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76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山流水》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山流水》説課稿

《高山流水》説課稿1

一、説課標

本課是高中音樂鑑賞第十四單元文人情志之高山流水志家國,本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瞭解中國古代音樂文化以及中國民樂之首的古琴,根據課標要求我國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音樂文化種獨具特色的瑰寶。通過欣賞激發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產生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熱愛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節課我將圍繞古琴曲和古琴文化適當擴展到其他中國古代樂曲和古代樂器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古代音樂的興趣

二,説教材

本節課主要通過兩首古琴曲來了解中國古琴的相關知識點。其中兩首古琴曲都是我國古代經典名曲,這兩首古琴曲中,《流水》可將作為欣賞的重點。 《流水》只要是通過古琴的各種技巧來生動的表現各種流水的形態。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了解,體驗古琴音樂的風格

2、初步瞭解古琴的相關知識點(這兩個教學目標是本節課的知識目標)

3、教學重點,難點

《大綱》指出:"欣賞教學要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節奏等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根據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樂曲《流水》,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是本課的難點。

四、説教法

1、情景創設法: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經常到山間海邊觀賞風光,清泉與波濤會使他產生許多靈感和創作慾望。這就是情景發揮的作用。樂曲《流水》顧名思義,樂曲表現的是各種流水的情景,如果讓學生只是去聆聽,容易產生隔膜,難以調動學習的主動性。針對這樣的存在問題,我為學生創設情景。具體的做法在下文有詳細的説明。

2、故事引導法:通過作品相關故事的講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問題預設法:在欣賞時提前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欣賞,掌握學習的自主權。

五、教學過程

課標要求:音樂鑑賞要讓學生在第一時間聽到音樂。引入:欣賞古琴片段的表演,採用問題預設法設置了兩個問題引入

1、片中的樂器叫什麼?

2、其音色有何特點?引出古琴。內容一,內容一,古琴相關知識點

1、問題:古琴形制如何,有哪些演奏方式?

帶着以上問題學生閲讀課本。學生通過自我學習,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師補充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古琴深厚的文化底藴。

3、通過一段視頻進一步瞭解古琴的演奏及其製法技巧,音色特點。內容二,《流水》內容二,《流水》,《流水採用三種方法進行欣賞,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瞭解曲子,解決本節課的難點。 1,主題輔助欣賞:樂曲的主題是音樂的精華,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賞教學中,教師彈奏音樂的主題讓學生聆聽並熟悉。問題一,老師彈奏的每個片段表現的什麼景象?問題二,試着給老師彈奏的片段命個名字。 ——引出《流水》,通過主題欣賞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印象,為跟好的欣賞作品打下基礎

2、分段欣賞法:這一部分我採用的問題預設法和情景設計法。問題:每一段在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上有什麼變化?每一次變化分化描繪的是那種流水?與相對應的圖片練起來(圖片展示各種流水)(學生可以通過討論來完成問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3,在欣賞過程中,運用故事引導法插入高山流水覓知音和航行者號的故事,增加學生學習欣賞的興趣。

4、整體把握作品,完整欣賞。進一步解決本節課的難點重點,激發學生對古代音樂的興趣。內容三,《廣陵散》內容三,《廣陵散》,《廣陵散通過故事引導法講述聶政刺殺韓王的故事,瞭解作品內容,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欣賞片段體會各音樂要素的變化及其相對應的情緒的變化。拓展探究通過本節課兩首作品的欣賞學生對古代音樂及古琴有了相關的'瞭解,下面讓學生自己通過同樣的欣賞方法來完成課後第三題《梅花三弄》,體會各音樂要素的變化及其相對應的情緒變化,並判斷這首作品的主奏樂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欣賞完成後,教師簡單的講解編鐘的相關知識點,補充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並完成課後第四題,讓學生課下蒐集整理其他一些古代音樂和樂器的知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音樂的興趣。

鞏固練習

本節內容是歷屆大學聯考的重點,節選幾道高三考試試題鞏固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

六、總結指導自由想象:

