感情,初步蒙發人在自然中的意識,這樣很自然的就導入本課。

(二)在導入課文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初步感知課文。

由於七年級學生入學僅有兩個月,教師還應注意培養學生好的閲讀習慣,所以須在閲讀課文的同時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採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但老師建議你們:

1、要左手翻書右手鈎畫。

2、用“—”畫出你不認識字詞。

3、用“口”畫出景物的名字,用“Ο”畫出你認為最妙的詞,用“≈”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後教師巡視、釋疑、解難,把集中出現的生字詞在黑板上集中講解,學生初讀結束。接下來聽課文錄音,這時我又設計幾個問題:我是什麼時間去訪友的?訪問了哪些朋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較容易指出“在好天氣裏獨自步行帶着好心情去的(對於好心情教師要適時點出哼、踏等詞的好處),具體朋友學生説,老師板書。

(三)在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後,接下來的環節是品味課文寫景語言的比喻之美,人稱之美,這是本節教學重點。為解決重點問題設計如下環節,採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

(1) 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可做適當的評價。

(2) 指導學生分組,每組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中精美的詞句,精讀品析。

(3)小組代表談自己最欣賞的詞句,並説出它的好處,然後用這幅畫好在

的句式起個好聽的名字,每小組選一個人做彙報的記錄。

(4)教師抓住學生回答後的關鍵之處板書,如將寫物擬人化的稱呼,弟弟、大嫂、爺爺、姐姐……學生説出比喻句的喻體等等。

這樣在學生品析及教師板書裏學生自己就可以總結出本文寫景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擬人化人稱的使用,拉近人與自然的關係,使自然景物變得栩栩如生,另一個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機盎然充滿詩情畫意。

(四)昇華主題,拓展延伸。

一節課能否成為一節好課,除了引導學生“畫龍”之外,關鍵還在教師的“點睛之筆”,這個點睛之筆指的就是使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得到突出,使難點得以突破,為了這個目標,我又作了如下設計:

1、你認為朋友的含義是什麼?學生會説出很多種,但教師應抓住平等、互助,追問學生,作者為什麼稱自然景物為朋友?他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2、你與作者有同樣的想法嗎?就把它寫下來,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顯示自然風光的圖片,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寫成一段景物描寫用擬化人稱呼與比喻修辭來寫,抒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小組選代表讀,大家互評。

這個環節既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又有拓展延伸的訓練,既有思想的昇華又有課本知識的實際應用,使教學目標在教學實施中相融、相依,使課堂環節環環緊扣。

最後教師讓學生在寫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談收穫。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就會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學不流於形式。

(五)作業的佈置。

本文既然講的是我們和大自然是朋友,那麼我們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類對話呢?把它寫下來。

這個作業的佈置,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教學內容的認識要有“寬泛”的精神。

(六)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古橋——老朋友

樹——知已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話般的世界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總之對於本節課我的設計意圖是力求使課堂做到自主化、活動化,使學生在愉快、寬鬆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所選篇目都是描寫大自然的。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這些作品不但描繪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藴涵着作者真摯而濃烈的情感。學習這些文章,使學生從中既能得到語文的滋養,又能得到美的陶冶,從而激發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李漢榮的《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品位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習文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詩意的繪景。

二、學生心理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美的感觸多停留在較感性膚淺的層面上,特別是如何通過文字來表達景物的美及領略景物描寫中所藴涵的感情方面,理解還不夠深刻。因此,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景物之美以及景中藴情的寫法,是教師教學中應注重的。

三、教學目標:

積極貫徹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力求在課堂上實現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溝通和交流,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1、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湛藍、清澈、唱和、玄奧、德高望重、津津樂道”等詞語;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説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1)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象美;

(2)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3)初步培養學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3、德育目標: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品位賞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感受文中的童心童趣。

難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大膽描述自己的感悟。

五、教具準備:

投影儀、幻燈片

六、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朗讀法,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中意境及藴涵的感情;

2、點撥法,在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學法:

初步嘗試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本模式為:自讀課文

《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7

【説教材】

教材簡析: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本課的特殊之處在於作者以他獨特的觀察視角,採用聯想和想象,賦予山中萬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璣珠,句句含情,讀來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給人美的享受。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 ——古橋、樹林、山泉……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六年級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學生實際及單元重點,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14個詞語。(知識目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品味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所描繪的如詩如畫的世界,培養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情感目標)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能力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把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

難點:學習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説學生】

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同時國小生想象力豐富,善於模仿,通過閲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

【説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本課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特點,我採用如下教學法:

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散文,應重在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情境教學法:通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

聯想想象法:本文想象奇特浪漫,可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文章特色,比如第五自然段拓展“友情”。

仿寫訓練法:運用第二人稱及擬人、想象等手法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説清楚以他為朋友的原因,培養寫作能力。

説學法】

1.我認為讀是走進文學作品的一把神奇的鑰匙。學生通過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在讀中説等多種形式,文章內含便領會於心。所以,我指導學生學會“品讀法”,感受文章畫面美、語言美、情趣美。

2.生生互動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一定都有許多好朋友吧?平常放假休息的時候,大家會去拜訪朋友嗎?都拜訪過哪些朋友呢?那麼,你們有沒有住在山裏的朋友呢?

(設計意圖:以學生最在意的“友”導入,調動學生生活體驗,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

2、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李漢榮去拜訪幾位山裏的朋友。(板書:山中訪友)

3、解題《山中訪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體會作者那童話般的世界。思考:作者拜訪了哪些朋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着閲讀期待走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優美的錄音朗讀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產生獨特的閲讀體會,為下文交流作準備。)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作者拜訪了哪些朋友?

3、回答思考的問題,按照作者的敍述順序説説拜訪的朋友?(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

4、教師小結:出示作者拜訪的“朋友”的圖片,學生喊出它們的名字。

三、精讀課文,領悟情感

1、下面,讓我們跟着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生齊讀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那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説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默讀畫句,讀後交流。)

3、引導理解“德高望重”,説説你從哪體會到古橋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確:“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體體現:(引導抓住“幾百年”、“多少人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關鍵詞句理解古橋為人們服務的時間之長,服務之多,真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

4、隨着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讚美他,對他説──(引讀:啊,老橋,你如……)

5、小結: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四、品詞析句,感悟“知己”

1、如果説古橋在他的心中是他的老朋友,那麼樹林在他心中又是什麼?誰想讀?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感情朗讀,體會“知己”。

3、領悟寫法:從作者的聯想中,真切的感受作者和樹之間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五、模擬情景,感悟“友情”。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第五自然段,看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

2、創設情境,體會“友情”。

跟山中的這些朋友熱切地打打招呼吧,你想跟誰打招呼?

3、你周圍的同學,他們就是這山中的一切,是山泉、是白雲,是溪流,是雲雀……面對這些朋友,你們想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嗎?誰來?

4、配樂美讀。以詩歌的形式,課件出示第五段,讓學生配樂朗讀。

5、拓展“友情”。

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好,美麗的蝴蝶————

你——————

你好,可愛的螞蟻————

你——————

你好,———————

你——————

你好,—————————

你——————

(設計意圖: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先説一説這一段落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他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髮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六、回顧問題,交流總結

談一談作者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1、討論後歸納: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作者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以“山中訪友”為題,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七、佈置作業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現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家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説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山中訪友》語文説課稿8

一、説説教材:

《山中訪友》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敍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是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構思新奇:

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主要以第二人稱敍述,讀來倍感親切。

想象豐富:如山泉是“姐姐”、溪流成了“妹妹”、懸崖則是一位飽經滄桑的“爺爺”……從每一位“朋友”的身上作者都得到了啟示,抒發了自己的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從字裏行間,我們的思緒也在跟着作者的想象在飛揚,透過語言文字,好像看到了那充滿詩意的畫面,進入了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執教的班級是一個平行班,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總體一般,知識的接受能力還可以,朗讀水平還有待提高。

在教材處理中儘量注意給學生時間去認真閲讀文本,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感受,教師起到統觀全局的作用,在遇到重點、難點時着重強調,其它地方點到即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指導學生用美好的情感去閲讀美麗的語言。

另外,在由文本中“想象”的特點拓展延伸到課外所學的古詩時,學生思考起來可能會覺得吃力,這時,教師可用學生最近知識儲備中的古詩為例加以引導,作為學生思想飛躍的跳板,進而讓思想的火花穿越時空,感知想象的魅力所在!