藝術是沒有定格的,尤其是音樂的欣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例如在欣賞一段音樂,它是表現什麼的?讓學生大膽地想,想到什麼説什麼,並敢於發表不同於一般的獨特見解。這樣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高山流水》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與分析

《高山流水》是國小語文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講述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結為知音的動人傳説,在如泣如訴、催人淚下的故事中,讓我們品味到友誼的真諦。

課文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遇知音,第二部分為悼知音。這都在第二課時中的教學內容。

在巧遇知音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兩次撫琴為重點;在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為重點。整篇課文洋溢着真摯的情感,就如一曲動聽的曲子,令人回味無窮。

2、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閲讀方法,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誼,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邊的友誼。

3、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友誼的可貴,知音的難尋。

難點:理解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所表現的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課堂是師生成長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一羣學生在一起彼此對話、暢想、交融、分享,盡情享受成長的快樂。《高山流水》一課,是個動人的傳説,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易激發起學生的閲讀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閲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為輔。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閲讀課文的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來推動課堂深入,讓學生從故事中品味出友誼的真諦。

三、説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設計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複習導入。因為在第一課時,我已經給學生們欣賞了《高山流水》這首古箏曲,我在還沒上課的時候,播放曲子等待鈴聲。上課開始就從樂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緊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詞語,讓學生讀,並且帶入“伯牙在一個的夜晚,彈起了高山流水。當他彈到志在高山時,子期道:‘真妙啊!我看見了的泰山!’當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時,子期的説:‘真妙,我看見了的江河!’伯牙激動的説:‘知音難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們兩人。當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間的噩耗,來到墳前,又彈起了高山流水。子期已死,伯牙終生不再彈琴。”

這一段話中,又一次運用了這些詞語,算是對上節課的複習。緊接着,我給學生們提出這個問題:“俞伯牙和鍾子期是怎樣成為知音的呢?”來引入今天的新課。

第二部分:品味賞析。

1、回顧第一部分,知音難遇。這部分是上節課學習過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們相遇的時間和地點,沒有學生思考的價值,我就讓他們齊讀這部分,瞭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並提出閲讀要求:你從那些語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橫線把它畫出來。學生讀完,給他們一點交流的時間,然後彙報成果。我就把學生找到的:子期嘖嘖讚歎道:“真妙啊,氣勢磅礴,就像挺拔雄偉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長地説:“真妙,我看見了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這兩句話出示出來,引導朗讀。第一句話我是分三個層面來指導朗讀的。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讀。可能感情不是很強烈,第二層,我讓他們抓住“嘖嘖讚歎”這個詞來指導朗讀。第三層,我是從“氣勢磅礴、高大雄偉”這兩個詞,配上我找的高山圖片來指導朗讀。(我找圖片的用意是,農村的孩子基本上沒有外出旅遊,沒見過高山,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體會,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話,我也是分三個層面來指導朗讀的。前兩層都一樣,第三層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讓學生聽着加深體會來朗讀。圖片和音樂都在課件中出示。接下來,我提出問題: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來發揮學生想象。學生彙報後,我又出示:現在你們都是鍾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你怎麼讚歎?

真妙啊,我看見了!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説——

真妙啊,我看見了!

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鍾子期説——

真妙啊,我看見了!

當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鍾子期説——

真妙啊,我看見了!

這個設計,即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有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接着,讓學生讀,體會伯牙激動的心情,這部分我是讓學生從動作詞語來體會。我還設計了這個問題:“伯牙為什麼會如此激動?”引導學生從知音難遇來對比着體會。

3、痛失知音。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8—12自然段,畫出讓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給學生一點時間來交流自己的體會。指名説説體會,讀讀課文。當學生説到“如泣如訴”的時候,讓學生想象伯牙會説些什麼?

根據學生的體會,指導讀“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間了,我這琴還彈給誰聽呢?有誰能瞭解我伯牙的心呢?”這句話。我還設計了這個問題:伯牙為什麼會如此傷心呢?因為知音難覓,唯一的知音也死了。這樣,就把難覓時的期盼,偶遇時的激動,失去時的痛苦聯繫在一起了,加深了學生對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誼的理解。

第三部分:創設情景,強化感悟

讀13、14自然段,瞭解碎琴山,古琴台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瞭解上。這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會想些什麼?”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學生能聯繫到自己的朋友,這就是我要達到的目的。讓學生從伯牙和子期的友誼體會的珍惜自己與朋友的深厚友誼。

最後,我給學生播放了一首無印良品的《朋友》,詞寫的特別好,在從歌聲中體會深厚友誼的重要。這節課就在歌聲中結束。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着強烈的感情。

19、高山流水

志在高山(氣勢磅礴)

俞伯牙難覓偶遇痛失紀念

鍾子期志在流水(煙波浩渺)

深厚的友誼

五、説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我設計了幾個情境進行教學,下面我將本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情感脈絡流暢。本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傳説,我按照知音難遇、偶遇知音、悼念知音、紀念知音這幾個方面進行組織教學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

2、注重了對朗讀課文的指導。如:意味深長地説:“真妙,我看見了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嘖嘖讚歎道:“真妙啊,氣勢磅礴,就像挺拔雄偉的泰山!”這幾句話,分層次的指導朗讀。學生先自己體會讀,再理解重點詞語後,最後再配上圖片和音樂讀,學生的感情一下子激發出來,聲情並茂的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3、注重引導學生想象,發散學生思維。我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從如泣如訴這個詞中,你感覺俞伯牙會訴説什麼呢?學生的回答都很精彩。這樣,即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有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對內容的把握也有幫助。這堂課,我也感覺有很多的不足:

感覺學生雖然讀出了感情,但是還不是很到位。

自己語言的組織能力需要加強。

給學生體會、思考、交流的時間有點少。

《高山流水》説課稿3

一讀:字正腔圓明大意

1、讀題,解“絕弦”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佳的驅動力。上課伊始,我創設以下的情景,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意願。有這麼一個故事,它流傳千古,令人蕩氣迴腸,因為它記載了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友情。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老師寫課題,強調“弦”的讀音寫法;點人讀課題,相機評價)。

2、試讀,教“學法”

學生試讀後,我採訪學生初讀文言文的感受,學生讀起來仍感覺比較吃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於是我引導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給學生閲讀的策略,採用老祖宗用了幾千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讀來學習這篇文言文。

3、疏通,明“大意”

我遵循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準則。指名讀通課文後,學生就會發現有些地方的斷句很明顯錯誤了。然後學生對照着註釋,看看讀懂了什麼?讓孩子們帶着這些方法默讀課文批註,然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期間對一些特別難懂的字詞和句子重點引導。孩子在閲讀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大意。我用幫助學生畫好斷句,引導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從而解決了讀的難點。有了方法,難學的文言文就變得易學了,孩子對學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二讀:抑揚頓挫品情味

在新課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充滿語文味道的,本節語文課我主要通過換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飛想象,深悟知音等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1、換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為故事離我們很遠,國小生要學生體會當中的知音情誼實屬不易。根據學情,在講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會怎麼讚歎呢?引導學生將想象的內容在全班交流,使學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接着我引導學生回到文本,讀相關的句子,聲情並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鍾子期也,子期能聽出琴音的內容,更難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這就是知音啊!這樣一點撥,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換位思考的同時對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領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堂必須引導學生對文本精妙之處深入推敲和潛心體悟。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於是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説出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關係,並讓他們交流收集到關於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資料,接着問:你從哪裏知道他們就是知音呢?請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後,我順勢引導學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詞語的意思和在文中體現知音的精妙之處,學生通過品味字詞,結合背景資料,從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間的心靈相通。

3、放飛想象, 深悟知音

接着,我適時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閉眼欣賞,引導:你腦海裏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呀?伯牙是個出名的琴師,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有可能志在什麼呀?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題: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會曰:善哉,( )兮若( )。學生練習用文中的句式説句子,從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此時教師小結: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這就是朋友間的心靈相通。我繼續引導:那麼多人懂音樂,伯牙為什麼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呢?當聽到那些不着邊際的讚美時,你能體會到他的心情嗎?當時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他渴望什麼呀?他一定在心中無數次呼喚,他呼喚什麼?終於,伯牙遇到了知音鍾子期,伯牙又是一種怎麼的心情?他一定會對伯牙説什麼呀?這一系列的問題深化了學生對知音的理解。最後我説:知音歡聚你想那會是個怎樣的場面呢?用咱們的聲音來表現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吧!接着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讀書。這樣,學生在聽音樂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讀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從中體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為突破課文教學難點“伯牙為何絕弦?”鋪下了情感的基礎。期間,我也利用句式善哉….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有意地培養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4、回味絕弦,拓展延伸