三、教學目標:

本文教學定位在以理解課文為基礎進而去品味語言,達到陶治學生心靈的目的,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這也是“生命教育”指導思想中的一部分:“引導學生熱愛生命與自然”。

1、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並用心去感悟我們的周圍,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散文。因此我首先採用示範朗讀法,兩位學生示範朗讀的同時也在培養聽讀學生的語感和情感。

其次,抓關鍵字詞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感受作者的心境,好的語段在品的同時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讀,逐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再者,進行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課前準備:

1、 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生字詞。

2、製作與文本貼合緊密的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寒假剛剛過去,請問大家在寒假你都做了什麼?(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春節必不可少要去探訪親朋好友,這是“訪友”的基本意思,而本文的朋友到底是誰,只有讀了課文才知道。

二、教學過程

第一步:

檢查預習,疏通生字詞

字詞就像是建設高樓的基石,語文學習中,字詞的學習很重要,積累好的詞語、短語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步:初讀課文,理清信息,感知作品內容:

① 找學生示範朗讀,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②“我”的朋友是誰?(用一句話概括)

“我”帶着怎樣的心情去訪友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也可以檢查學生在聽讀和圈畫時是否認真,是兩個很簡單的問題,也算是課堂熱身。

③訪問了哪些朋友?分別用一個詞語評價這些“朋友”的個性。(用形容詞,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的直接引用,沒有的自己根據文意概括)

在回答的同時,讓學生思考如“山泉姐姐”“懸崖爺爺”,為什麼把它們比作“姐姐”和“爺爺”?以此引出比喻的特點:相似性。

第三步:細讀文本,品析語言,走進作者的心靈

(一)自由選擇你喜歡的語段,帶着好心情。心裏想着美好的畫面。讀得輕一些,美一些。説一説,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哪一幅畫面你最鍾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歡?有感情的朗讀給大家聽,並説出喜歡的理由。(可以從表現手法,關鍵字詞上去分析)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範例。

第3段,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這一段,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成第三人稱的關於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文中描寫古橋那一段,採用的是第二人稱,作者構思巧妙,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於感情的直接抒發,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作者想象的奇特之處還在於:人在觀察景物時,常用的想象是我是旁觀者,而在文中的我卻是想象的參與者。説明作者已經在思想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這個地方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把以前學過的知識與文本串聯起來,觸類旁通,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裏我舉的例子是學生剛剛學過的每週一詩《小池》,學生的記憶比較深刻,可以有話説,另外,我再補充一個莊子的小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物我相融”的意境。

第4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的視角獨特新穎,而且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從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引導,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

(二)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神祕的“山中王國”,作者進山明明是看風景,為什麼説成是“山中訪友”?作者為什麼把大自然的景物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小組討論)這個問題的設置其實是回到主題,再次強調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大家明白大自然和我們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我們應該用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讓大自然真正成為我們的朋友!

第四步:再讀文本,運用語言,傳遞表達我們的情感

有了剛才這些美的品味,彷彿我們也融入了大自然,我們心中也有朋友,可讓學生模仿文中的句式和語調,對好朋友傾訴自己的心聲。(可是書中的,也可以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這樣優美的抒情散文,讓同學們學習的東西很多,趁着課堂上學習的熱情,動手寫寫自己的“朋友”,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讓同學們思想的火花在作者情感的薰陶下綻放得更美麗一些!

七、體驗與反思:

由“我”與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反思現實中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進而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關注和珍惜自然環境。

播放《山中訪友》flash及原文配樂朗誦,讓學生再次進入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八、總結:

孔子曰:“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我説:“有朋自山中來,不亦樂乎?有朋自大自然中來,不亦樂乎?”同學們,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大自然,去擁抱大自然,廣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這也是作者的寫作意圖

九、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修改課堂上的仿寫片斷,使之語言更流暢、優美,感情更真摯!

一篇優美的文章需要反覆朗讀,在朗讀中不斷思考,你會驚喜地發現每次的閲讀都會有新的收穫!如再把這新的思想的點滴加到你的文章中,定會綻放不同的美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