音樂的薰陶感染對國小生的情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當學生還沉浸在知音歡聚的愉快氣氛中時,我配樂動情地描述: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了知音,之後的離別又那麼難捨,兩人相約在第二年中秋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染病死的消息。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個句子。我順勢引導:如果你就是俞伯牙,此時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什麼?做什麼呢?學生暢所欲言,接着我説:伯牙悲痛欲絕,是因為他鼓琴志在高山,再無人曰…..志在流水,在無人曰……,所以……,學生在回味讀書的過程中重温了知音相聚的快樂,同時也就更懂伯牙絕弦的原因,接着我拓展引導:孩子們,伯牙斷絕的只是琴絃嗎?他還斷絕了什麼?同時,我引進了課外知識,子期死後,伯牙寫下的一首詩,配上悲慘的音樂,師生共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絕弦的極端行為,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課文的最後一句。這一環節的設計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對的解讀也就更深了。

三讀:熟讀成誦促積累

另外,在板書設計上,我努力體現精煉、清晰的理念,板書條理清晰,美觀大方,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的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

設計特色

1、關注學生的主導地位。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2、增強了學習目標意識。我注重對教材學法的指導,把“講教材”變為“學閲讀”,讓學生學得更主動。

3、注重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古色古香的和音樂把學生的情感帶到了充滿古文味道的課堂中。

4、追求“本色語文”和“以讀為本”的原則。課堂上紮實、有效地體現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閲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味道,使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內容,有説得不好的地方,懇請各位領導和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高山流水》説課稿4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下面我向大家談談我對《高山流水》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是西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傳説:俞伯牙琴藝高超卻難覓知音,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知音鍾子期,兩人相約來年再聚,不料俞伯牙等來的是鍾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俞伯牙痛失知音,碎琴祭友,後人為了紀念這段“知音”友誼,將伯牙碎琴所在的小山命名為“碎琴山”,並將“高山流水”這個樂曲的名稱固化為成語,象徵友誼。這段流傳幾千年的佳話讓我們認識了一對忠貞不二、相互敬重的知己,也明白了“千金易得,知音難覓”的道理,教育我們要珍惜友誼,真心對待身邊的朋友。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是訓練學生快速讀文、概括文章大意的好素材;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細緻入微,是抓住這些內容感悟人物內心情感、培養寫作方法的好範文。

二、説教學目標

除了常規的自學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個教學目標之外,我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和培養學生珍惜友誼、團結同學作為另一個教學目標。其中,教學重點是體會伯牙的惜友之情;教學難點是理解伯牙碎琴的內涵。

三、説教學方法

本文多以人物神態、言行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因此,我準備“以讀代講”,學生做到讀句子,想畫面,用心感受,用情朗讀,邊讀邊思,劃詞句批感悟。

四、説教學流程

本文的教學準備分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通過自學完成生字詞掌握、文章整體感知、課文分段、文章大意的概括以及初步實現感情朗讀等目標。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有:自學檢測、導入新課,精讀課文、感悟真情,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第一步自學檢測、導入新課

此環節準備檢測學生生字、詞的掌握以及熟讀課文的情況。

1、聽寫“磅礴”、“渺”、“捺”四個字,檢查學生書寫的正確性和規範性;

2、老師説出詞語的意思,學生説出相應的詞語,設計檢測“一見如故”、“心急如焚”、“如泣如訴”等;

3、按小節輪流讀文,教師適時幫助學生讀準、讀通課文;也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4、回顧文章大意,並板書文章的四個小標題——難覓知音、偶遇知音、憑弔知音、紀念“知音”。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步驟既檢測了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讀文和整體感知課文的情況,又過渡到本課時的教學,同時基礎知識的落實也為精讀課文、感悟文本奠定了基礎。

第二步精讀課文、感悟真情

設計初衷:“偶遇知音”和“憑弔知音”是文章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兩者一個表現出興奮,另一個表現出悲痛,在情感上又形成了對比和反差。考慮到學生學習思路的自然銜接和有意注意的有效利用,我準備在板書小標題後,直奔文章重點。

(一)偶遇知音激動萬分

我設計這樣的過渡語導學課文第二部分:一曲《高山流水》架起心靈相通的橋樑,讓伯牙和子期相見恨晚,那麼“伯牙為什麼説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1、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在文中尋找答案。

2、師生交流。(擇機板書“激動萬分”)

①簡要回答上述問題“伯牙為什麼説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②抓住“嘖嘖讚歎”、“意味深長”以及鍾子期的兩句話,體會鍾子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

③抓住俞伯牙聽到鍾子期的評價後的言行舉動,來體會俞伯牙偶遇知音的興奮;

④為什麼伯牙遇到能聽得懂自己音樂之人竟如此興奮?引導學生回頭體會課文第二段的內容。指導學生讀出“琴藝高超”的自豪和“始終”的遺憾。

⑤抓住“一見如故”進行拓展。什麼叫“一見如故”?結識後他們會説些什麼呢?在伯牙和子期共處了日子裏,他們會做些什麼?

⑥總結學法: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

設計意圖:對一見如故的拓展是想加深對“知音”內涵的理解,“知音”不僅是聽懂音樂,更是“知心朋友”;對學法的總結,為下一環節自學提供方法。

(二)人散曲終重情重義

俞伯牙琴藝高超,然曲高和寡,知音難覓,滿懷的志向得不到賞識,伯牙的心無人能懂,與子期邂逅自然喜出望外,一見如故。但“月無常圓”,當伯牙第二年如約來到漢陽江邊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子期的墳墓,聽到的是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接下來導學課文第三部分——“憑弔知音”。

這部分的學習讓學生依據提示自學。

自學提示:

1、自讀文章8—12小節,用“——”畫出伯牙的語言,在描寫伯牙神態的詞語下面加上“△”符合,在描寫伯牙動作的`詞語下面加上“·”。

2、想想伯牙得知子期病逝後是什麼樣的變現?為什麼會這樣?

1、學生自學彙報……

2、教師點撥、補充:

我準備這樣設計,處理伯牙摔琴這個句子:

①學生試讀,通過讀好“忽然”、“站”、“摔”、“粉碎”,體會伯牙此刻的心情;

②把“摔”字換做“扔”或“丟”行嗎,換一下讀讀看;

③加上導語,導讀此句。a、千金易得,知音難求,上天安排給我的知音為什麼又不辭而別呢?伯牙——(示意學生齊讀)伯牙彈着彈着,忽然站起來,接着長歎一聲,把瑤琴朝地上一塊青石摔去,頓時琴被摔得粉碎。b、是呀,去年今日,子期與我彈琴論道,共話人生,如今子期卻舍我而去,伯牙——(示意學生齊讀)……c、從此再也沒有人能聽懂我的琴聲,要琴何用呢?——(示意學生齊讀)……

④為什麼伯牙在得知子期死訊後會摔碎瑤琴呢?連個反問句道出了其中緣由。請大家齊讀——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間了,我這琴還彈給誰聽呢?有誰能瞭解我伯牙的心呢?通過改寫成陳述句,對比體驗,並理解伯牙碎琴的原因。

3、教師小結:從此,伯牙的琴無人能懂,伯牙的心無人能解,伯牙碎琴既是對知音失去的惋惜,又是對知音的敬重。豈止伯牙如此,子期對這段友情也是敬重的。(板書“重情重義”)(指引學生找出相關句子)

設計意圖:伯牙對子期的敬重和對子期病逝的惋惜之情,在上述的朗讀和交流中學生一定會充分感悟,教學目標也就順利完成。伯牙敬重子期,子期敬重伯牙,二人重情重義,結局雖悲,但友情至真至純,永存人間。

第三步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1、“珍惜友誼、團結同學、真心待人”是學習本文的首要收穫,為了準確把握這一主旨,我讓學生學文後立即整理、交流自己的收穫;

2、但是,千百年來,對伯牙摔琴之舉的意義有不同的聲音和觀點,學生會有怎樣的看法呢?我讓學生盡情地發表見解。針對伯牙摔琴,你想對他説些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或批評、或勸慰,既能體現自己對伯牙的理解,又學生情感的完善和情商的培養。

如上是本文第二課時的主要流程設計,下面説説板書設計。

《高山流水》説課稿5

一、説教材

《高山流水志家國》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第十四單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節的內容。本課將主要對古琴曲《廣陵散》、《流水》進行欣賞、學習。通過欣賞激發學生對古代音樂產生興趣,進而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古琴曲的欣賞、聆聽,激發學生們對我國民族音樂產生興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作品、討論探究等過程,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

【知識與技能】

通過聆聽、感受,思考、總結古琴曲的風格特徵。

【教學重點】

通過對古琴曲的欣賞、聆聽,能夠概括、總結出古琴曲的風格特徵。

【教學難點】

通過聆聽、思考及相關知識瞭解,感受並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二、説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國小、國中的音樂學習已經具備了基礎的音樂理解力與感受力。同時他們對音樂審美積極、自信的心理不斷得到強化,學習興趣也逐漸上升,學習自覺性也已經形成,但在一定程度上由於缺乏指導性,因而他們的音樂生活多是盲目的。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

視聽結合法、講授法、示範法等

【學法】

小組討論法、聽賞感受法等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引發思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慮到這一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導入部分,我主要採用故事導入的方式,通過聲情並茂的.講述“伯牙遇知音”的故事,來引出今天的課題。

(二)課前預習,檢查反饋

通過小組派代表總結回答講解方式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並適當加以引導,學生歸納小組討論的主要內容。

(三)賞析作品,理解昇華

初次聆聽古琴曲《流水》片段,感受古琴特有的音色,及這種音色所表現出的特有的音樂風格。

復聽古琴曲《流水》片段時,請同學們結合課前“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分小組感受、討論、思考,作品的音樂情緒,及所表達的內容。

之後再請同學們對比聆聽,與這首作品風格完全不同的《廣陵散》,同樣,分小組討論、思考這首作品的音樂情緒,及所表達的內容。

(四)鞏固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通過大屏幕,認識我國古代其他樂器。

其次,請同學們在我的帶領下回顧、總結本堂課收穫。

最後由我佈置梯度式作業,

1、請同學們課後以小組為單位,蒐集、查找“中國十大古樂曲”是哪十大?

2、對其中的一至兩首進行聆聽。

五、説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説一下我的板書設計,為了體現教學目標、重難點,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我的板書比較重視直觀、系統的設計,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高山流水志家國

古琴

古琴音樂

《流水》

《廣陵散》

《高山流水》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高山流水》是一篇文言文,在《呂氏春秋·本味篇》和《列子·湯問》中均有記載。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琴,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回味。行文簡潔、流暢,雖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內容卻令人動容。它是學生學習中華古典文化,感受文言文語言魅力,樹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佳作。

同時,作為本組課文的首篇,它也擔負着單元訓練的重要任務。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複述課文。文本中伯牙彈琴、子期聽琴的內容成為複述訓練的好題材。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篇古文之前,學生曾有過學習古文的經歷(如上學期的《古文二則》和本學期的《蝴蝶泉》)。對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朗讀存在的難度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對文言文中的語句如何釋義有了一些淺顯的辦法。基於以上學情,教師可讓學生先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而後通過朗讀、交流、結合書中的註釋疏通文義並感受文章所表達的內涵。

本課行文簡潔、流暢,雖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內容卻令人動容,人間真摯的情誼需要學生好好體會。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讀深、讀透、讀中悟情;同時,適當地通過情景再現、補充資料,感悟兩人的深情厚誼。

本課學習中,還要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複述本身對學習困難生來説有難度,更何況是創造性複述。所以,在教學中既要設置好相關練習,又要能夠體現層次性、廣泛性,讓學生的“口”充分動起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學生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學生字新詞,能借助註釋和譯文讀懂課文內容。

想要讀懂文言文內容,必須先疏通文言文的詞句。本課後面已有註釋和譯文,因此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完成這項目標。

着重理解的詞有:“鼓”、“方”、“志”、“善哉”、“巍巍”、“少選”、“洋洋”、“破琴”、“絕弦”、“無足”、“復”等

着重理解的難句有: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目標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國小語文中古文教學是一個難點。教師可讓學生對古文反覆朗誦及背誦,從中品味古文的語言美,領略古文的節奏美,體會古文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美。從而領略中國語言文字和語言藝術的魅力所在。

目標三:想象伯牙彈琴、鍾子期聽琴的情景,學習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本單元正好是繼續進行創造性複述的`單元,有了前一單元的基礎,作為教師要肯化時間、捨得放時間,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通過聯想(聯繫生活實際產生豐富多樣的表象)、想象(想象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情節如何)、轉換人稱等方法説一段話。

本課的複述是想象伯牙彈琴、鍾子期聽琴的情景,對學生來説有一定困難。為了降低難度,本環節設計了兩個輔助想象題——想象彈琴的內容、想象兩人的心理活動,之後再讓學生完整地進行復述。

目標四:明白“高山流水”的含義,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體會知音是很難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感人肺腑。在教學中,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等,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引領學生感悟人生中的知音難求,從而珍惜現實生活中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四、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着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加強感情朗讀,提升對文本的感悟力。

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古文更是如此。文言文比現代白話文更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韻美,讀起來琅琅上口、抑揚頓挫,給人以非常優美的韻律享受。因此,教學中必須注重朗讀。一是讀準字音。學生自由讀文時,要求讀準每個字音。二是注意節奏停頓。這是文言文朗讀的難點,如何正確停頓,要結合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出示帶有停頓符號的全文。三是讀出韻味。通過教師範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特別是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心情的理解來進行有感情朗讀。

同時,朗讀也有助於創設文章情景,再造意境。通過反覆朗讀文章精華所在(主要是伯牙鼓琴、鍾子期聽琴時的情景),可以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學生會對文章產生豐富的想象,很快進入到字裏行間所創設的情景中去。如果教師善於創設情境來渲染氣氛,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再造意境,那麼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視説話訓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聽説讀寫是語文的四項基本功,但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語文教學的影響,沒有把説話訓練擺到應有的位置上,特別是受考試指揮棒——只考筆試、不考口試的制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説的訓練方面都被忽視了,成為語文教學聽説讀寫四項基本功中的薄弱環節,極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單元正好是繼續進行創造性複述單元。作為教師要肯化時間、捨得放時間,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通過聯想(聯繫生活實際產生豐富多樣的表象)、想象(想象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情節如何)、轉換人稱等方法説一段話,這樣會留給學生廣闊的想像空間,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會提高。

本課的複述是想象伯牙彈琴、鍾子期聽琴的情景,對學生來説有一定困難。為了降低難度,本環節設計了兩個輔助想象題。1、想象彈琴的內容。伯牙彈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還會彈奏哪些景色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分角色朗讀,準確地演繹文本中豐富的信息;2、想像伯牙鼓琴、鍾子期聽琴時的心理活動:

當伯牙的手指熟練地撥弄着琴絃時,鍾子期暗暗讚歎:

當鍾子期聽出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伯牙暗暗驚訝:

當鍾子期聽出伯牙彈琴志在流水時,伯牙暗暗欣喜:

通過想象這些動人的場景,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心的人。

最後,再讓學生完整地對內容進行復述。這樣,學生複述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適度拓展延伸,豐富文本的表現力。

在本設計中,“知音”一詞是主線,圍繞這個詞展開全文的學習。教學開始前,學生對“知音”尚未理解,所以就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請你説説自己的好朋友(學生交流)

2、“朋友”這兩個字雖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裏是“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李白的筆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則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所以當兩個人成為志同道合、互相欣賞的朋友時,“朋友”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知音”

此時,學生一定會記住了 “知音”這個詞。在課文行將結束時,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知音”的含義。

1、千百年來,“高山流水”已成為“知音” 的代名詞了。此時此刻,你對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通過讓學生説説對“知音”的認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對文章的中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如,學習“伯牙破琴絕弦”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破琴絕弦”的原因,特意引用了課外一段內容:(伯牙)盤膝坐於墳前,揮淚兩行,撫琴一操。那些看者,聞琴韻鏗鏘,鼓掌大笑而散。通過聽琴者的對比,來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痛苦絕望的悲涼心情,體會人生中得一知己的珍貴。

《高山流水》説課稿7

一、説教材

《高山流水》是古箏名曲代表作之一,樂曲表現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雄偉的高山綿延起伏,讓人不禁感歎江山秀麗,波瀾壯闊;潺潺的流水如安靜的少女期待着它的知音,高山流水知音難覓,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絕妙的山水畫面。

本樂曲共分為三段欣賞,第一段表現了雄偉的高山綿延起伏,樂曲第二段流利美妙表現了潺潺的流水,樂曲第三段表現了山水合一的美麗景色。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非常感興趣。

二、説目標

《幼兒園指導綱要》藝術領域中指導要點提到,藝術是幼兒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表達對世界的認識的另一種“語言”。依據《綱要》實施細則和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音樂,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2、瞭解樂曲所表達的內容,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3、認識民族樂器古箏,知道其音色特有的特點。

4、感受美的意境,並嘗試用畫筆表達對樂曲的理解。

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民族樂器古箏

2、古箏名曲《高山流水》

3、視頻《高山流水》

三、説方法

(一)説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不緊親切而且温和,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法:初步認識民族樂器古箏,與幼兒交談,引出以下的環節。

2。欣賞法:運用幼兒容易理解,且簡單生動的動畫片和幻燈片,引起幼兒興趣,並引出主題。

3。繪畫法:談話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樂曲內容並用畫筆表現聽到的景色。

(二)説學法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與聽説能力貫穿始終。分段傾聽理解樂曲內容。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主動地參與活動,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方法指導幼兒學習:

欣賞法:本教學活動主要運用了此方法,依據《綱要》精神,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多數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

四、説過程

本節活動課共分為八個步驟,以傾聽為首要目的,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內容,並知道每段樂曲所表達的含義,直到理解樂曲優美的旋律。採用步步相連、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方法來組織活動,流程如下:

(一)交流談話認識民族樂器古箏

以談話引題,避免了單一的方式引題形式,做到生動充滿童趣。這一環節加上出示實物??古箏,並引起孩子學習興趣。

(二)聽音辨聲瞭解粗細絃音不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讓幼兒認識並對古箏有初步的瞭解。

(三)欣賞音樂整體感知高山流水

此環節通過欣賞音樂,引發幼兒對樂曲的聯想。

(四)相互交流説説自己內心感受

根據幼兒年齡段的特點,發展語言表達能力,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五)分段傾聽比較發現各段主題

本環節是本課的難點,通過分段傾聽,讓幼兒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六)閉目欣賞想象祖國山河美景

讓幼兒閉目欣賞樂曲所表達的畫面,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理解的含義。

(七)邊聽邊看理解樂曲思想感情

採用動畫片的形式讓幼兒感受對祖國山河喜愛之情,並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説反思

《高山流水》是幼兒喜歡的一節音樂欣賞活動,本次活動,我緊緊圍繞4個目標,始終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依託,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寬鬆的語言環境,使幼兒樂於參與欣賞活動,體驗欣賞所帶來的樂趣。活動中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多説、多思考,瞭解並感受樂曲所表達的內容,較好地完成了預設目標。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我總結自己的不足之處有一下幾點。

1、當幼兒欣賞傾聽時,我沒有照顧到所有的幼兒,有的幼兒沒有安靜的注意傾聽。

2、在分段欣賞時,應提醒孩子用連貫簡潔的語言表述每段樂曲的內容,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熱門標籤